陶幸荷花
㈠ 這天去蕪湖縣陶辛能不能看到荷花
可能,蕪湖縣應該有荷花,畢竟荷花還是很容易生存的
㈡ 葉聖陶寫的荷花
贊美荷花的感情和喜愛之情。
㈢ 在《荷花》這一課中,為什麼說眼前的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畫
作者之所以說「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原因有以下兩點:
1、首先,見過荷花的人都知道荷花是那麼的漂亮、清新奪目,當作者深處一池荷花前,無疑會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作者將一池荷花看做一幅活的畫,生動、形象,眼前美景躍然紙上;
2、古今不少名家都以荷花為題材創作了眾多的傳世經典名作,字畫雖然逼真、多彩,但畢竟不是活生生的存在,作者說一池荷花是一幅畫形成對比,更加形象。
(3)陶幸荷花擴展閱讀
《荷花》是著名作家葉聖陶所作的一篇散文。
本文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是沿著觀賞荷花——變身荷花——又回到現實的線索展開。
第一部分講述的是作者看到滿池荷花是的景象,荷葉、荷花、花苞錯落有致、層次分明雖繁密但卻不冗亂。細節刻畫也很到位,一句一句的讀著文章,彷彿有一隻大筆隨著文章在你的面前描繪出了一幅清新脫俗的水彩畫一般。
第二部分作者從觀賞荷花而漸漸入迷,彷彿自己就變身成為了一朵荷花。隨著作者自己變身為荷花,描寫的角度也發生了轉變,從剛才的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變為整個荷花池中眾多荷花的一員,感受的又是另一種情趣。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變身為荷花的作者也樂在其中了。在陶醉中,作者「過了好一會兒」,才記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 」
㈣ 人教版小學語文《荷花》的課文原文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荷花》的課文原文
清晨,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過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教材理解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課文記述了作者到公園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
課文是按看荷花的順序來寫的。全文共五個自然段。
第一段講清早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荷花的清香。這里的「一……就……」說明荷花的香味傳得很遠。
第二、三自然段講看荷花。課文先介紹了荷葉的樣子。「挨挨擠擠」說明荷葉數量多,長勢旺盛。「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說明了荷葉的顏色、樣子。接著介紹白荷花的千姿百態,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組排比句分別描繪了荷花剛開時、全開時、未開時的樣子。可以想像得出來:滿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態,該有多麼迷人啊!「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作者對荷花的贊美。贊美了荷花千姿百態,並充滿了生機;第二層是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因為只有大自然才能賦於各種植物以頑強的生命力,才能創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畫」。
第四自然段講看荷花引起的想像。
想像是一種心理活動。作者為什麼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因為面對這滿池如詩如畫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為了一體。因此,一陣風吹來,「我」彷彿與花共舞;風停了,「我」彷彿與蟲共語。
這種想像不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學生帶入到童話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現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講過了好一會兒,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這說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體會荷葉的旺盛生命力與荷花生機勃勃的樣子,是學習本文的重點。
體會第四自然段的內容,弄清是什麼引起了作者的想像,為什麼會想到自己與花共舞、與蟲共語,是學習本文的難點。
本文語言優美,詞彙豐富,用詞准確,應引導學生理解體會。
1.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這句話把荷葉比作碧綠的大圓盤,突出了荷葉又綠又大又圓的特點。挨挨擠擠,一個緊靠著一個,說明荷葉密密層層,數量很多。這句話寫出了荷葉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這句話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鑽出,也不是自然地長出,而是「冒」出,這不但與上句話中「荷葉挨挨擠擠」相呼應,而且說明了荷花頑強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是一組排比句,寫出荷花剛開、全開、未開時的三種狀態。這句話中用「兩三瓣兒」「嫩黃色」「展開」「飽脹」等詞語,寫出了荷花花瓣的數量,花芯的顏色,以及花的樣子,十分生動形象。
4.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
這句話中的「彷彿」是好像的意思,作者並沒有真的變成荷花。為什麼會有這種「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覺呢?是什麼引起了作者的這種想像呢?因為作者鼻子聞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現的滿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彷彿也「穿著雪白的衣裳」。
部分詞語注釋:
蓮蓬:蓮花開過後的花托,倒圓錐形,裡面有蓮的果實。
翩翩起舞:形容輕快地跳舞。
本課在寫作方法上有兩個特點:
第一,使用了比喻、排比的方法,如前分析,可引導學生體會、賞析。
第二,恰當的聯想與想像,使文章更生動,更形象,如前分析,可配上電化教育手段或音樂,把學生帶入到情境之中,與作者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㈤ 荷花課文的意思是什麼
散文記述了作來者到公園里看荷源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
第一段講清早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荷花的清香。
第二、三自然段講看荷花。
第四自然段講看荷花引起的想像。
第五自然段講過了好一會兒,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這說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㈥ 葉聖陶的作品荷花主要講了什麼
主要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
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原文:
清晨,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的好夢……過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6)陶幸荷花擴展閱讀:
荷花寫作順序:
先一眼看去,看到荷花已經開了不少。接著細細觀察,荷葉長得怎樣,荷葉的顏色和形狀怎樣;荷花開得怎樣,一朵一朵有哪些不同的樣子。最後再看滿池的荷花,把眼前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
關於荷花的詩詞:
1.《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2.《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㈦ 小學課文《荷花》賞析
「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睛即是心靈。葉聖陶老先生在《荷花》一文中正是用美的心靈開啟這一趟尋美之旅的。 「清晨,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這美便是從沁人心脾的花香起的,「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未見其花,先聞其香。美人有美態,好花有異香。請您閉起眼來輕輕皺起鼻冀,這一股隨風而來的香味是不是已經讓您陶醉了?僅是這香味就如此清新,嬌美的荷花是不是更讓人浮想聯翩? 香味吸引我到荷花池邊,首先映入眼簾的並不是荷花,而是碧色連天的荷葉。「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陽光下,圓盤一樣的荷葉,閃著光澤,綠得生機勃勃。它們在水面上鋪展開,「挨挨擠擠」的。一陣風過,隨波起伏。若這一池的白荷少了綠葉的映襯,美得也太孤單了些吧。可這花呢?哪去了呢?「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花調皮如此、可愛如此,宛若鄰家小妹,單純得讓人憐愛。瞧它們,「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真應了後面的這一句「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碧綠的荷葉,潔白的荷花,嫩黃的花蕊。只是這柔和的色調搭配在一起,不知消掉了多少暑夏的炎熱。不只如此,空中飛舞的蝴蝶、嬉戲的蜻蜓、飄動的雲朵,這些都映在如鏡的水面上。一陣風過,花朵輕輕點頭,荷葉隨波浮動,這真是一幅「活的畫」。是誰點染了靈動的色彩?是誰賦予它生機的想像呢?是大自然,是造物主,是萬世之靈呀! 此時,你怎能不被吸引,不被陶醉呢?於是,「我」也化做了一朵白荷,是眾多白荷中最美的那一朵。在微風中,我「翩翩起舞」,彷彿正是那曲嫵媚的《踏歌》呀,搖曳生姿,嫵媚動人。「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水中的我,素衣淡雅,我不禁吟到:「綠盤盈珠隨水濱,菡萏素裙舞翩翩。誰道天色好光景?水鏡照得美人顏。」蜻蜓立在我的身旁,向我訴說著他的快樂,小魚徘徊在我的身旁,告訴我昨夜的好夢。 這是一場好夢,夢醒了,美好仍留在夢中,留在心裡,令人回味
㈧ 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稽首」,是頂禮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說,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專更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屬被稱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說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於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太陽系裡面,有很多星球,組成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合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合成一個大千世界。
「八風吹不動」,這是一句精警動人的詩句,也是全詩的中心,最為要緊。「八風」,是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大智度論》說:「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順四違,能鼓動物情。」這八種是人生成敗得失的總和。稱頌贊美,名譽利祿,跟各種快樂的享受,是誰都會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這些好境樂事,都會感到瓢瓢然!而遇譏嘲詆毀,則怒形於色;逢逆緣苦境,則憂戚於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個人,居然「八風」都吹不動他,這人是誰?就是佛陀。
「端坐紫金蓮」,這是說佛陀諸惑已盡,眾德圓備,故能不被外境所搖動,庄嚴而安穩地坐在蓮花台上。
㈨ 《荷花》三年級課文
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荷花》
清早,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拓展資料
《荷花》一課,是省編義務教育五年制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像,贊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了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個自然段。
作者以觀察的程序為線索敘寫。課文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3節),寫的是作者從看荷花的角度,對荷花進行直接記敘描寫。作者由『「聞」到「清香」,來到荷花池邊。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開」,有的「含苞欲放。」再細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勢各不相同。接著通過假設「一大幅活的畫」,圍繞一個「活」字,展開想像,轉入對荷花動態的描繪,這是課文的第二部分(4—5節)。
作者從想像的角度,對荷花進行比喻性描寫。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變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佼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