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達蘭花園
Ⅰ 請問雅加達在什麼地方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Jakarta)是東南亞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位於爪哇島西北部沿海。人口有838.5萬(2000年)。 位於赤道附近,屬於南半球.
Ⅱ 雅號 城市 花都 水城 北京 開羅
巴黎是真正的鮮花之都。稱之為「花都」毫不為過。無論是在餐桌上、陽台上、院落內中,還是在櫥窗前、街容道旁、人們的懷抱里,滿眼都是盛開的鮮花,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店和花團錦簇的公園,更是讓人流連忘返。這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城市。這里曾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的發源地。1789年7月14日,巴黎革命群眾攻克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序幕。7月14日由此被定為法國國慶節。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階級舉行了震驚世界的革命武裝起義,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巴黎也是一座具有很高文化品味的城市。它的文物古跡眾多,受到保護的古建築就有3千多座,很多古建築至今仍保存完好。走進巴黎,就如同走進了建築的博物館,文化的聖殿,藝術的寶庫。漫步於巴黎街頭,無論是在蒙馬特區狹小的胡同里,還是身處氣宇軒昂的香榭麗舍大道,你都常常會與那些心儀已久的歷史遺跡及藝術建築不期而遇:盧浮宮、凡爾賽宮、協和廣場,更有凱旋門、巴黎聖母院、巴黎歌劇院、埃菲爾鐵塔……
Ⅲ 中國,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
國家: 最長河流; 最高山脈(最高峰,海拔)
中國: 長江; 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8844.43 米)
美國: 密西西比河; 內華達山脈(惠特尼峰,4417米)
英國: 塞文河; 格蘭扁山脈(本內維斯山,1347米)
日本: 信濃川; 富士山(富士山,3776米)
法國: 羅亞河; 阿爾卑斯山脈(勃朗峰,4807米)
俄國: 勒拿河; 高加索山脈(厄爾布魯斯山,5642米)
澳大利亞:墨雷河—達令河; 大分水嶺雪山山脈(科修斯科山,2228米)
加拿大: 麥肯齊河; 落基山脈(洛根峰,6046米)
印度: 恆河; 喜馬拉雅山脈(康城章加峰,8598米)
印度尼西亞;曼伯拉莫河; 蘇迪曼山脈(查亞峰,5030米)
Ⅳ 雅加達蘭花公園在哪
你說的蘭花園是不是公寓的名字?如果是的話,就是在雅加達西區的Mal Taman Anggrek,地址是Jl. Letjen S. Parman, Kav. 21,但是這棟商場太有名了,基本上說Mal Taman Anggrek就有人知道地點在哪裡了,謝謝!
Ⅳ 寫一個有雅號的城市的介紹
滑雪城—挪威奧斯陸
冰雕城—日本札
鼓城—西班牙卡萊達
禁酒城—瑞典斯德哥爾摩
音樂城—奧地利維
橋城—德國漢堡
浴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玫瑰城—保加利亞加布羅沃�
書城—德國萊比錫
電影城—法國戛納;美國好萊塢
科學城—日本築波
花城—法國巴黎
無煙城、藝術城—冰島首府雷克雅未克
衛生城—新加坡的新加坡市
春城—中國昆明
郵票城、假牙城—列支敦斯登首都瓦杜
汽車城—美國底特律市
噪音城—巴西的里約熱內盧
綠化城—波蘭首都華沙
銅城—尚比亞盧薩卡
椰城—印尼的雅加達
暖城—伊朗德黑蘭
酒城—德國慕尼黑
鞋城—捷克哥德瓦爾多夫
表城—瑞士首都伯
塔城—緬甸文化古城蒲甘
賭城—美國大西洋域
火柴城—瑞典延徹平市
雷城—印度尼西亞茂物
熱城—蘇丹首都喀士穆
旱城—秘魯首都利馬
水城—義大利威尼斯
雨城—印度乞拉朋齊
冰城—俄羅斯雅庫茨克
雪城—美國首都華盛頓
霧城—英國首都倫敦
日光城—中國拉薩
博物館城—義大利首都羅馬
大學城—英國牛津
古跡城—敘利亞大馬士革
足球城—巴西里約熱內盧
葡萄酒城—阿根廷門多薩
圖書館城—英國首都倫敦
畫城—墨西哥的墨西哥市
不夜城—中國黑龍江漠河
撲克城—德國的切布爾克
蛇城—義大利哥酋洛
雞蛋城—美國洛杉磯
動物城—埃及首都開羅
蝙蝠城—印度的瓦丹索朋鎮
烏鴉城—尼泊爾加德滿都
鳥城—印度新德里;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
風城—紐西蘭惠靈頓
壁畫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
茉莉花城—希臘雅典
聖城—巴勒斯坦耶路撒冷
獅城—新加坡首都新加坡市
巧克力城—美國赫爾希
金融城—英國倫敦
醫學城—美國休斯頓
Ⅵ 高手進來呀
鄭和【img】http://www.travel-silkroad.com/chinese/Marinesilkroad/zhenghe/image/zhenghemap.jpg【/img】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 彭亨、真臘、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
鄭和在公元1414年(永樂十二年)由非洲帶來的長頸鹿。沈度《瑞應麒麟頌》的附圖,由明宮廷畫師所繪。
航程
下『西洋』的定義
明朝初期以婆羅(Borneo)/汶萊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西南海之處,明朝稱為東洋、西洋,且暹羅灣之海,稱為漲海。
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永樂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國。
第一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發,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錫蘭山迎請佛牙,隨船帶回,永樂七年夏(1409年)回國。
第二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1409年10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永樂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國。
第四次下西洋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
第四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樂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國。
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發,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第七次下西洋
寶船從龍江關出水
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550人
蘇門答臘屬於印度尼西亞,因此給你提供印度尼西亞的風俗——印度尼西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印尼),位於亞洲東南部,面積191萬平方公里,有「千島之國」的盛名。各島熱帶風光迷人,爪哇島有著名的「花園城市」茂物,巴厘島以「世外桃源」聞名於世。人口1.8億,8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宮方語言為印度尼西亞語,流通英語。
1945年8月17日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首都雅加達(Jakarta),華人稱「椰城」。位於爪哇西北,人口660多萬,是東南亞最大的城市,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海、空交通樞紐,也是亞洲南部與大洋洲的航運中心,印度尼西亞是物產豐富的國家,胡椒、木棉、錫產量均居世界第二,有「金雞納霜大本營」、「千島之國」、「火山之國」、「南洋翡翠」的美稱。我國與印尼已於1990 年8月8日恢復外交關系。
印度尼西亞地跨赤道,是一個典型的熱帶國家,氣溫高,雨量充沛,金雞納霜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國金雞納霜90%產自爪哇島(Pulau Java),該島也是世界上出產金雞納霜最多的島嶼,金雞納霜,也稱奎寧,是熱病,尤其是瘧疾的特效葯,為熱帶地區的必須品。「奎寧」一詞出自印加語,原產於南美。金雞納霜從秘魯傳到爪哇,其中頗具周折。目前,印尼的金雞納霜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92%,印尼的氣候和土壤非常適宜此樹的生長。
與印尼商人打交道,應熟悉那裡的風土人情,這對於雙方交往是很有幫助的,印尼人不喜歡別人問他的姓名。一個種族繁雜的國家,其人民的風俗習慣也懸千差萬別的,例如蘇門答臘人通常喜歡睡在高地,而爪哇人都寧願打地鋪,印尼人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重深交,講舊情,老朋友在一起可以推心置腹,若是一般交情的商人客戶或朋友,雖然也客客氣氣,甚至談得相當的投機,那也只能是形式上的事,真正的心裡話是不輕易掏出來的。所以與印尼人交往,一兩次見面是不能抱太大的希望的。要著眼於將來,應把印尼商人當作你的朋友,充分責現出你的真誠,才能獲得他的信賴。
加深與印尼人的交情,還必須記住的一點是,印尼人喜歡客人到他們的家中做客訪問,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個時間去拜訪他們,都是受歡迎的。在印尼人家中作客,你可以看到,家家戶戶,即使不是十分富裕的家庭,其客廳的擺設布置也是很講究的。到印尼人家中作客,可增加感情的交流。已成為與印尼人交往的一個訣竅。商業談判,如果能選擇在印尼人的家中進行,那是最好不過的事,這可以消除主客之間的隔閡,交易洽談的效果更佳。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裡鋪著地毯,那你在進屋前要把鞋脫掉。進入聖地特別是進入清真寺,一定要脫鞋。
印尼人很懂禮貌絕對不講別人的壞話,自然也不喜歡那些講別人壞話的人,與印尼人見面可以握手,也可以點點頭。在印尼,一般商務訪問穿西服,打領帶,穿長褲即可。訪問政府辦公廳應穿西裝,須事先須約,准時赴約。印尼貿易事業是一種奇特的公私混淆的事業,大多數進出口業務由9個國營貿易公司(Niagas)經手。印尼商人做決定甚慢,業務談判一般都很長,為求好結果,最好准備停留一周以上,商界好禮,尤其好互贈禮物。訪問時宜准備一些小禮物給商人、官員及他們的妻子。應邀做客時,可以給主人帶上一束鮮花,客人不一定非要送禮不可,但最好說幾句感謝的話,或寫個便條表示謝意。談話時,避免談論當地政治、社會主義和國外對他們的援助。
在印尼,伊斯蘭教習俗的影響很大,目前,在全國各島嶼上,共有清真寺和小禮拜寺36.9萬多座(據《印度尼西亞網路全書》),僅雅加達一地就有清真寺1000多座,小禮拜寺4000多座。1978年,在雅加達市中心落成的伊斯蒂拉爾清真寺是東南亞最大、最華麗的清真寺,可容納10萬餘人。在印度尼西亞,有些清真寺不準進入,得嚴守當地規矩。
東南亞諸國的人民,一般說來都平易近人,和印尼人相處之道是不可愁眉苦臉,不要提起黛比夫人(日本有名的交際花,後嫁原總統蘇加諾)。印尼人最喜歡笑,心情舒坦就笑,順利完成某件事就笑,笑是他們的另一種語言。他們也喜歡開玩笑,他們甚至認為「笑口常開」是社交上的一種禮貌。在印尼,一個具有良好教養的商人,在彼此初次相識時,應馬上把自己的名片送給對方。不然,休怪對方冷眼相待。
與印尼人同座時,有打招呼的習慣,印尼人搭火車旅行碰到陌生人同坐,如果自己那份食物先送到,他一定向對方打個招呼:「我們一起來,如何?」對方就回答:「謝謝您,請用吧」。印尼人認為左手是不潔凈的,他們習慣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雙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物品。
印尼人的習俗各異,爪哇人具有神秘的信仰,忌談誕辰。巴厘女子愛赤膊露背,以表示聖潔。客人走進沙羌族的居凹區,必須大叫大喊,否則被認為來意不善。
印尼對於觀光遊客來說,是個好去處。島嶼眾多,風光秀麗,值得一游。一般說來,東南亞地區的民族都很好客,當你前往訪問某個家庭,有時候會遇到對方正在吃飯,在這種情況之下,印尼人一定會說:「來,跟我們一起吃飯」。邀你吃飯時,你不必客氣。你若客氣推辭,他們會認為你不懂禮貌。在印尼人家裡,當你看到長相可愛的小孩,切莫撫摸小孩的頭,如果你撫摸他的頭,對方一定反臉相向。
商務活動,最好於9月至次年6月進行,7、8月多放假。12月至次年2月陰雨連綿。每年假日不同,宜於旅行前查問清楚,注意飲食衛生,別喝生水。
海關規定,入關可攜香煙200支,或雪茄50支,或煙草1公斤。酒1瓶未開,1瓶已開。進出口印尼幣限2500Runiahs,外幣不限,先報數額,出關時可攜出。
計程車小費10%,飯店經常已在帳單中附加10%小費,其他服務各給100~200Rupiahs小費即可
Ⅶ 求廣州歌德堡號博覽園的詳細資料!滿意的加分!!!!!!!!
http://www.ship.com/bbs/FUQDJY.ASP?aa_board=15&aa_id=89427&offset=10
http://www.em-cn.com/Article/200704/155651.html
——————————————————————————————————
瑞典新東印度公司重造的「哥德堡號」計劃在2004年沿著18世紀的航線,重走中國廣州的歷史性航程。
Leg 1 瑞典G鱷eborg to 西班牙Cadiz (2400 nautical miles)
起航日:2004年10月,航程30天,在Cadiz停12天
Leg 2 Cadiz to 巴西Recife (3100 n m)
穿越大西洋,航程30天,2005年新年前到達Recife
Leg 3 Recife to 南非Cape Town (4200 n m)
再次穿越大西洋,航程40天,在Cape Town停留2周半
Leg 4 Cape Town to 澳大利亞Fremantle (4900 n m)
航程40天,2005年3月中旬出發,4月底之前到澳大利亞的Fremantle and Perth
Leg 5 Fremantle to 印尼Jakarta (1800 n m)
Leg 6 Jakarta to 廣東Canton (2000 n m) and to Shanghai (900 n m)
2005年6月中旬出發,7月中旬到廣州,8月中旬到上海,在上海停留4個月
Leg 7 Shanghai to Hong Kong (800 n m) and to Singapore (1800 n m)
2005年12月初離開上海,在香港過聖誕及新年,到達新加坡後停留12天
Leg 8 Singapore to Mauritius (2900 n m)
40天航程
Leg 9 Mauritius to 南非Port Elisabeth and to Cape Town 2400 n m)
3月中旬起程,到南非換船員後2006年5月離開
Leg 10 Cape Town to Ascension (2500 n m)
Leg 11 Ascension to the 葡萄牙Azores (4700)
50天航程
Leg 12 the Azores to London and G鱷eborg (2600 n m)
2006年8月初起程到倫敦,9月初從倫敦起程.2006.9.12回到起點G鱷eborg
「哥德堡-Ⅰ」(GOTHEBURG-Ⅰ)號是瑞典東印度公司(1731-1813)開辟亞洲航線的遠洋貨船,在該公司38艘商船中是最大的一艘。該船於1738年建成,公司先後132次派出遠洋貨船去中國進行友好貿易的過程中,該船曾三次去中國,都是先在出發港哥德堡市裝上木材、鐵器等,到西班牙迪牙士港,用木材等換白銀,再啟航到中國的廣州靠泊,以白銀換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與香料等。這項海上貿易,有極豐厚的效益。據瑞典報道,船的造價約摺合當時瑞典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而每次到中國的航運貿易收入則高達瑞典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00%。由於對華貿易促進了哥德堡市日益發展成為北歐的重要港口,引發了瑞典人以穿中國綢衣、飲中國茶、用中國瓷器為時尚。1745年9月12日,該船第三次滿載著貨物從中國返航,就在進入哥德堡港前,在艾爾夫堡要塞外約900米處,觸礁沉沒,一開始斜擱於礁石之上。當年立即組織打撈,搶救出三分之一的貨物,出售的價值仍補償所有貿易,運輸投入,還盈利14%。1747年又曾打撈上一些炮,後來斜擱於礁石上的船體全部散架損毀。該船沉沒後,東印度公司又建造了「哥德堡-Ⅱ」號木帆商船,後來沉沒在南非海城,公司因此於1813年破產。1984年,在瑞典西部貿易工業協會和100多名志願業餘人員的協助下,進行了一次海洋考古探查,發現了「哥德堡-Ⅰ」號沉船殘骸,並進行了挖掘和打撈。1985-1993年間,來自各方的經濟和物質贊助總計達800萬瑞典克朗(相當80萬美元),志願者的工作量值也達到500萬克朗(相當50萬美元)。從1986年起每年進行水下發掘,一直進行到1992年。最後在哥德堡展出了全部發掘出的文物,共計有30多萬件瓷器及碎片(總重約8.9噸),其上皆燒制有傳統的中國花紋,已發現有120種不同式樣;還有133噸用以製造茶箱襯里的鉛錫合金,370噸茶葉;大量珍珠母、絲織品,胡椒、藤條,以及不少船上完整的木製品等等。其中茶葉尚有香味,經檢驗還可飲用。考古學家們在各地還收集發現了記錄該船航行歷史的一些文件,包括船上牧師的日記、船上商業負責人與巴達維亞(現雅加達)總管間的信件以及航海日誌的摘錄等。
1987年成立了「東印度公司哥德堡號之友協會」,組織舉辦了30個不同規模的展覽,其中3個在亞洲舉辦。參觀展覽的人數從幾千人到香港的9萬多人次不等,1992年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展覽會吸引了3萬多人,估計共有100萬以上的觀眾參觀了這個系列展覽,對瑞典此項水下沉船考古新事業嘆為觀止。1992年10月1日又成立了「新東印度公司哥德堡號基金會」,目的是籌集基金,探討是否有可能建造一艘無論從船體、裝備和尺寸都與1738年下水而1745年沉沒的「哥德堡-Ⅰ」號古船相似的新船,特命名為「哥德堡-Ⅲ」號。1993年11月5日基金會已有相當資金正式啟動投資,資助和具體執行該項沉船復原工程。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是該工程的監護人,曾多次蒞臨船廠。1994年春中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訪問瑞典時,曾為復原該船的新地船廠奠基點火,並鳴放禮炮。1995年成立「哥德堡中國節組委會」,來推動這項工程,充分說明這項工程是關繫到瑞中友好的大事。
瑞典對新仿古船要求具有足夠的航海能力,能獲准在海洋航行和外國港口駐泊,感受在舒適的木帆船上航海的美妙;而又將是一個學習古代船舶、航海、貿易史的課堂和開展學術研究用船;還旨在提高世界公眾對瑞典歷史的興趣,推動國際文化經濟交流,為有意開拓更大國際市場的瑞典公司准備了活動平台。最初安排3人搞復原研究,其中1人專門研究帆裝;另4人搞設計。
「哥德堡-Ⅰ」號上的船具、纜繩和錨等的記載有部分被保存了下來,在復原設計可以利用,但船殼的設計圖已不復存在。由於當時的許多船還是根據經驗建造的,也許根本就沒有繪制過任何總設計圖。因此,對「哥德堡-Ⅰ」號沉船進行海洋考古的過程中,曾對水下殘存的部分結構細節,主要是艉部,進行了細致的勘察測繪研究,並按照這些研究,比照當時的木船建造手冊,研繪了復原古船的結構圖紙,完成了設計工作。按這個設計方案,當時籌集了約3500株直徑450毫米的橡樹,有的樹令是250-350年的。當時預計整船可於1997年下水。考慮到在原東印度公司時代,其商貨船曾到過挪威、英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印度、南非、中國、印尼、模里西斯等地,所以新仿古船造好後,計劃安排前往各地並以中國為最主要目的地的一次經濟貿易交流和友好歷史研究性航行,要求能按18世紀環繞好望角的貿易路線航行。最初預定該船到達中國時間為1999年12月。實際上工程進度被有意識地推遲,2002年中瑞友好代表團互訪後正式宣布該船將於2003年6月6月瑞典國慶節下水,訪華時間則順延到2004年。預定復原建造的仿古「哥德堡-Ⅲ」號船,總長40.55米,龍骨長33.5米,最大船寬11.0米, 船深9.9米,共分4層甲板,吃水5.26米,滿載排水量1350噸;其中船體重650噸,壓載500噸,裝備和人員200噸。船殼主體用橡木、還有櫪木和松木,甲板用松木,裝飾用松木和櫪木。有三桅,主桅在載重水線上高度為47米。重約6噸,帆10面,總面積約1900平方米。裝備14門鐵炮,乘員80人,其中20人為正式船員,其它為實習船員和旅客。哥德堡Ⅲ「號船模已在查爾摩斯(Chalmers)理工大學做過水池試驗。基本參照挪威規范進行結構設計,考慮到現代航海保障,船內還裝有衛星通信和導航設備,還有安全救生、消防等系統。該船將主要以傳統手工工藝方式並輔以現代工具建造,共需用6000枚鋼釘均用手工鍛打,桅帆索具需用20噸麻纜、1000個滑輪,帆的縫制約有85000個針眼等均手工製作。
瑞典國土面積45萬平方公里,人口875萬,包含島嶼的海岸線長達7624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小國又是有名的海洋國家,1731年瑞典東印度公司在哥德堡市建立,就開始與中國有海上貿易往來,文化交流源遠流長。瑞典哥德堡市現有人口萬,Ⅲ「哥德堡」號古木帆商船打撈、復源、建造、出航、建館等的全過程,從發展海洋文化的視角上分析,給我國各界人士至少有四點啟示:
1、瑞典舉國上下有強烈海洋立國的觀念,關注海洋文化,支持海洋考古打撈復原沉船事業。在1961年成功打撈修復1628年沉沒的「瓦薩」號木帆戰艦,以此為鎮館之寶和陳列實物基礎,於1990年建成國家海運博物館。接著從1984年起就醞釀打撈1745年沉沒的「哥德堡」號木帆商船,不僅以大量出海文物充實哥德堡原有的航海博物館,而且更加雄心勃勃地要復原建造能出海活動的博物館,向世界介紹瑞典國家、民族與外國交往、對人類貢獻的歷史。2002年10月瑞典友好代表團訪問廣州時舉辦「哥德堡號中國行」論壇,宣告這艘復原的「哥德堡Ⅲ」號木帆商船,即將在2003年6月6日下水,屆時瑞典國王與王後都將參加這一盛典,還將邀請其歷史和未來航線有關國家港口領導共同慶賀,並由王後為該船正式命名。計劃2004年6國全船完工,進行3個月的試航、訓練,10月從哥德堡港啟航,經西班牙、巴西、好望角、澳大利亞、印尼等地於2005年7月15日到達廣州,8月到上海,在中國活動4個月,再經香港、新加坡、模里西斯、南非(伊麗莎白港)、倫敦等返航,2006年9月回到瑞典,往返航行35000海里,耗時2年多,沿途訪問20多個城市與港口,還將分段搭載一些企業家、仿古船建造者、遊客和學者,適時開展多種經濟、科技、文化活動。回到哥德堡市後,該船將作為博物館保持陳列。
2、瑞典對打撈復原沉船重大工程,採取官民並舉、分段決策、多渠道集資的方針。國王、國家政府、地方政府都給予領導、支持,適當投資;但更多地依靠社會上知名人士和社團出面組織、企業家和志願者相結合,來具體策劃、捐助集資、義務出力、推動實施。大體上分為
①海洋考古發掘打撈、文物展覽;
②沉船調研考察、復原研究設計;
③建造仿古木帆商船、建設陸、海博物館;
④組織自瑞典到中國的海上復航,開展海洋文化、科技、經濟交流活動等四個階段。
在各不同階段,分別採取不同的組織形式,來進行領導決策、招商引資和組織實施。如「東印度公司哥德堡號之友協會」、「新東印度公司哥德堡號基金會」、「哥德堡中國節組委會」、「哥德堡Ⅲ號仿古商船復航廣州工作小組」等等,都是在瑞典和哥德堡市政府領導下運作經營具體操辦的民間組織。據報道,「哥德堡-Ⅲ」號工程在開展第一、二階段工作時集資約為130萬美元,而進入第三、四階段工作時總集資已達到3000多萬美元。其中國家和省市政府投入,大公司資助、古船改造現場參觀旅遊收入、社會各界捐助與志願者活動貢獻等四方面約各佔四分之一。據介紹每年約有15萬人次參觀古船改造現場,門票定價為70瑞典克朗(相當於人民幣80元),近幾年已帶動了哥德堡市和瑞典乃至北歐的旅遊。
3、瑞典選擇「哥德堡一Ⅲ號」復原建造、復航海上絲路、訪問中國的系統工程為切入點,利用古船文明,推動當代國際交流、貿易往來和瑞中友好事業。使瑞典二十一世紀能以保存全球最古老、最大型的戰艦和商船各一艘,而且能以古木帆船實航、重建海上絲瓷友好之路的形象,著稱於世。確實是瑞典領導人和各界人士發揮「小國辦大事」的精明之處。瑞典把重建復航古船作為系統工程,將各個環節都和經濟發展、商業運作密切結合。訪問廣州時在船上和陸上都要舉辦展覽、演講、論壇、銷售工藝品、紀念品;開展經貿洽談,尋找合作夥伴;船在海上期間則有償徵召各國人員乘船航行。總之一切活動都既有歷史文化內涵,更有市場經濟效益,不隨便多花一分錢,又不放棄爭取多賺一分錢。由於2005年7月是我國隆重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時機,當時,在上海還將舉辦「2005年紀念鄭和暨國際海洋博覽會」。可以預見,瑞典古木帆船正在其時的訪問,將為中國和全世界紀念鄭和下西洋和海上絲瓷之路的活動大增光采。而廣州或上海在籌備接待「哥德堡一Ⅲ號」 仿古木帆船訪問活動中,也將向瑞典方面學習積累很多把政治外交文化活動辦成有經濟效益事業的經驗。
4、在「哥德堡號中國行」活動中我國廣州港建造「仿古廣船」的建議2005年瑞典「哥德堡-Ⅲ號」仿古木帆船將來中國廣州訪問,這是哥德堡市與廣州市共同發起的一個有特色的海上歷史文化友好交流活動,也是中國與瑞典兩國之間的一項重大交往活動。廣州市委、市府對此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與重視,2002年派出使團前往哥德堡市訪問,又接待瑞典代表團來訪。廣州電視台拍攝的四集電視專題片《廣州與哥德堡——中瑞海上經貿往來的門戶》,系統地介紹並宣揚了中國和瑞典傳統海洋文化、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實況及瑞典重建、復航「哥德堡-Ⅲ」號仿古木帆船的最新動態。這對廣州市弘揚海洋文化、推動海洋經濟、促進海洋科技,將發揮重要的現實作用和深遠的戰略影響。廣州市是中國有最悠久歷史的海洋港口城市和國際貿易基地之一,這是廣州的光榮,廣州市委、市府下決心與哥德堡市開展互訪交流,迎接「哥德堡-Ⅲ」號仿古木帆船來廣州訪問,是一項非常有遠見的決策,通過在廣州開展的中瑞友好交往活動,必定會推動中國海洋文化以及航海、造船、旅遊、水上運動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更是貫徹國際和平交往、友好對話、與鄰為友、共同繁榮方針的重要措施。
為了迎接「哥德堡-Ⅲ」號仿古木帆船的到來,依照國際海上船舶交往禮節慣例,我國似宜有一艘相應的中華仿古木帆船,去港外迎接並導引外國船至停泊地。瑞典方面已提出需要中方提供一艘引航船。建議廣州市府牽頭組織復原仿造一艘自古流傳至今的「廣(東)船」木帆船。該「仿古廣船」不僅可以參加2005年廣州市迎接「哥德堡」號訪問活動,使這項活動能更好地顯示中、瑞雙方都有悠久海洋歷史與古船文明。而且此後,這艘「仿古廣船」可留在廣州港內或在廣東沿海有關港口游弋駐泊,作為一個珍貴海洋歷史文物景觀,持續用於博覽、教育、旅遊、文藝演出、科技交流、貿易洽談活動,成為一舉數得的工程。如果從現在起,開始策劃、設計、建造這艘「仿古廣船」,從時間上講,還來得及。此事建議由市府有關司局牽頭組織(如文化局或規劃局),邀請交通委、廣州市客輪公司、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造船工程學會等單位的專家成立「仿古廣船」論證組,必要時再吸收旅遊局有關專家共同提出技術建議方案。技術建議方案基本內容包括「仿古廣船」使命任務、外形特徵、主要尺度、主要設備等技術要求;主營機構體制、組織營運方式等管理要求;初步造價估算、工程進度、壽命時限等經濟要求等。該方案報經市府論證研究後,再決策如何納入「哥德堡號中國行」活動計劃和安排組織實施。預計在市府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下,其資金採取骨幹企業投資及海內外招商可望解決,再參照瑞典「哥德堡-Ⅲ號」仿古木帆船商業運作方式,還能爭取邊施工、邊獲取經濟效益。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在1980-1981年為法國巴黎航海俱樂部造過「華-埃爾夫」號仿古廣船型木質機帆船,總長25.0米,最大寬6.75米,型深3.0米,最大吃水1.94米,3桅、3帆,主桅高約20米,3帆總面積約210平方米,排水量約60噸,主機140匹馬力,另8馬力柴油發電機組1台,船員與載客共12名,設計艇速為7節。南海海域古來曾有多型木帆漁船,都較成熟,也屬「廣船」系列,如「北海大拖」,總長28.4米,船寬6.90米,型深1.85米,吃水1.5米,排水量184噸,3桅3帆,主桅高20.7米,3帆總面積約385平方米,航行最大風級8級,一般航速6-7節。以這些「廣船」為母型,適當放大尺度,復原建造長30-40米,排水量數百噸的「仿古廣船」,在技術經濟上都是可行的。而且對廣州客輪公司的珠江游活動正在延伸擴展的規劃,廣州海外交通博物館正在醞釀建設的設想,都有必要以「仿古廣船」為載體,加以統籌規劃、綜合利用。如果能派一個造船小組吸收上述單位專家隨同廣州市代表團一起去參加「哥德堡-Ⅲ號」仿古木帆船下水儀式,同時專題考察、了解瑞典建造仿古木帆船的技術及商業運作經驗,則完全有可能在前述「仿古廣船」技術建議方案的基礎上,更妥善地編制出廣州復原建造「仿古廣船」的工程建議書,提出具體技術准備措施,正式報請市府審批。預計這項以瑞典和中國雙方仿古船技術交流為切入點的小活動,必將為「哥德堡號中國行」在廣州的大活動增加光彩,而且會促進中瑞造船、海運與文化旅遊產業,在廣州地區和全國范圍內都得到互惠發展。
Ⅷ 印尼的整體消費水平如何
印尼國復家是千島之國,可以制說是人間天堂,自然條件很美,物產豐富,水果多得很,一年四季都有很多,可以說在這個國家,不會出現餓死人現象。整個國家90%人信伊斯蘭教,教會盛行,導致工業不會發達,教育深層次不夠,人每天要花大量時間在禱告上面。工業進程很慢,整個國家相當於我國98到2000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