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木蘭花閱讀答案歐陽修

木蘭花閱讀答案歐陽修

發布時間: 2022-01-03 07:09:55

Ⅰ 木蘭花 歐陽修

別後不知君遠近,解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知何處?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其實這個你自己找就行啊。

Ⅱ 閱讀詩歌《木蘭花》回答問題。 木蘭花 (宋·宋祁)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

(1)水波、綠楊、紅杏。
(2)同意。「鬧」字以動寫靜,運用了「通感」。化視覺為聽覺內,容春景是視覺畫面,「鬧」是聽覺感知,將無聲的畫面,變成了枝繁花盛之態,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濃烈氣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機勃勃的美妙境界。
(3)擬人手法。作者把斜陽當做朋友,舉酒相勸,希望斜陽在杏花叢中多加逗留,表達了惜春(惜時)的感情。
(意對即可)

Ⅲ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張 先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鞦韆游女並

(1)賽龍舟,盪鞦韆,踏青;營造了熱鬧、歡快的氣版氛。(意對即可)
(2)寫作特點:視權聽結合,第一句寫視覺,第二句寫聽覺(或:遠近結合;動靜結合;對比);情景交融(或:融情於景;寓情於景)。景的特點:清靜。
(3)答案一:末句寫出了月光下楊花飄落無影無蹤,以動襯靜,寫出了熱鬧歸於平靜,最終恬淡清明的意境。
答案二:寫出了月光下,楊花飄落,沒有影子,顯出月光的清明(或:清朗;如夢似幻),以動襯靜,表現了恬淡清明的意境。

Ⅳ 晏殊 《渙溪沙》《木蘭花》歐陽修 《蝶戀花》柳永 《雨霖鈴》 馬致遠 <越調·天凈沙·秋思>

渙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池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木蘭花(歐陽修)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蝶戀花(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越調·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Ⅳ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蘇軾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佳人猶唱醉


小題1:①修辭:比擬或擬人②情感:對恩師的懷戀
小題2:①「與余同是識翁人」寫自己「識翁」,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師生之誼、政見之相投、詩酒之歡會,尤其是 對歐公政事道德文章之敬仰與欽佩 。②「惟有西湖波底月」運用 以景結情 (或借景抒情)的寫作技巧,用西湖明月之「識翁」 代表潁州人民對歐公難忘的記憶
③共同表達了對歐陽修的無比崇敬與懷戀。(答出2點即可得滿分)
小題3:①心繫百姓,與民同樂。②才華橫溢,一代文宗。③人品至上,世之楷模。

Ⅵ 木蘭花玉樓春 ——歐陽修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我從第一句開始翻譯吧

離別後不知道朋友你怎麼樣?離我遠還是近, 我看到的景色都帶給我凄涼的感覺,慢慢的走慢慢的遠離 漸漸的沒了書信往來, 天南海北世界這么大到哪去問你的消息。

夜深的時候風吹竹子給人以秋的韻味,所有的聲音都讓人感覺到恨意,一個人睡覺,在夢中尋找你的身影,但沒夢到你 燈也滅了。

Ⅶ 木蘭花(歐陽修)翻譯

是不是這首....

木蘭花

歐陽修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注釋

魚沉:古人有魚雁傳書之說,魚沉,謂無人傳言。

秋韻:即秋聲。此謂風吹竹聲。

攲(qi)倚、依。

燼(jin)火燒剩餘之物,此指燈花。

譯文:

自從分別之後,不知你已經到了何方?眼裡心中都是凄涼與愁悶,生出不盡的憂愁!你越走越遠,最後竟斷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寬闊,魚兒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處去打聽你的消息? 昨夜裡大風吹得竹林處處作響,傳遞著深秋的韻律,每一片葉子的聲響都似乎在訴說著怨惱。我有心斜倚著單枕,希望夢中能與你相遇,可惜夢做不成,無奈燈芯,又在秋風中燃燼。

賞析:

這是一首別後相思愁緒之詞。上片描寫思別後的孤凄苦永和對遠人深切的懷念之情。下片描寫思婦秋夜寫到夜間之秋聲,形聲交錯。其景愈轉愈凄涼,其情愈深沉。這首詞寫閨中思婦深沉凄絕的離愁別恨,但詞人並沒有一個字述及思婦的外貌形象或體態服飾,而是著力刻劃、揭示思婦地內心思想感情,這是歐陽修與以往花間派詞人的不同之處。詞的上片:「別後」二句,不知行蹤之恨。「漸行」二句,音訊杳然之恨。詞的下片:「夜深」三句,夜間風竹之恨。「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深夜裡大風吹得竹林敲擊著涼秋的聲韻,千萬片竹葉千萬種聲響全是怨恨。借風竹之聲訴離怨別恨,很有藝術感染力,尤其「敲」字,極賦神韻,有使此兩句字字敲心,聲聲動魂的神力。「故」二句,夢中難尋之恨。藝術特色:全詞八句,突出「恨」字,層層遞進,筆觸深沉婉曲。

Ⅷ 歐陽修的<<木蘭花>>中有一句,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是什麼意思啊哪位高人可以幫幫忙啊

「漸行漸遠漸無書」,一句之內重復疊用了個「 漸 」字,將思婦的想像意念從近處逐漸內推向遠處,彷彿去追尋容愛人的足跡,而雁絕魚沉,無處尋蹤。這是音訊杳然之恨。「無書 」應首句的「 不知」,且欲知無由,她只有沉浸在「 水闊魚沉何處問」的無窮哀怨之中。「水闊」是「遠」的象徵,「魚沉」是「無書」的象徵。「何處問」三字,將思婦欲求無路、欲訴無門的那種不可名狀的愁苦,抒寫得極為痛切。

Ⅸ 木蘭花 (歐陽修)故欹單枕夢中尋,故的意思

我倚在單薄的枕頭上,希望在夢中尋見你,團聚共樂。可惜連夢都不成全我的念想,卻又是燈芯燃燼,夢也凋零,天亮了。

Ⅹ 木蘭花玉樓春歐陽修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

木蘭花
宋 歐陽修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攲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這首詞是作者的早期作品。詞是寫閨中思婦深沉凄絕的離愁別恨。發端句「別後不知君遠近」是恨的緣由。因不知親人行蹤,故觸景皆生出凄涼、郁悶,亦即無時無處不如此。「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語言極狀其多。三四兩句再進一層,抒寫了遠別的情狀與愁緒。「漸行漸遠漸無書」,一句之內重復了三個「漸」字,將思婦的想像意念從近處逐漸推向遠處,彷彿去追尋愛人的足跡,然而雁絕魚沉,天崖無處覓尋蹤影。「無書」應首句的「不知」,且欲知無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闊魚沉何處問」的無窮哀怨之中了。「水闊」是「遠」的象徵,「魚沉」是「無書」的象徵。「何處問」三字,將思婦欲求無路、欲訴無門的那種不可名狀的愁苦,抒寫得極為痛切。在她與親人相阻絕的浩浩水域與茫茫空間,似乎都充塞了觸目凄涼的離別苦況。詞的筆觸既深沉又婉曲。
詞篇從過片以下,深入細膩地刻畫了思婦的內心世界,著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自古傷心唯遠別,登山臨水遲留。暮塵衰草一番秋。尋常景物,到此盡成愁。」(張先《臨江仙·自古傷心惟遠別》)風竹秋韻,原是「尋常景物」,但在與親人遠別,空床獨宿的思婦聽來,萬葉千聲都是離恨悲鳴,一葉葉一聲聲都牽動著她無限愁苦之情。「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思婦為了擺脫苦狀的現實,急於入睡成夢,故特意斜靠著孤枕,幻想在夢中能尋覓到在現實中尋覓不到的親人,可是「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韋庄《木蘭花·獨上小樓春欲暮》)連僅有的一點小小希望也成了泡影,不單是「愁極夢難成」(薛昭蘊《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最後連那一盞作伴的殘燈也熄滅了。「燈又燼」一語雙關,閨房裡的燈花燃成了灰燼,自己與親人的相會也不可能實現,思婦的命運變得和燈花一樣凄迷、黯淡。詞到結句,哀婉幽怨之情韻裊裊不斷,給人以深沉的藝術感染。
前於歐陽修的花間派詞人,往往喜歡對女性的外在體態服飾進行精心刻畫,而對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則很少揭示。歐陽修顯然比他們進了一大步,在這首詞中,他沒在使用一個字去描繪思婦的外貌形象,而是著力揭示思婦內心的思想感情,字字沉著,句句推進,如剝筍抽繭,逐層深入,由分別--遠別--無音信--夜聞風竹--尋夢不成--燈又燼,將一層、一層、又一層的愁恨寫得越來越深刻、凄絕。全詞寫愁恨由遠到近,自外及內,從現實到幻想,又從幻想回到現實。且抒情寫景兩得,寫景句寓含著婉曲之情,言情句挾帶著凄涼之景,表現出特有的深曲婉麗的藝術風格。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