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口荷花池
⑴ 楊氏的歷史淵源
楊姓,自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73年)始祖杼,受封於楊,寵賜楊
侯,子孫遂以所封的國名為姓,世居於山西洪洞縣。周敬王六年(公元
前514年),始遷陝西華陰,因華陰在漢時,隸屬於弘農郡,故曰「弘
農」。及至隋唐,華陰各宗派先後分徙入閩。又有遷徙河南光州固始,
由固始遷移入閩。考楊氏之入閩,有遷移於閩北之浦城、將樂者,有徙
居於閩南之泉州、漳州者,有移居於福州及莆田、仙游者,其支派若是
之多,難於查考,據古譜考,將楊氏入閩諸始祖,簡歷列之於下,可俾
閱譜者,得有參考之價值。
楊濯纓,陝西華陰縣,漢太尉楊震第九代孫。隋文帝封為南平侯,
隋開皇十五年(595年),由陝西華陰遷徙入閩,居福州南台,唐時分
支永泰縣嵩口,而今子孫繁衍,族大丁多。
楊秀,初封越王,尋徙封為蜀王,進位上柱國,西南道行台尚書令
,兼右領軍大將軍。後見楊廣暴傷骨肉,避入閩。遂居浦城,而今子孫
分布閩北崇安、浦城、建陽、建甌、松溪政和、及閩南南安等縣。
楊君胄,原籍河南光州固始,世居江蘇潤州(今鎮江)丁卯橋。其
祖父楊伯岳,隨唐代開國元勛陳續起義兵於並州(今山西太原縣),應
唐高祖李淵討平天下,因功補為府兵校尉。其父楊元理襲父職,從陳續
之子玉鈐將軍陳政率師入閩。進屯於梁山外雲霄鎮(今雲霄縣)烏石山
。遂因官而寓居於此。君胄襲父職,從鷹楊大將軍陳元光平定潮州和漳
州有功,深受元光器重。天表奇偉。子孫分居長泰、龍溪、南靖、平和
、漳浦等地域。
楊細秀,河南固始。唐高宗儀鳳三年(678年),廣寇陳謙連結諸
蠻攻潮州,上命玉鈐衛左郎陳元光征之,率其下統領者七十餘家。細秀
以府兵校尉,為前軍左翼統領,領軍八十隊,隨陳元光由光州戍閩。廣
寇平,元光開屯於漳水,武後垂拱二年(686年)奏置漳州。細秀與同
戍者,俱留屯所,雜處漳潮之間,開田屬地,以耕以息。子孫遂分徙龍
溪、漳浦、海澄、雲霄、漳州、泉州各縣繁衍。
楊衡,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閩,居於福
州福唐巷(今楊橋路),其子孫散居莆田、仙游等處。
楊宣仁,世居陝西華陰,他以德行授榕城學錄,秩滿。因豫州寇作
,偕三弟宣智,宣義、宣信卜宣於閩。閩亦為敵據,後宣智徙居漳州,
宣信徙居建甌,宣義徙居莆田。宣仁由涵江而入仙游,卜居梁山之麓,
今為度尾劍山村開基始祖,其後又分支長泰縣。
楊盈,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同父楊華辭職,由光州固始從
王朝入閩。初居福州,後遷入莆田,卜居壺公山之東,名其地為楊山。
後子孫遠支分布於莆田、仙游、福清、福州、漳州、南平、將樂、連江
、安溪、漳浦以及外省各地。
楊思恭,於唐末徙居邵武,子孫徙居廣東高州、廣州和江西信豐等
地。
楊安信,系是江西廬陵縣,魯虞部侍郎楊輅之孫。兄弟五人均徙居
汀州、上杭、漳州等地。安義、安信分別是上杭、漳州的開基之始祖。
楊榮系楊雲岫曾孫,登進士及第,官任鏞州(今將樂縣)司戶,秩
滿,官居於將樂縣城北廊。次子楊勝達徙居連城縣光都漠等處。
楊亮節,浙江會稽,南宋末年,由杭州隨宋幼主帝入閩,而至漳州
,後遂居海澄、南安溪尾、仙游郊尾楊寨等處。
總而言之,所有楊姓後裔,均始祖於杼受封於楊,以國名為姓,遍
布全國各地及港澳台和南洋群島等。各祖所祖,各系所系,故有弘農、
四知、關西、清白、龜山、立雪、道南等不同門第之稱。
⑵ 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有哪些鎮
網路漵浦。在網路裡面有。。 http://ke..com/view/326796.htm#7 縣人民政府駐盧峰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漵浦縣轄14個鎮、29個鄉。 盧峰鎮 轄:勝利街、東風街、民主街、解放街、長興街、團結街、興隆街、幸福街、天星堂9個居委會;橫岩、山門壠、中林、瑤頭、萬水、茅坪、地坪、高低、梁家坡、人民、豐收、散水塘、橋頭水、獅子岩、麻陽水、楊家仁、金沙坪、散水沖、黃花坪、張家橋、岩里、斜里、竹坳、大潭、啞塘、長樂、春風、艾家沖、桔花園29個村委會。 江口鎮 轄:上街、大江口、下街、水泥廠、尼綸廠一、尼綸廠二、江維街7個居委會;岩坪、白岩頭、金明、坨里、茶灣、田坪、大湖坪、斯文溪、上斯文、虎皮溪、蘆沖元、大江坪12個村委會。 低庄鎮 轄:東門頭街、白毛湖街、鎮東街、鎮南街4個居委會;東門、吉家沖、楊和平、小龍潭、牌子田、嚴家坡、栗子坪、老屋園、後灣、肖家灣、赤竹溪、松陽坪、陽興、連山、連塘、荊湖、月塘、金風、新莊、松龍、岩頭、楓林、思溪、思庄、鎮寧25個村委會。 橋江鎮 轄:永興街、文明街、機場街3個居委會;沙灣、羅卜田、林家坡、羅家坡、菜園、堰塘、菜塘、機坪、栗林、梅子、曹坡、白田、獨石、槐蔭、板水、棗子坡、小水田、廖家壠、白岩沖、和尚坡、檀木龍、岩灣、溫里、車頭、新坪、蛇灣、塘頭、古龍、桐坡、牛角沖、紅堰、解放、德隆灣、革命、大灣、新建、渡頭、寨頭、黃潭、八門、立新45個村委會。 龍潭鎮 轄:大埠街、正街、建設街、新興街4個居委會;龍泉、小貴州、岩板、營盤、金屏、金黃、金洲、金廠、金燕、金牛、金塘、貴坪、太和、馬廟、車嶺、新興、圭洞、白幼、蓮荷、肇山、梓金、梓坪22個村委會。 均坪鎮 轄:振興街、新建街2個居委會;先鋒、白霧頭、思茅坪、老屋場、水桐灣、胡家溪、老王界、王里坑、板溪、向家塘、來坡灣、老窯上、明家塘、岩落灣、長坪、雷鳴溪16個村委會。 觀音閣鎮 轄:黎陽街、鐵溪壠2個居委會;漿池灣、葛家沖、雙江口、丁家沖、大灣橋、赤壁壠、鐵路灣、白竹溪、顏家壠、侖斗坪、山腳下、覃村、建設、川水、青壠、高地、櫟林、坪里、鐵溪、水田、湖清、溫湖22個村委會。 雙井鎮 轄:新華、雙井2個居委會;燈塔、花口、堰塘、紅坡、初落、彩花、蘭花、夏家壠、岩園、水口、十家灣、塘灣、水集、水王壠、桂花、大坪頭、伍家灣、神塘、塘村、大塘、寶塔21個村委會。 水東鎮 轄:綠化居委會;上綠化、腳溪、嵩口灣、下綠化、溪口、湖塘、黑岩、聯合、銀湖9個村委會。 兩丫坪鎮 轄:荷花、大坡頭2個居委會;黃金坪、頓腳水、坪庄龍、江溪龍、涼水井、磉基沖、青山、洞庭、提高、當家、王排、黃金、咀坡、平安14個村委會。 黃茅園鎮 轄:楊家福、正街、洪廟3個居委會;金中、下坪、茅灣、方家壠、紅金、風園、茅茨沖、艾家、景江、西坪、大坳、油麻、萬壽、灣潭、樹涼、大埠、分水、金桃、岩堖、七里、橫坡、合田、高橋、合中、山下、王家山、木溪沖、白岩橋24個村委會。 祖市殿鎮 轄:荷葉、松溪、四門、赤溪、星光、柳林、坪頭、向家壠、柳溪、兩峰、清譚、雙庄、王劍溪、匣龍、田莊、罩溪、白竹17個村委會。 葛竹坪鎮 轄:旗形、杳竹山、楠木沖、卯禾田、里木墩、蒲家山、方竹山、老院子、嵐水江、福江、福泉、新橋、橫路、鹿洞、洞上、山背、金石、陽橋、天星、白坪、夏興、步鰲、福坪23個村委會。 譚家灣鎮 轄:衛星、農躍、白泥、赤泥、黃游、畔里、賀家沖、清水塘、下家坪、張家沖、橋頭龍、深子湖、五七13個村委會。
⑶ 懷化市漵浦縣有多少個鎮
懷化市漵浦縣有7鄉18個鎮。
漵浦是懷化市下轄縣。位於湖南省西部,懷化市東北面,沅水中游。地理坐標為東經110°15′-111°01′、北緯27°19′-28°17′。轄7鄉18鎮。總面積3429.11平方公里,總人口94萬人。地處湘西中低山丘陵區東部,雪峰山區。縣境四周高中間低,境內涼風界主峰海拔1614米。沅江流經西隅,河流兩岸有狹長零星谷地。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湘黔鐵路、滬昆高鐵、婁懷高速和224、312、308、225省道公路過境,沅江、漵水可通航運。
境內景點眾多:小桂林思蒙、向警予故居、森林公園穿岩山……等。下轄25個鄉鎮。25個鄉鎮分別是:大江口鎮、思蒙鎮、觀音閣鎮、盧峰鎮、均坪鎮、雙井鎮、祖師殿鎮、水東鎮、統溪河鎮、低庄鎮、深子湖鎮、橋江鎮、三江鎮、兩丫坪鎮、龍潭鎮、葛竹坪鎮、黃茅園鎮、北斗溪鎮、龍庄灣鄉、沿溪鄉、中都鄉、油洋鄉、淘金坪鄉、小橫壠鄉、舒溶溪鄉。
(3)嵩口荷花池擴展閱讀:
漵浦——革命老區縣。漵浦是我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中國婦女運動先驅向警予的故鄉。1927年1月漵浦創建了懷化地區第一個中共縣委。1935年,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率領的紅二、六軍團途經漵浦,2000多漵浦兒女參加了紅軍。1936年,建立了兩丫坪蘇維埃政府。
這里誕生了曾任湘贛邊界特委書記、紅八軍軍委書記兼政委、紅三紅七軍團政治部主任的鄧乾元,新華社第一任社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廣州軍區政委的向仲華等一大批優秀兒女。漵浦於1990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革命老根據地縣。
漵浦——屈原文化城。2300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求索於漵浦並生活9年之久,寫下《離騷》、《九歌》、《涉江》等楚辭名篇,尤以「入漵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聞名遐邇,漵浦乃屈原文化發祥地。受屈原文化影響,漵浦人才輩出。這里走出了抗英名將鄭國鴻、《辭海》第一任主編舒新城、歷史學家向達等名人。
漵浦鄉土文化源遠流長、異彩紛呈。漵浦龍燈、姑娘燈、高山號子、辰河高腔、龍舟競渡享有盛名,辰河目連戲、花瑤挑花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傳承屈原文化,漵浦境內修建有屈原廟、涉江樓、橘頌閣、懷屈樓、屈原文化廣場,正在逐步打造屈原文化城。
漵浦——抗戰決勝地。漵浦龍潭是抗日戰爭最後一戰「湘西會戰」的主戰場。1945年4月,中國軍民在龍潭弓形山和青山界浴血奮戰,將日寇南犯的鐵蹄斬斷在雪峰山腳、漵水河畔,龍潭戰役成為抗日戰爭的決勝之戰。中國人民從此洗雪恥辱,揚眉吐氣,走向勝利。龍潭抗日陣亡將士陵園被批准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漵浦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
⑷ 荊東路25號三明學院南區荷花苑8棟是在三元區哪個鎮
涉及到歷史問題。外省表示不知道,只知道三明學院坐落在荊東村,屬於三元區,不歸哪個鎮。還有可以告訴你:
三明市(轄2個市轄區、9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共13個街道、57個鎮、73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
梅列區(轄3個街道、1個鎮、1個鄉)
列東街道 列西街道 徐碧街道 陳大鎮 洋溪鄉
三元區(轄4個街道、2個鎮、2個鄉)
城關街道 白沙街道 富興堡街道 荊西街道 莘口鎮 岩前鎮 城東鄉 中村鄉
永安市(轄4個街道、7個鎮、4個鄉)
燕東街道 燕西街道 燕南街道 燕北街道 西洋鎮 貢川鎮 安砂鎮 小陶鎮 大湖鎮 曹遠鎮 洪田鎮 槐南鄉 上坪鄉 羅坊鄉 青水畲族鄉
明溪縣(轄4個鎮、5個鄉)
雪峰鎮 蓋洋鎮 胡坊鎮 翰仙鎮 城關鄉 沙溪鄉 夏陽鄉 楓溪鄉 夏坊鄉
清流縣(轄5個鎮、8個鄉)
龍津鎮 嵩溪鎮 嵩口鎮 靈地鎮 長校鎮 溫郊鄉 林畲鄉 田源鄉 沙蕪鄉 賴坊鄉 余朋鄉 李家鄉 里田鄉
寧化縣(轄4個鎮、12個鄉)
翠江鎮 泉上鎮 湖村鎮 石壁鎮 城郊鄉 城南鄉 濟村鄉 淮土鄉 方田鄉 安樂鄉 曹坊鄉 治平畲族鄉 中沙鄉 河龍鄉 水茜鄉 安遠鄉
大田縣(轄8個鎮、10個鄉)
均溪鎮 石牌鎮 上京鎮 廣平鎮 桃源鎮 太華鎮 建設鎮 奇韜鎮 華興鄉 屏山鄉 吳山鄉 濟陽鄉 武陵鄉 謝洋鄉 文江鄉 梅山鄉 湖美鄉 前坪鄉
尤溪縣(轄8個鎮、7個鄉)
城關鎮 梅仙鎮 西濱鎮 洋中鎮 新陽鎮 管前鎮 西城鎮 尤溪口鎮 聯合鄉 湯川鄉 溪尾鄉 中仙鄉 台溪鄉 坂面鄉 八字橋鄉
沙縣(轄2個街道、6個鎮、4個鄉)
鳳崗街道 虯江街道 青州鎮 夏茂鎮 高砂鎮 高橋鎮 富口鎮 大洛鎮 南霞鄉 南陽鄉 鄭湖鄉 湖源鄉
將樂縣(轄6個鎮、7個鄉)
古鏞鎮 萬安鎮 高唐鎮 白蓮鎮 黃潭鎮 水南鎮 光明鄉 漠源鄉 南口鄉 萬全鄉 安仁鄉 大源鄉 余坊鄉
泰寧縣(轄2個鎮、7個鄉)
杉城鎮 朱口鎮 新橋鄉 上青鄉 大田鄉 梅口鄉 下渠鄉 開善鄉 大龍鄉
建寧縣(轄4個鎮、6個鄉)
濉溪鎮 里心鎮 溪口鎮 均口鎮 金溪鄉 伊家鄉 黃坊鄉 溪源鄉 客坊鄉 黃埠鄉
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