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高埂村荷花

高埂村荷花

發布時間: 2022-01-02 20:10:58

A. 眉山岷東新區規劃高埂村在規劃中嗎

在的 。。。。

B. 蓮花公墓風水如何

我覺得蓮花公墓的風水不錯,它的地址在眉山市彭山區錦江鎮蓮花村(原牧馬鎮蓮花村),牧馬山東端,自古有金鈴埂之稱,長久以來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要找風水地,新津出東門,直走三十里,金鈴埂上尋,蓮花公墓恰好在金鈴埂上。陵園東臨黃龍溪古鎮,西倚牧馬山,佔地三百畝,騎金鈴埂而建,遵循古制,依山就勢,呈中軸線縱深,兩翼對稱舒張,像一隻展翅蓄勢的天鵝,與當地「天鵝抱蛋」的傳說比翼丞合,羽翼首尾,形成「頭枕靈山,俯瞰四野,雙翼乘風,嬌首昂視」的絕妙堪與格局。目前園區現已修建完成6萬多座墓穴,安葬完畢4萬多座。

C. 文章從哪些方面謝了石城的蓮花比之在園林

中國的蓮花,有了周敦頤一篇《愛蓮說》,朱自清一篇《荷塘月色》,便是寫到了極致。那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恬靜怡然的風致,每每讀來,都讓人情動於衷,心儀久久。

因為文章,喜歡上了蓮花。這幾年南來北往,順便看過不少,拍了不少,印象最深的,還數福建省石城縣的蓮花。石城號稱中國白蓮之鄉,村村有蓮,戶戶種蓮,那種情景,那種氣象,與園林池塘中看到的完全不同。從橫貫全縣的琴江沿岸走過,坪壩上,溝汊間,所到之處,全是一方方、一層層清香四溢,長勢正好的蓮田。那繁星般斑斕的蓮朵,碧玉般瑩潤的蓮葉,相接相擁,綿延百餘里,像一匹無窮無盡的雲錦鋪展開來,把1000多平方公里的地面打扮得富麗妖嬈,熠熠生輝。蓮田周邊,是林草蒼翠的山巒。山脊的上方,穹廬般覆蓋著遼遠的白雲藍天。聽不見機械的轟鳴擊打,見不到車來人往的擾攘。萬籟俱寂,潔凈無塵,俯仰之間,除了蓮花還是蓮花。置身於這樣的環境里,縱目騁懷,你會不由地想到,在這煙塵彌漫、雜訊盈耳的世界上,能有這樣一方寧靜的山水,一處清爽的天地,真算得人間幸事!

據蓮農介紹,看蓮花,最好是在太陽升起之後。蓮花晨開暮合,最喜陽光,陽光愈足,開得愈好。楊萬里說「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看來是有來由的。那天趁旅遊大巴尚未到來,我一個人踩著田埂的露珠,走到大畲村的觀光涼亭。涼亭在百畝蓮田正中,竹木搭建,簡捷而精巧,與周圍景色十分協調。村莊靜悄悄的,陽光煦微,涼風習習,依欄望去,見四周鮮荷蓬蓬勃勃,燦然怒放,精氣神十足,便急忙拿出相機,對准一簇簇或白或紅環護著金粉嫩蕊的蓮瓣,一張張或高或低承托著沉甸甸露水的蓮葉,一個個或大或小鼓起飽滿籽實的蓮蓬,甚至一處處透著殘缺美感的枯枝敗葉,不停拉動鏡頭,愣是一通狂拍。一個多小時的跑前跑後,早已汗流浹背,但仍覺興致未盡。須知,這大片的蓮花猛看似無不同,但靜心細品,卻是風情萬種,各具姿色:有的高雅,有的艷麗;有的端莊,有的嬌羞;有的溫婉柔媚,有的爛漫天真;有的從容淡定,有的神采飛揚。古人喻之為「凌波仙子」,想來真是再確切不過的。但我揣想,那仙子,指的當是曲江池畔優游燕樂的成群佳麗,而不會是薴蘿山前臨流照影的浣紗女。

太陽已近中天,園子里已是溽熱襲人,加之遊客漸多,便收拾行囊,抽身離去。村頭陰涼處,見幾戶蓮農正在加工蓮子,旁邊圍一些遊客,指指點點,問長問短,便也走上前去加入攀談。

石城的蓮子,以色白、粒大、清香味美著稱。所謂「白蓮」,指稱的即是這種營養豐富的優質蓮子,並非花的顏色。全縣十萬畝蓮田,每年大約可收9000噸蓮子,而蓮藕、蓮心、蓮花、蓮葉、蓮須、荷蒂等又可入廚入葯,是農家收入的主要來源。蓮農老陳說,白蓮品質好,但務勞起來是相當辛苦的。先得適時採收,趁天氣涼快,每天四點左右就得下地採摘,蓮蓬過嫰的不能摘,因蓮子尚不飽滿;過熟的也不行,蓮子會老化。這得憑經驗。采蓮時,無論男女老幼,都得赤手光腳在泥水裡操作,蚊蟲的叮咬,蓮梗倒刺的劃痛是免不了的,但你都得忍著。其次,採回的蓮蓬當天就得處理,包括上學前放學後的學生娃,全家人圍坐一起,剝開蓮蓬,取出蓮子,再一粒粒剝去外殼,內膜,捅出蓮心,而後拿到太陽下晾曬,等水分揮發完,又得取回來烘烤,這中間,火候的掌握也是十分要緊的……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聽他的介紹,腦海里突然就跳出這個詩句。

我插話問,一個人一天能剝多少蓮子?答說六斤左右,每斤少說也三百顆蓮子。又問,一年能有多少收入?答說六畝地,兩萬來塊錢是有的。但他的老伴立即仰起頭來制止,說瞎吹吧你,哪有那樣多!雖是反駁,卻止不住滿臉笑意。老陳也禁不住笑了,說現在又不收稅了,你怕哪樣,沒那麼多,蓋新房的錢哪裡來,取媳婦的錢哪裡來,孩子上大學的錢哪裡來,別人給的啊?老伴剜他一眼,說老不正經,你咋不說要受多大連累?老陳轉向我們,說這倒也是,蓮子好,作務難,栽種,澆水,施肥,除草,病蟲防治,哪個環節都馬虎不得,老婆子受了不少罪,是我家的有功之臣哩。大家於是一陣開心大笑,紛紛向她伸出拇指,而她卻不好意思地推老陳一把,滿臉通紅說,誰稀罕你表揚,說是要給買個手機,半年了也不見蹤影!

臨了,倆口子非得送我們每人幾個蓮蓬,說天熱易上火,拿幾個嘗嘗鮮,在車上解解悶。大家自然不好白要,表示要掏錢,老陳一臉誠懇地說,小看鄉下人了吧,千百年前我祖上也是中原來的,就算認個老鄉行吧?於是只好道謝而別,並祝他們生活幸福美滿。

說來這石城還真是我國著名的客家族系發祥地。晉代以降,中原士族百姓五次大規模南遷,最早便是在這方「環山多石,聳峙如城」的地界上安定下來,墾地置業,休養生息,而後隨著人丁的增長和家族的興盛,一部分人又陸續穿越武夷山,東進閩西,南下粵東,尋求新的拓展,故石城又有「閩粵通衢,客家搖籃」之稱。石城還是當年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1934年,中國革命最困難最危急的時刻,石城父老曾將1.6萬名子弟送去隨軍征戰,而這些優秀兒女們,最後活著到達陝北的只有53名!石城人民為中華文明所作的貢獻,為中國革命所付出的犧牲,彪炳史冊,光照千秋。

D. 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大灣鎮玉田高埂村是否可以修建房屋

雲南省邵通市鎮雄縣大灣鎮玉田皋公村是否可以修建房屋?如果你是老機擇地的話。是可以修建的

E. 舒城縣有多少個鎮每個鎮有多少個村每個村有多少人口

2000年,舒城縣轄17個鎮、13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906984人,其中: 城關鎮 108068 曉天鎮 24207 桃溪鎮 33094 龍河鎮 37671 千人橋鎮 52160 百神廟鎮 40919 杭埠鎮 52461 舒茶鎮 30956 南港鎮 37974 馬河口鎮 27993 孔集鎮 27173 干漢河鎮 54412 張母橋鎮 31972 五顯鎮 33232 山七鎮 24459 河棚鎮 19451 湯池鎮 29843 春秋鄉 29649 西衡鄉 13174 柏林鄉 42855 棠樹鄉 35822 闕店鄉 34301 高峰鄉 12663 五橋鄉 14272 燕春鄉 7209 平田鄉 5941 查灣鄉 7643 洪廟鄉 7007 廬鎮鄉 11593 城沖鄉 18810 2004年9月20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向省政府上報《關於舒城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六政[2004]44號)。部分文件內容:舒城縣現轄30個鄉鎮,490個村委會和30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2089.19千米,東西長約86千米,南北寬約49千米,總人口98.9636萬人。擬撤銷洪廟鄉、孔集鎮等2個鄉鎮,將現有的30個鄉鎮調整為28個鄉鎮(16個鎮、12個鄉)。調整後每鄉鎮平均面積74.6平方千米,平均人口3.53萬人。 2004年9月20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向省政府上報《關於舒城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六政[2004]44號)。 部分文件內容 ……舒城縣現轄30個鄉鎮,490個村委會和30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2089.19千米,東西長約86千米,南北寬約49千米,總人口98.9636萬人。……擬撤銷洪廟鄉、孔集鎮等2個鄉鎮,將現有的30個鄉鎮調整為28個鄉鎮(16個鎮、12個鄉)。調整後每鄉鎮平均面積74.6平方千米,平均人口3.53萬人。具體方案如下: (一)撤銷孔集等2個鄉鎮 1、孔集鎮。面積27.63平方千米,人口28437人。原轄14個村(孔集、九墩、付圩、梵壇、新灣、下河、盛庄、雙豐、溪河、舒豐、舒勤、太平、三樹、高塘)和一個街道居委會。 2、洪廟鄉。面積64.5平方千米,人口7584人.原轄6個村(和平、林河、安菜、小街、江山、石澗)。 (二)調整城關等2個鄉鎮 1、城關鎮。將孔集鎮整建制並入城關鎮。調整後,城關鎮轄13個社區居委會、33個村委會,面積69.33平方千米,人口154975人。鎮政府駐城關(原城關鎮政府駐地)。 2、廬鎮鄉。將洪廟鄉整建制並入廬鎮鄉。調整後,廬鎮鄉轄15個村委會,面積131.9平方千米,人口19336人。鄉政府駐廬鎮關(原廬鎮鄉政府駐地)。 (三)保留杭埠等26個鄉鎮 1、杭埠鎮。轄3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73.56平方千米,人口56564人,鎮政府駐杭埠(原杭埠鎮政府駐地)。 保留理由:杭埠鎮位於我縣東部邊境,東、北與肥西三河接壤,南與廬江接壤,西鄰千人橋,1992年撤區並鄉時,由原杭埠、舒三、河南3個鄉鎮合並成立,現有人口56564人,面積73.56平方千米。合九鐵路、合界高速穿境而過,境內設有杭埠火車站和杭埠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也是全省聞名的農村集鎮文明創建示範點。如若擴大隻有同千人橋(原屬三合一鄉鎮,58141人,75.52平方千米)合並,這樣將導致面積過大,人口過多,不便於管理。同時杭埠、千人橋都是南有杭埠河,北有豐樂河,歷年防汛戰線長、任務重,如若合並將加大防汛壓力。 2、西衖鄉。轄8個村委會,面積67.2平方千米,人口14353人,鄉政府駐石嘴頭(原西衖鄉政府駐地)。 保留理由:一是該鄉地形復雜,境內山沖相錯,與周邊鄉鎮均以高山為鄰;二是人口已接近1.5萬人。 3、舒茶鎮。轄1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78.44平方千米,人口33245人,鎮政府駐溝二口(原舒茶鎮政府駐地)。 4、柏林鄉。轄30個村委會,面積86.17平方千米,人口46281人,鄉政府駐蔡家店(原柏林鄉政府駐地)。 5、五橋鄉。轄9個村委會,面積43.84平方千米,人口16182人,鄉政府駐胡家河(原五橋鄉政府駐地)。 6、高峰鄉。轄8個村委會,面積41.19平方千米,人口13710人,鄉政府駐張家店(原高峰鄉政府駐地)。 保留理由:一是該鄉屬山庫區鄉鎮,水域面積較大,養殖業發展勢頭良好;二是該鄉人口已接近1.5萬人。 7、山七鎮。轄1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75.26平方千米,人口27101人,鎮政府駐山七河(原山七鎮政府駐地)。 8、平田鄉。轄6個村委會,面積69.71平方千米,人口5623人,鄉政府駐劉院(原平田鄉政府駐地)。 保留理由:一是平田鄉屬邊遠大山區鄉鎮,山場面積大,境內高山峻嶺,交通十分不便;二是如果撤並只有劃入曉天鎮,曉天鎮屬三合一鄉鎮,面積過大,邊遠村民距曉天鎮達40千米,群眾辦事極不方便,同時也不能降低行政成本。三是萬佛山森林公園為省級森林公園,萬佛山開發正值關鍵時期。 9、查灣鄉。轄9個村委會,面積60.24平方千米,人口7947人,鄉政府駐查灣(原查灣鄉政府駐地)。 保留理由:查灣鄉是我縣西南山區的邊境鄉,地處舒、霍、岳三縣交界,江淮分水嶺之間,東鄰曉天鎮,南毗岳西縣,西面、北面均與霍山縣接壤,境內龍井河蜿蜒其間,105國道穿鄉而過。民國28年設查家灣鄉,解放後,查灣一直作為單獨建制鄉存在。全鄉總面積60.24平方千米,總人口7947人。山林面積6.3萬畝,森林覆蓋率80%。 10、馬河口鎮。轄1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42.1平方千米,人口28516人,鎮政府駐馬家河口(原馬河口鎮政府駐地)。 11、河棚鎮。轄1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67.48平方千米,人口20922人,鎮政府駐河棚(原河棚鎮政府駐地)。 12、春秋鄉。轄17個村委會,面積65.92平方千米,人口32397人,鄉政府駐曹家河 (原春秋鄉政府駐地)。 13、南港鎮。轄1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61.72平方千米,人口39259人,鎮政府駐南港(原南港鎮政府駐地)。 保留理由:南港鎮位於我縣南部,206國道穿境而過,屬丘陵鄉鎮。總面積61.72平方千米,總人口39259人。1992年撤區並鄉由原南港鎮、沙埂鄉合並成立,駐地為原南港區所在地。南鄰舒茶、東鄰百神廟、北鄰馬河口、西鄰西衖鄉。由於其周邊均為山區和丘陵,水系不同,交通不便,不宜合並。 14、干汊河鎮。轄26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76.5平方千米,人口58739人,鎮政府駐干汊河 (原干汊河鎮政府駐地)。 15、張母橋鎮。轄1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61.94平方千米,人口33185人,鎮政府駐張母橋(原張母橋鎮政府駐地)。 16、湯池鎮。轄20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64.19平方千米,人口32095人,鎮政府駐西湯池(原湯池鎮政府駐地)。 17、千人橋鎮。轄2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75.32平方千米,人口58141人,鎮政府駐千人橋(原千人橋鎮政府駐地)。 18、城沖鄉。轄1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83.77平方千米,人口20233人,鄉政府駐沙埂。 19、百神廟鎮。轄2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70.13平方千米,人口45758人,鎮政府駐百神廟(原百神廟鎮政府駐地)。 20、棠樹鄉。轄20個村委會,面積78.31平方千米,人口40056人,鄉政府駐西塘集鎮。 21、桃溪鎮。轄1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57.8平方千米,人口34712人,鎮政府駐桃溪(原桃溪鎮政府駐地)。 22、曉天鎮。轄1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162.20平方千米,人口25541人,鎮政府駐曉天(原曉天鎮政府駐地)。 23、五顯鎮。轄1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97.40平方千米,人口38212人,鎮政府駐五顯(原五顯鎮政府駐地)。 24、龍河鎮。轄23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110.06平方千米,人口40230人,鎮政府駐龍河口(原龍河鎮政府駐地)。 保留理由:龍河鎮位於我縣中部,東鄰干汊河、闕店,北鄰棠樹、張母橋,西鄰五顯,南臨萬佛湖水庫,屬丘陵、庫區,總面積110.06平方千米(其中水庫面積44.09平方千米),總人口40230人。是我縣經濟、文化、旅遊中心。不宜擴大的原因,一是現有人口雖只有40230人,但加上水庫管理處2100人,水上10多個島嶼開發常住人口7000多人,實際龍河鎮居住人口達49000多人;二是為了有利於萬佛湖旅遊開發,加強對風景旅遊區的協調管理;三是周邊鄉鎮闕店鄉人口38379人,面積59.83平方千米;五顯鎮人口38212人,面積97.40平方千米,龍河和周邊任一鄉鎮合並,都不利於行政管理和群眾生產、生活。 25、闕店鄉。轄22個村委會,面積59.83平方千米,人口38379人,鄉政府駐闕店(原闕店鄉政府駐地)。 26、燕春鄉。轄6個村委會,面積57.64平方千米,人口7944人,鄉政府駐程河道(原燕春鄉政府駐地)。 保留理由:一是境內地域廣闊,境內峰巒疊嶂,山嶺縱橫,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二是如將燕春合並,只有劃入山七鎮或曉天鎮,現鄉址距山七鎮5千米(山七鎮原屬二合一鄉鎮,面積為75.26平方千米,人口為2.71萬人),距曉天鎮近10千米(曉天鎮原屬三合一鄉鎮,面積為162.2平方千米,人口為2.55萬人)。由於地理位置、環境條件等情況比較特殊,合並在一起,不利於群眾生產、生活,不便於管理,也不能降低行政成本。 2004年,舒城縣調整鄉鎮區劃(舒政[2004]50號),調整後轄16個鎮、12個鄉。 一、撤銷孔集鎮、洪廟鄉兩鄉鎮 1、孔集鎮。面積27.63平方千米,人口28437人。原轄14個村(孔集、九墩、付圩、梵壇、新灣、下河、盛庄、雙豐、溪河、舒豐、舒勤、太平、三樹、高塘)和一個居委會。 2、洪廟鄉。面積64.5平方千米,人口7584人。原轄6個村(和平、林河、安菜、小街、江山、石澗)。 二、調整城關鎮、廬鎮鄉兩鄉鎮 1、城關鎮。將孔集鎮整建制並入城關鎮。調整後,城關鎮轄13個社區居委會、33個村委會,面積69.33平方千米,人口154975人。鎮政府駐城關(原城關鎮政府駐地)。 2、廬鎮鄉。將洪廟鄉整建制並入廬鎮鄉。調整後,廬鎮鄉轄15個村委會,面積131.9平方千米,人口19336人。鄉政府駐廬鎮關(原廬鎮鄉政府駐地)。 三、保留杭埠等26個鄉鎮 1、杭埠鎮。轄3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73.56平方千米,人口56564人,鎮政府駐杭埠(原杭埠鎮政府駐地)。 2、西衖鄉。轄8個村委會,面積67.2平方千米,人口14353人,鄉政府駐石嘴頭(原西衖鄉政府駐地)。 3、舒茶鎮。轄1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78.44平方千米,人口33245人,鎮政府駐溝二口(原舒茶鎮政府駐地)。 4、柏林鄉。轄30個村委會,面積86.17平方千米,人口46281人,鄉政府駐蔡家店(原柏林鄉政府駐地)。 5、五橋鄉。轄9個村委會,面積43.84平方千米,人口16182人,鄉政府駐胡家河(原五橋鄉政府駐地)。 6、高峰鄉。轄8個村委會,面積41.19平方千米,人口13710人,鄉政府駐張家店(原高峰鄉政府駐地)。 7、山七鎮。轄1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75.26平方千米,人口27101人,鎮政府駐山七河(原山七鎮政府駐地)。 8、平田鄉。轄6個村委會,面積69.71平方千米,人口5623人,鄉政府駐劉院(原平田鄉政府駐地)。 9、查灣鄉。轄9個村委會,面積60.24平方千米,人口7947人,鄉政府駐查灣(原查灣鄉政府駐地)。 10、馬河口鎮。轄1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42.1平方千米,人口28516人,鎮政府駐馬家河口 (原馬河口鎮政府駐地)。 11、河棚鎮。轄1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67.48平方千米,人口20922人,鎮政府駐河棚(原河棚鎮政府駐地)。 12、春秋鄉。轄17個村委會,面積65.92平方千米,人口32397人,鄉政府駐曹家河(原春秋鄉政府駐地)。 13、南港鎮。轄1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61.72平方千米,人口39259人,鎮政府駐南港(原南港鎮政府駐地)。 14、干汊河鎮。轄26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76.5平方千米,人口58739人,鎮政府駐干汊河(原干汊河鎮政府駐地)。 15、張母橋鎮。轄1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61.94平方千米,人口33185人,鎮政府駐張母橋 (原張母橋鎮政府駐地)。 16、湯池鎮。轄20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64.19平方千米,人口32095人,鎮政府駐西湯池(原湯池鎮政府駐地)。 17、千人橋鎮。轄2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75.32平方千米,人口58141人,鎮政府駐千人橋(原千人橋鎮政府駐地)。 18、城沖鄉。轄1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83.77平方千米,人口20233人,鄉政府駐沙埂。 19、百神廟鎮。轄2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70.13平方千米,人口45758人,鎮政府駐百神廟 (原百神廟鎮駐地)。 20、棠樹鄉。轄20個村委會,面積78.31平方千米,人口40056人,鄉政府駐西塘集鎮。 21、桃溪鎮。轄1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57.8平方千米,人口34712人,鎮政府駐桃溪(原桃溪鎮政府駐地)。 22、曉天鎮。轄1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162.20平方千米,人口25541人,鎮政府駐曉天(原曉天鎮政府駐地)。 23、五顯鎮。轄1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97.40平方千米,人口38212人,鎮政府駐五顯(原五顯鎮政府駐地)。 24、龍河鎮。轄23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110.06平方千米,人口40230人,鎮政府駐龍河口(原龍河鎮政府駐地)。 25、闕店鄉。轄22個村委會,面積59.83平方千米,人口38379人,鄉政府駐闕店(原闕店鄉政府駐地)。 26、燕春鄉。轄6個村委會,面積57.64平方千米,人口7944人,鄉政府駐程河道(原燕春鄉政府駐地)。 2005年,舒城縣對28個鄉鎮進行調整,撤銷6個鄉、2個鎮,組建6個鎮、1個鄉,保留9個鎮、5個鄉。具體為: (一)撤銷龍河等8個鄉鎮 1、龍河鎮。面積66.96平方千米,人口40390人。轄19個村(友誼村、荷花村、汪灣村、龍河村、邵院村、廖沖村、范店村、高潮村、蔡塘村、獨山村、長崗村、沃孜村、閘口村、九井村、大塘村、羊山村、白畈村、梅嶺村、白六村)和一個街道居委會。 2、馬河口鎮。面積42.1平方千米,人口29830人。轄9個村(舒玉村、城南村、鄧崗村、河口村、幸福村、楊家村、卓山村、石橋村、三松村)和一個居委會。 3、西衖鄉。面積67.2平方千米,人口14361人。轄7個村(東衖村、老嶺村、石頭村、郭店村、河西村、樟沖村、花園村)。 4、城沖鄉。面積83.71平方千米,人口20183人。轄13個村(龍眠村、西沙埂村、金盆村、磨元村、大嶺村、毛嶺村、常院村、王河村、中社村、劉河村、城沖村、油坊村、譚嶺村)和一個居委會。 5、五橋鄉。面積43.84平方千米,人口14978人。轄7個村(明花村、百花村、西港村、古塘村、陶灣村、高陽村、普明村)。 6、燕春鄉。面積57.64平方千米,人口13917人。轄5個村(要元村、三石村、程河村、燕春村、柯灣村)。 7、查灣鄉。面積60.24平方千米,人口7836人。轄7個村(獨山村、大馬村、槐花村、查灣村、褚河村、龍井村、桃李村)。 8、平田鄉。面積69.71平方千米,人口5623人。轄5個村(蘇平村、白桑園村、雙河村、馱嶺村、張田村)。 (二)調整命名曉天等6個鄉鎮 1、曉天鎮。將平田鄉、查灣鄉整建制並入曉天鎮。調整後,曉天鎮轄28個村、1個居委會,面積292.15平方千米,人口38574人。鎮政府駐曉天(原曉天鎮政府駐地)。 2、山七鎮。將燕春鄉整建制並入山七鎮。調整後,山七鎮轄16個村、1個居委會,面積132.9平方千米,人口36585人。鎮政府駐地山七河(原山七鎮政府駐地)。 3、湯池鎮。將城沖鄉整建制並入湯池鎮。調整後,湯池鎮轄31個村、2個居委會,面積147.96平方千米,人口52200人。鎮政府駐地西湯池(原湯池鎮政府駐地)。 4、南港鎮。將西衖鄉整建制並入南港鎮。調整後,南港鎮轄18個村、1個居委會,面積128.92平方千米,人口53528人。鎮政府駐地南港(原南港鎮政府駐地)。 5、城關鎮。將馬河口鎮整建制並入城關鎮。將原城關鎮4個村(金虎、豐墩、金墩、白隅)劃出,調整後,城關鎮轄29個村,14個居委會,面積98.72平方千米,人口172897人。鎮政府駐地城關(原城關鎮政府駐地)。 6、高峰鄉。將五橋鄉整建制並入高峰鄉。調整後,高峰鄉轄13個村,面積85.03平方千米,人口28895人。鄉政府駐地胡家河(原五橋鄉政府駐地)。 (三)更名萬佛湖鎮。將原副縣級的萬佛湖旅遊度假區與原龍河鎮合並,更名為萬佛湖鎮,為副縣級行政管理機構。調整後,萬佛湖鎮轄19個村、1個居委會,面積110.06平方千米,人口40390人。鎮政府駐地龍河口(原龍河鎮政府駐地)。 (四)組建命名縣經濟技術開發區。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組建後,縣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原城關鎮劃出的4個村(金虎、豐墩、金墩、白隅),面積12.7平方千米,人口12137人。區辦公駐地城關。 (五)保留杭埠鎮等14個鄉鎮 1、杭埠鎮。轄26個村、1個居委會,面積73.56平方千米,人口56564人,鎮政府駐地杭埠(原杭埠鎮政府駐地)。 2、千人橋鎮。轄21個村、1個居委會,面積75.32平方千米,人口58141人,鎮政府駐地千人橋(原千人橋鎮政府駐地)。 3、百神廟鎮。轄18個村、1個居委會,面積70.13平方千米,人口45758人,鎮政府駐地百神廟(原百神廟鎮政府駐地)。 4、舒茶鎮。轄14個村、1個居委會,面積78.44平方千米,人口33245人,鎮政府駐地溝二口(原舒茶鎮政府駐地)。 5、河棚鎮。轄9個村、1個居委會,面積67.48平方千米,人口20922人,鎮政府駐地河棚 (原河棚鎮政府駐地)。 6、干汊河鎮。轄20個村、1個居委會,面積76.5平方千米,人口58739人,鎮政府駐地干汊河(原干汊河鎮政府駐地)。 7、五顯鎮。轄16個村、1個居委會,面積97.40平方千米,人口38212人,鎮政府駐地五顯(原五顯鎮政府駐地)。 8、張母橋鎮。轄13個村、1個居委會,面積61.94平方千米,人口33185人,鎮政府駐地張母橋(原張母橋鎮政府駐地)。 9、桃溪鎮。轄19個村、1個居委會,面積57.8平方千米,人口34712人,鎮政府駐地桃溪(原桃溪鎮址)。 10、廬鎮鄉。轄13個村,面積131.9平方千米,人口19336人,鄉政府駐地廬鎮關(原廬鎮鄉政府駐地)。 11、春秋鄉。轄14個村,面積65.92平方千米,人口32397人,鄉政府駐地曹家河(原春秋鄉政府駐地)。 12、闕店鄉。轄18個村,面積59.83平方千米,人口38379人,鄉政府駐地闕店(原闕店鄉政府駐地)。 13、柏林鄉。轄24個村,面積86.17平方千米,人口46281人,鄉政府駐地蔡家店(原柏林鄉政府駐地)。 14、棠樹鄉。轄16個村,面積78.31平方千米,人口40056人,鄉政府駐地西塘集鎮(原棠樹鄉政府駐

F. 2020年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大灣鎮玉田村民委員會高埂村是否可以修建房屋

如果你要建房子的話,首先你要到當地的村委會申請宅基地,只有宅基地申請審核通過之後才可以建房子。

G. 荷花風物志怎麼寫

荷花,是令人喜愛的植物,外表美麗,令人賞心悅目。下面是荷花托物言志的作文範文,快來圍觀吧。

荷花托物言志的作文【篇一】

有人喜歡國色天香的牡丹,有人喜歡清新飄逸的蘭花,而我卻喜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去年夏天,我去了北京清華大學的蓮橋,走近荷塘,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翠綠的荷葉,就像綠色的海洋,讓人陶醉,心境豁然開朗起來。荷葉有小的,有大的,可愛極了。過了一會,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像一顆顆珍珠落到了一個個碧綠的圓盤上,雨中的荷花更顯得嬌嫩,雨中的荷塘更有一番詩意,讓人流連忘返。

荷塘不僅荷葉漂亮,荷花也有著自己的特點。荷花的形狀就像一個個小搖籃,只有你仔細地聞它,才能聞到它那清新淡雅的幽香,荷花有粉色的、乳白色的,但是乳白的荷花卻很稀少,荷花有單瓣、復瓣、半重瓣。微分吹來,荷花和荷葉左右搖來搖去,像一位位仙女在水面上翩翩起舞,風停了,荷花又在水面上亭亭玉立。

荷花和荷葉不僅美麗,用處也很大。比如荷葉能泡茶、做中葯,蓮藕能吃,蓮子則是夏天清涼解暑的最佳食品。總之,它的全身都是寶。

我愛荷花,她的美不僅來自於外表,更代表了一種品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荷花托物言志的作文【篇二】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正是這句話充分體現出了荷花的「出污不染,」也正是這句話,勾起了我對荷花深深地喜愛之情。

有人說:「荷花全身都是寶。」我也贊成這句話, 別看荷花長得這么美麗,就像是專門用來觀賞的一樣,實際上,用它的花瓣來做肥料,或者葯材是再合適不過的了!而它凋謝過後,結出的果實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蓮蓬,」更是營養豐富,它即可食用,也可葯用。更有和它同根生的荷葉,它可以用來泡茶,品茶時,若把眼睛放在茶杯口,讓茶的熱氣沁入眼內,便可保持眼睛清亮,心裡覺得無比舒暢。

荷花的生存環境十分惡劣,它的身子常常浸泡在半水半泥之中,它得不到干凈得水,也得不到濕潤的泥土,而水中的魚兒游來游去,雖說可以吸收不少有害物質,但它們經常用嘴咬荷花的頸部或者根部,使荷花的營養減少。

荷花從不懂得爭奇斗艷,它只懂得把自己做得更好。每當夏季來臨的時候,荷花們紛紛抬起頭來,把自己最好的以免展現出來,使人們充分感受到夏季的清涼,放眼望去,除了荷花還是荷花,它們朵朵都是那麼美麗,沒有好壞之分,我想:它們一定都把自己做到最好了吧!

荷花有著高尚的品質,它的出生地是那麼的骯臟,可它確實那麼的高雅素潔。

出污不染的荷花,無私奉獻的荷花;擁有頑強生命力的荷花;只懂得把自己做得更好的荷花。它是那麼偉大,它不正是一個默默奉獻的人嗎?如此美麗的生命怎不令人敬佩?

荷花托物言志的作文【篇三】

古人的詩文中贊美荷花的確實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贊美,然而,我卻更愛荷葉。 看啊,這些荷葉墨綠、渾圓、厚重。風雨襲來,它們緊密團結,連成一片,不怕風吹雨打,就是身子翻過來也忘我地保護荷花。烈日吐火,它們個個撐起翠蓋,擋住炎熱,靜靜地看著陰涼處的魚戲蝦游。

荷葉作為葯材,可以去熱清火;荷葉作為特別的包裝材料,不怕水浸,不怕油污,不怕煙熏;用荷葉煮成的粥,碧綠清香,清爽可口……

當人們指點欣賞荷花時荷葉從不計較 不爭名不求利不出風頭荷葉贊古人的詩文中贊美荷花的確實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贊美,然而,我卻更愛荷葉。 看啊,這些荷葉墨綠、渾圓、厚重。風雨襲來,它們緊密團結,連成一片,不怕風吹雨打,就是身子翻過來也忘我地保護荷花。烈日吐火,它們個個撐起翠蓋,擋住炎熱,靜靜地看著陰涼處的魚戲蝦游。

H. 我國的十大看荷花的景點在哪

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蘇堤春曉 蘇堤全長三公里,是北宋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空出的泥構築而成的。故名之以「蘇堤」。 早春四月,迎著熹微晨光,沿修長的湖堤漫步,但覺輕風徐來,十里垂柳飄忽。在輕煙薄霧中,灼灼紅桃含露開放,宛若噴霞,景色著實嬌媚迷人,而當春雨霏霏,透過裊娜柳絲眺望西湖,但見薄靄彌漫,漸遠漸淡,景色更是奇幻誘人,被人稱為「六橋煙柳」。蘇堤連接了南山和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且花木一年四季奼紫嫣紅,五彩繽紛。如詩若畫的迷人風光,成了人們長年遊玩的好地方。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柳浪聞鶯柳浪聞鶯前身是南宋的皇家花園--聚景園。解放後經整修,已擴建成為佔地三百多畝的大型公園。這里以柳葉蔥蔥,鶯聲婉轉而成為人們休閑的好去處。春天的花園柳樹蔭蔭,枝枝翠柳婀娜多姿,有些隨風搖曳,更有臨湖而植者,枝葉俯垂水面,遠望如少女浣紗的「浣紗柳」。步履其間,濃蔭深處的柳樹給人以陣陣思緒,悅耳的鶯啼聲更是撩人遐想。柳浪聞鶯現共分三組園景,即聞鶯館、友誼園和聚景園。這里引進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使園內景色越具誘人之處,以景寓意,情景交融,別有一番情趣。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花港觀魚 「盧園」是南宋內侍盧允升的私人花園,因其處有清溪自花家山流下,故名「花港」,花港觀魚,與蘇堤前接,西山在北為其護屏,還有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兩面鑲著翡翠框架的鏡子分嵌左右,全園分為魚池古跡、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叢林區、芍葯圃等七個景區。公園中部的南端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紅魚池。池中滿蓄金鱗紅鯉,池畔花木扶疏。遊人投餌,群魚爭食,有聲有色,賞心悅目。現公園的主景區為牡丹園,用牡丹、湖石等組成,小徑迂迴,布置緊湊有致。仲春時節,站在聳峙高處的牡丹亭向下俯視,但見大大小小的花壇間紅夾綠,那燦若雲錦的牡丹花千姿百態,斗奇競妍,令人流連忘返。不久將再辟芍葯圃,與牡丹亭相媲美。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麴院風荷 麴院風荷在靈隱路洪春橋畔,據說南宋時有一處官家釀酒作坊,坊內與金沙澗相通的池塘種滿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風吹拂,荷香與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們稱之為「麴院荷風」。舊時的麴院風荷,僅一碑一亭半畝地,局促於西里湖一隅,頗有些名不副實。清康熙年間,在蘇堤跨虹橋畔的岳湖種荷花,並建亭立碑,題為「麴院風荷」,此景遂復。今天的「麴院風荷」仍以荷花為主景,建有五個荷花池,分別栽植紅蓮、粉蓮、白蓮以及重瓣的「重台」等多種品種。全園又分為岳湖、竹素園、風荷、麴院、濱湖密林等5個景區。每當夏日,荷花開放,滿眼翠蓋紅妝,香飄數里,池和池之間築小橋相連,便於遊人流連觀賞,可以領略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迷人景色。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雙峰插雲 在洪春橋畔。雙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別位於西湖之西南、西北。南高峰海拔256.9米,北高峰海拔355米。兩峰遙相對峙,綿延相距十餘里。舊時人們游湖多在春秋兩季,每當欲雨未雨時,從湖上眺望南、北兩高峰,但見雲霧裊繞,雙峰時隱時現,時露雙尖,宛如峰插雲霄,自然風光異常優美,峰勢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後或陰翳多雲天氣,彩雲、白雲或濃或淡,忽纏忽遮,是雲是山,一片朦朧。如一幅壯觀的水墨淋漓而濃淡有致的山水畫卷展現在面前,氣象萬千,景觀十分吸引人,便定為「西湖十景」之一,名兩峰插雲。後「兩峰」改為「雙峰」,從此這湖中之景便成為陸上之景。南高峰「攬長江若帶,俯平湖如杯」北高峰稱「錢塘之柱」,山間林木蒼翠,有石磴數百級,曲折盤上山頂。張岱《西湖十景兩(雙)峰插雲》: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位於西湖中部偏南,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它是由三座葫蘆形石塔和「小瀛洲」兩個部分組成。島是明萬曆年間用疏浚的湖泥堆積而成,島外又築有環表堤埂,堤島之間由九轉三回、三十個彎的曲橋相連,構成了一個湖中島、島中湖的勝似仙境的著名旅遊勝地,其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園林富於空間層次變化,造成「湖中湖」、「島中島」、「園中園」的境界。是我國水上景園的典範,古代園林藝術的精品,中秋之時,在塔中置燈燭,洞口蒙以薄紙,燈光外透,月光、燈光、湖光,月影、塔影、雲影溶成一片,恍惚迷離,說不盡的詩情畫意。登上小瀛洲,一路更有九曲橋、九獅石、開網亭、亭亭亭、「竹徑通幽」、木香榭、迎翠軒、花鳥廳等,最後是我心相印這亭。這些建築錯落布置,極盡巧思,一路游賞,意趣無窮。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於白堤西端,瀕臨外西湖,此地商閣凌波,綺窗俯水,平台寬方,視野開闊,中秋之夜,月白風清,湖水盈盈,坐在平台茶座上,仰看天上月輪當空,俯視湖中月影倒映,天上、湖中兩圓月,交相輝映,有使人如入方寒宮之感。所以前人題有「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的楹聯。而且假山疊起,四季花木,構成一處詩趣盎然的游覽勝景。更令人尋訪和體味的是其豐富的歷史古跡和文化底蘊,令人想到南宋的望月亭,明代的龍王祠,和清初的御書樓。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雷峰夕照 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峰塔,相傳為吳越王為慶黃妃得子而建的,故初名「黃妃塔」。但民間因塔在雷峰,均呼之為雷峰塔。塔共七層,重檐飛棟,窗戶洞達,十分壯觀。舊時雷峰塔與保叔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對,有「雷峰如老納,保叔如美人」之譽。每當夕陽西下,塔影橫空,別有一番景色,故被稱為「雷峰夕照」。至明嘉靖年間,塔外部樓廊被倭寇燒毀。塔基磚被迷信者盜竊,致使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傾圮。今政府批准復建。清人許承祖曾作詩雲:「黃妃古塔勢穹窿,蒼翠藤蘿兀倚空。奇景那知緣劫火,弧峰斜映夕陽紅。」將重現雷峰塔與保叔塔隔湖對峙的景觀。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南屏晚鍾 南屏山橫亘於西湖南岸,山上林木蒼翠,秀石玲瓏。山上有一凈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吳越始建,稱「永明禪院」,飽經滄桑。寺內有宗鏡堂、慧日閣、濟祖殿、運木井等古跡,山門前有放生池。寺院原有銅鍾一口,每天傍晚,深沉、渾厚的鍾聲在蒼煙暮靄中回響,山回谷鳴,發人悠遠的沉思,「南屏晚鍾」因此得名。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剎興教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營,晨鍾暮鼓,香煙燭光,南屏山從此添了「佛國山」的別稱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介紹--斷橋殘雪 西湖雪景,歷來受人稱頌。「斷橋殘雪」的意境尤為膾炙人口。斷橋殘雪景觀內涵說法不一,一般指冬日雪後,橋的陽面冰雪消融,但陰面仍有殘雪似銀,從高處眺望,橋似斷非斷。每當大雪之後,紅日初照,橋陽面的積雪開始消融,而陰面還是鋪玉砌玉,遠處觀橋,晶瑩如玉帶。佇立橋頭,放眼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給人以生機勃勃的強烈屬深刻的印象,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國著名的民間傳說《白蛇傳》,為斷橋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洪丞《斷橋閑望》詩雲:「閑作步上斷橋頭,到眼無窮勝景收。細柳織煙絲易,青屏拂鳥影難留。斜拖一道裙腰繞,橫著千尋境面浮。投者近來忘俗累,眷懷逋客舊風流。」

熱點內容
陳全勝牡丹 發布:2025-07-08 05:01:07 瀏覽:77
牡丹江市圖片 發布:2025-07-08 05:01:02 瀏覽:421
前世的花語 發布:2025-07-08 04:59:05 瀏覽:174
什麼叫百合番 發布:2025-07-08 04:54:39 瀏覽:642
啟東賣盆栽 發布:2025-07-08 04:53:09 瀏覽:54
陸明祥蘭花 發布:2025-07-08 04:53:05 瀏覽:565
三玉蘭花劫 發布:2025-07-08 04:46:51 瀏覽:689
六月丁香五目 發布:2025-07-08 04:46:49 瀏覽:601
一朵小兔子 發布:2025-07-08 04:46:09 瀏覽:236
荔枝的盆栽種植方法 發布:2025-07-08 04:35:35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