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姜荷花酒
它對土壤的要求不是特別苛刻,不用粘性土就行。不過,為了促進它的長勢,專則最好用排水性和屬透氣性都比較優良的沙質土。
種植後至萌芽前必須供應充足的水分,以維護土壤濕度,否則不但會延遲萌芽,而且會因植株生長緩慢而延遲開花,降低切花及種球產量。
生長中期必須保持濕潤的環境,但不能積水。由於花易感染細菌,植株最好種植於防水且排水良好的地方。在剛栽種下去之後,溫度最好在三十至三十度,平時也要保證在二十度以上,才能保證長勢。
(1)宜姜荷花酒擴展閱讀:
採收
姜荷花需水量很大,氣候乾燥時田間植株的葉片在上午10時左右會因日照增強、溫度上升而出現自然反卷的失水現象。
因此切花的採收應盡量在清晨至上午9時以前進行,並且切花採收後在田邊應立即浸水,使其充分吸水後再進行分級包裝。下午採收切花,最好在採收切花前先行噴水,使植株充分吸水至葉片展開後再剪花。
採收切花時,母株留葉數愈多,對切花及種球產量愈有利,故不宜整株剪除。畸形花或無商品價值的花要隨手摘除,這樣可促進新芽萌發,提高切花及種球產量。
『貳』 如何給姜荷花施肥與澆水
在姜荷花苗長至7~10厘米高時,為促進小苗生長健壯,可施一次稀薄液肥,肥料以腐熟餅肥、人糞尿(1∶10)為好,以後每隔15~20天追施尿素150千克/公頃;當花莖開始抽出時,要減少氮肥的用量,施0.2%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這樣能促使花莖生長,球根肥大;開花期用0.3%~0.5%的鉬酸銨溶液根外追施,苞片色彩更加鮮艷。盆栽施肥時要注意肥料的濃度不能太高,一般尿素為1000倍,磷酸二氫鉀為2000倍,宜在土壤潮濕的情況下澆灌,用量達澆水量的1/2即可。姜荷花在生長過程中要適量澆水,夏季溫度高時應增加澆水次數,必要時結合施肥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有積水,否則根、莖易腐爛。大棚種植時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0%左右,濕度過大不僅引起植株徒長,而且容易感染病蟲害,導致花的產量、質量下降。澆水時應注意水溫應與土溫相接近,溫差以不超過5℃為宜,否則傷及根系,影響正常生長。
『叄』 姜荷花是什麼樣的花呢成活率高嗎
姜蓮花是一種非常美麗的花,但它不是蓮花,而是屬於姜科。 它就像一朵蓮花,顏色非常優雅。 它通常是佛教中使用的一種花,非常神聖。
這個花很漂亮能給大家帶來快樂,所以如果有人喜歡這種植物,可以盡快在家中種植,或者如果他想向心愛的人表達心意,也可以盡快摘一些姜和蓮花作為禮物。 如果你喜歡這種種植植物,那就去種植吧。
『肆』 姜荷花怎麼過冬 越冬養護方法
首先就抄是土壤問題,養殖姜襲荷花的土壤可以很隨意,因姜荷花的適應力特強,土壤粘性不是太大就可以很好的生長。
再有就是澆水的問題,養殖姜荷花的土壤要保持濕潤,姜荷花的需水量比較大,但是在澆水時不能出現積水,否則容易爛根。
還有就是溫度,養殖姜荷花的溫度最好是20℃-25℃,這樣的溫度下,姜荷花會更快的生長,否則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
還有就是肥料的問題,姜荷花幼苗生長很快,這一時期的姜荷花要適量施肥,以碧卡復合肥為主,少量多次施肥,一定不要過量,否則會燒壞姜荷花幼苗。
其次還有,秋天天氣轉冷後,姜荷花的生長緩慢,容易出現葉子發黃,花片少而薄的現象,次時是正常現象,增加光照和提供適宜的室內溫度會好些。
最後還要注意的是,姜荷花的根部有很多的小種球,裡面存有大量的營養物質,等春天到來,天氣變暖時,這些種球會發芽,成為一個獨立的植株,此時可以分株養殖。
『伍』 姜荷花的養護要點有哪些
原產泰國北部,分布亞洲、非洲熱帶地區。作切花或盆花栽培;同屬約50種。回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答60~80厘米。塊狀根莖粗壯,地上莖短。具大而長的圓披針形葉3片。穗狀花序頂生,上半部具色澤鮮明的苞葉,13~18枚,為主要觀賞部位。溫帶地區作溫室栽培,越冬溫度不得低於10℃。腐葉土或泥炭土早春盆栽。生長季遮陰60%。要有充足的水分和肥料。冬季休眠期,宜置乾燥、溫暖處越冬。熱帶地區常作花壇用花。
姜荷花
『陸』 姜荷花怎麼管理
此外,姜荷花不適連作,最好不要連作2年以上。()施肥:姜荷花萌芽後,花枝發育、球莖肥大以及下代新芽的形成與萌發是同時進行的,因此,整個生育期對肥料需求量均較高。依日本的報道,種植前667米2以氮、磷、鉀肥各15千克作為基肥,種植後每2個月施3次追肥,每667米2地氮、磷、鉀肥各施用2千克,方可滿足切花生產要求。(2)澆水:在姜荷花切花生產過程中,除溫度外,水分也是影響生產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種球種植後至萌芽期間,必須供應充足的水分,才能維持土壤濕度,否則不但會延遲萌芽,而且會因植株生長緩慢而延遲開花,降低切花產量與品質,因此,種植姜荷花一定要選擇水分供應方便的地方。而生長期間缺水則容易導致生長勢衰弱,影響花莖與種球的生長發育,致使產量及品質降低,尤其對切花瓶插壽命影響最為明顯,故應經常保持田間土壤濕潤。土壤為砂質壤土的平均每周需灌水兩次。(3)遮光:研究表明,在姜荷花切花生產過程中適時適度地遮光有利於花莖抽長,延長切花瓶插壽命,尤其對減少花苞末端綠色斑塊,具有明顯的效果。且以遮光60%為宜,高於60%則花莖過於纖細,花苞會減少且瓶插壽命縮短。遮光處理開始於花苞出現時,一直到植株生長茂密。約8~9月份光照強度開始降低時,可拆除,避免過度遮光,導致植株徒長,生長勢減弱。(4)病蟲防治:姜荷花種植初期常見有夜蛾類和螻蛄類害蟲危害新芽,可在畦面撒布3%甲基異硫磷顆粒劑或5%地蟲硫磷顆粒劑防治。生產期間遇雨季高溫多濕,則需注意防治赤斑病、炭疽病、疫病等常見病害,赤斑病可輪流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灑防治,炭疽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40%三乙磷酸鋁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田安水劑500倍液噴灑。
『柒』 姜荷花的形態特徵
姜荷花的葉片為長橢圓形,中肋紫紅色,姜荷花的花序為穗狀花序,花梗上端有7-9片半圓狀綠色苞片,接著為9-12片彩鮮明的闊卵形粉紅色苞片,這些粉紅色的苞片形狀似荷花的花冠,是主要觀賞的部位。栽培品種的粉紅色苞片尖端帶有綠色斑點。姜荷花真正的小花著生在花序下半部苞片內,每片苞片著生4朵小花。小花為唇狀花冠,具3片外花瓣,及3片內花瓣;其中一枚內花瓣為紫色唇瓣,而且唇瓣中央漏斗狀的部位為黃色。姜荷花新芽在頂芽花芽分化、開花的同時,莖基部逐漸肥大,形成圓球狀至圓錐狀的新球莖。新球莖的基部直根狀的營養根的根尖,則在入秋後逐漸肥大形成球狀的貯藏根,而形成新的種球。主要的栽培品種為「清邁粉」及「荷蘭紅」。
姜荷花的種球由圓球狀至圓錐狀的球莖(或稱根莖)及著生於球莖基部的貯藏根(或稱奶罐)所組成,一個球莖可著生1-6個不等的貯藏根,球莖上有兩排對生的芽,但春季種植後一個球莖通常僅萌發一個第一代芽。新芽萌發後,葉片開始舒展,接著抽出花序,隨後花序發育,花梗抽長並開花。在露天栽培下,姜荷花的切花長度約40-60厘米,若遮蔭處理則可達70厘米以上。 姜荷花的葉片為長橢圓形,中肋紫紅色,在露天栽培下,平均葉片長度約為30厘米,寬度約5厘米,一般比花莖短。但在遮蔭栽培下,葉片較為狹長,長度可達45厘米,有時甚至比花莖還長。
姜荷花新芽萌發後均先向下再轉變向上生長,並抽出葉片,第一代芽萌芽後,第二代芽已自第一代芽基部出土。依此類推,自第二代芽萌發的三代芽,自的三代芽萌發第四代芽。生育狀況良好者當年即可繁 衍5-6代,但當年能開花的新芽大約均為第1-3代芽。姜荷花鮮切花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保持14天左右,其盆花在適宜條件下花期可達3個月之久。
姜荷花種球種植後,先由貯藏根底部萌生須根狀的吸收根,隨後球莖上的芽體萌芽,並在新芽基部萌生兩種不同形態的根群,一種是須根狀的吸收根,另外一種為直根狀的營養根。須根狀的吸收根於植株休眠後隨之枯萎,直根狀的營養根的根尖,在入秋後日長漸短時會逐漸肥大,形成圓球狀的貯藏根,而且一直著生於球莖上,不因地上部休眠而枯萎。
『捌』 姜荷花葉子發黃是怎麼回事
導致姜荷花葉子尖發黃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因為澆水過量,需要及時進行排水。如果是因為缺少養分,需要給它適當施肥,每20天追施一次肥料。如果是因為溫度太低,需要在入冬前移到室內保暖。如果是因為環境陰暗,需要將其放到向陽處曬曬太陽。
一、澆水過量
姜荷花在日常養護中一定要控制水量,如果給它澆水太多,積水會抑制根部的呼吸,從而導致它的葉尖發黃,甚至還可能引發爛根。這種情況下,需要及時將多餘的水分排出,爛根的話則要脫盆修剪一下,並在平時減少澆水。
二、缺少養分
姜荷花的生長需要一定的養分,如果平時施肥不足,土壤本身又比較貧瘠的話,植株就會生長不良,葉子也會發黃。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及時給它補充養分,通常用每20天就要追一次沃葉氨基酸水溶肥肥,其中氮磷鉀比例要均衡,以免偏施造成肥害。
三、溫度太低
姜荷花比較喜高溫,自身的耐寒性比較差,因此在溫度較低的時候,植株容易受凍,從而導致葉子發黃。入冬前需要及時將它移到室內溫暖的地方,氣溫要控制在15℃以上,室溫不足的話,可以用袋子套住植株保暖。
四、環境陰暗
姜荷花適宜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中生長,如果平時受光不足,就會影響植株的發育,不利於它進行光合作用,葉子也會發黃。平時要把它放到向陽處,讓它能夠全天曬到太陽,花莖抽出前可以適當遮陰,這樣可以增加其長度,讓它更加美觀。
『玖』 姜荷花的栽培技術
姜荷花作切花生產,每畝可種植1萬~1.7萬個種球,每個球可開3~5支花,種後80天左右專即可開花,花期為屬6~10月。全生育期畝產切花5萬~8萬支。
姜荷花的地下部分由球莖和貯藏根組成,球莖的大小和貯藏根的多少直接影響切花和種球的產量,特別是前期切花的產量。種植時應選擇球莖為1.5厘米以上且帶3個貯藏根的種球為宜。
以沙壤土為宜,種植前先整地做畦,畦寬70~80厘米,溝寬20~30厘米,每畦種2行,株距7.5~12.5厘米,種後蓋稻草保濕,防雜草和雨水沖刷。
種植前每畝施復合肥(氮、磷、鉀含量均為15%)25千克作底肥,萌芽後每10~15天追肥1次,每次每畝施用復合肥25千克,施肥量、施肥次數視葉色、花色適量增減。
露天栽培,遮蔭處理可讓切花增長到70厘米以上,且能有效減少花苞末端綠色板塊,可在生長前期用遮光率為30%的遮陽網。在植株生長茂密時要及時將遮陽網撤除,否則容易造成植株徒長,影響切花品質。
主要病害有赤斑病和炭疽病等,蟲害有夜蛾、螻蛄等,每15天左右施葯一次,用葯為多菌靈、托布津、代森鋅和阿維菌素等輪流噴施,同時要避免連作,不要與姜科作物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