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冷荷花
Ⅰ 浙江最美麗的風景點有哪些
楊林鎮:開化西南的楊林鎮環境優美,有著發展創意農業的優越環境資源,境內南華山景區層巒疊嶂、古木參天、綠蔭環抱,是生物的「基因庫」、自然植被的「博物館」。這里更有銀嶺關、號嶺關、小關、白沙關等古隘口,及新四軍戰斗遺址、蘇區政府舊址等眾多紅色景點。

Ⅱ 杭州西湖的傳說故事
西湖來源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版上找到了一塊白玉權,他們一起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裡,哪裡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
但是後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現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於是就發生了爭搶,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著西湖。
(2)西冷荷花擴展閱讀: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和中國唯一一個湖泊類文化遺產。
西湖自古以來便流傳著許多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蘇小小》。白蛇傳中的「斷橋相會」、「白娘子被壓雷峰塔」等情節與西湖十景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傳說中梁祝的愛情故事發生在西湖邊的萬松書院。
Ⅲ 風景名勝的對聯大全
1、
妙手生白玉
沃土出黃金
(九華山)
2、
萬山拜其下
孤雲卧此中
(黃山文殊院)
3、
飛騎橋頭論勝負
教弩台上評忠奸
(合肥民教寺)
4、
廟內無僧風掃地
寺中少燈月照明
(鳳陽龍興寺)
5、
高閣逼雲霄舉頭紅日近
遠山收入畫回首白雲低
(黃山玉屏樓)
6、
千古詩才蓮萊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
(馬鞍山採石磯太白樓)
7、
一水繞荒祠此地真無關節到
停車肅遺像幾人得立姓名尊
(合肥包公祠)
8、
忠賢將相
道德名家
(合肥包公祠)
9、
去帆疑峽走
卷浪駭江飛
(馬鞍山採石磯大風亭)
10、
曹公教弩台尚在
吳主飛騎橋難尋
(合肥民教寺)
11、
來到半山坐一坐
再行五里天上天
(九華山釣魚台)
12、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縣琅琊山醉翁亭)
13、
把酒問青天放眼已無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曠懷猶憶謝將軍
(馬鞍山採石磯太白樓)
14、
教弩聳高台不為炎劉消劫運
聽松來遠客誰從古佛識真如
(合肥民教寺)
15、
草堂留後世
詩聖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
16、
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騰虎躍幾詩容
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
17、
欄桿外滾滾波濤,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東去
窗戶間堂堂日月,盡四時憑眺,幾曾見黃鶴西來
(武漢黃鶴樓)
18、
銅琶鐵板,大江東去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黃州赤壁)
19、
燈影幢幢,凄絕暗風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繞船時
(九江琵琶亭)
20、
登樓便欲凌雲去
臨水應知得月先
(鎮江北固山多景樓)
21、
說甚神仙,看千年石洞開時,城郭人民還是耕田鑿井
閱成古今,聽半夜金雞叫醒,興亡秦漢都歸流水桃花
(桃花源陶淵明祠)
22、
門前學種先生柳
嶺上長留處士墳
(桃花源陶淵明祠)
23、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
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
(廣州黃花崗)
24、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伴取嶺上梅花
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山殘水留得風中勁草
(楊州梅花嶺)
25、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州醉翁亭)
26、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吹,有人吹到月三更
(揚州二十四橋)
27、
湘靈瑟,呂仙杯,坐攬雲濤人宛在
子美詩,希文筆,題筆雪壁我重來
(湖南洞庭湖岳陽樓)
28、
後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詩
(湖南洞庭湖岳陽樓)
29、
一樓何廳,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湖南洞庭湖岳陽樓)
30、
有史公作傳如生,愛客若君,真實讀者慷慨悲歌不已
其門館風流未謝,於今思夕,問君誰能拔抑磊落之才
(信陵君祠)
31、
親不負楚,疏不負梁,愛國忠君真氣節
騷可為經,策可為史,經睦行地大文章
(長沙屈原賈誼二公祠)
32、
三千里持節孤臣,雪窖冰天,半世歸來羸屬國
十九年託身異域,韋鞴毳幕,幾人到此悔封侯
(陝西蘇武廟)
33、
心懸八封圖,初對策,再出師,共仰神明傳將略
目擊三分鼎,東連吳,北拒魏,常懷謹慎勵臣躬
(成都武侯祠)
34、
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騖,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子,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如何
(江西南昌滕王閣)
35、
唐代論詩人,李杜以還,惟有幾篇新樂府
蘇州懷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畝舊祠堂
(白居易祠)
36、
楓葉四弦秋,根觸天涯遷謫恨
潯陽千尺水,勾留江山別離情
(白居易祠)
37、
心中懷念農桑苦
耳里如聞飢凍聲
(白居易墓)
38、
煙柳斜陽,歸去東南余半壁
雲山故國,望中西北是長安
(稼軒祠)
Ⅳ 蘇軾贊美荷花詩詞有哪些
《冬景》。
Ⅳ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的蘇小小傳奇故事
南齊時,錢塘(今杭州)西泠橋畔一戶姓蘇的人家生下一女,取名小小。這女孩長得眉清目秀。聰慧過人。父親吟詩誦文,她一聽就會,親戚朋友都誇她長大後必成為才女。
小小六歲時,父親不幸病故。為了生計,小小的母親忍辱為妓。幾年的精神折磨,使她身心交瘁,小小十歲時,母親竟一病不起。臨終時,她把小小託付給賈姨媽:「我的心是干凈的,但願小小莫負我!」
幾年過去了,小小已長成一個美麗的少女。小小從小喜愛讀書,雖不曾從師受學,卻知書識禮,尤精詩詞,信口吐辭,皆成佳句。小小還酷愛西湖山水,她將自己住屋布置得幽雅別致,迎湖開一圓窗,題名「鏡閣」,兩旁對聯寫道:「閉閣藏新月,開窗放野雲。」
每天,小小總在西泠橋畔散步,眺望漣漣碧波,點點水鳥,她會情不自禁地吟詩放歌,傾吐心中的情愫。那時的西湖,雖然秀美,但還未經人工開發,山路曲折迂迴,游覽辛勞,她便請人製作了一輛小巧靈便的油壁香車。坐著這車,可以去遠處。
車子靈巧,人兒嬌美,穿行於煙雲之間,恍如神女下凡。沿路行人議論紛紛,嘖嘖稱奇,猜不出她是何等人物。蘇小小旁若無人,一路行一路朗聲吟道:
燕引鶯招柳夾途,
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訪,
家住西泠妾姓蘇。
蘇小小的名聲傳開了。豪華公子、科甲鄉紳慕名而來。僻靜的西泠橋畔頓時熱鬧起來。小小原想以詩會友,交幾個酷愛山水的知己,不想來訪者多是些綉花枕頭、爛稻草——衣冠楚楚的蠢才,十有八九被她奚落出門。錢塘城內巨富錢萬才數次登門,願以千金娶小小為侍妾,也被小小拒絕。錢萬才失了面子,發狠道:「你有才貌,我有財勢,惹惱了我可要小心!」
賈姨媽勸她:「不妨尋個富貴人家,終身也有了依靠。」
小小道:「人之相知,貴在知心。豈在財貌?!更何況我愛的是西湖山水,假如身入金屋,豈不從此坐井觀天!」
賈姨媽擔心小小母親留下的積蓄用盡,將來生計無著。小小說:「寧以歌妓謀生,身自由,心干凈,也不願悶死在侯門內。」
賈姨媽嘆息道:「姑娘以青樓為凈土,把人情世故倒也看得透徹!」
如此又過了幾年,母親的積蓄終於用完。小小二話不說,操琴謀生,頓時成了錢塘有名的歌妓。
冬去春來,鶯飛草長。一日,蘇小小乘油壁車去游春,斷橋彎角處迎面遇著一人騎馬過來,那青驄馬受驚,顛下一位少年郎君。
小小也吃了一驚,正待下車探視,那少年郎君已起身施禮。小小過意不去,報以歉然一笑。
這郎君名叫阮郁,是當朝宰相阮道之子,奉命到浙東辦事,順路來游西湖。他見小小端坐香車之中,宛如仙子,一時竟看呆了。直到小小驅車而去,阮郁才回過神來,趕緊向路人打聽小小的來歷住處。當他得知小小出身於妓家時,不禁嘆一聲「可惜」。
阮郁回到住處,小小的身影總是浮現在眼前,茶食無味,輾轉難眠。他想,既是歌妓,與她相識一番,也是人生樂事!
第二天一早,阮郁騎著青驄馬,叫人挑著厚禮,徑直來到西泠橋畔。
恰好賈姨媽出來,阮郁道:「晚輩昨日驚了小小姑娘,容我當面謝罪。」賈姨媽見他不似一般王孫公子氣盛無理,便進去通報。
小小因游湖勞累,今日一概謝客。她倚在床邊,不知怎的。總想起昨日遇見的那少年郎君。忽聽說此人到來,心中一喜,說:「請。」
阮郁斜穿竹徑,曲繞松柳,轉入堂內。小小從綉簾中婷婷走出,四目相視,雙方都暗含情意。阮郁英俊稅灑,舉止文雅,言談中對西湖山水贊不絕口。小小道:「你既愛湖山,請到樓上鏡閣眺望。」
鏡閣牆壁上貼著小小書寫的詩,阮郁念到「水痕不動秋容凈,花影斜垂春色拖」時,不禁叫好,對小小更添了幾分愛慕之心。
阮郁沉吟片刻,依韻和了一首。小小知他是有才之士,便叫侍女擺開酒餚,兩人對飲起來。
阮郁本是風流才子,此刻面對美景,趁著酒意,隨口吟出不少佳句。小小更是喜歡,停杯撫琴,曲調悠揚纏綿,傳遞著眷戀之情。
此後一連幾天,小小和阮郁都在斷橋相會。一個驅車前往,一個騎馬相隨,沿湖堤、傍山路緩緩而游,好不快活。
賈姨媽見小小和阮郁一見鍾情,很是高興,誇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小小說:「他是相國公子,我是青樓歌妓,知人知面難知心啊!」
等阮郁又來時,心直口快的賈姨媽當著小小的面,問阮郁會不會變心。阮郁緊執小小的手,指著門前的松柏道:「青松作證,阮郁願與小小同生死。」
小小與阮郁來到西泠橋頭,正當夕陽西下,飛鳥歸巢之時,周圍一片靜謐,小小激動地輕聲吟道:
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
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
當夜,由賈姨媽作主,兩人定下終身。之後,選了個黃道吉日,張燈結綵,備筵設席,辦了婚事。
阮郁成婚的書信送到家中,阮道氣得差點昏倒:堂堂宰相之子娶了歌妓,豈不被天下人恥笑!但山高水遠,一時又奈何不得。
阮道老謀深算,強按怒火,寫了封信,連同一份厚禮,派人送至錢塘,交給阮郁。信中寫道:小小既是品貌雙全的才女,他並不反對這門婚事。還提醒阮郁不可貪歡於夫妻之情而荒了學業。阮郁、小小見阮道說得通情達理,才放下心來。
過了些時日,阮郁又接到家書,說阮道因受風寒卧床不起。小小急忙打點行裝,催阮郁回去探親。
阮郁趕回家中,見父親安然無恙,不由奇怪,阮道怒罵道:「你被賤女迷住心竅,我不略施計,你如何能回來?」不由阮郁分說,命家人將他關進書房。阮道又作主,為阮郁另擇名門閨秀。
阮母道:「等你完了婚事,取了功名,再娶幾個侍妾,也非難事,想那姑娘也不會怪你失信薄情吧?」阮郁低頭不語。
小小自阮郁去後,整日足不出戶,左等右等總不見阮郁的信息。「夜夜常留明月照,朝朝消受白雲磨。」她只能吟詩以解愁悶。
春去夏至,小小才接到阮郁的信。只見她臉色蒼白,雙手微顫,眼裡噙著兩滴淚花,良久,才吐出一句:「原來如此!」
入夜,小小獨自關在房中,飲一陣酒,撫一陣琴,間或抽泣幾聲,直到深夜才沒了聲響。賈姨媽放心不下,破門而入,小小已醉倒在床上,淚水濕透了枕巾。
清晨,小小搖搖晃晃跨出家門,來到西泠橋上,望著湖上嬌艷的荷花獨自出神。賈姨媽跟了出來,扶住小小:「男女之情往往薄似煙雲,短似朝露,你千萬要想得開,身體要緊。」小小似答非答道:「我的心是干凈的!」
從此以後,小小臉上少有笑容,性情變得更為冷峻孤傲,接待客人,言語之間更多調侃的冷笑。不想,倒反而傳出個「冷美人」的名聲。
小小對山水的痴戀未變,只不過,她不再到熱鬧的景區,而專去人跡稀少之處。這一日,時值深秋,她來到紅葉滿山的煙霞岩畔。忽然,前面傳來「叮當」鑿石之聲,她正要避去,那邊有人喊罵,爭鬧起來。小小循聲尋去,迎面是一個形如石屋的大石洞,一群凶神惡煞的家丁揮著皮鞭,正在毆打幾個石匠。
小小心中不忍,喊道:「光天化日之下,為何打人?」家丁見小小儀態非凡,弄不清她是何等人物,停手道:「小人奉我家老爺之命,在此督促石匠完工!」原來,富豪錢萬才為了討他老娘歡心,在這五屋洞壁上鑿刻石羅漢三百六十五尊,以示他老娘天天敬佛、求取保佑之意。老娘七十壽辰將臨,而石羅漢尚未完工,所以家了趕來催促。小小見石匠們衣衫襤樓,疲憊不堪,便向家丁求情,寬容期限。
錢萬才正巧趕到,他冷言道:「蘇小小,你過去不賣我的面子,今天倒要我賞臉!」小小道:「敬佛,心誠則靈,何苦難為這些匠人呢?」
錢萬才好笑道:「你便是我的佛,你若肯跟著我,我便依你,如何?」說著,來摟小小。小小怒極,順手給他一個巴掌:「佛面獸心的無恥之徒!」
錢萬才暴跳如雷,一邊喝令家丁動手鞭打匠人;一邊抓過一條皮鞭撲向小小:「身為妓女,才是無恥,今天我非要叫你嘗嘗我的厲害!」
「住手!」突然山坡上跳下一個人來:「以勢欺人,你眼中還有王法嗎?」錢萬才定睛一看,來者是一貧寒書生。手一揮說:「我的鞭子就是王法,給我打!」家丁們一擁而上,鞭子劈頭蓋腦的問那書生飛去,卻不料家丁們手臂一陣酸麻,落下的鞭子紛紛向四周甩出。還沒等家了弄清是怎麼回事,腳底被什麼一絆,一個個都跌倒在地,他們翻身爬起,又向書生撲去。那書生身形一矮,雙拳齊出,一陣風似地又把一群家丁打得癱倒在地。家丁們這才領教,那書生的武功好生了得!鼻青眼腫的家丁們哼哼著,再也不敢動彈。錢萬才的氣焰頓時減了大半,但他還揚著鞭子,「哇哇」亂嚷。書生一縱身,躍到錢萬才身邊,伸手捉住他的手臂,錢萬才痛叫一聲,撤鞭軟倒,連喊:「英雄饒命!」
書生微微一笑:「命,你只管向你的佛去要,我只要你不難為匠人,讓他們安心鑿完,如數付給工錢!」「遵命!遵命!」錢萬才連連點頭應允。「還有,你也不許難為那姑娘!」書生的手握了一下,錢萬才殺豬般叫了起來:「一定!一定!」書生這才放手。錢萬才帶著家丁,抱頭鼠竄而去。
石匠們向書生拜謝,書生道:「你們雕刻出如此精細的石羅漢,為湖山增色,我能飽此眼福,倒該謝你們呢!」
小小從沒有見過如此豪爽仗義之人,不由大為敬慕,忍不住上前道:「錢塘蘇小小,拜謝先生相助。」
書生回禮道:「學生鮑仁,久聞姑娘芳名,今日相識,果然名不虛傳。」
小小道:「如無不便,請到寒舍一敘。」鮑仁爽快地答應了。
小小家門前已等候著許多富家子弟,香車一到,便你請我邀,爭鬧不休。小小道:「我今日已自請貴客,諸位請各自便。」
小小請鮑仁直人鏡閣,親自斟酒道:「先生文武雙全,心胸磊落,為何不去報效國家呢?」
鮑仁道:「動亂之際,有力難效,何況我是將功名視作草芥的!」小小道:「有為民作主之心,則英雄有用武之地。倘不能如願,再復歸山林,浪跡江湖為時未晚!」鮑仁道:「我恃才反愚,經姑娘輕輕點撥,茅塞頓開。只是我飢寒尚且不能自主,功名二字從何說起?」「先生如不嫌棄,我願助你赴京都應試。」小小取出百兩銀錢交給鮑仁,鮑仁慨然收下,深深一揖告辭:「姑娘之情,深於潭水,我鮑仁永生不忘。」「小小在此靜候佳音!」說罷,小小親自送鮑仁出門。
鮑仁去後,錢萬才放出流言蜚語,百般詆毀小小.小小對賈姨媽說:「任他倒盡污水,不能傷我一根毫毛!」賈姨媽道:「總要防著點才好。」
轉眼到了雪花紛飛之時。上江觀察使孟浪途經錢塘,他久聞蘇小小盛名,便叫了一隻樓船,派人去喚小小來陪飲助興。
過了一會兒,差人稟報,小小被人請去西溪賞梅了。孟浪十分掃興。
第二天,差人早在蘇家候著,一直等到深夜,小小喝得酩酊大醉被待女扶了進來。差人又去回復,孟浪很是惱火:「如明日再推三推四,決不饒恕!」
第三日,差人再去,侍女說姑娘醉卧未起。差人發急道:「再不去,孟老爺要給她顏色看了!」小小在里間聽見,理也不理。
孟浪聞訊,勃然大怒。他少年得志,本不把個妓女放在眼裡,如今連連碰壁,便擺出威風,要讓小小吃點苦頭。 孟浪便與縣官商量。這縣官老爺是錢萬才的舅舅,對蘇小小早已懷恨在心,現在上面有人出頭問罪,自然照辦。
縣官派差人傳喚小小,速到孟觀察使船上賠罪,而且必須是青衣蓬首,不準梳妝打扮。賈姨媽怕小小惹禍吃虧,勸她屈就應付。小小道:「這班狗官老爺,我與他們毫不相干,有什麼罪可賠!」正說時,差人「呼呼」地打上門來,賈姨媽和侍女們嚇得發抖,小小坦然道:「也罷,我去走一趟,省得家中不安寧。」臨行前,她從容地梳妝打扮了一番。
孟浪邀了府縣賓客在船上飲酒賞梅,忽聽蘇小小來了,趕忙正襟危坐,盤算著給小小米個下馬威。隨著一陣麝蘭香味,小小如仙女船飄進船來。滿船人都被小小美麗的容貌、冷峻的神態震懾住了。靜寂了好久,孟浪才乾咳一聲道:「蘇小小,你知罪么?」「我是煙花中人,哪裡知道老爺們會對我如此厚愛,三請而不敢來,竟成大罪?」只一句話,孟浪便無言以對,只得威嚇道:「你要求生,還是求死?」
小小調侃道:「愛之則欲其生,惡之則欲其死,全在老爺手中,我怎能自定?」孟浪不禁得意起來:「利嘴巧舌,並非實學,我倒要看看你的真才如何。」他要小小以梅為題賦詩。
小小不假思索,信口吟道:
梅花雖傲骨,怎敢敵春寒?
若要分紅白,還須青眼看。
詩意隱含眼前之事,且又不卑不亢,孟浪不由暗暗折服小小的才智。孟浪性子雖烈,倒還有幾分惜才之心,他見小小楚楚動人,便息了怒氣,攙過小小,邀她人席。縣官在一旁冷笑,他受錢萬才之託,早就想加害於小小。
酒宴直到天明才散,孟浪啟程。縣官立即派人在歸途中將小小截住,並以借詩諷喻、藐視朝官罪,毆打唆使罪判小小入獄。
賈姨媽用銀錢周旋。使小小免受獄內之苦。但她體質本弱,加上氣憤,關了數月,便生起病來。
這一日,牢房內進來一人。小小抬頭一看竟是阮郁。阮郁途經錢塘,聞訊趕來營救,小小轉身不睬。當阮郁說到願娶她為妾時,小小再也忍受不了,鄙視地說:「這里可沒有青松為你作證。」阮郁臉色脹得通紅,長嘆一聲,怏怏地走了。
半年後,小小出獄回家。她來到石屋洞,望著石羅漢,勾起了與鮑仁相識的往事。
小小又病倒了。她無力乘車游湖,只能靠在床上,眺望窗外景色。
轉眼又到了夏荷盛開的季節。夜幕垂窗,嬌艷的荷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純凈可愛,小小不禁輕輕吟道:「滿身月露清涼氣,並作映日一噴香。
賈姨媽見小小病情垂危,問她:「你交廣甚多,不知可有什麼未了的事?」小小感慨道:「交際似浮雲,歡情如流水。我的心跡又有誰知?小小別無所求,只願埋骨於西泠,不負我對山水的一片痴情。」小小說罷,含恨逝去。
安葬時日將到。這天,幾個差人飛馬來到小小家,問道:「蘇姑娘在家么?滑州刺史前來面拜。」賈姨媽哭道:「蘇姑娘在家,只可惜睡在棺木之中。」差人大驚失色,飛馬而去。不多時,只見一人穿白衣,戴白冠,騎著白馬而來,到西泠橋邊下馬,步行至小小家門前,一路哭將進來。他奔到靈堂,撫棺痛哭:「蘇姑娘,為何不等我鮑仁來謝知己,就辭世而去?老天不公,為何容不得你這個有才有德有情的奇女子!」直哭得聲息全無。
賈姨媽含淚相勸,鮑仁道:「人之相知,貴乎知心,知我心者,唯有小小。」賈姨媽道:「有鮑相公這番話,小小在九泉之下,也當瞑目了。」賈姨媽又說了小小的臨終遺願。鮑仁這才強壓悲哀,請人在西泠橋側選地築墓修亭。
出殯下葬之日,夾道觀看者不計其數。鮑仁一身喪服,親送小小靈樞,葬於西拎橋畔。鮑仁親撰碑文,寫出蘇小小一生為人,以表明她的高潔人格。臨行前,鮑刺史又來哭祭道:「倘不能為民作主,我鮑仁定來墓前廝守。」
湖山此地曾埋玉,
花月其人可鑄金。
從此以後,蘇小小的芳名與西湖並傳,天下遊人每到西冷橋畔,都會發出多少感慨!
Ⅵ 蘇軾描寫西湖荷花的詩句
《夜泛西湖五絕》(其四)
【宋】蘇軾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翻譯:
湖泊一望無垠,漂泊渺然,一片白茫茫的樣子;荷花的幽香慢慢飄來,在夜間迎風綻放。
我悄然看到遠處的寺廟里燈火明亮,正在等待淡得穢暗時欣賞秀麗的湖光山色啊。
賞析:前兩句寫船過菰蒲:菰蒲無邊,湖水茫茫,荷花夜開,清香撲鼻。月夜泛舟於這樣的荷花叢中,更加令人陶醉。周密《癸辛雜識》載:「西湖四聖觀前有一燈浮水上,其色青紅,自施食亭南至西冷橋復回。風雨中光愈盛,月明則稍淡。雷電之時,則與電光爭閃爍。」詩中的「漸見燈明出遠寺」即寫此,「漸」、「出」二字,正暗示了船在行進中。以上所寫都是月下湖光景色。「更待月黑看湖光」,提示組詩中的後文寫月落之後的湖光景色。此詩山水意象所含有的哲理內容是極不明的,確詩人取「月黑」才好「看湖光」這一充滿理趣的現象,提供了可供讀者深掘的哲理境界。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謚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寫作背景:這首詩作於熙寧五年(1072年)七月,當時蘇軾任杭州通判,此時正與任察推的呂仲甫攜妓夜遊。這首詩就是為這次夜遊而作。
Ⅶ 西泠橋的詩詞賞析
古人詠西泠橋的詩很多,有人因為它地近孤山,所以聯想起林和靖,詠出「欄曲只供遊子憑,林間今有隱人無?隔牆莫是神仙宅,紅白梅花五百株」的絕句來。(宋·董嗣杲《西林橋》)有人因為它既近斷橋,又傍孤山,因此有詩道:「西泠歌吹晚風微,十里煙波漾落暉。船過斷橋分路去,鳥投孤嶼背人飛。隔林花氣香浮棹,拍岸松陰翠濕衣。遙望郭門燈火處,酒家留客未扃扉。」(明·方九敘《西泠橋》)
南宋時,都城探勝,水面畫舫如鱗,都是先南後北,一到午時,則盡入西泠橋。弁陽老人詞曰:「看畫船盡入西泠,閑卻半湖春色。」倒是寫實。西泠橋上賞覽風景,四時咸宜,春天桃紅柳綠,夏天荷花映日,秋天滿山紅葉,冬天瑞雪紛飛。踏雪尋梅,都要從橋上翻到孤山去,或者從孤山下來,涉橋再往北山,這就是「青山斷處忽逢橋」,而且此橋又是孤山與棲霞山之間的一條紐帶。許承祖在《西湖漁唱》詠《西泠橋》曰:花花草草綺羅新,雨雨風風簫鼓陳,一掬西泠橋下水,半含秋思半含春。可見西泠橋在春秋兩季,特別繁鬧,笙歌簫鼓在風雨中也不聲歇。而宋朝葛天民特別欣賞夜間的西村景色,所謂「來往半生堪記處,西村燈火夜船歸」。
明朝公安派詩人袁宏道《西陵橋》吟詠了蘇小小與阮郁的愛情故事:西陵橋,水長生。松葉細如針,不肯結羅帶。鶯如衫,燕如釵,油壁車,斫為柴。青驄馬,自西來。昨日樹頭花,今朝陌上土。恨血與啼魂,一半逐風雨。
Ⅷ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的故事
蘇小小,生平無詳考,相傳是南齊時錢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終葬於西泠之塢。
傳說蘇小小死後葬於西泠橋畔,前有石碑,題曰:錢塘蘇小小之墓。蘇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謂家喻戶曉,據傳說蘇小小死後,芳魂不散,常常出沒於花叢林間.據史書記載,宋朝有個叫司馬樨的書生(在洛下夢一美人搴帷而歌,問其名,曰:西陵蘇小小也。問歌何曲?曰:《黃金縷》。後五年,才仲以東坡薦舉,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 少章異之,曰:「蘇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才仲往尋其墓拜之。是 夜,夢與同寢,曰:妾願酬矣。自是幽昏三載,才仲亦卒於杭,葬小小墓側。)
Ⅸ 六月10號左右杭州哪裡玩合適
因為夏天比較熱
所以外出不是很好
可以適當的到西湖邊走走
沿途有很多風景可以慢慢的欣賞
累了或者熱了
可以到旁邊的咖啡廳 冰淇淋店 等 坐坐
順便買朵玫瑰什麼的 或者你可以先策劃一下如何討好你的女朋友
然後再說點花言巧語,比如:你比那湖裡的荷花美多了......
再是那裡附近有很多服裝店
如果有錢的話可以考慮給你女朋友買套衣服
她應該會很高興吧
晚上可以再去西湖看看夜景
玩到實在累了你還要對你女朋友說:「我知道你累了,是要我抱你回家呢,還是打的......」
然後准備好打的回家!
Ⅹ 杭州西湖風景介紹
杭州西湖的景點主要包括:斷橋、雷峰塔、蘇堤等。
1、斷橋
西湖斷橋位於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點上,一端跨著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經建成,宋代稱保佑橋,元代稱段家橋。斷橋之名得於唐朝。其名由來,一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一說段家橋簡稱段橋,諧音為斷橋,橋的東北有碑亭,內立「斷橋殘雪」碑。
2、雷峰塔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於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時恰逢北宋追謚錢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孫氏為「皇妃」,所以命名為「皇妃塔」。
3、蘇堤
蘇堤位於西湖西側,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3千米,是北宋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命名為蘇堤,沿堤建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6座單孔石拱橋。
(10)西冷荷花擴展閱讀:
位置境域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路1號,杭州市區西部,景區總面積49平方千米,湖面面積為6.38平方千米,中心地理坐標:北緯30°14′45″, 東經120°8′30″。
地質地貌
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東鄰城區,南部和錢塘江隔山相鄰,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將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島,西湖群山以西湖為中心,由近及遠可分為四個層次,海拔高度從50至400米依次抬升,形成「重重疊疊山」的地貌景觀。
西湖與群山的第一層次相連,與後三個層次的距離,分別為1650米、3450米和5600米,在湖中看山景,仰角在5°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