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烏蘭花正譜

烏蘭花正譜

發布時間: 2021-11-17 04:57:37

① 綠松石變色過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喜歡綠松石的朋友,更多喜歡的綠松石變色過程的靈動特性,那麼,綠松石變色的過程到底是什麼樣的?來看看下面余掌櫃jylss01的介紹吧。
第一、綠松石顏色的改變和人體接觸的營養物質有很大的關系,在佩戴或者是盤玩綠松石的時候,我們身體上的微量元素滲透到綠松石裡面,就導致了綠松石的顏色產生了變化。因此有些人佩戴了一些時候,感覺自己的綠松石並沒有產生任何顏色上的改變,突然心裏面就沒譜了,不知道是好還是壞。
第二、假如你非常在意綠松石顏色的變化,那麼你就要懂得觀察它,比如,剛買來綠松石的時候,找到合適的光線和角度,放置在合理的背景下,余掌櫃jylss01提醒你不要忘記給綠松石拍照留念哦,等到過了半個月或者是二十天左右,因為這段時間正好是綠松石顏色產生變化的階段,這個階段我們每個星期都要給綠松石拍個照片,背景和參照物和原來的一樣,十五天的時候就會顏色淺一些。
有人問如果是高瓷綠松石呢?余掌櫃jylss01告訴你如果是高瓷綠松石,那麼就很不容易變色,說不定一年之後才會有稍微的顏色改變,因此高瓷或者是烏蘭花這樣的綠松石就需要很長時間的等待,想要看到綠松石變色。等級越高的綠松石變色需要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第三、一般的綠松石三個月左右時間變色就會顯得十分明顯,我們可以把最初拍照的照片和現在綠松石的顏色比較一下,變色是十分顯著的,有的綠松石養護過程會變得十分滋潤,高瓷是人們喜歡的,但是綠松石的變色過程需要長時間。
以上就是綠松石變色過程的相關介紹,變色過程也會因個人體質不同而有不同。

② 你們哪位大神這是什麼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松石,屬於烏蘭花品種。

從特徵方面來辨別:外觀象瓷器,具典型的粒狀結構,放大檢查可看到清晰的顆粒界限及基質中的深藍色染料顆粒。有時為仿鐵線綠松石而製作「蛛網狀」細脈。

因所含的藍色銅鹽可溶解於鹽酸中,滴酸後擦拭白色棉球上將顯出明顯的藍色。紅外光譜上出現粘接劑引起的1725cm-1峰。

③ 老師們看下這串是烏蘭花嗎能值多少

烏蘭花

綠松石以藍為貴,而「烏蘭花」,顧名思義,其實就是藍得發烏、布滿網花的綠松石。
烏蘭花則實就是「鐵錢松」的一種,說到這, 我們得先來說說人們為什麼都不喜歡鐵錢,一是它會讓原本硬度就不夠高的綠松石顯得更加脆弱,加工起來也更加困難。二是部分玩友覺得它影響了綠松的美觀度。
鐵線松▼

但是,錢鐵畢竟是湖北綠松石的特點之一,幾乎是無可避免的!市面上確實也常能見到一些無錢鐵的綠松,但絕大多數都是硬扣出來的,像下面這種已經算鐵線少了,但真扣起來成品率有多低大概也能想像得到,所以價格嘛,毫無疑問便宜不了!

但是很明顯,這里有個例外,就是烏蘭花了,它最早出自於雲蓋寺!
雲蓋寺松石礦所在地十堰市鮑峽鎮,在我國已有超過兩千年的開采歷史,其礦區所出的綠松石品質極品,以高瓷高藍出名,也因此遠銷世界幾十個國家。所以當別人以鐵錢為恥的時候,雲蓋寺出產的烏蘭花卻憑著布滿鐵線的高瓷藍而成功登頂,不得不說真有兩把刷子!不過可惜由於開采時間過久,資源接近枯竭,如今雲蓋寺已封礦。好在近年竹山縣也不時能出一些特徵與之相似且品質不錯的料子, 大家便也統稱為烏蘭花。

�7�2 不是有鐵錢都是烏蘭花

烏蘭花有錢鐵,可是卻不是有鐵錢就能稱為烏蘭花!
首先,你得看顏色,真正的烏蘭花應該是藍到發烏,像下面這種就是一眼看上去壓根就不存在有爭議的藍。至於其它連藍色都不是的鐵線松,都跟烏蘭花都稱不上有半毛錢關系了!
網花▼

菜籽黃▼

其次看瓷度,烏蘭花以高瓷藍出名,高藍一般都伴著高瓷,顏色都藍成那樣了,如果瓷度卻沒跟上,明顯就是有問題了,如果你碰到這種「綠松石」,最大的問題不是該糾結它是不是「烏蘭花」,而是該考慮它到底還是不是真「綠松」了!

最後當然是看鐵錢了,烏蘭花的鐵錢,是濃黑而均勻細密,底色和鐵線相互交織又自然過度,形成了網狀的小碎花,就像「哥窯」的開片一樣的錯落和致。▼

④ 飛天資料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科研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科研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神舟七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神舟七號飛船全長9.19米,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神七載人飛船重達12噸。長征2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整體高達58.3米。 軌道艙——作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艙,以及用於出艙時的氣閘艙。配有泄復壓控制、艙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內部有航天員生活設施。軌道艙頂部裝配有一顆伴飛小衛星和5個復壓氣瓶。無留軌功能。 返回艙——用於航天員返回地球的艙段,與軌道艙相連。裝有用以降落的降落傘和反推力火箭,實行軟著陸。 推進艙——裝有推進系統,以及一部分的電源、環境控制和通訊系統,裝有一對太陽能電池板。 神舟七號飛船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神舟七號飛船候補梯隊航天員分別為陳全(指令長)、費俊龍、聶海勝。主要任務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總指揮部宣布:2008年9月25日21時07分至22時27分直接發射,進行載人航天飛行。屆時中國的航天員將首次出艙來進行太空行走。 翟志剛出艙作業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由長征2號F火箭發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16點30分,景海鵬留守返回艙,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分別穿著中國製造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和俄羅斯出品的「海鷹」艙外航天服進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兼任氣閘艙的軌道艙。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劉伯明的頭部手部部分出艙),實現了中國歷史上宇航員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把航天員送上太空並進行太空行走的國家。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 從神舟七號開始,中國進入載人航天二期工程。在這一階段里,將陸續實現航天員出艙行走、空間交會對接等科學目標。整個二期工程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由長征2號F火箭擔任。
[編輯本段]細節信息
載人航天火箭系統總顧問組組長、「神舟」五號火箭總指揮黃春平於「神舟六號」著陸後表示,「神舟七號」發射時間可能將會推遲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發射計劃將拖後到2008年。與「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不同的是,「神舟七號」火箭在研製上的關鍵點是艙外航天服和氣閘艙。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內氣壓驟然適應真空環境,氣閘艙和艙外航天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戚發軔院士認為,「神七」必須在神舟六號的基礎上解決兩個比較大的問題。現在航天員有一個密封艙,在這個艙里穿航天服。離開這個艙就沒有了空氣,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須能供給氧氣。第二是沒有溫度控制時,航天服能保證他正常的溫度,所以這個航天服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的密封艙。出艙得具備這幾個條件。飛船上要有一個氣閘艙,人穿好航天服進去,把門關上,把外面的門打開出去。假如沒有氣閘艙,那麼一打開門氣就放光了,因此要有一個氣閘艙。「我只是說兩個主要的,作為航天員有一個艙外的航天服,作為我們的飛船來講,必須得有一個氣閘艙,要保證原來的艙里一定有一個大氣壓。」 「神舟七號」攻克氣閘艙等核心技術難關,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加高。由於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後,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艙門,然後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專家介紹,「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員必須在地面做充分的試驗和訓練,其地面訓練一般在一個對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裡進行。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試驗房裡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擬太空的失重現象,然後航天員在水池裡面進行出入艙和艙外操作訓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慶偉表示,神舟七號飛船,不是神舟六號的簡單重復,突破許多關鍵技術。用於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已經成功地將六艘神舟飛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術基礎。針對前幾發火箭的飛行情況,科研人員將這枚火箭進行局部改進,來進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還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攝像頭。 神舟七號在2008年9月25日升空。而26、27日兩天的下午到傍晚是最適合出艙的時間,2名航天員會進入軌道艙。由於航天服非常重,要另外一個人幫助才可以穿上。出艙活動時,航天員身上將會連接著2條生命線。航天服是以俄式航天服為基礎研發的,提供氧氣、壓力、電源和通訊等設備,出艙以後航天員身邊還會有攝像鏡頭,全程直播。是中國航天科技當中一個突破。
[編輯本段]飛行任務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飛行任務的主要目的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飛船運行期間,1名航天員著中國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出艙進行艙外活動,回收在艙外裝載的試驗樣品裝置。 按計劃,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運行在高度約343公里的近圓軌道。 航天員出艙活動完成後,飛船將釋放一顆伴隨衛星。還將進行「天鏈一號」衛星數據中繼續試驗。 神舟七號飛船完成預定飛行任務後,將返回內蒙古中部地區的主著陸場。
[編輯本段]任務過程
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4秒988毫秒發射升空; 點火第120秒火箭拋掉助推器及逃逸塔;第159秒火箭一二級分離;第200秒整流罩分離;第500秒三級火箭關機; 第583秒飛船與火箭分離;隨後飛船正常進入預定軌道,神舟七號飛船成功發射。 9月27日04:03 啟動變軌控製程序,04:04 完成變軌。航天員出艙在飛船進入軌道運行,環繞地球超過五圈之後進行翟志剛出艙活動揮動五星紅旗。 16:35 經過劉伯明,景海鵬的幫助下,航天員翟志剛打開艙門,開始出艙活動,翟志剛首先探出頭,並向艙外默認的閉路鏡頭揮手,之後全身走出艙外。劉伯明也把頭探出機艙外,交給翟志剛一面小型五星紅旗。翟志剛接過五星紅旗,向鏡頭揮動片刻。隨後翟志剛取回艙外裝載的固體潤滑實驗試驗樣品。16:58 航天員成功完成艙外活動,返回軌道艙內。17:01 軌道艙艙門關閉。 火警誤報 在航天員出艙五分鍾左右時神舟七號曾經報告「儀表顯示,軌道艙火災」,後經證實,是誤報。 19:30 神舟七號釋放伴飛小衛星 9月28日16:54 飛船進入正常返回軌道;17:16 飛船返回中國上空;17:25 太空船離開「黑障區」,並且打開主傘。 17:36 成功著陸;18:22 航天員自主出艙。
[編輯本段]發射條件
無降水、地面風速小於每秒8米、水平能見度大於20公里; 發射前8小時至發射後1小時,場區30公里至40公里范圍內無雷電活動; 船箭發射所經過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風速小於每秒70米。 「神五」、「神六」和 「嫦娥一號」的發射時間均在10月中下旬,而「神舟七號」的發射將提前到9月底升空。有關專家透露,9月和10月均有較適合發射窗口,但因「神七」將執行太空行走任務,9月底升空時的太陽夾角更適合太空人出艙活動,能令飛船在最短時間內見到太陽,保證太空人出艙作業時有陽光。 能否如期發射,主要是看當時的發射場天氣等情況。小雨和氣溫一般都不會影響飛船的正常發射,但大風則可能導致飛船推遲發射,因為風速超過火箭的承受能力後,將有可能改變其飛行方向。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表示,在國際上,不管是白天發射還是晚上發射,兩種情況都存在。
[編輯本段]航天實驗
中國科學院披露載人航天實驗內容 中國科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載人飛船工程應用系統的主要任務是開展空間對地觀測、空間科學及技術實驗。 「對地觀測任務」是以與國際同步發展先進空間遙感器及開拓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為目的,確定了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器、多模態微波遙感器(包括微波高度計、輻射計和散射計)、地球環境監測和遙感應用研究等在軌實驗和應用任務。地球環境監測包括太陽常數監測、太陽和地球紫外輻射監測以及地球輻射收支探測。遙感器應用研究為中國遙感應用技術的發展奠定基礎;開展成像光譜技術和微波遙感技術在海洋、陸地和大氣方面的應用研究和應用示範。 「空間科學研究」安排了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包括空間材料科學項目,微重力流體物理研究項目),還有空間天文項目、空間環境預報和監測任務,目標是全面提高我國空間科學水平。「空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製了多種空間實驗設備,開展空間生物學效應研究、空間蛋白質結晶、空間細胞培養、空間細胞電融合以及空間蛋白質和生物大分子分離純化等研究;「空間材料科學研究」研製多工位晶體生長爐和晶體生長觀測裝置,開展二元和三元半導體光電子材料、透明氧化物晶體、金屬和合金等材料研究和空間生長,研究空間晶體生長動力學;「空間環境預報和監測」研究可以建立空間環境預報中心,發布長期、中期、短期空間環境預報和警報,進行效應預測,保障航天員、載人航天器和空間設備安全。
[編輯本段]發展計劃
未來幾年內我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實行「三步走」計劃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工程總體室主任王忠貴向記者揭示了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在未來幾年內的「三步走」計劃:「神舟七號」飛船將於2008年升空,肩負的使命是實現航天員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1年之間,「神舟八號」飛船將在太空中完成交會對接;而航天技術發展的第三步是建立空間站。 「神舟七號」飛船是我國航天技術的飛躍,也預示著中國將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編輯本段]「神七」航天員
3名正選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與景海鵬神舟七號載人飛船3名正選航天員包括入選過神五及神六計劃的翟志剛、以及2名也曾經入選過神六的隊友劉伯明與景海鵬。 進行中國航天首次太空出艙活動的是曾經2次入選神舟計劃的航天員翟志剛,第一備選是劉伯明。 翟志剛 翟志剛,男,漢族,身高172cm,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龍江鎮龍西村人,大學文化、雙學士學位。1966年10月10日出生,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85年6月入伍,1991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大校軍銜。 曾任空軍試訓中心某團飛行教員,飛過殲七、殲八等機型,安全飛行95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曾入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航天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6月,入選「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乘組。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7日16點43分24秒,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開始出艙,16點45分17秒,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16點59分,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成功返回地球。 劉伯明 1966年9月出生,黑龍江齊齊哈爾市依安人。1985年6月入伍,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六」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 景海鵬 1966年10月出生,山西運城人。1985年6月入伍,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團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2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六」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 失重對航天員生活的影響 人長期生活在地面有重力的環境里,一旦進入失重環境,就會感到生活習慣不適應。為此,對航天員的生活須採取各種措施:為航天員設計緊身服裝,因為肥大的衣服會漂浮起來;對座艙中的物品加以固定,避免自由漂浮;食物塊破碎或表面掉下的粒屑,會飛揚起來,鑽進航天員的眼睛、鼻子,甚至吸入氣管,引起生命危險,因此航天食品要做成塊狀,一口一塊;飲水時要用管子通入口中,防止水珠進入氣管;洗漱濺水,須用吸水器吸干,以防止水珠聚積在空中,造成危害;航天員睡覺須用帶子或睡袋把自己捆住;在失重條件下行走時,航天員須穿用帶鉤的鞋子,能掛住網格狀的地板(天花板)。 失重對人體的生理影響 人長期在地面重力場內生活,地球重力吸引血液向下流動。在失重環境中,血液重新分配,下肢血量減小,頭部血量增多,航天員的收縮壓一般比飛行前升高2000~2666帕(15~20毫米汞柱),平均動脈壓升高1333~1600帕(10~12毫米汞柱),靜脈壓也上升,舒張壓則下降。失重使流體靜壓梯度消失,中心靜脈壓和心房壓力增加,刺激這些部位的容積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排尿量增加和水分及血漿量減少(約10%)。尿中排出的鈉、鉀離子增加。在失重環境中,人體骨骼受力減少,時間一久,肌肉萎縮,骨骼也會變得鬆脆,特別是失重會引起骨骼內鈣、磷鹽的喪失,使航天員返回地面後變得軟弱無力。失重還會引起紅血球減少(8%~17%),白血球增加,T淋巴細胞減少,免疫能力減退。在失重環境中,大多數航天員還會發生前庭-植物神經反應,引起航天運動病和空間定向障礙,出現惡心、嘔吐、面色蒼白、暈眩,影響工作能力。這種症狀常在航天的頭一周內發生,隨後症狀消失。但也有時會持續很長時間。
[編輯本段]總指揮部成員
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常萬全,總裝備部政委、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遲萬春,總裝備部副部長、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張建啟,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陳求發,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陰和俊,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馬興瑞,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王志剛。
[編輯本段]伴飛小衛星
「神七」任務中釋放一顆伴飛小衛星。「神五」、「神六」升空入軌後,均無法拍攝到飛船在太空中的外景照片,當時的電視直播也僅限於艙內。而「神七」釋放伴飛小衛星後,將能彌補這一缺憾。據專家介紹,小衛星可近距離環繞,伴飛,因小衛星安裝有CCD立體相機,可提供飛船在軌飛行時的首張三維立體外景照片。 針對「神七」任務中釋放伴飛小衛星是否有潛在的軍事意圖的提問,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顧逸東在發布會上進行了回應。中國下階段將開展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當中一項關鍵性的「神七」伴飛小衛星示意圖技術。這個小衛星將為交會對接提供一些經驗、打下一些基礎。 顧逸東首先表示,作為神七載人航天應用方面的一項新技術試驗——伴隨飛行的試驗,到現在為止進行得還是非常成功的。我們相信在今後載人航天工程當中伴隨衛星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顧逸東介紹,開展伴隨衛星的試驗,一方面是為以後的應用開拓一個新途徑。小衛星的伴隨,比如說空間站或者空間實驗室,可以延伸大的飛行器的功能。此外,伴飛衛星的試驗又可以對大的飛行器,比如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進行服務,比如觀測外表檢查可能的損傷,來對大飛行器進行服務。 顧逸東還表示,中國下階段將開展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當中一項關鍵性的技術。這個小衛星將為交會對接提供一些經驗、打下一些基礎,包括地面系統對兩個飛行器的軌道控制進行指揮、組織以及軌道預報等基礎性的工作,對交會對接是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的。 針對「神七」任務中釋放伴飛小衛星是否有潛在的軍事意圖的提問。顧逸東介紹,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和德國合作,也釋放了一個伴飛衛星,對和平號空間站進行檢查和診斷,進行繞飛實驗。美國的太空梭航天員曾經用手釋放過微小衛星,同時用搭載筒來釋放科學實驗的小衛星。日本的月球探測衛星曾釋放了兩個伴飛衛星。
[編輯本段]「神七」日誌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國成功實施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 第一日 9月25日 17時30分:航天員出征儀式。胡錦濤來到航天員公寓問天閣,親切看望執行飛行任務的3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並為他們壯行。 18時許:三名航天員抵達發射場。確認技術狀態後,航天員先後進入神七返回艙。 18時35分許:翟志剛開始用指揮棒嘗試操作。 21時09分許:神舟七號發射進入1分鍾准備,擺桿全部打開。 21時09分許:火箭點火 21時10分:神舟七號飛船升空 點火第120秒,,火箭拋掉助推器、逃逸塔 點火第159秒 ,火箭一二級分離成功 點火第200秒,整流罩分離 點火第500秒,二級火箭關機 點火第583秒時,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 21時22分許:航天員報告:太陽帆板展開,身體感覺良好。 21時30分許: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宣布:飛船正常入軌。 21時32分許: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 22時07分:神七升空後第一次在軌和出艙活動空間環境預報:空間環境平靜,對飛船的在軌運行是安全的。 23時19分許:在神舟七號飛船飛行第二圈過程中,航天員翟志剛首次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開展工作。 第二日 9月26日 4時04分: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變軌,由橢圓軌道變成近圓軌道。 10時20分許:航天員開始組裝測試艙外航天服。 12時0分36秒至8分46秒:遠望六號船首次精確測控神七飛船。 12時47分至12時59分:神七飛船成功穿越南大西洋異常區域。 21時47分許:「飛天」和「海鷹」兩套艙外航天服均組裝完成 21時59分許: 航天員翟志剛與飛控中心試驗天地對話。 22時25分許,航天員開始穿個人裝備 23時36分許:翟志剛著中國自主研發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太空首次亮相。 第三日 9月27日 13時57分許:返回艙艙門關閉,航天員開始進行出艙前准備工作。 15時30分許:艙外服氣密性檢查正常,氣壓閥檢查正常。 15時48分許:指控中心批准軌道艙開始泄壓。神七軌道艙開始進行第一次泄壓。 14時許:神七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決定:翟志剛為出艙航天員,劉伯明在軌道艙支持配合翟志剛出艙,景海鵬值守返回艙。 16時17分許:神舟七號和北京飛控中心對話,飛船運行正常,航天員表示感覺良好,航天員吸氧排氮結束。 16時22分許:航天員穿好艙外航天服。 16時24分許:出艙活動重要步驟均已結束。航天員吸氧排氮、泄壓工作準備完畢。 16時26分許:軌道艙開始第二次泄壓,當艙內氣壓降至2千帕時可滿足航天員出艙條件。 16時39分許:在劉伯明、景海鵬的協助和配合下,中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航天員翟志剛順利出艙,實施中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16時48分,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開始。 16時58分: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發出指令:「神舟七號,返回到軌道艙」。 16時59分許:翟志剛進入軌道艙,並完全關閉軌道艙艙門,完成太空行走。 17時01分許:軌道艙關閉正常。 18時32分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與神七航天員進行天地通話。 19時24分:神舟七號飛船飛行到第31圈時,成功釋放伴飛小衛星。這是中國首次在航天器上開展微小衛星伴隨飛行試驗。 20時16分許:伴飛衛星完成對神舟七號的20分鍾拍照,圖像十分清晰。 21時45分:神舟七號上的三位航天員與家人進行天地通話。 第四日 9月28日 11時06分許,航天員換好艙內航天服。 11時16分許,三名航天員穿艙內壓力服,做返回准備。返回控制數據將注入飛船。 11時46分許,返回控制數據已注入飛船。 12時51分許,神舟七號返回艙艙門關閉,神七返回階段開始。 15時26分許,擔任搜救回收神七飛船任務的車隊已從四子王旗烏蘭花鎮出發,正在向主著陸場進發。 15時59分許,四子王旗主著陸區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大小路口均有執勤人員把守,嚴禁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 16時22分許,主著陸場地面搜救分隊正向飛船理論落點開進。 16時41分許,各測控站點進入神七飛船返回跟蹤的10分鍾准備。 16時44分許,北京飛控中心發出飛船調姿指令。飛船一次調姿到位。 16時51分許,北京飛控中心宣布飛船進入正常返回軌道 17時02分許,主著陸場六架搜救直升機全部起飛 17時06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向各測控點發出落點預告 17時12分許,推進艙和返回艙成功飛離 17時17分許,搜救直升機到達指定空域待命 17時20分許,神舟七號飛船飛入中國上空 17時20分許,返回艙降落傘打開著陸返回艙降落傘打開 17時21分許,飛船進入黑障區,與地面指控中心的通信暫時中斷。 17時22分許,飛船進入主著陸場上空 17時24分許,飛船飛出黑障區 17時25分許,搜救人員在直升機內舉牌提示:搜救開始。 17時25分許,三名航天員向地面通報感覺良好 17時36分許,神舟七號完成載人航天任務,返回艙順利著陸。 18時22分許,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出艙 18時23分許,航天員劉伯明、景海鵬成功出艙

熱點內容
玫瑰經念珠 發布:2025-07-02 04:50:12 瀏覽:519
牡丹江詩廟 發布:2025-07-02 04:38:17 瀏覽:105
那裡賣蘭花 發布:2025-07-02 04:38:16 瀏覽:129
梅花浪仙鶴 發布:2025-07-02 04:27:44 瀏覽:162
二胡梅花夢 發布:2025-07-02 04:21:52 瀏覽:715
厄爾多瓜玫瑰花簡介 發布:2025-07-02 04:14:37 瀏覽:30
怎麼修蘭花 發布:2025-07-02 04:12:55 瀏覽:974
獎勵一朵小紅花圖片 發布:2025-07-02 04:12:53 瀏覽:708
梅花火車站 發布:2025-07-02 04:08:40 瀏覽:834
梅花易排盤 發布:2025-07-02 04:08:06 瀏覽: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