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墨脫蘭花類

墨脫蘭花類

發布時間: 2021-03-14 17:38:50

『壹』 蘭花有那些品種

紋瓣蘭

紋瓣蘭(學名: aloifolium):
產中國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東南部至南部。生疏林中或灌木叢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00-1100米。從斯里蘭卡北至尼泊爾,東至印度尼西亞爪哇,均有分布。[5]

硬葉蘭

硬葉蘭(學名:Cymbidium bicolor):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雲南西南部至南部。生於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樹上,海拔可上升到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也有分布。[6]

垂花蘭

垂花蘭(學名:Cymbidium cochleare):
產中國台灣(台北、高雄)。生於陰濕密林中樹上,海拔300-1 000米。錫金、印度也有分布。[7]

莎葉蘭

莎葉蘭(學名:Cymbidium cyperifolium):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南部、貴州西南部、雲南東南部(蒙自、硯山、麻栗坡、屏邊)。生於林下排水良好、多石之地或岩石縫中,海拔900-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也有分布。

冬鳳蘭

冬鳳蘭(學名:Cymbidium dayanum):
產福中國建南部、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西南部、南部至東南部。生於疏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300-1600米。錫金、印度、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也有分布。

落葉蘭

落葉蘭(學名:Cymbidium defoliatum):
產中國四川、貴州和雲南。生境不詳。本種在西南諸省區常見栽培,據報告浙江也有發現。[8]

獨占春

獨占春(學名:Cymbidium eburneum):
產中國海南(崖州、昌江)、廣西南部(十萬大山)和雲南西南部。生於溪谷旁岩石上,海拔不詳。尼泊爾、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莎草蘭

莎草蘭(學名:Cymbidium elegans):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林中樹上或岩壁上,海拔17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也有分布。[9]

建蘭

建蘭(學名:Cymbidium ensifolium):
產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西南部、貴州和雲南。生於疏林下、灌叢中、山谷旁或草叢中,海拔600-1800米。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和南亞各國,北至日本。[10]

長葉蘭

長葉蘭(學名:Cymbidium erythraeum):
產自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西藏(波密、察隅、墨脫)。生於林中或林緣樹上或岩石上,海拔14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也有分布。[11]

蕙蘭

蕙蘭(學名:Cymbidium faberi):
產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東部。生於濕潤但排水良好的透光處,海拔700-3000米。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多花蘭

多花蘭(學名:Cymbidium floribunm):
產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東部、貴州、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生於林中或林緣樹上,或溪谷旁透光的岩石上或岩壁上,海拔100-3300米。

春蘭

春蘭(學名:Cymbidium goeringii):
產自中國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生於多石山坡、林緣、林中透光處,海拔300-2200米,在台灣可上升到3000米。日本與朝鮮半島南端也有分布;據報告印度東北部也曾發現,尚有待於進一步證實。

虎頭蘭

虎頭蘭(學名:Cymbidium hookerianum):
產中國廣西西南部、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南部、雲南和西藏東南部(察隅)。生於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石上,海拔1100-27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

美花蘭

美花蘭(學名:Cymbidium insigne):
產中國海南(定安、瓊中)。生於疏林中多石草叢中或岩石上或潮濕、多苔蘚岩壁上,海拔1700-1850米。越南與泰國也有分布。

黃蟬蘭

黃蟬蘭(學名:Cymbidium iridioides):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西藏東南部。生於林中或灌木林中的喬木上或岩石上,也見於岩壁上,海拔900-28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寒蘭

寒蘭(學名:Cymbidium kanran):
產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生於林下、溪谷旁或稍蔭蔽、濕潤、多石之土壤上,海拔400-2400米。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端也有分布。

兔耳蘭

兔耳蘭(學名:Cymbidium lancifolium):
產中國浙江南部、福建、台灣、湖南南部、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南部、貴州、雲南和西藏東南部。生於疏林下、竹林下、林緣、闊葉林下或溪谷旁的岩石上、樹上或地上,海拔300-2200米。自喜馬拉雅地區至東南亞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幾內亞島均有分布。

碧玉蘭

碧玉蘭(學名:Cymbidium lowianum):
產中國雲南西南部至東南部(盈江、龍陵、滄源、綠春、勐臘、勐海、景洪、金平)。生於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300-1900米。緬甸和泰國也有分布。

大根蘭

大根蘭(學名:Cymbidium macrorhizon):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至南部(米易、美姑、南川)、貴州西南部(興義)和雲南東北部(東川)。生於河邊林下、馬尾松林緣或開曠山坡上,海拔700-1500米。尼泊爾、錫金、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緬甸、越南、寮國、泰國、日本也有分布。

大雪蘭

大雪蘭(學名:Cymbidium mastersii):
產中國雲南西北部、南部至東南部。生於林中樹上或岩石上,海拔1600-1800米。錫金、印度、緬甸、泰國也有分布。

珍珠矮

珍珠矮(學名:Cymbidium nanulum):
產自中國海南、貴州西南部和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文山、思茅、保山)。生於林中多石地上,海拔不詳。此種模式標本系栽培植物,采自雲南怒江河谷(六庫)。在南方民間已廣為栽培。

邱北冬蕙蘭

邱北冬蕙蘭(學名:Cymbidium qiubeiense):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和雲南東南部。生於林下,海拔700-1800米。

墨蘭

墨蘭(學名:Cymbidium sinense):
產中國安徽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峨眉山)、貴州西南部和雲南。生於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濕潤但排水良好的蔭蔽處,海拔300-2000米。印度、緬甸、越南、泰國、日本琉球群島也有分布。

果香蘭

果香蘭(學名:Cymbidium suavissimum):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和雲南西部。生境不詳,海拔700-1100米。緬甸和越南也有分布。此種植物民間有栽培,國內一些植物園也偶見栽培。

斑舌蘭

斑舌蘭(學名:Cymbidium tigrinum):
產雲南西部。生境不詳。印度東北部與緬甸也有分布。

西藏虎頭蘭

西藏虎頭蘭(學名:Cymbidium tracyanum):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冊亨)、雲南西南部至東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林中大樹幹上或樹權上,也見於溪谷旁岩石上,海拔1200-1900米。緬甸、泰國也有分布。

文山紅柱蘭

文山紅柱蘭(學名:Cymbidium wenshanense):
產中國雲南東南部(馬關、文山)。生於林中樹上,海拔不詳。越南也有分布。

滇南虎頭蘭

滇南虎頭蘭(學名:Cymbidium wilsonii):
此種甚近虎頭蘭(C. hookerianum),但葉較寬,蕊柱較短,萼片與花瓣上有不甚明顯的紅褐色縱脈,可以區別。但上述特徵與黃蟬蘭(C. iridioides)相近,故有人認為本種可能是它與虎頭蘭之間的雜種。

『貳』 蘭花的品種分類

蘭花(29種)圖片分布區域 紋瓣蘭(學名:Cymbidium aloifolium):
產中國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東南部至南部。生疏林中或灌木叢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00-1100米。從斯里蘭卡北至尼泊爾,東至印度尼西亞爪哇,均有分布。 硬葉蘭(學名:Cymbidium bicolor):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雲南西南部至南部。生於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樹上,海拔可上升到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也有分布。 垂花蘭(學名:Cymbidium cochleare):
產中國台灣(台北、高雄)。生於陰濕密林中樹上,海拔300-1 000米。錫金、印度也有分布。 莎葉蘭(學名:Cymbidium cyperifolium):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南部、貴州西南部、雲南東南部(蒙自、硯山、麻栗坡、屏邊)。生於林下排水良好、多石之地或岩石縫中,海拔900-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也有分布。 冬鳳蘭(學名:Cymbidium dayanum):
產福中國建南部、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西南部、南部至東南部。生於疏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300-1600米。錫金、印度、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也有分布。 落葉蘭(學名:Cymbidium defoliatum):
產中國四川、貴州和雲南。生境不詳。本種在西南諸省區常見栽培,據報告浙江也有發現。 獨占春(學名:Cymbidium eburneum):
產中國海南(崖州、昌江)、廣西南部(十萬大山)和雲南西南部。生於溪谷旁岩石上,海拔不詳。尼泊爾、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莎草蘭(學名:Cymbidium elegans):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林中樹上或岩壁上,海拔17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建蘭(學名:Cymbidium ensifolium):
產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西南部、貴州和雲南。生於疏林下、灌叢中、山谷旁或草叢中,海拔600-1800米。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和南亞各國,北至日本。 長葉蘭(學名:Cymbidium erythraeum):
產自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西藏(波密、察隅、墨脫)。生於林中或林緣樹上或岩石上,海拔14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蕙蘭(學名:Cymbidium faberi):
產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東部。生於濕潤但排水良好的透光處,海拔700-3000米。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多花蘭(學名:Cymbidium floribunm):
產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東部、貴州、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生於林中或林緣樹上,或溪谷旁透光的岩石上或岩壁上,海拔100-3300米。 春蘭(學名:Cymbidium goeringii):
產自中國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生於多石山坡、林緣、林中透光處,海拔300-2200米,在台灣可上升到3000米。日本與朝鮮半島南端也有分布;據報告印度東北部也曾發現,尚有待於進一步證實。 虎頭蘭(學名:Cymbidium hookerianum):
產中國廣西西南部、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南部、雲南和西藏東南部(察隅)。生於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石上,海拔1100-27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 美花蘭(學名:Cymbidium insigne):
產中國海南(定安、瓊中)。生於疏林中多石草叢中或岩石上或潮濕、多苔蘚岩壁上,海拔1700-1850米。越南與泰國也有分布。 黃蟬蘭(學名:Cymbidium iridioides):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西藏東南部。生於林中或灌木林中的喬木上或岩石上,也見於岩壁上,海拔900-28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寒蘭(學名:Cymbidium kanran):
產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生於林下、溪谷旁或稍蔭蔽、濕潤、多石之土壤上,海拔400-2400米。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端也有分布。 兔耳蘭(學名:Cymbidium lancifolium):
產中國浙江南部、福建、台灣、湖南南部、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南部、貴州、雲南和西藏東南部。生於疏林下、竹林下、林緣、闊葉林下或溪谷旁的岩石上、樹上或地上,海拔300-2200米。自喜馬拉雅地區至東南亞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幾內亞島均有分布。 碧玉蘭(學名:Cymbidium lowianum):
產中國雲南西南部至東南部(盈江、龍陵、滄源、綠春、勐臘、勐海、景洪、金平)。生於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300-1900米。緬甸和泰國也有分布。 大根蘭(學名:Cymbidium macrorhizon):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至南部(米易、美姑、南川)、貴州西南部(興義)和雲南東北部(東川)。生於河邊林下、馬尾松林緣或開曠山坡上,海拔700-1500米。尼泊爾、錫金、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緬甸、越南、寮國、泰國、日本也有分布。 大雪蘭(學名:Cymbidium mastersii):
產中國雲南西北部、南部至東南部。生於林中樹上或岩石上,海拔1600-1800米。錫金、印度、緬甸、泰國也有分布。 珍珠矮(學名:Cymbidium nanulum):
產自中國海南、貴州西南部和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文山、思茅、保山)。生於林中多石地上,海拔不詳。此種模式標本系栽培植物,采自雲南怒江河谷(六庫)。在南方民間已廣為栽培。 邱北冬蕙蘭(學名:Cymbidium qiubeiense):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和雲南東南部。生於林下,海拔700-1800米。 墨蘭(學名:Cymbidium sinense):
產中國安徽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峨眉山)、貴州西南部和雲南。生於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濕潤但排水良好的蔭蔽處,海拔300-2000米。印度、緬甸、越南、泰國、日本琉球群島也有分布。 果香蘭(學名:Cymbidium suavissimum):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和雲南西部。生境不詳,海拔700-1100米。緬甸和越南也有分布。此種植物民間有栽培,國內一些植物園也偶見栽培。 斑舌蘭(學名:Cymbidium tigrinum):
產雲南西部。生境不詳。印度東北部與緬甸也有分布。 西藏虎頭蘭(學名:Cymbidium tracyanum):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冊亨)、雲南西南部至東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林中大樹幹上或樹權上,也見於溪谷旁岩石上,海拔1200-1900米。緬甸、泰國也有分布。 文山紅柱蘭(學名:Cymbidium wenshanense):
產中國雲南東南部(馬關、文山)。生於林中樹上,海拔不詳。越南也有分布。 滇南虎頭蘭(學名:Cymbidium wilsonii):
此種甚近虎頭蘭(C. hookerianum),但葉較寬,蕊柱較短,萼片與花瓣上有不甚明顯的紅褐色縱脈,可以區別。但上述特徵與黃蟬蘭(C. iridioides)相近,故有人認為本種可能是它與虎頭蘭之間的雜種。

『叄』 墨脫的描述

墨脫縣
墨脫縣是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下轄的一個縣,位於西藏東南部,地處雅魯藏布江下游,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端南麓。面積3.4萬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萬畝,森林面積3200萬畝。轄8個鄉(含1個民族鄉),59個村民委員會。境內的居民主要為門巴族和珞巴族。著名的雅魯藏布大峽谷主體段都在該縣境內。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環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溫和,雨量最充沛,生態保存最完好的地方。該縣南部2.4萬平方千米地區被印度佔領,劃入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邊界問題仍未解決。
基本信息
中文名:墨脫縣
外文名:Motuo
所屬地區:中國,西藏自治區
下轄地區:墨脫鎮、甘登鄉、加拉薩鄉
面積:31394.67平方公里
人口:1萬人(2003年)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下游
著名景點:雅魯藏布大峽谷
地方特產:墨脫石鍋、烏木筷子、門巴竹編
知名產業:農業、林業、水利
機場:林芝米林機場
電話區碼:0894
郵編區碼:860700
政府駐地:墨脫鎮
行政類別:縣
氣候條件:高原氣候,亞熱帶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1萬人(2003年)
面積:31394.67平方公里
郵編:860700
電話區碼:0894
機場:林芝米林機場
氣候條件:高原氣候,亞熱帶氣候
基本概況
墨脫縣,是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阿薩姆平原前流經的中國境內最後的一個縣,也是西藏東南部最為偏遠的一個縣,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端南麓,面積約為一萬多平方千米,境內居住門巴、珞巴等少數民族。

墨脫縣地處西藏東南部消窪魯藏布江下游。面積305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萬畝,森林面積3200萬畝。總人口0.92萬。轄8個鄉 ( 含一個民族鄉 ) ,59個村民委員會。墨脫藏語意為「花朵」。

『肆』 朋友給了我一株西藏墨脫縣野生蘭花,說很值錢,真的嗎

因為是墨脫的 所以值錢 墨脫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呀

『伍』 求蘭花品種

蘭花的品種(29種)(來自網路)


紋瓣蘭(學名:Cymbidium aloifolium):

產中國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東南部至南部。生疏林中或灌木叢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00-1100米。從斯里蘭卡北至尼泊爾,東至印度尼西亞爪哇,均有分布。


硬葉蘭(學名:Cymbidium bicolor):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雲南西南部至南部。生於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樹上,海拔可上升到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也有分布。


垂花蘭(學名:Cymbidium cochleare):

產中國台灣(台北、高雄)。生於陰濕密林中樹上,海拔300-1 000米。錫金、印度也有分布。


莎葉蘭(學名:Cymbidium cyperifolium):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南部、貴州西南部、雲南東南部(蒙自、硯山、麻栗坡、屏邊)。生於林下排水良好、多石之地或岩石縫中,海拔900-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也有分布。


冬鳳蘭(學名:Cymbidium dayanum):

產福中國建南部、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西南部、南部至東南部。生於疏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300-1600米。錫金、印度、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也有分布。


落葉蘭(學名:Cymbidium defoliatum):

產中國四川、貴州和雲南。生境不詳。本種在西南諸省區常見栽培,據報告浙江也有發現。


獨占春(學名:Cymbidium eburneum):

產中國海南(崖州、昌江)、廣西南部(十萬大山)和雲南西南部。生於溪谷旁岩石上,海拔不詳。尼泊爾、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莎草蘭(學名:Cymbidium elegans):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林中樹上或岩壁上,海拔17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建蘭(學名:Cymbidium ensifolium):

產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西南部、貴州和雲南。生於疏林下、灌叢中、山谷旁或草叢中,海拔600-1800米。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和南亞各國,北至日本。

長葉蘭(學名:Cymbidium erythraeum):

產自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西藏(波密、察隅、墨脫)。生於林中或林緣樹上或岩石上,海拔14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蕙蘭(學名:Cymbidium faberi):

產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東部。生於濕潤但排水良好的透光處,海拔700-3000米。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多花蘭(學名:Cymbidium floribunm):

產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東部、貴州、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生於林中或林緣樹上,或溪谷旁透光的岩石上或岩壁上,海拔100-3300米。

春蘭(學名:Cymbidium goeringii):

產自中國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生於多石山坡、林緣、林中透光處,海拔300-2200米,在台灣可上升到3000米。日本與朝鮮半島南端也有分布;據報告印度東北部也曾發現,尚有待於進一步證實。


虎頭蘭(學名:Cymbidium hookerianum):

產中國廣西西南部、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南部、雲南和西藏東南部(察隅)。生於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石上,海拔1100-27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


美花蘭(學名:Cymbidium insigne):

產中國海南(定安、瓊中)。生於疏林中多石草叢中或岩石上或潮濕、多苔蘚岩壁上,海拔1700-1850米。越南與泰國也有分布。

黃蟬蘭(學名:Cymbidium iridioides):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西藏東南部。生於林中或灌木林中的喬木上或岩石上,也見於岩壁上,海拔900-28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寒蘭(學名:Cymbidium kanran):

產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生於林下、溪谷旁或稍蔭蔽、濕潤、多石之土壤上,海拔400-2400米。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端也有分布。

兔耳蘭(學名:Cymbidium lancifolium):

產中國浙江南部、福建、台灣、湖南南部、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南部、貴州、雲南和西藏東南部。生於疏林下、竹林下、林緣、闊葉林下或溪谷旁的岩石上、樹上或地上,海拔300-2200米。自喜馬拉雅地區至東南亞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幾內亞島均有分布。

碧玉蘭(學名:Cymbidium lowianum):

產中國雲南西南部至東南部(盈江、龍陵、滄源、綠春、勐臘、勐海、景洪、金平)。生於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300-1900米。緬甸和泰國也有分布。

大根蘭(學名:Cymbidium macrorhizon):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至南部(米易、美姑、南川)、貴州西南部(興義)和雲南東北部(東川)。生於河邊林下、馬尾松林緣或開曠山坡上,海拔700-1500米。尼泊爾、錫金、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緬甸、越南、寮國、泰國、日本也有分布。

大雪蘭(學名:Cymbidium mastersii):

產中國雲南西北部、南部至東南部。生於林中樹上或岩石上,海拔1600-1800米。錫金、印度、緬甸、泰國也有分布。

珍珠矮(學名:Cymbidium nanulum):

產自中國海南、貴州西南部和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文山、思茅、保山)。生於林中多石地上,海拔不詳。此種模式標本系栽培植物,采自雲南怒江河谷(六庫)。在南方民間已廣為栽培。

邱北冬蕙蘭(學名:Cymbidium qiubeiense):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和雲南東南部。生於林下,海拔700-1800米。

墨蘭(學名:Cymbidium sinense):

產中國安徽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峨眉山)、貴州西南部和雲南。生於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濕潤但排水良好的蔭蔽處,海拔300-2000米。印度、緬甸、越南、泰國、日本琉球群島也有分布。

果香蘭(學名:Cymbidium suavissimum):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和雲南西部。生境不詳,海拔700-1100米。緬甸和越南也有分布。此種植物民間有栽培,國內一些植物園也偶見栽培。

斑舌蘭(學名:Cymbidium tigrinum):

產雲南西部。生境不詳。印度東北部與緬甸也有分布。

西藏虎頭蘭(學名:Cymbidium tracyanum):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冊亨)、雲南西南部至東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林中大樹幹上或樹權上,也見於溪谷旁岩石上,海拔1200-1900米。緬甸、泰國也有分布。


文山紅柱蘭(學名:Cymbidium wenshanense):

產中國雲南東南部(馬關、文山)。生於林中樹上,海拔不詳。越南也有分布。


滇南虎頭蘭(學名:Cymbidium wilsonii):

此種甚近虎頭蘭(C. hookerianum),但葉較寬,蕊柱較短,萼片與花瓣上有不甚明顯的紅褐色縱脈,可以區別。但上述特徵與黃蟬蘭(C. iridioides)相近,故有人認為本種可能是它與虎頭蘭之間的雜種。

『陸』 《蓮花》里關於墨脫的描述

通往墨脫的道路,有重重的陡峭高山阻隔,圍繞四周的峽谷和洶涌河流。若要抵達,必須通過長滿樹木的崎嶇山路,穿越這一切屏障。它平均海拔只有一千多米,屬雅魯藏布江下游山川河谷地帶。多雄拉山口和嘎隆拉雪山卻超過四千米,北邊還有南迦巴瓦峰。這些地貌特徵如同天然的保護網,保全它的神秘和幽靜。

從山裡下來,越走海拔越低。植物從亞高山寒溫帶的白雪冷杉、山地溫帶的針葉林、山地亞熱帶的常綠和落闊葉林,一直轉換到亞熱帶氣候的熱帶原始森林。一路看過四季景觀。

溜索是穿越湍急河流最好的工具。整個人順著粗大的繩索滑行,河流的巨大響聲和蒸騰水汽,企圖給人震懾,彷彿死亡的火焰在身下燃燒,所以不能低頭看它。在攀爬懸崖峭壁的時候,必須使身體屈服下來,以便保持柔軟和平衡,使手和腿的關節迎合岩石的自然輪廓,自然地向上。在做著這一切的時候,都必須清除內心所有煩雜多餘的意識。在行動的過程中,哪怕是一絲絲畏懼和猶豫的侵擾,都會使身體失去控制和平衡。而一旦手腳發軟、腦子混亂,勢必就會墜落或摔跌下來。如果這樣,會失去一切機會。懸崖和江水會無情地使人喪命。

所以在行動之中,必須將自己的身體擱置在死亡之上,與它擦身而過。保持內心的寂靜狀態和全神貫注。人抵達某種修行的實質。你能聽到時間在耳邊嚓嚓飛速掠過的聲音。天地向你敞開,彼此對立的力量之間,產生相互作用和影響。它烘托你的生命力,善與惡的強烈對比,哪怕是對你需索著死亡。人的內心無限自由和開放,因為可以與天地融合在一起,哪怕是死去,屍骨也投向自然的懷抱,而不是人間。

峽谷地區地質構造復雜,板塊運動強烈,造成山壁聳立、頻繁的地震和雪崩。一路狀況如同九死一生。在樹林中露營,常會被不遠處轟轟隆隆的巨大聲音震醒。那是峽谷在深夜時發生的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回聲在峽谷中久久回盪,令人心驚。大霧彌漫,樹葉上融化的水滴,一整夜敲打著帳篷頂,發出吧嗒吧嗒的聲音。空氣潮濕,地上是常年被雨水浸泡和腐爛的植物。因為行路疲憊,睡眠酣暢。

一路可見大大小小的瀑布。力道驚人的水柱沖擊而下,在黑色岩石上砸出白茫茫的霧。強大冷風襲人。在遠處凝望,它們如同是懸掛在綠色山巒中一道一道銀白色綢帶。秀麗靜止。並不帶有震懾力。經常需要穿越這樣的瀑布,渾身被澆得濕透。速度稍慢,就會被水力沖擊得窒息。

清晨,無數的飛鳥在樹林中嗚叫。太陽光芒穿透霧氣和林陰,疏朗溫暖地傾灑下來。那一束一束明亮光線,彷彿並不真實。五千米以上的雪山,因為太陽的光線,在每天不同時辰發生微妙的變化。有時候是銀白色,有時候是藍紫色,有時候是金黃色,有時候是暗紅色。來自印度洋和孟加拉灣的雲團,那些海洋水汽凝結的白雲,長年飄浮在白雪皚皚的山頂。彷彿是孤寂高山惟一的伴侶。山頂上的雪融化成水再流回平原。就是這樣一種輪回。

峽谷間有開滿鮮花的杜鵑樹。這種峽谷中最為濃密和常見的巨大植株,它們繁花似錦,鋪滿山巒,開遍由雲杉、冷杉、鐵杉組成的森林。我們在雲霧彌漫的樹林中行走,路下的積雪未融。隨處可見樹下盛放的杜鵑花和蘭花。數百種百合綻放潔白的碩大花朵,沿著河兩岸生長。

從十八世紀開始,門巴人從門隅一帶東遷,千里迢迢,歷盡艱險,來到墨脫。他們抱著對夢中樂土的嚮往,飽含激情,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這里沒有夢想,但是有肥沃廣裹的土地。幽深隔絕,又可以遠離剝削和苦難。人的力量遠不如自然的威嚴與強大。而自然是公正的。堅持行進就可抵達安樂土地,辛勤耕耘就能豐衣足食。他們敬畏山神,崇拜生殖力。繁衍生息,如此才在這個峽谷里代代相傳,生活下來。

在深夜眺望遠處的小村,燈火明滅。天空中無以計數的群星閃耀,排列成壯麗的行列。月光下奔騰的雪溪,閃爍出變幻莫測的銀白光芒,與流轉的星光對映。陡峭險峻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56米,終年積雪,雲霧繚繞,不輕易露出真面目。它在藏語中的意思,是雷電如火燃燒。它還未被人類攀登。是剛烈而神秘的山峰。在這里,自然非常有尊嚴。

P163 被終年潮濕浸染的森林,霧氣白茫茫蔓延蒸騰。枝葉遮蓋的深處,不見一絲光亮滲出。雨水落下並沒有發出聲音。所有的聲音,在產生的瞬間即已被森林的呼吸迅速而無情地吞噬。 樹林中古老的冷杉和蒼柏,一棵一棵寂然挺立。彷彿它們註定將以同樣的姿態死去和滅絕。樹干枝椏上覆蓋密不透風的綠色蕨類苔蘚。遠處看,是毛茸茸厚實的一層綠衣。探近之後用手指觸摸,能分辨出一簇一簇結構細密的小葉片。每一片都具備完整的形體,散發出呼吸以及飢餓渴望。濃密枝葉錯落交織,構建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宇宙。P188 黎明即將到來。天空呈現一種寂寥而沉重的灰藍色,映襯綿延起伏的重重山巒。這些蒼翠高山終年雲霧繚繞,雲層厚重流連。此時有難以言述的寂然。而狹長山丘上存在了幾百年的村落,深深隱藏在群山之中,木頭房子密集分布如同棋子撒落,等待收割的秋天稻田金黃醇厚。天幕閃爍稀薄的星辰,曙光即將從膨脹豐盛的雲霞之中映染而出。空氣中有清涼而刺鼻的灌木氣味。烏聲清脆。來路已經不可見。而前路蒼茫無著,曲折小徑不可思量,通往一層疊一層的群山峻嶺。遙遠天際矗立一座高聳雪山,線條簡潔,清冷無邊。皚皚白雪柔和地覆蓋在金字塔形的山巔上。彷彿它與時間等同地存在,已使它完全超然世外,卻又與這天地密不可分。

清晨微光突破沉沉霧靄。彷彿在突然之間,幕布被掀開。太陽的光線滲透而出。雪山那鋸齒般的峰巒呈現出鮮明輪廓,斜面折射出光芒,產生有生命力的變化。陰沉的藍紫色,過渡至銀灰色,然後在透亮光芒撫摸下,蔓延出一種淡淡的粉紅色。直到最後,太陽破雲而出。雪山峰頂呈現璀璨的血紅,如同火焰燃燒。無可置疑。天地發生的細膩色彩過渡充滿神奇。此刻。陽光溫暖明亮地灑落大地。村落的房子上飄出白色的裊裊炊煙。谷地中一面靜寂的藍色湖泊,紋絲不動,倒映著天光山影。這高山之上的湖泊,也許是地球的最後一滴眼淚。霧氣消散。整個山谷清朗肅穆,萬物寡言,光線流動,蘊藏著寧靜而深不可測的力量。

如果不經歷艱辛的路途,如何能夠抵達美好的地方。

『柒』 從墨脫到波密可以帶蘭花走嗎

墨脫是自然保護區,你能不能不帶蘭花出去呢?一般那裡的蘭花在雲南或者網上也有賣,如果沒有賣,高山蘭一般特別的品種都很難種。你為什麼非要從自然保護區,或者保護區周邊帶走野生植物呢?這種問題還拿上來問?野生蘭科植物全部是國家保護的,你懂?為什麼?你去到那裡,說明你是個自然愛好者,旅行愛好者,你喜歡自然,你擁抱了絕美的大自然。難到非要帶走點什麼?

我無法阻止你。但你的行為並不光彩,也不值得贊同。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