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細雨
Ⅰ 蘇軾寫蘭花的詩是哪首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宋代: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譯文:
遊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蘭草新抽的幼芽浸潤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時分,細雨蕭蕭,布穀聲聲。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都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1)蘭花細雨擴展閱讀:
上闋寫清泉寺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潔凈無泥。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布穀的叫聲。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
喚起內心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下片詩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感慨和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攄寫有關人生的哲理。
「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長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可復返,青春對於人生來說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
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煥發生命的光彩。因此詞人發出令人振奮的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白發」、「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白居易當年在《醉歌》中唱道:「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此處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徒發自傷衰老之嘆。
應該說,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這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這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的低沉之調,唱出如此催人自強的歌曲,這體現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Ⅱ 一人 兩袖清風 漫步在那煙雨中 空 空空以空空 一切往事化為風 滿城 朦朧細雨 蘭花傘下佳人舉
新人笑,舊人哭,只有長江水,水如風,朦朧細雨,煙雨中!
Ⅲ 帶花苞的蘭花能淋雨嗎
開花苞的時候不宜淋大雨,淋大雨會導致花骨朵凋謝,淋小雨沒關系。
蘭花淋雨有講究
一、空氣質量好的地方宜淋,污染嚴重的地區應避之。
蘭花原生態產地空氣清新,蘭花在雨露滋潤下,一派生機。下山盆栽後,由於各地氣候千差萬別、空氣質量迥異,蘭花能否接受大自然的雨露洗禮,就應區別對待了。對於空氣質量好的地區,雨季可適當讓蘭花淋淋雨,雨露滋潤蘭苗壯;而對於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酸雨偏多,讓蘭花淋雨極易導致各種病害發生,有百害而無一利,應堅決杜絕蘭花淋雨。
二、和風細雨宜淋,「太陽雨」、急風暴雨應避之。
空氣質量好的地方最適宜蘭花淋雨的是持續時間較長的和風細雨,雨過天晴,蘭苗格外精神,生長迅速;生長期蘭花最怕高溫季節的「太陽雨」和急風暴雨。所謂「太陽雨」,指的是夏季忽晴忽雨的短時間雷陣雨。這種雨來勢迅猛,持續時間較短,往往熱氣積聚盆內未散發烈日又當空,極易導致新苗抽心和蘭根受蒸產生病變。遇到「太陽雨」,藝蘭人應及時給蘭花灌水,使盆內暑氣頓消,並加強通風,盡快吹乾新苗葉心內的水份。高溫季節的急風暴雨易打折打爛蘭葉,使盆泥四濺到蘭葉和葉心內,往往導致蘭葉起病斑和蘭花抽心。因此每遇急風暴雨應迅速採取措施為蘭花遮風擋雨。
三、健壯苗宜淋,病苗應避之。實踐證明,適宜淋雨的地方讓健壯的蘭蕙沐浴在雨露中,蘭苗日益茁壯;但對病苗適得其反,越淋雨蘭苗病害越嚴重;對病苗還是不淋雨為好。
Ⅳ 細雨如蘭是什麼意思
綿綿的細雨就像是蘭花發出的幽香,使人甘之如黛。
Ⅳ 寫蘭花的古詩詞
一、《感遇·其一》
作者:唐代張九齡
1、原文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翻譯
蘭葉逢春,枝葉茂盛,桂花遇秋,皎潔清新。蘭桂欣欣生機勃發,春秋自成佳節良辰。誰能領悟山中隱士,聞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為天性,何求美人采擷揚名。
二、《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作者:宋代蘇軾
1、原文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2、翻譯
山腳下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布穀鳥在瀟瀟細雨中啼叫。
誰說人老不會再回年少時光呢?你看看,那門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流逝。
(5)蘭花細雨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及鑒賞:
1、《感遇·其一》
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張九齡由尚書丞相貶為荊州長史。晚年遭饞毀,忠而被貶,傷心難過之餘,遂作《感遇十二首》。
這組詩托物寓意,抒發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現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詩的代表作。
2、《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蘄水清泉寺時所作,此詞描寫雨中的南方初春,表達作者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境,景色自然明麗,雅淡清美;下闋抒發使人感奮的議論,即景取喻,表達有關人生感悟,啟人心智。全詞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致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
Ⅵ 請問蘭花怕雨澆嗎
只要不是高溫時節短時間的淋雨就沒事
如果高溫時短時間下雨,一定要雨後立即澆一次水,把花盆內的溫度降下來
再就是淋雨後不能立即曝曬
否則會導致莖腐病、軟腐病,那樣的話就麻煩了
還有就是淋雨後一定要有好的通風條件
養蘭花學問很大,很不容易
建議你多跟周圍的蘭友交流,這能幫助你盡快提高栽培水平
Ⅶ 蘭花下雨天要不要拿到房間內
這要看你植料的情況,如果全使用硬植料,則不必拿到室內。如果有吸水保水的軟植料,在短時間降雨的情況下亦不必拿到室內,長時間的連陰雨天應該移入室內。
Ⅷ 鄭板橋的寫蘭花的詩
《高山幽蘭》清·鄭板橋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白話釋義:
千古年間最幽然貞潔的就是這花啊,不求出名顯達只願做一片煙霞。
就連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願意讓他們看見,藏在高山後面遮蔽著自己。
(8)蘭花細雨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在鄭板橋眼中,畫遍多種花不如畫半枝蘭花。他所畫的蘭花,秀勁絕倫,脫盡時俗,時人評述:「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作蘭如寫字,秀葉疏花見姿致。」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乾隆十七年(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撰城隍廟碑記,在文昌祠記和城隍廟碑記里,板橋力勸濰縣紳民修文潔行」,在濰且百姓間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並作行書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在濰縣任上著述頗多,其《濰縣竹枝詞》四十首尤為膾炙人口。
「民於順處皆成子,官到閑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為時所重」。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
Ⅸ 蘭花能淋雨嗎
只要盆土透水透氣,梅水都沒問題,我的下山蘭從來不去動它,常年風吹雨打,年年開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