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荷花雅集

荷花雅集

發布時間: 2021-03-11 11:57:40

① 張大千的代表作

張大千(1899~1983年),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是一位深受愛戴的偉大藝術家,特別在藝術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
他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張大千是全能型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
張大千的畫風,在早、中年時期主要以臨古仿古居多,花費了一生大部的時間和精力,從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們的作品,從臨摹到仿作,進而到偽作。
張大千的畫風,先後曾經數度改變,晚年時歷經探索,在57歲時自創潑彩畫法,是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揉入西歐繪畫的色光關系,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可貴之處,是技法的變化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特色,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
張大千30歲以前的畫風可謂「清新俊逸」,50歲進於「瑰麗雄奇」,60歲以後達「蒼深淵穆」之境,80歲後氣質淳化,筆簡墨淡,其獨創潑墨山水,奇偉瑰麗,與天地融合。增強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畫幅的整體效果。
代表作品:《愛痕湖》《長江萬里圖》《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園雅集》

② 迪拜春天開桃花嗎迪拜,夏天,開荷花嗎迪拜秋天開菊花嗎迪拜冬天開梅花

迪拜春天開桃花,迪拜夏天開荷花,迪拜秋天開菊花,迪拜冬天開梅花。迪拜一年四季的開花和國內一樣,也有四季變化。

春天開的花包括梨花、桃花、菜花、鬱金香櫻花、迎春花等。夏天開的花包括蘭花百合花、一串紅、芍要花、木槿,錦帶花、、蛇目菊、龍膽、千日紅、霞草等。秋天開的花包括菊花 、芙蓉、桂花 、秋海棠 、月季 、百合等。冬天開的花包括水仙、梅花、一品紅、君子蘭等。

迪拜不是免簽國家,而是免費落地簽國,所以去到迪拜可以不用提前辦理簽證。自2016年1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持普通護照入境阿聯酋無需預先申請簽證,入境不收取費用,停留期30天。持照人可按阿相關規定繳費延期一次,再停留30天。

迪拜市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最大的城市,面積3980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5%。人口226.2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41.9%,為人口最多的酋長國。

③ 有沒有朋友是制香的或是有這行信息的(制香就是去寺廟拜佛用的那種)

制香
http://wenku..com/link?url=IwlsbkeeghUT-qrvePLLSIPFPGBOSKychkayu

為上道觀寺廟上香而制的香是有要求的:一定不能偷工減料,否則寧可不做。上香的人無論為了福報還是為了戒定慧,其念力多半是很強的。如果因為上的香出了問題,他們的嗔恨心,是有可能讓制香者遭罪的。

二十種古代香料製作香方

製作傳統香,首先是要綜合考慮該香的用途、香型、品位等因素,再根據這些基本的要求選擇香料或葯材,按君、臣、佐、輔進行配伍。


有君、臣、佐、輔各適其位,才能使不同香料盡展其性。諸如衙香、信香、貢香、帷香以及療病之香,各有其理,亦各有其法,但基本都是按五運六氣、五行生剋、
天乾地支的推演而確定君、臣、佐、輔的用料。例如,對於甲子、甲午年日常所用之香,按五運六氣之理推算,是年為土運太過之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
泉;從利於人體身心運化的角度看,宜用沉香主之,即沉香為君,少用燥氣較大的檀香;再輔以片腦、大黃、丁香、菖蒲等以調和香料之性,從而達到合與天地而益與人。

一些特殊的香,不僅對用料、炮製、配伍有嚴格要求, 而且其配料、和料、出香等過程須按節氣、日期、時辰進行,才能達到特定的效果。 如《靈虛香》, 在製作上要求甲子日和料、丙子日研磨、戊子日和合、庚子日制香、壬子日封包窖藏, 窖藏時要有寒水石為伴,等等。

附:香料炮製方法舉例
1、制檀香:檀香一斤(片)用好酒兩升,以慢火煮干,略炒制湯熟即可。
2、制檀香:檀香(片)蠟茶清浸一夜,控出焙乾,以密酒拌令勻再浸一夜,慢火炙干。
3、制沉香:沉香破碎,以絹袋裝,懸於銚子當中,勿令著底,米水浸,慢火煮,水盡再添,一日為好。完成後涼干即可。現在制香者多生用沉香,所以達不到效果。

《燕居香語》--香方
一、雅集用香方:
1.《宋億》
釋名:宋代品香已完全成熟,並傳至日本、朝鮮,古書上也能見到當時名人配置之香方,而且宋代以品香為雅集者亦多,所以在雅集用香方中首列此名。
用香:沉香、茉莉花、側柏葉。
製法:沉香極小顆粒,干茉莉花與鮮側柏葉疊成圓餅。側柏葉在下,茉莉花在上,緊壓,將沉香顆粒壓入茉莉花中。製成之物為片狀香餅。

2.《雙井陳韻》
釋名:雙井為江西省義寧縣(今為修水縣)一鄉名。是宋代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故里。黃庭堅也是品香名家,古書有其手制香餅方之記載,此香以繼其舊風韻而命名。
原料:沉香、丁香、鬱金香、龍腦香。

法:沉香與丁香共同打成小方塊或削成極薄之片,或壓碎亦可。沉香宜用惠安沉。丁香用洋丁香之公丁香。以此二品之混合物與鬱金香(即西紅花,義大利或歐洲
產)之乾花瓣,再混合,放置龍腦香溶液(即將龍腦香溶於清水之溶液)中浸泡三小時,取出陰干。製成之香為不聚合之混合香,用時可於隔火片上先置一層西紅
花,上面再置此香。

3.《二蘇舊局》
釋名:蘇軾、蘇轍兄弟為宋代大文豪,書畫家、詩人,也是宋一代玩香名手。他們都有自製香品的記載。雅集為文人雅士,故托蘇軾、蘇轍二人之名命之。
用香:沉香、檀香、乳香、琥珀、蜂蜜、茉莉花。
製法:沉香、檀香削成小方粒或壓碎。乳香、琥珀研粉。以此四物混合於適量蜂蜜中,最好用棗花蜜。取用為丸,再以干品茉莉花滾於蜜丸之外,陰干。

4.《翠雲龍翔》
釋名:此香以香氣可品、煙態可愛,雙用於品香雅集中,焚燒之際以香煙繚繞,經久不散為特徵。善做香之裏手或能演繹成雲龍之奇,故名。
用香:檀香、陳皮、丁香、龍涎香、白芨。

法:檀香必用印度老山檀打細粉,陳皮、丁香打粗粉。龍涎香製成溶液。將檀香細粉混合於陳皮、丁香粗粉之中,摻入龍涎香溶液,攤開,陰干。將白芨於粗瓷碗中
加水研出稠汁,以適量加入已陰干之檀、陳、丁香之粉中,製成塔香。烘乾即可使用。另有用台灣香人所制之藝術香爐時,以此香中通,焚時可見直煙、下行煙、瀑
布煙各種形象。

5.《華幃鳳翥》
釋名:因雅集中或有女士,女士取香多以嫵媚、甜甘為重,故此香之制也已甘甜溫和為用,故名。
用香:鬱金香花、熟沉香、蘇合香、茱萸子、乾薑、蜂蜜。
製法:鬱金香花鮮用,搗爛成泥,沉香研為粗粉,乾薑、茱萸子研為細粉,蘇合香溶汁。將熟沉香粗粉先混合於鬱金香花泥中,再以蜂蜜合乾薑、茱萸子細粉相混合,捏壓成片,置於蘇合香液中,即取出陰干,再焙火干透即可焚用,亦可煎、熏。

6.《體仁圓》
釋名:因此香以純凈奇楠香為主,配以印度老山檀香,二者混合再通於養生之品,以體認仁心,故名。
用香:純凈奇楠香、印度老山檀香、砂仁、豆蔻、蜂蜜
製法:印度老山檀香打成細粉,純凈奇楠香置清水中洗盡土雜,陰干,打粗粉或削為小方塊。砂仁、豆蔻以鮮者為佳,打泥。先以砂仁、豆蔻混合加入適量蜂蜜,再加入檀香粉合為丸,如梧桐果大小。最後壓入純凈奇楠香小方塊或粗粉,壓餅,陰干。用時焚、煎兩宜。

7.《保和餅》
釋名:雅集以和諧為第一,保其和氣、保其通諧,故此香餅以保和為名。
用香:沉香、檀香、龍涎香、百合花、蜂蜜。
製法:沉香用水洗凈,陰干、烘乾,研成粗粒。檀香以印度老山檀打細粉。將粗細二香粉混合後置於百合鮮花中搗泥,陰至半干,再合入蜂蜜中捏成餅狀,陰干,灑龍涎香溶液,焙乾,即可。

8.《南朝遺夢》
釋名:魏晉南北朝,逸趣恆多,尤以雅士清談、文人服散為縱橫一時之風氣。此香方為散制,而香氣冽凜,似有醒夢之用,故名。
用香:檀香、龍腦香、桃花、細辛、丁香。
製法:以龍腦香溶於水中,製成濃度較高之液體。將印度老山檀香片及桃花干品、洋丁香浸於龍腦香液體中,久之,取出陰干,再焙脆,研成細粉。將細辛少許研成細粉混入檀、桃花、丁香粉中,即可以隔火片熏之。

二、佛堂、書齋、客廳、茶室用香方
1.《定外》
釋名:佛家講戒、定、慧。在打坐、禪修時都以入定為最殊勝境界之一,而靜坐為入定起步,往往有一香相伴,此香為定外良友,故名。
用香:沉香、龍腦香、石斛
製法:以沉香削成小方塊。龍腦香碾成極細粉。石斛(此物又稱楓斗,越肥大越良)以溫水浸透,用石臼杵成泥,以紗布濾出黏汁,將沉香、龍腦香混入,將取汁之後的石斛焙乾,打成細粉,加入沉香、龍腦香、石斛之混合物中,緊壓成塔柱狀。用時焚之。

2.《妙篆》
釋名:篆香即以香粉印於模中,有萬字、壽字、雲紋等不同的模子,而模子要在特製香爐中,所以用此香時須有匹配之香爐。
用香:沉香、紫蘇、松香、降真香、龍腦香

法:降真香、紫蘇、松香都打成細粉,龍腦香及沉香打粗粉(或將沉香削成小方粒,龍腦香壓碎成粗粉),混合時降真香、紫蘇、松香之細粉充分攪拌,使三者混合
如一,後加入沉香小粒。這種混合香在壓紋前,先加一層龍腦香於印模之底層,不可多,疏疏即可,然後再將混合香壓於模中。

3.《青麟髓》
釋名:此為作者兒時常用墨錠之名,記憶中此墨每次研用時,清香入鼻,走竄極快,醒腦提神,每於臨池之際增加不少樂趣,所以一字不改用以制香錠,故名。
用香:沉香、檀香、龍腦香、麝香、玫瑰花、細辛、蜂蜜

法:沉香打粗粉,檀香打細粉,但這二種香在打粉之前都要加入麝香水中浸泡,麝香溶液製法為,取麝香仁若干,溶於清水中,久攪拌,使之充分溶解,嚴封置冰箱
中(此法為使用麝香重要手段,除標明使用麝香粉之處外,皆如此)。取用時,視沉香、檀香用量多少而定其量。浸後之沉、檀陰干再打粉。玫瑰花用干品,與龍腦
香同時搗爛,與沉、檀制好之粉混合。取少量細辛研成極細粉,混於適量蜂蜜中。以此蜜和上述香粉和成丸。壓成餅、塔狀,焚、熏皆宜。

4.《杏壇靄》
釋名:孔子授徒之地稱杏壇,想見當年師弟問學,其樂融融何等氣象。雲來風往,自有林靄相護,彼時可能還無今日之品香。但以心度之,可能有焚松柏枝葉之舉(先民祈福祭祀早於孔子時已用),故有此名。
用香:沉香、鬱金香、松香、側柏葉、茱萸子、梔子花、蜂蜜

法:沉香用奇楠、削成小方粒。鬱金香用其根莖,焙乾打粉,松香、梔子花、茱萸子,皆烘乾,打細粉。側柏葉鮮用搗泥和以適量蜂蜜。將和蜂蜜、側柏葉之泥狀物
混入鬱金香、松香、梔子花、茱萸子之細粉,壓成香餅、兩面沾滿奇楠香之小方粒,焙乾待用。此香亦可製成較粗之線香或塔香,焚、熏用皆可。

5.《花間露》
釋名:因此香以多種香花製成,且可製成香丸、香液,故名。
用香:檀香、桃花、玫瑰、百合、荷花、丁香、麝香。

法:印度老山檀香打細粉。桃花用鮮花,玫瑰用乾花,百合用香水百合鮮花,荷花用鮮白荷花,以上四種鮮、乾花用浸於麝香溶液中,麝香溶液宜淡,浸一夜,取出
搗泥混入檀香粉,如制香丸可合入適量蜂蜜。如制露則以紗布過濾,取其濃液,用時以磁碟乘之在特別熏香爐上熏出香氣。此法在歐洲及阿拉伯世界多用之,不過伊
等多以香料萃取油和水而熏之。如用其爐而以此香液熏之效果更佳。

6.《一團和氣》
釋名:此香宜於客廳中使用,來客交往最重和氣,而此香用荷花為基,取其諧音,故名。
用香:沉香、檀香、龍涎香、蘇合香、西紅花、菊花、荷花、白芨

法:沉香,挫成碎粒。檀香、蘇合香打細粉。西紅花、菊花都用干品打成粉。荷花取新鮮白荷搗泥。以荷花泥加少許龍涎香溶液,置於冰箱中一經晝夜,取出與檀
香、蘇合香、西紅花、菊花打成之粉混合成泥,加入少量白芨汁(白芨蘸水,慢慢磨於粗瓷碗、盤之上即可得濃黏之白芨汁)壓成荷花形香餅,於餅正、反兩面沾滿
沉香碎粒,陰干即成。熏、燜皆可。

7.《紫氣東來》
釋名:老子出關民間傳說有紫氣自潼關向東漫發,是富貴吉祥之意,所以每至春節桃符多用紫氣東來為額,此香宜春節客廳焚用,故名。
用香:降真香、檀香、丁香、乳香、松香、梅花、龍涎香、蜂蜜
製法:降真香必用海南黃花梨老
根,打細粉,檀香用印度老山檀,絕不可用澳洲新山檀,打細粉。丁香以洋丁香之公丁香,打粗粉。乳香、松香打細粉。取少量龍涎香純白粉末與鮮梅花搗泥。先把
檀香、降真香、乳香、松香之粉,由適量蜂蜜和泥,再將此香泥與鮮梅花與少量白龍涎香之泥分三層捏合成香餅(上層是降真等香泥,中層為梅花泥,下層是兩泥混
合之泥)。再製成塔狀,高二寸,焚用,最好用配黃花梨蓋之古香爐,為上佳。

8.《靜中趣》
釋名:先師吳玉如先生每為人作書,不欲多寫字時,往往以二字之句付之。常用之字句有「靜趣」二字,一次我在友人處抬頭看見此二字,他房中正好焚一爐好香,我二人相對無語,一種靜中之趣得之於心,至今記憶猶新,今制此方,以此三字為名。
用香:琥珀、代代花、金銀花、薄荷葉、沉香、白芨
製法:琥珀研粉,代代花、金銀花皆用干品研碎即可,沉香碾為碎粒,薄荷葉用鮮葉取汁。將琥珀粉、代代、金銀花之碎末合於薄荷葉汁中,捏成香餅,用白芨汁(取汁法見前)適量黏合之,然後香餅雙面粘上沉香顆粒。陰干即成。可做成塔狀或粗條狀,焚、熏兩宜。

9.《漢唐月》
釋名:我曾為吾友茶藝館主人配合一茶方,即以六安瓜片配君山銀針所成。蓋瓜片之肥與銀針之廋,正有環肥燕廋之喻,此香以荷花之肥,配西紅花之廋差可方之,故名。
用香:荷花、西紅花、沉香、石斛
製法:荷花宜用鮮荷花,取花瓣而整體焙半干。西紅花亦整條用。將西紅花捲於半干荷花之中,壓緊,切小塊。沉香以原香片削成與荷花捲同樣大小,兩香片中以石斛汁粘緊(石斛以熱水泡開,少加水搗之取其漿汁),然後陰干再焙乾。用時熏、煎皆宜。

10.《傍琴台》
釋名:古人撫琴必有佳香為伴,講究的琴手無香不撫琴,此香既要氣雅,更取煙清、飄渺神秘,如遇國手,聽覺、視覺、嗅覺三者皆雅,其清福皆在琴台之側也,故名。
用香:沉香、降真香、龍涎香、龍腦香、白芨
製法:沉香用奇楠挫成小方粒,降真香用海南黃花梨根,打細粉,龍腦香用真梅片,研細粉。龍涎香用色白上佳者少量研細粉。混沉香粒,降真香粉,以白芨汁(取汁法見前)適量和成泥,待半干製成粗香條,滾上龍涎香及梅片混合的細粉,再以白芨汁刷於表面,陰干,再烘乾即可焚用。
11.《晚唐夢》
釋名:詩至晚唐,格律、技法已完備且極精,然斯時世事多變,江山易主時多,士子常處悲天憫人其詩作也常如在夢中之境,而旖旎風流之情懷,為歷代之最,以香溫柔蘊藉可人,故名。
用香:沉香、蘭花、丁香、茉莉、玉蘭花、桂花、蜂蜜
製法:蘭花、茉莉、玉蘭、桂花皆取其鮮花,入臼中搗泥(如不能取全鮮者,必須有茉莉之鮮品或玉蘭之鮮品)。丁香研為細粉,沉香研為粗粒,丁、沉二香之混合香,置於花泥中再搗,加入適量蜂蜜,合成丸再壓為香餅,陰干後再烘乾,取用熏法。

12.《尉宗遺風》
釋名:漢范曄字蔚宗,著《合香方》,黃庭堅《有聞帳中香以為熬蠟者戲用前韻》詩中雲:「我讀蔚宗香傳,文章不減二班」,故名。
用香:沉香、降真香、龍涎香、石斛
製法:降真香用海南黃花梨老根,打細粉。龍涎香用純白者,少許研細粉,二物混合用石斛汁適量合為香餅,壓成薄片。沉香用海南熟香為宜,挫成粗粒,攤於降真香、龍涎香之薄片上,捲成條狀,壓緊,陰干再烘乾、焚用。(石斛用熱水泡漲搗爛取黏汁所余石斛烘乾亦可與降真粉共用)

13.《紅袖篆》
釋名:古人有「紅袖添香夜讀書」之句,此香為士子讀書之伴香,尤以中夜不眠與書共渡風清月明之際焚此,不啻紅袖為翻黃卷,故名。
用香:沉香、檀香、龍腦香、茉莉、米蘭花、龍涎香、百合花

法:沉香、檀香切片,上灑龍涎香液(龍涎香液製法見前)凡三次,陰干。檀香打粉,沉香挫粗粒。龍腦香與茉莉、米蘭二乾花共搗為碎粒。將鮮百合花搗泥。先將
龍腦、茉莉、米蘭之碎粒合於百合泥中壓片烘乾。然後與檀香粉混合,再打成細粉。混合粉與沉香粗粒入篆模中,成型於篆香爐中焚之。

14.《明德馨》
釋名:《尚書.君陳》有「明德惟馨」,馨者香也。可聞之香,名曰馨。可意會之香氣為君子之香、王者之香,故稱為德馨。《陋室銘》雲:「惟吾德馨」,此香以一味沉香精製而成,故名。
用香:沉香、麝香、龍腦香

法:用上好海南熟沉香,先去其浮塵,以清水浸透,用銀鉤將沉香外層之土質全部剔除,再以清水漂洗三次,至浸水清澈,取出陰干再焙乾,置瓷罐中半月,復其香
性。用時取出。先配龍、麝溶液,即以極好龍腦香之梅片溶於水,再取麝香仁,以熱水溶之,久攪至全溶,涼後二種溶液相合,灑在制好之沉香片上,凡三次,密封
置陰涼處,不可日曬,三十日,啟封,取出沉香,於花陰處陰干,後焙乾,切成小方粒,即可隔雲母片、最好隔金葉煎用。
註:制此香時,麝香仁用藏麝之當門子最佳,然其用量最關緊要,如沉香片置花木前陰干時,花木凋謝或萎死,則此香用麝太多矣,即不可輕用,須打粉另摻入其他香方(見下)中。

15.《二度梅花》
釋名:梅花一年開兩次為梅開二度,其花必華(色旺),而人才久用,一時休致再起復,為用則老道彌堅,其用也非後進小子可比,此香用《明德馨》舊制之沉香,故名。
用香:制沉香、梅花、側柏、松香、蘇合香、白芨

法:取早制之沉香(即曾以麝香、龍涎香水制過的精製沉香,因其用麝香過多,陳置而去其多之後之沉香片)打粉。以梅花、側柏之干品打細粉,混合於沉香粉之
中。松香少量與蘇合香碾細粉,以少量白芨汁(磨白芨取汁法見前),先混松香、蘇合香粉壓成薄片,烘乾打粉,此粉與沉香、梅花、側柏三物所成之粉混合,取適
量白芨濃汁攪合成泥,製成香餅,陰干,再焙乾,即可。取以焚、煎、燜香之用。

16.《華勛印》
釋名:蘇東坡有詩《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中雲「晚遇斯須何足雲,君方論道承華勛」乃是仕途正隆,大有作為之喻也,此香宜官廳、客廳接待官場中人,使之附庸風雅之用也,故名。
用香:檀香、丁香、鬱金香、桂花、龍涎香、蜂蜜

法:檀香用印度老山檀,切條浸於龍涎香溶液中(龍涎香液製法見前),泡三晝夜取出,陰干打粉。丁香用洋丁香之公丁香,鬱金香用根莖焙乾,桂花用干品,三種
香挫粗粉,以此粉混合檀香粉中,加適量蜂蜜製成粗線香焚用。或將丁香、鬱金香、桂花干品三香打細粉,混合龍涎香制過之檀香粉中,再加少量海南沉香粉用為篆
香。印模可取福祿壽之類。以篆香爐焚用。再有此香中加入砂仁粉、白芍粉、豆蔻粉(砂仁、白芍、豆蔻都取干品碾磨微細粉)唯檀香粉減半。煉蜜為丸服用可消
食、化郁、開胃、除痞,是一味家傳必備良葯。

17.《翠和祥雲》
釋名:此為茶室所制之熏用香品也,以蒸茶之翠雲靄氣,與熏出之香霧,輕曳在茶煙香氣之中,一片祥和、靜志養心,此正茶與香配合生成大雅,故名。
用香:沉香、茉莉、蜂蜜、龍涎香

法:用海南熟沉香,以清水浸之,銀鉤除未盡之木質,及剔去舊土,用純凈之香挫成粗粒。取色白質佳之龍涎香少許與適量蜂蜜相和,將沉香粗粒以此膏相和成小塊
狀。取茉莉鮮花碾成泥,將沉香與蜂蜜、龍涎香所合成之小塊裹於茉莉花香泥之中,壓製成香餅陰干烘乾,用熏香不出煙法即可。或製成細條線香,與茶室蒸茶前焚
之。

18.《宣和龍圓》
釋名:此香之名借宋徽宗制茶之舊名化而用之,因此香為茶室專用,而且可以共茶同泡飲,故名。
用香:沉香、茉莉花、代代花、玉蘭花、桂花、玫瑰花、蜂蜜。

法:用海南沉香或香港沉香之生香,或用星洲沉香之佳者,此方中沉香最宜生香,不取土熟之品。將生沉香用到削成薄片,置於蜂蜜中,浸泡二周至一個月。蜂蜜用
棗花、玫瑰皆可。把茉莉花、代代花、桂花、玫瑰花入臼碾成泥。如干品則打成粗粉。玉蘭花取白玉蘭以鮮花瓣入清水洗凈。把四種花泥(如干品則以蜂蜜拌成泥
狀)抹於玉蘭花瓣上,烘乾、打粉,再以蜂蜜和之,壓成薄片,用蜂蜜粘於已備好之沉香片上,陰干後再烘乾,即成。使用此香時,將花泥一面置於雲母片上熏香,
或以電香爐煎之,亦將花泥面向下,待香氣大出時,開爐翻過沉香面向下,煎之。待香氣出盡,此香園已成碳狀,不可棄之,用以煮水泡普洱茶、岩茶以及所有緊壓
茶餅、磚、沱皆可,唯不適綠茶、白茶類。
三、熏衣香方
古人用香熏衣是很平常的事, 凡官員面君、學生拜師、高尚
宴會以及相親會友,大多有以香熏衣之舉。 古代男子尤重,幾於當代女士用香水同, 唯如今之香水以化學手段合成並取之甲醛、乙醚、甘油等化學物質。 如用
劣質香水傷人不淺, 所以今人於用香遠不如古人之健康, 古人熏衣之香,更取其天然, 因衣服近體與人接觸多,所以要於養生共論。 另外現代制衣有化纖物
品,此質地之衣物則不宜熏香, 純棉、純絲之質地衣服最宜熏香。 日本「香道」表演中有一節目即為熏和服,可見熏衣傳之東洋亦同。
1.《百花氛》
釋名:花香怡人,若當春季與友人共坐於香花叢中,春風拂身,其樂何及。以此香以多種香花製成之香餅置於衣櫃,猶衣之架於花叢,故名。
用香:玫瑰花、菊花、米蘭、梔子花、檀香、龍涎香、白芨、龍腦香

法:此香製法有兩種。第一種製成香丸:以玫瑰、菊花、米蘭、梔子花之干品,碾粉。鮮花茉莉搗泥和粉於泥中,加適量龍涎香粉以白芨汁合之壓成香餅。再以白芨
汁和檀香粉(檀香用印度老山檀打成細粉)壓成純檀香餅。二餅復合壓之,陰干後成香丸,烘乾,以薄紗包裹置於衣櫃中名為「百花丸」。
第二種制
法:玫瑰、米蘭、梔子花、茉莉花都用鮮品,去菊花不用。全部浸於龍腦香溶液中三日,取出碾成膏狀再加適量龍腦香粉,緊壓之,再與白芨汁共搗,加入適量檀香
粉乘未乾,即以薄紗布分塊包裹輕壓成餅,再以紗布封之,陰干後即可入櫃(此第二種香不用龍涎香溶液而改為龍腦香溶液,龍腦香本為樹脂結晶極易溶於水)。

2.《東瀛舊制》

名:予久客日本,見其香鋪中多售香品,尤以京都《松榮堂》之制為佳,其中有二款名「伽羅香」、「天人香」者,系使用沉香、檀香、冰片為主,外加一部分干
花、共挫為小顆粒。其制雖精,要亦平常之物,而所發之香氣予以為過濃,尤其冰片之用太過搶味,今取其主要香品而去其過濃之物,改良之,故名。
用香:沉香、檀香、米蘭、玉蘭、丁香、龍腦香、龍涎香

法:沉香洗凈去土,陰干後上灑龍涎香溶液中凡三次,陰干、焙乾,打細粉。檀香取印度老山檀(不可用澳洲新山檀)打細粉,丁香用洋丁香之公丁香,打細粉,此
三種香粉按比例混合之。米蘭花與玉蘭花干品碾碎混入香粉中。龍腦香以適量為佳碾粗粉與前所制之香粉混合。取一紗布袋盛之,緊其口,置衣櫃中,或懸於室中亦
可。

3.《香風常隨》
釋名:以香熏衣後留香甚久,穿著外出,動則生香風,而能常相伴隨惹人親近,故名。
用香:沉香、檀香、龍涎香、蘇合香、茉莉花、百合花、龍腦香

法:用海南沉香洗凈,打粉。印度老山檀香,與龍腦香適量同時打成細粉。茉莉花干品、百合花鮮花同碾成濕片狀,加少許龍涎香再研細。然後除沉香外,再合一臼
內細碾,出而陰干、烘乾即打成細粉。將沉香粉混打好的混合香粉中,再以鮮百合花搗泥與置配好之香粉共研成半溫半干之泥狀,壓成香餅,陰干外裹以紗布做成棋
子大圓餅,烘乾置於衣櫃中。或再重研為粉,以紗布包裹,置於衣櫃中。
註:因現代有電香爐,可以無明火,低溫度熏香,所以凡熏衣之香品都可以置電香爐中,以小火力發香,發香後置之於衣櫃中熏衣效果極佳。此法可以用沉香原片、檀香薄片直接使用,替代香方所制之香品,效果亦佳。
四、保健用香方

國醫學自二千年前就有以焚香結合祝由治病製法, 至一千年前已有單獨用熏香、焚香治病之法。 歷來香方大都有保健作用,特別是制香的香品又有很多中葯
材。 沉香即為名貴之中葯材(台灣至今仍視為沉香為葯材進口)。 所以製成幾款保健香方, 此類香方在客廳、卧室乃至書房皆可選用。
1.《祛邪化滯圓》
釋名:此典型中成葯名也,然只可焚用不能服用。
用香:沉香、丁香、砂仁、紫蘇、麝香、白芨、龍腦香
製法:沉香洗凈去土,浸於麝香溶液中一晝夜,取出陰干,打細粉備用。丁香、砂仁、紫蘇與適量龍腦香共同研成細粉,備用。白芨磨取黏汁,分兩次摻入二種香粉,為兩丸。上置沉香粉丸,下置丁香、砂仁、紫蘇、龍腦香之香丸,壓製成一香餅,以焚之(此香應於午後焚用)。

2.《清心餅》
釋名:以香料走竄,醒腦清心,曾入丸散膏湯。此香餅以焚成之香入鼻,通肺心,較之服食更宜。
用香:沉香、細辛、蜀椒、白芍、龍腦香、西紅花、白芨、桂皮
製法:沉香洗凈,研成粗粉。蜀椒、龍腦香、西紅花、白芨、桂皮
製法:沉香洗凈,研成粗粉。蜀椒、龍腦香、西紅花、白芍、桂皮共研成細粉。以少量細辛碾成粗粉,混入蜀椒、龍腦香、西紅花、白芍、桂皮共研成的細粉中,再研成更細的粉,加入適量研磨之白芨汁合成香餅,乘濕雙面壓入沉香粗粉,陰干,再焙乾焚用。此香餅宜清晨飲茶時焚用。

3.《天水香》
釋名:天一生水,此方六味香品都能入腎,腎水旺可滋命門之火,水火相濟為男子益精補氣壯陽之良品,用之應時可得大益,故名。
用香:沉香、茱萸、蘇合香、琥珀、桂皮、乾薑、蜂蜜、黑豆

法:先將茱萸、蘇合香、琥珀、桂皮、乾薑焙乾。再以黑豆用文火取湯,用此湯將焙乾之諸品浸軟,碾成半濕狀泥,陰干,再烘乾,再研成混合粉。沉香取海南熟
沉、洗凈、去其殘木,打粉。然後以此二種香粉混合,加入適量蜂蜜製成小香餅,陰干再焙乾。此香可焚、可煎。如煎用,其香盡所成之碳,可研磨以淡鹽湯沖服,
可治心腎不交諸症。

4.《安魂香》
釋名:香之用早有安神助眠之功效。而一縷清香能入神竅,其安魂定魄之功用甚著。以安神之香品焚成撫魂之青煙,故名。
用香:沉香、安息香、乳香、白芷、小茴香、蜂蜜

法:沉香洗凈,乘濕和安息香入臼中共搗成粗粒,加乳香再搗成細粉。白芷、小茴香以淡鹽水浸泡三小時取出,焙乾,研成細粉。將二種香粉混合再研成極細的粉。
以模製成篆香,睡前焚用。如以此香粉合入適量蜂蜜,製成香丸(如綠豆大小),以煎香法用之,香氣出盡再以所余之其灰丸,於睡前以水沖服,亦可安神消食。

5.《香語餅》
釋名:漢侍中刁某,年老口氣,帝賜以丁香口含。後人以為丁香可去口臭。典故以「含香」為做大官,故名。
用香:丁香、龍腦香、沉香、茉莉花、薄荷、蜂蜜
製法:丁香用南洋產喬木之丁香花公丁香,打粉。以薄荷與茉莉花碾成粗粉。龍腦香和沉香研成細粉。將兩粉混合再研成極細粉,加入適量蜂蜜合丸。壓餅,陰干,再焙乾。煎用,其香氣大出後即可取為口含之物。唯須以余香猶存時用之或與冰糖同時含於口中,亦佳。
註:本章所列保健香方以焚、煎、熏及置於衣櫃、袖袋中為主,不可輕易服用,如為消食開胃可用焚後之碳煮水服之。

④ 《荷花的生日》周瘦鵑 讀後感

農歷六月,又稱荷月,北京已到盛暑季節,是荷花盛開,蓮蓬結實,菱藕上市的旺季。王府從五月初一起,開始運進天然冰塊,每房都備有硬木製作的冰桶,內襯錫里,融化的冰水通過桶底下的小孔流出。每天,由太監往各房送冰,以供瓜果等食品保鮮。冰桶蓋上,有四個軲轆錢形的排氣孔,排出冷氣便可調節氣溫。從六月初一開始,餑餑房製作「水烏他」(滿語),是用奶油、白糖等原料做成,淺綠、淺粉、淺黃諸色皆有,每天午睡後,由太監及時送到各房,供「上頭人」食用,供應一直要到七月十五日以後才終止。王府的殿堂高大,通風良好,一般都較涼爽,加以室內的坐墊,一到夏日都換上了米黃色的用葛、紗製作的墊子,幾案上的鹿頭樽和各式瓷瓶都插滿了精製紈扇,給人一種不扇自涼之感。自入伏之日起,里邊凡供奉「觀世音」的地方,都新增凈水碗,每天清晨都要換上「井華水」,至出伏日止。

入伏日,京都習俗,講究「貼伏膘」。有句俗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王府的吃法與民間雖不盡同,但在出伏日,闔府上下都吃餃子(即煮餑餑)。王府規矩,外面各處各行的仆眾均自備飯食,惟獨屬伏,發給銀兩,購買肉面等食物,在各處自己包餃子,一到入伏這天,府中剁肉之聲四起。故王府里流行這么一句話:「六月里,樂呵呵,上下全吃煮餑餑。」六月二十四日為關聖帝君壽誕,王府祭以「少宰」(即全豬全羊,沒有牛),祭畢,豬羊全分給各處各行,由他們分食之。王府成員差不多均不吃肉食祭品。所以,「六月里,樂呵呵!」也包括一年之中難得分到的肉食祭品。在同一天,我家還有一個熱鬧的慶祝活動——「荷花生日」。

六月二十四日,「荷花生日」本為江南舊俗,蘇州尤其盛行。在一些記述京都歲時活動較為詳細的古籍中,均不曾記述「荷花生日」。《北平歲時志》和《北平風俗類征》等近代專輯,關於「荷花生日」也隻字未提。我家之所以慶祝「荷花生日」是有來由的,大約,在乾隆初年,我的六世祖母佟佳氏(即信郡王福晉),從南方清來一位女畫家,冷吟居士(姓氏不詳),為■(上"山",下"昆")山人,詩詞書畫造詣頗深。佟佳氏也工詞章。由於她倆有共同的愛好,故結下了翰墨姻緣。女畫家把蘇州極為熱鬧的「荷花生日」活動,一一介紹給了佟佳氏。「是日,……畫船簫鼓,競於葑門外荷花盪,觀荷納涼。……」她還給佟佳氏繪制一幅以荷蓮盪為背景的《行樂圖》手卷,並畫了十二幅冊頁,內容都是畫蘇州荷花生日即景,極為生動豐富。此後,我家就興起了慶祝荷花生日的習俗,相傳不衰,直至1924年王府解體始止。

我家慶祝「荷花生日」,是在二十四日清晨。各個殿堂門外,擺設紅白荷花各一盆(要擺到七月十五日才撤去)。室內的花瓶,都插上荷花和鮮荷葉。這一天所用的餐具,無一不是以荷花造型的,食品也無一不冠以與荷花有關的名兒,如,荷葉雞,荷葉肉,清湯荷葉蓮子羹,雖與賈寶玉所喝的蓮子羹不盡相同,如論色香味則恐有過之而無不及。又如,大冰碗,內盛鮮蓮子、鮮藕、鮮菱角、鮮核桃……全呈白色,高雅純潔,令人不能不想起這「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花的生日,分外的清新。這天所吃的主食為荷葉餅和蓮子糕,最後,每人必喝一碗荷葉粥,才能統稱吃了「荷花筵」。

我六歲那年,在「荷花生日」那天,冒冒失失闖進了「擁翠含芳」書齋,遇上我父親和伯父(王爺)在那兒舉行「荷花生日」雅集,在坐的有畫家、詩人和京劇演員,如侯喜瑞(著名架子花臉)、耿喜斌(藝名「小百歲」,醜行)、趙連升(武生)等社會名流,父親見我已經進來,又不好當著客人的面訓斥,便命我為客人斟酒。不慎失手,碰壞了我家僅有的八隻荷花杯中的一個。這種荷花杯與白居易詩寫的「寂寥荷葉杯」和戴叔倫詩寫的「酒吸荷杯綠」所指的荷葉杯不同,詩人所寫的荷葉杯,是在鮮荷葉中心凹處撕去綠纖維下連莖,酒倒入杯中,順流直下能達莖孔末梢,可謂天然酒杯。我家的荷葉杯則系乾隆粉彩陶瓷製品,造型特異,杯子外緣中部有個碧綠蓮蓬,孔通杯內,倒酒入杯,蓮蓬也隨之灌滿了酒,飲者喝乾了杯中酒,灌在蓮蓬內的酒隨之流入杯中,給飲者的感覺,酒若清泉,是喝不盡的。荷葉杯一經打碎,我立刻感到大禍將至,非挨一頓好打不可。幸得侯喜瑞先生出面解圍,起身把我領出了書齋,來到桐蔭堂西南角的蓮花池邊,伸手摘了一朵白蓮,一同折回「擁翠含芳」回報父親說:「我們同到瑤池西王母那兒,討來了一株荷花,食此花蕊花瓣,當能延年益壽。」眾人果然將分到的花蕊花瓣放在小蓋碗形酒杯中,斟滿篩熱了的上好原封白酒。少時,舉杯同飲,皆曰:「美極,美極:實在清香!」這時,我才如釋重負,跟著大夥笑了。

蘇州興起「荷花生日」舊俗,找根據是沒有的。古籍中說,六月二十四日原為觀蓮節,這起自一個傳說,古代有個女子,名叫晁采,在二十四日這天,與她的丈夫,各以蓮子互相饋贈。有人問晁采,此舉為何由?她引詩以答:「閑說芙蕖初度日,不知降種在何年?」這傳說當然是無稽的,然而「荷花生日」比之什麼神仙的生日,到也有趣得多。至今,我還要敘實這些活動,也不怕涉嫌什麼「懷古之幽情」了。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⑤ 張大千的代表作是什麼

張大千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代表作品:《愛痕湖》《長江萬里圖》《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園雅集》

⑥ 關於西湖公園的資料

西湖公園
福州西湖公園位於市區西北部,是福州迄今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稱福建園林明珠,名列全國36個西湖前茅。現佔地面積為42.51公頃,其中陸地面積12.21公頃,水面面積30.3公頃。
西湖形成有兩種說法,一說為自然湖,因福州河口盆地脫離海洋環境而生就,年代久遠,演變為泄洪通道。一據史載,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嚴高築子城時鑿西湖,引西北諸山之水注此,以灌溉農田,因其地在晉代城垣之西,故稱西湖。五代時,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西湖與南湖連接,其子延鈞稱帝,在湖濱辟池建水晶宮(在今水關閘附近),造亭、台、樓、榭,在王府與西湖之間又挖設一條復道,便於攜後宮游西湖。西湖成了閩王朝的御花園。此後漸成了游覽區。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南宋宗室、福州知州兼福建撫使趙汝愚又在湖上建澄瀾閣,並品題西湖八景:仙橋柳色、大夢松聲、古堞斜陽、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禪曉鍾、湖心春雨、澄瀾曙鶯。歷代文人墨客對西湖美景贊嘆不止,多留有佳篇。宋詞人辛棄疾《賀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詞中贊曰:「煙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明謝肇制《西湖晚泛》贊:「十里柳如絲,湖光晚更奇」。民國3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辟西湖為公園,當時面積僅3.62公頃。解放後,西湖公園幾經擴大。集福州古典園林造園風格,利用自然山水形勝,並以鄉土樹種配置為主,講究詩情畫意,「小中見大」,使西湖景色愈見秀麗,遐邇聞名。修復及新增的景點有仙橋柳色、紫薇廳、開化寺、宛在堂、更衣亭、「西湖美」、詩廊、水榭亭廊、鑒湖亭、湖天競渡、湖心春雨、金鱗小苑、古堞斜陽、芳沁園、荷亭、桂齋、浚湖紀念碑、盆景園等。
仙橋柳色(柳堤):進入大門,長堤卧波,垂柳夾道。原堤建於1930年,寬8米,長139米,中段為橋,即仙橋。1985年拓寬堤面為18米,堤邊有石欄桿,並種植垂柳、碧桃及花灌木。春來佳日,柳絲泛綠,桃花似火,遠望如湖中錦帶。1994年改橋為拱橋,寬10米,長36米。
紫薇廳:在開化嶼南,始建於1914年,以四周廣植紫薇而得名。1952年重修,磚木結構,現為公園服務部。
開化寺:位於開化嶼(一名小孤山)中央,為公園最古老的建築物,據傳建於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知府汪文盛捐資重建。現有建築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總督金世榮重建,中為正殿,後為禪堂,兩翼系鍾鼓樓,又左為客寮,右為方丈。寺內昔有「十八娘」荔枝,頗負盛名。宋蔡襄《荔樹譜》雲:「俚傳閩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敢此品,因此得名」。今寺前尚有一株古荔。寺在紅花綠柳、碧波為鏡的湖心嶼中,歷來為詩人尋幽覓句的好場所。清郭雍有「金碧湖心寺,淡煙朝夕橫,我來芳樹暖,鍾動晚波平」的名詩。清末民初,寺淪為停棺場所,1914年遷棺別葬。1947年國民黨政府將寺作為傷兵醫院和無線電器材庫,寺內佛像和荔枝樹被損殆荊1954年重新修建,1986年再次整修,與盆景園相連,渾然一體,庭院內種植珍稀花木。歷年花卉盆景、根雕等展覽均在此舉辦。
宛在堂:在開化嶼東。系閩中詩人紀念堂。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詩人傅汝舟營建,招詩友高某等同來隱居,營建木構三楹,以詩名「孤山宛在水中央」為堂名。一時詩人雲集,傳為佳話。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改建為湖心亭。乾隆十三年(1748年)黃任倡議復建,在堂中設立詩龕,作為福州詩壇同人吟詩聚會之地。後來堂為洪水沖毀。道光四年(1824年)重建,道光七年(1827年),林則徐丁父憂歸家,重浚西湖,借宛在堂為辦公場所。1914年,西湖辟為公園後,宛在堂修葺一新。此後,春秋皆有雅集,名人墨客薈萃吟詠。
更衣亭:在開化嶼東南。始建於五代,相傳閩王王延鈞每與後金鳳及宮娥乘船游湖時,在此更衣休息。
荷亭晚唱:為舊八景之一。在湖西岸大夢山麓。古時大夢山,一面銜山,三面環水,跨湖有一條長堤,自南迤北,接梅亭鋪,直抵萬安橋(洪山橋附近),系北上通京驛道。堤的東西兩側盛植荷花,荷亭建在亭的突出地帶。亭三面臨湖,視野廣闊,池畔環植碧桃垂柳,夏夜涼風習習,荷香陣陣。古時為品茗賞荷聽曲之所。道光十年(1830年)林則徐重修荷亭,將亭北的皇華亭改建為李綱祠堂。現存的四方形荷亭,為清代建築物。
桂齋:在荷亭西北側。佔地2000平方米。背靠「大夢松聲」,緊鄰「荷亭晚唱」,北與「湖心春雨」相望,東可望及「仙橋柳色」。林則徐建李綱祠堂時,在祠堂架三椽,植桂兩株,取李綱晚年在福州住所的名稱,曰「桂齋」。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改稱「林文忠公讀書處」,後又在齋旁建室一間和禁煙亭一座,篆書石刻「林則-徐讀書處」嵌於牆上。1985年,為紀念林則徐誕辰200周年,重建桂齋,移讀書處於齋後。

⑦ 對聯集萃,拿走不謝,東籬雅集文章

1、紀曉嵐和乾隆的妙對
紀曉嵐在乾隆十九年中進士後當了侍讀學士,陪伴乾隆皇帝讀書。時間長了,不免思念起河間老家來。乾隆皇帝也看出紀曉嵐的心事,便說:「紀曉嵐,看你面色悒鬱不樂,必有心事在懷,讓我替你猜詳一下如何?」紀曉嵐問:「陛下如何猜詳?」乾隆說:「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紀曉嵐立刻跪下說:「皇上說得很對。如蒙陛下恩准,給假回鄉省親,紀曉嵐衷心感戴聖恩。我便:
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乾隆皇帝見紀曉嵐對仗工整,應答如流,不覺聖心大悅,恩准假期,讓紀曉嵐回鄉省親。
2、李調元妙對唐伯虎
清代,蜀中才子李調元到山中寺廟遊玩。長老說有事相求。原來,寺廟里有幅荷花圖,是長老師傅所畫。恰好唐伯虎遊玩到此,老和尚就請他在畫上題字。唐伯虎就提筆寫下了一句題詞:
畫上荷花和尚畫
寫完後對老和尚說:「我走之後,若有人能對出下聯,此人必是當今奇才!」
李調元一看,便發現了這上聯的妙處:它屬於迴文對聯又兼用諧音,字的讀音反讀正讀完全相同。最後他在唐伯虎上聯旁寫出了下聯:
書臨漢帖翰林書
這七個字反過來讀,字的讀音和正讀完全相同,與唐伯虎的上聯珠聯璧合,長老拍手稱奇。從此,這幅畫成了這座寺廟的鎮寺之寶。
3、諸葛亮還擊周瑜
相傳,周瑜自命不凡, 有一次,他以諸葛夫人黃氏面丑為題,向諸葛亮呤道:
有目也是瞅,無目也是丑,
去掉瞅邊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難挑一個妞。
(「瞅」的古漢語的寫法,左偏旁為「目」,右邊為「丑」)
諸葛亮聽罷微微一笑,即刻對道: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橋,
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成嬌。
江東美女數二喬,難保銅雀不鎖嬌。
周瑜聽罷大怒,諸葛亮還是勝了一籌。這種傳說是否真實,就不得而知了。
4、鄭板橋見聯濟貧
鄭板橋當縣令時微服私訪,見一戶人家的破舊大門上貼的對聯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批:又是一年
鄭板橋見聯,忙令隨從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戶主得濟含淚道謝。
5、梁啟超妙對張之洞
傳說梁啟超去見湖廣總督張之洞。張之洞想給梁啟超一個下馬威,剛見面即出一聯讓梁對: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梁啟超從容做對: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後
真正的讀書人,要有膽識和氣節。「不敢在前不敢在後」,體現了一種謙虛又不卑不亢的精神。
。。。。。。

⑧ 問問南宋四大家的作品

十一月復四日風雨大作制
陸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①僵卧:躺著不活動。
②輪台:在今新疆米泉境。唐時屬北庭都護府。此泛指邊疆。
③夜闌:夜深。
④鐵馬冰河:壯悍的馬在冰封的河上馳騁,指夢中的北征情景。

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尤袤
睡覺不知雪,但驚窗戶明。飛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
草木淺深白,丘塍高下平。飢民莫咨怨,第一念邊兵。

⑨ 畫家張大千以畫什麼而出名

山水畫
代表作品:《愛痕湖》《四屏大荷花》《 松山仙境圖》《八屏西園雅集》《仿董其昌山水》等。

張大千 (1899-05-10,四川內江~1983-04-02,台灣台北)
中國畫家。初名權,後改作爰,號大千。19歲時與兄張澤留學日本,學習繪畫與染織。回國後從師於曾熙、李瑞清,學習書法繪畫,潛心研究傳統繪畫,於石濤用功尤深。1940年,赴敦煌臨摹歷代石窟壁畫,並為莫高窟重新編號。出版《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曾游印度大吉嶺,臨摹阿旃陀石窟壁畫。50年代移居巴西,60年代末遷居美國,70年代末定居台北。曾在歐美及亞洲許多國家舉辦個人畫展。
張大千擅人物、山水、花卉。其人物工筆、寫意兼長,前者線條圓潤流暢,色彩富麗典雅,多寫仕女、士人及佛教人物,亦能以白描手法畫人物。他的山水畫,60歲以前致力於傳統學習和師法自然;60~70歲,他經過10年探索,融潑彩於潑墨、勾勒法,創造了雄奇壯麗的新風貌。其過程大致是,先以墨筆略勾大形,然後托裱一層紙(或將畫裱在紙上),再潑墨潑彩。其潑法近似現代西方繪畫的自動技法,用手牽動畫紙或畫板,使墨彩漫然自流,以形成某種偶然效果,再憑感覺注水或加濃顏色,或用筆添補房屋、山腳、枝幹或人物,造成半抽象的、墨彩交輝的境界與情調。張大千的繪畫藝術集文人畫與作家畫、宮廷繪畫與民間美術於一爐,達到了「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的境地。

⑩ 求視頻:紹興蓮花落吏大龍 視頻

紹興有十大風情
水 鄉 社 戲
鑒 水 烏 蓬
咸 亨 酒 韻
南 鎮 祭 禹
曲 水 流 觴
台 門 遣 韻
水 鄉 集 市
龍 舟 競 渡
茶 館 聽 書
花 雕 嫁 女
之一 —— 水 鄉 社 戲
文豪魯迅對孩提時代看過的故鄉社戲始終未能忘懷,稱贊備至。魯迅先後寫了小說《社戲》、散文《無常》和雜文《女吊》等作品,對社戲有過動人的描繪和精闢的論述。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寫下多少吟詠和描繪社戲的詩文。
紹興的水鄉戲台,大都構築在土地廟之類寺廟前的河上,故稱"河台"、"萬年台"。東安、任家橋、鳳儀、東周、賓舍等地的古戲台迄今猶存。清代童謙孟寫有一首竹枝詞,描寫當年看社戲的盛況:"岳神賽罷賽都神,演出河台戲曲新,兩岸燈籠孟育管,水中照見往來人"。魯迅在《社戲》中說,外國人以為中國戲的"大敲,大叫,大跳",不適於劇場演出,但若在野上演出,"遠遠地看起來",卻"自有他的風致"。《龍虎鬥》、《游園吊打》是很能體現紹劇特色的戲,歷來為紹興觀眾所拍手稱快,叫好。魯迅把這兩出戲寫進《阿Q正傳》、《社戲》等著名小說里,均不是他信手拈來之筆,而是充分反映了它們的人民性。連自己的姓名也寫不出,甚至連圓圈都畫不圓的阿Q在臨刑前遊街時,居然還要哼幾句"手執鋼鞭將你打",足以說明社戲受到紹興人民的普遍歡迎了。魯迅再用他的如椽之筆,以優美抒情的筆調追述兒少年代觀社戲的美好回憶,一派詩情畫意,引人入勝,更激起了人們對社戲的眷戀和懷念。
時過境遷,水鄉社戲在傳承,在發展。現在的水鄉社戲以魯迅筆下的紹興社戲為主要形式,重現紹興演社戲、看社戲的民俗風情和越地戲曲特色,將原始社戲風貌和現代表演藝術有機結合,定能贏得無數觀眾的喝彩。
之二 —— 鑒 水 烏 篷
沿著長長古纖道,坐烏篷船游鑒湖徜徉在輕緞似的湖面上,船移岸動,草綠花紅,長櫓出水,柳絲搖風,只見遠山黛影,近岸綠萍,煙霧迷濛,嵐氣氤氳,心馳天外,人在畫中。坐在船底席上,手擱船舷,潑水嬉戲,岸邊水草,幾與眼鼻相近,小船晃悠悠起伏顛簸在浪谷波峰,那天,那山,那雲,和自己的身心一樣俯仰漾動,陶陶然,醉醺醺…….
烏篷船兩頭尖翹,船艙覆蓋半圓形船篷。篷用竹片編成,中夾竹箬上塗桐油黑漆,紹興方言稱黑為"烏",故稱"烏篷船"。烏篷大抵三道,除中間"定篷"外,另兩扉可自由移動。晴日游湖,你可移動船篷,直立船艙放眼四望,視野開闊,水勢浩渺,岸芷汀藍,苗青花鮮,清風白雲,洗心沸肩,忘情江湖,真?quot;水仙"。
船游湖中,還不時可見一道道漁范,輕舟過箔,聲如琴韻;箔旁往往兀立起漁察一座,為漁翁安棲之所,入夜漁家燈火點點,映波搖盪,遠遠望去,宛如仙閣,星落銀河。一遇到下雨天氣,"船底江聲篷背雨,遊人聽得最分明",更覺身浮雲間,夢繞枕邊。
烏篷船有用櫓搖的,用槳劃的,也有腳"躅"的,所以又叫"腳劃船"。看著船頭腦一邊用腳躅櫓,一邊雙手捧著酒碗喝酒,聽著他用地道的紹興話,向你述說越中掌故,往古趣聞,你會沉醉在這份風情中悠然出神。
"白玉長堤路,烏篷小劃船"。坐著這紹興特有的烏篷船,沿長長古纖道游 浮行,你可真正走進了江南紹興的水鄉風情。
之三 —— 咸 亨 酒 韻
咸亨酒店,原為魯迅的周氏本家堂叔仁房的周仲翔等人於清光緒甲午年(1894年)合夥開設,與魯迅故家只隔一條石板路。酒店雖小,"卻有雙間店面"。其"格局"在"城中遍壚"的酒鄉紹興極富代表性。且不說其主營的紹興黃酒的代表品種,就連那當街的曲尺形櫃台,高豎於櫃端的"太白遺風"青龍牌,櫃上一字擺開的過酒坯,用以溫溫的爨筒,以及供人坐喝的荸薺色的條桌長凳,均堪稱清末紹興酒店的典型風范,自酒種、酒菜、酒具,以至於酒客、酒風,無不濃縮著紹興酒文化的醇厚韻味。
紹興酒自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時期起源,至春秋戰國已用之政治、軍事,見諸史冊,至明清則更是"越酒行天下",美譽播中外的全盛時代。在鄉,則"家家可乞漿",在城,更是"酒壚千百所",而咸亨酒店的範式則占這"千百所"中的大部,在水街石巷隨處可見,蔚為酒城一景。
雖然原型的咸亨酒店並未因其取之於《易經、坤封》的"品物咸亨"而真的"咸亨"起來,但這一儒雅吉祥的店名卻與始於近代的百年現代進程中國人求富圖強的民族心理契合。魯迅取之而用於針砭時弊與"國民性"的故事背景,寫成了自己最為滿意的小說《孔乙已》,可謂立意精警用心良苦。店以文傳,咸亨酒店遂與這位代表中華民族新文化前進方向的偉大思想家和文學家及其不朽的傑作密不可分開,並與都昌坊口的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土谷祠等文化遺傳,共同構成了解讀魯迅的原典鑰匙。
之四 —— 南 鎮 祭 禹
南鎮祭禹,由來已久。自夏代以來,祭禹之典歷代承續,而以明清兩朝為盛。總的來看,歷代祭禹有四種形式或四個層次:一是天子親祭,如秦始皇、康熙帝、乾隆帝;二是諸侯級祀,如越國、吳越國;三是遣官司致祭,定期或不定期,如新君即位或遇重大災情等;四是基層一級,即"每歲有同於春秋二仲月祭"。至於黎民百姓,則向來一不祭禹,二不拜禹。只是以游嬉禹廟代之。其實,嬉禹廟的風俗較之祭禹禮制更為古老,它直接是由大禹"興禮祀"的依據中承傳而來,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時代的某種風俗。
相傳夏歷三月初五日是大禹的誕辰。這一天是民間洲嬉禹廟的高潮。清康熙《會稽縣志》中記載:"屬生之日,禹廟遊人最盛,無論貧富貴賤,傾城俱出。全民皆乘畫航,丹堊鮮明,酒樽食具甚感,賓主列坐,前設歌舞。小民猶相矜尚,雖非富饒;亦終歲儲蓄,以為下湖之行。春欲盡數日,游者一眾,千秋觀前一曲亭,亦競游不減西園"。
改革開放以來,紹興市深入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1995年4月20日,隆重舉行了浙江省暨紹興市各界公祭大禹陵典禮。2000年,紹興市各界再次舉行公祭大典,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至於民間祭禹,則自第一年公祭以來,年年不斷,今天,仲春祭禹已與書法節、黃酒節一起,成為紹興市本級的三大新興節會,聞名遐邇。
之五 —— 曲 水 流 觴
作為修禊余興的"曲水流觴"古已有之,魏晉以前,即有"引流引觴,遞成曲水"的詩句描述其事。然而,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會稽蘭亭的"曲水流觴"卻因其景美、人美、文美、書美而成就了千古"書聖"及"書法聖地"的美談和美名,顯得不同凡響,不僅使"上已修禊"一俗淡化了迷信色彩,集聚了智光才情,得以人性的張揚和精神的提升,而且為後世效慕相沿成風,成為文化史尤其是書法史上的一大雅事和一座豐碑。
王羲之自永和六年由護軍將軍出為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在定居會稽的第三年上已,與當時在紹名士謝安、郝曇、孫綽、李統、李充、許詢、支遁及子侄共四十二人,在蘭亭?quot;修禊"之後行"曲水流觴"這余興,眾人列坐曲水兩側,注酒於觴,浮觴於水,令觴停於前者飲而吟詩共得佳作三十七首,由王羲之編為《蘭亭集》,並乘酒興寫成序文。尤為後世所重的是《蘭亭集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書法成就。這篇行書作品,"飄著浮雲,矯若驚龍"、"筆刀遒潤,獨擅一家之美,天質自然,豐神益代"。王羲之將魏晉以前中國書法質朴古拙的線條藝術,推向流美妍妙的全新境界,"增損古法,裁成今體",創造了足以體現創作主體,審美個性的今體行書,被後世公推為"行書第一","為百世學書人立極"。
上已一俗,因有此蘭亭雅集和美文墨寶而流美千古,蔚為百代書家遺風,平添了光照萬世的文化韻味,不僅為後世文人效慕追隨,而且雅風流播,遠及海外。
之七 —— 水 鄉 集 市
一條老街沿著河岸延伸,悠悠長長且直且彎。鱗次櫛比的商店,青石板鋪砌的路面從商店的屋檐或雨廊下通過,古老的水街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河裡,趕集的人們熙熙攘攘,一半在石板路上溜達,一半在腳劃烏篷船里晃悠。
每逢集市,一大早水街就喧鬧起來。水街的交易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上。岸上有米行、著國、茶莊、染坊、當鋪、葯店、剃頭店、裁縫店、南貨店、古玩店、打鐵鋪……靠河邊還有各種小攤,吃點心的,賣玩具的,搞修理的…….。河埠頭則有賣魚蝦、水果、蔬菜的……酒樓和茶館則大都設在離橋頭不遠的地方,水鄉人對橋情有獨鍾,生意人更是把橋作為通達的象徵。做完了生意,賣好了物品的趕集人,便坐在橋頭的酒樓或茶館里,飲酒、喝茶、聊閑天。
水街集市是紹興的一大特色,遍布城鄉。水鄉人趕集,也喜歡與水與船作伴,而愛趕熱鬧可以說是紹興人的天性,趕集總往人多的地方擠,人擠來擠去,掉到河裡是常有的事。好在河灣里的水上戲台正在演社戲,看社戲的觀眾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上,河裡漂滿了烏篷小劃船,從岸上擠到河裡去的人會立即被"船頭腦"撈上來,那被撈上來的"落湯雞",顧不得換一換渾身的濕衣裳,就坐在船頭看起戲來。
紹興人趕集,不僅僅是為了購物,他們趕的是一種氣氛,一種情趣,而購物只是一個理由。
之八 —— 茶 館 聽 書
紹興人愛品茶花,茶館便應運而生。舊時紹興城裡的茶館,遍及大街小巷,茶館的設置,以沿河為多。抗戰前的1936年,紹興城裡有大小茶館206家,幾乎半數設在街河岸邊,有的乾脆設於橋頭。魯迅小說《葯》中華老栓開設的那種小茶館,城內隨處可見。另外還有為數不多的大茶館和大茶樓,如花巷的"適廬",縣前街的"第一樓"、"天香閣",大江橋的"越明",新河弄的"鼎豐"等。小茶館的顧客多為小市民,大茶館的顧客則為上層有閑人士。舊進茶館的掌櫃很講究泡茶的藝術,他們經常探求茶事之"五境",即茶葉、水源、火候、茶具和環境,說只有"五境"得當和配置相宜,才能煮出好茶,且相互襯托。特別是茶具,更是講究。因為只有好的茶具,才能保持茶的清香醇味。他們尤重越瓷,認為越瓷所產生的青瓷茶碗,最能使茶透發原汗原味和芳香,並使湯色明凈。
舊時紹興的茶館也是民間文化的傳播場所,一塊驚堂木在茶桌上拍得震天響,那是說書,煞是吸導映客:一把胡琴加一副板子,那是紹興蓮花落。唱到精彩處,茶客們或是鴉雀無聲,或是滿堂歡笑,這時候連"茶博士"(舊時對茶館伙計的稱呼)也忘記了自己的職事,站在角落裡聽得出神。魯迅先生晚年在一篇雜文里對茶館的作用概括為三條:"打聽新聞,閑談心曲,聽聽說書"。
現今紹興城區茶館業如火如荼,古老的紹興茶館必將遺韻永繼。
之九 —— 龍 舟 競 渡
追溯紹興龍舟競渡的淵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這一文化體育活動歷史悠久,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是毋庸置疑的。有地方誌書記載:"競渡起國越王句踐",南宋大詩人陸游更有"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湯湯….空巷看競渡"等吟詠詩。紹興是水鄉澤國,河道縱橫,江湖棋布。這是大自然恩賜給紹興人賽龍舟的極好的競技場所。龍舟競渡前,一般以村為單位,篩選人員,組建參賽隊伍,著裝統一,並頻頻演練。屆時(如端午節等),各參賽舟船去集水面開闊處,每條龍舟配備10名左右成偶數的劃槳手,左右配對使槳。另外,舟首有一人持旗或擂鼓指揮,統一步調和節奏,舟尾還有一位舵手,握一支長櫓,邊搖邊把握方向。當用鑼聲或揮旗發出競渡開始的信號後,條條龍舟如箭離弦,爭先恐後,參賽者個個周身熱血沸騰,神經綳緊,使盡平生力氣。一時間,起槳處如撥絮飛雪,號子聲、擂鼓聲和觀眾的助威加油聲此起彼伏落,響徹支霄,場面甚為壯觀,人們沉浸在激動和歡樂之中。有的龍舟率先沖過終點獲勝後,船頭的那位司鼓或揮旗者還會即時表演豎蜻蜓之類的雜耍,引來其他參賽者和觀眾的齊聲喝彩。
歷史上紹興的龍舟競渡不僅在白晝舉地,也有安排在夜晚的。夜晚的龍舟競渡未必是搶速度、爭第一為唯一目的,而是利用夜幕,充分發揮燈光等作用,將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舟船的行駛中,由絲管弦樂伴奏,演員們或表演,或歌唱,微風吹過,分外悠揚。此時此刻,水面成了燈的世界,歡樂的世界,沸騰的世界。在燈光倒影下,一切在跳動,在激動,讓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時隔數十寒暑,人們還在咀嚼餘味。
之十 —— 花 雕 嫁 女
花雕是紹興酒的代名詞,是歷代名人墨客為之傾倒的傳統名酒。花雕嫁女則是最具紹興地方特色的傳統風俗之一。
晉代"竹林七賢"中最為英俊挺拔、剛正不阿的鄉賢桶中散,其子稽含即是記錄花雕的原始聖手。稽含在《南方草木狀》中詳錄:"南人有女數歲,既大釀酒,侯冬陵地竭時,置酒罌中,密固其上,瘞陂中。至春瀦水滿,亦不復發矣。女將嫁,乃發陂取酒,以供賓客,謂之女酒,其味絕美。"意思是說:南方人生下女兒到歲時,便開始大量釀酒,等到冬天池塘中的水乾枯時,將盛酒的壇子封好口,埋於池塘中。哪怕到春天的積水滿池塘時,也不挖出來。只有當女兒出嫁時,才將埋在原池塘中的酒挖出來,用來招待雙方的客人。這種酒稱為女酒,它的回味是極好的。作為上虞人,稽含在這里記錄的是最能代表紹興風俗的"花雕嫁女"的史實。此埋於地下的陳年"女酒",由於其儲存的包裝物為經雕刻繪畫過的酒壇,故稱"花雕"。酒壇外面為什麼要雕花?是父母對女兒美好的祝願,是父母藏在內心深處的一個祈求,一個希翼。女酒花雕是家中女兒出嫁時宴請之美酒,是家中女兒長大成人的見證。飲花雕之際,乃嫁女之時。此時此事,喜事,美事,福事,樂事也。
今日的紹興,花雕嫁女之風已難覓完整之過程。然而,女兒出嫁之日,用上等好酒,用品質優良的花雕酒,仍然是真饗親朋好友的必備之物。花雕酒蘊含的仍然是紹興人對出嫁女兒的一種深情,一種期待,一種心願。
紹興市現有對外開放的旅遊景區景點 200 多處,其中魯迅故里、蘭亭、會稽山旅遊區、柯岩風景區、新昌大佛寺景區和諸暨五泄風景區為 4A 級旅遊景區;東湖、周恩來紀念館、沈園、諸暨西施故里景區為 3A 級旅遊景區。風景名勝區 28 個,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1 個:諸暨市浣江——五泄風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 7 個:鑒湖、新昌穿岩十九峰、新昌大佛寺、新昌沃洲湖、嵊州南山湖、上虞曹娥江、吼山風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2 處:環城河、新昌沃洲湖風景區。國家地質公園 1 個:新昌硅化木地質公園。
全市擁有旅行社82家,其中國際旅行社3家:紹興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紹興海外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紹興商務國際旅遊有限公司;國內旅行社79家。
旅 游 常 用 電 話
旅遊投訴:96118
文旅公司投訴:0575-8338897
公路客運咨詢投訴:96520
出租客運投訴:96520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