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針綉荷花
Ⅰ 刺綉分為哪幾種
刺綉分為蘇綉、湘綉、粵綉、蜀綉、京綉、魯綉、汴綉、甌綉、杭綉、漢綉、閩綉等地方名綉。
而我國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彝、傣、布依、哈薩克、瑤、苗、土家、景頗、侗、白、壯、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綉。
蘇綉、湘綉、粵綉、蜀綉四大名綉之稱形成於十九世紀中葉,它的產生除了本身的藝術特點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綉品商業化的結果。
由於市場需求和刺綉產地的不同,刺綉工藝品作為一種商品開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而其中蘇、蜀、粵、湘四個地方的刺綉產品銷路尤廣,影響尤大,故有「四大名綉」之稱。
(1)亂針綉荷花擴展閱讀
手工刺綉的主要藝術特點是圖案工整絹秀,色彩清新高雅,針法豐富,雅艷相宜,綉工精巧細膩絕倫。
就刺綉的針法而言,極其豐富而變化無窮,共有9大類43種,主要有齊針、掄針、套針、施針、亂針、滾針、切針、平金、打點、打子、結子、網綉、冰紋針、挑花、納錦、刻鱗針、施毛針、穿珠針等等,採用不同的針法可以生產不同的線條組織和獨特的手工刺綉藝術表現效果。
這種絲織刺綉工藝品的生產,不僅對中國社會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國際文化生活中也產生了很大的作用與影響。到了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刺綉已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綉品也成為對外輸出的主要商品。
由於中國是絲綢的故鄉,自古以來,富者以「閨房綉樓」為貞,北京的京綉、溫州的甌綉、上海的顧綉、苗族的苗綉等,產地不同,風格烔異。刺綉的針法有錯針綉、亂針綉、網綉、滿地綉等。刺綉的花卉不聞猶香,飛禽栩栩如生。走獸神態逼真。
解放後,中國將油畫、中國畫、照片等藝術形式運用於刺綉,使之達到遠看是畫、近看地綉的絕妙效果。刺綉品的用途也進一步擴大,從戲劇服裝到日常生活中的枕套、檯布、屏風、壁掛及生活服裝等等。此外,刺綉品還是中國傳統的外貿產品,經濟價值很高。
Ⅱ 手工刺綉荷花圖案大全
荷花
Ⅲ 中國刺綉的派別是怎麼劃分的啊,依據是什麼
蘇綉派別:蘇綉
蘇綉歷史悠久,在宋代已具相當規模,在蘇州就出現有綉衣坊、綉花弄、滾綉坊、綉線巷等生產集中的坊巷。明代蘇綉
刺綉藝術(蘇綉)
已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影響較廣。清代為盛期,當時的皇室綉品, 多出自蘇綉藝人之手;民間刺綉更是豐富多彩。清末時沈壽首創「模擬綉」,飲譽中外,她曾先後在蘇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收徒傳藝,培養了一代新人。30年代,丹陽正則女子職業學校繪綉科主任楊守玉,創始亂針綉,豐富了蘇綉針法。蘇州刺綉,素以精細、雅潔著稱。圖案秀麗,色澤文靜,針法靈活,綉工細致,形象傳神。技巧特點可概括為「平、光、齊、勻、和、順、細、密」八個字。針法有幾十種,常用的有齊針、搶針、套針、網綉、紗綉等。綉品分兩大類:一類是實用品,有被面、枕套、綉衣、戲衣、台毯、靠墊等;一類是欣賞品,有台屏、掛軸、屏風等。取材廣泛,有花卉、動物、人物、山水、書法等。雙面綉《金魚》、《小貓》是蘇綉的代表作。蘇綉先後有80多次作為饋贈國家元首級禮品,在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有100多人次赴國外作刺綉表演。在1982年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雙面綉《金魚》雜1984年第56屆「波茲南國際博覽會」上獲金質獎。
蘇綉派別:湘綉
蘇綉派別:(湘綉)
刺綉派別:(粵綉)
刺綉派別:(蜀綉)
刺綉派別:(隴綉)
湘綉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綉品的總稱。是在湖南民間刺綉的基礎上,吸取了蘇綉和粵綉的優點而發展起來的。清代嘉慶年間,長沙縣就有很多婦女從事刺綉,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優秀綉工胡蓮仙的兒子吳漢臣,在長沙開設第一家自綉自銷的「吳彩霞綉坊」,作品精良,流傳各地,湘綉從而聞名全國。清光緒年間,寧鄉楊世焯倡導湖南民間刺綉,長期深入綉坊,繪制綉稿,還了創造了多種針法,提高了湘綉藝術水平。早期湘綉以綉制日用裝飾品為主,以後逐漸增加繪畫性題材的作品。湘綉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綉花,劈絲細致,綉件絨面花型具有真實感。常以中國畫為藍本,色彩豐富鮮艷,十分強調顏色的陰陽濃淡,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綉花能生香,綉鳥能聽聲,綉虎能奔跑,綉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綉以特殊的鬅毛針綉出的獅、虎等動物,毛絲有力、威武雄健。1982年,在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評比中,湘綉榮獲金杯獎。
刺綉派別:粵綉
粵綉亦稱「廣綉」。泛指廣東近2、3個世紀的刺綉品而言。粵綉歷史悠久,相傳最初創始於少數民族,與黎族所制織錦同出一源。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朱啟鈐《存素堂絲綉錄》都描述:遠在明代,粵綉就用孔雀羽編線為綉,使綉品金翠奪目,又用馬尾毛纏絨作勒線,使粵綉勾勒技法有更好表現;「鋪針細於毫芒,下筆不忘規矩,……輪廓花紋,自然工整」。至清代粵綉得到了更大發展。國內收藏以故宮藏為最多而有代表性。構圖繁而不亂,色彩富麗奪目,針步均勻,針法多變,紋理分明,善留水路。粵綉品類繁多,欣賞品主要有條幅、掛屏、台屏等;實用品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頭巾、台帷和綉服等。一般多作寫生花鳥,富於裝飾味,常以鳳凰、牡丹、松鶴、猿、鹿以及雞、鵝等為題材,混合組成畫面。婦女衣袖、裙面,則多作滿地折枝花,鋪絨極薄,平貼紬面。配色選用反差強烈的色線,常用紅綠相間,眩耀人眼,宜於渲染歡樂熱鬧氣氛。18世紀納絲綉,則底層多用羊皮金(廣東稱「皮金綉」)作襯,金光閃爍,格外精美。1982年粵綉以《晨曦》、《百鳥朝鳳》等作品,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
刺綉派別:蜀綉
蜀綉又名「川綉」。是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綉品的總稱。歷史悠久。據晉代常璩《華陽國志》載,當時蜀中刺綉已很聞名,同蜀錦齊名,都被譽為蜀中之寶。清代道光時期,蜀綉已形成專業生產,成都市內發展有很多綉花鋪,既綉又賣。蜀綉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題材內容有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針法經初步整理,有套針、暈針、斜滾針、旋流針、參針、棚參針、編織針等100多種。品種有被面、枕套、綉衣、鞋面等日用品和台屏、掛屏等欣賞品。以綉制龍鳳軟緞被面和傳統產品《芙蓉鯉魚》最為著名。蜀綉的特點:形象生動,色彩鮮艷,富有立體感,短針細密,針腳平齊,片線光亮,變化豐富,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1982年,蜀綉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銀杯獎。
刺綉派別:隴綉
隴綉:慶陽刺綉也就是隴綉,可以說散布在慶陽人民生活的各個角落。炎炎夏日,在山鄉的路旁、河邊,你會看到一群群玩皮戲耍的孩童,他們光著屁股,不穿衣裳,胸前掛著一個花裹肚。那紅紅的裹肚上,巧針細線地綉著各種各樣的花鳥蟲魚,陽光下,紅如火,艷似錦。茶餘飯後,勞動休息或是聊天閑談的時候,你會看到那些三五成群的老人們煙桿上都吊著一個綉花煙袋。如果遇到誰家孩子過「滿月」,那刺綉品就更多了。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向孩子賀喜,都要拿自己刺綉的東西做禮品,有虎氣生生的虎頭鞋,有紅花綠葉的荷花帽,有描龍綉鳳的花裹肚,還有獅子枕、虎頭枕、金魚枕、龍枕、鳳枕等等。這些禮品要擺在喜桌上,讓大家觀賞、評論。過去重男輕女,只給男孩做滿月,現在不同了,男孩女孩都一樣,可是男女有別。給男孩的禮品,綉的不是「望子成龍」、「狀元進宅」,就是「馬上封侯」、「二龍戲珠」,還有石榴、桃、鹿、雞、魚之類的動植物,象徵多子多福,大福大貴;給女孩綉的則以「丹鳳朝陽」、「蓮生太子」、「胖娃坐蓮」居多,還有荷花、牡丹、鳳凰、百鳥等,表示子孫綿延,永保平安。慶陽刺綉是節日民俗文化的典型體現,深入慶陽鄉村,你深深體驗到美源於生活,美就是生活
Ⅳ 手工刺綉荷花魚多少錢一幅
手工刺綉荷花魚,有客廳的裝飾畫荷花魚尺寸是70×210的,價格肯定要高一點,然後還有玄關的荷花魚圖,尺寸是60×80的,價格會少一點,
Ⅳ 手工刺綉的荷花圖多少錢一幅
荷花的種類很多,工藝也不一樣。普通的幾百,幾千的都有
Ⅵ 中國刺綉的派別是怎麼劃分的啊,依據是什麼
蘇綉歷史悠久,在宋代已具相當規模,在蘇州就出現有綉衣坊、綉花弄、滾綉坊、綉線巷等生產集中的坊巷。
明代蘇綉刺綉藝術(蘇綉)已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影響較廣。清代為盛期,當時的皇室綉品, 多出自蘇綉藝人之手;民間刺綉更是豐富多彩。清末時沈壽首創「模擬綉」,飲譽中外,她曾先後在蘇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收徒傳藝,培養了一代新人。30年代,丹陽正則女子職業學校繪綉科主任楊守玉,創始亂針綉,豐富了蘇綉針法。蘇州刺綉,素以精細、雅潔著稱。圖案秀麗,色澤文靜,針法靈活,綉工細致,形象傳神。技巧特點可概括為「平、光、齊、勻、和、順、細、密」八個字。針法有幾十種,常用的有齊針、搶針、套針、網綉、紗綉等。綉品分兩大類:一類是實用品,有被面、枕套、綉衣、戲衣、台毯、靠墊等;一類是欣賞品,有台屏、掛軸、屏風等。取材廣泛,有花卉、動物、人物、山水、書法等。雙面綉《金魚》、《小貓》是蘇綉的代表作。蘇綉先後有80多次作為饋贈國家元首級禮品,在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有100多人次赴國外作刺綉表演。在1982年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雙面綉《金魚》雜1984年第56屆「波茲南國際博覽會」上獲金質獎。
蘇綉派別:湘綉
蘇綉派別:(湘綉)
刺綉派別:(粵綉)
刺綉派別:(蜀綉)
刺綉派別:(隴綉)
湘綉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綉品的總稱。是在湖南民間刺綉的基礎上,吸取了蘇綉和粵綉的優點而發展起來的。清代嘉慶年間,長沙縣就有很多婦女從事刺綉,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優秀綉工胡蓮仙的兒子吳漢臣,在長沙開設第一家自綉自銷的「吳彩霞綉坊」,作品精良,流傳各地,湘綉從而聞名全國。清光緒年間,寧鄉楊世焯倡導湖南民間刺綉,長期深入綉坊,繪制綉稿,還了創造了多種針法,提高了湘綉藝術水平。早期湘綉以綉制日用裝飾品為主,以後逐漸增加繪畫性題材的作品。湘綉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綉花,劈絲細致,綉件絨面花型具有真實感。常以中國畫為藍本,色彩豐富鮮艷,十分強調顏色的陰陽濃淡,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綉花能生香,綉鳥能聽聲,綉虎能奔跑,綉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綉以特殊的鬅毛針綉出的獅、虎等動物,毛絲有力、威武雄健。1982年,在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評比中,湘綉榮獲金杯獎。
刺綉派別:粵綉
粵綉亦稱「廣綉」。泛指廣東近2、3個世紀的刺綉品而言。粵綉歷史悠久,相傳最初創始於少數民族,與黎族所制織錦同出一源。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朱啟鈐《存素堂絲綉錄》都描述:遠在明代,粵綉就用孔雀羽編線為綉,使綉品金翠奪目,又用馬尾毛纏絨作勒線,使粵綉勾勒技法有更好表現;「鋪針細於毫芒,下筆不忘規矩,……輪廓花紋,自然工整」。至清代粵綉得到了更大發展。國內收藏以故宮藏為最多而有代表性。構圖繁而不亂,色彩富麗奪目,針步均勻,針法多變,紋理分明,善留水路。粵綉品類繁多,欣賞品主要有條幅、掛屏、台屏等;實用品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頭巾、台帷和綉服等。一般多作寫生花鳥,富於裝飾味,常以鳳凰、牡丹、松鶴、猿、鹿以及雞、鵝等為題材,混合組成畫面。婦女衣袖、裙面,則多作滿地折枝花,鋪絨極薄,平貼紬面。配色選用反差強烈的色線,常用紅綠相間,眩耀人眼,宜於渲染歡樂熱鬧氣氛。18世紀納絲綉,則底層多用羊皮金(廣東稱「皮金綉」)作襯,金光閃爍,格外精美。1982年粵綉以《晨曦》、《百鳥朝鳳》等作品,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
刺綉派別:蜀綉
蜀綉又名「川綉」。是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綉品的總稱。歷史悠久。據晉代常璩《華陽國志》載,當時蜀中刺綉已很聞名,同蜀錦齊名,都被譽為蜀中之寶。清代道光時期,蜀綉已形成專業生產,成都市內發展有很多綉花鋪,既綉又賣。蜀綉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題材內容有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針法經初步整理,有套針、暈針、斜滾針、旋流針、參針、棚參針、編織針等100多種。品種有被面、枕套、綉衣、鞋面等日用品和台屏、掛屏等欣賞品。以綉制龍鳳軟緞被面和傳統產品《芙蓉鯉魚》最為著名。蜀綉的特點:形象生動,色彩鮮艷,富有立體感,短針細密,針腳平齊,片線光亮,變化豐富,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1982年,蜀綉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銀杯獎。
刺綉派別:隴綉
隴綉:慶陽刺綉也就是隴綉,可以說散布在慶陽人民生活的各個角落。炎炎夏日,在山鄉的路旁、河邊,你會看到一群群玩皮戲耍的孩童,他們光著屁股,不穿衣裳,胸前掛著一個花裹肚。那紅紅的裹肚上,巧針細線地綉著各種各樣的花鳥蟲魚,陽光下,紅如火,艷似錦。茶餘飯後,勞動休息或是聊天閑談的時候,你會看到那些三五成群的老人們煙桿上都吊著一個綉花煙袋。如果遇到誰家孩子過「滿月」,那刺綉品就更多了。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向孩子賀喜,都要拿自己刺綉的東西做禮品,有虎氣生生的虎頭鞋,有紅花綠葉的荷花帽,有描龍綉鳳的花裹肚,還有獅子枕、虎頭枕、金魚枕、龍枕、鳳枕等等。這些禮品要擺在喜桌上,讓大家觀賞、評論。過去重男輕女,只給男孩做滿月,現在不同了,男孩女孩都一樣,可是男女有別。給男孩的禮品,綉的不是「望子成龍」、「狀元進宅」,就是「馬上封侯」、「二龍戲珠」,還有石榴、桃、鹿、雞、魚之類的動植物,象徵多子多福,大福大貴;給女孩綉的則以「丹鳳朝陽」、「蓮生太子」、「胖娃坐蓮」居多,還有荷花、牡丹、鳳凰、百鳥等,表示子孫綿延,永保平安。慶陽刺綉是節日民俗文化的典型體現,深入慶陽鄉村,你深深體驗到美源於生活,美就是生活
Ⅶ 喬遷新居送人手工刺綉的裝飾畫選什麼圖案
喬遷新居送人,手工刺綉的裝飾畫可以選一些吉祥吉利的圖案,比如說手工刺綉的荷花的寓意是和和美美,還有手工刺綉的九魚圖與乙年年有餘,財源滾滾,這些都是可以送
Ⅷ 蘇州刺綉的驕人著作有哪些
◎雙面綉《五彩牡丹》(李娥英)1955年江蘇省手工業聯社頒發一等獎。
◎《白孔雀》(徐紹青)1965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優秀獎。
◎ 雙面綉《松鼠葡萄》(蘇州刺綉研究所.李娥英)1982年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獲金杯獎。
◎亂針綉《小白狗》(蘇州刺綉研究所)1983年中國國際旅遊會獲優秀作品獎。
◎雙面三異綉《濟公》(蘇州刺綉廠)1983年江蘇省科學技術大會受嘉獎。
◎雙面綉《金魚》(蘇州刺綉研究所)1984年第五十六屆波蘭波茲南國際博覽會獲金質獎。
◎雙面綉《長毛貓》(蘇州刺綉廠)1986年保加利亞第六屆普羅夫迪夫國際春季博覽會獲金獎。
◎雙面綉《金魚》(夏芬)1990年全國輕工博覽會獲金獎。
◎ 雙面綉《一團和氣》(蘇州刺綉研究所)1992年首屆中國國際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獲金獎。
◎ 三異綉《雙龍戲珠》(顧文霞)1992年深圳首屆中國國際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獲銀獎。
◎亂針綉《張大千像》(姚惠芬)1995年首屆中華巧女手工藝品大賽獲一等獎。
◎《君士坦丁女郎》(姚惠琴)1995年首屆中華巧女手工藝品大賽獲優秀獎。
◎《周總理像》、《吹簫引鳳》(姚建萍)1998年8月首屆是中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獲金獎。
◎ 肖像綉《董建華像》(姚惠芬)1999年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獲銀獎。
◎《盆花》(姚惠琴)1999年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優秀獎。
◎《雙燕》(張美芳、徐建華)2000年杭州西湖博覽會獲金獎。
◎雙面綉《金魚》(徐霞琴)2000年杭州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博覽會獲金獎。
◎《彩荷》(姚惠芬、姚惠琴)2000年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獲金獎。
◎《潑墨山仙》(姚惠琴)2000年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獲銀獎。
◎《老鷹》、《狼狗》(姚建萍)2001年中國天津首屆民間藝術博覽會獲金獎。
◎ 肖像綉《蒙娜麗莎》(姚建萍)2001年10月第二屆北京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獲「善華獎」 金獎。
◎《伯爵夫人》、(姚惠芬)2001年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獲銀獎。
◎《山水》、《睡蓮》、《山莊》(姚惠琴)2001年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獲金獎、銀獎、銅獎。
◎《水鄉》(姚惠芬)2001年12月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獲金獎。
◎《山水》、《荷花》(姚惠琴)2001年12月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獲金獎。
◎《人權之光》(鄒英姿)2002年中國華東工藝美術精品展獲金獎。
◎亂針綉《白雲飛流圖》(季紹平)2002年中國輕工協會"華藝杯"獲銀獎。
◎《京劇人物》(姚惠琴)2003年(杭州)第三屆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獲金獎。
◎《荷花》(姚惠琴)2003年(杭州)第三屆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獲金獎。
◎肖像綉《伊麗莎白》(薛金娣)2003年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獲金獎。
◎《姑蘇繁華圖》(盧福英)2003年(杭州)第三屆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獲金獎。
◎《孔雀》(盧菊英)2003年(杭州)第三屆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獲金獎。
◎《香遠溢清》(梁雪芬)2004年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獲金獎。
◎台屏《山茶麻雀》(錢杲)第一屆全國旅遊產品獲銀獎。
◎《太湖船》(張明勤)第二十屆全國旅遊產品獲一等獎。
◎微型雙面三異綉《虎丘與寒山寺》(顧玲娟)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獲四等獎。
◎雙面綉《海鷗競翔》(吳金鳳)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獲創作獎。
◎微型雙面綉《羊》、《蛇》(李紅)全國旅遊產品獲銀獎。
◎2008年薛金娣《秋庭嬰戲圖》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獲2008「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0年薛金娣《韓熙載夜宴圖》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獲2010「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1年薛金娣《錦春圖》第十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獲2011「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1年薛金娣《月曼清游圖》在第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獲金獎。
Ⅸ 刺綉用什麼花好古代的衣服
一般來說,綉花來不能單純只綉一自朵花,而需要點綴,尤其是服裝上。而不同的場合所穿服裝上的樣式又應該不同。古人比較喜歡綉的基本上是蘭花,月季等花。當然,顏色要合乎場合才好。
另附上古代花語:
萱草:忘憂草
芍葯:近客、艷友、將離
水仙:雅客、配玄、女史花、歲寒友
蘭花:王者香、國香
菊花:佳友、壽客、冷香、花之隱逸者
鳳仙 :羽客 媚客 急性子 菊婢
荷花: 凈友、靜客、 花之 君子者
桂:仙友、仙客、花仙
茉莉:雅友,遠客
桅子:禪友,禪客
杜鵑:「仙客、山客、西施」
海棠:花中神仙、名友、蜀客、花尊貴、花命婦
梅:花魁、清友、花御史、羅浮仙子
月季:雅女
臘梅:奇友,寒客、久客
牡丹:賞客、花王、花中富貴者
凌霄花:母愛
金銀花:天真爛漫
白色菊:真誠、真理、真實
黃色菊:脆弱的愛
紅色菊:愛情
翠菊:追念
向日葵:崇敬
茉莉:和藹可親
百日草:分別
紫丁香:初戀
野丁香:謙遜
白丁香:懷念
紫藤:歡迎
橄欖:和平
黑桑:生死與共
白桑:智慧
藍色紫羅蘭:誠實
磐龍纏爐 手打整理,歡迎追問
Ⅹ 刺綉的荷花非常非常逼真怎麼去評價
荷花澱派,以孫犁為抄代表的一個當代文學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語言,清新樸素,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主要作家還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澱即白洋淀,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於白洋淀這個地方,也源於孫犁的短篇小說《荷花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