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蘆
⑴ 與枯枝有關的詩句
桃今百餘尺,花落成枯枝。——(唐)李白《獨不見》
枯枝無丑葉,涸水吐清泉。——(唐)內李白《長歌行》容
山北饒朽木,山南多枯枝。——(唐)儲光羲《樵父詞》
空惹別愁無數,照珊瑚海影,冷月枯枝。——(宋)王沂孫《一萼紅》
⑵ 納蘭性德的所有詞
這首算是最有名的了
浣溪紗:
殘雪凝輝冷畫屏
落梅橫笛已三更
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專間屬惆悵客
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里憶平生
本詞運用了老套的上闋寫景,下闋抒情的手法,但景清情切,頗令人動容。就如同面對同樣的材料,高明的廚師和平庸的廚師卻能做出天壤之別的兩種味道來。納蘭顯然是前者。
上闋通過
「殘雪」、「凝輝」、「落梅」、「三更」、「月朧明」等字句,營造出了一種既清且冷,既孤且單的意境,大有屈原「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感,而這種感覺大抵只能給人帶來痛苦和茫然。接著他便拋出「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的問句,這個「君」指的是誰?是朋友?是知己?還是那天上朦朧的月亮?我覺得都不是,而恰恰就是納蘭自己。我想,當一個人倦了,累了,苦了,傷了的時候,便不禁會忍不住地自言自語,自怨自艾,自問自答,何況是納蘭這樣的至情至性之人呢?本來詞句至此,已令讀者唏噓不已,誰知下一句「斷腸聲里憶平生」更是點睛之筆,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淚下……
⑶ 納蘭容若的詩詞
家家復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制知?
《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⑷ 納蘭性德的<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①,何事秋風悲畫扇②。等閑變卻故人心③,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④,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⑤,比翼連枝當日願!
【注釋】
①人生句: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那樣地(的)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②何事句:此用漢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③等閑二句:意思是說如今輕易地變了心,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驪山二句:《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隱《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倖,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謂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意思是縱死而分離,也還是刻骨地念念不忘舊情。亦可通。
【講解】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始見《花間集》韋庄詞。有不同體格,俱為雙調。但《太和正音譜》謂:《花間集》載《木蘭花》、《玉樓春》兩調,其七字八句者為《玉樓春》體。故本首是為此體,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則皆押仄聲韻。
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唐元稹有《古決絕詞》三首等。這里的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詞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纏綿。汪刻本於詞題「擬古決絕詞」後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論,則這「閨怨」便是一種假託了,這怨情的背後,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無非借閨怨作隱約的表達罷了。故有人以為此篇是別有隱情,無非是借失戀女子的口吻,譴責那負心的錦衣郎的。
【輯評】
一、於在春《清詞百首》:「題目寫明:模仿古代的《決絕詞》,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斷絕關系的堅決表態。這里用漢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楊玉環的典故來擬寫古詞。雖說意在『決絕』,還是一腔怨情,這就更加深婉動人。」
二、盛冬鈴《納蘭性德詞選》:「決絕意謂決裂,指男女情變,斷絕關系。唐元稹曾用樂府歌行體,摹擬一女子的口吻,作《古決絕詞》。容若此作題為『擬古決絕詞柬友 』,也以女子的聲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交友之道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推薦你去看看《納蘭詞》裡面全是他的詞
⑸ 急需:字數最少宋詞5首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又 李煜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又 李煜
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卜運算元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望江南 李煜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滾輕塵,忙殺看花人!
⑹ 2010高考語文詩詞鑒賞 翻譯
一、全國卷Ⅰ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詠素蝶詩
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註: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
(2)這首詩有什麼含意?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參考答案:
(1)這首詩描寫了素蝶隨蜂悠遊,遇雀躲藏;映襯日光騰起,順著風勢返回;在花叢中時出時沒,於樹葉間上下翻飛。是通過素蝶和周圍事物的關系、對不同情況的反應來描寫的。
(2)這首詩通過對素蝶活動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悲歡、沉浮,最後兩句突出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依戀和嚮往。採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賞析:
這首《詠素蝶詩》是南朝齊梁之際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譽的劉孝綽所作。此詩在形式上採用了白描手法描寫蝴蝶在風中、花中的飛舞的情況,同時運用了對比手法,以及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將蝴蝶飛舞的姿態描寫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詩人僅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態、情感表現出來,讓人如於風和日麗之時,見蝴蝶隨著蜂兒轉於綠蕙叢中,時而避雀隱,時而浴日舞,令人嘆為觀止。
聯系劉孝綽雖然自負才華自視甚高,但一生僅做到秘書監,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詩中蘊含著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樹欲相依」為全詩主旨。素蝶即白蝶,詩首聯寫蝴蝶為了躲避天敵(「蜂」、「雀」)時而繞著草花飛,時而躲藏在草花叢中。頷聯寫蝴蝶在陽光照射下隨風翩翩起舞。頸聯寫出蝴蝶在花草樹木間出沒。詩的前三聯採用白描的手法,使紅花、綠草、白蝶、陽光、嘉樹,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卷,充滿了無限生機。最後寫出蝴蝶的期盼:希望這些提供蝴蝶棲息的花草樹木能夠永遠存在。這首詠物詩傳達了古人樸素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願望。
二、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夢中作①
歐陽修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
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
註:①本詩約作於皇佑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於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束,斧已爛掉,回家後發現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參考答案:
(1)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的心情
(2)一句一個場景;擬景寫情,情景交融;對仗十分工巧。
賞析:
這是一首體制十分奇特、藝術手法十分講究的詩。一句一絕,四句詩是四個不同的獨立意境,雖然此詩四個畫面各自獨立,然而組合在一起卻又成為一幅構思完整、意境連綿的圖畫。全詩一句一截,各自獨立,描繪了秋夜、春宵、棋罷、酒闌四個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單軸畫。揚慎《升庵詩話》卷十一認為,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鴛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是此詩之祖。不過,細細體味,這四句給人的意象又是統一的,正可以詩題的一個「夢」字貫通。因為是夢,故爾有意識流動變幻不定,前後不連貫的特點,使詩中的景和事顯得迷離惝憶,隱隱綽綽,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詩之關目,一個「客」字便是夢的原由,夢的主旨,夢的歸宿。李後主尚有「夢里不知身是客」的時候,到底給人片刻慰籍。可歐陽公表現的夢,卻是客愁貫穿於始終,令人抑鬱不展,魘魔難去。日有所思則夜有所夢,可見這客愁之深之切了。詩題「夢中作」,這當然不可能,可全詩卻給人以無庸置疑的夢境之感,有如身歷親受。詩人良苦用心和絕妙手筆,可發一贊嘆。
三、新課標全國卷
閱讀下面這首樂府詩,完成試題。
雨雪曲
江總①
雨雪隔榆溪②,從軍度隴西③。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
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漫漫愁雲起,蒼蒼別路迷。
註:①江總(518-590):南朝陳文學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歷侍梁、陳、隋三朝。②榆溪:指邊塞。③隴西:在今甘肅東部。
(1)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環境?末句中的「別路」是什麼意思?
(2)詩人把「旗彩壞」、「鼓聲低」分別接在「天寒」、「地暗」之後,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首詩表現了戍卒什麼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1)這首詩描寫了邊地雨雪交加、荒涼苦寒的環境。「別路」的意思是戍卒離別家鄉到邊關的路。
(2)這樣寫的好處是,不僅點明了邊塞「天寒」「地暗」的環境,也真實生動地透露出戍卒在這種環境中產生的「旗彩壞」「鼓聲低」的心理感受。這首詩表現了戍卒身處遼遠而艱苦的邊塞的思鄉之情。
賞析:
江總今存征戍詩五首:《隴頭水二首》、《關山月》、《驄馬驅》、《雨雪曲》,皆為樂府橫吹曲辭,多描寫邊塞之荒僻與離人之憂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起句「雨雪」點題,「榆溪」乃邊關之溪,「隴西」乃邊關要塞,可見戍地之寒遠。「天寒旗彩壞」雖未如「風擎紅旗凍不翻」形象,卻異曲同工。詩末回首遙望來時路,無限思鄉之愁起。《樂府詩鑒賞辭典》稱此詩「蒼涼勁直,頗有氣骨」,筆者亦有同感。江總(519—594),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東)人,南朝陳大臣。幼聰敏,有文才。年十八,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參軍,遷尚書殿中郎。所作詩篇,深受梁武帝賞識,遂擢為侍郎,後更官至太子中舍人。張纘、王筠、劉之遴,乃一時高才學士,皆對江總雅相推重,與之為忘年友。侯景反,台城陷,輾轉避難,流寓嶺南。陳文帝天嘉四年(563年)還為中書侍郎。後主即位,歷任尚書僕射、尚書令,世稱「江令」。江總雖身為宰相,但不理政務,終日與陳暄、孔范等陪侍陳後主,游宴後宮,吟作艷詩,荒唐無度,當時謂之狎客。入隋,為秦王文學,卒於江都。有集三十卷,已亡佚,明人輯有《江令君集》。江總是宮體詩重要作家,今存詩近百首,浮艷靡麗,內容貧弱,多是一些為統治者淫樂助興之作
四、安徽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試題。
歲暮①
杜甫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
煙塵犯雪嶺②,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誰請纓?
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註:①本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州(今四川廊中)。②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嶺臨近松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佔。
(1)詩人為什麼會發出「寂寞壯心驚」的感慨?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2)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並作賞析。
參考答案:
(1)邊境發生戰事、時局艱危,朝廷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熱情與艱難的處境、報國願望的難以實現形成巨大的發差。
(2)借代,如「煙塵」代指邊境戰事;與後文「鼓角」相應,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廷中無人為國分憂,藉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賞析:
公元763年為唐代宗廣德元年,這一年杜甫五十二歲。這一年,他先是在梓州,聽說官軍大勝叛軍,便寫下了著名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喜悅之下便欲還都,不久又想東下吳楚。其間曾經到閬州(今四川閬中)。在這兒,他聽到了吐蕃進犯的消息,於是心憂國家的杜甫寫下了這首《歲暮》詩。
首聯交待詩人客居他鄉,在歲暮之際,聽到了邊境傳來的外族入侵的消息。剛剛經歷了安史之亂的詩人,是多麼希望國家安定,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呀。可是內憂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聯看似平淡的敘述語氣中,卻包含了憂國憂民的詩人多麼沉重的心境!
頷聯以「煙塵」和「鼓角」來借代戰爭,戰爭的烽煙籠罩了雪嶺,鼓角聲聲也震動了江城,一個「犯」字,一個「動」,寫出了詩人聽到外敵入侵後內心受到的強烈沖擊,把詩人心系國家百姓的那份真摯情感含蘊其中。
頸聯先寫「天地日流血」,天地間日日有人在流血(或解為「連『天地日』都在流血」),戰爭帶來的血腥,是多麼慘不忍睹啊!接著作者發出自己的擔憂之聲:「朝廷誰請纓?」經歷安史之亂後,國家一片亂象,如今面臨強敵入侵,還會有人請纓殺敵嗎?
尾聯反問句:「濟時敢愛死?」一個真正心系國家的人,是不會顧及個人生死榮辱的,為了拯救國家民族、天下蒼生,只會奮不顧身,投身於保家衛國的血雨腥風之中。最後一句「寂寞壯心驚」,點出了詩人此時的心境。「寂寞」二字,有兩層含義:一是詩人此時獨自客居閬州,確實孤單寂寞;二是詩人有報國之心,卻無從施展,只能獨自寂寞。然而詩人畢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聖,盡管年過半百,他的胸中依然跳動一顆不已的「壯心」!一個「驚」字,把他那顆報國的「壯心」在聽到外敵入侵之後,砰然一動,豪情頓起的心情表露無遺。
五、北京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試題。
古 風(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
白日掩徂暉①,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鵷鸞③。
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註:①徂暉:落日余暉。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鵷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四句,寫詩人登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藉助於描寫白日將盡、浮雲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於梧桐的鵷鳥竟巢於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A
(2)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③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際的激憤。
六、重慶卷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菩薩蠻 ·北固題壁
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儂也替江愁,山山不到頭。
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么?
(1)簡析「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 」中「住」字的含義。
(2)詞的上闋說「依也替江愁」,下闋說「畢竟笑山孤」,「愁」與「笑」是否矛盾?為什麼?
參考答案:
(1)「住」字寫出了因看不見江水流動而產生的錯覺,也形象地表現出水流平緩之狀。
(2)不矛盾。從「愁」到「笑」,表現了作者主觀感受的變化。作者先為群山重疊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後,又為青山畢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七、福建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訪隱者 郭祥正
一徑沿崖踏蒼苔,半塢寒雲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註:塢:山坳。山翁:此處指隱者。
(1)在詩句中,與詩題相呼應的最關鍵的一個字是 。
(2)結合第三、四句,賞析「隱者」的形象。
(3)下列詩句與這首詩所寄寓的情懷最相近的一項是
A.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B.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C.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參考答案:
(1)踏
(2)通過描寫隱者獨飲自己釀造的酒,足不出戶,門外落花滿地,無人造訪、無人灑掃的隱居生活,表現了隱者避世脫俗、隨性自然的情懷。
(3)A.
鑒賞
在北宋新舊黨的斗爭中,郭祥正的遭遇有似蘇軾,因此他對蘇軾頗為同情,感慨很多,如《寄東坡先生自朱崖量移合浦》寫道:「君恩浩盪似陽春,海外移來住海濱。莫向沙邊弄明月,夜深無數採珠人。」他的《金山行》一詩,被稱為「造語豪壯」,其中有「卷□夜閣掛北斗,大鯨駕浪吹長空」;「寒蟾八月盪瑤海,秋光上下磨青銅;鳥飛不盡暮天碧,漁歌忽斷蘆花風」句。晚年隱居,不問世事,詩風由豪壯而沖淡,如《西□》:「遠近皆僧剎,西□八九家。得魚無賣處,沽酒入蘆花。」《訪隱者》:「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寒雲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可見他的詩風多樣,所以過去人評其"詩如大排筵席二十四味」(《宋詩紀事》)。
八、廣東卷
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望江東
黃庭堅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闌①住。
燈前寫了書無數,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②,又還是、秋將暮。
註:①闌:阻隔;阻攔。 ②直饒:縱使。分付:交付。
(1)簡析「隔」字的雙重意蘊。
(2)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分析這首詞的上片或下片。
賞析:
此詞以純真朴實的筆調抒寫相思之情。全詞以一種相思者的口氣說來,由不能相會說起,至遙望,至夢憶,至對燈秉筆,終至傳書無由。通過一段連貫的類似獨白的敘述,用「望」、「夢」、「寫書」等幾個發人想像的細節,把一個陷入情網者的復雜心理和痴頑情態,表現得曲折盡致。
首句開門見山,交待出「江水」、「煙樹」等重重阻隔,展現一片迷濛浩渺的藝術境界中,反映出主人公對遠方親人的懷念。她極目瞭望,茫無所見:「江水」、「煙樹」、「江東路」等客觀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隔」字把遙望一片浩渺江水、迷濛遠樹時的失望惆悵的心境呈現出來。「望不見江東路」是這種惆悵情思的繼續。接著,作者把特定的強烈的感情深化,把滿腔的幽怨化為深沉的情思:「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攔住。」夢,夢是遂願的手段。現實生活中無從獲得的東西,就企望夢中得到。「思量」,是主人公遙望中沉思獲得了頓悟:「只有夢來去」,這是一種復雜的情緒,霧靄迷濛的客觀美的襯托下,這種彷彿、模糊的潛意識,渴望離別重逢,只有夢中才能自由地來去:「更不怕江攔住」,從「江水西頭隔煙樹」到「不怕江攔住」是一個回合,似乎可以沖破時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實現自己的願望,飛到思念中的親人身邊。但這個「夢」還沒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著做。
詞的上片,寫相思者想見對方而又不得見,望不見,只好夢中相會的情景。而下片通過燈前寫信的細節,進一步細膩精微地表達主人公感情的發展。夢中相會終是空虛的,她要謀求實的交流與聯系。「燈前寫了書無數」,以傾訴對遠方親人的懷念深情,但「算沒個、人傳與」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淵。「直饒尋得雁分付」,「直饒」,宋代語言中,有「縱使」的意思。詞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寫的信無人傳遞,一轉念間,鴻雁傳書又燃燒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燈下深情的書信交與飛雁;然而又一想,縱然「尋得」傳書的飛雁,「又還是秋將暮」,雁要南飛了,因此連托雁傳書的願望也難達到。由此可知,她寫的信是要傳送到北方去。燈下寫信這一感情細膩的刻劃,把女主人公的直覺、情緒、思想、夢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動,「寫了書」又「沒人傳」,「尋得雁」又「秋將暮」那回環曲折的描摹過程中用「算」、「直饒、還是」等表現心聲的口語化語言,把一個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畫得細致感人,魅力無窮。
九、湖北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鵲橋仙·七夕
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註:爭:怎。
(1)對於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此詞說「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而秦觀說「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請簡要分析二者所表達的感情側重點有何不同。
(2)此詞多處採用了對比襯托的藝術表現方法,請舉出兩例並結合作品賞析。
參考答案:
(1)范詞重點強調別離的舊愁與新愁;舊愁未去,新愁又添,雖有新歡,卻不抵思念愁苦。秦詞重點強調感情的堅貞與長久:雖然相逢短暫,但只要感情真摯,不在乎朝暮廝守。
(2)①通過「群仙相護」(具體表現為「月姊滿眉顰」和「風姨吹雨」)反襯「雙星良夜」的美好。②通過「舊愁多」與「新歡」少(「相逢草草」)的對比來表達「雙星良夜」相逢的短暫。③通過「重攪別離心緒」或「相逢草草」的「新歡」來反襯「歸去」時所增添的「新愁」,以凸顯兩人感情的真摯和深沉。註:舉出任意兩例,言之成理即可。
賞析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起筆三句點明七夕,並以側筆渲染。「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歲華紀麗》卷三「七夕」引《風俗通》),與牛郎相會,故又稱雙星節。此時銀河兩岸,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亦無心紡績,就連天上的眾仙女也忌妒了。起筆透過對主角與配角心情之描寫,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圍,扣人心弦。下韻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寫出,筆墨從牛女宕開,筆意雋永。「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緊了蛾眉,風姨竟然興風吹雨騷騷然(風姨為青年女性風神,見《博異》)。這些仙女,都妒忌著織女呢。織女一年才得一會,有何可妒?則嫦娥悔恨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風姨之風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難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織女愛情之難能可貴更可知。不僅如此。有眾仙女之妒這一喜劇式情節,雖然引出他們悲劇性愛情。詞情營造,匠心獨運。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下片,將「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相會情景一筆帶過,更不寫「忍顧鵲橋歸路」的淚別場面,而是一步到位著力刻畫牛郎織女的心態。七夕相會,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錯見!見了又只是重新撩亂萬千離愁別緒罷了。詞人運筆處處不凡,但其所寫,是將神話本素材來自張廣祥廣祥大語文性質進一步人間化。顯然,只有深味人間別久之悲人,才能對牛郎織女心態,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結筆三句緊承上句意脈,再進一層刻畫。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之別離,相逢僅只七夕之一刻,舊愁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有限。不僅如此。舊愁未銷,反載了難以負荷的新恨歸去。年年歲歲,七夕似乎相同。可誰知道,歲歲年年,其情其實不同。在人們心目中,牛郎織女似乎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而已。
然而從詞人心靈之體會,則牛郎織女的悲憤,乃是無限生長的,牛郎織女之悲劇,乃是一部生生不滅的悲劇,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劇。牛郎織女悲劇的這一深刻層面,這一可怕性質,終於在詞中告訴人們。顯然,詞中牛郎織女之悲劇,有其真實的人間生活依據,即恩愛夫妻被迫長期分居。此可斷言。「天也,你不識好歹何為天?地也,你錯勘賢愚做地!」(《竇娥冤》曲辭)
此詞在藝術造詣上很有特色。詞中托出牛郎織女愛情悲劇之生生不已,實為匪夷所思。以嫦娥風姨之相妒情節,反襯、凸出、深化牛郎織女之愛情悲劇,則是獨具匠心的。(現代黑色幽默庶幾近之)全詞辭無麗藻,語不驚人,正所謂絢爛於歸平淡。范成大之詩,如其著名的田園詩,頗具泥土氣息,從這里可以印證之。最後,應略說此詞在同一題材的宋詞發展中之特殊意義。宋詞描寫牛郎織女故事。多用《鵲橋仙》之詞牌,不失「唐詞多緣題」(《花庵詞選》)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歐陽修,中有秦少游,後有范成大。歐詞主旨在「多應天意不教長」,秦詞主旨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詞則旨在「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可見,歐詞所寫,本是人之常情。秦詞所寫,乃「破格之談」(《草堂詩餘雋》),是對歐詞的翻新、異化,亦可說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詞則是對歐詞的復歸、深化。牛郎織女的愛情,縱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總是人心,無限漫長之別離,生生無已之悲劇,決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來得更為廣大。故成大此詞,也是對秦詞的補充與發展。從揭櫫悲劇深層的美學意義上說,還是是對秦詞之一計算。歐、秦、范三家《鵲橋仙》詞,呈現一否定之否定路向,顯示了宋代詞人對傳統對人生之深切體味,亦體現出宋代詞人藝術創造上不甘逐隨他人獨創精神,當稱作宋代詞史上富於啟示性之一佳話。
十、湖南卷
閱讀下面的宋詞,根據提示,完成賞析。
好事近 陸游
湓口放船歸,薄暮散花洲宿。兩岸白蘋紅蓼,映一蓑新綠。
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
註:本詞寫於作者54歲東歸途中。
(1)賞析上片「映一蓑新綠」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處。
(2)簡析下片中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蓑」字勾連「新綠」,「新綠」如蓑,引人聯想,近觀長短參差,遠望綿延潤澤,形象生動。「映」字體物甚細,將綠草與前句之白蘋、紅蓼相映襯,構成一幅深淺對比、冷暖交融的色彩豐富的美景,足以怡悅人心。
(2)下片緊扣江行特點,抒發了自己只需以酒為伴,生活上別無奢求,乘風順流、隨意飄盪,處處為家的曠達自適的情懷。
賞析:
這首詩作於詩人54歲罷官東歸途中。上片一開篇即描寫出發時的情景,從湓口(古城名。以地當湓水入長江口而得名。漢初灌嬰始築此城。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後改名湓城,唐初又改潯陽。為沿江鎮守要地。)「放船」而歸,晚上到「散花洲」住宿。詩人朝發湓口,夕素散花。行程交代十分清晰。「散花洲」,地名,古時還有散花灘之名。歐陽修《集古錄跋尾》:武昌江水中小島上,武昌人以其地為吳王散花灘。灘上有右怡亭,裴郾造,李陽冰名而篆之,裴虯銘,李莒八分書,刻於島石四十六字。常為江水所沒,故世亦罕傳。愛國詩人陸游兩次夜宿散花洲,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陸游自家鄉到夔洲(今四川奉節縣東)去,八月中秋的第二個晚上在散花洲泊舟夜宿。他在《入蜀記》寫道:「泊散花洲。洲與西塞相直。前夕,月猶未極圓,蓋望(農歷月之十五)正在是夕,空江萬頃,月如紫金盤,自水中湧出,平生無此中秋也。」
三、四句描寫舟行途中所見。「兩岸白蘋紅蓼,映一蓑新綠」,色彩明麗的「白蘋」和「紅蓼」與綠草相映襯,又彷彿將「新綠」映上綠蓑,格外潤澤!一個「映」字,十分傳神,把景與情緊密勾連,景物相互映襯,構成色彩斑斕的畫面,引人入勝,我們很容易聯想到「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和「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定風波》)這樣的詩句,詩人曠達自適的情感不言自明。這就為下片抒情做了有力的鋪墊。
下片「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幾句,抒寫詩人生活別無奢求,處處為家,曠達自適的情懷。「有沽酒處便為家」 只要有酒即可,別無他求。而「菱芡(即菱角和芡實)四時足」,又把詩人生活不求奢華的個性寫足。罷官之後,也只能這樣做曠達狀,其實,詩人內心深處的惆悵、憤懣仍能隱約浮現。接下來,承上片「放船歸」,寫明日乘風破浪,順流而下,「縱流飄盪,任意東西」的情狀,一個「任」字,再次把詩人的四海為家的曠達情懷表達得十分傳神、形象而耐人尋味。
⑺ 蘇軾有哪些詠春詩
料峭春來風吹酒醒,自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宋•蘇軾《定風波》
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
信:消息。露:顯示。
宋•蘇軾《一叢花》
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春風自恨無情水,吹得東流竟日西
竟日:整日。
宋•蘇軾《往年宿瓜步夢中得小詩錄示民師》
⑻ 帶蘆花的詩句
1、江村即事
唐代: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垂釣歸來,卻懶得把纜繩繫上,任漁船隨風飄盪;而此時殘月已經西沉,正好安然入睡。即使夜裡起風,小船被風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擱在蘆花灘畔,淺水岸邊罷了。
2、江村晚眺
宋代:戴復古
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閣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
江邊上空的夕陽籠罩江邊沙灘。潮水退了,漁船傾斜著靠在岸邊。一對白色水鳥停在江水旁。聞得有人來,就警覺地飛入蘆葦叢中。
3、喜韓少府見訪
唐代:胡令能
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
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
突然聽到梅福前來造訪(寒舍),(我)笑著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裡的小孩很少見過官員的車馬(那浩盪的氣勢),都慌忙跑到蘆葦盪的深處躲藏。
4、漁父
唐代:張志和
八月九月蘆花飛,南溪老人重釣歸。
秋山入簾翠滴滴,野艇倚檻雲依依。
卻把漁竿尋小徑,閑梳鶴發對斜暉。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為儲皇定是非。
八九月蘆花滿天飛,南溪老人垂釣回來。秋天的山從隱約映入眼簾,野艇靠著欄桿隱約可見。拿著魚竿尋找著小路,對著斜陽梳著白發。反而是商山四皓多管閑事,為皇太子定奪是非正誤。
5、宿漁家
宋代:郭震
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
世代在海邊生活,幾間小屋上面覆蓋著雪白的蘆花。白天在海上捕魚雖然辛苦,但晚上歸來,有青天明月、大海濤聲伴送到家,真是開心愜意。
⑼ 相伴一生的古詩詞
1、滿傾蘆酒指諧圍,相守與郎如許壽。
全詩:
減字木蘭花
[宋] 黃庭堅
黔中士女游晴晝。花信輕寒羅袖透。
爭尋穿石道宜男,更買江魚雙貫柳。
竹枝歌好移船就。依倚風光垂翠袖。
滿傾蘆酒指諧圍,相守與郎如許壽。
6、此去白頭相守,榴花無限薰風。
全詞:
清平樂 壽內
[元] 韓奕
爐煙拂拂。生願長同室。
還度新腔調舊瑟。四十三年今日。
當初黃卷相逢。後來紅線相從。
此去白頭相守,榴花無限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