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樓蘭花哥
㈠ 關於樓蘭的詩詞
【年代】:南宋
【作者】:張元干
【作品】:賀新郎(曳杖危樓去)
【內容】版:
曳杖危樓去。權
斗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
掃盡浮雲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蘆深處。
悵望關河空弔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
誰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夢揚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
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
謾暗澀、銅華塵土。
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
風浩盪,欲飛舉。
【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昌齡
【作品】:從軍行
【內容】: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塞下曲六首
【內容】:
其一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1]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㈡ 關於樓蘭的古詩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送劍與傅岩叟
辛棄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仔細看。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獻封大夫破插仙凱歌
岑參
官軍西出過樓蘭,營幕旁臨月窟寒。
蒲海曉霜凝馬尾,蔥山夜雪撲旗竿。
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
陳子昂
忽聞天上將。
關塞重橫行。
始返樓蘭國。
還向朔方城。
黃金裝戎馬。
白羽集神兵。
星月開天陣。
山川列地營。
晚風吹畫角。
春色耀飛旌。
寧知班定遠。
猶是一書生。
代扶風主人答
王昌齡
殺氣凝不流,風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遠,遊子彌不歡。
依然宿扶風,沽酒聊自寬。
寸心亦未理,長鋏誰能彈。
主人就我飲,對我還慨嘆。
便泣數行淚,因歌行路難。
十五役邊地,三四討樓蘭。
連年不解甲,積日無所餐。
將軍降匈奴,國使沒桑乾。
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
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瘢。
鄉親悉零落,冢墓亦摧殘。
仰攀青松枝,慟絕傷心肝。
禽獸悲不去,路旁誰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靜波瀾。
老馬思伏櫪,長鳴力已殫。
少年興運會,何事發悲端。
天子初封禪,賢良刷羽翰。
三邊悉如此,否泰亦須觀。
幽州胡馬客歌
李白
幽州胡馬客,綠眼虎皮冠。笑拂兩只箭,萬人不可干。
彎弓若轉月,白雁落雲端。雙雙掉鞭行,游獵向樓蘭。
出門不顧後,報國死何難。天驕五單於,狼戾好兇殘。
牛馬散北海,割鮮若虎餐。雖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婦女馬上笑,顏如赬玉盤。翻飛射鳥獸,花月醉雕鞍。
旄頭四光芒,爭戰若蜂攢。白刃灑赤血,流沙為之丹。
名將古誰是,疲兵良可嘆。何時天狼滅,父子得閑安。
出自薊北門行
李白
虜陣橫北荒,胡星耀精芒。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
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劍心飛揚。
推轂出猛將,連旗登戰場。兵威沖絕幕,殺氣凌穹蒼。
列卒赤山下,開營紫塞傍。孟冬風沙緊,旌旗颯凋傷。
畫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
單於一平盪,種落自奔亡。收功報天子,行歌歸咸陽。
秦州雜詩二十首
杜甫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遲回度隴怯,浩盪及關愁。
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勝跡隗囂宮。苔蘚山門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葉露,雲逐渡溪風。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
馬驕珠汗落,胡舞白蹄斜。年少臨洮子,西來亦自誇。
鼓角緣邊郡,川原欲夜時。秋聽殷地發,風散入雲悲。
抱葉寒蟬靜,歸來獨鳥遲。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浮雲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驌驦。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
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防河赴滄海,奉詔發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鳥獸稀。那聞往來戍,恨解鄴城圍。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煙塵獨長望,衰颯正摧顏。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疊多幽事,喧呼閱使星。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坰。
雲氣接昆侖,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煙火軍中幕,牛羊嶺上村。所居秋草凈,正閉小蓬門。
蕭蕭古塞冷,漠漠秋雲低。黃鵠翅垂雨,蒼鷹飢啄泥。
薊門誰自北,漢將獨征西。不意書生耳,臨衰厭鼓鼙。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鍾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傳道東柯谷,深藏數十家。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神魚人不見,福地語真傳。
近接西南境,長懷十九泉。何時一茅屋,送老白雲邊。
未暇泛滄海,悠悠兵馬間。塞門風落木,客舍雨連山。
阮籍行多興,龐公隱不還。東柯遂疏懶,休鑷鬢毛斑。
東柯好崖谷,不與眾峰群。落日邀雙鳥,晴天養片雲。
野人矜險絕,水竹會平分。采葯吾將老,兒童未遣聞。
邊秋陰易久,不復辨晨光。檐雨亂淋幔,山雲低度牆。
鸕鶿窺淺井,蚯蚓上深堂。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地僻秋將盡,山高客未歸。塞雲多斷續,邊日少光輝。
警急烽常報,傳聞檄屢飛。西戎外甥國,何得迕天威。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候火雲烽峻,懸軍幕井干。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築壇。
唐堯真自聖,野老復何知。曬葯能無婦,應門幸有兒。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為報鴛行舊,鷦鷯在一枝。
㈢ 白色的樓蘭配什麼座套好看
這個坐墊套,主要看你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顏色,一般建議選擇深顏色的是比較耐臟的。
㈣ 關於樓蘭的古詩
《從軍行(七首其四)》(唐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專金甲,屬不破樓蘭終不還!
《獻封大夫破插仙凱歌》(唐 岑參)
官軍西出過樓蘭,營幕旁臨月窟寒。
蒲海曉霜凝馬尾,蔥山夜雪撲旗竿。
《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唐 陳子昂)
忽聞天上將,關塞重橫行。
始返樓蘭國,還向朔方城。
黃金裝戰馬,白羽集神兵。
星月開天陣,山川列地營。
晚風吹畫角,春色耀飛旌。
寧知班定遠,猶是一書生。
《野興》(南宋 陸游)
樓蘭勛業竟悠悠,聊作人間汗漫遊。
半谷雲霞丹灶熟,一天雷雨劍池秋。
徜徉葯市經旬醉,問訊巢仙數夕留。
卻過故廬應一嘆,岸邊猶系采菱舟。
《猛將吟》(唐 孟郊)
擬膾樓蘭肉,蓄怒時未揚。秋鼙無退聲,夜劍不隱光。
虎隊手驅出,豹篇心卷藏。古今皆有言,猛將出北方。
㈤ 衣白褂破樓蘭出自那首詩詞
農村婦女蘭強盜
㈥ 《我的樓蘭》歌曲表達的深層的意思
《我的樓蘭》將已經衰落的樓蘭古國比喻為一位沉睡沙漠的絕世美人,表達了作者對樓蘭衰落的惋惜與心痛。
《我的樓蘭》試圖構建一個美麗而溫暖的傳說,傳說中有佳人一笑傾城,有俊美少年永世守望一生的錯世情緣。
當愛如種子在泥土裡越發盛大, 美好故事的相遇卻彷彿都註定在等待一場無言的結局。於是便有了歌曲中「誰與美人共浴沙河互為一天地,誰與美人共枕夕陽長醉兩千年」天荒地老的愛情;於是便吟唱出一場與希望,與堅持,與等待,與愛有關的樓蘭傳說。
(6)白樓蘭花哥擴展閱讀:
《我的樓蘭》因其濃郁的西域民族特色、大氣與神秘的曲風,格外突顯雲朵聲音的高亢特色,因此受到了網友和業內人士的一致贊許和追捧。
這首歌婉約大氣,曲風如水晶般干凈、清澈。雲朵演繹的亦十分動人,營造出一種淡然、自在的情感,表達了面對當下的世界,生亦何歡,死亦何懼,對於人生和命運應抱有泰然處之的態度。
在《我的樓蘭》MV里,雲朵顯示出驚人的表現力,或身著飄逸的白紗,或身著濃烈的紅紗,將樓蘭醇厚的西域風情演繹的淋漓盡致;而她飄渺、清幽的吟唱,更是讓人有一種身臨古樓蘭的情景。
歌迷自發創作了《我的樓蘭》視頻,在優酷等網站引起好評。將已經衰落的樓蘭古國比喻為一位沉睡沙漠的絕世美人,表達了作者對樓蘭衰落的惋惜與心痛。
㈦ 《樓蘭》這首詩
現代詩是汪國真
古代的王昌齡寫過一首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㈧ 樓蘭是什麼意思
樓蘭,西域古國名。(英文為:Kroraina)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樓蘭位於東經89°55′22″,北緯40°29′55″。
(8)白樓蘭花哥擴展閱讀:
中國史籍中最早關於樓蘭王國的具體記載,見於《史記·大宛列傳》。根據記載,我們知道樓蘭是一個西域小國,建國於鹽澤邊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這里的「鹽澤」,指的是羅布泊。到漢代史學家班固撰寫《漢書》時,樓蘭王國有1570戶人家,共14100口人,國都名「打泥」。《漢書》進一步介紹了樓蘭的生態環境:「地沙鹵少田,寄田仰谷分國。國出玉,多葭葦(蘆葦)、枝柳(紅柳)、胡桐家胡楊)、白草(芨芨)。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駱駝。能作兵,與婼羌同。」
漢昭帝時,樓蘭改國名為鄯善,並請求朝廷駐軍伊循。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從此樓蘭便成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戰略支點。東漢時,樓蘭在絲綢之路上依然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東漢政府在樓蘭大規模屯田,開發樓蘭。此後直至魏晉累幾百年之久,樓蘭一直是內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樞紐,再後來,樓蘭便很少見於史載,逐漸地神秘消失了。
㈨ 樓蘭彭加木
彭加木(1925年~1980年),原名彭加睦,廣東番禺人。1947年在北京大學農學院任助教。1949年後進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當研究員,1979年兼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院長。1980年5月,他帶領一支綜合考察隊赴新疆羅布泊考察。6月17日,彭加木獨自一人到沙漠里找水,不幸被流沙吞沒,之後一直未找到他的遺體。對他的失蹤,全國曾風傳過各種說法和猜測。多年來,官方和民間曾多次發起尋找,均一無所獲。近日,又傳出發現彭加木遺體的消息,據稱,這次發現的屍體與與彭加木有五大相似之處。
生平簡介
1947年在南京中央大學畢業後,到北京大學農學院任教,專攻農業化學。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中國科學院准備組織一個綜合科學考察委員會,分赴邊疆各地調查資源,他主動放棄出國學習的機會,積極向組織提出要求,赴新疆考察。他在給郭沫若的信中說:「我志願到邊疆去,這是夙願。……我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道路的勇氣!」1957年身患縱隔惡性腫瘤,回到上海治療。他以頑強的意志同疾病作斗爭,病情稍有好轉就重返邊疆。先後踏遍雲南、福建、甘肅、陝西、廣東、新疆等十多個省區,曾十五次進疆考察並幫助改建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後任該院副院長。還三次進入羅布泊地區,調查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為開創邊疆科研工作傾注心血,並為發展我國的桿物病毒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1980年5月,他帶領一支綜合考察隊進入新疆羅布泊考察,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揭開了羅布泊的奧秘。6月17日,考察隊在庫木庫都克附近扎營。其時,汽油和水所剩無幾。為了解決這一困難,繼續東進考察,他獨自外出找水走向沙漠深處,迷路後因飢渴而昏倒,不幸被狂風掀起的沙浪淹沒,為發展我國科學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的光榮稱號。
1947年畢業於南京中山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先後擔任北京大學農學院土壤系助教,中國科學院助理員,助理研究員,1961年,上海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64年選為上海全國人大代表,1979年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他先後15次到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巴音郭楞的羅布泊進行探險,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時,因科學考察中缺水, 彭加木主動出去為大家找水,不幸失蹤,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化作了羅布魂,將他對羅布泊之情、對巴音郭楞之情永遠系在巴音郭楞人民、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心中。
彭加木羅布泊的三次探險:
▲第一次是1964年3月5日—3月30日, 彭加木和幾個科學工作者環羅布泊一周,採集了水樣和礦物標本,對當時流入羅布泊的三條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河水的鉀含量做了初步的研究,認為羅布泊是塊寶地,可能有重水等資源。重水是製造核能源不可缺少的物質,六十年代我國需花大量外匯購買。他不顧身患癌症的身體,主動請櫻為國家找天然重水,但由於時間短促,一無所獲,但他的獻身精神卻感動了人民,人民將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第二次考察是1979年11月15日和12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中日兩國電視台組成《絲綢之路》攝制組,到羅布泊實地拍攝,聘請彭加木為顧問,先期到羅布泊進行了細致的科學考察,他說:「我彭加木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路來的勇氣,我要為祖國和人民奪回對羅布泊的發言權」。此行取得了許多驕人的科研成果,為國家尋找到了許多稀有的寶藏。這次科學考察發掘填補了我國一些重大科研領域的空白,糾正了外國探險者的一些謬誤。科學考察結束後,又為中日兩國攝制組找到了從古墓地、興地山進入樓蘭的道路,還重走了從樓蘭環繞羅布泊到達若羌的絲綢之路中道。
▲第三次是1980年5月8日至6月17日, 他任中國羅布泊科學考察隊長,首次穿越了羅布泊湖盆全長450公里,因1972年前是水鄉澤國,誰也無法穿越,在湖盆中採集了眾多的生物和土壤標本,採集眾多的礦物化石,收集了眾多的第一手科考資料,為我國綜合開發羅布泊做了前贍性的准備。
不幸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卻失蹤了,國家先後4次派出十幾架飛機、幾十輛汽車、幾千人拉網式的尋找,面對著黑風暴颳起的沙包、沙梁、沙山,卻沒有絲毫蛛絲馬跡,人們終於知道了,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化作了「羅布魂」。
最新消息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羅布泊湖東南方向的庫木庫都克以西4公里處意外失蹤,受到舉國關注,對他的失蹤,全國曾風傳過各種說法和猜測。多年來,官方和民間曾多次發起尋找,均一無所獲。近日,又傳出發現彭加木遺體的消息,據稱,這次發現的屍體與與彭加木有五大相似之處。
2007年6月2日,探險愛好者劉先生和朋友一行4人在位於哈密大南湖戈壁與羅布泊相接部位的雅丹地貌群拍照時,發現一具干屍,他們懷疑這就是彭加木的遺體。
核心提示:「我往東去找水井。」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留下紙條,往東去了!其實無論是官方組織的搜救隊,還是民間的探險團隊已在這塊土地上苦苦尋找了27年,但彭加木就像是空氣一樣在羅布泊地區神秘蒸發了,留下諸多的猜測給後人。27年之後的今天,幾位野外探險者發現的這具干屍會是彭加木嗎?
·1、在羅布泊附近
當年,彭加木的走失地,在庫母塔格沙漠羅布泊鎮附近以東,而此次野外探險者們發現的干屍,則在羅布泊相接部位的雅丹地貌群附近。
·2、170厘米身高
在有關彭加木的特徵描述里,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文字: 他生前為寬額頭,身高172厘米。此次發現的這具干屍,身高恰恰在170厘米左右,從圖片上也能看出,死者生前是寬額頭。
·3、白色的確良襯衣
據曾經給彭加木先生開車的司機、當時的車隊隊長王萬軒老人回憶:至於襯衣,彭加木先生有一件藍色的,一件白色的。而此次發現的這具干屍,身上穿的正是一件白的確良襯衣,而這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最流行的衣料。
·4、藍色長褲
王萬軒老人清楚地記得,彭加木當時穿著藍色長褲,這與探險者們發現的干屍特徵也是一致的。
·5、上海牌手錶
彭加木走失前戴了一塊上海牌手錶,但是已經沒有人記得這塊手錶的表帶是金屬的還是皮革的了。而在這具干屍身上,恰恰有一塊上海牌手錶。
㈩ 樓蘭詩詞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送劍與傅岩叟
辛棄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仔細看。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獻封大夫破插仙凱歌
岑參
官軍西出過樓蘭,營幕旁臨月窟寒。
蒲海曉霜凝馬尾,蔥山夜雪撲旗竿。
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
陳子昂
忽聞天上將。
關塞重橫行。
始返樓蘭國。
還向朔方城。
黃金裝戎馬。
白羽集神兵。
星月開天陣。
山川列地營。
晚風吹畫角。
春色耀飛旌。
寧知班定遠。
猶是一書生。
代扶風主人答
王昌齡
殺氣凝不流,風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遠,遊子彌不歡。
依然宿扶風,沽酒聊自寬。
寸心亦未理,長鋏誰能彈。
主人就我飲,對我還慨嘆。
便泣數行淚,因歌行路難。
十五役邊地,三四討樓蘭。
連年不解甲,積日無所餐。
將軍降匈奴,國使沒桑乾。
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
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瘢。
鄉親悉零落,冢墓亦摧殘。
仰攀青松枝,慟絕傷心肝。
禽獸悲不去,路旁誰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靜波瀾。
老馬思伏櫪,長鳴力已殫。
少年興運會,何事發悲端。
天子初封禪,賢良刷羽翰。
三邊悉如此,否泰亦須觀。
幽州胡馬客歌
李白
幽州胡馬客,綠眼虎皮冠。笑拂兩只箭,萬人不可干。
彎弓若轉月,白雁落雲端。雙雙掉鞭行,游獵向樓蘭。
出門不顧後,報國死何難。天驕五單於,狼戾好兇殘。
牛馬散北海,割鮮若虎餐。雖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婦女馬上笑,顏如赬玉盤。翻飛射鳥獸,花月醉雕鞍。
旄頭四光芒,爭戰若蜂攢。白刃灑赤血,流沙為之丹。
名將古誰是,疲兵良可嘆。何時天狼滅,父子得閑安。
出自薊北門行
李白
虜陣橫北荒,胡星耀精芒。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
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劍心飛揚。
推轂出猛將,連旗登戰場。兵威沖絕幕,殺氣凌穹蒼。
列卒赤山下,開營紫塞傍。孟冬風沙緊,旌旗颯凋傷。
畫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
單於一平盪,種落自奔亡。收功報天子,行歌歸咸陽。
秦州雜詩二十首
杜甫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遲回度隴怯,浩盪及關愁。
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勝跡隗囂宮。苔蘚山門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葉露,雲逐渡溪風。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
馬驕珠汗落,胡舞白蹄斜。年少臨洮子,西來亦自誇。
鼓角緣邊郡,川原欲夜時。秋聽殷地發,風散入雲悲。
抱葉寒蟬靜,歸來獨鳥遲。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浮雲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驌驦。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
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防河赴滄海,奉詔發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鳥獸稀。那聞往來戍,恨解鄴城圍。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煙塵獨長望,衰颯正摧顏。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疊多幽事,喧呼閱使星。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坰。
雲氣接昆侖,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煙火軍中幕,牛羊嶺上村。所居秋草凈,正閉小蓬門。
蕭蕭古塞冷,漠漠秋雲低。黃鵠翅垂雨,蒼鷹飢啄泥。
薊門誰自北,漢將獨征西。不意書生耳,臨衰厭鼓鼙。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鍾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傳道東柯谷,深藏數十家。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神魚人不見,福地語真傳。
近接西南境,長懷十九泉。何時一茅屋,送老白雲邊。
未暇泛滄海,悠悠兵馬間。塞門風落木,客舍雨連山。
阮籍行多興,龐公隱不還。東柯遂疏懶,休鑷鬢毛斑。
東柯好崖谷,不與眾峰群。落日邀雙鳥,晴天養片雲。
野人矜險絕,水竹會平分。采葯吾將老,兒童未遣聞。
邊秋陰易久,不復辨晨光。檐雨亂淋幔,山雲低度牆。
鸕鶿窺淺井,蚯蚓上深堂。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地僻秋將盡,山高客未歸。塞雲多斷續,邊日少光輝。
警急烽常報,傳聞檄屢飛。西戎外甥國,何得迕天威。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候火雲烽峻,懸軍幕井干。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築壇。
唐堯真自聖,野老復何知。曬葯能無婦,應門幸有兒。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為報鴛行舊,鷦鷯在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