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花的主題
A. 玉蘭花郵票的價值
2005-5T《玉蘭花》(2005.03.05)
(4—1)T 玉蘭 80分內 1300萬枚容
(4—2)T 山玉蘭 80分 1200萬枚
(4—3)T 荷花玉蘭 80分 1200萬枚
(4—4)T 紫玉蘭 80分 1200萬枚
郵票規格:40×30毫米
齒孔度數:13×13.5度
整張枚數:8枚
整張規格:156×146毫米
郵票設計者:龔文楨
邊飾設計者:郝旭東
責任 編 輯:陳宜思
印 制 廠:北京郵票廠
最新市價:5元左右
B. 玉蘭花的簡介
主要品類
編輯
品種情況
白玉蘭為亞熱帶樹種,喜光而稍耐蔭。較耐寒,北京地區可露地越冬。喜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肉質根,不耐積水。先花後葉,花期2~3月,果熟期8~9月,種子有胚胎休眠現象。
白玉蘭變種應春花(var.purourescens),喬木,花裡面淡紅,表面紫紅,有香氣。
相似種有:
玉蘭花特種郵票
2005年5月,北京郵票廠發行了玉蘭花特種郵票。一套共四枚。四枚郵票的名稱分別是:玉蘭、山玉蘭、荷花玉蘭、紫玉蘭,面值均為80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紀念郵戳以東莞市花——白玉蘭為主題,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一朵含苞欲放的白玉蘭,象徵著東莞市人民含蓄、實乾的精神。
郵票信息
志號:2005-5T
郵票規格:40×30毫米
齒孔度數:13×13.5度
整張枚數:8枚
整張規格:156×146毫米
版別:影寫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
防偽油墨
熒光噴碼
郵票設計者:龔文楨
邊飾設計者:郝旭東
責任 編 輯:陳宜思
印製廠:北京郵票廠
花卉寓意
C. 以《把我的幸福告訴你》為主題
用詩歌告訴你我的幸福
—陸恆玉和他的詩歌寫作
楊志學
與湖南詩人陸恆玉相識,於我是自然而愉快的事情。他的樂觀、健朗、自信,以及他待人、待生活的熱誠,都使我深受感染,他因此給我留下較深刻的印象。當然,促使我與恆玉君相識的契機是詩歌,詩歌也自然成為我們深一步交流的理由和話題。
恆玉兄是我的同齡人。一開始,我曾欣悅於他的詩歌寫作的起點之高,後來我發現這是一種錯覺。因為恆玉兄並非在詩歌寫作道路上剛剛起步,而是早就踏上了詩歌朝聖之旅。他應該屬於上世紀80年代的一名詩歌發燒友,後因忙於工作事務而在較長時間里擱置了詩歌寫作。近年來,他潛藏、壓抑了多年的詩情再度爆發,一發而不可收,完成了相當數量的詩作。當然並不僅僅是數量問題,更重要的是其詩歌的品質是值得肯定的。生活的饋贈,給了他唱不盡的題目;社會的磨煉,使他的歌唱顯得內在而沉穩。
閱讀之下不難發現,陸恆玉的詩歌整體上具有一種透明、光亮的底色。接觸過恆玉的人都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恆玉是一個很陽光的人。他的詩歌之所以透亮,正是來源於他內心裡陽光的照耀。正如他詩里所寫:
鳥聲在我的鍵盤上跳躍
我的詩歌有著太多的春意
……
我期待的心就像早晨里的孩子
目光里含著草莓的音樂
(《鳥聲在我的鍵盤上跳躍》)
心,不想與天比高,能飛多高就飛多高
羽翼,不想與春水比美,能有多美就多美
從明天開始,讓觸須伸進春天的內核
感受這個季節最深層的節奏
(《蛹,或者從明天開始》)
恆玉的詩,大致就是這樣的調子、節奏和音色。閱讀他的詩,你的心不能不受到他的情緒和詩歌節奏的影響。雖然他的詩里也寫到了憂傷、痛苦(甚至「鮮血淋漓」)——
你手指發出的暗器,讓這個下午的我
在很深的傷痛里,獨自回味
(《暗器》)
但這樣的「傷痛」在他的作品中,似乎總是一閃而過,不能左右他的心情,相反,憂傷和痛苦總是被他的快樂情緒所擊倒。因此我以為陸恆玉的詩是很適合健康人格的培育的,它也許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一些憂鬱症患者起到治療作用。我們讀一下他的《喀什的英吉沙小刀》,看看煩惱是如何被鋒利的小刀切去的:
英吉沙小刀,我要把你帶在身邊
像帶著我的小妻
我喜歡你的小巧,喜歡你光芒的照耀
喜歡你鋒利的性格
喜歡你切開甜蜜的感覺
英吉沙小刀,要是你還可以切去煩惱
那要多好,就有多好
雖然以英吉沙小刀切去煩惱,不過是一種奢望,但只要善於調整好心情(這是可以做到的),我們就可以享受生活的甜蜜(那真是「要多好,就有多好」),領略人生之幸福。
與快樂、透亮的底色相適應,陸恆玉的詩里充滿了對幸福、幸福感的描述和抒寫。因為他心裡時時有幸福的潮水在涌動,所以他不過是以詩歌來傾訴和傳播自己的幸福而已。翻開詩集的第一篇,我們看到作者「穿過春天的燕泉路」,唱著「幸福」的歌謠向我們走來:
此刻,幸福很簡單地
在我的臉上吻上桃花的紅霞
讓我有了春天王子的感覺
……
穿過春天的燕泉路,美好的感覺
會這樣直接地浮在我的心頭
(《穿過春天的燕泉路》)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對幸福的抒寫總是與具體的情境、事物相聯系,因此顯得格外自然親切,而絲毫不覺得空泛、做作。比如,在詩集的第二首《謊言,或》中,作者將「幸福」的感覺附著於「玫瑰」的意象:「我渴望是你手中的那朵玫瑰/被你握住,幸福的滋味/開始在夢里滲透骨髓。」這樣,「幸福的滋味」不僅不再抽象,而且因被手「握住」而增添了觸覺。
作者對「幸福」的感覺,有時化作季節的風景:「在秋天的果園,甜蜜壓彎了樹的枝頭」(《給我一畝地》);有時體現為海邊的思念:「而海水卻化作鷗鳥,一次一次地向我飛來/就像我的思念,一次又一次地向你飛去」(《海邊》);作者有時又突發奇想,把自己旅行到達的一片樹林命名為「幸福梅林」:「我們經過的這片樹林叫做幸福梅林/它們還沒有開花,現在陽光正好/現在它們幸福地看著我們/我們是來尋找幸福的旅客」。當然,作者表達「幸福」主題,其詩意提煉最好,詩情、詩思、詩藝達到較高程度的融合,因而詩味頗堪咀嚼的,我以為當推《經過一片桑樹林》一首,全詩如下:
幸福從幾片葉子開始,桑樹林
我的幸福是否也是從經過你的時候開始
有多少片葉子就有多少種幸福,桑樹林
我的幸福不要很多,只要一種
我每天從你身邊經過,桑樹林
你的幸福一天天豐滿,成為森林裡的童話
你還會用紅紅的果實讓幸福變得沉甸,桑樹林
而我期待的,是幸福永遠不變
全詩只有八句,內涵卻很豐厚。此詩在表達上有如下幾點值得重視:首先是對比手法,桑樹林的「幸福」與「我」的「幸福」形成對比。桑樹林的「幸福」是像葉子那樣眾多,而「我」的「幸福」則是「只要一種」;桑樹林的「幸福」會經歷從輕盈到「豐滿」再到「沉甸」的變化,而「我期待」的「幸福」則是「永遠不變」。這樣的對比,從生活邏輯上推敲也許是有問題的,而從藝術邏輯上看則是可以成立的。其次,「桑樹林」作為稱謂短語在句尾多次出現,讀來有古樂府遺風及現代民歌體風味。整體語言「天然去雕飾」,給人以親切感。第三,在詩的後一節中,核心詞彙「幸福」的內涵,其實是發生了轉變的。具體說,桑樹林的「幸福」會變得「沉甸」,而「我」的「幸福」則「不變」,之所以有此不同,是因為二者的內涵不同。如果從抽象的本質意義上看,二者的「幸福」都應該是不變的;而如果從幸福的多寡深淺程度看,則二者都可能會變。作者有意混淆兩個「幸福」的內涵,這樣就使詩的語言富有彈性,讀來更有詩味。
與表達幸福或幸福感相聯系,陸恆玉的一些作品觸及了生命意義和生活信念問題。比如《死亡的翅膀多麼冰涼》是作者就詩人自殺現象發表意見而寫成的一首詩,詩里說那些詩人「被詩歌嬌寵,理應有一片廣闊的天空/可是他們在一條死路上結束了自己/卻沒有發現死亡的翅膀多麼冰涼」。在詩的最後一段,作者又做了進一步的提升與發掘:
我們要好好地活,像詩歌一樣
在天馬行空的世界,長出向日葵的光芒
也許從來就沒有一條路可以通向黑暗
但所有的出發都可以抵達黎明的山岡
這是非常可貴的。作者的樂觀自信足以感人,他的表達一點也不虛浮、乾枯,而且倚重詩歌的力量,認為詩的光芒可以把人帶到「黎明的山岡」。
當2008年年初那場罕見的冰雪災害降臨郴州的時刻,作為郴州詩人,陸恆玉深感自己不能缺席,他寫了多首作品,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思考,對生活的信念。如《零下四度的幸福》,借鳥兒來激發自己的樂觀情緒:「這個斷水斷電十天的城市/鳥兒們並不缺少什麼,它們的幸福/在零下四度依然鮮活/並不像我們,站在窗前,抱怨老天。」他還寫了一首非常動情的長詩(也是這部集子里最長的詩)——《仰望,或者鐵塔上的雕塑》,歌唱在抗擊冰雪災害中英勇獻身的電力工人曹響林,表達了對英雄的景仰,對崇高生命的敬重:「你在天空中多麼像一隻鷹/一隻撲向黑暗和寒冷的雄鷹/你揮著大剪,就像雄鷹撲動著翅膀。」英雄其實也是常人,與常人的幸福生活聯在一起,他已永遠構成我們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陸恆玉的詩歌寫作,是一種值得尊敬的寫作。我這樣說,當然不僅僅是因為他在歌唱幸福、歌唱生命,以及他歌唱中所表現出來的樂觀情緒和明朗的基調,而且在於他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的藝術能力。
在藝術表達上,陸恆玉的詩歌顯得比較從容、自如,已經達到較為成熟的地步。當然這並不是說他的作品已不存在問題。不斷地探索、創新,永遠是擺在每個詩人面前的一個庄嚴課題。我的意思不過是說,就陸恆玉的詩歌修養和表達技巧看,他的寫作已經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高度和層次,他詩歌的質量相對比較整齊。具體而論,陸恆玉詩歌的藝術表現顯示出了一些值得肯定和注意的方面。
陸恆玉的詩歌善於用比。其實在以上論述中所涉及的一些例子里,我們已經對他作品中的巧比喻妙有所感受。下面再舉些例子進一步說明。
比如,作者寫故鄉的皂角樹:
如今它還是那麼慈祥地站在那裡
像久歷風雨的父親,成了我的故鄉的縮影
(《皂角樹》)
我們可以說「父親像故鄉的皂角樹」,而現在作者倒過來說了。他寫「飛水寨瀑布」,似乎也有這樣的特點:「看見飛水寨瀑布/就像看見唐詩/它們飛流直下/騰起三千尺的水霧」(《飛水寨瀑布》)我們常常用具體的東西去比抽象的東西,而現在作者把鮮活的生活場景比作人的精神產品唐詩,也是別有情趣、別出新意的。因為作者找到了二者之間的連接點。確實,陸恆玉詩里的許多比喻,用得都是非常別致新穎的,表現了作者的創造力,比如他寫愛情:「山坡的長度,正好是一段愛情的長度」(《土豆們開始滾下山坡》)又如他的《在虛擬的草原相愛》:
在一片虛擬的草原,我們相愛
我們放飛天上的白雲
我們像激情奔涌的馬,大聲嘶鳴
將內蒙古草原的瞌睡趕到天邊
我們抱著,像詩人抱著詩歌
使整個夜晚,浮著啤酒泡沫的清香
這樣一片虛擬的草原,我們愛過
不知道你虛弱的體內,是否涌著我的泉水
短短八行詩,兩處用比,讀來既新穎妥貼,又有較好的美感。尤其「我們抱著,像詩人抱著詩歌」這個比喻意象,用詩人對詩歌的感情來比附「我們相愛」,真是頗為浪漫的訴說。
從陸恆玉詩歌善於用比的特點,可以看出他對待傳統的態度。他較好地繼承了中國詩歌自《詩經》、《楚辭》以來具有生命力的表現手法,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同時在寫作實踐中努力探索、創新,寫出了自己的特點。
在寫作過程中,陸恆玉比較注重詩意的提煉,並且達到了較高的程度。從陸恆玉的詩意提煉,我們可以見出他的藝術修養、審美趣味和駕馭詩歌形式的能力。比如《有些東西像無法刪去的病毒》,這首詩將人類古老的「思念」情感與現代信息社會出現的新名詞「病毒」聯系在一起,從而在對「思念」的表達上提煉出了新的詩性思考:「在你刪去的時候,它會瘋狂/除非你狠心格去靈魂的硬碟。」又如《玉蘭花在雨水中洗亮翅膀》:
玉蘭花又飛回來了
這些白色的鴿子
在我不經意的時刻落在
庭院里的玉蘭樹
讓我又一次在它們芳香的歌聲中
忘記自己
雨水真的來得有些突然
在昨天夜裡
它們敲打著我對玉蘭花的牽掛
這些友好的鴿子
它們的夢一定被雨水淋濕
它們知道冷嗎
它們還能潔白地飛翔嗎
早晨走到陽台,俯下身子
我聽到了它們沾著雨水的芬芳氣息
它們在一場突然的雨中洗亮翅膀
讓站在陽台的我,詫異無語
整首詩寫得意象飽滿,韻味較足。在詩的節奏、語氣及速度控制方面,均顯示了詩人的用心和提煉詩意的功力。由於詩人的提煉,這里的語言始終在詩的場域和軌道上翔舞。
在本文即將匆匆收尾的時候,不能不提及作者的另一首詩:《詩歌比生活更真實》。這首詩不僅顯示了作者在詩意提煉方面留下的較為清晰的印痕,而且也真實地裸露了詩人陸恆玉鍾情於詩歌的一顆赤子之心。不難看出,「詩歌比生活更真實」這樣的命題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發現和提煉。然而選擇這樣的題目也不能不說是一種帶有冒險的舉動。就作者的表達看,此詩雖然尚未達到令人十分滿意的高度和諧狀態,然作者對詩意的的提煉也已為我們帶來了多處值得欣賞的句子和意象。第一處提煉是詩的開頭兩句:「我們塗鴉的詩歌,像一塊土地/它真實地存在於我們生命的深處。」這是在確定詩的性質和位置,由於詩歌「存在於我們生命的深處」,因而說它「比生活更真實」便不是沒有道理的。第二處提煉是對詩的自由精神的發掘:「可以在這里隨時發瘋,大膽地/對子虛烏有的他或她說出自己的愛。」隨後,第三處提煉,使詩的情境達到高潮:
我們信奉詩歌比生活更真實
這句胡話,好像只有在詩歌里
我們的靈魂才不會變成霧中的花
詩歌是精神漫遊者的故鄉,不會讓心靈落空,因此當然可以說它「比生活更真實」。詩歌里有著詩人的最大的夢想。一個詩人,即使是生活中的失敗者或處處碰壁的不得志者,詩歌也一樣會帶給他應有的自信和尊嚴。在這首詩的結尾處,作者又對詩意做了這樣的提煉:「我們在活著的過去、現在和將來虛構情節/彷彿只有在劇情里,才那麼踏實/像一陣不知從何處吹來的風,習慣浪跡天涯。」這是對詩的境界的拓展,使詩意更顯蘊藉;同時,這或許也是對詩的本質的又一次暗示:虛幻中包含著巨大的真實。我們有時會有這樣的感覺,一首詩,如果能夠出現一個好的句子或意象,也會使此詩顯出它的亮點;而陸恆玉的《詩歌比生活更真實》,出現了多處值得品味的句子和意象,自然應予以充分的肯定。
一個詩人,當他的路徑被明天照亮,幸福在詩歌里延展,其生活的充實與快樂當是不言而喻的。藉此,我們也向所有以崇高而真實的心靈面對世界、浪跡天涯的詩人,表示我們由衷的敬意和深深的祝福。
D. 有一部電影叫黃桷蘭的嗎以玉蘭花為主題的。
黃桷蘭抄,
又名黃蘭(植物名實圖考) 黃玉蘭(廣東),黃緬桂(雲南) 圖版40:1-7。是木蘭科、含笑屬的常綠喬木植物。黃桷蘭枝幹挺拔, 高達20米,幼枝、葉互生,薄革質,葉色蒼翠,花單生於葉腋,橙黃色,花朵素雅,極香,香味清幽甜潤,含苞欲放時香味最濃郁;花期長,溫度適宜可花開不絕。有獨特的生長習性。分布在雲南南部和西南部,在長江以南各省區均有栽培。喜生長子溫暖地方。花和葉是芳香油原料,可提取浸膏;木材優良,可供造船。分布於印度、尼泊爾、緬甸、越南。中國西藏東南部、雲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有栽培;長江流域各地盆栽,在溫室越冬。
E. 清·查慎行《雪中玉蘭花盛開》的詩意
山中留客
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 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 入雲深處亦沾衣。
這首詩題為《山中留客》,它的重點當然是留客。但是,因為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無疑是欣賞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寫到春山的美景,不過寫多了又會沖淡「留客」的主題。詩人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他正面描寫山景只用了一句詩:「山光物態弄春暉」。因為只有一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從整體入手,著力表現春山的整個面貌,從萬象更新的氣象中,渲染出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嚴冬過盡,春風給蕭瑟的山林換上新裝,萬物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中,生氣勃勃,光采煥發,爭奇斗妍。這一「弄」字,便賦予萬物以和諧的、活躍的情態和意趣。「山光物態弄春暉」,寫得極為概括,但並不抽象,山光物態任你想像。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綠葉嗎?是迎風招展的山花送來陣陣的芬芳嗎?是花葉叢中百鳥的歡唱嗎?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嗎?……它們全部囊括在這一句詩里了。這是一個極富啟發性和鼓動性的詩句。詩人把它放在詩的開頭也是頗具匠心的。
因為只有把這一句寫得很濃,而且先聲奪人,形成一種壓倒的優勢,「留」才有意義,客人所擔心的問題才顯得無足輕重。所以這開頭的一句在表現上、在結構上都是值得細味的。由於第一句蘊含豐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為輕陰便擬歸」,雖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卻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是的,面對著這美不勝收的景緻,怎能因為天邊一片陰雲就打算回去呢?
光勸說客人「莫為輕陰便擬歸」還不夠,還必須使客人真正安下心來,游興濃起來才行。怎樣才能達到這一步呢?說今日無雨,可天有不測風雲,何況「輕陰」已見,這種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險,未必能解決客人心中的疑慮。詩人琢磨著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賞這春山美景,只是擔心天雨淋濕了衣服。既然如此,詩人就來一個以退為進。你是怕天雨濕衣嗎,天晴又怎樣呢?「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沾衣」雖是難免,可那空山幽谷,雲煙縹緲,水汽蒙蒙,露濃花葉,……卻也是另一番極富詩意的境界啊!然而,這可不是遠在一旁所能見到的。它必須登高山、探幽谷,身臨其境,才能領略。而且細咀那「入雲深處」四字,還會激起人們無窮的想像和追求,因為「入」之愈「深」,其所見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見詩的三四兩句,就不只是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去點燃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不過要在四句短詩中把這一矛盾解決得完滿、生動、有趣,倒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詩人沒有迴避客人提出的問題,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話去挽留,而是針對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導客人開闊視野,馳騁想像,改變他的想法,從而使客人留下來。事雖尋常,詩亦短小,卻寫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其中虛實相間,跌宕自如,委婉蘊含,顯示出絕句的那種詞顯意深、語近情遙、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
F. 《野薑花》的主題是什麼
林清玄的散文《野薑花》作於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作者筆下的野薑花是可愛美麗的,其原因歸納起來有三:①外形特點:花像停在綠樹上的輕盈小白蛺蝶,葉子像准備出航的船。②氣味特點:不僅特別香,而且清新。③野薑花勾連著過往的歲月,浸漬著甜蜜的回憶。
這篇散文的題目雖然是《野薑花》,但是其表達的主旨卻是花的故事所展現的對溫馨、浪漫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善」的人性的感悟,對「美」的人情的褒揚。前三段就已經通過野薑花將這一主題進行了闡述。後邊所寫到的水仙花、玉蘭花和野百合的故事不僅不會對主題造成沖擊,反而豐富了文章的內涵,與前文寫到的「野薑花」相互映襯,凸顯了文章的主題。
「他們和我原來都是不相識的,因為有了花魂,我們竟可以在任何時地有了靈犀一點」。這里的「花魂」代表著「善」的人性、「美」的人情,寄託著人們對溫馨、美好生活的追求。「靈犀一點」,這是因為人心都是「善」的,人與人的感情可以產生共鳴。我們常說,人與人相識、相知是一種緣分,其實這緣分的搭建就是來自人「善」的本性,來自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那麼無論是相識還是陌生,無論是身在故園還是漂泊他鄉,都能擁有一份美好的人情,都能享受到生活的溫馨和美好。
「我買了十把野薑花,想到這位可愛的老人,也記起買野花的人可能是愛花的,可能其中也深埋著一種甜蜜的回憶;就像聽一首老歌,那歌已經遠去了,聲音則留下來,每一次聽老歌,我就想起當年那些同唱一首老歌的朋友,他們的星雲四散,使那些老歌更顯得韻味深長。」 這段話表達了作者言語難以詳盡的情緒,這種情緒有一點憂傷,卻十分美好。野薑花是美麗的,但是野薑花除了它自身的美麗姿態,它還寄託著作者的甜美回憶。這花使作者想起賣野薑花的老人,老人把野薑花的美麗帶給了台北的城中人。這花也勾起作者少年時的回憶,那樣青澀的似戀非戀的甜蜜迷惘回憶,也跟野薑花有關。時光遠去,但回憶長存。而能觸發這些珍貴回憶的東西,比如野薑花,比如老歌,都是那樣美好,比它們本身更加美好。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兩句很別致,引用唐人錢起的詩句,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作者自己當時賞秋的心情。野薑花、荒廢的小屋、頹落的牆腳、獨坐的作者、秋風吹拂的下午,木柵山的秋景給你無盡的想像,頗有意境!春去秋來,四季更迭,如歌的流浪歲月像蝴蝶飛過,像落葉隨水流過,逝去的是時光,留下的是記憶。彷彿那孤寂漂泊的歲月之歌仍盪漾在木柵山的山水之間,縈繞在人的心頭,情懷依依,言有盡而意無窮......
「我把買來的野薑花用一個巨大的陶罐放起來,小屋裡就被香氣纏繞,出門的時候,香氣像遠遠的拖著一條尾巴,走遠了,還跟隨著......」,「有人敲車窗賣給你一串花,而後天涯相錯,好像走過一條鄉村的道路,沿路都是花香鳥語」,這些句子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全方位讓你的視覺、嗅覺、聽覺感知這美麗的野薑花,讓你仿若置身其中,好不愜意!
G. 電視劇《迎春花》的主題曲叫什麼
電視劇《迎春花》的主題曲叫《迎春花》。
歌名:迎春花
歌手:雷佳
作詞:馮德英
作曲:專趙季平
發行時間屬:2010年
歌詞:
迎春花,迎春花
不怕冰雪,不怕霜
隆冬含苞迎春放
香飄萬里吐芬芳 香
飄萬里吐芬芳
迎春花,迎太陽
迎來大地亮堂堂
受苦人們翻身得解放
幸福時光萬年長
幸福時光萬年長
H. 以花名主題,設計百度頭銜名
芙蓉姐姐 薔薇妹妹 芍葯姑姑 ………………………………
I. 以"迎春花"為主題寫作文600字
春天來了,迎春抄花開了.遠遠望襲去,金黃色的小花們組成了一條美麗的「星河」,一陣微風吹過來,它就像調皮的星星一樣眨著眼睛,可愛極了!
春風吹來,迎春花擺動著柔軟的枝條,像在空中跳起歡快的舞蹈。
迎春花已經開始綻放了.它們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滿眼都是黃色.有的花從枝丫中抽出了,露出嫩黃色的花蕊來.有的花卻已經開放不少時間了,招徠蜜蜂、蝴蝶.有的花苞含苞欲放,看起來馬上要脹破似的.
這么多的迎春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我能把一片艷麗奪目的小鈴鐺編成門簾,那芳香的氣味和優雅的氣質必將把我的屋子扮得別具一格.
我忽然覺得我彷彿成為了那一串小鈴鐺中的一員,穿著芳香四溢的衣裳,沐浴在陽光和微風中翩翩起舞,不光是我一朵,一簇花都在盡情的舞蹈、歌唱.慢慢地,風開始休息了,我也停止了舞蹈,安詳地站在花的包圍中.
看著看著,我才想起來我不是迎春花,我是在看迎春花哪。迎春花是春的使者,也叫報春花。它既不像玫瑰那樣紅艷,也不像萬壽菊那麼蒼黃。它那小巧玲瓏的模樣,惹人喜愛。
J. 由物及人 主題迎春花
冬末,百花還在沉睡時,迎春花就迎著寒風綻放了。 我走近迎春花,看著它那嬌小玲瓏的花朵,聞著它那淡淡的清香,舒服極了。它那初放的花朵一個個只有榕樹葉一般大,金黃金黃的,小花上長著十一二片花瓣,它分為兩層,花蕊上長有一根短短的觸須。突然,我的目光轉移到了一個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兒上,它淡黃淡黃的,看起來飽脹的馬上要破裂似的。這時,我又發現它的身旁還有一個一點兒也不引人注目的,剛剛才冒出來的小花骨朵兒,它跟小石粒般大,可愛極了。小花骨朵兒是淡綠色的,還帶一點兒嫩嫩的黃色。它的枝條像垂柳一樣伸到地面,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那是一棵柳樹呢。它的老枝條跟新枝條也不一樣,老枝深綠深綠的,已經垂下來很長了,新枝非常嫩,綠的也不很深,但它卻直直的挺立著腰桿,生機勃勃,積極向上。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長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就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正是他那如迎春花新枝條一樣積極向上的精神,讓他不放棄,不向困難低頭。在如此艱苦的情況下還努力辛勤地讀書,他的努力最終使他取得了傲人的成就——成為了偉大的大學問家。 只有擁有像迎春花那般堅持不懈,積極向上的精神,才會去努力的奮斗,嚴格的要求自己,使自己不斷的進步,最終取得偉大的成就。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不付出就能取得好成就的美事的,付出與收獲是成正比的。不放棄,積極努力的去奮斗,就像迎春花那般,開在別人前面。我們也是如此,在別人開始努力之前就已經開始奮斗,自然就能成功! 陽光輕柔的灑在迎春花那嫩黃色的花瓣上,使花瓣周圍鍍上一層金光。嫩綠色的新枝條直直的挺立在那,在垂下的舊枝條中格外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