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女兒節七夕

女兒節七夕

發布時間: 2021-02-07 14:59:34

七夕節也是女兒節嗎

不是,女兒節是3月3日

㈡ 女兒節什麼意思

你好,很高興解答,女兒節這個知道的人可能不多。題主有時間的話可以仔細閱讀如下內容:

夏歷三月初三為上巳日。古時以夏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稱為「上巳」,所以這天又叫「上巳節」。三月初三多逢巳日。這天,人們把薺菜花鋪在灶上以及坐、睡之處,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為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
上巳也稱為女兒節。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端陽」條下亦雲:「呼是日為女兒節。」

七夕又是女兒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另外還有流行於四川廣元一帶的女兒節。相傳,唐朝女皇武則天的母親在廣元遊河灣時遇黑龍感孕,於農歷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則天。故舊時民間以此日為武則天會期。這天,人們成群結隊到皇澤寺、則天壩和嘉陵江畔遊玩。婦女們穿戴一新,相互邀約沿河灣暢游,以討吉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此活動曾一度中斷。1988年,廣元市政府決定恢復這一民間節日,並定名為 「女兒節」,將節期定在公歷9月1日。

中國女兒節的說法有很多。每年三月初三、五月端午、七月初七都被國人稱為女兒節。1988年,廣元市政府決定恢復這一民間節日,並定名為 「女兒節」,將節期定在公歷9月1日。

西安大唐感業寺地區,流傳有武則天九月初八出生於此,九月初八出寺回宮的故事。在大唐感業寺周邊,自古有「九月初八女兒節」的活動。所有生女兒的人,這天帶著女兒來祈福。

㈢ 七夕不是中國女兒節嗎

......民俗專家介紹說,七夕又稱乞巧節,是一個極富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專,也是唯一一個以女性屬為主角的傳統節日。

我國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乞巧節,也有人稱之為「七夕節」「女兒節」。「七夕乞巧」,就是指在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趁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時候,年輕女子們向心靈手巧的織女乞求一雙巧手和一副巧藝,求她傳授給自己紡紗、織布、縫衣的手藝。

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古時候,人們對一年一度的乞巧習俗很重視,各種內容和形式也很有趣。乞巧的方式,歷朝歷代花樣不斷翻新,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也各有不同。「卜巧」之俗,就是卜問女子將來是笨還是巧。流傳最廣的當數「對月穿針」「穿針乞巧」,也叫「賽巧」。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代。即女子比賽穿針,她們結綵線,穿七孔針,誰穿得越快,就意味著誰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稱為「輸巧」。「輸巧」的人要將事先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

此外,判定乞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還有「投針驗巧」「喜蛛應巧」「巧菜」等。

㈣ 七夕節為何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摘抄)

因為以紀念牛郎、來織源女愛情悲劇為基礎的七夕時節,在唐宋時期融合了乞巧、乞美甚至乞子等內涵,由「夜半無人私語時」的拜禱變成了群體性的公眾節慶活動。

而無論是乞巧、乞美還是乞子,實際上也都與舊時女子希望婚姻生活幸福美滿的願望有關。董乃斌先生指出:「『乞巧』和渴望婚姻幸福,對於未婚少女和一切已婚婦女,實際上可以說就是一回事。」由此看來,宋代以後的七夕節已經成了女子們乞求神靈護佑的「女兒節」。

明人《歲時紀事》記載:「七夕,俗以蠟作嬰兒,浮水中以為戲,為婦人生子之祥,謂之『化生』。本出於西域,謂之『摩睺羅』。」

這一記載源自宋人七夕節俗。根據劉宗迪先生的研究,這些或用鏤金、珠翠、象牙、龍涎佛手香,或用蠟制的小人偶「摩睺羅」源自西亞宗教的七月節俗,經過波斯、粟特等國家傳入中原,在宋代時與中國的七夕節俗融合。

㈤ 七夕是情人節,還是女兒節

七夕是情人節
七夕情人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相傳,七夕節這天,王母娘娘准許牛郎織女通過喜鵲搭建的鵲橋來相會。牛郎織女一年就只有七夕這天能夠相會,象徵著愛情的堅貞不渝。

㈥ 七夕為什麼又說是女兒節

因為織女啊。織女的手很巧。所以這天是女孩兒忙碌的日子。女兒節。

㈦ 七夕節為何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

  1.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㈧ 七夕又叫乞巧節,女兒節。在古代這個節日是怎麼過的

這個不知道,純粹做任務的

㈨ 女兒節的七夕

女兒節是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工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日本女兒節又叫「上巳」或「桃節」。在日本歷史上的室町時代,有用紙做成人偶撫摩身體後將偶人投入河海的習俗。人們認為,隨水流漂走的人偶會帶走疾病和災禍。到了江戶時代,幕府將每年的3月3日正式定為女兒節。每年女兒節前約半個月到節日當天,日本民間都舉行盛大慶典,祈願女孩健康成長並獲得幸福。每逢此時,有女孩的人家都會擺出做工精湛、造型華美的宮裝人偶來祝福女孩幸福平安,健康成長。 女兒節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在日語里的被稱作「雛祭」。
很多日本人認為,女兒節源自中國,在融合了日本本土文化之後才形成了節日。據日本史料記載,在8世紀的平安時代,京都(當時日本的中心)的上流宮廷貴族女子間已經盛行在人偶身上換穿衣服的游戲,後來又出現了向河水中投放人偶以求吉祥的習俗。擺放人偶是女兒節的最大特徵,這些身穿錦衣的宮裝人偶以精美華麗和做工細膩著稱。女兒節人偶的擺放非常講究,在特製的雛壇上,一般為3層、5層和7層等奇數排列。一個標準的人偶雛壇的頂層為「天子與太後」,以下各層可根據需要配以三女官、負責奏樂的五雛童、侍從以及聽差等。在擺放人偶的同時,還要輔以「桃花、燈籠、梳妝台、日用品」等裝飾,一些地方的習慣中還會放上白酒和菱餅等食品。 在女兒節擺放的人偶很多是長輩贈送的,在過去,它甚至成為女性出嫁時重要的嫁妝。
外公外婆通常會事先准備好紅包,讓年輕夫婦們按照自己的意願選購人偶。女兒節的人偶一般在3月3日之前數日開始擺放,結束後則要及時收藏起來留待來年再用。據說,一旦人偶擺放時間過長,將會影響女兒的婚嫁。 從女兒節的人偶規格往往可以判斷出某個家庭的富庶程度和社會地位,同時它也是日本經濟發展的真實反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人偶的擺放數量和奢華程度都達到頂峰。如果祖先是聲名顯赫的世家,家中擺放的人偶甚至有幾百年的歷史,可列為國家指定的特別文物。 離西雙版納州府景洪大約30公里的三鄉曼法寨是個傣族居住的大寨子,民風淳樸,竹樓與椰子樹相伴。據說由於種種原因,寨子為女兒舉行的賧佛活動(賧薩琅甩),因而,家家戶戶做得格外認真。這一傳統已延續了幾百年,是小女兒的成姑娘禮,所有的女兒都要經過這祈願將來幸福、如意的儀式。傣族婦女的勤勞是出了名的,不僅要生兒育女,寨子里的農活、生意等許多事也都由女人來打理,因而在當地女人有很高的地位。
第二天,曼法寨開始過節。標志性的事件就是大多數人家都在殺牛,有的是一戶人家殺一頭牛,也有的是兩戶人家合著殺一頭,過節的日子是由佛爺和寨民商定的。
一個寨子同一天請客吃飯,熱鬧非凡。晚間,整個寨子米酒飄香,被請來做客的其他寨子的人,有的開著汽車、拖拉機來,更多的人是騎摩托車來的。少婦和小朴哨(少女)穿著漂亮的筒裙,三三倆倆擠在一張摩托車上,與香蕉園、棕櫚樹、竹樓構成別樣的風情。傣族少女確實很美,是一種溫柔的美,擦身一過,自然的清香撲鼻而來,讓人不知是看好還是嗅好。在這里很容易分辨出誰家養了兒子,誰家是女兒。因為有兒子的家庭,音響傳出的流行歌曲的聲音,震得竹樓嘎嘎作響。而有女兒的家庭是安靜的。
女孩的心願 天黑了,年輕人和老人們還在喝酒聊天,女人們准備著明天去寺廟用的東西。她們買來了在這里能買到的所有的小商品:電筒、電池、方便麵、礦泉水、飲料等等,然後用綠色或紅色的包裝繩,編成網狀,套上小商品,一個個成排地掉在竹竿上。還有塔式的竹架,頂上是一把張開的雨傘,從上到下掛滿了嶄新的1元、5元、5角、10元的鈔票,花花綠綠的。還有稻子、土布以及新鮮的粽子、芭蕉葉包著的粑粑、肉等。女孩們高興地幫大人做這做那,同時也在挑選自己明天要穿的傣裙。第二天一早,曼法寨的曼乍緬寺從里到外全是滿當當的施捨品和做賧的人。女兒們都被領來了,特別是五六歲的女孩。她們靜靜地坐在自家擺放的東西旁,聆聽著和尚們頌經。岩華的侄女對我說,她小時候就經歷過一次,沒有做過賧的女孩是不完美的。那些沒有女孩的家庭,也要隨全村人一起參加活動,區別在於准備的施捨品少或簡單一些。我問幾個小女孩今天有些什麼願望,玉鳳說:「我希望長大後臉上的疤痕沒有啦!」玉南罕回答:「希望快點長大,可以到城裡的美發店做最好看的頭發。」玉波卻說:「希望長大後去昆明,然後自己打的士,到處去玩。」稍懂點事的女孩什麼都不回答你,只是害羞地低著頭,笑一笑。
緬寺的圍牆外站著許多來自其他寨子的和尚和他們的家人。這里沒有年紀大的和尚,除了佛爺,和尚出家和還俗是自由的。在賧佛的儀式里,僧人要做的只是念經等佛事活動,其他的俗事則由村民公認的組織者來主持。
漫長的儀式結束後,組織者就讓所有在寺院周圍的和尚來抽取,用芭蕉葉卷著的一張經文和各家的聯系方式。和尚們抽到後就把它交給自己的家人,由他們去收取放在寺里的施捨品。和尚們的家人,收取施捨錢物前,要喝主人敬上的一杯酒,然後把經文大聲讀完。這種分配施捨錢物的做法,體現了平均的原則,在傣族地區幾乎看不到富裕的寺院主持和出家人。耐人尋味的是曼乍緬寺里的功德箱有三個,分別寫有:寺廟建設基金、水電費基金、助學基金,施者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捐獻。交完施捨品的人們滿意地散去,和尚和自己的家人帶著施捨品也離去了,傣寨又回到了寧靜之中。

㈩ 為何有人說古代的七夕其實不是情人節,而是女兒節

古代的七夕,少女們會祈求美好的姻緣 ,可以希望自己可以得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好夫婿,所以往往是年少的女子才會過這個節日。

熱點內容
紅蝶海棠般若 發布:2025-07-17 20:33:17 瀏覽:789
蘭花一起走 發布:2025-07-17 20:33:11 瀏覽:756
大地上的第一朵花讀後感 發布:2025-07-17 20:22:19 瀏覽:57
梅花引小說txt 發布:2025-07-17 20:20:36 瀏覽:52
小盆栽成本 發布:2025-07-17 20:06:24 瀏覽:376
梔子花語文 發布:2025-07-17 19:58:46 瀏覽:340
花卉租賃費 發布:2025-07-17 19:40:10 瀏覽:44
雲夢七夕圖片 發布:2025-07-17 19:30:56 瀏覽:658
浪花一朵朵英語版 發布:2025-07-17 19:30:53 瀏覽:184
盆栽月季雜草 發布:2025-07-17 19:19:06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