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插花趙店

插花趙店

發布時間: 2025-07-27 17:59:11

A. 閘南村位於哪裡


閘南村位於插花鎮東部,東與郭營村相鄰,北與張灣村隔河相望,南與蘭樓村相接,西與中心居委會相連。轄區內有安徽省電視轉播台、武警支隊教導隊、插花二學區中心學校、閘管所、水文站、二水廠等單位。全村人口3762人,所轄16個村莊,19個村民組,國土面積約2000餘畝,其中耕地面積813.86畝。
為深入推進我村綜合改革,切實加強我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規范我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起民主、公開、透明、科學的農村「三資」民主管理新機制,我村在充分尊重群眾民主權利的基礎上,於2009年12月在我村推行了農村集體「三資」代理服務工作。在代理服務工作中堅持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使用權不變,村級賬務的審批權不變,村集體資金的使用權不變,村民理財小組監督權不變等「四權不變」的原則,採用「統一制度、統一審核、統一核算、統一公開、統一歸檔」等舉措,全面宣傳發動,精心組織實施,嚴格督促檢查,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是摸清了村集體家底;二是確保了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安全有效使用;三是有利於化解村級債務;四是促進了我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五是進一步密切了干群關系,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和諧發展。為了進一步規范工作開展,建立工作長效機制措施,進一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再上新台階。
閘南村與中心社區、郭營村、成功社區、朱樓村、新園社區、蘭樓村、楊橋村、趙店村、前於村、東黃村、曾橋村、毛橋村、板橋村、人民社區相鄰。
2021年1月1日,閘南村被認定為2020年度安徽省美麗鄉村示範村。
閘南村附近有杜康燒酒遺址、阜陽火車站、程文炳宅院、北照寺、淮海戰役魏溝口狙擊戰遺址等旅遊景點,有插花姚塘大棚菜、插花牛肉湯、插花高家牛肉湯、口孜大蒜、格拉條等特產。

B. 阜陽穎東區各個鄉鎮請分別告訴我謝謝

截至2019年6月,阜陽市潁東區轄9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和1個鄉。

8個鎮分別為:口孜鎮、插花鎮、袁寨鎮、棗庄鎮、老廟鎮、正午鎮、楊樓孜鎮、新烏江鎮;

1個鄉為:冉廟鄉。

潁東區位於安徽省阜陽市東部,南依潁河,與潁州區、潁上縣相望。北跨茨淮新河與利辛縣接壤,東臨烏江,與潁上縣和利辛縣毗鄰。西與潁泉區的阜陽北站和伍明鎮為界。

截至2019年,面積685平方公里,耕地56.16萬畝,人口約65萬人,轄8個鎮、1個鄉、3個辦事處,101個村委會,22個居委會,1643個自然村。

(2)插花趙店擴展閱讀:

潁東區的區劃歷史沿革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後,阜陽專員公署屬安徽省人民政府,轄阜陽、亳州、風台、渦陽、蒙正游州城、潁上、阜南、臨泉、太和、界首10縣,現潁東區轄域,一直歸阜陽縣管轄。

1958年,阜陽縣在現潁東區范圍內設置城關、插花(轄冉廟、正午、趙店等周圍鄉村)、老廟(轄棗庄集、王胡同等周圍鄉村)、口孜(轄楊樓孜等周圍鄉村)、袁寨(轄洄溜集等周圍鄉村)5個人民公社。

1961年至1962年,阜陽縣劃小公社,公社之上建區,公社以下仍劃分生產大隊和小隊。

1965年,建磨滾置利辛縣和阜城鎮,今潁東區轄域,分別歸阜陽縣和阜城鎮管轄。

1969年,阜陽縣進行了撤區並成大公社。

1975年12月在阜城鎮的基礎上建置阜陽市(縣級市),1979年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阜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並再次劃小公社,社上建區。除原老廟區變成棗庄區,區政府駐在棗庄集外,其餘和1962年相同。

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置,改建為鄉(鎮)政府、村委會和村民小組。

1992年,撤銷阜陽縣和阜陽市,重新組建阜陽市(縣級市)。

1996年,撤銷阜陽地區,設立地級阜陽市。同時撤銷縣級阜陽市,設立潁東、潁州、潁泉三個區。

C. 阜陽市高中一覽表

阜陽市 - 潁州區 安徽省阜陽市第三中學 阜陽弘文中學 阜陽匯文中學 阜陽市大田中學 阜陽市第十五中學 阜陽市民族中學 阜陽市清河第一中學 阜陽市潁南中學 阜陽市潁州區清河中學 阜陽市潁州區沿河希望中學 阜陽私立育英中學 阜陽市第八中學 阜陽市第七中學 阜陽市西苑高級中學 阜陽市潁州區潁西辦河水中學 阜陽市潁州中學 阜陽新世紀雙語學校 阜陽潁州學村二中 阜陽潁州學村一中 阜陽市第六中學 阜陽師范附中 潁州區共青中學 潁州區王店鎮桃花中學 阜陽市紅旗中學 潁州區姜營中學 潁州區馬寨中學 潁州區九龍中學阜陽市 - 潁東區 安徽省阜陽市振興中學 阜陽卷煙廠職工子弟學校 阜陽市董門中學 阜陽市京九實驗中學 阜陽市潁東區第十四中學 潁東區袁寨鎮臨潁中學 安徽省阜陽市第十中學 阜陽市第十一中學 阜陽市城郊中學 中鐵四局二公司子弟中學 阜陽市插花中學 潁東區插花鎮楊橋中學 潁東區插花鎮趙店中學 潁東區正午鎮高台中學 潁東區正午鎮正午中學 潁東區正午鎮遵化中學 潁東區棗庄鎮王莊中學 潁東區楊樓孜鎮楊樓中學阜陽市 - 潁泉區 阜陽市第二中學 阜陽市第四中學 阜陽市第九中學 阜陽市潁河中學 安徽省阜陽市第一中學 阜陽市振華中學 潁泉區蘇屯鄉大劉中學 潁泉區蘇屯鄉滑集中學 阜陽市行流高級中學 潁泉區邵營四九中學 潁泉區邵營鄉馬庄中學 阜陽市北站中學 潁泉區伍明鎮橋口職業中學 潁泉區伍明鎮三門中學 潁泉區周棚辦事處茨河中學 阜陽市潁泉區蘇集鎮彭庄中學 潁泉區蘇集鎮店集中學王寨教學點 寧老莊職業高級中學 安徽阜陽臨泉縣實驗中學阜陽市 - 臨泉縣 城關鎮城東中學 城關鎮匯英中學 城關鎮靖波中學 城關鎮郁文中學 城關鎮振宇中學 臨泉第二中學 臨泉縣第三中學 臨泉縣第三中學分校 臨泉縣第五中學 臨泉縣第一中學 臨泉縣南城一中 臨泉縣農機化技術學校 臨泉縣農機校 臨泉縣四中 臨泉縣田橋鄉李老莊中學 臨泉縣田橋中學 於寨鎮於寨老劉中學 臨泉縣私立東城中學 於老莊私立中學 臨泉縣古城私立中學 臨泉縣牛庄鄉中學 楊橋鎮第二中學 楊橋鎮第三中學 臨泉縣譚棚鎮郭大中學 臨泉縣譚棚鎮王寨中學 譚棚鎮譚棚中學 范興集鄉范興集鄉中學 范興集鄉清華中學 范興集鄉正清中學 老集鎮第第三中學 老集鎮李營中學 安徽省臨泉縣高塘中學 臨泉縣高塘鄉新街中學 滑集鎮崔寨職業中學 滑集鎮楊金中學 臨泉縣滑集中學 臨泉縣謝集中學 臨泉縣土陂中學 呂寨鎮呂寨中學 呂寨鎮小庄學校 長官鎮長官鐵佛中學 臨泉縣長官中學 宋集鎮第一中學 楊小街鄉柳集私立中學 楊小街鄉新集中學 楊小街鄉楊集中學 臨泉縣陳集鎮閆樓中學 臨泉縣陳集中學 張新鎮張新馬樓中學 張新鎮張新中學 陶老鄉陶老中學 臨泉縣韋寨中學 臨泉縣廟岔中學 廟岔鎮後范庄村思誠中學 廟岔鎮王呂庄霞光中學 臨泉縣黃嶺中學 安徽省臨泉縣同城中學 臨泉縣關廟鎮關廟中學 臨泉縣龐營中學 臨泉實驗中學阜陽市 - 太和縣 太和縣城關民族中學 太和縣第二中學 太和縣第三中學 太和縣第一中學 太和縣國泰中學 太和縣實驗中學 太和縣水上學校 太和縣五星高級中學 太和縣新興私立中學 太和縣中學 太和縣大新鎮李各中學 太和縣大新鎮張路口中學 太和縣大新中學 太和縣胡總中學 太和縣肖口鎮陳廟中學 太和縣肖口鎮肖口中學 太和縣關集中學 太和縣張新中心學校 太和縣舊縣中學 太和縣稅鎮培英中學 太和縣稅鎮窪張私立中學 太和縣稅鎮中學 安徽省太和縣雙浮鎮吳高中學 太和縣雙浮中學 太和縣五星中學 皖北少林武術學校 太和縣蔡廟中學 太和縣皮條孫鎮希望中學 太和縣皮條孫鎮中學 太和縣趙廟中學 太和縣李興鎮程寨私立中學 太和縣李興鎮李台中學 太和縣李興鎮李興中學 太和縣雙廟鎮陳堂中學 太和縣雙廟鎮雙廟中學 太和縣雙廟鎮司疃中學 太和縣清淺鎮清淺中學 倪邱鎮崔寨中學 倪邱鎮葉堂中學 太和縣馬集鄉港集中學 太和縣馬集中學 太和縣倪邱鎮雙語中學 太和縣倪邱中學 桑營鎮桑營中學 太和縣洪山鎮洪山中學 太和縣洪山鎮馬灣中學 太和縣桑營鎮淝南中學 太和縣郭廟中學 太和縣原牆中學 太和縣三堂鎮中學 太和縣墳台中學 太和縣二郎中學 太和縣宮集中學 太和縣朱庄中學 安徽省太和縣第一中學 阜陽市 - 阜南縣 阜南縣城成中學 阜南縣城關鎮城關中學 阜南縣城關鎮黃寨中學 阜南縣城關鎮九年制學校 阜南縣城郊鄉城郊中學 阜南縣城郊鄉大溫中學 阜南縣城郊鄉民安中學 阜南縣第二中學 阜南縣第三中學 阜南縣第四中學 阜南縣第一中學 阜南縣龍生中學 阜南縣三塔中學 阜南縣實驗中學 阜南縣薛城中學 阜南縣永興私立中學 阜南縣張文俠中學 阜南縣中崗中學 阜南縣段郢鄉阜臨中學 阜南縣段郢鄉李城中學 阜南縣王堰鎮李腰村中學 阜南縣王堰鎮蘆樓中學 阜南縣朱寨鎮閔庄中學 阜南縣朱寨鎮雙溝中學 阜南縣朱寨鎮邢庄中學 阜南縣朱寨鎮朱寨中學 阜南縣黃崗鎮黃崗中學 阜南縣焦陂鎮大楊學校 阜南縣焦陂鎮楊行中學 阜南縣張寨鎮華陀中學 阜南縣張寨鎮賈崗中學 阜南縣張寨鎮張寨中學 阜南縣柳溝鄉田堂中學 阜南縣苗集鎮杏集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趙集鎮大聶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趙集鎮耿集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趙集鎮冷庄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趙集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會龍鄉呂大元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柴集鎮後湖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柴集鎮普善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柴集鎮趙寨中學 阜南縣王店孜鄉高庄中學 阜南縣王店孜鄉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新村鎮郭窪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洪河橋曾沃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趙集鎮劉大郢中學 阜南縣地城鎮母子崗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王化鎮皖蒙行之私立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王化鎮萬溝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於集鄉於集中學 阜南縣龍王鄉合勝中學 阜南縣龍王鄉學仕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三塔集鎮大堂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三塔集鎮葛廟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許堂鄉大橋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許堂鄉東徐職業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田集鎮孫寨中學 第一完全中學阜陽市 - 潁上縣 安徽省潁上縣第二中學 潁上縣城關中學 潁上縣第三中學 潁上縣第一中學 潁上縣夷吾私立中學 潁上縣潁河鄉保豐中學 潁上縣八里河鎮東十八里鋪中學 潁上縣八里河鎮韓郢中學 潁上縣八里河鎮淮望教育中心 潁上縣十八里鋪中學 潁上縣南照鎮中谷職教中心 潁上縣謝橋中學 潁上縣張庄中學 西三十鋪鎮仁和中學 西三十鋪鎮余塘中學 西三十鋪鎮中學 潁上縣王圩子中學 潁上縣新集鎮下灣學校 六十鋪鎮桃花店回民中學 五十鋪鄉交通希望學校 潁上縣六十鋪鎮馬橋中學 潁上縣六十鋪鎮中學 潁上縣五十鋪中學 潁上縣耿棚潘庄中學 潁上縣耿棚鎮大店中學 潁上縣耿棚鎮淮北中學 潁上縣耿棚鎮靈台中學 潁上縣耿棚中學 潁上縣盛堂鄉中學 潁上縣半崗鎮臨淮中學 潁上縣半崗鎮廟台中學 潁上縣半崗鎮清涼寺中學 潁上縣關屯鄉關屯中學 潁上縣關屯鄉趙集職業中學 潤河鎮楊廟汪堂中學 潁上縣潤河中學 潁上縣甘羅教育社 潁上縣賽澗回族鄉中學 潁上縣王崗鎮中學 潁上縣楊湖鎮五星中學 安徽省焦崗湖農場中學 潁上縣魯口鄉中學 潁上縣劉集鄉晨光中學 潁上縣劉集鄉蘇屯中學 潁上縣劉集中學 潁上縣黃壩中學 潁上縣江店孜鎮江店中學 潁上縣江店孜鎮尚庄中學 安徽省潁上縣實驗中學 安徽省潁上縣夏橋中學 夏橋鎮王橋中學分校 潁上縣普陽中學 湯店鎮迪溝高級職業中學 潁上縣陳橋中學 潁上縣江口鎮中學 潁上縣黃橋中學 潁上縣建潁鄉大橋中學 潁上縣建潁鄉二龍中學 潁上縣建潁鄉中學阜陽市 - 界首市 安徽省界首市第二中學 界首市朝陽高級中學 界首市第六中學 界首市第三中學 界首市第上中學 界首市第四中學 界首市第五中學 界首市第一中學 界首市光明中學 界首市榮文中學 界首市實驗高中 界首市實驗中學分校 界首市私立樹人高級中學 界首市益民中學〈民辦〉 界首市中州中學 界首市邴集鄉大覺寺中學 界首市邴集趙大智慧中學 界首市靳寨鄉靳寨中學 界首市蘆村中學 界首市楊庄中學 界首市光武鎮興光學校 界首市光武中學 界首市馬集中學 界首市小黃中學 界首市新馬集鎮范寨中學 界首市大黃中學 界首市鴨王中學 界首市陶廟鎮陳平營中學 界首市陶廟鎮段寨中學 界首市陶廟鎮普九中學 界首市陶廟鎮中學 界首市田營中學 田營中學盧窯分校 界首市王集鎮王集中學 界首市磚集鎮福生中學 界首市磚集鎮利民中學 界首市磚集中學 界首市顧集鎮顧集中學 界首市顧集鎮賈老家幸福中學 界首市顧集鎮李紇營希望中學 界首市泉陽鎮王烈橋中學 界首市泉陽鎮王烈橋中學黃庄教學點 界首市泉陽鎮翟庄村新華學校 界首市任寨中學 界首市舒庄中學 界首市育英中學 泉陽鎮王烈橋中學董庄教學點 界首市代橋鎮華興中學 界首市代橋鎮尹庄中學 界首市代橋中學

D. 阜陽穎東區各個鄉鎮請分別告訴我謝謝

截至2019年6月,阜陽市潁東區轄9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和1個鄉。

8個鎮分別為:口孜鎮、插花鎮、袁寨鎮、棗庄鎮、老廟鎮、正午鎮、楊樓孜鎮、新烏江鎮;

1個鄉為:冉廟鄉。

潁東區位於安徽省阜陽市東部,南依潁河,與潁州區、潁上縣相望。北跨茨淮新河與利辛縣接壤,東臨烏江,與潁上縣和利辛縣毗鄰。西與潁泉區的阜陽北站和伍明鎮為界。

截至2019年,面積685平方公里,耕地56.16萬畝,人口約65萬人,轄8個鎮、1個鄉、3個辦事處,101個村委會,22個居委會,1643個自然村。

(4)插花趙店擴展閱讀:

潁東區的區劃歷史沿革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後,阜陽專員公署屬安徽省人民政府,轄阜陽、亳州、風台、渦陽、蒙城、潁上、阜南、臨泉、太和、界首10縣,現潁東區轄域,一直歸阜陽縣管轄。

1958年,阜陽縣在現潁東區范圍內設置城關、插花(轄冉廟、正午、趙店等周圍鄉村)、老廟(轄棗庄集、王胡同等周圍鄉村)、口孜(轄楊樓孜等周圍鄉村)、袁寨(轄洄溜集等周圍鄉村)5個人民公社。

1961年至1962年,阜陽縣劃小公社,公社之上建區,公社以下仍劃分生產大隊和小隊。

1965年,建置利辛縣和阜城鎮,今潁東區轄域,分別歸阜陽縣和阜城鎮管轄。

1969年,阜陽縣進行了撤區並成大公社。

1975年12月在阜城鎮的基礎上建置阜陽市(縣級市),1979年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阜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並再次劃小公社,社上建區。除原老廟區變成棗庄區,區政府駐在棗庄集外,其餘和1962年相同。

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置,改建為鄉(鎮)政府、村委會和村民小組。

1992年,撤銷阜陽縣和阜陽市,重新組建阜陽市(縣級市)。

1996年,撤銷阜陽地區,設立地級阜陽市。同時撤銷縣級阜陽市,設立潁東、潁州、潁泉三個區。

E. 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下轄村委會包括人民居委會、中心居委會、成功居委會、新園居委會、楊橋居委會、曾橋居委會、前於居委會、趙店村委會、閘南村委會、蘭樓村委會、毛橋村委會、板橋村委會、東黃村委會、朱樓村委會、郭營村委會。

F. 從阜陽西站打的到潁東區插花鎮趙店大概多少錢

幾十塊錢

G. 潁東區的歷史沿革

夏代,潁東區地域屬豫州所轄。
商代,潁東區地域屬梅伯國。
西周初,潁東區的現轄區域隸屬鬍子國。東周敬王25年,即魯定公15年(公元前495年),潁東區之地歸楚。潁河北岸建立的城邑有慎(今潁上縣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如今這里北枕濟河,西臨烏江古河流),今潁東區楊樓、烏江和老廟三個鄉鎮屬慎所轄。
秦置汝陰縣在今阜陽市區泉河北(即今潁泉區泉潁街道辦事處古城村),屬陳郡(治所在陳,即今河南省淮陽縣),潁東區歸汝陰縣管轄。
西漢時,置汝陰都尉於今潁泉區泉潁街道辦事處古城村,置慎縣於今潁上縣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屬豫州刺史部(治所在譙)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的上蔡縣)。今潁東區楊樓、烏江和老廟三個鄉鎮屬慎縣所轄,其他區域屬汝陰都尉管轄。
王莽建立新朝時,改汝陰為汝墳,改慎縣為慎治,潁東區歸屬依舊。
東漢時,恢復西漢時期建置舊稱,並在潁河流域有所增加建置,但汝陰和
慎陽仍屬豫州刺史部汝南郡(治所移於今河南省的平輿縣)。潁東區歸屬依舊。
三國時期,潁河流域屬魏。仍置汝陰、慎縣等7縣,屬豫州汝南郡(治新息,即今河南省的息縣)。潁東區歸屬依舊。
西晉置汝陰郡,轄8縣,屬豫州。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馬炎封其叔司馬駿於汝陰為汝陰王,封陳溫於慎縣為慎子。汝陰與慎以烏江為界,今潁東區歸汝陰王國所轄。
東晉十六國時,戰事紛爭,國家分裂,群雄割據,建置混亂。東晉南遷後,境內地屬後趙。汝陰地當南北要沖,又有淮、潁諸河交通之便,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戰事頻仍,人口流亡,咸和2年(公元327年)前後,後趙石勒政權保留汝陰郡,郡下廢縣。永和5年(公元349年),晉將褚裒率兵3萬伐趙,收復汝陰之地,不久又喪失。
前燕代後趙,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前後,境內仍僅置汝陰郡,郡下無縣。
前秦滅前燕,太元7年(公元382年)前後,境內仍僅置汝陰郡,郡下無縣。太元8年(公元383年)在今淮南市八公山下淮河之濱發生了淝水之戰,東晉收復了包括汝陰和古慎邑在內的大片土地,因戰爭連年,人口流失大多,此地未置郡縣。
南北朝時期,汝陰之地初屬南朝宋。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僑置樓煩縣(原在今山西省寧武縣境內)於慎(今潁上縣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屬豫州管轄(治所在懸瓠城,今河南省汝南)。直到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宋收復汝陰地,置汝陰郡。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北魏圍攻汝陰城,被宋汝陰太守張景遠打敗,第二年張景遠病故,北魏佔領汝陰。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宋僑置南汝陰郡於合肥,並同城僑置汝陰縣。僑置慎縣於今合肥東面梁園鎮。升明二年(公元478年),宋收復汝陰故地。南朝齊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蕭道成黜宋順帝劉准為汝陰王。第二年,北魏步騎20萬南侵,佔領汝陰。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拓跋元宏封拓跋景和為汝陰王。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南齊伐北魏,收復汝陰。同年,北魏卷土重來,再度佔領汝陰。
南朝梁天監七年(公元508年),梁攻克汝陰故地,封劉端為汝陰王。僑置「雙頭郡」--汝陽弋陽郡,轄汝陰縣。又置潁川郡,僅轄一個許昌縣(今潁東區口孜鎮康橋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所謂「雙頭郡」,實際上一個治所。一個官員管兩郡,有時郡縣同在一個土城內,如潁川郡和許昌縣,實際人口不多,所轄區域也有限。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北魏攻入汝陰。梁普通5年(公元524年),梁武帝北伐,又收復汝陰,可謂戰事不斷,政權更迭。
北魏孝昌四年(即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北魏攻進汝陰故地,改置潁州,這是歷史上首次使用潁州地名。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干汝陰故地置潁州。煬帝大業3年(公元607年),廢州,行郡縣制,改潁州為汝陰郡,轄汝陰、潁陽、青邱(今潁東區口孜鎮康橋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潁上、下蔡(今淮南市鳳台縣)5縣。今潁東區之地域屬汝陰、青邱兩縣管轄。
唐初稱汝陰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信州(阜陽城)、青邱(今潁東區口孜鎮康橋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永樂(阜陽城西聞集鎮附近)、永安(阜南縣永安店)、高塘(臨泉縣高塘集)、沈丘(今臨泉縣城)、汝陰、潁陽、潁上等縣,今潁東區之地域屬汝陰、青邱兩縣分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撤高塘、永樂、永安3縣入汝陰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又撤沈丘、潁陽、青邱等4縣,並入汝陰縣。同年,全國設10個道,潁州屬河南道,轄汝陰、潁上、下蔡3縣。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封李為潁王。至德2年(公元757年),唐肅宗封來為潁國公。開成元年(公元836年),唐文宗封李為潁王。天復2年(公元902年),唐昭宗封李為潁王。
五代十國時期,本地域先後分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皆稱潁州,沿襲唐朝設置。
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置潁州,轄汝陰、萬壽(今太和縣原牆集)、沈丘(今臨泉)、潁上四縣,屬京西北路(治西京,今河南省洛陽市)。今潁東區地域屬汝陰縣管。慶歷年間,仁宗先後封趙從靄和寵籍為潁國公。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宋英宗封其子趙項為潁王(後即帝位,是為神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因潁州為龍飛之地(趙項封地),升潁州為順昌府。哲宗封趙宗育為汝陰侯。
金天會八年(南宋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金兵南下,佔領順昌府。南宋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收復順昌府。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金攻打順昌府,宋將劉錡大敗金兵。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宋金議和,順昌屬金,改為潁州,轄汝陰、泰和、沈丘和潁上4縣。屬南京路(治所在南京,即今河南省的開封)。
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蒙古太宗窩闊台率軍侵犯淮西,佔領潁州。蒙古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因戰亂侵掠,人口亡散,蒙世祖忽必烈撤汝陰、泰和、潁上、沈丘等縣,並縣入州。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蒙世祖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潁州隸屬元河南行省汝寧府(治汝陽,今河南省汝南縣)。轄沈丘和潁上兩縣。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劉福通在潁州東鄉的白鹿庄(今棗庄集北白木橋附近)發動農民起義,於潁州柳溝(治所先後在今潁東區的公平集和棗庄集)組建紅巾軍,攻打潁州東門。隨即破潁州,繼而往南,焚潁水縣(今阜南縣地理城),又攻下朱皋鎮,並分兵連陷上蔡、羅山、確山、舞陽、葉縣及汝寧、光州、息縣等地,從者如流,眾至十萬。公元1355年,劉福通擁韓林兒為小明王,徹底動搖了元朝的封建統治和民族壓迫。由於元軍多次圍剿,潁州各縣名存實亡,人口大量流散,耕地荒蕪。
明朝建立,潁州轄太和、潁上兩縣,屬南京(又稱直隸省)風陽府管轄。潁東今口孜鎮、楊樓鄉、老廟鎮、烏江鄉屬潁上縣,其餘鄉鎮隸屬潁州管轄。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潁州設軍事機構潁川衛,屬河南都司,形成了軍事、行政兩條線管。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封傅友德為潁國公,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封王佐為順昌伯。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封楊浩為潁國公,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封朱子垵為汝陰王,嘉靖年間,曾封朱載為潁王。
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軍攻佔潁州,潁州轄太和和潁上兩縣,屬江南省風陽府管轄。康熙6年(公元1667年),以江南左布政使司置安徽省,潁州屬安徽省風陽府管轄。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置潁州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潁州升為潁州府,附廓置阜陽縣,直屬安徽省。潁東區地域當時稱阜陽縣的東鄉。但需要說明的是,清朝時期,現潁東區轄域,僅有老廟集附近有些村莊屬潁上縣管,是潁上縣插入阜陽縣的一塊屬地(詳見道光《潁上縣志》),其餘皆歸阜陽縣所轄。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州府存縣,阜陽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省下增設道一級行政機構,阜陽縣屬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駐鳳陽)。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廢道,在阜陽設置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阜陽、亳縣、渦陽、蒙城、潁上、太和6縣,至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改稱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8年,阜陽全境解放,建置阜陽專員公署,轄阜陽、亳州、風台、渦陽、蒙城、潁上、阜南、臨泉、太和9縣及阜陽、界首、亳州3市,隸屬皖北行署(駐合肥)領導。現潁東區轄域,一直歸阜陽縣管轄。當時,縣下設區,今插花鎮和冉廟鄉歸屬王老人集區,正午鄉、老廟鎮、棗庄鎮、口孜鎮、袁寨鎮、楊樓鄉和烏江鄉隸屬洄溜集區管轄。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後,阜陽專員公署屬安徽省人民政府,轄阜陽、亳州、風台、渦陽、蒙城、潁上、阜南、臨泉、太和、界首10縣,現潁東區轄域,一直歸阜陽縣管轄。當時潁東設有茨河區(轄辛橋、洪山和潁河以東等周圍鄉村)、洄溜集區(轄袁寨集等周圍鄉村)、正午區(轄棗庄集等周圍鄉村)、口孜區(轄楊樓孜等周圍鄉村)、插花區(轄冉廟及趙店和高集等周圍鄉村)和胡集區(轄烏江和老廟集等周圍鄉村)等七八個區。
1958年,阜陽縣在現潁東區范圍內設置城關、插花(轄冉廟、正午、趙店等周圍鄉村)、老廟(轄棗庄集、王胡同等周圍鄉村)、口孜(轄楊樓孜等周圍鄉村)、袁寨(轄洄溜集等周圍鄉村)5個人民公社。
1961年至1962年,阜陽縣劃小公社,公社之上建區,公社以下仍劃分生產大隊和小隊。
1965年,建置利辛縣和阜城鎮,今潁東區轄域,分別歸阜陽縣和阜城鎮管轄。
1969年,阜陽縣進行了撤區並成大公社。
1975年12月在阜城鎮的基礎上建置阜陽市(縣級市),1979年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阜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並再次劃小公社,社上建區。除原老廟區變成棗庄區,區政府駐在棗庄集外,其餘和1962年相同。
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置,改建為鄉(鎮)政府、村委會和村民小組。
1992年,撤銷阜陽縣和阜陽市,重新組建阜陽市(縣級市)。
1996年,撤銷阜陽地區,設立地級阜陽市。同時撤銷縣級阜陽市,設立潁東、潁州、潁泉三個區。

熱點內容
牡丹花個人 發布:2025-07-27 20:26:15 瀏覽:813
百合絢斗 發布:2025-07-27 20:22:01 瀏覽:579
濃情花卉 發布:2025-07-27 20:19:43 瀏覽:876
東方式花藝圖片 發布:2025-07-27 20:18:39 瀏覽:812
520情人節圖片素菜 發布:2025-07-27 20:17:19 瀏覽:24
來月經能不能喝玫瑰花茶 發布:2025-07-27 20:13:05 瀏覽:598
浪花一朵朵集劇情 發布:2025-07-27 19:57:50 瀏覽:417
一朵小黃花圖片 發布:2025-07-27 19:49:40 瀏覽:821
荷花全身都是 發布:2025-07-27 19:49:28 瀏覽:854
海棠燃氣爐 發布:2025-07-27 19:47:58 瀏覽: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