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仙女

七夕節仙女

發布時間: 2025-05-20 12:20:00

『壹』 中國古老神話里的七仙女都叫什麼名字,各自負責掌管什麼

民間一般稱呼這七姐妹為:大仙女、二仙女、三仙女、四仙女、五仙女、六仙女、七仙女。

採桑、紡織、七彩、婦女、瓜果、珍寶等,沒有文獻記錄具體的職能。

明代小說《西遊記》也提到七仙的具體稱呼「紅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認為七仙身穿七色衣裳,似乎跟七種色彩有關。

在文化典故里,色彩主要跟裁衣染色有關。在後期民間傳說,包括明代小說《西遊記》,都認為七姐妹的形象正好能分配多種色彩。七仙在後期跟色彩有關。

(1)七夕節仙女擴展閱讀

和七仙女有關的節日:七夕節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七夕習俗。古時候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會在七夕夜晚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漢代時,七夕被賦予了婦女向織女星乞巧智慧與巧藝的人文內涵,形成了七夕乞巧習俗,故亦稱為「乞巧」。如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貳』 七夕 的董永和七仙女 的故事 是在哪裡發生的啊

西溪,為始建於西漢中葉的一個古鎮,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流傳著董永與七仙女的傳奇故事。而與這個傳奇故事有關的地名傳說卻更為當地群眾所津津樂道,久傳不衰。
西溪鎮西北角有一小村莊,叫「董家舍」。傳說,東漢初年董永就出生在這個村子裡。早在南宋時的《方輿勝覽》中就有記載:「海陵西溪鎮,漢孝子董永故居。」清嘉慶《東台縣志》詳載:「漢董永,西溪鎮人,父亡,貧無以葬,從人貸錢一萬,以身作佣……」。所以說「董家舍」與董永有關是有一定依據的。
西溪鎮北有一水塘,叫「鳳凰池」,昔日池水碧波盪漾,清澈見底。傳說王母娘娘的七個女兒常來此沐浴。鳳凰池後建有「天女廟」(久廢)。西溪西南面有一村莊叫「鶴落土侖」,傳說七仙女深為董永的勤勞和孝心所感動,一日在眾姐姐的幫助下,乘鶴下凡來到人間,七仙女乘鶴下凡之處,得名「鶴土侖,即今台南鎮社東村,東庄叫「鶴東」,西庄叫「鶴西」。七仙女下凡後,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與董永相遇,後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樹下,二人拜天地成了親。天長日久,十八里河口旁邊的村莊也成了「河口」村(今屬台南鎮)。
西溪西廣福寺後院內有一口古井,叫「繅絲井」,大旱之年不涸,傳說是七仙女當年為幫助董永贖身而替曹長者家織300匹雲錦時汲水繅絲的一口井。清嘉慶《東台縣志》載:「井口小而中宏深,味極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長丈余,人以為仙跡雲」。明英宗天順六年(1462年),巡宰李誠蒞臨西溪,查看了這個遺跡,建亭其上。當年九月亭建成,堅朴實得宜。亭的樑柱上還雕刻著水藻形的花紋。興化顧繁在亭上作《繅絲井亭記》。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西溪巡檢劉文奎又在此修亭作記。日軍入侵前,井上還有涼亭,四角凌雲,翼然欲飛;井旁石碑上有亭記,日軍入侵後,亭毀井存。傳說,董永和七仙女一月還清了曹長者的債務後,夫婦來到西溪南面的「董家垛」,安居於「寒窯」,從此過上了男耕女織的新生活,此地也由此得名「新生」,現為廣山鎮新生村。
數月後,王母娘娘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為震怒,遂派天兵天將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趕至西溪「南倉河口」,夫婦二人抱頭痛哭,生離死別。七仙女被天兵天將抓上半空,她扔下腳上穿的一雙綉花鞋給董永留作紀念,一隻落河東,一隻落河西,落鞋處分別得名「東鞋庄」和「西鞋庄」,兩庄又合稱「雙鞋庄」。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將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釵向地面劃出一條河,阻擋住追趕的董永,並用雙釵插地,鑿成兩口井,一井河東,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絕別,永無相見之日。後人為懷念善良美麗的七仙女,為井取名「雙釵井」,又名「金釵井」;為河取名「辭郎河」。
辭郎河邊有個村落,得名「辭郎庄」(今屬廣山鎮)。七仙女別董永凌雲而去,後人在河上建「鳳升橋」,俗稱「南倉橋」(即今牛橋,舊曾為西溪第一橋)旁邊建「凌雲亭」,亭久圮。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難容,她只好忍痛把兒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樹下,托夢囑董永領子。放孩子的地方由此得名「舍子頭」(今為台南鎮杜沈村)。董永得到兒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來到老槐樹旁遠眺,遙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歸,全家團聚,董永佇立之處便得名「殷庄」,今屬廣山鎮。
董永死後,後人有感於董永的孝心,為其建「董孝賢祠」,又稱「董永廟」。有磚牆瓦蓋四合院十餘間,祠內供董永塑像,四時香火不斷。院內有土建「董永墓」,墓有石碑,碑文為:「漢董孝子諱永墓——道光乙未里人修」。為了永久紀念董永,並將當地村莊取名「董家土侖」,後又改為「董賢鄉」,現為台南鎮「董賢村」。

『叄』 七夕節,百度百科裡有說「禮拜七姐」,七姐是指誰七仙女(玉帝七個女兒),還是就單單指織女一

這樣的答案都能成為推薦答案,真牛!

『肆』 七夕傳說起爭議:董永並未遇到「七仙女」

由於「牛郎織女相會」和「七仙女下凡」兩個愛情與七夕有關,因而中國傳統的「七夕節」也被稱為古代的「情人節」。但從古至今,七仙女與董永的傳說一直存在爭議,而且迄今仍沒有爭出結果。

董永是下層「小人物」還是「有身份」的人?

《漢書》記載其為「高昌侯」董忠曾孫

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在一般讀者印象中,董永應該是個「窮小子」,是古代最低層勞動者形象,靠給人家打工生存,其一度家貧如洗,故父親病死後只能「賣身葬父」。

晉人干寶《搜神記》中稱,董永早年死了母親,與父親相依為命。父親耕田種地,董永推著小車跟著幹活。後來父親死了,無錢埋葬,董永只好賣身為奴,換回錢來為父親辦喪事。此即「千乘人」董永事跡:「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

從干寶所述來看,董永是個漢代農民,確是社會下層的小人物。《搜神記》是筆記小說,史上是否真有董永原型?查閱史書,漢代還真有一個「千乘人」董永。

《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記載,董永的曾祖父董忠,是劉詢的隨從警衛(期門)。地節四年(公元前66年),長安男子張章找到董忠,揭發已故勛臣霍光之子霍禹謀反。董忠立即上報給上司(左曹中郎)楊惲。

霍禹被鎮壓後,張章、董忠、楊惲作為有功之人,均得到了朝廷的獎賞,陞官加爵。董忠被封為「高昌侯」,賜千戶,後因犯法被削戶,只保留79戶。但董家從此有了爵位,其子董宏、其孫董武先後繼承位。

在漢哀帝劉欣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董武因其父董宏「佞邪」,被剝免了封侯。一直到建武二年(公元26年)五月,在劉秀當了皇帝(光武帝)之後次年的「撥亂反正」中,董家才被恢復了爵位,董忠的曾孫、董武之子董永,承襲「高昌侯」。

如此說來,董永在當年絕對是「有身份的人」。至於其為何淪到「賣身葬父」的地步,有人分析或與其父親爵位被剝奪、家庭突遭變故有關。

董永是個「有身份的人」,這也為古人所認同。如在山東臨沂吳白庄畫像石墓門楣上發現的一幅「董永故事」繪圖中,董永便是戴進賢冠的形象。《後漢書・輿服志下》記載,「進賢冠,古緇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

但有身份的董永與窮小子董永是同一人嗎?並無直接的說法。

董永是「浪漫青年」還是「道德楷模」?

漢代《孝子傳》是其「賣身葬父」的最早版本

董永廣為現代人熟悉,是因為其與七仙女之間的愛情傳奇,董永因此在現代人眼裡,是一個走了「桃花運」的浪漫青年。

從考古發現和古代傳說來看,董永的故事在西漢即已流傳。但董永的早期形象並非浪漫青年,而是一位十分難得的「孝子」,在當時已作模嫌為公民「道德楷模」,為提倡孝道的文化所贊揚和推崇。

*** 劉向《孝子傳》中說得更細節化:「前漢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獨養父。父亡,無弊頌以葬,乃從人貸錢一萬。永謂錢主曰:『後無錢還君,當以身作奴』……」

這就是董永「賣身葬父」一說的最早版本。劉向的《孝子傳》已佚失,如今人們所見有關董永的文字,都是《搜神記》、《太平御覽》等作品轉引後保留下來的。有人懷疑《孝子傳》是後人託名旦卜手劉向的偽作。但這種觀點顯然站不住腳,因為在漢代畫像石上已出現「孝子董永」的形象。

清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發現的山東嘉祥東漢晚期武梁祠畫像石中,刻繪了17幅「孝子傳圖」,其中後壁便有「董永事親」圖:畫面上有一輛獨輪車,即所謂「鹿車」。老者手持鳩杖,坐在獨輪車上,車上有盛食器皿,獨輪車停放在大樹蔭涼之下。一年輕農民手持農具,扭頭望著老者。

畫面上有「董永千乘人也」、「永父」題記,明確無誤地表明,這圖中的年輕農民是孝子董永,老者為董永的父親。

除了山東境內多處發現「董永事親」圖,四川等地也發現過,雖然細節和形態有所差別,但主題大同小異。如在四川樂山柿子灣I區1號崖墓中發現的「董永事親」圖,與武梁祠畫像石中的畫面很相似:畫面左側有一棵大樹,董老父坐在大樹下的獨輪車上,樹枝上懸掛盛器;右側董永半轉過身來,一手執鋤,一手便面(扇子),為樹下的父親扇風取涼……

董永能為古人所傳頌,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是孝子。在父親病逝後,「賣身葬父」則進一步強化了其「道德楷模」形象,這也是他日後收獲與七仙女愛情的前提條件。

董永遇到的是「織女」還是「七仙女」?

宋元時期《董永遇仙傳》最早稱「七仙女」七月七日下凡

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正是在「賣身葬父」後發生的,可視為民俗學對其孝行的獎賞。

最早提及「董永遇仙」傳說的,是漢末才子曹植。曹植在其悼念父親的《靈芝篇》中寫道:「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佣作致甘肥,債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

最早對「董永遇仙」作開放式描寫的,是《搜神記》。原文這樣:「道逢一婦人,曰:願為子妻。遂與之俱。」大概意思是,董永依承諾前去債主家打工還債的路上,遇到一個漂亮姑娘,姑娘主動提出做他的妻子。董永推脫不過,遂答應姑娘結為夫妻。這樣,夫妻倆一起來到了債主家打工。

債還完、「夫妻雙雙把家還」時,這「婦人」才說出了真實身份「天之織女」。原來天帝為董永「賣身葬父」行為而感動,遂派自己的小女下凡,幫董永一起還債。

「織女」什麼時候變身為「七仙女」?這是一個有趣的流變過程。

在早期傳說中,董永與牛郎的妻子都是「織女」。織女是什麼人?所撰《史記・天官書》中有一種說法,「織女,天女孫也。」天帝的孫女咋能既是董永的妻子,又是牛郎的媳婦?天帝之家也不能「一女嫁二夫」。在隋唐時期,這段「人仙之戀」被合倫理化,借用天上的織女星有三顆一說,將「一織女」換成了「三織女」。

這樣,董永與牛郎所娶對象,就不是同一位仙女,男女婚姻關系就正常了。為了讓「三織女」說深入人心,古人還借用《史記・殷本紀》中「三人行浴」的傳說,搗鼓出「三織女浴於池」的故事。

在唐人所寫敦煌殘卷《董永變文》中,三位織女由此出世,而且讓董永和其中一位織女生了一個兒子「董仲」。

但這樣一改,董永與牛郎成了「姐夫與妹婿」的關系,仍扯在一起;而且到底與三位織女中哪位做夫妻也說不清。宋元間「董永遇仙」進一步發展,流變出了「七仙女」這一新形象。讓與董永相戀的織女和與牛郎結合的織女完全分開,董永與牛郎的傳說不再糾纏不清。

「七仙女」被明確為董永老婆,首現於宋元間清平山堂話本《董永遇仙傳》,所生之子也由「董仲」變為漢代儒生董仲舒:董仲舒一心尋母,道士嚴君平指點迷津:「難得這般孝心。我與你說,可到七月七日,你母親同眾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葯,那第七位穿黃的便是。」

這以後,有關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越發豐富,出現了《董秀才》、《遇仙記》、《織錦記》、《槐蔭別》等各種版本的「董永遇仙」故事。

董永到底是「山東人」還是「湖北人」?

明嘉靖唱本《織錦記》稱其為「潤州丹陽縣董槐村人」

隨著董永與七仙女故事的深度流傳,董永的籍貫卻越來越復雜。在中國,目前至少有十幾個縣市的志書中都稱是「董永的故鄉」,當地都能找到董永祠、董永墓或仙女墳的遺跡與傳說。

董永籍貫的變化,同樣十分有趣。

隋唐以前,董永是「山東人」,即所謂「千乘人」。但由於千百年來行政區別的不斷調整,「千乘縣」現已不存,董永到底是山東哪裡人,出現爭議。與「千乘」有聯系的青州、博興、廣饒等幾個縣互不相讓,都說「董永是俺這里人」。

到了,人們更多的認為董永是「湖北人」。此說的最早出處見於《董永變文》,裡面有「孝感先賢說董永」一語。清康熙《孝感縣志》亦有這樣的說法,孝建元年(公元454年)「以漢末孝子董永故,析安陸縣東境置孝昌縣」,孝感與安陸因此都稱當地是「董永老家」。

以後,董永的籍貫更多,除「山東人」、「湖北人」外,還有「江蘇人」、「河南人」、「河北人」、「山西人」等多種說法,其中以「江蘇人」一說最有影響,「家住丹陽,姓董名永」嘛。但「江蘇人」意見也不統一。明嘉靖唱本《織錦記》中稱,「董永字延年,潤州丹陽縣董槐村人」;同省的東台市則堅持認為,董永是東台人。近幾年有媒體又現新說,認為董永是個「老南京」,乃南京江寧人,「南京雲錦」與「織女」附會到了一起。

而在現代,認為董永是「安徽人」的比例上升。這或與黃梅戲《天仙配》的成功傳播有關。黃梅戲源於安慶,大家自然認為董永是安徽「安慶人」。但同省的馬鞍山市認為,馬鞍山境內的「小丹陽」才是董永籍貫地。

董永的籍貫眾說紛紜,還能舉出不少爭議。爭議的背後,至少說明「董永與七仙女」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不缺生存的土壤,這比證明「董永是哪裡人」更有意義。

聲明:「一方鉤沉」欄目文章系著名歷史學者倪方六先生供本報專稿,摘轉請務必與作者本人聯系。

『伍』 七夕節就是七仙女和董永那個嗎

不是。
七仙女與董永、織女與牛郎、根本不是同一個人,首先他們的故事就不同。
七夕節是織女與牛郎的。

熱點內容
荷花衣櫃門 發布:2025-05-20 15:47:01 瀏覽:708
日本櫻花是櫻桃花嗎 發布:2025-05-20 15:45:16 瀏覽:539
丁香湖畔 發布:2025-05-20 15:38:04 瀏覽:695
訂婚玫瑰 發布:2025-05-20 15:35:18 瀏覽:129
丁香酚展開劑 發布:2025-05-20 15:23:07 瀏覽:745
國宴海棠 發布:2025-05-20 15:14:53 瀏覽:856
在海棠花下 發布:2025-05-20 14:40:53 瀏覽:228
峰江看荷花 發布:2025-05-20 14:31:48 瀏覽:567
果樹盆栽論文 發布:2025-05-20 14:31:45 瀏覽:728
老外種荷花 發布:2025-05-20 14:30:07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