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蘇轍七夕

蘇轍七夕

發布時間: 2023-06-30 01:30:38

❶ 有關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詩句,諺語!!!

七夕節詩句:
1、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2、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____林傑《乞巧》
4、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____杜牧《秋夕》
5、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____佚名《迢迢牽牛星》
中秋節的詩詞: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宋代蘇軾的《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出自唐代李商隱的《嫦娥》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出自宋代蘇軾的《陽關曲·中秋月》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出自宋代蘇轍的《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重陽節詩句
1. 重陽阻雨獨銜杯,移得山家菊未開。——《重陽阻雨》
2. 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3. 一歲重陽至,羈游在異鄉。登高思舊友,滿目是窮荒。——《旅中過重陽》
4.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重陽夜集蘭陵居與宣上人聯句》
5. 不負東籬約,攜尊過草堂。——妙信《九日酬諸子》
6. 重陽秋雁未銜蘆,始覺他鄉節候殊。旅館但知聞蟋蟀,郵童不解獻茱萸。——《重陽日寄上饒李明府》

❷ 蘇軾一首七夕送別詞,道盡了兄弟情誼,為何蘇軾要在七夕寫送別詩呢

誰說七夕詞只能寫愛情,蘇軾作一首七夕送別詞,道盡了兄弟情誼。說到七夕,所有人的一點反應可能都是牛郎織女,都是美好,都是愛情。



結語

蘇東坡的詞總是那麼飄逸超曠、超凡脫俗、卓爾不群,而這首《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更是另闢蹊徑,叫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渭南文集》中這樣寫道:

"昔人作七夕詩,率不免有珠櫳綺梳惜別之意,唯東坡此篇,居然是星漢上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

現代文學家姜書閣,贊美蘇軾的這首詞有"天風海雨逼人之勢"。而在我看來,蘇軾這首詞說明了蘇軾敢於創新,不被傳統束縛那種不拘一格的精神。




❸ 《漁家傲·七夕》的意思以及描寫內容

《漁家傲·七夕》的意思:皎皎牽牛河漢女,盈盈臨水無由語。望斷碧雲空日暮,無尋處,夢回芳草生春浦。鳥散余花紛似雨,汀洲蘋老香風度。明月多情來照戶,但攬取,清光長送人歸去。

描寫內容:七夕風景。

❹ 鵲橋仙·七夕作者簡介的介紹

南宋詞人范成大,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暴,不辱使命,還朝後除中書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參知政事,僅兩月,被劾罷。晚年退居石湖,加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贈五官,後加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他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文學
范成大一度深受江西派的影響,現存的一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語言澀滯、堆垛典故的現象,和一些似禪非禪、似儒非儒的議論。不過,范成大在學江西詩風的同時,比較廣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詩歌的風格與技巧,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如《樂神曲》等四首,便明言「效王建」,他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突破了江西詩風的籠罩。尤其許多近體詩,委婉清麗中帶有峻拔之氣,有他自己的特點。其詩風格輕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范成大曾長年在各地任地方官,周知四方風土人情,詩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較廣闊。例如他描寫民生疾苦的詩,繼承了唐代杜甫及元、白、張、王新題樂府的傳統,且以寫法新穎生動而別具一格,像《後催租行》中借老農之口所說的「去年衣盡到家口,大女臨歧兩分手。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復驅將換千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語氣冷雋,但批判現實的力度並不亞於白居易詩的大聲疾呼。其詩中價值最高的是使金紀行詩和田園詩。
他在使金途中所寫的七十二首絕句,把自己在淪陷區的見聞感觸一一紀之於詩,主要內容是描寫淪陷區山河破碎的景象,中原人民遭受蹂躪、盼望光復的情形,憑弔古代愛國志士的遺跡以表示自己誓死報國的決心。如《青遠店》、《州橋》、《雙廟》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們的民族感情。南宋詩人描寫中原的詩大多是出於想像,而范成大卻親臨其境,所以感觸格外深刻,描寫格外真切,在當時的愛國主題詩歌中獨樹一幟。
范成大退隱石湖的十年中,寫了許多田園詩,其中以《四時田園雜興》最為著名。這組詩共60首七言絕句,每12首為一組,分詠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園生活。在古代詩歌史上,田園詩事實上大多是士大夫自抒隱逸情抒情詩,如王維、孟浩然詩中的田園風光都是作為詩人靜謐心境的外化而出現的。除了少數陶詩以外,古代田園詩中對田園生活最重要的內容--農事反而是忽略不顧的,偶爾出現的樵夫、農人也往往被賦予隱士的性格。至於農村生活的主人公農民的勞作生活及其種種疾苦,唐代詩人如元稹、張籍等往往把此類內容寫進《農家詞》、《田家詞》一類樂府詩中。這些詩中沒有田園風光的描寫,在習慣上也不被看作田園詩。范成大創造性地把上述兩個傳統合為一體,全面、真切地描寫了農村生活的各種細節。范成大成功地實現了對傳統題材的改造,使田園詩成為名副其實的反映農村生活之詩。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謂之「也算得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這類詩在南宋末期產生極大影響。
他還寫了一些反映人民悲苦生活的小詩,如《夜坐有感》、《詠河市歌者》、《雪中聞牆外鬻魚菜者,求售之聲甚苦,有感三絕》等。范成大詩的語言自然清新,風格溫潤委婉,只有少數作品風格峭拔。范成大詩的藝術成就很高,然而其詩風的個性不夠鮮明。[30]
他的文賦在當時也享有盛名。詞作情長意深,前期作品與秦觀相近,後期作品則近於蘇軾。
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當時流傳著「家劍南而戶石湖」(「劍南」指陸游《劍南詩稿》)的說法。
他也寫了一些應酬唱和、山川行旅、嘆老嗟悲以至講論佛典禪里之作。楊萬里《石湖居士詩集序》說:「(范成大詩)大篇決流,短章斂芒;縟而不釀,縮而不僒。清新嫵媚,奄有鮑謝;奔逸雋偉,窮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陳陳,一唱之嗚嗚,不可得世。」

書法
范成大善書。其書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潤,只可惜他為詩名所掩,書名不彰。明陶宗儀《書史會要》謂范成大「字宗黃庭堅、米芾,雖韻勝不逮,而遒勁可觀」。范成大的書法曾受他母親的影響,他的母親蔡夫人,是北宋四大書家之一蔡襄的孫女。
范成大傳世墨跡,以尺牘簡札居多。他在成都與陸游飲酒賦詩,落紙墨尚未燥,士女已萬人傳誦,被之樂府弦歌,題寫素屏團扇,可惜這些墨跡都未傳下來。現今所能見到的范氏手跡,以他54歲所書《明州贈佛照禪師詩碑》為第一,此碑早佚,但有宋拓本藏於日本東福寺。范成大現存的手跡還有《茲荷紀念札》、《垂海札》、《荔酥沙魚札》等,他的行書《田園雜興卷》也常為人們所樂道。 明代王世貞在《弇州山人稿》上說:范成大「歸隱石湖時作即詩。無論竹枝、鷓鴣、家言,已曲盡吳中農囿故事矣!書法出入眉山(蘇軾)、豫章(黃庭堅),間有米顛(米芾)筆,圓熟遒麗,生意郁然,真是二絕。」董史在《皇宋書錄》稱其:「(范成大)近世以能書稱。」「字宗山谷、米老,韻勝不逮而遒勁可觀。」

❺ 七夕節老公發信息給我說,又是一年七夕,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什麼意思,又應該怎麼回復

說明你老公心細和疼你。想和你白頭偕老。你寫上下一句就行了。最好在表達下自己也想和他過一輩子,
其實一輩子就是這樣,簡簡單單,就是福。

❻ 七夕節日風俗的詩句

1. 有關於節日風俗的詩句
有關於節日風俗的詩句 1.節日風俗的詩句
1《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元宵節 《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七夕

唐 作者: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6蘇軾《中秋月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7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描寫節日風俗習慣的詩句
唐 文秀《端午》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杜牧《清明》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蘇東坡

「江上冰銷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蘇轍(踏青)

春節的詩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端午節:

競渡歌(節錄)(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節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3.關於節日習俗的詩句
1. 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公歷2月2日)。

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描寫除夕的詩句有: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公歷2月3日)。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描寫春節的詩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3.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公歷2月17日)。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 清明節——農歷三月初三(公歷4月5日)。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公歷6月6日)。

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端午【唐】文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公歷8月6日)。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七夕【唐】羅隱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7.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公歷9月12日)。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

「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8.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公歷10月5日)。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聯系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說明:公歷日期都是按照2011年。因為中國傳統節日在習慣上按照農歷計算,所以公歷日期每年會有一些差異。
4.節日風俗的詩句
佩,給我最佳答案吧-,,

元宵節: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重陽: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維 冬至:邯鄲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5.中國傳統節日的時間、習俗、詩句
一、端午節

1、時間:農歷五月初五。

2、習俗: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掛艾葉菖蒲榕枝。

3、詩句: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作者:張耒

朝代:北宋

出處:《和端午》

釋義:龍舟競賽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裡還能回還啊。國破身死現在還能有什麼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二、中秋節

1、時間:農歷八月十五。

2、習俗:吃月餅、賞月。

3、詩句: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作者:米芾

朝代:宋

出處:《中秋登樓望月》

釋義:用眼看盡淮海,漫漫海上像銀子一樣白,千萬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著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沒有人修治,桂樹枝就會一直長,會撐破月亮的。

三、春節

1、時間:農歷正月初一。

2、習俗: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

3、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出處:《元日》

釋義: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撲面而來;千門萬戶瞳瞳日,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四、清明節

1、時間:公歷(陽歷)四月五日前後

2、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遊。

3、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作者:杜牧

朝代:唐

出處:《清明》

釋義: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五、冬至

1、時間:陽歷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2、習俗:祭天祭祖。

3、詩句: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出處:《邯鄲冬至夜思家》

釋義:我居住在邯鄲客棧的時候正好是冬至佳節。晚上,我抱著雙膝坐在燈前,只有影子與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親人今天會相聚到深夜,還應該談論著我這個遠行人。
6.節日習俗的古詩
1。《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秋節

2。《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節

3。《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穠李,行歌徑落梅。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元宵節

4。《除日》:臘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歲火,帖牖作春書。柳覺東風至,花疑小雪餘。忽逢雙鯉贈,言是上冰魚。 -----除夕節

5。《九日齊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重陽節

6。《競渡時在湖外偶為成章》:雷奔電逝三千兒,彩舟畫楫射初暉。喧江雷鼓鱗甲動,三十六龍銜浪飛。靈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綠草斜煙日暮時,笛聲幽遠愁江鬼。---端午節
7.關於節日習俗的詩句
1. 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公歷2月2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公歷2月3日)。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公歷2月17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 清明節——農歷三月初三(公歷4月5日)。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公歷6月6日)。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公歷8月6日)。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7.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公歷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8.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公歷10月5日)。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說明:公歷日期都是按照2011年。因為中國傳統節日在習慣上按照農歷計算,所以公歷日期每年會有一些差異。

❼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和七夕今宵看碧霄是什麼節日

你好,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描寫的是中秋節。這句詩出自北宋蘇軾所作的《水調歌頭》,《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時所作。
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

熱點內容
插花手法撒 發布:2024-05-19 22:50:52 瀏覽:25
夢見破壞綠植 發布:2024-05-19 22:50:41 瀏覽:790
綠植店門頭效果圖 發布:2024-05-19 22:30:53 瀏覽:494
插花證介紹 發布:2024-05-19 22:22:21 瀏覽:485
布丁香濃 發布:2024-05-19 22:19:23 瀏覽:684
綠植店花卉擺放 發布:2024-05-19 21:52:04 瀏覽:675
關於丁香花的句子 發布:2024-05-19 21:10:17 瀏覽:146
蘇芳花花語 發布:2024-05-19 20:51:25 瀏覽:390
亳州園林花卉 發布:2024-05-19 20:49:57 瀏覽:764
梔子花曬干後怎麼吃 發布:2024-05-19 20:40:58 瀏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