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權德輿的

七夕權德輿的

發布時間: 2025-08-22 02:24:03

A. 今日雲×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是指什麼節日

「今日雲×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是指「七夕節」,語出唐代權德輿所作的《七夕》一詩。全詩如下:
唐·權德輿
七夕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B. 七夕這首詩你感受到一種怎樣的感情

哪一首?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 七夕(宋)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C. 七夕詩打油詩

《戊早年七夕五絕》
宋代:張秉
香階寶砌靜無塵,搖指星河再拜人。
若把離情今夕說,世間生死最傷神。

《辛卯七夕悼往》
宋代:強至
憶共佳人曝綉衣,餘香如昨舊歡非。
鵲橋雖別年年在,猶勝嬌魂去不歸。
愛情,最讓人傷感的莫過於悼亡詩。

《七夕》
宋代:王鎡
綵樓簾影夜沉沉,一片篩涼月似金。
倚得畫欄和袖暖,看人兒女學穿針。
七夕節的乞巧習俗,始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七夕有懷》
宋代:俞桂
擘釵情緒思悠悠,月下穿針嬾傍樓。
非獨雙星苦離別,人間天上一般愁。

《七夕戲詠》
宋代:喻良能
別多會少兩情深,風幌雲屏喜不禁。
誰道初秋清夜永,須知一刻直千金。

《七夕》
宋代:楊億
清淺銀河暝靄收,漢宮還起曝衣樓。
共瞻月樹憐飛鵲,誰泛星槎見飲牛。
弄杼暫應停素手,穿針空待貺明眸。
匆匆一夕填橋苦,不似人間有造舟。
世人都說神仙好,有時候,天上也沒有人間快樂。

《七夕戲成二絕》
宋代:吳芾
時入三秋氣已清,節臨七夕露初零。
如何老子臨風坐,也望天河牛女星。
世人,都離不開情字,不管你是誰,在七夕佳節,也要抬頭看看這牛郎織女星。

《乞巧》
唐代: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七夕》
唐代: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仙鵲架起了小橋於渺渺銀河之上,環佩輕盈作響,款款走來神話中的女子玲瓏的身影。這亘古不變的別離年復一年不曾停息,悵然間凝望天上牛郎星,年年今日光華如明,才發現渺小的哀傷如此不值一提。

《怨王孫 七夕》
清代:朱彝尊
一水填卻雙星如約。
乞巧誰憑。
訴愁君莫,知道呆女痴牛,肯憐不。
悠悠歲月辭家者,孤眠且。
此夕何夕也。
碧梧小院風細,露檻同憑,昔年曾。

熱點內容
蘭花熘魚片 發布:2025-08-22 03:33:55 瀏覽:770
紫背秋海棠 發布:2025-08-22 03:22:47 瀏覽:760
刺葫蘆盆景 發布:2025-08-22 03:20:46 瀏覽:857
合肥玫瑰園房價 發布:2025-08-22 03:06:20 瀏覽:125
臘梅花詩句 發布:2025-08-22 02:29:25 瀏覽:768
七夕權德輿的 發布:2025-08-22 02:24:03 瀏覽:727
櫻花測試他 發布:2025-08-22 02:22:29 瀏覽:847
玫瑰海岸怎麼樣 發布:2025-08-22 02:10:01 瀏覽:286
丁香噴霧葯 發布:2025-08-22 02:05:39 瀏覽:798
好用的花卉 發布:2025-08-22 01:53:24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