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七夕節
⑴ 在東北,七夕節有什麼習俗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⑵ 情人節是什麼時候
目前中國情人節有三個日子,元宵節、七夕以及三月初三。不過七夕情人節算是最大的一個情人節,很多年輕人對於這個節日還是很慎重的。當天會有著很多痴男痴女進行表白、求婚、領證和結婚等,是個十分吉利的日子。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最早起源於漢代。節俗是曬經書及衣裳,向雙星乞願和穿針乞巧。如果真要將七夕節賦予一種通俗的叫法兒,應該是「中國女兒節」。在歷史上「七夕」節這一天,未出門的姑娘們一定要手綁綵線,乞求未來像天上的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因此,「七夕節」是古代女孩最重視的節日。在東北地區,七夕節的傳統活動就是女孩子們用綵線穿上綉針,比比誰的針線活做得好,同時擺上瓜果貢品,乞求心靈手巧。
中國情人節的相關爭議:
對於中國情人節的說法,有民俗學者2013年7月相繼痛批是商業炒作,北大教授張頤武7月13日在微博中稱,傳統上,除了牛郎織女故事,七夕最重要的是乞巧。他說:「乞巧是女孩子向上天乞求智慧靈巧。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兒節。」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說,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白頭偕老"的情感,不是表達婚前情人或戀人的情感,這是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兩種感情。將七夕節稱為"中國情人節"並不妥當。
⑶ 7日「七夕」:星橋橫過鵲飛回,坐看牽牛織女星
新華社天津8月5日電(記者周潤健)8月7日農歷正值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也是傳說中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在銀河鵲橋相會的日子。那麼,怎麼在夜空中尋找牛郎星和織女星,感受這份浪漫的愛情故事?
七夕之夜,如何找尋這兩顆亮星呢?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織女星、牛郎星和天津四,這三顆北半球夏季夜空最亮的恆星,在天空組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被稱為「夏季大三角」,是夏季星空的標志。7日晚8時,如果天氣晴好,感興趣的公眾可找一處不受燈光影響的安全地方,仰頭靜望東南方天空。在「夏季大三角」中,東北方向的是織女星,亮度0等,放射著銀白色的光輝,是夏夜星空里最耀眼的星星,俗稱「夏夜的女王」。織女星的下方有四顆較暗的星,它們就是神話傳說中織女編織的美麗雲霞和彩虹的梭子。東南方向的是牛郎星,亮度1等,呈微黃色,在它的兩旁各有一顆小星,相傳是「牛郎」和「織女」的一對兒女。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趙之珩表示,牛郎星和織女星的距離非常遙遠,為16光年(1光年約等於10萬億公里),它們之間的引力作用非常有限,因此它們不會在太空中相會。如果他們乘上每秒鍾走30千米的飛船,兩者同時出發,也要飛行8萬年才能在鵲橋上相聚。(完)
⑷ 清代七夕的主要活動是什麼
清代七夕的主要活動是家家陳列瓜果等食品並焚香於庭,用以祭祀牛郎、織女二星乞巧。據《清嘉錄》記載,百姓用巧果或無花果:
陳香燭於庭,或露台之上,禮拜雙星,以乞巧。
投針驗巧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但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盛行的七夕節習俗。《宛署雜記》記載:
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在農歷七月初七的上午,女子們將一碗水曬在太陽下,過一會兒,水面便會產生一層薄膜。這時,把平日縫制衣服或綉花的針投入水中,針便會浮在上面。
向水中投針也是驗巧的一道小關,因為並不是每次投針都會懸浮的,有時女子需要連投很多次。所以,那些投針一次成功的女子才會得到靈巧的稱贊。
然後,就是驗巧的關鍵時刻了,就是「看巧影」。如果看到水底的針影是細直的,或者成雲物、花朵、鳥獸的影子的,便是「乞得巧」,表明這個女子是靈巧的。
但是,如果看到水底針的影像是槌子般粗直或彎曲不成形,則表明投針的女子「乞得拙」,這是織女給一石杵,大傷女兒心,使其或嘆息,或哭泣。
東北滿族的乞巧又是別具民族特點的。當地人不用鋼針,而用本地盛產的松針代之,稱為「擲花針」,放在水碗中觀看針影。從民間到宮廷,都曾有過「擲花針」乞巧的方法。《直隸志書》記載道:
七月初七,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
也就是說驗巧之後,仍需乞巧。民間普遍的做法是,在月下設一香案,供上水果、鮮花,虔誠地向織女祈願。
⑸ 日本東北三大傳統節日是
東北三大節日
每年的八月初,在東北地區舉行盛大的夏季節日。青森奈布塔節,秋田關東節,仙台七夕節被稱為「東北地區的三大節日」。
青森Nebuta節日
「Nebuta」是指燈籠點亮的浮游物與他們的戰士人物。它們是通過將日本紙張固定在線框上並描繪歷史人物或當地傳說而製成的。每天晚上,燈籠點亮,有20個浮標通過城市的中心。隨著城市的進行,每個浮動伴隨著500到1000個舞者(haneto)。
秋田關東祭
在這個節日里,許多chochin(燈籠)懸掛的關東(長桿)被遊行,希望豐收。它們看起來像稻穗。大關東長12米,可容納46個燈籠。它們由一個人攜帶,平衡在手,額頭,肩膀或腰部。參與傳統的敬禮者展現出高超的平衡與力量。
⑹ 農歷七月初七,各地都有哪些傳統節日風俗呢
農歷七月初七,各地都有著一些傳統節日風俗,具體的我們來聊一聊吧。
農歷的7月初七這一天對於很多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人來說,其實是非常的幸福的,因為在這一天大家可能就會在一起去慶祝,因為他們的愛情在這一天可能會顯得更加的甜蜜,而他們也依舊會遵從自己當地的那些傳統風俗。
⑺ 在日本,有哪些當地傳統節日祭典值得體驗
大多數的祭典是一年舉行一次,為所供奉的神明、季節或歷史事件進行慶祝活動。有些祭典甚至會持續幾天。
其中日本最著名的三大祭典,就是東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京都的祗園祭。
東京的神田祭
神田祭是每年舉行一次,但是在陽歷奇數年的5月15日那周的周末舉行的是主要的大祭會,而在陽歷偶數年舉行的慶祝活動則規模較小。要是在5月7日到5月18日期間正好在東京的話,不妨關注一下神田祭的慶祝活動。祭典活動舉辦期間,神田地區將會出現大大小小的數百座神輿和花車雲集,由數千人組成的抬轎隊列緩慢穿過東京市區的壯觀場面。
還有一些節慶的日期每年都不相同,建議參加祭典之前,先查詢一下。
除了這些慶典之外,日本各地在7、8月均會舉行花火大會,各地舉辦日期不同,詳細請查詢花火大會情報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