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A.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什麼含義
出自英國詩人布萊克,《天真的預言》 :
前四句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雙手握無限,
剎那是永恆
樓上幾位這么解,實在是西辭中譯,非要套上佛學的外衣。其實佛祖那部分軼事,也不過是中國人加入道學後的理解罷了,正如王陽明「野粗格物致知」管窺世界一般。「參透」、「頓悟」的說法,也是中國佛教的特例,雖然與密宗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原典籍中並無這種說法。而《佛典》一說,也是近人所加,佛學本無典,一切經文的總和,乃叫做佛典。佛學部分本來沒錯,但是布萊克的本意與一樹一菩提還是想去甚遠。
布萊克原詩共一百三十二行,一氣呵成,並無分段,這在英語文學裡面非常少見,而用意,則是四句詩總起,與後面的詩意形成緊密聯系。本篇叫做《天真的預言》,原文則是Auguries of Innocence,Augury一次帶有「壞預兆」的含義。本篇接下來羅列的,則是一系列似非而是的假想(paradoxes),將最天真無害的本意放入最邪惡的環境中去,結果是天真的本意也被曲解了。而這四句詩的實際理解,實薯州在應該取其字面意思,即將看似不可能的條件並列在一起,形成似非而是的意境頌手鎮,與之後的一百二十八行詩相對,即絕對善意和絕對惡意的荒謬結合。
既知出處,還是應該去讀原詩才是。
B.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到底是誰寫的!
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曾寫過一首詩《天真的預示
C. 從一粒沙子看到一個世界,從一朵野花看到一個天堂是什麼意思
從一粒沙子中能看到一個世界,從一朵野花中可以看到一個天堂。(包含濃厚的哲學意味,是凡人俗世中所悟出世界中,最高境界的一句名句)
這句出自英國詩人布萊克的詩: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徐志摩譯: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恆。
(3)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擴展閱讀
衍生理解:
這是禪宗的境界,佛學說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這么一說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佛學上的一個故事。故事是這樣講的:佛在靈山,眾人問法。佛不說話,只隨手拿起一朵金婆羅花,示之。眾弟子不解,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只有他悟出道來了。
宇宙間的奧秘,不過在一朵尋常的花中。 "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尋常事物中。莊子還說,道在屎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還有哪裡不可以有道呢?無處不有道。世界在哪裡,就在那一枝一葉上。
作者介紹: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版畫家,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偉大詩人之一,虔誠的基督教徒。主要詩作有詩集《純真之歌》《經驗之歌》等。
D.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自然之美陶冶情操
自然之美對陶冶情操的作用
自然既是人類物質生活的主要來源,也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寄託。
當一個人因城市煩囂而心憚逆境時,更需要回歸大自然的懷抱中,享受那份難得的寧靜與安逸。
18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思潮提出的「回到大自然」口號,其中正包含著對資本主義現實不滿的一種超脫。
在我國最早對山水草木的美的發現是同道德美密不可分的。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說法,這是以山之厚重博大來比喻仁者寬廣慈愛的胸懷,與水之流動比喻智者聰慧機靈的品格,開創了古代所謂的「比德」說。
漢代董仲舒進一步發揮,曾把水的特徵一一比擬為種種人品,他說:「水則源泉混混泫泫,晝夜不竭,既似力者,盈科後行,既是持平者;循微赴下,不遺小問,既似察者;循溪谷不迷,或奏萬里而必至,既是知者;鄣防山而能請凈,既是知命者;不清而入,潔清而出,既是善化者;赴子仞之壑,入而不疑,既似勇者;物因皆於火,而水獨勝之,既是武者;鹹得之而生,失之而死,既是有德者。」這里由水源無竭,喻人之有力;水滿則流,喻人之公平;微處皆至,喻人之明察;行遠不迷,喻人之智慧;山阻而清,喻人之安命;化濁為潔,喻人之善教;入壑不疑,喻人之勇敢;獨能勝火,喻人之剛猛;有水則生,喻人之德行。這就把儒家心中的聖人品德包羅齊全了。
當然,「比德」階段還沒有把自然美當作完全獨立的審美對象。
從魏晉南北朝開始,一大批士大夫文人為了躲避亂世或脫離仕途,紛紛隱居田園,暢游山水,在自然中尋找生活樂趣和精神寄託,形成了最早的山水田園詩派,這時,自然、美真才進入了人的審美領域,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也成為人類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的確,自然美在陶冶人的心靈,培養人的情操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自然美的,清靜質朴的本色可以使人洗心滌慮,返樸歸真,擺脫世俗社會名枯鬧枷利鎖的羈盼,「惟性所宅,真取弗羈」,練就一種淡泊真純,隨緣自適的人生修煉,「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我國古人欣賞的那種疏野情趣即屬此類。
自然美雄渾、崇高的景象,又可激勵人奮發進取的勇氣,樹立高尚遠大的抱負。
康德曾說:「好像要壓倒人的陡峭的懸崖,密布在天空中迸射出迅雷疾電的黑雲,帶著毀滅威力的火山,勢如掃空一切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的汪洋大海,以及從巨大河流投下來的懸瀑之類的景物,使我們的抵抗力在他們的威力之下相形見絀,顯得渺小不足道。但是只要我們自覺安全,它的形狀與豎敗閉可怕也就具有吸引力,我們就欣然把這些對象看作崇高的,因為他們把我們心靈的力量提高到超出慣常的繁榮,使我們顯出另一種抵抗力,有勇氣去和自然的這種表面的萬能進行較量」。
雨果稱贊莎士比亞是的天才,「就像一切神通廣大,才智高超的人一樣,莎士比亞把整個自然都斟在自己的酒杯里,他不僅自己喝,而且讓你也來喝」。這種贊譽對於我國優秀的豪放詩人也是當之無愧的,李白所謂「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孟郊所謂「天地如胸意,吁嗟生風雷」。古往今來,祖國秀麗山河曾激發起多少愛國志士的雄心,「江山如此多嬌引,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當代畫家劉海粟在登臨東海邊高山時曾賦詩「海到盡頭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從大自然的浩渺廣闊,激發其勇於攀登的拼搏精神,表現了一種崇高的人生價值觀。
大自然還蘊含著無窮深奧的人生哲理,足以啟發人心智,發人深省,他是人類最好的啟蒙老師。
正如英國詩人布萊克所說:「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在一剎那收藏。」
大自然的順天應時,新陳代謝的規律本身就在啟示人們一種窮通達變,俯仰自得的境界。
孔子由奔流不息的余裂江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領悟到生命之匆匆和寶貴。
陶淵明由雲鳥出沒「雲無心已出岫,鳥卷飛而知還」,聯想到人生歸宿;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似乎在暗示人們要適時伺機以靜待變;白居易的「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告誡人們要珍惜晚年,煥發出燦爛人生。
此外像杜甫的「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像李商隱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像劉易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像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都是在自然物象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嗎?
自然界的一切變換,「白雲蒼狗」,「滄海桑田」,「一葉知秋」,「雨後春筍」不都是在向人們發出信號,將自己的生命同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物我渾一的高超境界嗎?
E. "從一粒沙看世界,從一朵花看天國."意思是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一粒沙里有一個世界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一朵花里有一個天堂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把無窮無盡握於手掌
And Eternity in an hour.永恆寧非是剎那時光
——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著,台灣的散文家陳之藩譯。
還有另外幾個譯本: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在一剎那裡收藏。(梁宗岱譯)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
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李叔同)
天涯上有篇文章寫了與之相似的典故,現摘錄如下:
「一花一世界」,出自唐蝸寄題廬山東林寺三笑庭聯: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又說「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語出《佛典》,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惟迦葉微笑什麼意思?)。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F.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恆。誰的譯文
譯者:徐志摩
英文原文: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翻譯: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恆。
這四句詩出自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長詩 《天真預言》。
(6)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擴展閱讀:
全詩如下:
Auguries of innocence,天真的預言。
Tosee the world in agrain of sand,從一粒細沙中窺探世界。
Andaheaveninawildflower,在一朵野花里尋覓天堂。
Hold infinityinthepalmofyour hand,掌中握無限。
Andeternityin anhour,霎那成永恆。
Atruth that's toldwithbadintent,當真理被惡意利用時。
Beatsall theliesyoucaninvent,比一切臆造的謊言猙獰。
Itisrightitshould beso ,現實本來就這樣。
Man was made forjoyand woe,人生來就要面對快樂和悲慘。
Andwhen this werightlyknown,只要能明了這一點。
Throughtheworldwe safely go,我們就不會再受傷害。
Joy andwoe arewovenfine,將快樂和憂傷編織。
Aclothingforthesouldivine,披在我神聖的心上。
The poorman'sfarthingisworthmore ,窮人手裡的一個銅板。
Than allthegold onAfric'sshore,抵得上非洲海岸的所有黃金。
One mitewrungfromlabour's hands,從勞動者手裡砸取的一丁點錢。
Shall buyandsellthemiser'slands,能買的下守財奴的所有土地。
Or, ifprotectedfromonhigh,如果得到上帝的庇護。
Does that wholenationsellandbuy,甚至可以買賣國土的全部。
He whomockstheinfant'sfaith,誰曾嘲笑純真的信念。
Shall be mocksed in ageanddeath,他將嫌絕被歲月和死亡譏諷。
He whoshallteachthechildto doubt ,誰要動搖純真的信念。
The rotting graveshallne'er getout,他將永遠被埋葬在陳腐的墓穴中。
Hewhorespects theinfant's faith,誰能尊重純真的信念。
Triumph's over Hell and death,他將戰勝地獄和死亡。
Hewhodoubts from whathesees,如果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Willne'erbelieve, do whatyouplease,將永遠不畢基懂得去信任,請隨心而行。
Ifthe Sun&Moon should doubt ,如果太陽和月亮心存猜疑。
They'd immediately goout,它們將會轉瞬消失。
Tobein apassionyougoodmaydo,被激情圍繞就能擁有美好。
Butnogoodif apassionisinyou ,情慾攻心則會迷失自我。
Every nightand everymorn,每一個夜晚,每一個清晨。
Sometomiseryareborn,有人生來就為不幸傷神。
Everymornandeverynight,一個清晨芹數姿,每一個夜晚。
Some are borntosweetdelight,有人生來就被幸福擁抱。
Some areborn tosweetdelight,有人生來就被幸福擁抱。
Some are born to endlessNight,有人生來就被長夜圍繞。
Weareledtobelievealie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
Whenwesee not through theEye ,我們就會相信謊言。
Which was bornina night toperishina night ,謊言在黑夜裡生滅。
When the soulsleptinbeamsof Light,靈魂在光芒中休眠。
God appears&Godislight,對掙扎在黑暗中的人。
Tothose poorsouls whodwellin night ,上帝散發出光明。
But does ahuman form diaplay,對生活在白晝的人。
Tothosewho dwellin realms ofday,上帝幻化為人性。
G. 什麼叫「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意思是每個人對世界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這句話是一個隱喻。強調的是個人體驗。有的人觀察一粒沙,以為看到了整個世界。看到一朵花,聯想到了天堂。不管生活的環境如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
從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
出自英國詩人布萊克,《天真的預言》。
一粒沙子看出世界,一朵野花里見天國。
在你掌里盛住無限,一時間里便是永遠。
(7)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擴展閱讀: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恆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學。
對於我們整個人類來說,生命應該是沒有止境的,物質也是永恆發展的。但是,在天體的轉動和歲月的輪回中,我們卻分明地看到每一個個人所擁有的單個生命在時空輪回中的單薄無力,我們這些單個的個體在宇宙中渺小得恐怕不及滄海一粟。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一個天堂」是人類個人生命充分的自信與自由,凝結起來就是一個廣袤且博大的物種之起源的理由了。從一個卑微的個體生命中我們有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整個物種的生命力,這卻正是「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把一剎那收藏」。
H. 威廉·布萊克(天真的預示) 全文翻譯
譯文與原文:
Auguries of innocence
天真的預言
Tosee the world in agrain of sand
從一粒細沙中窺探世界
Andaheaveninawildflower
在一朵野花里尋覓天堂
Hold infinityinthepalmofyour hand
掌中握無限
Andeternityin anhour
霎那成永恆
Atruth that's toldwithbadintent
當真理被惡意利用時
Beatsall theliesyoucaninvent
比一切臆造的謊言猙獰
Itisrightitshould beso ;
現實本來就這樣
Man was made forjoyand woe;
人生來就要面對快樂和悲慘
Andwhen this werightlyknown
只要能明了這一點
Throughtheworldwe safely go
我們就不會再受傷害
Joy andwoe arewovenfine
將快樂和憂傷編織
Aclothingforthesouldivine
披在我神聖的心上
The poorman'sfarthingisworthmore
窮人手裡的一個銅板
Than allthegold onAfric'sshore
抵得上非洲海岸的所有黃金
出處:出自英國作家威廉·布萊克的《天真的預言》。
(8)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傳統的佛學經典語論中,被世人熟知的有這樣一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說的大概是:從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
佛學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那許多高深的哲理是我們這些正在成長的年輕的思想所無法參悟的。同樣,對於這句時常縈繞在耳邊的「名言」,我僅僅只能做一些字面上膚淺的猜想。
同時,不僅是在傳統的佛學中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思想,早在18世紀,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布萊克,也曾在一首名為《天真的暗示》的詩中這樣寫到:「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我想,不論是佛學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還是文學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它們要表述的意思應該都是大致相同的吧!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恆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