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一朵芳容

一朵芳容

發布時間: 2023-04-22 09:57:24

① 詩經讀後感800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詩經》是我國的文化瑰寶,你是否讀過呢?一起來欣賞詩經讀後感800字吧!

詩經讀後感800字篇一

須知今古事,棋秤勝負,翻覆如斯。嘆紛紛蠻觸,回首成非。剩得幾行青史,斜陽下,斷碣殘碑。年華共,混同江水,流去幾時回。

——題記

指尖輕觸,感受那埋藏在歷史長河中的曼珠沙華,回眸處淺吟,傾聽那悠揚冗長的聲聲呼喚,透過千年的塵煙,品茗那梧桐花一般的淡淡清香,屏氣凝神,撫動文化的根源——《詩經》。

愛,足以讓塵世的暖透過黃土的涼傳遞出一縷清風,一米陽光,一剪月色。《詩經》中堅貞不移的愛情,凝固了守望愛情永恆的姿態——等待。它不是一段若只如初見的開始,也不是一個秋風悲畫扇的結局。它可以忽視時間空間的界限,只為了不辜負而僅有一次的人生。

「死生挈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生一死,一起一滅,看過凡塵榮辱,知曉世情風霜。《詩經》用最簡單的語言成就了最偉大的愛情。「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夕陽西下時,可以牽著你愛的人的手一起訴說著地老天荒,是那樣安心,那樣愜意。反觀現代社會,「閃婚、離婚」都好似家常便飯一般,人們在快節奏、高速度的生活環境下,早已迷失和麻木了自己那顆曾經單純無邪的心,他們的世界裡除了物質就是慾望。扭曲的愛情觀、價值觀讓中國這個處於轉型期的社會充滿了恐懼和不安。用金錢衡量愛情和友情,這樣的結局會幸福嗎?面對央視的「你幸福嗎」這個提問,國人大都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可細細想來,終究是幸福拋棄了我們,還是我們離棄了幸福呢?

三千年的那方土地是那樣聖潔,不摻雜一絲雜質,讓人不忍心去打擾。《詩經》用它最本質,最樸素的文字傳遞著塵世間的真善美,讓三千年後的我們沉醉在一份至善至美的回憶里。那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釋然;那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感傷;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睿智;那是歌關雎,唱蒹葭,出東門,上壟丘的恬靜豁達,令人神往。

《詩經》可以像佛一般,讓它的悅己者放下罪惡,懂得慈悲,讓冷酷的心隨之柔軟;《詩經》彷彿一型禪態面魔法的鏡子,我們在《詩經》里看到的不是容顏,而是我們內心的獨白;《詩經》彷彿一本情感字典,我們每個閱讀它的人都可以在它身上查找自己所要的章節和語句;《詩經》又是一株有佛性的蓮,讓我們記住每一朵花的芳容,每一枚葉子的故事,每一滴水的涵容,感受著每一份感動,每一絲細膩,每一種柔情。

三千年的輪回,在回首的'剎那,都只不過是此岸到彼岸的距離,春天到秋天的流轉,月圓到月缺的變幻。《詩經》在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飄盪,扣開了現代人的心門,帶我們走進最深的江湖,最美的紅塵,讓我們可以披風驚月,認領天下,讓靈魂在那一刻升華,然後綻放……只為看見,那落幕處,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驚艷。

雲水生涯,不是夢;瀲灧人生,不成空。都說佛祖是慈悲的,他總是以拈花的姿態,微笑地看著世人。在無法拯救的時候,佛亦會冷眼相待,看著悲也漠漠,喜也漠漠的紅塵。用心去感受《詩經》,你會收獲一種別襲冊樣的風情,看著那被現代國人一點點遺失的純真和朴實,請平靜地拾起那片片落英,在《詩經》的陪伴下釀一壇美酒,讓年華做一場徹底的宿醉。

落幕處,暗香浮動月黃昏。

詩經讀後感800字篇二

「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一直都很喜歡這句話,因為它不是從前那天真到可恥的誓言,而是我們心裡曾響過的聲音,我們在一起曾唱過的歌謠。唯美中帶有一點凄涼,讓人回味無窮!

輕輕地翻開《詩經》那本冰封的古書里,蘊藏著厚重的感悟。靜靜地讀著悠揚的詩詞,飽含著的是哀婉與凄艷。細讀這本書,你會發現,豪放是外骨,憂傷才是靈魂。思無邪只不過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夢。每次讀完這本書時,我總會做筆記,因為這本書濃縮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與思潮。每次讀完這本書時,我總會悄然落淚,因為它給予我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讓我懂得了真諦,學會了去面對,去等待。如果說詩三百是前人要我們明白得到,那麼後人也應該懂得珍惜。這本書里記錄著許許多多地寂寞和不舍之情,總演繹著悲劇,卜源但它敘述的令人驚嘆不已。也許是這樣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瞧這動人的描寫,清澈如泉水,艷的讓我想起了一位絕代佳人--息媯。她被世人稱之為「桃花夫人」,因為她長得猶如桃花般嬌艷欲滴,靜婉美約,容貌絕倫,可她的命運卻不堪回首,他的艷美而亡三國,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傾國容貌,都使後人無法忘記。可是,桃花夫人又何止息媯一個?紅顏薄命的佳人數不勝數!再看看,詩經里的「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很短的一首詩,但卻情意深長,悼亡之音沸騰在詩中蔓延。這就是《鄴風·綠衣》。起初還不能理解透徹思無邪這種一點點的玩世不恭,又有一點點的心花搖曳的感覺。我總說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的悲觀絕決,現在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未有寶釵的任性激昂。思無邪,一本前人著傳,後人追捧的書,其實它也有令人沉寂的地方。

慾望總會佔領人心的某些領域,但並非無法觸碰。當我們靜下心來,問問自己,來人世間為了什麼,一切就會清楚了。經典之作,固然有經典之處,而《詩經》卻恰恰寫盡了人心所向,世間所惱。

這是一本受益終身的良書,它沉浸在人類內心深處,並得到永恆!

② 詩經學生優秀讀後感11篇

《中谷有蓷》發生的背景是荒年,因為糧食緊缺,絕情的丈夫才會將妻子拋棄,走投無路的妻子才會大放悲聲。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詩經學生優秀讀後感,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幫助。

詩經學生優秀讀後感篇1

《詩經》給人一種神秘、古老、穿越千年的美感。它美在自然純朴,沒有過多的華麗詞藻,只有娓娓道來的清新自然。

讀一篇《詩經》,彷彿看到青石板上的涓涓細流;彷彿嗅到流轉千年的竹筏依舊的清香。「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朦朧婉約美,淡淡的清香如一杯清茶,回味了幾千年。我常想:千年之前的當年,一見傾心的伊人該是多麼的美麗動人,素心相贈,在水一方的伊人,又是否明白?

讀《詩經》,心的上空一片晴朗,陽光如桃花般的明艷動人。

透過《詩經》行走在這些字里行間,我學會了如何更淡然的去領悟人生內涵,更深刻的理解人生哲理。

詩經學生優秀讀後感篇2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今天下午,我和陳建一一起去上遠方文學課程。今天講的是《詩經》!

歷史上第三個朝代,是周朝。周朝是當時的第一大國,有300萬平方千米,周天子總共分了800多個諸侯國。但是怎麼能保證這些諸侯們能治理好自己的人民?於是,周天子找了一些40多歲的,沒有結婚的老光棍,還得有文化。把他們叫過來,給他們進行更上等的培訓,讓他們周遊列國。把民俗風情,人們所唱的歌和當時的情況記錄下來,最後,進行篩選。有305首,被稱為「詩300」。

秦始皇焚書坑儒,可秦始皇十分推崇法家思想,只留下了醫學書,農耕社會的書,剩下的書全部燒毀。後來的漢朝,有幾百年的歷史,漢朝十分推崇儒家經典和儒家學說,就又開始收集了305首詩,編輯到一塊,就有了後來的《詩經》!

老師講的真有趣啊!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

詩經學生優秀讀後感篇3

《詩經》是中國詩史的源頭,它積淀了豐厚的上古文化內涵,具有不朽的詩史意義,開創了中國詩歌關懷現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現普通民眾思想情感的詩歌之路,它的賦比興手法更是後世詩歌藝術表現的基本法則。

余冠英先生注譯的《詩經選》,是《飢判纖詩經》中最具代表性的106首,今譯明白曉暢,注釋簡潔,且保留了詩歌的韻味。余先生在選編時以抒情性、藝術性較強且內容具有代表性為原則進行遴選,在忠實原詩、講求出處的基礎上,以准確、生動、優美的文辭對這些古詩歌進行譯注,其目的就是讓更多的讀者能突破古奧生澀沖耐的文學語言的迷障,自由徜徉於古典詩歌的長河中,獲得美的愉悅。

在讀余冠英先生注譯的《詩經選》後,我深深感受到《詩經》留給後人的,不僅是內容上的豐富,還有藝術手法的燦爛。

詩經學生優秀讀後感篇4

文|許灼洋。提起詩經,人們總會想起雎鳩關關的聲音,以及君子奏著琴瑟與淑女交好的情形,但詩經能夠流傳千年,其中魅力必然不光只有這些。

詩經作為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其中記載著古代勞動人民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

詩經中的「風」相傳是周天子派史官遊走四處收集民謠後匯集而成的。新聞人在收集新聞的時候,應該像史官一樣,腿腳能奔走。

詩經中的詩是感人的,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在紀實,這也給了我一定的啟示,我們的新聞必須要紀實,我們應該搬運事實,不能捏造事實。

在新聞的寫作中,「賦」這一寫作技巧對我們來說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豳風·七月》就集中運用了賦的手法,按照季節物候變化的順序,鋪敘了農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其中描寫的就非常細致。我們在寫新聞消息的爛仿時候也應該像這樣,把事情交代清楚。

詩經學生優秀讀後感篇5

《詩經》里的內容,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詞。但到後來《詩經》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讀了《詩經和禮記》我感受到了詩經很經典,所以流傳到了現在。孔子就曾說過:"不學?詩?無以言。"意思就是不學習?詩經?就不懂得怎麼說話,不學習知識就不懂得為人處事。啊!原來詩歌這么有魅力而又高尚。我彷彿被帶到了遙遠的國度,聽到了來自遠古的聲音,感受到了古人的浪漫......我一直不太喜歡背古詩,因為根本就體會不到詩意和優美,所以我要先體會詩意再感受它的優美,抱著欣賞的態度去背古詩,這樣我才能叩開詩歌之門,感受詩歌的美好,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詩經學生優秀讀後感篇6

這是一首感念母恩而自責的詩。前兩段,它用溫暖的和風比喻母愛,用棘樹,比喻子女。棘樹在和風的吹拂和照料下茁壯成長,子女也在母親辛勞的照顧下長大成人。

後兩段,則透露出子女因無以為報而自責的心態。寒泉(後世用「寒泉」這個詞來形容母愛)默默地在地下流淌,滋潤著人們,怎能不圖回報呢?黃鳥用婉轉的歌聲,取悅著人們,做子女的不知慰勞母親,豈不連鳥兒都不如嗎?

後世歌頌母愛的詩作,最出名的便是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其實中國式的母愛就是這樣,它像凱風,像寒泉,像春暉,體現在細微之處,在無言中默默地奉獻。在這種偉大的情感面前,子女們總因無法回報,而易感到自責和遺憾。

但母愛從來就是不圖回報的呀。

詩經學生優秀讀後感篇7

《詩經》主要講寫了:《詩經》是我國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集,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最早它叫《詩》,後來讀書人又改名為《詩經》,也叫《詩三首》。

裡面的內容從里到外,都是能唱出來的古詩文。最後,《詩經》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學習《詩經》還成了貴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養。

通過文章我了解了,寫每首詩的人可真的了不起,比如:韓愈寫的《馬說》、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等等,還有一些有許多千古名句的古詩。

我記得,老師讓我們一起仿寫一個美麗的古詩,當時我們都不約而同的喊起來。在喊完後我們都垂頭喪氣,悶悶不樂的開始寫起來了。我們都很少有人寫得很好,可是老師對我們和藹可親地說:「你們已經很努力了,你們再努力一點點就會更好了!」

我們聽了這句話,我心裡想:老師這樣對我們,我和同學們也一定要回報老師。

詩經學生優秀讀後感篇8

天黑啦!天黑啦!為什麼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賣命,我怎麼會在泥里打滾!

這是一首對統治者表示抗議和怨懟的詩。它的篇幅很少,結構很簡單,或許是底層的勞役者創作並在他們中間流傳的作品。

周代是貴族社會,貴族奢華的生活,以及彼此之間的權爭,都以勞動者的血汗堆就。無論是築城、做工還是僅僅是為伺候貴族的衣食起居,勞動者並不被看作是與他們平等的「人」而存在,甚至還有身份更加低下的奴隸們,像鬼魂一樣在史書中毫無存在感,又像家畜一樣被貴族無情地驅使。

這樣一個階級,當然有滿腔的怨懟,敢怒敢言卻不敢反抗,於是便以詩歌的方式去控訴。

為什麼這樣簡單的一首詩,給人的精神沖擊卻無比劇烈呢?正是它採用的設問的句法,用「明知故問」強化了感情的表達。

詩經學生優秀讀後感篇9

《詩經》很有名,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的內容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詞,但到後來,《詩經》變成了貴族的音樂書。秦始皇時期曾經焚毀過包括《詩經》在內的所有儒家典籍,但人人都熟悉《詩經》,因為《詩經》很有名,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孔子曾經說過:「不學《詩》,無以言」。可見詩經非常有名。

我從小到大也背過一些經典的詩,我從咿呀學語時就開始背誦,一直到我幼兒園、小學,目前我已經可以背誦100多首了。我不光把他們背下來了,而且還熟練地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有一次我旅遊,結交了一個朋友,我們離別時我給他寫了一首詩作為紀念,這首詩是仿照李煜的《相見歡》來寫的。詩文是這樣的:

《送別》

一聲別,朋友走了。

無耐朝來孤獨晚來悲。

不知聯系,又不知姓名。

只望下次能再見。

這也充分體現了「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以後,我一定要多讀詩、多背詩,多作詩,繼續把經典傳承下去。

詩經學生優秀讀後感篇10

這是一首亡國之際抒發悲痛的詩。

本詩重章疊句,乍看起來似乎不知道在說什麼。作者看著平原上大片隨風搖曳的莊稼,心中似乎有無限的情緒想要表達,但是又沒有辦法表達出來,只能反復哀嘆——懂得人自然會懂。

聯系「王風」的背景,我們可以推測到,這是西周滅亡、王室東遷之際,當時的亡國之民們悲涼哀嘆的詩句。

本詩最大的特色就是「郁結」,這種巨大的悲痛和無奈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即使表達出來也無法緩解,於是悲涼哀痛、酸甜苦辣各種情緒就在胸中縈繞不散,讓人非常痛苦。他只能夠咬著牙齦長言詠嘆不已。

有一種說法,說這是東遷之後有人路過曾經的故都,看著曾經繁華的城市、祖宗的宗廟舊址,現在已成了一大片田地,由此產生的懷古悲今之情。這並不是學界主流的看法,備此一說。

詩經學生優秀讀後感篇11

須知今古事,棋秤勝負,翻覆如斯。嘆紛紛蠻觸,回首成非。剩得幾行青史,斜陽下,斷碣殘碑。年華共,混同江水,流去幾時回。——題記

指尖輕觸,感受那埋藏在歷史長河中的曼珠沙華,回眸處淺吟,傾聽那悠揚冗長的聲聲呼喚,透過千年的塵煙,品茗那梧桐花一般的淡淡清香,屏氣凝神,撫動文化的根源——《詩經》。

愛,足以讓塵世的暖透過黃土的涼傳遞出一縷清風,一米陽光,一剪月色。《詩經》中堅貞不移的愛情,凝固了守望愛情永恆的姿態——等待。它不是一段若只如初見的開始,也不是一個秋風悲畫扇的結局。它可以忽視時間空間的界限,只為了不辜負而僅有一次的人生。

「死生挈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生一死,一起一滅,看過凡塵榮辱,知曉世情風霜。《詩經》用最簡單的語言成就了最偉大的愛情。「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夕陽西下時,可以牽著你愛的人的手一起訴說著地老天荒,是那樣安心,那樣愜意。反觀現代社會,「閃婚、離婚」都好似家常便飯一般,人們在快節奏、高速度的生活環境下,早已迷失和麻木了自己那顆曾經單純無邪的心,他們的世界裡除了物質就是慾望。扭曲的愛情觀、價值觀讓中國這個處於轉型期的社會充滿了恐懼和不安。用金錢衡量愛情和友情,這樣的結局會幸福嗎?面對央視的「你幸福嗎」這個提問,國人大都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可細細想來,終究是幸福拋棄了我們,還是我們離棄了幸福呢?

三千年的那方土地是那樣聖潔,不摻雜一絲雜質,讓人不忍心去打擾。《詩經》用它最本質,最樸素的文字傳遞著塵世間的真善美,讓三千年後的我們沉醉在一份至善至美的回憶里。那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釋然。那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感傷。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睿智。那是歌關雎,唱蒹葭,出東門,上壟丘的恬靜豁達,令人神往。

《詩經》可以像佛一般,讓它的悅己者放下罪惡,懂得慈悲,讓冷酷的心隨之柔軟。《詩經》彷彿一面魔法的鏡子,我們在《詩經》里看到的不是容顏,而是我們內心的獨白。《詩經》彷彿一本情感字典,我們每個閱讀它的人都可以在它身上查找自己所要的章節和語句。《詩經》又是一株有佛性的蓮,讓我們記住每一朵花的芳容,每一枚葉子的故事,每一滴水的涵容,感受著每一份感動,每一絲細膩,每一種柔情。

三千年的輪回,在回首的剎那,都只不過是此岸到彼岸的距離,春天到秋天的流轉,月圓到月缺的變幻。《詩經》在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飄盪,扣開了現代人的心門,帶我們走進最深的江湖,最美的紅塵,讓我們可以披風驚月,認領天下,讓靈魂在那一刻升華,然後綻放……只為看見,那落幕處,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驚艷。

雲水生涯,不是夢。瀲灧人生,不成空。都說佛祖是慈悲的,他總是以拈花的姿態,微笑地看著世人。在無法拯救的時候,佛亦會冷眼相待,看著悲也漠漠,喜也漠漠的紅塵。用心去感受《詩經》,你會收獲一種別樣的風情,看著那被現代國人一點點遺失的純真和朴實,請平靜地拾起那片片落英,在《詩經》的陪伴下釀一壇美酒,讓年華做一場徹底的宿醉。

落幕處,暗香浮動月黃昏。

③ 左家嬌女如仙女四面八方爭其容是什麼生肖

四面八方指各早含個方面或各個地方,老鼠喜歡四處竄,所以可以是鼠;四面八方就是周明睜姿圍,周圍激絕就是圓,「圓」同音「猿」,可以是生肖猴;因為老虎是百獸之王,威震四方,八面玲瓏,所以是四面八方,可以是虎。

熱點內容
濟南百合網 發布:2025-05-06 19:42:39 瀏覽:562
印度電影鮮花山谷 發布:2025-05-06 19:36:55 瀏覽:923
鮮花杜爾伯特 發布:2025-05-06 19:36:51 瀏覽:659
呂洞賓和白牡丹結局 發布:2025-05-06 19:35:23 瀏覽:563
長春二道預定鮮花 發布:2025-05-06 19:35:19 瀏覽:555
妄想姐姐櫻花 發布:2025-05-06 19:16:07 瀏覽:95
月亮花花語 發布:2025-05-06 19:15:21 瀏覽:298
七夕安全套 發布:2025-05-06 18:52:32 瀏覽:937
清創花卉 發布:2025-05-06 18:48:20 瀏覽:98
花泥插花技巧 發布:2025-05-06 18:35:19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