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蘭一朵
⑴ 形容蘭花香的孤獨詩句
1、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
出自:陶淵明(魏晉)的《飲酒·幽蘭生前庭》
釋義:幽蘭生長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風。
賞析:直接描寫蘭花生長情況,突出孤寂高傲的姿態。
2、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出自:屈原(先秦)的《離騷》
釋義:日色漸暗時間已經晚了,我紐結著幽蘭久久徜徉。
賞析:詩人願與幽蘭一樣,在世間保持自己正直的一面。
3、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出自:曹植(兩漢)的《洛神賦》
釋義:她雙目流轉光亮,容顏煥發澤潤,話未出口,卻已氣香如蘭。
賞析:借幽蘭之形,展現洛神姿容的美麗。
4、幽蘭露,如啼眼。
出自:李賀(唐代)的《蘇小小墓》
釋義:墓地蘭花上凝聚的露珠,宛如她悲傷的淚眼。
賞析:直接描寫蘭花的美麗姿容,並藉此懷舊。
5、偶步西廊下,幽蘭一朵開。
出自:袁枚(清代)的《偶步》
釋義:偶爾來西邊的走廊下散步,看到一朵蘭花靜靜的開放著。
其中,」偶步「是偶爾散步之意。
⑵ 求一篇贊美蘭花的文章..急用。
芬芳難拒,沁人心脾。尋香而去,自幽蘭來。我已陶醉。
那朵素雅的小花是雪白的,在春風中搖曳著,舞蹈著,歌唱著。碧綠的葉兒襯著她,纖纖的莖兒更顯出她的亭亭玉立。當又一陣春風撫摸她的臉頰,幽蘭更像一位妙齡少女展現自己婀娜的身姿了。那花中君子!
啊!幾片綠葉,像展開的翅膀;一朵幽蘭,如玲瓏的微笑。「冷觀桃李斗風流,花自伶仃香自幽。誰知蘭心真佛性?水窮雲起看沉浮。」自然萬物,美韻天成:容貌窈窕,風韻高雅,香氣襲人。
雖然蓬槁荊棘,她卻靜靜地長;雖然無人喝彩,她卻悄悄地香。習慣了冰雕雪蝕的生存,習慣了空谷久疏的的日月,花開花謝隨意,孤芳獨步自賞。這就是美好、高貴、典雅、貞潔、賢德的幽蘭。她有素雅的品質,有賢德的行為,有高尚的靈魂。愛花之人,無不對這種品行贊嘆,被這種精神感化,筆者也是如此,因而有感而發。
這是「冰肌玉骨志高潔」,這是「突岩深縫妙香稠」,這是「疏花冷落澹含嬌」,這是「玉池清照影駢娟」……是雪花綴滿枝頭,這般晶瑩潔白?是白雲在此逗留,如此婀娜多姿?不,她比雪花更聖潔,比白雲更端莊——那幽蘭!我愛蘭花,愛它那幽幽的清香,更愛它那不炫耀自己卻把清香奉獻給人們的精神。
蘭,無論高綴枝頭,還是飄落在地,始終保持一塵不染的品格。即使埋入泥土,也是片芳心,潔白無瑕。古今中外,正有許多這樣的人:《儒林外史》中的沈瓊枝敢於反抗,心有清泉,「清」伴隨與她,在自己心中,刻下佳話;歐洲的騎士謙恭有禮,有豪俠風度和正義感,他們對主忠誠,勇敢和美德融為一體……
我願做一朵幽幽綻放的蘭!
⑶ 王舍幽蘭一朵開,滿眼星河入畫來是什麼意思
一花一草一木都可入畫。
蘭花納入畫中,困清形容景色的美麗小山村的一草一木都可入畫。
崔塗所作的幽蘭,深大基刻地滾尺謹揭示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⑷ 張羽的《詠蘭花》的詩意
詩意是蘭花瓣白蕊黃,素淡清麗,沒有人欣賞卻自己散發著芳香,寸心不大,暗喻謙謙君子,所求於社會的不多,可貢獻的卻不少。白話文意思是蘭花可以是白的,還有黃色的,沒有人去理會她的芳香,它的心原來不大,但是卻容納下了許多芬芳。
張羽的《詠蘭花》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能白更兼黃」,蘭花瓣白蕊黃,素淡清麗;「無人亦自芳」,從人格化的角度稱贊蘭花之「香」,從形之美推進到內在美。
「寸心原不大」,一筆兩寫,既寫花,又狀人。楊萬里《凝露堂木犀》雲:「看來看去能幾大,如何著得許多香」,張羽化用楊萬里詩意,卻更加准確、老到、形象。寸心不大,暗喻謙謙君子,所求於社會的不多。「容得許多香」,暗喻才華不盡,可貢獻於人的不少。
此詩詠蘭,著重抓住蘭花兩大特色:色與香。全詩用蘭花的清幽、純和、持久之香,寫出蘭花獨具的品格與文人雅士的志趣,乃詠物詩中之佳構。
⑸ 袁枚詩偶步全文及譯文
《偶步》
作者:清代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蘭一朵開。
是誰先報信,便有蜜蜂來。
釋義:
偶爾來到西邊長廊處散步,驚喜的看到一朵蘭花在廊下靜靜的開放著。
是誰先把蘭花開放的信息傳出去的呢?不然怎麼會有蜜蜂比我還早來。
(5)幽蘭一朵擴展閱讀:
《偶步》由清代袁枚所著,袁枚字子才,號簡齋,是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袁枚是個重視生活情趣的人,棄官後住在隨園,隨園景色宜人,花開四季,這首《偶步》應該是袁枚偶然到不常去的西廊散步時發現了一株蘭花,驚奇之下做出的詩。
《偶步》這首詩一是表達了詩人看到蘭花幽開的欣喜之情,這是意外的驚喜,顯得尤為珍貴,同時也傳達了蘭花長在不起眼的地方,被人發現的幾率很低,但它還是獨自盛放,而且還吸引來了蜜蜂前來采蜜,所以有才之人終不會被埋沒。
⑹ 偶步西廊下,幽蘭一朵開。是誰先報信,便有蜜蜂來。詩詞大意是什麼
偶然閑步到西面的迴廊下,看到一朵蘭花幽靜的開著。是誰去(給蜜蜂)
報告的信息(說蘭花開了)呢?蜜蜂就飛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