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情人節死人
① 江西52處美景天下一絕,你去過幾處
提起 江西 ,
你會想到什麼?
婺源?廬山?景德鎮?
為中國取了一個英文名China?
可是江西遠遠不止於此,
這個極其低調,
甚至「沒有存在感」的省,
卻藏著太多我們嚮往卻不知的美景。
江西,有
4個 世界地質公園
5個 世界遺產
1處 國家重要濕地
13家 國家5A級 旅遊 景區
194家 國家4A級 旅遊 景區
18個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還有無數鮮為人知的古村古鎮和美景
……
美麗江西秀天下
江西山清水秀,人文薈萃,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可謂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早在一千多年前,江西就以物產豐富、人文薈萃享譽華夏,成為中國經濟、文化最先進的地區之一。
江西景德鎮的瓷器舉世聞名,是中華文化的代表,也是傳統手工業的藝術瑰寶,更是江西乃至中國一張歷久彌新的亮麗的名片。
江西的名山
01 廬山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於江西九江市廬山市境內,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
迄今約有3500名文人墨客為廬山留下了16000首詩詞……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都為廬山留下了千古傳唱,這里90多座高峰綿延不斷,常年雲遮霧罩,煙霞彌漫。
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 旅遊 景區、中華十大名山、中國最美十大名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
02 三清山
三清山又名少華山、丫山,位於江西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
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將它評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
03 龍虎山
龍虎山,位於江西鷹潭市,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是中國道教發祥地,它與龜峰被一並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此外它還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AAAAA級 旅遊 景區。
影視劇《誅仙·青雲志》、《畫江湖之不良人》、2011年新版《水滸傳》、《龍虎山客棧》、《古劍奇譚2》等都在此處取景拍攝。
04 龜峰
龜峰,位於江西弋陽縣境內,素有「江上龜峰天下稀」和「天然盆景」之美譽!
它是世界地質公園龍虎山—龜峰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的組成部分,因其「無山不龜,無石不龜」,且整座山體就像一隻碩大無朋的昂首巨龜而得名。
05 武夷山(江西鉛山縣)
提到武夷山,不少人第一反應是「福建武夷山」,別說外省人,就連江西人自己都以為江西和武夷山搭不上關系!武夷山其實跨閩贛兩省,介於江西的上饒、鉛山與福建的浦城、崇安等地之間。2017年7月9日,江西鉛山境內的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成為江西第一個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有「華東屋脊」之稱的黃崗山就位於江西武夷山境內。
06 武功山
武功山位於中國江西省與湖南省邊界中部,屬羅霄山脈北支,武功山觀賞特色可概括為「峰、洞、水、石、雲、松、寺」七個字,山區內河流,溪流,瀑布景觀眾多。
山區多雲霧,霧日超過廬山,是觀賞雲海的勝地。
07 井岡山
井岡之美,美在山清水秀的自然之景,美在淳樸善良的贛西人民,更美在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位於江西吉安市境內的井岡山,至今仍保留眾多人跡未至的大片原始森林。
微風穿過峽谷的山石,親吻澄澈的流水,再吹過青綠色的稻田,顫動那竿竿翠竹,一切恍如詩意,不忍離去。
08 明月山
明月山,位於全國第一個生態城市江西宜春市境內,巍峨壯觀,千姿百態,有的以綺麗著稱;有的以雄秀見長;有的以險峰爭奇;有的以幽靜取勝。
攝影/周應福
茫茫雲海,如入仙境,明月山有著"酷似黃山"的美稱!
09 雲居山
雲居山,原名歐山,位於江西九江市永修縣,是中國著名佛教名山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其山頂真如寺是佛教禪宗(曹洞宗)的發祥地,為全國佛教「三大樣板叢林」之一。這里自然風光秀麗,尤其百花谷被譽為人間仙境,沿途奇山異石,溪水瀑布,古寺牌樓,僧侶塔林,名勝古跡比比皆是,盛夏酷暑氣溫僅為22度。
10 鞋山
鞋山,又名鞋山島,位於江西九江市湖口縣(鄱陽湖中),因其形似仙女遺落鄱陽湖中的鞋而得名,這只被人譽為天下無雙的「第一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行列。
江西的名水
11 鄱陽湖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於青海湖,湖區有41個島嶼和七個自然保護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鄱陽湖景色十分優美,擁有江南最密集的湖、最高貴的鳥、最多姿的水、最詩意的草。
12 廬山西海
廬山西海,原名柘林湖,位於九江市境內,是江西境內的第一大人工湖泊,也是亞洲第一大水電土壩攔河工程所在地。
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1600多座島嶼散落湖面,是名副其實的千島湖。這里的山水景色堪稱全國一流,由大大小小的6個景區構成。
這里還有一條水上公路,幾乎是中國最美的水上公路!它就是永武高速的武寧段,橫跨廬山西海,宛若仙境,美得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13 仙女湖
江西新余市境內的仙女湖,擁有「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的稱號!它是「中國七夕情人節」,以及《搜神記》中「毛衣女下凡」傳說的發源地。
仙女湖還是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湖內有100餘座島嶼,數萬公頃原始森林。2013年熱播同名電視劇《仙女湖》就是在仙女湖取景拍攝。
14 陽明湖
陽明湖位於江西贛州市上猶縣陡水鎮,是一座面積巨大,風景秀麗的山水聖地。這里時常雲霧繚繞,煙雨朦朧,遠看時,常常猶如蓬萊仙境。
到了秋天,這里便成了一個繽紛的世界,綠如翡翠的湖水,和紅如火焰的楓葉,瞬間就鉤住了旅人的心魂。
15 龍源峽
攝影/逍遙人
在永修雲居山深處,有一個神秘的峽谷,它被世人譽為東方「亞馬遜」,也有「南國九寨溝」的美譽!
龍源峽的千福灘更是能夠拍出「魔界」的意境,像極了有著傳奇色彩的「亞馬遜」!
16 金灘古林
金灘古林,位於江西吉安市泰和縣麻洲,面積達200餘畝,這里空氣清新,是天然的負離子氧吧,到了夏季,這里綠樹成蔭,溪水叮嚀,更是難得的避暑聖地。
深秋的金灘古林,更是美得一塌糊塗,到處染上了點點橘色,碧綠的湖水靜卧在兩岸的紅葉之中。
江西的古村古鎮
17 婺源
婺源素有「書鄉」、「茶鄉」之稱,古徽州文化發祥地之一,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更有「婺源歸來不看村」一說!
這里的美麗古村落實在太多,譬如古楓成林、村舍聚集的石城村,被二百多棵百年香楓圍繞的長溪村,以「曬秋」聞名遐邇的篁嶺村,曾經拍攝過《閃閃的紅星》的察關村,被譽為「中國最圓的鄉村」的菊徑村,千百年保存著「徽饒古道」的嶺腳村,以及江嶺村、虹關村……
18 景德鎮
景德鎮,因為它才有了中國的英文名「China」!瓷器,是這座城市的靈魂,而景德鎮也成了瓷器的代名詞。
19 瑤里古鎮
瑤里古鎮,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東部,素有「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的美稱。
詩意的小橋流水,蒼翠的青山綠林,再加上古樸的田園人家,讓這里猶如一幅幅流動的中國水墨畫。
20 贛南圍屋
贛南客家圍屋,主要分布在江西贛州市龍南縣(龍南鎮)【龍南縣被譽為「中國客家圍屋第一縣」】、定南縣(歷市鎮)、全南縣(城廂鎮)、信豐縣(嘉定鎮)、安遠縣(欣山鎮)、尋烏縣(長寧鎮)6縣境內。電視劇《圍屋裡的女人》就是在贛南圍屋取景拍攝的。
歲月為她梳洗,一磚一瓦總關情。客家人入圍南方,根系繁榮至今,圍中塊塊方磚,亦是 歷史 風塵的凝聚。走進圍屋,回歸故里。有人說,讀懂了她們,也就讀懂了鄉愁。
龍南烏石圍(龍南最有名的圍屋)
安遠東升圍(全國最大的客家方型圍屋)
雅溪圍屋(《大魚海棠》圍屋原型)
21 安義古村
安義古村位於江西南昌市郊,由羅田、水南、京台三個自然村組成,是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被稱為「最具神秘色彩、最有田園風光、最有古郡風韻、最有鄉村風貌」的古村。
22 鶴舍古村
鶴舍村位於江西九江市都昌縣蘇山鄉,這座山清水秀的原生態古村,距今已有1800多年 歷史 ,是一個耕讀並重,農商並立的 歷史 古村。
23 釣源古村
井岡山下,江西吉安城往西18公里,有一處凝結著1100多年 歷史 的「琥珀」——釣源古村,它盡顯廬陵文化風韻,是歐陽修後裔聚居地。兩萬余護村古樟綠意蔥蘢,猶如時光之簾,將這里的百餘棟明清贛派民居隔離於喧囂之外。
24 南惹古村
南惹村坐落在宜春明月山之下,這里空氣清新,竹林如海,流水潺潺,曲徑通幽,鳥語花香,再加上千年銀杏古樹的點綴以及與仰山寺較近,使得古村處處附有禪意。
25 黎川古鎮
黎川古鎮位於江西撫州市黎川縣,這是一座有著1700多年 歷史 的古城,是古時江西通往福建的重要關口之一。
古鎮橫跨於黎灘河上,長廊飛渡,橋堡聳立,青瓦鋪頂,飛檐翹角,至今古風猶在,氣度不凡。
26 流坑古村
江西撫州市樂安縣的流坑古村,這里有將近300座的明清建築,連綴一片,清一色的青磚灰瓦,朴實素雅。井然有序的建築格局,傳承了血緣宗親的原則。流坑,就像是中國古民居的文化縮影。
吳冠中畫
流坑古村
流坑古村像極了吳冠中筆下的舊時江南,白屋連綿成片,黛瓦參差錯落,曾經是尋常巷陌,多年後卻是很多人記憶中永遠回不去的故鄉。
27 鉛山 河口古鎮
河口古鎮位於江西上饒市鉛山縣,是江西四大名鎮之一。 歷史 遠去,曾經的商業重鎮早已褪去光彩,已然恢復寧靜。只是那一棟棟牆面斑駁的老房子,一條條被獨輪車磨損得不再平整的青石板路,彷彿還在證明著這座古鎮的 歷史 。
28 宜黃 棠陰古鎮
棠陰古鎮位於江西宜黃縣境內,始建於北宋年間,因盛產夏布而商貿興榮。歷經滄桑巨變,棠陰早已不是當初的大鎮,但它所留下的寶貴遺產,卻值得探究與銘記。
29 吳城古鎮
曾經繁華一時的吳城古鎮是江西四大名鎮之一,已有2200多年 歷史 。諸多文化遺跡、殘牆斷壁、碑文石刻,講述著過往的滄桑。每年冬天,這里還是候鳥最佳觀賞地之一。
30 瑞金 密溪古村
密溪古村深藏於江西瑞金市九堡鎮鳳凰山下,像是一位小家碧玉的女子,還遠不為人所知。這里歷經戰亂、時代變遷,很多建築呈現出美人遲暮的衰敗感,但同樣,也是一份不可忘卻的記憶。
31 廣昌 驛前古鎮
攝影/郭黎育老師(大象)
在江西撫州市廣昌縣的驛前古鎮,就算待上一整天都不會覺得悶。這里所有的建築都是高牆矗立,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的屋舍里,透著 歷史 浮華洗盡之後的淡然與寧靜。
攝影/郭黎育老師(大象)
每一條青石板路,每一個耄耋老人,彷彿都帶著一段美麗的故事,讓人嚮往、讓人好奇,讓人沉醉。
32 灶兒巷
灶兒巷是江西贛州保留下來的眾多 歷史 文化街巷的一個典型代表。灶兒巷明代稱作姜家巷。清初時很多衙役住在這里,而衙役統一穿的服裝是黑色服裝,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們叫做皂役,他們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兒巷」。後來諧音就變成了「灶兒巷」。
33 白鷺古村
白鷺古村是江南保存最完好集中的客家古村落!它位於江西省贛縣的最北端,有一腳踏三縣之稱。這里至今保留著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築,以及濃厚的客家文化。雖歷經860多年的風吹雨打,依然保存有大小不等一定規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
34 溫湯鎮
地處宜春明月山的溫湯鎮,是中國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之一,也是江西最美的「溫柔鄉」。韓愈在宜春擔任刺史時,曾寫下「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的詩句贊美宜春。
據後漢書《郡國志》記載:「宜春南鄉三十五里,有溫泉,冬夏常熱,湧出,投生卵即熟,以冷水和之,可祛風疾。」溫湯溫泉使用 歷史 已有近2000年。2000年來水位一直未減,水溫一直未降,常年保持在68 -72 。
35 上湯小鎮
江西九江市武寧縣的上湯鄉,也是一個以「溫泉」出名的小鎮,清澈的泉水,安靜清幽的環境,讓這里充滿了靈動隱逸的氣息,被喻為藏在深山中的明珠。
江西的梯田
36 遂川高山梯田
吉安遂川高山梯田被評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之一。有網友寫詩贊嘆:「銀階玉嵌砌雲端,四色風光季季妍。欲問桃源何處有,遂川深處展奇觀。」
37 崇義上堡梯田
贛州崇義上堡梯田同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之一。主景區以水南、赤水、良和、正井四大片區為中心,三萬畝梯田在全鄉十幾個自然村莊中連綿,場景非常壯觀。
38 婺源江嶺梯田
這里是婺源田園風光的代表。從江嶺開始,公路始終在山間盤旋,從江嶺向下看,只見層層梯田,曲折的線條、山谷盆地中的小河、河邊聚集的三四個村莊、四周圍繞著的青山,共同構成了一副極美的婺源農村風光畫卷。
39 靈山高山梯田
靈山梯田,山高坡陡,落差大,此時的梯田上種滿了油菜花,如果你不想去婺源扎堆賞油菜花的話,靈山的梯田油菜花也絕對不會讓人失望。
江西的瀑布
40 廬山瀑布群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千年前李白的一句吟詠,讓廬山瀑布聞名天下!
廬山的瀑布群最著名的應數三疊泉,被稱為廬山第一奇觀!
41 三清山玉簾瀑布
42 宜春明月山五大瀑布
43 井岡山龍潭瀑布群
江西的物華天寶
44 滕王閣
45 贛州古城牆
46 東林大佛
47 贛州古浮橋
48 擬峴台
49 白鹿洞書院
50 煙水亭
51 鎖江樓
52 長江大橋
江西,處處有美景,處處有人文,處處有 歷史 ,處處有故鄉……抽時間,好好去走一次江西!
② 小學3年紀沒學過的神話故事名稱
001.盤古開天
002.女媧造人
003.燧人氏造火,
004.黃帝戰蚩尤
005.女媧補天
006.牛郎織女(上)
007.牛郎織女(下)
008.神筆馬良
009.精衛填海
010.後羿射日
011.誇父追日
012.嫦娥奔月
013.白蛇傳奇(上)
014.白蛇傳奇(下)
015.河伯娶親
016.哪吒鬧海
017.沉香救母
018.八仙過海的故事(上)
019.八仙過海的故事(下)
020.九色鹿
021.長發妹(上)
022.長發妹(下)
023.神農嘗百草
024.人參仙子
025.漁童的故事(上)
026.漁童的故事(下)
027.重陽登高節,
028.伏羲出世
029.月食的由來(上)
030.月食的由來(下)
031.湘妃竹
032.勇猛的刑天
033.孟姜女哭長城
034.吳剛伐桂
035.梁山伯與祝英台
036.百鳥朝鳳
037.過年的傳說
038.藏族沐浴節的由來
039.傣族潑水節的由來
040.鯉魚跳龍門
041.愚公移山的故事
042.嶗山道士
043.田螺姑娘
044.倉頡造字
045.虎哥哥和貓弟弟
046.儀狄造酒
047.牛和馬的傳說
048.送子娘娘的傳說
049.聚寶盆的故事
050.劉海戲蟾
051.鍾馗捉鬼
052.馬頭琴的故事
053.財神爺的故事
054.百鳥衣的傳說
055.玫瑰開花的故事
056.呂洞賓的傳說
057.星星的由來
058.大禹治水
059.嫘祖娘娘
060.巫山神女
061.張良拜師
062.神笛的故事
063.端午節
064.柳毅傳書
065.泰山娘娘
066.灶王爺救百姓
067.老天爺送財寶
068.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上)
069.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下)
070.月餅的由來
071.聰明的萬年
072.彌勒佛與「破五
073.大人國的傳說
074.布依族的畫屬鳥
075.玄鳥生契
076.鹿回頭
077.黑龍江的傳說(上)
078.黑龍江的傳說(下)
079.正月十五鬧花燈
080.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081.孔雀公主(上)
082.孔雀公主(下)
083.魯大戲龍王(上)
084.魯大戲龍王(下)
085.天水的傳說
086.麥積煙雨的傳說
087.能懂鳥語的公冶長
088.枯樹莫藏身,殺人奠用刀
089.十二生肖中馬為什麼排第七
090.武昌魚與神仙湯
091.彝族火把節的由來
092.眉問尺的故事
093.燈草姑娘
094.龍女拜觀音
095.黃河的傳說
096.石灰的由來
097.定城磚的傳說
098.玉兔的傳說
099.牡丹仙子
100.椰子樹的故事
101.魯班的故事
102.九斤姑娘
103.臘八粥的由來
104.老虎媽的傳說
105.木匠鬥地主
106.忠誠的黃耳
107.大理蝴蝶泉的傳說
108.猴子的祖先
109.豬兄弟逃亡記
110.屬相的故事
111.瑤池的傳說
112.龍生九子的傳說(上)
113.龍生九子的傳說(下)
114.蠶豆娃娃(上)
115.蠶豆娃娃(下)
116.良心和天鯉
117.落風山的傳說(上)
118.落鳳山的傳說(下)
119.老虎報恩
120.黃鶴樓的傳說
121.武夷山和阿里山
122.杜鵑的故事
123.虎跑泉的故事
124.天雞和太陽
125.巨靈掰山
126.微山湖的傳說
127.望夫石
128.阿巧織彩緞
129.商丘的由來
130.黎民百姓的由來
131.大智和大勇的故事
132.鹿姓的由來
133.神奇的樺皮簍(上)
134.神奇的樺皮簍(下)
135.蚯蚓報恩
136.比翼鳥的故事
137.花王子的故事
138.神女蜂的傳說
139.一顆穀子的故事
牛郎織女的故事
七月初七日為七夕節,慶賀天上牛郎與織女的一年一會,亦稱「情人節」、「乞巧節」、「少女節」。
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起源於星辰崇拜,是人們將牽牛星和織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產物。牛郎織女故事雛形最早見於《詩經》,後經歷代流傳和加工,最終形成了優美動人的神話故事。
牛郎是人間孤兒,父母雙亡之後,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和牛郎分家,只給牛朗一頭老牛。織女是天上一位聰明美麗、擅於織布的七仙女。有一次她與其他仙女一道到銀河洗澡。牛郎在老牛示意下,來到銀河邊將織女的天衣偷走。織女不能重返天宮,遂於牛郎結成夫妻,生有一兒一女,自耕自織過著幸福美滿生活。天帝知道後大為震怒,派了天兵天將到人間將織女抓回天宮。牛郎十分悲痛,抱著一雙兒女哭作一團。老牛臨死前,囑咐牛郎在它死後穿上它的皮即可攜兒女上天宮去尋找織女。牛郎照老牛的吩咐做了,挑著兒女來到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織女時,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金簪,在空中一劃,二人之間頓時出現一條波浪滾滾的天河,牛郎織女只能隔河相泣。織女和牛郎及他們兒女的哭聲感動了天帝,天帝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相聚一次。每逢七月七日,便有無數的喜鵲在天河兩岸搭起鵲橋,讓牛郎織女在此相會。每到七夕,大家就會出門去看牽牛、織女星渡河相會。
乞巧節
傳說織女的手藝極巧,不僅會織雲錦,而且還能縫無邊天衣。為了使自己也能擁有織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間,遂發展出了一種「乞巧」習俗。七夕節也叫「乞巧節」。這一天,民間要進行乞巧活動,即向織女乞求智巧。七月七日織女與牛郎重逢相聚,心情格外舒暢,如果在此時向她乞求智能巧奪天工,她定會將自己的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人們,人們從此就可以除去笨拙,求得心靈手巧。乞巧習俗反映了勞動人民學習勞動技能的強烈願望。
漢代就有了乞巧風俗。南北朝時,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玉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唐代有長安穿針乞巧的風俗。宋東京潘樓出現了民間乞巧市,專賣乞巧製品。「仙樓」:剪五彩紙為層樓;「仙橋」:剪紙為橋,上有牛郎、織婦及仙侍從;「花瓜」:在瓜上刻花紋;「種生」:以綠豆、小麥、小豆等在瓷器內用水泡浸,長出數寸長的綠芽,用紅藍彩條束起。在七夕乞巧活動中,婦女們不僅可以向織女乞求技藝,還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和心願,向織女乞富、乞壽、乞子、乞愛情。在諸多的願望中,每人只得乞求一樣,且連乞二三年方顯心誠
七夕中午,在院里曬一盆水,因微塵飄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層薄薄的膜。將綉花針塗油以後,輕輕放置水面,能夠飄浮者則被認為是乞得了巧。
開天闢地的盤古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這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奧妙。在很久以前,就有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傳說。
相傳,天地本來是黑暗混沌的一團,好像一個大雞蛋。盤下就孕育在中間,過了一萬八千年,突然山崩地裂一聲巨響,大雞蛋裂開了。其中一些重而濁的東西漸漸下降變成為地,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混沌不分的天地被盤古分開了,他手托著天,腳踏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體每天也增長一丈。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盤古的身體長得有九萬里高,像一根巨大無比的柱子,立在天地當中,使天地無法重新合攏,不再變得黑暗混沌。但盤古也十分疲勞了,終於倒下來死去了。
盤古臨死之前,天地又發生了奇怪的變化,他發出的聲音變成了隆隆的雷霆,他呼出的氣變成了風雲,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他的身軀和四肢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五嶽,他的血液變成了江河湖海,筋脈變成了道路,肌肉變成了田土,頭發和胡須變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牙齒、骨頭變成閃光的金屬、堅硬的石頭和圓亮的珍珠玉石,他流出的汗水變成了雨露。長在他身上的各類寄生物,受到陽光雨露的滋養,變成了大地上的黎民百姓。這樣,盤古開天闢地以後,又用他整個身體孕育了天地萬物。
關於盤古的神力,還有傳說。他哭泣時流的眼淚成了江河,眼睛的閃光變成閃電。說他一歡喜,就是麗日晴天;一惱怒,天空就烏雲密布。還說他睜開眼睛就是白天,閉住眼睛就是黑夜。
開天闢地的盤古,受到人們的崇敬。我國西南地區一些民族中,還流傳著崇拜盤古的各種儀式和神話。傳說南海有綿亘八百里的盤古墓,用來收葬他的魂魄。
煉石補天的女媧
中國上古神話中,有一位化育萬物、造福人類的女神,這就是女媧。
據說天地開辟以後,大地上雖然有了山川、湖泊、花草鳥獸,可是還沒有人類的蹤跡。大母神女媧想創造一種新的生命,於是她抓起了地上的黃土,仿照自己映在水中的形貌,揉團捏成一個個小人的形狀。這些泥人一放到地面上,就有了生命,活蹦亂跳,女媧給他們取名叫做「人」就這樣,她用黃泥捏造了許多男男女女的人。但是用手捏人畢竟速度太慢,於是女媧順利拿起一截草繩,攪拌上深黃的泥漿向地面揮灑,結果泥點濺落的地方,也都變成一個個話蹦亂跳的人。於是大地上到處都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女媧還使男女相配,叫他們自己生育後代,一代一代綿延。在神話中女媧不單是創造人類的始祖母,而且是最早的婚姻之神。
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宇宙突然發生了一場大變動,半邊天空坍塌下來,露出一個個可怕的大變動,半邊天空坍塌下來,露出一個個可怕的黑窟窿,地上也也出現一道道巨大的裂口,山林燃起炎炎烈火,地底噴湧出滔滔洪水,各種猛獸、惡禽、怪蟒紛紛竄出來危害人類。女媧見人類遭受這樣慘烈的災禍,就全力補修天地。她先在灌河中挑選許許五彩石,熔煉成膠糊,把天上的窟窿一個個補好。又殺了一隻大龜,砍下它的四隻腳豎在大地四方,把天空支撐起來。接著殺了黑龍,趕走各種惡食禽猛獸,用蘆葦灰阻塞了橫流的洪水。從此災難得以平息,人類得到拯救,人世間又有了欣欣向榮的景象。為了讓人類更愉快地生活,女媧還造了一種名叫「笙簧」的樂器,使人們在勞作之餘進行娛樂。
女媧是產生的母系氏族社會的神話人物。這個神話,反映出當時人類對自身起源和自然現象的天真認識。至今在我國西南的苗族、侗族中還流傳著女媧的神話傳說,並把她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逐日英雄誇父
「誇父逐日」是中國古老的神話。它體現了原始先民追求光明的精神。
身材高大的誇父,立下宏願,決心去追趕太陽,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誇父耳朵上掛兩條黃蛇,手裡也握著兩條黃蛇,隨身還攜帶著一根手杖。一天,太陽升起了,他邁開大步追去,一直追到禺谷。傳說禺谷是太陽休息的地方。在太陽落到這里洗浴後,就在巨大無比的若木上休息。到第二天再升起來。這時只見一團巨大紅亮的火球就在眼前,誇父已進入太陽的光輪,完全處在光明的包圍中。當他正在慶幸自己的勝利時,他感到極度口渴。於是他伏下身子,大口大口地喝黃河、渭水裡的水,幾下就把兩條河裡的水喝乾了,可還是口喝難忍。他又向北方奔去,想去喝大澤的水,大澤是一片縱橫千里的水域。可是誇父還沒有達到目的地,就死了,像一座大山一樣倒了下來。手杖丟落的地方,出現了一片枝葉繁茂、鮮果累累的桃林。
傳說河南、陝西兩省交界處的靈寶縣東南,有一座誇父山,是誇父留在人間的遺跡,山的北面,有一座好幾百里的寬的桃樹林。還傳說湖南也有一座誇父山,上面還有誇父架鍋的三塊巨石。
撞斷天柱的共工
日月星辰為什麼會東升西落?江河為什麼都向東流?傳說是水神共工撞斷天柱的緣故,共工成了正義的象徵。
女媧修補好天宇以後,好長時間日月星辰的運行都很正常。可是後來一場戰爭打亂了這個局面。交戰的雙方是水神共工和天帝顓頊。
共工是火神祝融的兒子。他長著人的臉,蛇的身子,紅色的頭發。共工常掌管海洋、江湖、河澤、池沼等世界十分之七的領域。在黃帝和炎帝的一次大戰中,共工曾用水幫助他的祖上炎帝作戰,顓頊是黃帝的曾孫,黃帝一度讓他代行神權。但在他執掌神權期間,他並不顧念人間黎民百姓,還派人斷絕了人間和天界的通道,也壓迫他所不滿意的諸神。更為無理的是他把太陽、月亮、星星都拴系在北方的天空上,固定在那裡不能移動。這樣,大地上有的地方永遠明亮,有的地方永遠黑暗,給人們帶來了災難,水神共工乘機率領部下發難,起來推翻顓頊的統治,奪取天帝寶座。
這場戰爭十分激烈,他們從天上一直打到一座叫做「不周山」的山腳下。不周山地處西北方向,山形奇崛突兀,是一根極高極高的撐天柱。雙方在這里鏖戰不息,共工見一時不能取勝,陡然怒氣萬丈,猛地一頭向不周山撞去,只聽得嘩喇喇巨響連天,剎那間把不周山攔腰撞斷。
這時,整個宇宙又發生了一場大變動,西北面的天空因為沒有不周山的支撐,傾斜下來,日月星辰再也不能固定在原位,於是白晝、黑夜每天交替一次。而東南面的大地受到山崩的劇烈震動,陷了下去,形成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從此江河的水也不同自主地朝東方流去。
猛志常在的刑天
刑天是與天帝對抗,失敗後被斷頭仍不停止戰斗的著名神話英雄。
黃帝用強大的武力打敗了炎帝,坐上了中央天帝的寶座,炎帝被迫退到南方。但炎帝的部下並不甘心失敗,刑天發誓要與黃帝爭奪神位。他左手握一面盾,右手拿一把斧,與天帝開始了一場激戰。他們一直殺到常陽山地方,黃帝看準機會一劍向刑天脖頸砍去,刑天那顆巨大的頭顱就被砍落下來。刑天見頭被砍落,愈加震怒。他毫不示弱,以兩只乳頭當作眼睛,肚臍當作嘴巴,揮舞武器,繼續吶喊戰斗。
刑天雖然失敗了,但他不屈不撓,戰斗到底的英雄精神常常為後人稱頌。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用「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詩句,盛贊這位斷頭英雄。
銜石填海的精衛
「精衛填海」是古人頌揚善良願望和鍥而不舍精神的神話故事。
相傳,太陽神炎帝的小女兒去東海邊遊玩,不斷掉進大海淹死了,她死後,靈魂化作一隻小鳥,叫做「精衛」,花頭、白嘴、紅足,長得活潑可愛,她被悲恨無情的海濤毀滅了自己,又想到別人也可能會被奪走年輕的生命,因此不斷地從西山銜來一條條小樹枝、一顆顆小石頭,丟進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她無休止地往來飛翔於西山和東海之間。
精衛鍥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願望,宏偉的志向,受到人們的尊敬。晉代詩人陶淵明在詩中寫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熱烈贊揚精衛小鳥敢於向大海抗爭的悲壯戰斗精神。後世人們也常常以「精衛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從事的艱巨卓越的事業。
銅頭鐵額的蚩尤
蚩尤是勇猛異常的神話人物。他有81(或72)個兄弟,個個都是銅頭鐵額,頭上生有堅利的角,耳邊長有劍一般的毛發,以沙石、鐵聲為食,善於製造各種鋒利的兵器,具有無比巨大的神力。
黃帝和蚩尤之間爆發了一場大戰。蚩尤發動自己的弟兄和南方部族以及山林水澤間的怪神,殺向黃帝所在地涿鹿;黃帝調協四方鬼神各種野地獸及中原一些部族迎戰。戰斗異常激烈,蚩尤變幻多端,征風召雨,噴煙吐霧,把黃帝軍隊團團圍在大霧之中。直到黃帝的臣子風後製作了指南車,黃帝軍隊才沖出大霧的包圍。黃帝請來應龍,企圖以大雨淹死敵人。蚩尤也請來風伯、雨師,颳起一起更猛烈的大風雨,使得黃帝軍隊四散潰逃。黃帝又叫他的女兒魃上陣參戰,暴雨剎那間消失,應龍等伺機真誠殺過來,使蚩尤受挫。黃帝又用神獸夔的皮製成一面大鼓,用雷神的骨頭作鼓槌。鼓聲驚天動地,五百里外也能聽到,蚩尤軍隊喪魂落魄。黃帝又布鞋列了變化莫測的陣圖,把蚩尤軍隊重重包圍起來,蚩尤兵敗被俘。
蚩尤被殺於涿鹿,他手腳上的枷銬拋擲後化為一片顏色鮮紅的楓林,那是蚩尤斑斑的血跡。又說他被殺於冀州中部,身首異處,因而叫「解」,就是後來山西的解縣。
發明八卦的伏羲
傳說伏羲的母親是華胥氏,生活的西北部很遠的地方。有一次,她偶然看見沼澤邊有一個巨從的腳印,覺得很奇怪,就用自己的腳試,誰知剛一踩下,身子忽然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後來就懷孕生下伏羲。伏羲長有人的頭,蛇的身子,從小就很有神力,能沿著通天的大樹自由上下,長大後當了東方的天帝。
伏羲是一位聖明的天帝,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化始祖。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並且熟悉人間萬物的自然法則。他發明了八卦,以(乾)這種符號代表天, (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代表山,(震)代表雷,(巽)代表風,(兌)代表澤。伏羲教人民用這幾種符號記載萬事萬物。他還效法蜘蛛結網,把繩子編織成網,叫人民捕魚打獵。
---我說好【神秘聯盟講解員】 J
射日英雄羿
羿是一位擅長射箭的天神。即使是小鳥飛過,羿也能一箭把它射落。
傳說堯當皇帝的時候,有十個太陽一齊出現在天空,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旱災。土地烤得直冒煙,禾苗全都枯乾,甚至銅鐵沙石也曬得軟軟的快要熔化了。人民更是不好受,血液在體農會里彷彿在沸騰。怪禽猛獸紛紛從火焰般的森林、沸湯般的江湖裡跑出來傷害人民,弄得人民苦上加苦。天帝知道這事後,就叫羿到凡間去解救人民。天帝賜給羿一張紅色的弓,十支白色的箭。
異奉了天帝的命令到了凡間,受到人民的歡迎。他於是擺了架勢,彎弓搭箭,難准天上的火球,嗖的一箭射去。起初沒聲響,過了一會,只見天空中流火亂飛,火球無聲爆裂。接著,一團紅亮亮的東西墜落在地面上。人們紛紛跑的近前去探看,原來是一隻三足烏鴉,顏色金黃,碩大無比,想來就是太陽精魂的化身。再一看天上,太陽少了一個,空氣也似乎涼爽了一些,人們不由得齊聲喝采。這使羿受到鼓舞,他不顧別的,連連發箭,只見天空中火球一個個的破裂,滿天是流火。
站在土壇上看射箭的堯,忽然想到人們不能沒有太陽,急忙命人暗中從羿的箭袋裡抽出一支箭,總算剩下一個太陽沒被異射落。
羿在射落九個太陽之後,又為人民除去許多怪禽猛獸。其中有吃人的「犭契犭俞」,牙齒像鑿子的「鑿齒」,長著九個腦袋的水火之怪「九嬰」,毀壞房舍的「大風」興波作浪的洞庭巨蟒「巴蛇」和大野地豬「封(豸希)」。
錯奔月宮的嫦娥
嫦娥原是天上的女神,因為丈夫羿奉了天帝之命到人間除害滅妖,她就跟隨他來到地上。羿成天在外,為人民射落九個太陽,殺死怪禽猛獸,顧不上家,嫦娥就慢慢對他不滿,一天,羿從西王母那裡求來長生不死的靈葯。如果兩人一同吃了這靈葯便可長生不死,一人獨吃,就能升成神。羿把葯帶回家,交給嫦娥,要她好好保管,想挑一個吉日兩人一聲吃,但嫦娥覺得自從跟了丈夫來到人間吃了不少苦頭,靈葯既然有升天成神的妙用,何不一人獨吃呢?
在一個晚上,嫦娥趁羿不在家,從葫蘆里倒出靈葯,全吞下肚子去。頓時她的身體輕飄飄的,不由自主地飄出窗戶,直向天上飛去。她邊飛邊想,如果到府,眾神要恥笑她自私,況且見了丈夫也不好辦,不如到月宮里暫時躲藏一下為好。誰知嫦娥一到月宮,脊樑骨不住地縮短,腰肚卻拚命往外膨脹,最後竟變成一隻醜陋的蟾蜍(癩蛤蟆)。因此許多古詩里,稱月宮為「蟾宮」。
以後又有另外一種傳說,說她並沒有變成癩蛤蟆,依然是一個超群絕世的美貌仙子。只是她在月宮里非常寂寞,常年陪她的只有一隻搗葯的白兔和一株桂樹。後來多了一個被天帝罰作苦役的吳剛,他不停地確桂樹,桂樹卻隨砍隨合,他就永遠不得休息了。
治水救災的大禹
古時候洪水滔天,大地上一片汪洋,人民沒有居住的地方,有的上山找洞窟藏身,有的在樹上學鳥雀做窩巢。飛禽走獸還要和可憐的人類爭奪地盤和食物。大禹受了天帝的任命,便帶了助手應龍,去拯救人類,治理洪水。
禹先率領天下群神趕走了興風作浪的水神共工。隨後叫一隻大黑龜把息壤馱在背上,跟著自己。這息壤是一種神士,只要放在地上,就會不斷生長,積成山堆。禹一路上用它來填平深淵。應龍也在前面開路,用尾巴劃地,禹叫人民在應龍尾巴劃過的地方挖掘河道,把洪水引導到江海。到了桐柏山,禹又設法擒服水怪無支祁。這無支祁形狀像猿猴,力大卻勝過九隻大象,整日橫蹦豎跳,沒一刻安靜,使得那地方總是刮風打雷。禹拿大鐵鎖鎖住無支祁的脖子,把他壓在龜山下面,禹因為治水非常繁忙,沒有一點空閑,三次路過家門口都沒有進去。
經過許多艱難和困苦,禹終於治好了烘炎。可是還有別的災害。有一個蛇身九頭的怪物叫「相柳」,貪暴無厭,一口氣要吃掉九座山上的東西,什麼地方只要給他一碰一噴,馬上變成水澤,危害百姓。禹就運用神力殺死相柳。 這時才天下太平,人民安民樂業,禹當了天子。九州的地方官送來許多銅,禹就叫工匠鑄成九隻寶鼎。鼎上刻繪著各種毒蟲害獸和妖魔鬼怪的圖像,使人預先對這些東西有所提防。人民感念禹的恩德,就叫寶鼎為「禹鼎」,以後又把「禹鼎作為辨認姦邪的代名詞。
禹一生兢兢業業為人類謀取幸福安寧,受到世世代代的人們所崇敬。在浙江紹興市南郊建有樓宇巍峨的大禹廟,以紀念他的功績。
為父報仇的眉間尺
眉間尺是鑄劍名匠干將的兒子。他父親曾專心致志為楚王怕干將又替別的國君鑄劍,可是殘暴的楚王怕干將又替別的國君鑄劍,就把干將殺了。干將臨死前曾留下另一把寶劍,要他未出世的兒子日後替他報仇。
眉間尺因為眉梢之間的距離有一尺寬,因此有這外號。他從小沒有父親,受盡鄰家孩子的欺侮。到他稍稍長大,他母親莫邪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他。眉間尺決心為父報仇。他拿了干將藏在松樹柱子里的寶劍,帶上干糧,直奔京城而去。楚王心裡有鬼,夢見眉間尺來殺他,醒來趕緊叫人張貼榜文,畫上眉間尺的圖像,重賞捉拿。
眉間尺看情形不好,趕緊跑到深山暫時躲避。就在他無計可施、哀傷悲痛之時,走來了黑衣人。這黑衣人替他出了主意:用眉間尺的頭,假意向楚王求賞,趁機殺掉楚王。眉間尺覺得只有這個辦法才能完成自己報仇的心願,就從背上抽出寶劍,使勁往頸脖一抹,割下自己的頭,連同寶劍一塊交給黑衣人。
黑衣人去見楚王,獻上人頭,楚王一見,頓時放下心來,認為兇手已經捉到,吩咐兵士把眉間尺的頭擲到城外荒野里去。黑衣人忙阻攔說,這顆人頭應該放在湯鍋里煮爛,否則還會興妖作亂的。楚王同意了。眉間尺的頭顱在鍋里煮了三天三夜,面容一點也未改變。黑衣人要楚王親自到鍋邊看一下,說只有用大王的雄威壓一壓邪氣,頭才會爛。楚王不知是計,走近湯鍋,探頭去看,這時黑衣人抽出寶劍,只見一道寒光過後,楚王的頭就斷落在湯鍋里。
眉間尺的頭立刻從鍋底冒上來,咬住楚王的耳朵,楚王的頭也反撲上去,兩顆頭你咬我撲,一時不分勝負。黑衣人見此情景,連忙割下自己的頭,幫眉間尺去斗楚王。過了七天七夜,眉間尺終於贏了,三顆頭顱也被煮得稀爛,分不清哪是楚王,哪是眉間尺和黑衣人。人們把湯鍋里的東方分作三份,葬在三個地方,修了墳墓,統稱「三王墓」。
不怕艱難,挖出不止的愚公,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傳頌。
愚公是個近九十歲的老人,住在太行、王屋兩府大山對面,高山檔住他一家進出的道路,很是不便。他就把一家大小叫來商量,是不是把這兩座山搬走。愚公的兒孫們都贊成他搬山的想法,可他妻子卻覺得事情不這么簡單。愚公年紀快九十了,怎麼搬得走這兩府大山呢?再說,即使能搬走,那這許多泥土石塊又朝哪裡堆?愚公的兒孫們認為這並不難,只要把泥石堆到渤海里就完事了。於是一家老小就開始挖山連鄰居也來幫忙。大家挖土、畚泥忙開了。河曲地方有個智叟見了這情景,便笑著對愚公潑冷水,說無論如何也挖不了這兩座大山。但愚公不理會智叟,決定世世代代繼續挖山的事業,總有一天會成功。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帝,天帝派了誇娥氏的兩個兒子去把兩府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東,一座放到雍南。
③ 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資料
傳統節日表
以下節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歷(又稱夏歷、陰歷)來算:
1、正月初一 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 春龍節 又叫龍抬頭 青龍節
5、二月十五 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
7、三月初三 上巳節 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 清明節(現定陽歷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 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 「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13、七月七日,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 地藏節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
17、九月九日 重陽節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節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日 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還有幾位聖賢的誕辰日:
關帝誕:六月廿四
至聖先師孔子誕:八月二十七
蒼頡至聖先師誕 :三月廿八
魯班公誕: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誕辰:五月十三日(傳說中龍的生日)
炎帝神農誕:四月二十六日
黃帝誕辰:二月初二
諸葛孔明誕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誕辰:四月初二
岳飛誕辰:二月十五
老子誕辰:二月十五日
釋迦佛陀誕辰:四月初八
屈原誕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誕辰:二月初八
附1: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臘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祭財神
正月初三 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穀日/順星 眾星下界之日 也稱「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頭生日 「石不動」「十不動」 老鼠嫁女
附2:其它節日:
「半年節」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說!
觀音誕: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觀音菩薩的信仰已經超出了佛教的范圍,他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願望!
每年的農歷三月廿三日為媽祖的誕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稱開息門
填倉節: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祭祀節日,在農歷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倉節、天倉節,是祭祀倉神的節日。
[
④ 福州民俗傳統
音樂、戲曲
福州茶亭十番。「十番」名稱的由來說法不一,有認為據清代李斗《揚州畫舫錄》卷十一記載,此樂種因用笛、管、蕭、提琴、雲鑼、鐋鑼、木魚、檀板、大鼓這十種樂器輪番反復演奏而稱「十番」。有認為福州話「番」與「歡」同音,「番」由「歡」演變而來。福州十番音樂是一種著名的民間樂器演奏形式,它是由當地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的,原來只是龍舞燈的伴奏打擊樂,樂器只有狼帳、清鼓、大小鑼、大小鈸等,後又逐漸加入笛、管、笙、椰胡等絲竹樂器。十番的曲調來源可分四類:1、曲牌,為流行於當地的民間音樂;2、小調,為逐漸樂器化的民間小調;3、嘩牌,當地流行的嗩吶曲4、打擊樂,只用打擊樂器演奏的「清鑼鼓」。演奏形式分室內和室外兩種,室外演奏邊走邊唱,室內演奏樂隊為前堂和後堂,前堂以金革為主,後堂以絲竹為主。
閩劇俗稱福州戲,流行於福州方言地區及寧德、建陽、三明等地。閩劇是明代末年的儒林戲和清中葉以來的江湖戲與平講戲這三種不同藝術風格的戲種,互相滲透融合,並吸收了徽戲和崑曲而形成了以唱逗腔的儒林戲為主的綜合性多聲腔劇種。閩劇表演動作強烈,粗獷,如舞台上常有三趕三追,扁嘴憋臉,抖手顫腿,耍發甩須等表演程式。但也有部分生、旦其動作較為細致典雅。
佳節
福州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以外,還有許多獨有的節日。農歷正月二十九,福州要過「拗九節」(也稱「後九節」「孝九節」「送窮節」。)。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和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桂圓、紅豆、胡桃、芝麻等配米煮成「拗九粥」,用來祭祖和饋贈鄉親。已嫁的女兒要送上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福州俗語「逢九必窮」,認為人年齡上的「九」或「九」的倍數要交窮運,必須設法送窮。
壽誕喪葬
福建重視給長輩祝壽。福州傳統是男慶九,女慶十。比如男人六十大壽,必須提到五十九歲那一年做,因為「九」與「久」諧音,象徵著長壽。此外,在正壽前一天,必須先做「鑲壽」。即在壽誕前一天,把小輩們送來的壽燭在祖先靈前全部點燃,三碗壽面分別插三朵紙花,族內小輩對過壽者叩拜,然後落座喝酒賞樂。小輩如果有錢,可請儒道設堂念經,替過壽者向北斗星求福壽,稱「拜斗」。
福州喪葬習俗十分繁瑣和奢侈。當逝者彌留之際,親人必須將其床上蚊帳拆卸掉據說是為了讓死後的靈魂好出竅;逝者斷氣後,必須為死者更衣,並在大門口「貼白」放炮。然後派人四處報喪,再准備好裝滿土沙的大腳桶,將素燭點燃後插在桶內,將其放置逝者床前地上,彷彿為死者奔赴黃泉路上照明。逝者臉上需蓋上白紙,以示陰陽有別。
信仰禁忌
福建民間普遍存在著對樹木山石的崇拜。凡是較為古老的樹木,都被看作為有靈氣的神木。如楓神、榕神、樟神、松公等。其中榕樹作為吉神化身而更受信仰。無論城鎮鄉村,大凡在濃蔭蔽日的著名古榕下,都會有人在樹下敬香,祈求平安。
福州的生活禁忌可謂無處不在。主人請吃飯是,往往將飯盛得山般高,客人盡可以表示吃不了這么多,將飯往主人飯碗里撥,但千萬不要猶豫不決,更不要順手將筷子插在飯碗上,這樣極不吉利。因為福州在供奉靈堂棺頭時,有一碗裝得爆滿的「喪食」,上面直插一雙筷子。赴結婚宴席時,不能將盤碗重疊,否則就意味著重婚。說話禁忌更多,「要碗飯」應稱「來碗飯」,以避要飯之意。
飲食與飲茶
在我國京、魯、閩、粵、蘇、皖、川、湘八大菜系中,閩菜別具一格。
福州菜是閩菜的主要代表,有著獨特的風味。福州菜餚用料和調味均以地方材料為主,操作注重刀工、火候,色、香、味、形俱佳,烹調上擅長炒、熘、煨、燉、蒸、爆諸法,其主要特點是:(一)善用糖。福州人煮菜,喜用糖調味,偏於甜、酸、淡,與川菜、湘菜多用辣椒形成不同的風格。用糖可以去腥,用醋是酸能爽口,適合福州炎熱氣候口味;淡是為了保存原味和鮮味。(二)常用糟。紅糟是福建特產,福州菜餚有炮糟、淡糟、醉糟等十餘種用糟法。此外,在調味品中也有用蝦油。(三)多湯菜。福州菜善於以湯保味,有「百湯百味」之說。湯是閩菜的精髓。福州菜花色品種有2000種以上,其「佛跳牆」、「淡糟炒竹蟶」等都是名揚海外的名菜。
福建雨量充沛,多紅黃土壤,具有種植茶葉的優越條件。綠茶、烏龍茶、紅茶、花茶、白茶和緊壓茶是我國六大茶類,除主要為少數民族飲用的緊壓茶外,其他五大茶類福建都有大量生產,且幾乎每縣都產茶,與浙、湘、皖、川並列為我國五大產茶區,其中一些珍品,如安溪「鐵觀音」、武夷山「大紅袍」、福鼎「白毫銀針」等聞名遐邇。福建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南唐時閩北已有「北苑御茶園」,飲茶風俗為全國最盛之地,已成「家不可一日無茶」,形成獨有的飲茶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