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潮語

七夕潮語

發布時間: 2023-03-24 13:50:58

Ⅰ 廣東雲浮市各地方的農村節日有哪些六都有什麼節日

潮汕春節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一種傳說是: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現在說的除年)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年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年,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把鬍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年,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廣泛流傳,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一、貼門神、春聯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者是廿 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 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門神,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壘。東漢應劭的《風俗通》中引《黃 帝書》說:上古的時候,有神荼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 一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撿閱百鬼。如果有惡鬼 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荼、郁 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 中記載:正月一小「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 右郁壘,俗謂門神。」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門神,卻不是神荼、郁壘, 而是古代的一個勇士叫做成慶的。在班固的《漢書.廣川王傳》中記載: 廣川王(去疾)的殿門上曾畫有古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大褲長劍。到廠 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
《西遊記》中的敘述就更加詳細嫌含了:涇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 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涇河龍王為求活 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 對弈。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打了一個盹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 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 寶奏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 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 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舊 式門樓的兩扇大門上,我們還可以見到神荼、郁壘或兩員雄赳赳的戰將, 形象似乎一樣,但是仔細觀察,其中一位手執鋼鞭,另一位手執鐵鐧。執 鞭者是尉遲敬德,執鐧者是秦瓊。
門聯同樣也是從桃符發展而來的。原來人們用桃木板畫神荼、郁壘畫 像,掛在兩扇門上。後來,畫像又改成只寫字的「門目」。但門目上兩邊 各寫兩字,表達內容有限,人們覺得不過癮,便又在大門兩側再掛上兩塊 桃木板(後改用紙);寫上了字數較多、能充分反映心願的對子。據《宋史 ·蜀世家》載:蜀後主孟旭命學士為題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 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據說這便是我國最早芹如笑的一對春聯。明代朱元 璋建都南京後,曾令各家貼對聯,並將門聯改名為春聯一律用紅紙書寫。 傳說有一次,朱元璋親自到民間察看,只一戶人家沒貼春聯。一問,原來 這人家是閹豬的,不識字,於是親自動筆為他寫了一聯:「雙手劈開生死 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由於歷代大力提倡,使春聯成為我國一種特殊的 民間文藝形式,長盛不衰。潮汕人對春聯更是重視,買一副春聯,往往要 琢磨很久。
從各家各戶所貼的春聯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 其中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勞上進、團結和睦的特點,像「和睦一家添 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生產五穀豐登,善治家六畜興旺」等等。 潮汕對聯最有名的莫過於明朝潮州才子林大欽撰寫的橡螞「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堂」一聯。傳說,林大欽早年曾當過私塾先生。有一年正月 初一日,東家夫人過生日,請來先生撰寫春聯、壽聯。只見林大欽提筆沾墨,不假思索便寫出此聯。
在潮汕的春聯中,經常還看到單扇門兒上或谷簟、福龕上貼著斗大的 一個「春」字。「春」字在這里有兩層含義:一層表示春回大地,萬象更 新;一層巧借「春」與「存」潮音的相諧,表示年年有餘的良好願望。這 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魚,諧音「余」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 准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 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後,首先必須「拜老公」(祭 祀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 然後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潮人慎終 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 於大廳,一家人入團團圍坐,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著收拾飯桌,於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 場必須用松枝菝草掃刷。然後便生爐起火,開始准備明天祭神的供品—— 齋菜。
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 就准備完畢,讓其晾乾。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 註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里一放,它就在油鍋里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 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嘗嘗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三、迎財神,放鞭炮
近年來興起的一項民俗活動,就是在子夜時分拜財神。按說,臘月二十四日諸神上天,人間的諸路神仙都上天「匯報工作」去了。但人們寧願相信財神仍然不忘造福人間,會在這新春腳步來臨之際將財氣送到人間,所以各家各戶要在這時候拜祭。於是,子夜鍾響,鞭炮喧天,煙霧裊裊,彷彿是一團團瑞雲祥氣,再有那「財神到」的吆喊聲,更給這子夜增添了不少熱鬧。關於鞭炮,不少書已經有過詳細介紹,它原來是人們用來避邪祛災的。《荊楚歲時記)中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謂之端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惡鬼。」宗懍所載,似乎是承西漢東方朔《神異經·西荒經》之說: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長尺余,袒身,捕蝦蟹,性不畏人。見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蝦蟹。伺人不在,而盜人鹽,以食蝦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嘗以竹著火中,爆而出,臊皆驚憚。犯之令人寒熱。此雖人形而變化,然亦鬼魅之類,今所在山中皆有之。東方朔所提的,即使有那麼一回事,也恐怕只是一種動物而已,後代人以訛傳訛,於是爆竹便具有了避邪怯災的功能。不過,隨著落後意識的逐漸淡化,潮汕人放爆竹一俗,已經很少包含驅鬼成分,而僅僅是為節日增添歡樂氣氛罷了。而伴隨著現代文明的到來,許多大中小城市都開始在節日禁燃鞭炮了。
四、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著。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後即將鈔票取回。
五、拜年,送「大吉」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系,但是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 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後,主人會殷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謔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里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後,褲兜里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謔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六、摜春(挑禮盒)
春節期間,潮汕的另一個有特色的民俗活動便是「摜春」(春,一種分成三四層的,有蓋子的竹編禮籃,通常是成對使用,所以也叫「擔春」)。
大年初一,娘家要給出嫁的女兒送禮。過去,這些禮物總是裝在一對大春樁中,由出嫁女的兄弟挑著送去。大舅子來到時,親家要殺雞宰鵝,熱情款待,民間俗語所謂「阿舅來,掠雞」,說的就是這種風俗。,大舅子送來的禮物中,除了大桔子必不可少,還得有數十節甘蔗,大概是暗祝女兒生活節節高的意思。禮物的豐儉程度由娘家經濟情況決定,但一般是:剛出嫁的女兒禮物要備得豐盛一點,不然會被親家看不起;而出嫁已久,甚至是當了婆婆的,就不那麼講究了。女兒家收到這些東西,便分送給親戚鄰里,這形成了潮汕春節習俗中的一大特色。春節里,鞭炮聲噼噼啪啪,除了拜年者匆匆忙忙之外,還有不少老太婆,提著花籃,托著紅盤,挨家挨戶於門外高喊:「××阿姆,下物食(大媽,送點心來了)。」因為各家各戶都有媳婦,故此,各家各戶都必須出動。從這一風俗中,可以看到潮汕人親鄰睦里的風尚。此外,如果家中有兄弟分家者,送的人就會按戶分送。
但是,嫁出去的女兒在這一天不能回娘家。初一回娘家,俗以為對娘家不利。
七、家庭賭博
春節間的娛樂活動很多,如游神、游鑼鼓、標旗和猜謎等。值得一談的是,春節期間以「賭」為樂的習俗。
春節期間,大家都休息,兜里也都有錢。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人圍著賭博,更多的是「家庭賭場」,往往是一家老小圍聚一桌,由家長做莊,其他人押注,賭個天翻地覆,但最終是「肥水不流別家田」,因而有的是歡樂,沒有真正賭博時的緊張和擔心。尤其是勞碌一年,難得有歡樂機會的家庭主婦們,更樂意趁此機會玩一玩。大多數家庭只賭一晚便不再賭了,只是舊俗不改罷了。但有的人也可能由此而引起賭興,真賭下去,弄得「幾家歡樂幾家愁」。
今天,賭是犯法的,不能以此取樂,要徹底改變這一惡習。
八、回娘家(食日晝)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九、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神」或曰「迎神」的日子。原來,年前臘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諸神都在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賀述職,報告一年來下界人間行為的善惡。正月初四這天,再回到下界來繼續監督人們,於是家家戶戶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臨。迎神時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雞、魚、豬頭,如果經濟不允許,也可免去,但是一盤米、一盤紅糖卻少不了。因為奉上白米一盤,意謂新年五穀豐登;紅糖一盤,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禮畢,便燃放爆竹,這時神靈便全部各就各位了。有趣的是在諸路神仙上天的這段日子各鄉村的廟宇還不能忘了上供。為什麼神靈上天了還要上供呢?因為上天的僅僅是各路神靈的「領導」,他們的手下還在「堅守崗位」呢!誰勤於祭拜,誰偷懶,他們會一一登記在案。
十、吃七寶羹。
舊俗,農歷正月初七日食「七寶羹」,它是採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等七種蔬菜做成的羹,以此來取吉兆,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並說「七寶羹」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1]
十一、禁忌
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言語方面, 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凶禍。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不慎打壞時,在取水一俗已經徒有形式而已。禁掃地這一習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從講究衛生出發,不少年輕人也就對這些傳統禁忌習俗不怎麼講究了。
這一天債主不許上門討債,因為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也忌從別人口袋裡掏東西,人們認為,正月初一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
忌死人,也忌辦喪事,因為這將給家裡帶來不祥。同時,忌該天理發,因為人們在這一,天總喜歡把理發同辦喪事聯系起來。這一天甚至忌殺生,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但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東西圖個新鮮,為了口腹之快,也就沒什麼顧忌了。飲食方面,這一天嚴禁吃葯。否則,被認為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底病疾纏身,吃葯不斷。初一早飯忌吃葷,有幾種說法:一種是這一頓吃齋,其功用等於一年;另一種是暗喻指勤儉治家,不可鋪張浪費。

Ⅱ 九公里溫泉東方溫泉現在被封閉沒有

我們身邊最熟悉的陌生地,或許「潮汕」算一類。 這兩個字對很多人來說似乎帶著一種古老傳承色彩,散發著裊裊香火,以及很多不合時宜的傳聞。 我們不妨走進潮汕城市,再來說說「 潮汕故事」 。
都說難倒地理考生的題有一道——潮汕是哪個市?很多人就下意識地想到不過是潮州和汕頭,而其中的揭陽可委屈了,明明是三個人的電影,揭陽卻往往沒了姓名,經常被忽略成「潮汕小透明」,沒啥存在感。
揭陽確實是潮汕三市裡最低調的那個,都說談論起潮汕話題,汕頭牛肉丸和潮州工夫茶就足以占據半壁江山,論旅遊知名度,想逛海景去汕頭的南澳島,想逛歷史古城風貌?潮州有湘子橋和牌坊街,但話筒要給到揭陽,確實會落得冷場的尷尬局面。
△揭陽城區風貌 /視覺中國
但老藝術家想替揭陽站站樁,它可是潮汕之源,作為潮汕歷史文化的發祥地,也是潮汕地區面積和人口的第一大市,要想了解潮汕文化的精髓,沒到過揭陽,真算白來了。
揭陽,最沒存在感的潮汕城市?
在廣東,一提到潮汕,「膠己人」的DNA就動了。
當潮州人以歷史文化古城為豪,汕頭人以創新特區和一線海景自居時,最落寞的或許是夾在當中的揭陽,往往被當成「潮汕中轉站」般的存在,就連提到美食也似乎被遺忘了。
△說到揭陽,大概大家也就對潮汕機場和腸粉有記憶點/圖蟲
但實際上,如果你深入了解過「什麼是潮汕」,你會懂揭陽這座城市有多麼值得擁有姓名。無論從體量,還是從歷史資歷的維度上看,揭陽都屬於潮汕鐵三角的「大哥大」。
至於為什麼存在感如此低,這或許是因為揭陽實在太「散裝」了。
揭陽是潮汕地區最大的城市,位於廣東省東部沿海,北與梅州豐順、五華縣接壤,南瀕南海,西鄰汕尾。全市總面積多達5265平方公里,接近汕頭和潮汕兩市面積的總和,人口557.78萬也位列潮汕三市第一。
揭陽的「大」在於豐富廣博的風貌,境內高山、森林、海洋、江河、湖泊、水庫、溫泉眾多,河網密布,榕江橫貫市境中北部並流經市區,中部為練江,南部為龍江自西向東流入南海,可謂倚山瀕海,山川毓秀。
△揭陽是潮汕最大的城市 /視覺中國
在這座城市,每個區域都各具特色,而且都能solo出道。
論高山流水的綠色生態得看揭西,它被譽為「中國天然氧吧」,在粵東是綠寶石、後花園般的存在。
位於揭陽西北部的揭西縣,地處蓮花山南麓,左擁「揭陽第一高峰」、海拔1222米的李望嶂,右抱「嶺南第一瀑」黃滿寨瀑布。大北山森林公園被譽為揭陽的天然屏障,逶迤連綿,層巒疊嶂,以雄、險、奇、秀、幽、曠著稱。
△揭西黃滿寨瀑布 /圖蟲
論海洋資源,惠來可謂當仁不讓。它擁有109.5公里的海岸線,是揭陽唯一的海上門戶。
論名氣不如汕頭的海,但因此多了份原始淳樸的海景和漁村風情。靖海客鳥尾水清沙白,它的美如今越來越被人看見了,臨海一角如飛禽走獸般新奇百怪的石筍給海景添了份獨特的記憶點。石碑山燈塔是中國16個導航台中最高的,且有「亞洲第一航標塔」之稱。
△惠來客鳥尾/圖蟲
其中的經濟擔當,得是普寧市。
作為粵東重要的商埠和經濟信息中心,普寧的紡織品、服裝、中葯材、卷煙物流、茶葉、水果等商品專業市場輻射全國。它擁有粵東最大的陸路口岸,是中國紡織產業基地。
△普寧是揭陽的經濟擔當 /視覺中國
普寧人可太會做生意了,蓬勃發展的商貿物流更展現了揭陽人通達八方的眼界。普寧還是全國著名的水果之鄉,「中國青欖之鄉」「中國青梅之鄉」「中國蕉柑之鄉」……無論農業還是商業,實力都很能打。
但要論硬實力,揭陽還有一個隱藏的稱號不為人所知——「亞洲玉都」,而這一技能不得不歸功於揭東縣。
揭東縣陽美村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檔玉器集散地,每年都能吸收緬甸七成以上的高端玉石毛料,經過當地匠人的精雕細琢,產出全國九成以上的中高檔翡翠玉。別看這條村有多不起眼,可能平平無奇的玉石小販,手持的就是價值百萬的翡翠吊墜。
△揭陽還是「亞洲玉都 」
若論起軟實力,那必然是能為揭陽代言的榕城區。
榕城榕江穿城而過,城區在水中央呈現葫蘆形狀,素有「水上蓮花」「浮水葫蘆」的美稱,江面上還有目前中國國內最高、最長的江上音樂噴泉。
榕城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中國國畫之鄉」「中國民間藝術(潮州音樂)之鄉」之稱,區內名勝古跡眾多,山水與古城依舊、繁華與靜謐依舊,歷來就是揭陽新舊交替最集中的核心地帶。
△榕城被稱為「水上蓮花」 /視覺中國

揭陽,潮汕大佬夠老夠姜
要想讀懂潮汕文化,揭陽是絕不可忽視的一座城市。
它是潮汕文化的發源地,考古發現這里遺存的文物年代最遠,在普寧廣泰虎頭埔發現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窯群遺址,這在整個粵東是絕無僅有的。
揭陽建制時間最早,往前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屬閩越之地,是廣東省最古老的縣份之一,史載已有2200多年。
△揭陽西湖風景 /圖蟲
毫無異議,潮汕話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方言,真要細分的話,揭陽話或許是潮汕地區各縣潮語中保留古音最多的地區。
饒平學者鄭肫仁在《古縣富古音》一文中稱:「揭陽是嶺東最先建起的古縣,而後又建海陽、潮陽,合稱'三陽',揭陽先走了幾大步,文化遠比後二縣發達,故保存的古韻母音特別多,也特別牢固,歷來人們稱頌榕江人語音特別優美悅耳,這是古韻母多的緣故。」
作為「粵東古邑」的揭陽,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即蓮花山脈)。「揭最多榕,故江曰榕江,城曰榕城。」榕蔭如蓋、四面環水,榕江和榕樹構築成揭陽城之魂,揭陽的別稱——「榕城」也因此而來。
揭陽自古以來就是浸潤如玉的嶺南水城,呈現城隨水轉,水為城存的山水城市格局。明朝潮州知府邱齊雲的一句「城中竹樹多依水,市上人家半系船」便是舊時榕城生活的生活寫照。
△揭陽也是嶺南水城,水鄉風韻猶存/圖蟲
如今在榕江兩畔依稀還能瞥見鍾靈毓秀的古城風貌。揭陽城區歷史形成的舊城路網系統很有意思,航拍俯瞰會發現這些街道恰好構成了「丁」字街格局。
要是騎上小電爐兜一圈,柴街、布袋街、打銅街、新馬路、西馬路、北馬路、韓祠路、中山路風光盡入眼前。
△揭陽老街還能見到不少騎樓/圖蟲

尤其是中山路和西馬路一帶,還保存著完好的民國時期中西合璧、獨具南洋風味的粵東「騎樓」,那裡曾是揭陽縣城的交通要道和商埠中心,石鼓裡、郭之奇大夫等傳統潮汕民居群還能看到明清時期的古風。
揭陽的「古老」是赫然在目的,它擁有嶺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廟,即「揭陽學宮」,建於南宋紹興十年,古時為揭陽的最高學府,現存總面積20020平方米,面積僅次於山東曲埠孔廟。
△揭陽學宮/圖蟲
位於榕城新興路口,有一座古城樓矗立於榕江畔,因其通抵學宮,取增進賢士之意,故名「進賢門」。
別小看這道古城門,它是揭陽古邑的標志性建築,毫不誇張地說,進賢門於揭陽,正如小公園之於汕頭,湘子橋之於潮州的地位。
△進賢門/視覺中國

據說之前官員赴任都要從進賢門走過,以取好意頭。千百年過去了,這一古老的習俗依舊流傳至今,很多揭陽人有學生升學甚至有婚事,都會在進賢門走一遭以求好彩頭。
滿城的古韻少不了鼎盛香火的烘托。這就不得不提揭陽每到正月過年都「鬧熱」的城隍廟了,它是目前現存廣東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廟古建築。
清朝林大川在《韓江記》里對當時揭陽城隍廟的盛況有過記載:「我潮神靈顯赫,以揭陽城隍為最。」
△揭陽城隍廟營老爺盛況/圖蟲
在揭西縣,還保存著潮汕地區最為古老的寺廟——三山國王祖廟。祖廟始建於隋朝,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海內外6000多座三山國王廟的鼻祖。
三山國王是中國民間重要的信仰之一,是粵東先民創造的地方守護神,如今依舊承載著海內外華人和海峽兩岸文化認同與情感交流的精神羈絆。
△三山國王祖廟
說到古老,當然少不了揭陽的古村落,很多都是潮汕民居建築特色的集大成者。
普寧洪陽德安里古寨是潮汕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時期較長的巨型府第建築組群,也是國內罕見的府第式古村落。
德安里的建築可以說是集齊了潮汕民居建築的大全——大祠堂、三廳亘、五間過、四點金、下山虎、五壁聯、獨腳獅等,堪稱潮汕建築藝術的奇葩。
△普寧德安里古寨/圖蟲

揭陽人的低調「世情」
值得擁有姓名
千百年來,對於潮汕文化的論道很多。大多圍繞的無非是「東方猶太人」的形象——地少人多,糧食不足,因為貧窮而促使潮人到海外謀生。
因此「精耕細作」和「敢於冒險、勇於開拓」成了潮汕的文化傳統,同樣也為他們帶來固步自封、保守傳統的思想詬病。
實際上,或許我們忽略了重點:潮汕早有「移民」基因。
△潮汕人大多外出打拚 /圖蟲
潮汕地區自古靠海屬富饒之地,才吸引了大量移民。潮汕的祖先,是歷代直接或間接南遷的中原士族,融合了當地越族土著而成,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和繁衍才最終形成如今的潮汕人。
他們有很濃厚的移民意識,這也是為什麼到清代後期又有海外拓展的移民群里,潮汕的規模如此之大,尤其是東南亞的移民潮。
△揭陽大橋 /視覺中國
如今在廣深一線城市,到處都能見到潮汕人。他們大多因為工作發展原因選擇大城市,或疲於職場打拚,或叱吒商場風雲,他們身上早有一種「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以及心繫家鄉的情懷。無論身處何方,都似乎自帶鄉音和性格印跡。

他們比外界傳言想像得更為開放,只不過歷來遷徙的傳統,讓他們更看重敬祖重親,心存根本,寄身異地更團結。
△潮汕人骨子裡的家鄉印記很重/圖蟲

別以為潮汕地區只有潮汕人。全潮汕地區潮、客混雜,也就只有汕頭的澄海沒有客家人。
這或許是不少人的冷知識——潮汕平原地區以潮語民系為主,山區則以客家語民系為主,鳳凰山上還有少數畲族聚居。
揭陽背山面海,地處潮客文化交界處,客家話是揭陽的第二方言,大部分主要分布在揭西、普寧、惠來、揭東等地,約佔全市總人口14.4%,其中以揭西最多,是潮客交融地帶。
△ 揭西山區住著不少客家人/圖蟲
這賦予了揭陽多元豐富的屬性——潮汕文化的海洋開放性格與客家山地文化的朴實內斂性格水乳交融,同生共長。
這也形成了揭陽獨有的低調,但有「世情」的特點。在民俗和建築景觀上,也可以看到潮客文化渾融一體的風貌。
在揭西京溪園的粗坑村,你會見到既融進潮汕「四點金」「下山虎」等建築特點,又繼承了客家人圍龍屋的傳統,同時還能巧妙運用蘇式園林優雅的格調。
與潮汕人嗜好工夫茶相似,潮汕的客家人既有喝茶的精細講究,還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一種特殊的茶俗——食擂茶。
△潮汕工夫茶 /圖蟲
這種風俗還是當地人極其看重的儀式,無論姑娘出嫁擺酒,還是節日待客、親友相聚,都會以擂茶相待。
他們對吃飽喝足的講究,無非是對於閑適生活的追求。這就是將「工夫」灌注於日常生活的態度。看看他們的美食也同樣如此,在精細的同時,又不失對傳統家族的溫情回望。
對於遠在異地的潮汕遊子來說,稱霸廣深街頭的隆江豬腳飯,還有普寧腸粉、普寧豆乾、深夜豆漿都是看似朴實無華,但又悄然慰藉人心的家鄉記憶。
△ 普寧豆乾和隆江豬腳飯/圖蟲
潮汕人愛吃「粿」,傳說是受到潮州鳳凰山原住游耕民族的影響,他們愛吃米粉、糯米粉、麥粉和薯粉做成的粿。
揭陽的「粿」隨處可見:乒乓粿、紅桃粿、粿條、草粿、粿汁等都是民間傳統特色小吃。
△各種各樣的「粿」/視頻截圖
傍水而生的揭陽人,蚝烙和魚飯是漁民們必不可少的一餐。
銀魚飯、大眼鯛魚飯、黃牆魚飯……那些叫得上名或者叫不上名的魚,經過他們的精細料理都是鮮香撲鼻的家鄉味。
△簡簡單單魚飯一餐/視頻截圖
就連喝一碗白粥(他們叫「白糜」)都有自己的特色,都與廣州成糊狀的粥截然不同,會將米煮得粒粒分明。
在這種炎熱潮濕的嶺南夏季,一碗白糜,簡單配上菜脯、橄欖菜,再豐盛點會配魚飯、腌蟹和腌蝦姑,就足以讓人在淡中尋味,身心舒暢。
△清淡白粥才是人間真味
「潮汕」這兩個字於我們而言,有種與生俱來與古老神明對話的浪漫色彩,與繁華盛世更新迭代的新世界似乎存在著若隱若現的結界,於是總少不了一些紛紛擾擾的民間傳言。
但撥開迷霧走進潮汕的世界,你會發現,於當今這個時代,葆有傳統信仰的儀式感在當今容易丟失自我的年代實屬難能可貴。
△潮汕人的民俗信仰自然而然保留下來 /圖蟲
民間信奉諸多神明,譬如天神公、土地公、三山國王、玉皇大帝……當地人都統稱為「老爺」。
在揭陽,你會發現老爺廟隨處可見。尤其在揭陽各地鎮和村上,每到元宵節前後,各地青壯年肩扛八抬大轎,舉鄉抬神出廟游遍大街小巷,俗稱「營老爺」(營即游,也就是游神賽會)。
△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 喬林煙花火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蟲
要是過年過節期間到揭陽,各地多種多樣對傳統民俗的儀式會讓你應接不暇。比如每年農歷正月初五到初六,揭東陽美都在舉辦火把節,不同於彝族、白族這些民族的火把節,陽美先民早自清光緒年間為了紀念先人就舉辦火把遊行了。
元宵節前後,流行於普寧一帶的還有「英歌舞」,即一種熔舞蹈、南拳套路、戲曲演技於一爐的民間廣場舞蹈。據說揭陽英歌舞已有300多年歷史,而普寧也被稱為「英歌舞之鄉」。
△普寧還是「英歌舞之鄉」
這些獨特的節日儀式早已成了在外揭陽遊子的「文化胎記」。習俗和信仰或許是外界對揭陽和其他潮汕地區最深的印象,但老家在普寧的思聰覺得這更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他對揭陽最深的印象是「傳統」 ,這種「傳統 」在當下看似有點不合時宜,但內核 無非是希望世世代代子女平安順遂, 似乎再難的事只要想著 「老爺保號」 就能 挺過去。
‍‍‍‍‍‍‍‍‍‍‍‍‍‍‍‍‍‍‍‍‍‍‍‍‍‍‍‍‍‍‍‍‍‍‍‍‍‍‍‍‍‍‍‍‍‍‍‍‍‍‍‍‍‍‍‍‍‍‍‍‍‍‍‍‍‍‍‍‍‍‍‍‍‍‍‍‍△潮汕人的「傳統」在當下也是罕見寶貴的/攝by小七
在深圳打拚了5年之久的小七,老家在揭東。 她印象里的揭陽畫面是這樣的: 農歷新年前後各個村子盛大的游神活動,七夕15歲孩子的成 人禮、中秋拜月娘、砌瓦窯磚窯……
這些儀式的寓意早已轉化成她美好的童年回憶,年輕一輩的人會更懂「舉頭三尺有神明」的含義——「可能有些會覺得封建迷信,但實際上所有這些傳統,都寄託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這些在之後化作一把心中的度量尺,提醒我攻堅克難、實打實干,並且盡量做到處處與人為善。」
△農村裡,老人們在看大戲/ 攝by小七
參考資料:
《揭陽市志》
揭陽,潮汕之魂 中國國家地理
為什麼是揭陽? 廣東發布

‍‍‍‍‍‍‍‍「揭陽」城市旅遊形象策劃 鄭澤國
揭陽城市發展中的古城保護與開發管理問題研究 黃鴻凱‍‍‍‍‍‍‍‍
潮汕古村落(揭陽篇) 潮汕印象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簽約賬號【九行】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你對揭陽有什麼印象?
鍾無艷
點擊查看九行往期精彩文章

編輯 | 周芷若

排版 | 謝無忌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商務合作請添加:xzk96818
請註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及申請加入旅友俱樂部
請勾搭老藝術家 travellerstories

熱點內容
古代荷花劍 發布:2025-05-14 06:40:49 瀏覽:543
夜蘭花的郭 發布:2025-05-14 06:34:37 瀏覽:935
一朵朵的一的聲調 發布:2025-05-14 06:12:42 瀏覽:609
上海的白蘭花 發布:2025-05-14 06:04:43 瀏覽:595
洛陽櫻花 發布:2025-05-14 06:04:00 瀏覽:854
心裡的一朵浪花 發布:2025-05-14 06:03:14 瀏覽:502
犁頭尖盆栽 發布:2025-05-14 06:01:56 瀏覽:450
賣大型花卉 發布:2025-05-14 05:53:21 瀏覽:618
洛陽牡丹口腔 發布:2025-05-14 05:50:20 瀏覽:475
各種劍蘭花圖片 發布:2025-05-14 05:34:39 瀏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