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分段寫段意
A. 小學語文四年級《第一朵杏花》教案
引導語:《第一朵杏花》是小學四年級上冊的課文,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語文四年級《第一朵杏花》教案,歡迎參考閱讀!
一、教材分析
本課講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這篇課文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清新流暢,適合訓練學生分角色朗讀。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學習,應以讀貫穿課的全過程,以不同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感悟、積累和遷移語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自學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4、給課文分段,並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難點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第一課時
目的:初讀課文,讀准本課 的生字新詞,幫助學生理清本文的脈絡,做到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麼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麼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准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 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 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准字音
(3) 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 指導讀長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舉、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 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 按時間先後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 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范讀後根據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麼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准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1、注意點。
2、學生用鋼筆描紅。
五、布置作業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
2、組詞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目的:運用各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深入體會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和敬業的精神。
一、 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 一年後)
二、第一次 (學習第1---5 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 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裡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 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 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 (學習第6---15自然段)
1、 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 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 齊讀
4、 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 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後,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 )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 )地說:「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 )地說:「是。」
(2) 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 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
(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
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麼高興?竺爺爺為什麼高興?
(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 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裡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苟]
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第三課時
目的:學習第三段,總結全文,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進行片段寫作練習。
一、復習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第一、二段。
二、學習第16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 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3、 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准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 指導朗讀
5、 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三、通讀全文,總結課文,指導應用。
1、自由朗讀課文。
2、從竺可楨爺爺身上,你受到了什麼啟發?今後在學習上、生活上准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後回答。
3、小結:
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
[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4、 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四、總結遷移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 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麼?
五、練寫片段指導
仿照課文第二段,練寫片段,題目是《買菜》
1、讀課文第二段,總結這一段中對話集中時記錄的形式特徵。
(1) 每人說一段話便獨立成一個自然段。
(2) 可寫提示語,也可不寫。
2、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說。
3、將自己與別人的對話創造性地記錄下來注意書寫格式。
4、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析疑。
5、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六、作業
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奇怪 )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高興 )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激動 )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自豪 )地說:「剛才。」
竺爺爺( 半信半疑)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肯定 )地說:「是。」
B. 與名著中人物對話作文
我崇拜名人,經常看關於名人的書,這天,我正在看一本《三國演義》,看著看著,我彷彿變成了一束激光,來到了諸葛亮家門口。
正好看見劉備和諸葛亮正從他家出來,顯然是劉備成功請到了諸葛亮做他的軍師,兩個人有說有笑的。
眨眼間,我到了「空城」上,見到諸葛亮在城牆上神情自若地彈古箏,只見諸葛亮身穿紫砂衣,頭戴白素巾,手持朱雀羽毛扇,在古琴的襯托下,頗有一種神仙之感,再一看城下曹軍的千軍萬馬,與這形成了很大的對比,我不禁擔心這樣敞開城門會不會有危險,於是便上前問道:「諸葛亮先生,請問您有把握嗎?」雖然已經知道結果,但還是有一些擔心,只見諸葛亮神定自若地說:「小朋友,你放心,雖然曹操的兵多將廣,但他自認為精通兵法,看我這打開城門,他一定會以為有埋伏而不敢過來,我諸葛亮一向謹慎,如今打開城門,必定讓那曹操疑惑,而且萬一曹操他真的過來了,城下還有我的心腹,一看曹軍過來了,必定會馬上將城門關閉,然後自刎而死。」果真是高,真不愧是諸葛亮!
忽然,眼前一陣模糊,轉眼間,我又來到了一條大船上,只見周圍霧氣朦朧,往船艙一看,正是諸葛亮和魯肅,魯肅一看我,立馬站起來說:「你是何人,怎麼進來的?」諸葛亮在旁邊微微一笑:「沒事,是自己人。」我仔細回想了一下,原來這個情節是草船借箭。我開口問道:「諸葛亮先生,您為什麼就斷定曹操會往船上射箭呢?」「呵呵」諸葛亮笑笑,「曹操生性多疑,我只不過運用了一點小計策,迫使曹操射箭罷了。」正說著,忽然,眼前又一陣模糊。
甩甩頭,原來書已翻到了最後一頁。
C.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復習資料大家知道嗎?下面由我為大家帶來的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歡迎大家閱讀與學習!
第一單元復習資料
1.本學期要求我們掌握的學習習慣:
①堅持寫日記
②愛護圖書。
2.《走,我們去植樹》是一首詩歌,全詩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告訴我們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的決心。
3.植樹的好處是:送來清新的空氣、綠化祖國、能叫風沙低頭,讓百鳥起舞。
4.開頭與結尾的關系是首尾呼應,這樣寫的好處是表明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的決心。
5. 「綠色工廠」是指樹木有光合作用,「綠色寶庫」指森林,「綠色的希望」指沙退鳥舞。
6.《第一朵杏花》講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的故事,贊揚了他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了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7.讀下面的兩句話,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⑴ 「是啊,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嗎?」
這句話中的「彎下腰來」表現了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習慣地問」說明了竺可楨爺爺一看到開放的杏花,就要進一步探究其開放的時間,這種主動探索科學的行為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習慣。
⑵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這句話中的帶點字充分表現了竺爺爺得到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准確時間後激動心情。
8.課文以「第一朵杏花」為題是因為①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務②集中體現了竺爺爺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苟的研究精神,給人以鮮明生動的感受。
9.《燕子》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
10.「幾對小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休息,在藍天的映襯下,電線桿之間連著的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哇,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了一支春天的歌。」這段話中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把電線比作五線譜,用音符來比喻燕子。這支「春天的歌」會是一支贊美春天萬物復甦,大地呈現一片勃勃生機的歌。
11.《江南春》是唐代杜牧所作,詩題的意思是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作者在描繪千里江南明媚可愛的春光的同時,也慨嘆南朝的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
12.《江南春》一詩,前兩句寫今,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的畫面,後兩句是懷古。
13.《春日偶成》是宋代詩人程顥所作,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詩人春日郊遊時的愉快心情。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
14.這兩首詩的共同點是:都描寫了春天的美麗景色,情景交互,融為一體。
15.「邁開輕快的腳步」、「歡聲笑語」表現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愉悅心情。
16.「伴隨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樹。」這句話是說:少年隊員是祖國的未來,他們今天像栽下的小樹,在陽光雨露下,健康、蓬勃地成長,將來就是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
17.「億萬棵樹連起來,就染綠了祖國美麗的版圖。」一句中,「版圖」指國家的疆域,「染」字形象地表達了只要我們大家堅持植樹造林,我們的祖國就回成為一個綠色世界的含義。
18.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19.二三月間,微風輕輕地吹拂著,毛毛細雨從天上灑落下來。千萬條柔柳展開了鵝黃色的嫩葉。青的草,綠的芽,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這段話描繪了生機勃勃、明媚動人的美好春景。
照樣子寫句子。
例:春風一吹,杏花開了。
春風一吹,杏花露出了一張張燦爛的笑臉。
1. 夏日的夜晚,星星在夜空中一閃一閃。
夏日的夜晚,星星在夜空中眨著眼睛。
2. 河岸邊的柳樹在微風中擺動著枝條。
河岸邊的柳樹在微風中舞蹈。
3. 春雨沙沙,小草兒長出了嫩芽。
春雨沙沙,小草兒穿上了綠衣裳。
第二單元復習資料
一、 多音字組詞。
xìng(高興) xīng (興亡)
xiān(新鮮) xiǎn(朝鮮)
bó( 輕薄) báo(薄殼結構) bò( 薄荷)
mó ( 模仿) 二聲mu( 模樣)
kān( 看管) 四聲 kan( 看見)
tiao( 空調) diao( 調動)
qie( 一切) qie( 切開)
hang( 銀行) xing( 行人)
sā(撒網) sa(撒種)
二、填上合適的關聯詞語。
1、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
(雖然)頭是尖尖的,(但)總是開不快。
2、一個人握住一個雞蛋使勁捏,
(無論)怎樣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
3、薄薄的雞蛋殼(之所以)能承受這么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
4、建築師根據這種「薄殼結構」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築物。
三、巧用成語。
1、小明在閱讀《三國演義》時一目十行,囫圇吞棗。結果,對書中的內容不甚了了,在回答老師有關「三國」的問題時總是張冠李戴。
2、那天,我從杭州回來,父母便要問我那裡的景色如何。我說:「由於時間緊迫,我對於西湖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要我詳細描述,有些困難。」
3、在學習上,我們遇到問題時就要尋根問底,即便遇到掌握的內容也不能 淺嘗輒止,還應該勤加練習,這樣就能熟能生巧。有道是「天道酬勤」。上天就是偏愛於勤奮的人。
四、按要求寫詞語。
1、輕而易取結構相同的成語:
公而忘私 望而生畏 取而代之 死而後已 華而不實 鋌而走險
2、方位詞的成語:
東山再起 南轅北轍 東鱗西爪 南征北戰 左顧右盼 思前想後 上行下效
3、鮮為人知相反的成語:
眾所周知 家喻戶曉 人盡皆知 馳名中外 名聞遐邇 舉世聞名
六、造句。
1、自然(天然的,原來就有的)——這塊奇特的石頭是自然形成的.
2、自然(理所當然)——這道題目我昨天剛做過,自然不會寫錯的。
3、自然(不造作,不勉強,不呆板)跳舞的時候,老師叫小紅動作自然一點。
4、魅力——西湖以它的魅力吸引了我。
5、優雅——她跳舞的樣子很優雅。
七、填空:
1.《蘋果里的五角星》一文記敘了鄰居家的小男孩傳給「我」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把蘋果攔腰切下去,蘋果核部分就會出現一個「五角星」圖案這使「我」從中受到啟迪——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2.文中提到切蘋果的方法有:
①從頂部切到底部
②攔腰切下去。小男孩採用的方法是攔腰切下去。
3.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往大處說,就是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4.《最佳路徑》一文向我們介紹了世界建築大師格羅培斯為迪斯尼樂園設計路徑的故事,他從一位年老的葡萄園主人「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賣葡萄的方法中受到啟發,產生了「撒下草種、提前開放」的路徑設計策略。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給人自由與選擇的機會,其本身就是一種選擇。
5.格羅培斯設計的路徑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是因為:
①這樣設計的路徑已經不是哪一個人的設計,而是大家共同的選擇。
②行人走出來的路是優雅的,格羅培斯在按踩出的痕跡鋪設路徑的時候,一定會施展全部本領使路徑更美。
③這樣的路徑是行人自己走出來的,不僅美觀,而且保證了人們玩的方便,快捷。
④設計路徑的方法不同尋常,順其自然,包含著深刻的道理,給人以極大的啟迪。
6.《人類的「老師」》是一篇有關仿生學的課文,重點介紹了人類在飛機設計、輪船設計、建築設計等方面向動物學習的幾個例子,具體說明了人類以生物為師,向自然學習的收獲。人類的「老師」,「老師」加上引號表示:特殊的含義,「老師」指自然界的種種生物。
7、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有許多,本文列舉了以下六個例子。
科學家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象中得到啟示,發明了潛水艇。
科學家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發明了飛機並從蜻蜓、蒼蠅、蚊子、蜜蜂等昆蟲身上得到啟發,不斷提高飛機的性能。
工程師模仿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提高了航行的速度。建築師根據「薄殼結構」的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築物。
人們模仿袋鼠造出了會跳躍的越野汽車。
人們模仿某些貝類製成了外殼堅固的坦克。
我還知道: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
科學家從螢火蟲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高效的冷光源。
人類根據野豬鼻子發明了防毒面具,根據蛙眼發明了電子蛙眼
8、羅培斯的路徑設計與葡萄園主賣葡萄的聯系是:格羅培斯是受當地農民賣葡萄的方法啟示而產生的路徑設計方案的。它們的共同點是:①都是把權力交給大家,讓大家去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東西②都是順其自然③都包含著對人們的信任和尊重
第三單元復習資料
一,多音字組詞
(嘔吐)(談吐)
(盛情)(盛飯)
(堵塞)(塞住)(邊塞)
(走著) (著急) (穿著)
(擔心) (重擔)
(解放) (姓解)
二、 近義詞
誠心誠意(誠心實意)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出以公心(大公無私)心滿意足(稱心如意)
恍然大悟(茅塞頓開)無可奈何(毫無辦法)
三、 反義詞。
心滿意足(大失所望)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恭恭敬敬(蠻橫無理)茅塞頓開(茫然不解)
五、填上合適的詞語。
(求賢若渴)的劉備 (才華橫溢)的諸葛亮
(清正廉潔)的公儀休 (唯才是舉)的祈黃羊
軍事(才能) 工作(負責) 職責(重大)
感到(意外)(舉薦)能人 (訓練)軍隊
六、解釋帶點字和詞語的意思。
1.三顧茅廬
顧:拜訪。劉備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幫助自己打天下。比喻誠心誠意再三邀請。
2.蜿蜒起伏
蜿蜒:(山脈)彎彎曲曲地延伸。
3.青翠欲滴
欲:將要。翠綠的顏色又濃又潤,像是快要滴下來似的例:一場春雨過後,茂密的樹林青翠欲滴,美不勝收。
4.秀麗宜人
宜:適合。清秀美麗的景緻適合人的心意。例:這秀麗宜人的景色,簡直使人樂而忘返。
5.群雄紛爭
紛:多,雜亂。指在混亂時局中各路稱霸一方的人物都紛紛起來爭霸稱雄。
例:戰國是一個群雄紛爭的混亂時期。
6.茅塞頓開
頓:立刻;忽然。原來心裡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
例:聽了老師的講解,我茅塞頓開。
7.悠然:悠閑的樣子。例:我們在公園里賞花觀魚,信步悠然。
8.「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是指:(推薦外邊的人不迴避自己的仇人,推薦家裡的人不迴避自己的親人。)
9.心滿意(足)滿足;知足
10.日夜(操)勞 做事;從事
11無可(奈)何 對付;處置
12.恍然大( 悟) 了解;領會
七、按要求寫詞語。
1.來源於《三國演義》》的成語:三顧茅廬 草船借箭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形容人猛然醒悟的成語:茅塞頓開 恍然大悟 豁然開朗
3.含有數字的成語:學富五車 千姿百態 九牛一毛 百尺竿頭 萬紫千紅 六六大順 一瀉千里
4.形容品格高尚的成語: 兩袖清風 大公無私 奮不顧身 舍己為人 公正無私 鐵面無私
5.描述諸葛亮一生的成語:初出茅廬 才華橫溢 料事如神 膽大心細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獨木難支 回天無力
6.與三國有關詞語(有關歷史故事)空城計 苦肉計 夜走麥城 刮骨療毒 過五關,斬六將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八、按要求寫句子。
1、與三國有關的歇後語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2.關於渴求人才的古詩:
「我勸天公重抖摟,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雜詩》龔自珍
九、填空:
1.課文《三顧茅廬》是根據羅貫中寫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的內容改編的。課文按事物發展的順序寫了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文章重點表現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望,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位曠世奇才。從文中對劉備語言、行為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他對諸葛亮是誠心誠意的。諸葛亮的住地是隆中,那裡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卧龍,這里的「卧龍」既是用來比喻山岡的形狀,也是暗指諸葛亮。諸葛亮是個才華橫溢、料事如神的人,他提出了 三分天下 、最後取勝 的策略。劉備聽了 茅塞頓開 ,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難怪他把自己比作魚兒,把諸葛先生比作 水 ,可以用成語「 如魚得水 」來形容他們的關系。
2.「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這句話點明了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目的,既反應出了劉備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也反映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三顧茅廬》的寫作特點:①鮮明的對比②精妙的比喻③細節描寫④環境烘托。其中的環境描寫巧妙地烘託了諸葛亮性格的特點。
4.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實際上是成語「撥雲見天(日)」 的活用,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這句比喻句是把劉備聽了分析群雄紛爭形勢和提出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後,那種茅塞頓開的心情,比作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劉備求賢若渴,當他求得了賢才,並聽了賢才的一番話語之後,心裡頓時變得疏朗、明澈多了,這種感覺就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劉備這種美好心境,再一次表明他對諸葛亮的器重和信賴。
5.「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劉備這么說,是把自己比作魚,把諸葛亮比作水,把自己得到諸葛亮比作魚兒得到了水。從這個比喻句中,我們能進一步地感受到胸懷大志的劉備對賢才的器重和厚望,同時也使我們感受到諸葛亮的確是一位曠世奇才,以及他與劉備之間的親密友情。
6.中國古代四大名著:①吳承恩寫的《西遊記》,主要人物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等;②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主要有人物:曹操、劉備、諸葛亮等;③曹雪芹寫的《紅樓夢》,主要人物有:林黛玉、賈寶玉等;④施耐庵寫的《水滸傳》主要人物有:林沖、武松、宋江等。
7.《祁黃羊》是一篇歷史故事,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祁黃羊讓位薦賢的事,表現了他「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個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8.春秋時代,晉國由祁黃羊擔任中軍尉。因為多年征戰使祁黃羊的腿腳落下毛病,所以他請求晉悼公准許他辭職。他先後推舉了兩個人,每次都很認真嚴肅,從「鄭重」「 慎重 」等詞可以看出。
用文中的一句話贊美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用兩個成語來贊美他:出以公心、處事公正 。
文中的「仇」指殺父仇人解狐,「親」指 親生兒子祁午 。
祁黃羊向悼公推薦的最合適的中軍尉人選竟然是他的殺父仇人解狐,從中可以體會他公私分明、不計前嫌的高尚品德。解狐病逝,祁黃羊舉薦自己的兒子祁午是萬般無奈而又十分慎重的決定。從中可以看出舉薦仇人和親人的目的都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標准只有一個:是人才而不是親與仇。
9.《公儀休拒收禮物》這篇課文是個獨幕劇,兩千多年前魯國的宰相公儀休拒收某大夫讓管家送來的鯉魚的故事,劇本開頭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方括弧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動情況。劇本主體是人物對話,也叫台詞。括弧內交代的是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幕起就是幕布拉開,幕落就是幕布閉合。,反映出公儀休是個以身作則、清正廉明、聰明機智的人。
10.人物特點公儀休:以身作則、清正廉潔、聰明機智;子明:謙遜有禮、勤學好問;管家:阿諛奉承、別有用心。
11.「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魚。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魚,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辦事,這樣就難免要違犯國家的法紀。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還能吃得上魚嗎?現在想吃魚就自己去買,不是一直有魚吃嗎?」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收了人家的魚,就要照人家的意思辦事而會違犯國家法紀;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魚了。從而得出結論:「不能收人家的魚。」從這意味深長的話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公儀休高人一籌的見識和清正廉潔的品格。
12.用「來到,只見」寫一處景色:我和媽媽來到池塘邊,只見成行的白楊和垂柳沿著岸邊向池塘里伸展,形成了一條綠色的綢帶。一陣風吹過,水面微波盪漾,片片樹葉隨風飛舞,有的落在樹下,有的餓落在池塘里。深綠色的水面上漂浮綠油油的浮蓮葉片。浮蓮花開滿池塘,散發出陣陣迷人的香氣,直入心脾。啊!這里的景色真讓人心曠神怡!
13.小惠考試沒考好,難過得哭了。我會對她說:「小惠,別難過了。考試過程中誰都會緊張,難免會失誤。這次,只是一時疏忽造成的。失敗是成功之母!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
14.小敏家裡發生了不幸,在傷心流淚。我會對她說:「小敏,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應該勇敢地去面對。因為一個人不能被不幸擊倒,相反,它會使我們變得更堅強。來吧,抬起頭來,做生活的強者,讓我們一起去迎接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吧!」
第四單元復習資料
一、詞語搭配。
響應(號召)克服(困難)提高(覺悟)
明確(方向)表明(態度)解決(問題)
接受(批評)
(巨大)的變化(無窮)的力量(壯麗)的景色
(燦爛)的前程(精緻)的眉毛(象牙色)的皮膚
(爽朗)的笑聲(疲勞)的身軀(親切)的話語
(碧綠)的草坪(鵝黃色)的嫩葉(爛漫無比)的春天
(刻苦)地學習(熱烈)地討論(飛快)地賓士
(愉快)地歌唱(默默)地關注(悄悄)地離開
二、按要求寫詞語。
1.形容雨大的詞語: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傾盆大雨
狂風暴雨 瓢潑大雨
2.描寫花兒的詞語:
嬌嫩纖弱 色彩斑斕 千姿百態
亭亭玉立 奼紫嫣紅 含苞欲放
3.形容注意力集中的詞語:
全神貫注 聚精會神 屏氣凝神
目不轉睛 心無二用 傾耳注目
4.贊美葉欣成語:
身先士卒 臨危不懼 舍己為人
救死扶傷 玉潔冰清 捨死忘生
5.贊美母親的成語:
含辛茹苦 任勞任怨
勤勤懇懇 秀外慧中
6.第三字是「如」成語:
暴跳如雷 大雨如注 一貧如洗
揮汗如雨 表裡如一
7.ABBC成語:
不了了之 自欺欺人 解衣衣人
春風風人 夏雨雨人 上衣衣國
8.描寫自然景物的成語:
湖光山色 山清水秀 風月無邊
綠草如茵 迎風吐艷
爭奇斗艷 繁花似錦
9.讀書馬虎成語:
丟三落四 忘東忘西 三心二意
粗心大意 囫圇吞棗 心不在焉
10.形容時間短而快的:
頃刻間 日復一日 日月如梭
光陰似箭 曇花一現 剎那間 轉眼間
三、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1.雷聲大作:作:起
2.大雨如註:註:灌入。
3.翻山越嶺:翻:越過,越:跨過。
4.突發奇想:奇:罕見的,特殊的。
5.身先士卒:卒:兵。
6.聲色俱厲:俱:全,都;厲:嚴肅,猛烈。
7.斬釘截鐵:斬:砍;截:切斷,割斷。
8.處事不驚:處:處置,辦理。
9.眾志成城:城:城牆。
10.含辛茹苦:含:藏在,裡面;茹:吃。
11.捨生忘死:舍:舍棄;忘:忘記。
四、按要求寫句子。
1.關於為民造福的名人名言。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
2.笑對生活的名言。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英)莎克雷
3. 歌頌母親的詩句。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劉安)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4.關愛他人的名言。
人是要有幫助的。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一個籬笆打三個樁,一個好漢要有三個幫。—— 毛澤東
一個人要幫助弱者,應當自己成為強者,而不是和他們一樣變成弱者。(羅曼·羅蘭)
五、巧用成語。
1.醫生(尋根問底 ),為人們解除病痛的折磨,受到人們的廣泛贊譽。
2.夏天,下過了一場雷雨,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那情景真是(蔚為壯觀 )。
3.這次比賽,我輸得心服口服,讓我知道了(山外有山)的道理。
4.清明節,想到那些為了今天幸福生活(捨生忘死)的先烈,我不由頓生崇敬之情。
5.由於諸葛亮(才華橫溢),所以能(料事如神),因此在每次的戰爭中總是能打敗對手。他為了國家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6.我們班的王明同學,在學習上遇到難題,總是(尋根問底 ),而不是(浮光掠影 ),所以,他對課內外的知識是(無所不曉)。
7.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的政治家、軍事家。人們常用(才華橫溢)、(料事如神)來贊頌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然而,自張飛、關羽、劉備、趙雲相繼死後,諸葛亮獨自一人支撐蜀國,為實現劉備的遺願,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但勢單力薄,最終(獨木難支)(回天無力)。
8.在抗擊「非典」的日子裡,全國人民團結一致,與來勢洶洶的「非典」展開了搏鬥,這使我想用:(齊心協力)、(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等成語來形容這場景。
另外,我還收集了歌頌白衣天使品質的成語:(玉潔冰清)、(救死扶傷)、(處變不驚)。
;D. 你在生活中,或在電影電視中,見過齊心合力完成一項任務的場面嗎怎麼寫
你就這樣寫,首先你可以先寫一些合作行動的影片,劇情幾句話帶過,然後分析這些電影的主題,意義等,然後你可以吧你在生活遇到的需要合作的情況或者逆可以幻想類似的情況(幻想要求不誇張)也寫出來,突出團隊的思想,動力,寫出如何積極的配合團隊等等,最後結束時表明個人的能力雖小,但團結起來就有力量。參考影片(諜中諜系列,地心末日,太陽浩劫,太陽淚,沖出寧靜號)
E. 2011,6月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試卷,s版
還沒考呢,為你提供復習題
一、字詞句部分。
1.看拼音寫詞語。
yōu jiǔ tóng yì xiǎng shòu shí jiàn ài fǔ
( ) ( ) ( ) ( ) ( )
shěn shì ǒu ěr qí yì biàn bié zhēng biàn
( ) ( ) ( ) ( ) ( )
yōng zhǒng bō guāng lín lín fēi qín zǒu shòu
( ) ( ) ( )
2.給多音字組詞。
jiàng ( ) tiáo ( ) xiān ( )
強 調 鮮
qiǎng ( ) diào( ) xiǎn( )
zhe( ) gēng( ) zāi ( )
著 更 載
zhuó( ) gèng( ) zài ( )
3.在括弧里填上合適的字組成詞語。
( )顏( )色 ( )( )自如 十( )十( )
( )( )私浯 ( )鳥( )水 飛( )走( )
能( )巧( ) ( )心( )膽 大( )滅( )
( )( )大笑 一( )一( ) 頭( )目( )
4.數筆畫查字。
要查的字
筆畫數
要查的字
筆畫數
玄
臨
弗
直
嚴
曳
5.選詞填空。
的 地 得
幸福( )時刻 輕輕( )放下 陳舊( )照片
慢慢( )走著 快樂( )笑起來 清清( )小河
6.選詞填空。
突然 果然
(1)昨晚我在寫作業,( )家裡的大花貓串過來,嚇了我一跳。
(2)( )被我猜中了,他真的來了。
庄嚴 莊重
(1)掌旗手將國旗( )地交給升旗手。
(2)五星紅旗在( )的國歌聲中徐徐升起。
7.寫出近義詞。
稀少( ) 寧靜( ) 觀賞( ) 奇異( )
寬闊( ) 本領( ) 嚴肅( ) 吩咐( )
必須( ) 教誨( ) 思念( ) 竭力( )
8.寫出反義詞。
明亮( ) 深厚( ) 認真< ) 消滅( )
渺小( ) 謙虛( ) 出現( ) 熱鬧( )
9.擴詞。
痛( )( )( ) 鮮( )( )( )
蜜( )( )( ) 鍵( )( )( )
10.造句。
一......就......
只有......才......
盡管......還是......
不是......而是......
11.按課文內容填空。
(1)春雨姐姐笑了,用( )的雨絲( )著她,( )著她。太陽公公笑了,用( )的陽光( )著她,( )著她。終於,筍芽兒長成了一株( )的竹子。
(2)一位詩人這樣贊美國旗衛士:「戰士的形象像( )一樣高大,戰士的心靈像漢白玉一樣( ),戰士的( )像廣場一樣( )!」
(3)蜜蜂是在( ),又是在( )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 )最甜的生活。蜜蜂是( )的,蜜蜂卻又多麼( )啊1
12.判斷下列句子是不是病句,是病句的請用修改符號改在原句上。
(1)我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課。
(2)他經常回憶過去的往事。
(3)說話不禮貌的人是不文明的行為。
(4)草地上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黃花。
13.擴句。
(1)花兒開了。
(2)天上下著雨。
14.照樣子改寫句子。
例:不經過努力,學習能取得好成績嗎?
不經過努力,學習不能取得好成績。
(1)有果子大家吃,不就更香甜了嗎?
(2)別人能辦到的事,我們經過努力,怎麼會辦不到呢?
例:達麗瑪無法回答烏漢娜的提問,因為她的心還在大草原上游藹。
因為達麗瑪的心還在大草原上游盪.所以她無法回答烏漢娜的提問。
常有人說「月到中秋分外明」,因為秋高氣爽,地球大氣層的透明度特別高,使月亮反射到地面的陽光更強了。
例:大會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了。
在熱烈的掌聲中.大會結束了。
(1)農民在水田裡辛勤地忙著插秧。
(2)燕子在天空中飛來飛去。
15.下面各組初看毫不相乾的詞,請你加上美妙的聯想,分別造出兩句各具特色的句子
來。(可以變換它們的排列順序)
例:星星 草地 小孩
(1)小孩躺在草地上數星星。
(2)外星人坐著飛碟從星星上來到地球作客.在草地上和小孩一起跳舞。
竹子 笑臉 小河
(1)
(2)
16.指出下面句子中的省略號各是哪種用法。
(1)達麗瑪深情地望著老師的背影在蒙蒙細雨中遠去...... ( )
(2)官紳們嚇得面如土色,跪下來磕頭求饒:「我......我......以後......再不敢......」 ( )
(3)小溪流的夥伴有卵石、小草、樹葉...... ( )
17.加標點符號。
1、我最愛看 中國少年報 它給我許多知識 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
2、我有一隻心愛的文具盒 上面畫著許多動物 有小狗 小白兔 小花貓 梅花鹿和大白馬 它們拿著不同的樂器 大概在開音樂會吧
18.選詞語填空。
因為......所以...... 即使......也...... 只要......就......
不但......而且...... 雖然......但是...... 無論......都......
(1)( )什麼人, ( )要遵守法律的規定。
(2)老師( )生病了,( )還堅持到學校來上課。
(3)張叔叔( )熱愛工作,( )熱愛生活。
(4)( )肯下功夫,學習( )能進步。
(5)( )刮大風、下大雨,冬冬( )堅持上學。
(6)( )盼盼學習肯下功夫,( )她各方面成績都很好。
19.默寫古詩,並解釋詞語。
絕句 宿新市徐公店 詠柳
千秋: 徑: 妝:
泊: 走: 絲絛:
二、篇段。
讀短文,回答問題。
(一)
蘋果之鄉
我長在蘋果之鄉,一年四季,觀賞著蘋果的動人量色,對果園產生了特殊的感情。
春天,一片片蘋果林,在春風里伸枝抽葉,吐花展瓣。遠遠望去,就像罩著一片片粉紅色的輕紗。一些姑娘在花叢中施肥 鋤草 澆水 金色的蜜蜂 一群群一隊隊地晨著翅膀 嗡嗡 地跟在這些阿姨的身旁撲花采蜜 真是一振繁忙的動人景象啊
到了夏天,蘋果開始下樹登市。
果園里最誘人的季節,還是秋天,因為這是個豐收的季節。累累的果實,把樹枝都壓成弓形。這些大蘋果,有深紅的,金黃的,翠綠的;有紅玉、國光、元帥、香蕉、金星等十幾種。遠遠望去,就像掛滿了珍珠和瑪瑙,真逗人喜愛。早晨,東方剛露出一點亮光,人們就開始了緊張的採摘勞動。有的爬上梯子,有的攀到樹上,輕輕摘,穩穩放。小夥子們把蘋果運送到選果場。選果的阿姨,按質分級,選出那一般大小的水光滑溜的蘋果,用潔白的紙包裝進木箱,准備運往國外市場。
冬天,人們忙著在果園里鬆土、治蟲、施肥,採取防凍措施,爭取來年有個更大的豐收。
1.給第2自然段加上合適的標點。
2.給下面帶點的字換一個意思相近的字。
罩( ) 展( ) 攀( )
3.用「~~~~」線劃出文中的比喻句。
4.填空。
(1)「這些大蘋果,有深紅的、金黃的、翠綠的;有紅玉、國光、元帥、香蕉、金星等十幾種。」這句話寫出了蘋果的 和 。
(2)第4自然段中第6-8句具體描寫了「緊張的採摘勞動」。請認真閱讀這幾句話,把採摘勞動的過程,每句分別用一個動詞概括,填寫在下面的括弧里。
( )→( )→( )
(3)找出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中能概括整段意思的句子,分別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第2自然段
第4自然段
5.請給短文分段用「//」表示。
(二)
獅子和老鼠
一天,小老鼠外出尋食,不小心中了機關,被關進了捕鼠器,又被一頭路過的獅子救了出來。小老鼠向獅子敬禮,井感激地表示:「本人將銘記您的大恩,日後一定回報。」
獅子感到好笑:「老弟,你一隻小小的耗子還能幫我什麼忙?」
一個星期後,獅子掉進了獵人暗藏的捕獸網。它又蹦又跳大吼大叫也無濟於事。小老鼠聽到了獅子的吼聲,趕來安慰它說:「請您稍等一會,現在該我來搭救您了。」獅子懊喪地說:「你連把刀子都沒有......」小老鼠設再說什麼,用牙把網啃開了一個大窟窿。獅子很快鑽出了捕獸網,它高興地喊了一聲:「自由啦!」
1.寫反義詞。
思( ) 關進( )
2.解釋詞語。
懊喪:
無濟於事:
3.把「被」字句改為「把」字句。
(1)小老鼠被關進了捕鼠器。
(2)一條大船被小小的蛀蟲毀了。
4按事情發展順序用「//」給文章分段。
5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在正確答案的括弧里打√。
(1)人各有長處和短處,需要互相幫助。 ( )
(2)不要驕傲自大,看不起別人。 ( )
(3)不要自以為是,不願幫助別人。 ( )
(4)做人要知總圖報。 ( )
(三)
鞋
一天,兩天,一個.多月過去了。每當日落西山的時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張望,希望能從日落的余暉中看到那高大的身影出現。但是,他沒有看到。//
一個傍晚,一位瘦瘦的排長來到鞋攤旁邊說:「一個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個子軍人來這兒修過一雙鞋?」
「啊......對呀。」
「要付多少錢?」
小鞋匠略一沉思.說:「修鞋費一元五,外加一個月的保管費五角。你給兩元錢得了。」
排長把兩元錢遞給他。小鞋匠收好錢後,問:「怎麼大個子沒有來?」
「......上前線去了。」說完,排長轉身要走。「哎,」小鞋匠提起那雙鞋,趕忙喊道:「鞋子,鞋......」
排長止住腳,用低沉的聲音對小鞋匠說:「用不著了,他的雙腿已經在前線......他特意來信讓我把錢給你,謝謝你了!」說完,排長邁著大步走了。
1.填空。
(1)「小鞋匠略一沉思」中的「略」意思是( )
①省去 ②稍加 ③大致、簡要 ④計謀
(2)「小鞋匠略一沉思」中的「沉」解釋為( )
①沒在水中 ②分量重 ③深入、程度深
(3)「小鞋匠略一沉思」中的「沉」的讀音是( )
① chén ② cén ③chéng
2.這篇文章主要寫誰?排長付了錢,為什麼不把修好的鞋拿去?
3.根據段意給文章分段。
(1)小鞋匠盼望看到大個子軍人高大的身影。
(2)排長為大個子軍人付修鞋費而不拿走鞋子。
4.大個子軍人特意寫信給排長,讓他把錢交給小鞋匠,這說明了什麼?選擇正確解釋,打√。
(1)修了鞋應該要付錢。 ( )
(2)大個子軍人不忘解放軍的光榮傳統,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 )
(四)
西湖的早晨
太陽還沒有出來,西子湖上籠罩著一層薄霧,像美麗的姑娘圍著透明的紗巾,湖心三島
和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隱約可見。岸邊密密層層的樹葉將朔水染戍一片濃綠。微風吹來,如鏡的湖面漾起了波紋,頓時,樹的倒影扭動起來,就像在跳歡快的舞蹈。透過碧綠的湖水,可以看見幾條小魚快活地游著。它們把尾巴用力一甩,就靈巧地轉了個大彎。偶爾,一條調皮的小魚跳出水面.湖上劃出了一個個的大圓圈。
湖邊公園里,卻是另一番景象。一群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打太極拳,他們是自動來參加鍛煉的,雖然姿勢不那麼正確,可練得多少認真!穿藍色運動服的小夥子們,準是體校學生,他們雙目圓瞪,時而馬步,時而躍起,一手舉拳,一手挽拳,一副英姿勃勃的樣子。那邊圍著一群人,原來是在看舞劍。一位健壯的中年人,手執寶劍(jiàn),正解說什麼。一會兒,聽他一聲令下,幾個十歲左右的小姑娘站隊練功。一時間銀光閃閃,風聲霍霍,姑娘們像蝴蝶起舞,雛(chú)燕展翅,小鷹凌(líng)空......博得了一陣陣嘖嘖稱贊。
公園里,還有不少人正在晨讀。兩個女大學生,肩並肩坐在長椅上,正輕輕誦讀著什麼;一個四十左右幹部模樣的人,正倚著欄桿,一道一遭地背誦英語單詞......
忽然,傳來一陣響亮動聽的音樂聲,原來是灑水的車來了。它一邊向四周噴灑清水,一邊放出悅耳的樂曲。緊跟著它的是掃地車,兩個阿姨戴著口罩,駕駛著車子,「啷嘟嘟」地從街上開過來,吸走了灰塵,開走了。
街上熱鬧起來。「滴鈴鈴......」上班的人成群結隊騎著自行車;「嘟嘟」,公共汽車開來了,車上擠滿了去工作的人們;小汽車開來,裡面坐著觀光的外賓、港澳同胞......喧嘩的西湖邊,充滿了新的一天的快樂和希望。
1.劃去下面字中不正確的讀音。
模( mó mú ) 倒( dǎo dào )影 調( tiáo diào)
2.在括弧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湖水 ( )的樂曲 ( )的汽車
3.按「湖」、「公園」、「街上」分段,在文中用「//」線劃出來。
4.劃線句中的省略號表示( )的省略。
5.前來觀光的中外遊客看到西湖早晨的景物會說些什麼?寫成一段話。(50字一80字)
三、作文
1. 寫一個通知
請你按下面的內容寫通知:
4月3日,學校教導處通知:4月8日放晚學後,在學校籃球場舉行五年級籃球比賽,
要求五年級各班籃球運動員准時參加。
2.看圖作文。《探望》仔細觀察圖畫,展開合理的想像,寫320字以上的短文。
F. 課文以第一朵杏花為題,怎麼理解
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主要寫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前後兩次向孩子問詢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具體時間,
第二,贊揚了竺可楨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苟的研究精神、平易近人的處世原則。
你可以記住這個公式——標題的作用
1、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作為文章線索(文章情節圍繞這一線索展開)。
3、作者感情的出發點。
4、具有象徵意義。
5、語帶雙關。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讀者興趣。
G. 23課學與問的主要內容和分段
《學與問》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向誰「問」,怎樣「問」,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H. 四下語文書第二課 《第一朵杏花》的主要內容和分段寫段意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4、給課文分段,並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第一課時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麼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麼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准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准字音
(3)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後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范讀後根據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麼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准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五、布置作業
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一年後)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裡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後,出示投影片.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地問:「什麼事情呀?」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竺爺爺()地問:「什麼時候?」小孩子()地說:「剛才.」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麼高興?竺爺爺為什麼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裡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苟]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准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五.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麼?
六.作業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板書]第一朵杏花
竺精確觀察
可
楨一絲不苟
[教後反思]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四年級閱讀教學的核心工程,是學生閱讀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生只有具備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順利地進行高年級的閱讀學習.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進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我在教學《第一朵杏花》一課時有這樣的一些心得體會:
通過學生自讀、質疑、解答,進而明白了竺爺爺彎下腰來和小男孩說話可以說明竺爺爺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老人;竺爺爺習慣地問可以說明竺爺爺非常喜歡科學研究,知道了杏花開放的日子,還想探究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這個問題的教學,由學生讀中感悟,體會關鍵詞的意思,理解得更為透徹.[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閱讀時從課題入手,通過審題提出問題,通過閱讀解決問題.這樣的閱讀思路,可以收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課後的練習第4題就是這樣的一個題目:「課文為什麼要用『第一朵杏花』做題目,能不能換一個題目?」這個問題,也只有在讀懂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因為課前學生知曉了問題的內容,所以在學完課文的基礎上將這個問題拋給學生時,學生已經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的用心.
學生又就竺爺爺和小男孩的那段對話產生討論,這段為什麼不加些描寫人物神態、動作的提示語?我教學時就這個問題讓孩子想像當時場景,體會人物心情,展開了一次加提示的小練筆,進而幫助孩子讀好課文中人物對話.不過課後反思,此時也可在體會人物心情的基礎上讓孩子知道這也是一種寫作方法,目的是突出人物激動、急切的心情,這樣孩子舉一反三收獲更大!
本節課是初步嘗試「兩自一歸納」的方法,學生反應出學的積極性很高,我盡量給予孩子寬松的氛圍,鼓勵孩子思考、發言、敢講,課堂上孩子迸發的智慧真的讓人驚嘆,真心希望孩子們能漸漸地能說會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