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生命

七夕生命

發布時間: 2023-02-26 00:14:48

七夕的含義一夕父母養育之恩

七夕每一夕代表:一夕(惜)父母,養育之恩今生不忘。
二夕(惜)伴侶,結發夫妻貧富不移。
三夕(惜)手足,血脈之情一生不棄。
四夕(惜)朋友,風雨並肩同舟共濟。
五夕(惜)恩人,指點迷津難時助力。
六夕(惜)知音,慰藉心靈此生相依。
七夕(惜)生命,愛惜自己健康第一。
農歷七月初七,不僅是七夕佳節,也是個非常吉利的日子,「七」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古人雲:「初七日勿想惡事」。
七夕祝福語
1、一路走過,感激有你,七夕佳節將至,願你更加美麗歡樂。
2、曼妙旋律,最愛你感動落淚的那一段,親愛的,情人節歡樂,愛你。
3、送你玫瑰表心願,愛你不變到永遠。情人節歡樂!
4、七夕到了,祝愛情甜蜜。
5、最親愛的你,祝你情人節愉快!
6、這個七夕,我祝福依舊,因為你能幸福,才是我的追求。

㈡ 七夕的意義是什麼

七夕的意義:

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勇於回創造,不斷追求更加幸福答美好生活的精神。

文化精神就是在歷史上起了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成為歷史發展的內在思想源泉。文化精神既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大多數人民所接受領會,又是一個民族的生命之所在。一個失去精神支撐的人如同一具僵屍,一個失去文化精神的民族就等於該民族的消失。

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就是這種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乞巧活動的開展就是激勵人們追求聰明才智,不斷創新,自強不息,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年年創新,代代傳承,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

人是社會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故人的素質的提高,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乞巧活動恰恰就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而開展的。如果讓乞巧活動進一步適應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將會產生更大的積極作用。乞巧看重的是人們素質的提高,而祈福更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祈福從根本上講就是祈求平安、幸福、和諧、和平,它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和合文化的精神實質。

㈢ 七夕節由來

七夕節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和婦女穿針乞巧的習俗,後來因為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被賦予了愛情的意義。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

一定要有禮物,不一定要多貴重(貴重的話就更好啦),但一定要送!一份禮物,可以是紅包、口紅、包包、或是一桌好菜、甚至可以是一枚戒指,如果你准備好結婚的話,總而言之在你經濟可接受范圍內,量力而行。一份真心,不是讓你把心掏出來給她,而是希望你真心實意陪她過這個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讓她感受到你的用心和誠意,對她的在乎和愛,就好了。

七夕節簡介: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㈣ 【七夕故事】愛| 生命中的最高獎賞

昨夜七夕,朋友圈上演了種種秀恩愛或虐狗的大戲,你去過節了嗎?而我,只想在這個一提到就會想到愛情的日子裡,分享幾個在書影世界裡讀過看過蠻愛的「Love Stories」。每個故事的背景各不相同,甚至有些不能稱之為愛情;但是我想,如果這不是「愛」,那又是什麼呢?

「愛」的模樣和形式千百種,本質卻不盡相同。人的本質是孤獨的,終其一生,只要心中有愛,都為了追求真正的愛而在世間不斷行走,尋找 「生命中最高的獎賞」 。

希望你我都做個敢愛的人,不辜負年輕,不辜負愛情,互為獎賞,獎賞我們為了心愛的人瘋狂一把的機會。互為救贖,救贖我們於乏善可陳而又平淡無奇的生活之中。

First  Story:

Me. Before .You   《遇見你之前》

"遇見你之前我一無是處,遇見你之後我提高了生命的廣度和深度,遇見了更好的的自己。"

《Me.Before.You》是最近看過還蠻喜歡的一部小清新電影,雖然情節有點瑪麗蘇,但與通常完美的結局不同,男女主角最後並沒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部電影以雞湯式的結局還是博得我不少好感。

在遇見彼此之前,男主Will是帥氣迷人多金的王子,女主Clark 是默默無聞平平淡淡的鄉下姑娘咖啡館招待。多麼稀疏平常的人物設定。轉折點在Will的嚴重車禍導致四肢癱瘓,就像一路高歌的老鷹突然被無名之箭射中,墜入無底深淵。在那裡,沒有深刻的理解,沒有堅定的愛情,沒有熱切的希望,連生命都如懸在繩。不可說的痛苦厄其咽喉,頹喪,掙扎,最終向其母親坦白要去瑞士安樂死。

這時Clark剛好從咖啡館解僱,又急需掙錢養家,機緣巧合當上了Will的護理。在那樣說話彎彎繞繞的中產階級氛圍下,女主的直爽與開朗吸引了Will母親,並在磨合中逐漸吸引了Will。

在二人相知相近的過程中,男主不斷鼓勵女主去嘗試新的事物,擁有更多的可能性,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女主在得知男主想要放棄生命後制定一系列計劃希望他能重拾對生活的熱情,而男主為了女主能夠開心帶她體驗各種美好拖著病軀去完成女主列下的清單。

在遇見Will前,Clark只是一個平凡又有點笨手笨腳的姑娘,她長到26歲都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沒有看過帶字幕的外文片,沒有什麼特別的愛好,所以也就解釋了她為什麼每天都愛沒心沒肺的瞎樂呵。 因為無知,所以無畏。 在遇見Will之後,她變的想要看到外面更大更遠的世界,想要充分的live the life,她同樣也學會了付出與放手。是愛的力量,讓她想要變成更好的自己。

同樣的,在遇見Clark前,Will是陰郁的,悶悶不樂的,每天都是煎熬的。她的到來,就像大風暴快要結束前,太陽透過厚厚的雲層想要射出的第一縷陽光,漸漸的就灑滿了他的心房。姑娘的低笑點,話嘮屬性,整個就把男主的畫風帶的充滿了萌性 。 男主說,第一次看見女主時候燦爛的微笑就像陽光射進心房 。恩,在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都不知道什麼是微笑了,直到遇見了你,我才重新體會到了大笑的美好。

「 遇見你之後我提高了生命的廣度和深度,遇見了更好的的自己。」 我覺得這是愛情最好的模樣,也是這部電影傳達的最令人充滿力量的訊息。

Second Story:

84, Charing Cross Road

《查令十字街84號》 海蓮·漢芙

《查令十字街84號》,其實是一疊悠悠20載的書信集。 書信的那一端是海蓮·漢芙,是一個愛書成痴、但窮困潦倒的紐約編劇;書信的另一端是弗蘭克·德爾,是查令十字街84號「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的書商,一個矜持穩重的英倫紳士,是一個為海蓮尋舊書20載的謙謙君子—正如《不二情書》里最後出現的書店老人的形象Frank,知識淵博,溫和有趣,根據拆讀世界各地書迷們寄來的書信而借機experience the world.

海蓮住在紐約,她酷愛英國文學,一直覺得美國文化很低級,認為只有在英國才能買到好書。一天,她在一本雜志上發現了一家英國舊書店登的廣告,裡面盡是她踏遍紐約的各個角落也找不到的書。於是她設法和書店的老闆弗蘭克德爾取得了聯系,於是有了這樣的書信往來。

剛開始通信時,英國處於戰後,這是一個有錢也沒處花的時代物資短缺,因此只能採取分配製度,每家每年分到的雞蛋、火腿、罐頭都十分有限。海蓮·漢芙很同情這家書店店員的處境,常常給他們寄罐頭、雞蛋之類的物資。店裡的人收到了後簡直傻眼了,專門寫信致謝,並問及為什麼要對他們這么好。

海蓮就是這樣直接而熱情,很典型的美國女子,她說自己之所以會鍾愛這家書店,完全是因為她一個朋友去看過,並描述道:

而店主弗蘭克·德爾則是那種典型英國人的形象,拘謹中帶點冷幽默。在第一次海蓮發來的購書書單時,他回復道:

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兩邊人從普通的書店與讀者的關系變成莫逆之交。互相通信也愈加頻繁。起初是書店店主弗蘭克·德爾與她通信,後來弗蘭克的妻子、孩子也加了進來,最後甚至連書店的鄰居們也加入通信行列,這就變成了一段因書而起的奇妙緣分。

1949年

1949年的紐約,曼哈頓一間沒有暖氣的公寓里,三十三歲的窮作家海蓮,偶然看到一則倫敦舊書店的廣告,憑著一股莽撞勁,她開始給這個倫敦地址寫信。這一寫,就寫了二十年。

1968年

1968年10月16日弗蘭克給海蓮的信中,落款「弗蘭克」之前終於多了「love」,變成了「愛你的弗蘭克」,但是還能怎麼樣呢!這只是兩人心裡深藏的小秘密罷了。

1969年

這以後,有一段時間海蓮沒有收到弗蘭克的親筆信件。直到來年1月的一個寒夜。海蓮從一堆郵件中,發現一封薄薄的藍色航空信,她並未太過在意,夜深人靜捧杯獨坐時,她才打開此信,這一夜,她再也沒有睡著。這封來自書店秘書瓊·托德小姐書的信告訴她,弗蘭克因患急性盲腸炎不幸去世,葬禮已於1月1日舉行。

1970年

雖然弗蘭剋死了,但她的生活還是要繼續。為了紀念她和書店的這段交往,海蓮想起《紐約客》雜志會刊登一些信件形式的短故事,於是她把自己和書店的往來書信加以編選,希望有朝一日能刊出。她斷斷續續地寫完文章,不過最後有67頁之多,顯然,這個名為《查令十字街84號》的故事對於《紐約客》實在是太長了。幾經周折,一家小出版社決定以書的形式出版海蓮的文章。除了收在她原先文章里的信件,編輯還將弗蘭克寄來的所有信件,以及海蓮的所有回信,還有其他相關信件都收入了進去。這樣,在編輯和海蓮的共同努力下,這篇長文終於變成了一本九十多頁的小書《查令十字街84號》。

這本通信集里有喜悅,有微笑,充滿了對文學和書的愛以及一些漂亮的記載與思考,同時也帶著淡淡的憂傷。 雖然海蓮·漢芙是那麼鍾愛這家書店,可遺憾的是從1950年開始她屢次想去,但迫於經濟原因終究也都未去成。所以在書中她寫道:

這本書其實只有97頁,可在書正文後面還有20多頁的註解,說明了在他們書信來往中提到的書,書中涉及到的人物或地點等細節。

這就是,我跟你說話的時候,我說了你就會懂;可是當我要說給第三個人,卻要說明那麼多的解釋。這就是我們之間彼此了解,有著別人不懂的默契。

最美的事情,也許就是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懂你的人, 在等著你的聲音,等著你的信,等著你的出現;TA能聽懂你的話,看懂你的文字,四目相對時,相視一笑就懂了。

海蓮·漢芙和弗蘭克之間相持20年的書信往來,情緣雋永流長,耐人回味一生。雖未曾謀面,可他們好像已經在這一封封書信中建立了一個第三維度的交匯空間,就像《不二情書》中小蝦和大牛好像就在面對面對話,已然是彼此的精神伴侶 ,誰說這不是一種「愛」呢,是一種精神至上、純粹的愛。

Third Story:

Lover

《情人》 杜拉斯

「愛情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慾望,是疲憊生活里的英雄夢想。」——杜拉斯

杜拉斯絕對是個獨特的女作家, 她曾用一句話描述自己:

《情人》這個故事是杜拉斯以自傳為藍本寫就的,這個女人一生中有數不盡理不清的露水情緣。我想也只有像杜拉斯這種內心情慾如此豐富的女性才能創作出如此觸碰人心的性愛故事而不覺害羞卻覺唯美。

這是一場註定無望的愛情。

一個15歲的貧窮的法國少女簡,一個三十來歲的富有的東方男人東尼,相遇在越南湄公河的渡輪上;一場畢生刻骨的愛戀隨著熱帶的雨季狂風暴雨而來,在雨季消逝後才發現這是一場生命中的大雨,情感的洗禮。

杜拉斯晚年回憶她的情人,初初遇見的情景乃至細節,在多年後的回憶中依舊清晰如昨。

這個故事先是看的電影版,梁家輝演的太深刻,將杜拉斯筆下的那個孱弱不堪的中國情人,彷彿幽深隧道中惟一的光,穿越時空而來。

兩人初相識後一起乘車,慢慢不斷接近的手終於觸碰到了,最終緊緊十指緊扣在一起,彷彿能看到情慾在狹小的車廂內不斷膨脹。

兩人一開始只是慾望的交易,可是「愛卻在欲後覺醒」。這樣身份、種族、地位都極不匹配的兩人,怎能成為情人?梁家輝演繹出了東方男人對少女那種隱忍而扭曲的愛,他為自己情不自禁愛上女孩而憤怒,為女孩不愛自己而苦笑或落淚,他說:

總感覺女孩出於白人的種族優越感,即使她貧窮和年幼,她總是那麼心高高在上,顯得比東尼冷漠的多,她從沒承認過自己的愛,總是說自己是為了錢才和他在一起,說自己不喜歡中國人。 可是愛情,總是在分開的時刻,才顯現出刻骨銘心的烙印。

東尼在婚後並沒有回來他們曾經的愛巢見女孩最後一面,因此女孩在離開之前一個人在空盪盪的房間等了一天,寂寞孤寥,像似了那已經是澆水也救不活的枯萎的花。

可是,誰說不再見就不愛了呢。

東尼默默為女孩和家人買了回法國的船票,並且為她吸毒的哥哥還清了債務;在她乘船離開時遠遠地坐在車里遙望她,我想坐在車廂里始終未曾露面的他,內心定是有著強烈的不舍與悲痛,在黑暗裡淚流滿面的與女孩訣別。

而女孩終於也在這個離別的時刻,只能遙遠的無言望著她的情人時,內心感到巨大的悲傷。在黑夜中聽到肖邦的鋼琴曲時,不可抑制的悲傷痛哭;她終於明白自己原來深愛著堤岸的情人,她曾經努力裝作毫不在意的愛已經無法挽回地離她而去。然後,她的身體在「十八歲後就開始老去了」。

多年以後,兩人即使經歷了各自結婚生子或離婚單身的漫長歲月,依然彼此忘不了這份熾烈的愛情。電影的最後,年邁的東尼還打電話告訴女孩,他不可能不愛她,他對她的愛從沒終止過。

而在書中,有一段經典表白:

女孩肯定也還記得,在那個越南西貢的藍房子里他低聲說的話,她怎麼會忘記。

他說,

一切的愛,都靜止在那個午後。 我的情人,不曾離去。

Fourth Story:

24 Hours in A Woman's Life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 茨威格

你可以一秒鍾認識一個人,一分種了解一個人,一個小時喜歡一個人,一天愛上一個人,卻要用一生忘記一個人。——《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茨威格

更多人知道的是茨威格另一本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也是我非常喜歡的書,徐靜蕾的電影版拍的很有原著的味道,推薦)。這本《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是《陌生女人》的姐妹篇,同樣講了一個不尋常的女性愛情故事。茨威格筆下描述的女性形象都深入人心,內心情感的變化起伏描寫總能引起讀者的震撼。

這個故事是講述了一位年過六十、富有高雅的英國寡居女人C太太,因為在一家飯店發生了一個已婚女子為了一個僅認識一天的年輕男子而拋棄丈夫孩子私奔的風化案,人們發起激烈的爭辯這個女子的私奔行為是否可理解和原諒。可能是情景再現和感同深受的原因,老太太面對著本是陌生人的「我」(書中第一人稱)傾訴了因擾她一生的二十四小時經歷:當年,也就是她丈夫去世的第二年,四十二歲的C太太獨自一人來到蒙特卡羅,空虛寂寞的她在賭館里迷上了—位嗜賭如命的年輕人。短短的二十四個小時里,C太太對這位年輕人產生了波瀾起伏的情感變化,從一開始只是好奇那雙具有無限魔力的手,到急切挽救站在死亡邊緣的他,再到意亂情迷失身於他,感覺一夜之間愛上了這個可愛的年輕人,後來瘋狂到不顧一切地想要和他遠走天涯。

可是,C太太一廂情願的犧牲並沒有讓這個年輕賭徒洗心革面,年輕人轉頭就忘了與C太太的約定又陷入賭局中,換來的卻是當眾的侮辱和情感的欺騙,C太太此時才明白她拯救不了這個年輕人,即使她「愛」他,此後她認為自己的人生蒙上了羞愧、痛苦和自責的陰影。

茨威格也許是最懂女人的男作家,他說:

而故事裡的C太太,也是被年輕男人的那雙「每根筋肉都在傾訴,所有的毛孔幾乎全部滲發激情動人心魄」的手震懾了,她被年輕男子賭博的慾望和如痴如醉的激情所感染了,她在那個瞬間看到了自己腐朽般聊無生氣的幾十年的人生,看到了自己的衰老。 與其說是Coup de fordre(一見鍾情),倒不如說是C太太的一種自我拯救。

C太太對她人生中這意外的24小時傾注了一生的凝望,彷佛那一夜她經歷了她人生所有的幸福與痛苦。這么突然猛烈而熾烈的愛,當然會使人記掛一生,就像杜拉斯與情人一輩子無法忘記彼此。

然而,時間終是最有力量,年齡對於一切情感自有一種奇異的磨蝕作用。人若想到死期將至,死神的黑影已經罩上了人生的旅途,一切事物就會顯得模糊黯淡,不再那麼明銳地刺激感覺,它們那種摧傷心情的力量就會減少許多了。

於是在若干年後,C太太再講述起這段被塵封的往事,她臉上帶著少女般羞澀卻又驕傲的神情。

而70多歲的杜拉斯也終於在一個黃昏午後悠悠地寫下:「與你年輕的臉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分享完這幾個故事後,不知道你有沒有被我推薦的這幾部電影或書籍安利到,如果你也是像我一直單身的話,還是別看了哈哈,畢竟理論看多了還是不會談戀愛吶...

Anyway,引用從TED Talk《墜入愛河的大腦》摘錄的一段話來作為結語也表示我的觀點:

愛,是一種渴望,不僅僅是心理上的慾望,其實和我們大腦中的獎賞系統有關。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講的話, 如果能在這個世界上遇到一個適合的愛人和一份真正的愛情,那就是對我們——生命中最高的獎賞。

「愛」的模樣和形式千百種,愛的本質卻不盡相同。人的本質是孤獨的,終其一生,只要心中有愛,都為了追求真正的愛而在世間不斷行走,尋找「生命中最高的獎賞」。

感謝能看到結語這里的你,希望你也喜歡這幾個#愛的故事#。

願心中有愛的你,都能獲得這一份「生命中最高的獎賞」。

七夕快樂

㈤ 七夕在中國的意義

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相傳,每年農專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屬,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慶祝方式
這個節日已越來越少人慶祝。在50年代和60年代,每逢這一天,牛車水一帶到處張燈結綵,布置得如同仙境一般,來自不同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這里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由於節日的來源富有浪漫色彩,乞巧節應發展成為華人的「情人節」,讓這一天充滿愛情的溫馨與甜美,也讓人們向所愛的人表示賞識與關懷。

㈥ 七夕七惜是什麼意思

「七夕七惜」的意思如下:

天上有七夕,人間有七惜。一惜父母,養育之恩今生不忘。二惜伴侶,結發夫妻貧富不移。三惜手足,血脈之情一生不棄。四惜朋友,風雨並肩同舟共濟。五惜恩人,指點迷津難時助力。六惜知音,慰藉心靈此生相依。七惜生命,愛惜自己健康第一。

節日介紹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㈦ 七夕這天作為中國的情人結是怎麼來的

●傳統的七夕是女性節日

●愛情不是七夕的全部意義

●「中國情人節」是對傳統文化淺薄的附會

●為什麼要叫情人節,我們就叫七夕節,我們就很含蓄怎麼了?

●七夕不可能還跟過去一樣,要尊重文化的常態變遷

專家學者:

孫建君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長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

肖 放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民俗文字典籍研究中心民俗室主任

李 松 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

七夕將至,滿城都是愛情,這里是「七夕餐」、「七夕游」,那裡搞起相親會、姻緣角,愛情似乎成為七夕的全部主題,但即使這樣,「中國情人節」人氣還是不敵西方情人節。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七夕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核是什麼?有必要把它改造成中國情人節嗎?我們到底該如何過七夕?就這些問題,我們采訪了三位專家學者。

1問:七夕作為中國傳統的節日,有什麼文化內涵和習俗活動?

肖放:七夕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傳統的七夕是女性節日,它關注女性的心理和身體,主要強調「乞巧」,女子希望自己能夠心靈手巧。七夕的乞巧活動很多,比如「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以巧芽取針。現在南方很多地區還保留這些習俗。七夕還通過牛郎織女的故事來強調兩性的愛情忠貞。此外,七夕還與科舉考試有關。據說七夕是魁星的生日,而魁星是主管科舉考試的神仙。流傳至今,牛郎織女的傳說之所以比較盛行,愛情之所以成為主題,這是時代變遷的結果,與社會兩性開放程度、女性地位、女性被尊重的程度有關系。

孫建君:過去把七夕叫乞巧節,也叫女兒節,乞巧在過去是很重要的一個內容,表現婦女的聰明智慧,不過現在已經淡化了。還有一個重要內容,是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代表了中國過去勞動人民的淳樸感情。傳統的習俗活動挺多的,主要是女紅。女紅是過去安生立命、修身養性的重要內容。流傳至今的各地還是這些,但可能有點變異了,只是在形式上去做。比如乞巧,有些地區有組織地搞婦女技藝展覽、評比,這實際也是一種形式。七夕不可能保存到現在還像過去一樣。

2問:很多人把七夕看作是「中國情人節」,還有人大代表對此專門提交議案。也有人認為「情人節」不夠確切,應該叫「愛情節」。對於這些稱謂,我們應該怎麼看?

李松:我不贊同把七夕看作中國的情人節,不能骨子裡樹立一個標准,外國有什麼,我們也得有什麼。當然不是說外國的節日不好,它創造情人節有它的社會背景,我們尊重就是了。中國的七夕節有自己的時間概念,我們的故事更加浪漫深刻。中國人在七夕這天聚集起來重溫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在這一天,人們記住了,人與人建立一種愛情關系的時候是這樣的,是這么忠貞、這么凄美、這么浪漫,有什麼不好呢?我們不要短暫的愛情,我們接受神話傳說里的愛情觀,大家心裡是不是多一份安全感呢?叫做什麼愛情節,也大可不必,愛情是七夕的文化意義之一,但不是全部。

肖放:不能因為西方有一個情人節,我們也叫中國情人節。中國本來沒有情人這個概念,對「情人」的理解是狹義的、片面的、非婚姻的,其實本來不是這個意思。把七夕節叫做中國情人節,有相應的社會背景。改革開放後,西方的情人節進入中國,一些文化人看到年輕人都在過西方情人節,就想到,我們中國自己也有,為什麼要過西方的情人節,當時有專家提出嚴格抵制西方情人節,七夕就在這樣的刺激下有了重新生長的機會。我認為,在當代所有傳統節日里,七夕生命力是特別旺盛的,是現代生活里最有創造性的一個節日。現在,我們借這個節日為青年男女的愛情服務,這沒什麼不好,只是「中國情人節」這個名字不好。地方上有的叫七夕文化節,七夕風情節,今年湖北就將舉辦首屆中國(鄖西)七夕文化節。

孫建君:說是「中國情人節」這是對傳統文化淺薄的認識和附會。七夕跟西方的情人節是兩回事,兩者的內容是不一樣的,一來乞巧跟情人節沒有任何關系,二來中國的七夕是表現愛情忠貞的節日。如果把七夕當做情人節,也像外國人送朵玫瑰花的話,那隻是一個形式,並不了解它的內涵。現在七夕的主要形式是表達愛情,所以就慢慢轉移到情人節的說法上來。我是這么看的,民間說是什麼節都可以,但是沒必要在人大上提議把它定為中國情人節。

3問:外來文化對傳統節日的影響如何評價?傳統節日該不該有所豐富和創新?創新的來源和尺度在哪兒?以七夕節為例,守住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核與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能夠統一嗎?

孫建君:由於社會經濟發展,全球一體化,西方強勢文化對世界各地文化產生沖擊。國外的東西對我們影響很多,我們的傳統文化受到很嚴重的摧殘,想讓它一下子恢復,誰也沒有這種良方。守住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核與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這個不要去講什麼統一,每個社會不斷發展,新的東西不斷注入。但是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深入以後,就像我們讀了很多詩,讀了現代詩、朦朧詩、十四行詩,再去看古典詩詞,會發現還是我們這種唐詩宋詞太好了,真是千古絕唱。

過去過七夕從來沒有組織,也沒有人強加他們,是發自他們內心的。老百姓想怎麼過這個節日是老百姓的事情,但我們要正面宣傳七夕,正面理解它。告訴大家七夕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過的,它的文化意義在哪,相信大家能夠理解。傳統文化要有尊嚴,自己要尊重自己的文化。

肖放: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里,外來文化是不可避免的,這增加了文化的多樣性,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但這只是補充豐富,不是我們的主體。我們的主體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一種文化體系,那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血脈所在,是我們價值觀念寄託的地方。當然我們顧本,但並不排斥外來的一些文化,因為社會有多元的需要。

我認為傳統節日要不斷調整,不斷適應社會發展,不斷自我創新自我發展。它的基本內涵會比較穩定,但形式、方向會不斷根據人們的需要自動調整節日的內容,所以七夕的變化也可以理解。就尺度來講,人民群眾認為是怎樣就是怎樣,不要專家說也不要政府說,要人民自己來說,他們自己做選擇,這需要一個選擇的過程。以七夕節為例,守住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核與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可以統一。比如男女相會的美麗傳說可以變成當今社會倫理的加強,青年男女如果平常接觸不多,沒機會談戀愛,不妨作為一個愛情節,作為一個相會的日子,作為社會和諧的方式。

李松:我們當然不能靜止僵化地看待傳統文化,它一定是動態的變遷的借鑒的。我們對外來文化要借鑒,但不能借鑒得找不到自己。七夕是傳統的接續,不再是直接傳承了,因為它的一部分內容已經淡化了,但在愛情方面,我們還可以進行很多有意義的解讀。中國人對愛情是很有見地的。我們為什麼要叫做情人節,我們就叫七夕,我們就很含蓄怎麼了?

至於怎麼過七夕,首先,我願意每年採取一些實際行動去紀念它,強化它,不僅強化自己,還要影響周邊的人,把心得和感想與大家共享,看下七夕能做些什麼事情。我相信創造力來自於每個人的生活。其二,節日都是共享的,不是一個人關上門過七夕。如果大家都覺得節日應該一起干件很愉快的事情,我想七夕節就很了不起了。

4問:近年來,各地舉辦七夕活動熱情高漲,不只是商家,許多媒體也圍繞七夕爭先舉辦相親等娛樂節目。如何看待這些現象?

孫建君:商家利用七夕作為發財的機會,卻根本不了解文化產品跟普通產品是不一樣的。媒體和商家是兩回事,媒體比商家有思想些,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正確認識,不是附庸那些淺薄的認識和思想。作為學術分子只能堅持自己的學術立場學術觀點。大眾想法和學術觀點不是完全一致的。媒體主要是一個導向,把專家的認識傳給社會。

肖放:這些活動對七夕來說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有利於提高七夕節日知名度。如果沒有傳媒和商家,七夕不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力,一定意義上,七夕的生命力就在於好多人對它關注。另一方面,它可能會把七夕的一些傳統要素抽空,只是將其作為一個功利的訴求,會削弱它一些傳統的文化內涵,只是強調其中一些比較新奇的元素,利用七夕達到一個商業目的。商家和傳媒不應該過度利用七夕這個資源,創新不能太離譜,應該想想怎樣掌握好「度」,濫用只能適得其反。

李松:七夕這天去相親,在文化轉型中有它的具體意義,給現在的關系更增加一種浪漫色彩和道德規范。但是我反對媒體和商家把七夕節做成一種商業過程,反對把七夕節炒作成一個黃金節。我覺得節日更多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時間,節日從來不應該是一個商業機會。

5問:2006年,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對於七夕的保護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對此,您還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李松:不僅是七夕節,還有很多少數民族的節日都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說明國家提倡我們保持我們優秀的文化傳統,這是國家的一個基本態度,就是提醒全社會、每個人、各級政府或者文化部門,都有一份責任支持和保護我們的文化傳統。對於保護的具體措施,國家沒辦法一刀切,沒法制定一個標準的七夕節過法,各地有各地的習俗,具體措施要因地制宜,要尊重文化的常態變遷。現在我們都是城市化生活,搞個集體訂婚儀式,那也挺好的。

孫建君:七夕不像端午節作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來確認。它是傳統民俗節日,是跟民俗結合在一起的。我們現在有個提法,叫把過去的民俗「激活」,因為它還存在於老百姓心中。怎麼激活?那就是按照老百姓的意願去過這個節日,比如湖北端午節賽龍舟,由農民自發集資開展,民營企業家買些禮品,政府不拿一分錢,但在治安等方面給予支持。

相關鏈接

日本七夕節: 與愛情無關

日本的「七夕節」源自中國,延續了「乞巧」的風俗與習慣,現已成為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原本是陰歷七月初七,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除了農歷,所以現在日本的七夕節,是每年陽歷7月7日。

日本七夕節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而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這個習俗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裡,很多地方都會有七夕竹子樹,在商店賣夏季服飾的地方、超市結款的地方,都會設立七夕許願樹。在一些大型的慶祝典禮上,還會舉行竹飾(由掛許願短簽演變而來)大賽,由當地的幼兒園、小學等學校組織或者公司,創作各自的竹飾,進行評比,選出最有特色的幾個進行展示。

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還會舉辦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們身穿傳統服裝,載歌載舞,太鼓陣陣,「短冊」飄飄的街頭巷尾擠滿觀看和遊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還有每年夏季的煙花大會。

韓國七夕節:重祭祀講究飲食

韓國文學家崔南善在《朝鮮常識》中記載,七夕原來是中國的習俗,後傳到了韓國,恭愍王(高麗第31代王)跟蒙古王後一起祭拜牽牛(牛郎)和織女星,並在那天把俸祿給百官們。

韓國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風俗就是祈求織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織女一樣有著靈巧的手、織布織得更好。當天早晨婦女們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韓國七夕的另一個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為家庭祭祀和集體祭祀兩種。韓國女性要在祭台放上干凈的井水,牛郎織女不再成為祭祀對象,她們主要是為了祈求親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則舉行祈求豐收的田祭。

韓國的七夕飲食也有講究,傳統食品有面條、麥煎餅,還有蒸糕。

㈧ 傳統節日七夕的簡介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牛郎織女星象對應地理分野的記載見於《漢書·地理志》:「粵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

經歷史發展,牛郎織女天文星象被賦予了人格化的美麗傳說,以及民間女性向織女星乞巧智慧、祈禱姻緣等豐富的人文內涵。因七夕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七夕習俗。古時候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會在七夕夜晚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七夕生命擴展閱讀

七夕習俗

【穿針乞巧】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

趁著月光,身著新衣的妙齡女子圍坐在一起,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穿針引線。

據說,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這是我國最早關於乞巧的記載。

女子乞巧,求一顆七竅玲瓏的慧心。

【喜蛛應巧】

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對於少女來說,乞巧節亦是一個嬉戲玩耍的節日。

七月七日,女子們在小盒內放入小蜘蛛,次日再看,誰的蛛網結的最密、最圓滿,就是「得巧」。

【種生求子】

七夕前幾日,在小木板上負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待到數日,便可生出綠芽。

擺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

將綠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

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㈨ 七夕的起源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

2、七夕的習俗之看天河

說起七夕的傳統習俗,「看天河」就不得不提。仲夏時節,晴朗的夜空有一道光芒閃爍的星帶,俗稱「天河」。「天河」兩邊,分別是「織女星」和「金牛星」。相傳每年七月初七,喜鵲都飛上天去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因此,乞巧節前後,細雨淋淋,看不到喜鵲的蹤影。人們認為喜鵲聚集「天河」,為牛郎織女搭橋去了。

熱點內容
新歌荷花情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974
北京辦公室綠植租擺 發布:2025-05-18 03:36:54 瀏覽:590
多想摘一朵 發布:2025-05-18 03:29:40 瀏覽:520
玫瑰糠疹陰部 發布:2025-05-18 03:29:39 瀏覽:644
紫霞仙女蘭花是建蘭嗎 發布:2025-05-18 03:29:28 瀏覽:497
源益花卉種業 發布:2025-05-18 03:24:24 瀏覽:701
七夕成年禮 發布:2025-05-18 03:23:46 瀏覽:626
吃西蘭花會脹氣嗎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911
山茶花的形狀是什麼 發布:2025-05-18 03:11:54 瀏覽:211
梅花檔案南雲 發布:2025-05-18 03:07:34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