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和牛
Ⅰ 牛郎織女相會那天叫什麼節
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民間習俗
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鬥巧
七夕鬥巧,判定鬥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對月穿針」、「輸巧」、「蘭夜鬥巧」和「投針驗巧」等幾種形式。
Ⅱ 牛郎織女是什麼節
牛郎織女是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習俗: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
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七夕
Ⅲ 七夕節的由來是什麼
七夕節的由來是什麼
七夕節的由來是什麼,說到七夕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情人節,對於很多情侶來說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但是有很多人還是不是很了解七夕節,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七夕節的由來是什麼。
七夕節的由來是什麼1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於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眾所周知,七夕節的來源,始終與這則民間傳說緊密相連——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大致說來,它講的是一個孤兒牛郎,在受到兄嫂的虐待後,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私自下凡的織女,因情投意合,他們很快就成為一對幸福美滿的夫妻。但王母娘娘知道這件事後,大發雷霆,親自下凡來,要強行把織女帶回天庭,這對恩愛夫妻眼看就要被拆散。在一頭已經得道的老牛幫助下,牛郎穿上牛皮做的鞋,上天去追趕織女。王母娘娘見狀,馬上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此出現,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然有無法逾越的天險,但他們的忠貞愛情,還是感動了喜鵲,於是成千上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他們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沒有辦法,妥協之下,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著名的七夕節由此而來。這之後它演變成這樣一個形式,每到這個時間,姑娘們都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遙遠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並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變得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還祈禱自己也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不知道,這中間隱藏了多少人對於美好的'憧憬和深情!
七夕節的由來是什麼2
七夕節的由來,有這幾種說法
1、自然天象崇拜
相信大家都聽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傳說,該故事傳說最早則是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還將星宿與地面區域一一做了對應,而古人為了更好地「分星」,將「牛宿星」與「織女星」合稱為「牛郎織女」。後來經過民間的發展,這才有了現在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的美麗故事傳說。
2、時間數字崇拜
相傳七夕節的產生與人們對時間數字的崇拜有關,因為「七夕」月逢七、日逢七,而古代民間又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故而在這些「重日」中,不難看出古人對數字的崇拜。同時「七」在民間表現為時間的階段性,人們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結。所以人們基於對時間數字的崇拜,慢慢地便產生了七夕這個節日。
3、七姐誕
七姐誕,又稱七娘會、七娘媽誕等。而所謂的七姐(織女星),她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傳說是她的誕辰。所以人們一般在七夕節乞巧,希望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同時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而這個七姐誕,在福建閩南、浙江溫嶺和台灣等地區即稱為拜「七娘媽」,民間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媽這一被奉為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天仙。
4、生殖崇拜
七夕的另外一個起源就是生殖崇拜,因為「七七」是一個生命周期。《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裡面記載道:「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男子以8歲一個周期,女子以7歲一個周期。女子7歲腎氣盛,換牙齒頭發變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天癸是腎精,任督二脈,以中醫的說法,就是說二七就來月經,可以生子。三七腎氣平均,最後的牙齒長齊,發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堅,頭發長極,身體盛壯,到了頂點。五七陽明脈衰,面容開始焦黃,頭發開始掉。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所以七七是一個生命周期結束。而人們因為生殖崇拜,這才有了後來的七夕節。
Ⅳ 和《牛郎織女》這個故事有關的節日是什麼它的日期是什麼
七夕節。牛郎織女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其餘三個分別是《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與該傳說相關的節日是七夕節。
2008年,牛郎織女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我國古代星官體系中,牛宿星官由6顆星組成,位於銀河的東岸,像兩個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點,不過上面的那個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於黃道上,這幾顆星組成了一個頭上有兩角,卻只有三隻足的牛,因此古人稱其為「牽牛」。
這頭「牛」的南邊有9顆小星,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線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於灌溉農田。牛宿的東面緊挨著的是「羅堰」3星,是類似水庫的水利設施。
「織女」3星位於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織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僅次於「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稱為「織女星」。因此「牛宿星」與「織女星」合稱為牛郎織女。
Ⅳ 七夕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七夕是漢族的傳統節日。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姐誕、女兒節等,舉辦時間為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相傳這一天是七姐誕,因為在七月七日祭拜「七姐」而得名,拜七姐是七夕節的傳統習俗之一,經過歷史的發展,七夕節也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好愛情傳說。
Ⅵ 農歷七夕節有什麼風俗
一、 七夕節的風俗:為牛慶生
在牛郎和織女分開之後,牛郎所飼養的老牛為了可以讓牛郎和織女得以相見,便犧牲自己的生命,奉獻出自己的牛皮,讓牛郎乘著去和織女相會。於是在每年的七夕節當天,孩童們會去田間採集野花,懸掛於牛角之上,以此來紀念老牛的奉獻精神,便出現了為牛慶生這一風俗。
二、 七夕節的風俗:拜魁星
這是一項針對於讀書人的七夕節風俗。傳說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有著掌握考生仕途的能力,因而在這一天,想要考取功名的考生都會選擇祭拜魁星爺,便有了七夕節拜魁星的風俗。
三、 七夕節的風俗:穿針乞巧
在七夕節當天,根據中國歷年傳統,女子需要在當夜跪拜織女星,希望在織女星的庇佑下,讓自己擁有睿智的頭腦和精湛的女紅手藝。
四、 七夕節的風俗:喜蛛應巧
喜蛛應巧也是七夕節的另一風俗。在七月初七當天,大人們會准備一些水果等吃食,等待一種綠豆般大小的蜘蛛,也就是「喜蛛」的到來,誰首先發現,誰就會在這一年變得吉星高照。
五、 七夕節的風俗:投針驗巧
在七月初七前一天,少女們要在臉盆里注入夜間水和日間水,之後放置一晚。經過七夕節的陽光照曬,臉盆中的水會形成薄膜,之後便可以用這層薄膜來「驗巧」,具體方式是用綉花針放置在薄膜上,投身到水底的影子,如果是一條直線,那便「乞巧」失敗,相反,如果不是一條直線,是其它的樣子,那便是「乞巧」成功。
六、 七夕節的風俗:曬書曬衣
根據司馬懿的記載而來,在七夕節當天,人們會把家中的書本或是衣物拿出去進行曝曬。
七、 七夕節的風俗:供奉「磨喝樂」
在七夕節當天,孩童們會供奉「磨喝樂」,也就是所謂的小泥偶。
八、 七夕節的風俗:拜織女
這是一項關於少女、少婦們的七夕風俗。在七月初七到來之際,參加活動的少女們會提前齋戒一天,在當天相約在一起,在燒香叩拜之後,圍坐在擺滿吃食的桌子旁,吃著食物,向著織女星祈求,保佑自己的願望成真。
九、 七夕節的風俗:吃巧果
吃巧果是七月初七另一項風俗。在七夕節當天,家家戶戶都會去市場買巧果,或者是自己動手製作,巧果多以麵粉下油鍋炸制而成。
Ⅶ 七月七鬼節的傳說故事 由來和來歷
七月七的傳說故事
在我國的民間有些地區的傳說,相傳牛郎死後藏於魯山,其後備子孫在魯山生活。魯山有兩大習俗,一個是家家戶戶養牛,但養牛不殺牛、牛死後掩埋的習俗一直延續了很久,這算是對先輩牛郎的老黃牛的尊重吧。另一個是乞巧節,每年農歷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乞求賜授巧技,稱為乞巧,也有吃乞巧果的習俗。
七月七的由來
在民間的每年農歷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稱乞巧節,這個傳說和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非常的感人而且美好 。
七月七的習俗
在我國自古以來七月七就有著祭月之儀,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遺傳的祭祀月神,古時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習俗,在傳統文化里,月亮始終是女子的祥瑞。她們常常對月祈願或傾訴心事。
婚育戀曲,作為古老的漢族節日,先人於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種乞求繁衍生息意願的反映,蓋因月之盈長暗喻了長生與興旺。
乞巧之俗,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記載最早見於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接露水,浙江農村有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傳說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開心的相會。
Ⅷ 七夕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嗎
是的。
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七夕觀星:
初秋時節,晚間9點左右,亮度為0星等的織女星首先出現在天頂附近,隨後,在其偏南方向亮度為1星等的牛郎星升起。在兩顆星的中間隔著一條橫貫南北的白茫茫的天河(即銀河),其中牛郎在河東、織女在河西,它們深情相望,充滿詩情畫意。
織女星的下方有四顆較暗的星,組成小小的平行四邊形,它們就是神話傳說中織女編織的美麗雲霞和彩虹的梭子。牛郎星是顆微黃色的亮星,在它兩邊的兩顆小星叫扁擔星,傳說中是牛郎挑著一對兒女。
Ⅸ 七夕節牛郎與織女的故事至少可以給現代人三點啟示
七夕節到了,我們先重溫一下牛郎織女的故事吧。
本故事用著名畫家墨浪先生(1910-1963)創作的連環畫作品做配圖。墨浪先生在充分發揮中國工筆畫重彩人物畫的基礎上,巧妙吸收了民間年畫的特點,把圖案美、裝飾美、造型美等清新雅緻的畫風融匯到自己的作品中,為讀者留下了一幅幅經典的畫面。
牛郎織女
The Love Story of Cowherd and Girl Weaver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孤兒跟著哥嫂過日子。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叫他吃剩飯,穿破衣,每天天沒亮,就趕他上山放牛。他沒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每天放牛,牛郎他總是挑最好的草地,讓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牽著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凈的溪水。
The story begins with a poor orphan who lived with his elder brother and sister-in-law after his parents passed away. He had to herd the old ox and worked on the farm fields with his ox before sk everyday.Since he had no name, he was named as Niu Lang, the cowherd.
Each day, Niu Lang fed his ox with the tenderest grass and cleanest water at the upper reach of the brook.
一天晚上,牛郎走進牛棚,忽然聽到一聲「牛郎!」原來是老牛在說話。老牛說:「明天黃昏的時候,你翻過右邊那座山,山那邊有一個湖,湖邊有一片樹林。在樹林里,你會遇到一位美麗的姑娘,她會做你的妻子。」
One day, when Cowherd went into the cowshed, he heard someone call him. The cowherd』s ox, which was actually an immortal from heaven because he made mistakes in heaven and was reincarnated as an ox to toil on earth, suddenly said to the cowherd: 「You are a nice person.If you want to get married, go to the brook and your wish will come true.」
第二天黃昏,牛郎翻過右邊那座山,來到湖邊的樹林里。這時,遠處傳來輕盈的歡笑聲,牛郎循著笑聲望去,只見湖邊有七個姑娘正在嬉戲。
At Dusk, NIU Lang climbed over the mountain and came to the lake in the woods. There came light laughter from the distance. He followed the laughter and saw seven girls playing in the lake.
過了一會兒,一個姑娘離開夥伴,向樹林走來。
這姑娘是誰呢?原來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織得一手好彩錦,名字叫織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織的彩錦裝飾天空,那就是燦爛的雲霞。原來,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幾杯美酒,靠在寶座上睡著了。織女和仙女們見機會難得,便一起飛到了人間。
After a while, a girl left others and walked towards the woods. This beautiful girl was the granddaughter of the Queen Mother. As a great master of weaving Choi Jin (colorful brocade), she was named Girl Weaver. Every morning and evening, the Queen Mother decorated thesky with Girl Weaver』s brocade to proce the bright cloud. That afternoon the Queen Mother got drunk and fell asleep on the throne. Girl Weaver and the fairies seized this chance and flew to the earth.
牛郎和織女一見傾心,在樹林里交談起來。
織女見牛郎心眼兒好,又能吃苦,便決心留在人間,做牛郎的妻子。
Cowherd and Girl Weaver appreciated each other and fe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Girl Weaver thought Cowherd a kind and hard working man and resolved to stay in the earthly world and marry him.
從此,牛郎在地里耕種,織女在家裡紡織,兩個人辛勤勞動,日子過得美美滿滿。
Since then, Cowherd worked on farm and GirlWeaver weaved at home, instriously but happily.
轉眼間三年過去了,牛郎織女有了一兒一女。
Three years passed at a blink, and this couple had a son and a daughter.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頭衰老的牛又講話了。
它眼眶裡滿是淚花,說:「我不能幫你們下地幹活了。我們要分別了。
我死了以後,你把我的皮剝下來留著,碰到緊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老牛話沒說完就死了。
One day, Cowherd went to feed the ox. The aged ox said to him, with tears in its eyes, 「I can』t help you work in the field any longer. We will part soon. After I died, you decorticate my fur
and keep it. Once you are in danger, put my fur on. …」
天上一日,人間數年。
天上王母娘娘一覺醒來,得知織女下嫁人間,氣得暴跳如雷,
發誓要把織女抓回天庭,嚴厲懲罰。
One day in heaven, some years on the earth. The Queen Mother woke up in heaven and found Girl Weaver marry a humble man on the earth. She got so furious that she vowed to recapture Girl Weaver back to heaven and punish her severely.
天兵天將闖進牛郎家裡,來抓織女。
Heavenly generals and soldiers descended to the earth and broke into Cowherd』s home to recapture Girl Weaver.
牛郎得知織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
可是怎麼上天搭救呢?
忽然,他想起老牛臨死前說的話,便趕緊找出牛皮,披在身上,
然後將一兒一女放在兩只竹筐里,挑起來就往外跑。
一出屋門,他就飛了起來。
Cowherd』s heart was broken when he knew his wife had been recaptured by the Queen Mother. But how could he save her?Suddenly he thought of what the old ox said before death. He took out the hide, put it on, put two kids in two bamboo baskets, and ran after the heavenly generals and soldiers. Once he ran out of his house, he flied.
他越飛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
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玉簪往背後一劃,
霎時間,牛郎的面前出現了一條天河。
天河很寬,波濤洶涌,牛郎飛不過去了。
從此以後,牛郎在天河的這邊,織女在天河的那邊,兩人只能隔河相望。
Cowherd flied faster and faster and was about to catch up with Girl Weaver. At that moment, Queen Mother pulled off her hairpin and made a stoke with her hairpin and created a river in the sky. That was the Milky Way. The river was so wide and turbulent that Cowherd could never fly over. From then on, the Milky Way kept the lovers apart.
他們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
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
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Cowherd and Girl Weaver』s love touched the magpies. Numerous magpies flew here and made a colorful bridge across the Milky Way with their body to help them meet in the Milky Way.
玉帝無奈,讓牛郎住在牛郎星球上,織女住在織女星球上,
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
The Emperor of Heaven felt ashamed for them. Girl Weaver was forced to move to the star Vega and the cowherd, to the star Altair. The two lovers were allowed to meet on the Magpie Bridge on the seventh day of seventh lunar month once a year.
現在讀牛郎織女的故事,至少可以得到三點啟示:
1. 對世界溫柔以待,即使生命總以刻薄相欺
牛郎織女故事裡,牛郎是孤兒,跟著哥嫂過日子。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叫他吃剩飯,穿破衣,每天天沒亮,就趕他上山放牛。牛郎放牛,總是挑最好的草地,讓老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牽著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凈的溪水。
這只被牛郎溫柔以待的老牛,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泄露了七仙女下凡到人間的機密,於是就有了牛郎織女的故事。
2. 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摩西奶奶說: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
如果一直堅持走下去,
終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牛郎織女的故事裡,牛郎和織女的愛情,不僅打動了喜鵲,為他們搭起了鵲橋;就連玉帝也允許他們每年在鵲橋上一年見面一次。
3. 永遠注意保存生產資料
生產資料是勞動者進行生產時所需要使用的資源或工具,一般包括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工具、原料等等。
在牛郎織女的故事裡,正是因為牛郎特別注意保護他唯一的生產資料——老牛,所以他才能在七夕之夜得到仙人指路,俘獲織女的芳心;也才能在追趕織女時,穿上牛皮飛到天上。
牛圖騰
中國作為農耕民族,牛是農耕時期重要的代力牲畜,人們對牛的感恩之情,體現在牛郎織女故事裡。
中國民俗中有很多與牛相關的活動,例如:打春牛、錐牛、獻牛王等。
可以說,牛與中國人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有空到博物館看看遠古時代的牛吧
牛是商周青銅器喜歡刻畫的對象,或圓雕、或淺浮雕、或平面表現,有的具體、有的抽象。牛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牛在商周祭祀活動中,是最重要的祭品(犧牲),甲骨文中稱之為「牛牲」,西周以後稱「太牢」。
殷墟牛尊
2001年1月,在殷墟花園庄東地發掘的54號墓,殷墟發現第三座保存完整、面積較大、出土文物豐富的高級貴族墓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牛尊。
在殷人觀念中,體格健壯、有一雙彎曲而有力的大角的水牛更具靈性,充當人與神溝通的媒介,擔負通天地神獸的重要角色,主要用於祭祀。同時牛尊的器身滿飾動物紋,在商周時代的神話和美術中,動物或動物紋樣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祭祀中被視作神奇力量,扮演溝通天地的助手。
這件商晚期的「牛尊」集鑄造、設計、雕刻藝術於一身。既是精美的藝術品又是生活中的實用品,承載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銅精品。
青銅牛尊(湖南省博物館藏)
這件殷商時期的青銅牛尊1977年11月,出土於衡陽市包家檯子。
尊是盛酒器,湖南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即屬於此類器物,但這件牛尊屬於尊中的另一特殊形制,即犧尊,犧尊是採用象、羊、豕、牛、鳥等動物形象作為器物外形進行塑造,湖南省博物館內收藏的著名犧尊有象尊、豕尊、牛尊等。
牛尊(上海博物館藏)
西周牛尊(陝西歷史博物館)
1967年陝西歧山縣賀家村出土牛尊,通高24cm,長38cm,腹深10.7cm。盛酒器。整體作牛形,身體渾圓,頭部較大,吻部平,開一小流可傾酒。背有方蓋,上立一虎。整體造型簡練,手法誇張。
牛尊的整體造型在不失生物形態的情況下,巧妙地利用了牛的各個部位實現了酒器的實用功能,使其既實用又美觀。牛尊通體以雲紋和夔龍紋裝飾。構圖疏朗,莊重大氣,與商末周初青銅器上神秘怪誕的裝飾風格截然不同,給人以強烈的藝術美感和容易理解的親切感。
牛尊局部(陝西歷史博物館)
牛尊局部(陝西歷史博物館)
牛身上裝飾的鳥類紋飾包括牛本身,更多與春天、春耕等農業活動有關,其與象徵秋天的虎組合在一起,想要表達的象徵意義,最合理的推測就是春秋兩季的農業祭祀,相當於後世春社秋社活動中的所謂「春祈秋報」。
牛作為犧牲、作為祭品,被送上祭壇時,有很多規矩,其中一個重要的規矩是要依一定的程式進行裝扮。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載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綉,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莊子沒有明說千金卿相不好,重點說了祭祀的「牛」的結局——被人喂養了幾年,最後披紅戴花成為祭品,那時即使牛想做一頭孤獨的小豬,還能做到嗎?宰相位尊,大王看重,但是最後還是任人擺布難有善終啊!所以他寧願做個能自由嬉戲的小豬。
老子騎青牛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