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蘭奇花一朵的有可能進化嗎
A. 蕙蘭仙綠歷史
一、蕙蘭有哪些近代發現的名種
①『洞庭春』。
綠殼梅瓣花。唇瓣下掛不卷。
②『虞頂』。綠殼梅瓣花。
唇瓣下垂反卷。 ③『留春』。
赤轉綠殼梅瓣花。唇瓣短圓。
④『朵雲』。綠殼畸形瓣。
萼、捧、唇全都呈波浪式皺卷。 ⑤『海鷗』。
赤轉綠殼梅瓣花。側萼扭曲狀。
⑥『常熟新梅』。 綠殼梅瓣。
花綠白色泛黃暈。 ⑦『翠迪』,赤轉綠殼梅瓣花。
花除最底層一朵外,其餘的均成雙緊挨或相對而生。 ⑧『銀河霞』。
銀色覆輪葉藝,萼片、花瓣均有超寬鋃色覆輪藝,唇瓣白緣,彩斑紅綠赤紫交相輝映,十分綺麗。為滇產蕙蘭。
郭崇實登錄(064)。 ⑨『雙藝玉蕙』。
為葉、花雙藝珍品。葉為大中斑縞藝,光彩奪目;寬綠覆輪黃花,在紅花柄、紅彩筋紋的映襯下,更顯得秀麗。
花色近似墨蘭『玉松』。為蘇州金閶區法院胡王倫栽培。
⑩『翔聚』。為紅花蕙蘭。
側萼似鳥翔聚棲息,情趣非凡。福建許東生栽培。
此外還有江蘇胡王倫的『奇梅』 『上捧蝶』『齒舌素』;四川賈學成的『神鵰』『騰飛』;四川劉世渡的『金花素』;雲南尚明貴的『剪捧素』,周雲芳的『穗蕙』等等。
二、蕙蘭有沒有開紅花
蕙蘭 開放分類: 植物、花卉、蘭科、草本植物、蘭屬 蕙蘭: 拉丁文學名:Cymbidium faberi 命名者:Rolfe 英文名稱:Faber Cymbim 科屬:蘭科、蘭屬 又稱:九子蘭、夏蘭、九節蘭、九子蘭、.一莖九花 蕙蘭一莖多花,常6朵-12朵,芳香。
花期3月-5月。分布地區與春蘭相似。
傳統名種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嶴素等。 它是我國栽培最久和最普及的蘭花之一,古代常稱之為"蕙"。
它的植株颯爽挺秀、剛柔兼備的蘭葉,亭亭玉立的姿態,有清芳幽遠、沁人肺腑的幽香,因而吸引著千千萬萬的蘭花愛好者。 形態特徵: 蕙蘭的假鱗莖不明顯,根粗而長,葉5-7(9)枚,長20-120厘米,寬0.6-1.4厘米。
直立性強,基部常對褶,橫切面呈V形,邊緣有較粗的鋸齒。花莖直立,高30-80厘米,有花6-12朵;花淺黃綠色,有香味,稍遜於春蘭。
花直徑5-6厘米,花瓣稍小於萼片,唇瓣不明顯三裂,中裂片長橢圓形,上面有許多晶瑩明亮的小乳突狀毛,頂端反卷,邊緣有短絨毛;唇瓣白色,有紫紅色斑點。花期3-5月份。
分布於春蘭相似主,在秦嶺以南、南嶺以北及西南廣大地區,是比較耐寒的蘭花之一。 產地: 盛產我國湖北、湖南、貴州、雲南、陝西、四川 生長習性: 蕙蘭生長在高山向陽的山坡上,陽光充足,通風條件好。
古人說「蘭生陰,蕙生陽」,因此家庭蒔養蕙蘭,要重視解決光照問題,為它設置一個類似的生態環境。把蘭盆放在朝東南面向陽的位置上,使它常年享受到充足的陽光。
除了夏季、初秋要用遮陽網遮去中午前後的烈日曝曬外,其餘季節都可以讓陽光直曬,以利增強光合作用,加速養料製造,促進植株生長。 蕙蘭文化品讀: 中國蕙蘭的歷史文化蕙蘭的「蕙」字,在戰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的《楚辭》中已出現。
其辭曰:「既滋蘭兮九畹(一畹十二畝———引者),又樹蕙兮百畝。」這里所說的「蕙」我們只能理解為一種香味甚佳的香草,是否即指今天我們所說的蕙蘭尚有爭議。
能確認為今天我們所說之蕙蘭的「蕙」的,是後來宋代的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所寫的《書幽芳亭》中的「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的蕙。宋代人栽培春蘭、蕙蘭作為觀賞植物已很風行,有必要對這類香草作些區分,黃庭堅這兩句話一錘定音,成為後人區分春蘭與蕙蘭的根據,現代植物分類學也據此把這類春末開花的一干多華的蘭定名為蕙蘭。
如果說黃庭堅對蘭與蕙只是從其性狀上加以區別的話,清代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已注意到蘭與蕙的不同的栽培方法了。他說:「蕙性喜陽,須得上半日三時之曬……至蘭,則朝暾一二足矣。」
清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蕙蘭已有不少名品,如大一品、程梅、關頂、上海梅、潘綠梅、盪字等。 這些蕙蘭名品,有的在清代同治年間許鼐和的《蘭蕙同心錄》中已有記載。
如著名蕙蘭老八種之首大一品,《蘭蕙同心錄》中稱之為上品,且有詩贊曰:「士夫氣概謫仙才,座上爭誇領袖來;自入江南重聲價,千金不易此花魁。」而清初鮑薇省在《藝蘭雜記》中對蘭蕙瓣形的區分與闡釋,則為蕙蘭花朵形式美審美開啟了門徑。
直至改革開放年代大量蕙蘭蝶花、奇花出現之前,近一二百年,蕙蘭花朵的審美均特別重視瓣型,且影響甚廣,成為蕙蘭審美的一個傳統觀念。 民國12年(1923年)餘杭人吳恩元編撰的《蘭蕙小史》,對蕙蘭的傳統品種和當時的新種作進一步的匯集總結,並將之分為赤殼蕙、綠殼蕙和赤綠蕙三大類。
1959年杭州藝蘭家姚氏所寫的《蘭花》一書,又在這些基礎上增補了蝶花類、素心花類。上個世紀80年代後,蕙蘭新種大量開發,各地蘭家又據新發現,增補了蕙蘭的奇花類和色花類。
至此,蕙蘭已林林總總地成為中國蘭花中一個龐大而有特色的支系。 蕙蘭在清代、民國時已傳至日本、韓國,特別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人大量收集中國的蕙蘭,銷往日本栽培。
而中國由於連年戰亂,建國後幾十年又有兩三次人為的大破壞,到上世紀末,國興蘭旺,國內涌現愛蘭熱潮時,有的蕙蘭傳統品種在本國已找不到,要靠從日本返銷回國,一部蕙蘭的發展史也從側面反映出民族的興衰史。 中國蕙蘭品賞北宋大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在其《書幽芳亭》中說,「蘭似君子」、「蕙有士大夫概」,這兩句話開蕙蘭品賞之門徑。
清初文學家、花卉家李漁有《蕙蘭》專文,曰:蕙「其所以遜蘭者,不在花與香而在葉……蕙之葉偏苦其長……病其太肥」。其從總體來說,如栽培得好,蕙蘭植株較春蘭高大,且花枝也大也高,花朵又多,十分豪壯亮麗,香氣四溢,故賞門道者常蘭、蕙並賞,而看熱鬧者多重蕙輕蘭。
近年來蕙蘭價格的漲幅常高於春蘭,其原因多於此。這是對蕙蘭的總的品賞。
花色品種: 蕙蘭在傳統上通常按花莖和鞘的顏色分成赤殼、綠殼、赤綠殼、白綠殼等;在花形上也和春蘭一樣,分成荷瓣、梅瓣和水仙瓣等;花上無其它顏色,色澤一致的也稱為"素心"。 蕙蘭的品賞自瓣型說出現之後特別注重花朵的瓣型,以梅瓣、水仙瓣為貴,捧舌以圓緊質厚為好,外三瓣(萼片)以寬圓糯質為佳,其名品多為此類瓣型。
蕙蘭的荷瓣甚少,近年發現有類荷瓣的,也甚受歡迎。蕙蘭之一般竹葉瓣者多如蒿草。
三、蕙蘭的傳統分類是怎樣的
蕙蘭除了和春蘭一樣按梅瓣、荷瓣、水仙瓣、素心瓣和奇瓣等5大瓣型分類外,還依據苞片的色彩,再行具體分類。
現將分類的類型分述如下: (1)綠殼類 苞片的顏色綠,又披掛綠色筋紋。如『上海梅』『潘綠』『盪字』 『仙綠』等。
(2)白綠殼類 苞片白底泛綠暈,基部綠暈淡,端部綠暈也淡,中部卻較深。 如『大一品』等。
(3)赤轉綠殼類 即苞片基淡綠色,中部紅色,端部泛綠紫暈。如『涵碧』『端梅』『崔梅』 『榮梅』等。
(4)水銀紅殼類 即苞片的基部微白色,其餘呈淡紅色,苞片上的筋紋之紅色更濃些。如『萬頃含翠』『葉梅』 『瑾梅』等。
(5)赤殼類 即苞片呈紫紅色,筋紋較粗大,色澤也較深。 如『程梅』『關頂』 『元字』等。
除了上述5類外,尚有深綠殼、淡青殼、竹葉青殼、竹根青殼、青麻綠殼、荷花色殼、深紫殼、豬肝赤殼等較難規范而也不甚典型的分類。 (6)奇瓣類 蕙蘭的奇瓣類,除了與春蘭同樣之外,還有獨特的小分類: ①貓耳捧。
如『蜂巧』。 ②扭瓣形。
兩側萼呈扭曲狀,如『海鷗』。 ③波瓣形。
萼片呈波浪狀,捧瓣波曲,端尖呈貓耳狀。如『朵雲』『蛾蜂梅』。
④蓮花形。所有的花朵聚縮成一朵,猶如復瓣蓮花狀。
如『蕙蓮』。 ⑤雜樣錦。
同一莛花中,既有梅形花、荷形花、水仙形花,又有竹葉瓣形、雞爪瓣形花。 如『雜樣錦』。
四、蘭花的一種品種,又名新上海梅,這是什麼蘭花
呵呵,樓上的都是比較全面的網上的蘭花資料,在這里就不再敖述了。
其實樓主想知道的路邊蘭並不是蘭花的一種種類,而就是指路'邊上的蘭花'.
為什麼要這樣稱呼呢?
有2種原因:
1. 一般是被人遺棄的蘭花扔在外面,但她沒有死掉,卻在路邊頑強的發芽成長,比喻一種困境中的自強不息。
2. 野外僻靜的小路邊發現的野生蘭花,很少見的,也許還是變異品種呢!
綜上所屬,我覺得應該指的就是這些。因為最新的蘭花字典種根本沒有提到過路邊蘭這個名字。
謝謝1
希望採納
五、蘭花在我國的栽培歷史有多長
從廣義上講,蘭花是指蘭科植物的統稱,在我國,狹義的蘭花僅指我國原產且廣泛栽培的蘭屬部分植物,也就是所說的國蘭,包括蕙蘭、春蘭(春劍、豆瓣蘭)、建蘭、寒蘭及墨蘭等。
王貴學在《蘭譜》中提到「竹有節而嗇花,梅有花而嗇葉,松有葉而嗇香,然蘭獨並而有之。 」對蘭花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因其色、香、姿、韻俱佳,加之有獨特的氣質,得到了眾人的喜歡。
早在公元前,我國的典籍中就有「蘭」的相關記載,如《易系辭》中有「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孔夫子也多次提到蘭,如「芝蘭生於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但經後人考證,唐代以前所說的「蘭」並非現在所說的蘭,是指菊科的澤蘭,蕙為唇形科的蕾香,現在公認的中國蘭花的栽培歷史始於唐代。
而魯水良、俞宗英、春光明等撰寫「盆栽養蘭源於河姆渡的考證」一文,介紹了從餘姚市河姆渡出土陶殘片中刻畫的是現今的蝦脊蘭,論證了我國蘭花栽培起源於7 000年前。因此,我國養蘭究竟源於何時,恐難有一個權威的定論。
唐代唐顏謙在陝西漢中和四川做官時所寫的《詠蘭》一詩,「清風搖翠環,涼露滴翠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謝庭溫芳草,楚畹多綠莎。於焉忽相見,歲晏將如何。」
唐代楊夔在《植蘭說》中談道:「或種蘭筌,鄙不遄茂。乃法圃師,汲穢以溉。
而蘭荃潔凈,非類乎眾莽。苗既驟悴,根亦旋腐。」
吳應祥認為《植蘭說》是至今所知對蘭花栽培方法最早的記載。 郭棄《種樹書》中也提到「種 蘭蕙畏濕,最忌灑水」的記述,都說明了種蘭養蘭在唐代已盛行。
宋代以後,蘭花栽培日盛,並出現了兩本蘭花專著,一是 趙時庚的《金漳蘭譜》,二是王貴學的《蘭譜》,較詳細的介紹 蘭花的栽培品種及栽培技術,這是我國也是世界最早的蘭花專 著,對我國蘭花栽培影響較大。 范成大在《次韻溫伯種蘭》中 寫到「靈均墮荒寒,采采紉蘭手。
九畹不留客,高丘一回首。 崢嶸路孔棘,凄愴肘生柳。
遂令此粲者,永與窮愁友。不如湯 子遠,情事只詩酒。
但知愛國香,此外付烏有。栽培帶苔蘚, 披拂護塵垢。
孤芳亦有遇,灑濯居座右。」說明當時栽培蘭花已 用苔蘚覆蓋基質。
楊傑在《春蘭》中詠到「春蘭如美人,不採 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楊萬里在《詠蘭》中寫到「健 碧繽繽葉,斑紅淺淺芳。幽香空自秘,風肯秘幽香。」
也都描述 了蘭花的美麗及幽香。元代進入養蘭的昌盛時期,在我國的東南部及南部養蘭曰 盛。
元代孔靜紊《至正直記》中記載了廣東、福建、江西、浙 江一帶的蘭花,並對蘭花的一些習性進行了總結,提到「喜睛 惡日,喜陰惡濕,喜幽惡僻,蓋欲干不欲經烈日,欲潤不欲多 灌水,欲隱不欲處荒蘿,欲盛而苗繁則敗」,即使在今天,也有 借鑒之處。 余同麓在其著名的《詠蘭》中寫到「手培蘭蕊兩三栽, 日暖風和次第開。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盛贊了 蘭花的幽香。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蘭花亦生於山中,與 三蘭迥別,蘭花生近處者葉如麥門冬而春花,生福建者葉如菅 茅而秋花。」從而把春蘭和建蘭進行了區別。
明代永樂年間大理 白族隱逸文人楊安道的蘭花著述《南中幽芳錄》,記載了 38種 名蘭,如大雪素、小雪素、大貢品等,並描述了蘭花的產地、分布、生態習性及形態特徵等;明代的蘭花專著還有張應文《羅 籬紊蘭譜》、周履靖《蘭譜奧法》、鹿亭翁《蘭易》、簟溪子《蘭 易十二翼》和《蘭史》等。 同時張羽《詠蘭花》「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等詩句也對蘭花的芳 香進行了描述。
清代是我國蘭花栽培達到昌盛時期,也出版了大量蘭花專 著,如鮑薇省《藝蘭雜記》、冒襄《蘭言》、朱克柔《第一香筆記》、屠用寧《蘭蕙鏡》、吳傳沄《藝蘭要訣》、張光照《興蘭譜略》、楊復明《蘭言四種》、許霽樓《蘭蕙同心錄》、袁世俊《蘭言述 略》、岳梁《養蘭說》、區金策《嶺海蘭言》等。 另外,其他花 卉專著也對蘭花進行了記載,如陳昊子《花鏡》、汪灝《廣群芳 譜》中對藝蘭進行了詳細記載。
這些著作記載了蘭花的大量品種、栽培技藝,有的並配有素描圖等。當時清代從皇宮到民間均有 栽培蘭花,說明了當時蘭花的普及程度,康熙皇帝有「婀娜花 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的頌蘭妙句,也描述了蘭花的幽 香。劉灝《廣群芳譜》中曰「蘭幽香清遠,馥郁襲衣,彌旬不歇, 常開於春初。
雖冰霜之後,高深自如,故江南以蘭為香祖。」張 問陶在《蘭》中稱「可憐百種沿江草,不及幽蘭一箭香。」
均有描述的蘭花的幽香,可見蘭花得到了眾人的喜愛。 進入近代,蘭花專著也大最涌現,如吳恩元《蘭蕙小史》, 蘭蕙品種的照片達到了 150種,介紹銘品的選育歷史、瓣型、葉藝等特徵,並論述了栽培管理、鑒賞等。
於照,山東蓬萊人, 久居北京,在他所著的《都門藝蘭記》中,根據一年24個節氣 分別提出了不同的澆水方法,即使到了現代,也有參考價值。 夏詒彬《種蘭法》除了記載國蘭外,還記載了蝴蝶蘭屬、風蘭屬、齒瓣蘭屬等其他蘭花,並講解了蘭花的繁殖方法、植材、蘭室、栽培管理、環境控制及病蟲害防治等。
這些著作,對後人養蘭 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B. 蘭花的養殖方法 蘭花養殖經驗
蘭花的養殖方法 蘭花養殖經驗
蘭花釋義
蘭花(學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
蘭花生長環境
喜陰,怕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宜空氣流通的環境。
分布地區
中國地域遼闊,生態環境復雜,植被類型多,因而蘭花資源非常豐富,全國都有分布,但從數量分布上從南到北依次遞減。蘭花在中國分布種類最多的是雲南、四川和台灣省。
中國除了華北、東北、和西北的寧夏、青海、新疆之外,各個省區都有不同種類的蘭屬植物。一般來說,地生蘭多生於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如江蘇、安徽、河南等;附生蘭多生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如廣東、福建、台灣等。
蘭花的結構
通常見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幾部分組成。
蘭花也有這些結構,不同的是蘭花通常有唇瓣。蘭花有六枚花被(花萼與花瓣區分不明顯,統稱為花被),分為內外兩輪,其中內輪有一枚特化成了唇瓣。唇瓣的作用是吸引昆蟲來傳粉並為昆蟲駐足提供平台。
多數蘭花的花梗和子房扭轉180°。
有花粉團:蘭花的花粉通常粘合成團,稱花粉團,作用是便於昆蟲傳粉時把花粉全部帶走,提高傳粉效率。當昆蟲進入下一朵花時,被帶出的花粉團可以自動調整方向,使其正好接觸到黏性柱頭上,從而完成異花授粉。
有蕊柱:除子房外,蘭花的整個雌雄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狀體,稱蕊柱。蕊柱的形成使得雌雄蕊在空間上分離,促進了異花授粉。
有蕊喙:蘭花的柱關和花葯之間有一個舌狀的器官(源自柱頭上裂片),叫蕊喙,是蘭花特有器官,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自花授粉。
蘭花形態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於葉基部的鞘之內。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
花葶側生或發自假鱗莖基部,直立、外彎或下垂;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較少減退為單花;花苞片長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較大或中等大;萼片與花瓣離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時與蕊柱合生達3-6毫米;側裂片直立,常多少圍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彎;唇盤上有2條縱褶片,通常從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時末端膨大或中部斷開,較少合而為一;蕊柱較長,常多少向前彎曲,兩側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時具短毛,花粉團2個,有深裂隙,或4個而形成不等大的2對,蠟質,以很短的、彈性的花粉團柄連接於近三角形的粘盤上。
通常見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幾部分組成。蘭花是一種奇特的花,它的奇特之處就在於它的花結構與眾不同。蘭花結構的奇特是為了適應昆蟲傳粉,且具蕊柱、蕊喙、花粉團和唇瓣等,加之,蘭花為兩側對稱的花、唇瓣基部形成具有蜜腺的囊和距、雄蕊數目減少、子房下位、花形狀、大小和顏色多樣、多為草本植物、附生或腐生。
養蘭五大環節
1.環境的選擇比較重要。惠蘭主要生長在亞熱帶山林的灌木下,養成了蘭花喜半陰半陽,喜濕潤透風的生長習性。只要掌握蘭花的生長規律,提供或創造接近蘭花的生長環境條件,全國各地都適合栽培春蘭惠蘭。
2.植料的使用。根據各地的栽培經驗,只要是微酸性,不管是什麼植料(包括無土栽培)都可以養好蘭花,問題是不同的植料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花盆最好用瓦泥盆或宜興泥盆,因為蘭花是氣根植物花盆透氣對蘭花生長很有利。
3.合理澆水是養好蘭花的關鍵,澆蘭之水要潔凈並帶有微酸性,決不可澆帶有病菌的污水。澆水的方法應視植物的不同而不同。疏鬆的山泥含水充足,顆粒土加含石火山石吸水也較充分,但不積水。不同植料在澆過一次透水後,見盆面乾燥,植料一公分左右以發白。為提高空氣溫度,可噴盆面,增加上豐盆植料的水分使蘭草及假鱗莖保持一定的濕潤,待全盆上下未乾透時再澆大水,透水。
4.施肥:在掌握好澆水的基礎上,為了促進蘭草更好地生地生長,施肥越發顯得重要,有機肥即農家肥要稀,可每隔十多天施一次,其它無機肥(化學性肥料)要根據說明使用。蘭花生長期可根外追施葉面肥。基肥也很重要,在翻盆換土時,肥料不接觸蘭根可加適量基肥,肥料過多易燒傷蘭根、生黑斑,如果施肥得當能出壯苗、開好花。給蘭花施肥總的要求為量少、清稀淡,真正做到薄肥勤施。
5.病蟲害防治:蟲病好防、菌病難治,蘭草如發現介殼蟲及其它害蟲,可用氧化錄果或敵殺死按說明噴治,最好是混合使用,每年2-4次即可。一般菌病也可治如黑斑,可用可殺得、甲基脫布津、白菌清等殺菌劑按說明,生長期15-20天定期交叉治療和預防噴治,如果發現拜拉絲軟腐病(爛球菌病)它是蘭花中的絕症無法根治,一旦發現及時清除。因此在購蘭草時一定要注意,切忽把價格較低的病草購回家,從而影響到其他名貴蘭草。
目前,隨著國內外蘭花需求量的增加,蘭花的走勢相當看好,特別是精品、珍品、絕品更是天價般攀升,因此蘭花市場和蘭花的潛在市場是十分廣闊的,蘭花的發展仍有很大的空間和前景,所以,我們必須正確地面對、去適應、去順應這種喜人的形勢。充分保護好日益枯竭的蘭花資源,熟練掌握國蘭的生長習性,讓自己的蘭草養得更好。
蘭花養殖土的配製方法
1.腐葉土佔60%,紅土(野外生土或公路邊的紅土)佔30%,河沙(建築工地的江沙也行)佔10%,這種比例配製的土,通氣,濾水,肥力俱佳,蘭花生長良好,切忌用鹼性土(鹼性土的明顯特徵是澆水後,等土壤乾燥後顏色翻白)。
2.是腐葉土佔60%,紅磚粒10%,粗河沙10%,煤渣10%,干牛糞10%(此配方適宜栽植葉藝蘭);
3.是腐葉土和沙壤土(顆粒要較粗,忌用鹼性土)各一半混均使用;四是河裡的指頭大的細石粒(找不到也可以用建築工地指頭大的碎石或紅磚粒)80%左右,腐葉或腐花生殼(或椰子殼)或朽木粒等20%左右混合栽培,這種方法使用的人最多,特別是在客廳里養蘭,澆水容易透,污染少,蘭花根通風透氣不易爛根,缺點是必須勤澆水(一星期一次左右),同時這種質料肥力不足,須施肥才行,肥料最好到花市賣好康多,施一次可以管半年,網上也有賣的。
蘭花養殖土的配製方法:腐葉土與紅土、山基土配製
腐葉土佔六成,紅土、山基土各佔二成,腐葉土與紅土配製,腐葉土佔七成,紅土佔三成。
蘭花養殖土的配製方法:腐葉土與田土、園土配製
腐葉土佔五成,田土、園土合佔五成。因田土與園土為熟土,松泡,成分可加重。
蘭花養殖土的配製方法:腐葉土與朽木土配製
朽木,主要指朽櫟木和朽枊木兩種。宜混合配製。也可單獨配製。這種配製,一定要加土,紅土尤佳,田土、園土、山基土可選。加上占的成分應在二成以上。
蘭花養殖土的配製方法:腐葉土與沙壤配製
可用沙質土,可用海沙。河沙、石沙。要選粗沙,細沙少用。腐葉土佔六至七成,沙壤佔四或三成。
蘭花養殖土的配製方法:山泥
山泥使用時如果再加入1/3粗粒河沙和珍珠岩的話,則更符合蘭花的生長習性。 近年南方開始大量使用中性偏酸性土壤,配比為4份草炭土加1份珍珠岩。這種土壤對蘭花生長非常有利,但價格較貴。近年來,試用本地產的草炭土3份加1份河沙,並摻一些有機肥(需堆放一段時間)做盆栽蘭花用土,生長也比較好。 盆養的附生蘭有石斛、虎頭蘭等,盆栽不可用土、常用的栽培材料以泥炭蘚、蕨根(水龍骨根或紫箕根)加入少量闊葉樹腐葉、小塊木炭及干牛糞為最好,另外,還要用破盆片、碎誇塊墊盆底。
蘭花葉片常見病症的根源在於
1)葉色泛黃,生長正常:是光照過強。
2)葉色變黃,新芽較小:光照過度,缺少氮肥和必要的濕度。
3)老葉黃化脫落:正常老化或翻盆引起。
4)老葉快速黃化脫落:澆水過多太勤、翻盆栽種不當。
5)新葉先端灼焦:施肥過量,栽植材料不清潔。
6)新葉和老株均焦尖呈黑色:盆內濕熱過度,根系中有爛根。
7)新芽出土後又停止生長:新芽旁有爛根或不潔之物,翻開新芽周圍殖材,清除不潔物即恢復生長。
8)葉片上有焦斑,周緣無黃色:烈日燒灼斑。
9)葉端出現浸燙縮頭:澆水的水溫過高;澆水時氣溫過高;夏日高溫時淋到陣雨等。
10)新芽爛心:澆水灌入芽心後水份蒸散和吸收不了,盆內殖材不清潔產生葉腐病等。
11)葉片上有斑周緣有水浸狀:濕度過度、盆濕和空氣濕度相夾產生窒息、並伴有葉腐病菌。通風和通氣不良。
12)葉片上有黃褐斑:根部受熱所致。
13)葉片上有不規則黃斑、葉肉組織壞死而凹陷:病毒病又稱「巴拉斯」所致。
14)葉片上有黃色小斑點:甲殼蟲所致。
15)葉片上出現紫黑色,葉背面仍綠色:低溫霜凍所致。缺磷肥也會發生。
16)葉片脫水,假球莖縐縮:盆內長期過乾燥脫水所致。
蘭花養殖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我國有悠久的養蘭歷史,前人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藝蘭經驗。我們要對前輩的經驗融會貫通,吸取其精華,深刻認識到:栽培環境,植料,澆水,施肥,病蟲危害的防治。是蘭花栽培管理的五大環節。
1.環境的選擇比較重要。惠蘭主要生長在亞熱帶山林的灌木下,養成了蘭花喜半陰半陽,喜濕潤透風的生長習性。只要掌握蘭花的生長規律,提供或創造接近蘭花的生長環境條件,全國各地都適合栽培春蘭惠蘭。
2.植料的使用。根據各地的栽培經驗,只要是微酸性,不管是什麼植料(包括無土栽培)都可以養好蘭花,問題是不同的植料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花盆最好用瓦泥盆或宜興泥盆,因為蘭花是氣根植物花盆透氣對蘭花生長很有利。
3.合理澆水是養好蘭花的關鍵,澆蘭之水要潔凈並帶有微酸性,決不可澆帶有病菌的污水。澆水的方法應視植物的不同而不同。疏鬆的山泥含水充足,顆粒土加含石火山石吸水也較充分,但不積水。不同植料在澆過一次透水後,見盆面乾燥,植料一公分左右以發白。為提高空氣溫度,可噴盆面,增加上豐盆植料的水分使蘭草及假鱗莖保持一定的濕潤,待全盆上下未乾透時再澆大水,透水。
4.施肥:在掌握好澆水的基礎上,為了促進蘭草更好地生地生長,施肥越發顯得重要,有機肥即農家肥要稀,可每隔十多天施一次,其它無機肥(化學性肥料)要根據說明使用。蘭花生長期可根外追施葉面肥。基肥也很重要,在翻盆換土時,肥料不接觸蘭根可加適量基肥,肥料過多易燒傷蘭根、生黑斑,如果施肥得當能出壯苗、開好花。給蘭花施肥總的要求為量少、清稀淡,真正做到薄肥勤施。
5.病蟲害防治:蟲病好防、菌病難治,蘭草如發現介殼蟲及其它害蟲,可用氧化錄果或敵殺死按說明噴治,最好是混合使用,每年2-4次即可。一般菌病也可治如黑斑,可用可殺得、甲基脫布津、白菌清等殺菌劑按說明,生長期15-20天定期交叉治療和預防噴治,如果發現拜拉絲軟腐病(爛球菌病)它是蘭花中的絕症無法根治,一旦發現及時清除。因此在購蘭草時一定要注意,切忽把價格較低的病草購回家,從而影響到其他名貴蘭草。
目前,隨著國內外蘭花需求量的增加,蘭花的走勢相當看好,特別是精品、珍品、絕品更是天價般攀升,因此蘭花市場和蘭花的潛在市場是十分廣闊的,蘭花的發展仍有很大的空間和前景,所以,我們必須正確地面對、去適應、去順應這種喜人的形勢。充分保護好日益枯竭的蘭花資源,熟練掌握國蘭的生長習性,讓自己的蘭草養得更好。
古人養蘭花的經驗
許齊樓的《蘭蕙同心錄》的「種蘭蕙四季口訣」:
正月:又是春風月建寅,暖房安置倍留神。向陽窗拓勤宵閉,不使寒侵到晌晨。
二月:杏花春雨鬧枝頭,喜見幽芳日漸抽。檐下避霜更防凍,惜花時動夜寒愁。
三月:清明時節雨如絲,濕透苔痕蕊長時。防悶更移宣爽處,臨檐猶禁朔風吹
四月:蕙蘭開罷又清和,漸覺陽驕奈曬何。整頓護花障簾架,半陰爭比竹林窠。
五月:霉雨連朝長翠莖,舊叢又見子芽萌。陰陽天氣宜珍護,莫使驕陽漏竹棚。
六月:暑浸中庭熱不消,重簾晨蔽夜方挑。明年花信胚胎試,謹慎還宜草汁澆。
七月:涼風乍動暑猶薰,泥燥留心灌澆勤,得氣蕊應先出土,計時不必定秋分。
八月:桂花蒸後烈秋陽,乾涸防將根本傷。記取時逢菱角燥,一壺清水即瓊漿。
九月:木葉摧殘霜暗飛,任它夜露受風微。直看瓦上痕添薄,始置南檐納曙暉。
十月:嶺梅乍放小春回,又恐暄和霜雪來。移置草堂迎爽氣,瓦盆高供小窗開。
十一月:廣寒月冷仲冬交,天地無情凍怎熬。旁午拓窗申又閉,周圍護惜更編茅。
十二月:九九嘗防凍不開,窗封更恐雪飛來。倘逢滴水成冰候,爐火能將春喚回。
C. 蘭花怎麼養
1.蘭花養殖的土壤選擇
蘭花用土應以腐殖質為主,主要採用腐葉土或山林腐殖土。在南方用原產地的腐殖土,俗稱蘭花泥;也可用腐葉土、蛭石、珍珠岩等,人工配製成疏鬆、通氣、透水的培養土。一般採用腐葉土8份、河沙2份混合成培養土,或腐葉土7份、珍珠岩2份、河沙1份混合茂培養土,或腐葉土(草炭土)6份、堆肥土3份、河沙1份混勻的培養土。以上所配製培養土均呈微酸性。
2.蘭花養殖的施肥方法
蘭花施肥,一是在培養土中施入基肥,二是生長期追肥。追肥多用液肥或葉面肥,濃度應比其他花淡。蘭花每年換一次培養土,生長期間可少施追肥,並要注意適時。一般在生長季節,可追施充分腐熟的15%左右的稀薄餅肥水,或0.1%尿素肥水加0.2%磷酸二氫鉀肥水,每15~20天施1次;開花前至開花期可向葉面噴施2~3次O.2%的磷酸二氫鉀或草木灰水,以促進根、莖、花的發育。蘭花系肉質根,不可施未經腐熟的肥料,以免爛根。
3.蘭花養殖的澆水方法
對蘭花澆水,要根據種類、生長情況和當地的氣候而定,要做到潤而不濕,干而不燥;澆水不能過多了或過少了,掌握秋不幹、冬不濕的原則。冬季氣溫低,植株則處於休眠的狀態,應控制澆水,一般可每隔5~7天澆1次水,但冬季開花的墨蘭,則需要澆較多的水;
春、秋兩季每隔2~3天澆1次水;夏季氣溫高,又是蘭花生長旺盛期,平均每天澆1到2次水。澆水時要注意防止水點濺在葉片上,以免出現黑色斑點,影響觀賞效果。在蘭花生育期間,應經常向葉片上噴水,夏季還需向花盆周圍地面上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促進蘭花的生長發育。澆灌蘭花的水,以雨水、雪水最好,如用自來水,應存放2~3天後使用。
4.蘭花養殖的溫度要求
北方盆栽蘭花,應於霜降節前後氣溫降到5℃時移入室內,入室初期要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冬季室溫保持10℃左右為宜。穀雨以後搬到室外養護。蘭花生長適宜溫度為16~24℃,冬季室內溫度一般要求比較低,白天在10~12℃,夜問5~10℃為宜,溫度、濕度不能太高;夏季溫度不超過30℃。
5.蘭花養殖的光照要求
蘭花喜陰,怕強光直射,因此春、夏、秋三季都要進行遮蔭。家庭養蘭花,為控制光量,最好放在設有竹簾遮蔭的陽台窗檯上或屋檐下,一般上午9時至下午6時前進行遮蔭,早晨和下午6時後拉開簾子,使其接受散射陽光。冬季應將其移人室內可見散射光處,但也應避免陽光直射。蘭花耐陰程度以墨蘭最強,建蘭次之,而春蘭及蕙蘭則耐陰性較弱。
6.蘭花養殖的上盆方法
栽培蘭花的環境應通風良好,空氣濕潤,無污染。蘭盆要選擇高盆.上粗下細,具有多排水孔,或盆壁設有排水孔。蘭盆本身也應具有觀賞價值。
由於蘭花生長較慢,可每隔1~2年於花謝後換盆一次。上盆時先在盆底填入瓦粒、爐渣等約3厘米,以利排水。然後,放入一層培養土,再將蘭苗放入盆中央,把根理直,讓其自然舒展,填土到一半時輕提蘭苗,同時搖動花盆,使土與根緊密結合,將土填距盆口2~3厘米處時,用手輕輕壓實即可。栽好後澆透水放陰涼處,每天上午、下午各噴水一次,約7~10天後移到有花斑陰涼處養護。
7.蘭花養殖的注意事項
(1)蘭花主要分布在東南、西南地區。多野生於濕潤山谷疏林下和岩邊的庇蔭之處,因此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喜陰濕,要求遮蔭度為70%~90%,忌高溫、乾燥和強光。
(2)蘭花栽培中應不斷剪去枯黃老葉和病蟲葉,以利通風。花芽出土之後,每株應留一壯花芽,其餘剪去,以免消耗過多養分,影響來年開花。花謝後,應將花薹剪除。
(3)冬季要注意防寒,地生蘭抗寒性強,洋蘭類則要求越冬溫度較高,應及早移入室內或用塑料棚防寒,以免受凍,室溫最好保持在10~15℃,室內養護應注意通風。入春氣候逐漸轉暖,呵逐步將蘭花移至庭院或陽台。
(4)家庭栽培蘭花以天然雨水、溪水、井水、河水最好,如用自來水,要先用缸貯藏,經太陽暴曬除去漂白粉後使用,如長期用自來水澆花,會使栽培基質逐漸鹼化。可隔一段時間施一次硫酸亞鐵以增加土壤酸度,另外,用發酵的淘米水澆蘭花,也可使上壤保持微酸性狀態。
8.蘭花養殖的繁殖方法
蘭花多採用分株繁殖和組織培養繁殖,培育品種採用播種法。
(1)分株繁殖:分株在春、秋兩季進行,因種類不同而異。冬、春季節開花的種類宜在秋末分株;夏、秋季節開花的種類應在早春萌芽前進行。一般每隔2~3年分株1次。分株前要減少澆水,使盆土適當乾燥;分株時用手握住盆,輕輕將母株從盆內磕出,除去泥土,剪掉腐敗的根葉,然後用清水洗凈,放在陰處晾3~5小時,待浮水消失根發白變軟略有皺縮時,再用利刀從假鱗莖中間切開,在切口處塗草木灰防腐,陰干後立即栽植。分株操作時要細心,防止碰傷葉芽和肉質根。上盆後放於陰處,待恢復生長後再轉入正常管理。
(2)組培快繁:近年來,我國已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大量進行蘭花生產。除繁殖蘭花外,蝴蝶蘭、大花蕙蘭、石斛蘭等洋蘭的繁殖也多應用組培技術。
D. 蘭花蕙蘭程梅和蕙蘭奇花哪個好看
程梅,蕙蘭梅瓣,傳統銘品,又名「程字梅」。程梅葉姿半垂,新苗斜立有力,葉幅專寬闊,植株雄偉氣勢雄屬偉,為梅瓣代表;
奇花,以朵朵雲等形態多變、新品稀少價格高為看點。
如果以個人傳統的審美觀點來的話,我喜歡程梅,看著周正端莊,穩定耐看。
E. 請說出幾種花的資料
園藝>>>杜鵑花>>>杜鵑花品種
皇冠杜鵑
主要特徵是體形矮壯,樹冠緊密,習性嬌嫩,怕曬怕凍。葉片厚實,深綠色,毛少,葉形有光葉、尖葉、扭葉、長葉與闊葉之分。花期4-5月,花色多樣,有單色、飛白、鑲邊、點紅、亮斑、噴沙、灑錦等,多數為重瓣、復瓣,少有單瓣。花瓣有狹長、圓闊、平直、後翻、波浪、飛舞、皺邊、卷邊等,徑6-8厘米,最大可超過10厘米,近年出現大量雜交新品種。
羊踟躅
屬羊踟躅亞屬。落葉灌木,高o.5—2米。小枝柔弱稀疏.被柔毛和剛毛。葉紙質,嫩綠色,長橢圓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4.5厘米,先端鈍,有凸尖頭,基部楔形,邊緣有纖毛,葉柄、葉面、葉背均被柔毛。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5—9朵,5月上旬開花,比映山紅晚l o天左右,先花後葉或花葉同放,花冠寬鍾形,5裂,口徑5一6厘米,金黃色至橙黃色,尾部點淡綠,鮮艷奪目。雄蕊5枚,基部有柔毛,花柱光滑;子房5室,有柔毛。蒴果圓柱形,9—10月成熟。
本種產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貴州等省2000米以下山坡灌叢中。因全株有毒,對牲畜構成威脅,在華東地區很少栽培,但其金黃鮮亮的花朵和蔥翠嫩綠的葉片,在映山紅群落中十分特殊.適當的搭配,可為園林風景增色。美國產18種,但它的雜交親和率、結實率、發芽率以及耐寒性、抗逆性均不如中國種。羊踟躅的黃花遺傳性在雜種一代為隱性,育種上很有價值,故美國至今仍喜歡用此種作雜交親本。目前世界上已育成許多羊踟躅同類的黃花杜鵑。我國雲南至今尚未發現此種野生種,但卻有悠久而廣泛的栽培種分布,其植株較大,先葉後花,花朵大而密集。色金黃,具赤紅暈,是本種最美麗的園藝品種,以大理、保山、騰沖、麗江一帶栽培最多。
馬櫻花杜鵑
常綠灌木至喬木,樹高2-15米,胸徑達40厘米,樹皮灰棕色,粗厚,成不規則片狀剝落。葉革質,長圓狀披針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至淡褐色海綿狀薄絨毛。花期2-5月,頂生球形傘花序,有花10-20朵,花冠鍾形,長3.5-5厘米,肉質,深玫瑰紅色,雄蕊10枚,子房10室。10-11月果熟。產滇、黔、桂等省區,緬甸也有分布。
大白杜鵑
屬常綠無鱗杜鵑組中的雲錦杜鵑亞組。常綠灌木至小喬木。幼枝粗壯,綠色,初被白粉。葉厚革質,簇生枝頂;長圓或長橢圓形,長7—17厘米,寬3—6厘米;先端鈍圓,具小尖頭;葉面綠色,背面淡綠色。4—6月開花;頂生總狀傘房花序,總軸長約3厘米.有腺體;有花8—10朵,集成球狀,直徑達20厘米;花冠漏斗狀鍾形,6—8裂,長3—5厘米,瓣頭近圓有微缺,筒內基部有毛;花白色、粉紅色或薔薇色,有時帶有淡綠或粉紅色點,有香氣;花柄和花冠均有腺體。雄蕊12—16枚,子房10室,花柱及子房密生腺體。蒴果長圓形,長4厘米,9月成熟。
本種產於四川、雲南、貴州海拔1000-3000米的山坡灌木叢中。大白杜鵑又稱大白花、白花樹,是雲南、四川少數民族地區傳統的食用蔬菜,鮮花摘去花蕊後,放入沸水中撈起,用清水漂洗後即可炒食或作湯料。也可曬干後貯藏,食用時用水泡軟。據測定,乾花含17種氨基酸,營養價值極高。1988年大理市曾向日本出口乾花200噸。
回答者:shiguoping - 舉人 四級 3-4 20:15
紫藤
花性:花序大而下垂,花色清麗淡雅,
藤條長而自然彎曲,易造型。
花為藍紫色或淡紫色。
應用:翔,紫藤花園,月影,山林人家。
蘭花
學名 Cymbidium spp.
英名 Cymbidium
別名 蘭草
科名 蘭科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肥大,無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鱗莖,俗你蘆頭,外包有葉鞘,常多個假鱗莖連在一起,成排同時存在。葉線形或劍形,革質,直立或下垂,花單生或成總狀花序,花梗上著生多數苞片。花兩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與3枚花瓣及蕊柱組成。萼片中間1枚稱主瓣。下2枚為副瓣,副瓣伸展情況稱戶。上2枚花瓣直立,肉質較厚,先端向內捲曲,俗稱捧。下面1枚為唇瓣,較大,俗稱蘭蓀。成熟後為褐色,種子細小呈粉末粉。
春蘭、蕙蘭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狀、質地等的不同變化分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種與素心等。梅瓣為萼片短圓,肉質較厚,稍向內曲,基部狹窄,捧瓣肉質肥厚,先端內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開時微向上,名種有宋梅、西神梅等品種。水仙瓣為萼片稍長於梅瓣,先端漸尖,捧瓣質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種有汪字、翠一品等。茶瓣為萼片寬大,質厚,基部窄,先端寬而突尖,捧瓣不成兜,唇瓣較潤,微反卷,名種有大富貴、翠蓋花等。蝴蝶瓣為向下的兩枚萼片的內側,質地變厚,成波狀縐,並有紅色塊斑,有時整個萼片或花瓣數量突然增多(如綠雲,花冠常在8枚左右),或花朵形狀有特殊變化。素心為花被、花莖、苞片同一顏色,純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紋,名貴品種有張荷素、老文團素等。
蘭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質壤土,宜空氣流通的環境。
蘭科共750屬35 000餘種,而蘭屬70餘種。我國常見栽培種有:
春蘭(C.goeringii):
又稱草蘭、山蘭、朵朵香。一莖1朵-2朵花,芳香。花期2月-3月。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傳統名貴品種有宋梅、龍字等。變種有線葉春蘭(C.georingii var.serratum),葉較細,花深綠色,無香氣或淡香。
蕙蘭(C.faberi):
又稱九子蘭、夏蘭。一莖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分布地區與春蘭相似。傳統名種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嶴素等。
變種有送春(C.faberi var.szechuanicum)
俗稱絲茅腳九子蘭,葉片常排成兩列,花期7月-9月.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等地。變種有素心建蘭(C.ensifolium var.susin),包括名貴的金絲馬尾、玉沉大貢、龍岩素、大鳳尾素、觀音素、長汀素等。
馬蹄蓮
學名:Zantedeschia aetiopica
產地及分布:原產非洲南部。
習性:喜溫暖、潮濕,不耐寒和乾旱。夜間溫度在15℃以上,好陽光,也能耐蔭。冬季陽光充足,開花多。喜肥。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盛花期在3~4月。
繁殖:常用分株和播種繁殖。分株繁殖於9月上旬換盆時將母株周圍小塊莖剝下盆栽。播種繁殖,春季盆播,播後15天發芽,實生苗3~4年後可開花。
栽培:地栽,選擇肥沃的水稻田,於4月上旬將健壯塊莖作畦栽植,生長期施肥2次,5月中旬至6月底開花。盆栽,6月開花後,剪去枯黃葉片,8月進入休眠期,適當遮蔭,停止施肥,控制澆水。當塊莖萌發新葉時,選用肥大、健壯塊莖上盆,每盆種7~8個,供水供肥,春節前後即能開花。
病蟲害:主要蟲害有薊馬、介殼蟲、紅蜘蛛、卷葉蟲和夜蛾。病害有干腐病和軟腐病。薊馬用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噴霧防治。干腐病用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灑。
應用:馬蹄蓮花、葉俱佳,佛焰苞白色,是重要的切花品種,用作插花、花束和花籃的好材料,也適應花壇和花境布置或盆栽作室內裝飾。
報春花
學名:Primula spp.
科屬:報春花科報春花屬
俗名:櫻草花
是我國的傳統花卉。
全世界報春花屬植物約580餘種,我國約有400種。
報春花屬植物多產於我國西部和西南部,雲南尤盛。喜適中日照,土質濕潤處
報春花株叢雅緻,花色艷麗,花期正值元旦和春節,宜盆栽,適合裝點客廳、居室及書房。在溫暖地區,還可露地植於花壇、假山、岩石園野趣園、水榭旁。a
繁殖 秋季一年生用播腫法,多年生用分株法
花期 翌年春季
土質 肥沃腐質砂土。
桂花
芳香四溢——桂花!
桂花分為兩種,一種是「金桂」,而另一種是「銀桂」,「金桂」是金黃色的,「銀桂」是淡黃色的。
「金桂」總是比「銀桂」香一些,但是,「金桂」的開花期總是比「銀桂」的開花期要短一些。
桂花一般都是在八月分開,「金桂」一年只可以開一次,可是,「銀桂」一年可以2到3次,「金桂」和「銀桂』一次開花,那可就是繁星點點。
梅花——花中君子
學名:Prunus mume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Apricot
別名:春梅、干枝梅、紅綠梅
科名:薔薇科
形態特徵:株高約10m,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 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
產地與習性:梅花原產中國,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繁殖與栽培: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
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常見病害有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
蝴蝶蘭 Phalaenopsis
又稱蝶蘭,為蘭科多年生附生草本。
全屬約20個原生種。主要分布在亞洲熱帶地區,菲律賓最多。由於花大、花期長,花色艷麗色澤豐富,花形美麗別致,深受人們喜愛,是十分貴重的室內花卉,也是栽培最普及的洋蘭之一。莖短;有肥厚多肉的葉片,綠色或帶有紅褐色斑塊,花莖從靠近上部的葉腋間抽出,長從10餘厘米至100厘米以上,有花數朵至多朵,不同種有較大的差異。花色有白、黃、粉紅、紅、紫紅及各種復色。目前栽培的多為優良的雜交品種。蝴蝶蘭喜溫暖、潮濕和半陰的環境。通常用苔蘚、蕨根、樹皮塊栽植在透氣和排水十分好的多孔花盆中。要求較高的空氣濕度。最適的生長溫度白天25℃~28℃,夜間18℃~20℃;15℃以下根部停止吸收水分;32℃以上對生長不利。
展毛翠雀花
英名 Delphinium kamaonense var. glabresens
科屬 毛茛科翠雀花屬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
高 30-45cm。葉片心狀圓形,3全裂。花序圓錐狀;花深藍色,具1.2-1.6cm長的距。花期7-10月。
喜溫涼。喜肥。中國特有植物。產西藏東部,生於海拔2600-4200m的林緣草地。
四川西北部、甘肅西南部、青海東南部也產。
本變種在蕾期已表現出較高的觀賞價值(猶如許多小蝌蚪棲枝頭);盛花時更加一群藍色小鳥從天而降,十分動人。
櫻花
別名山櫻花。
屬薔薇科,落葉喬木。
樹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澤,有橫紋。葉互生,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邊緣有芒齒,先端尖而有腺體,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稍淡。托葉披針狀線形,邊緣細裂呈鋸齒狀,裂端有腺。花每支三五朵,成傘狀花序,萼片水平開展,花瓣先端有缺刻,白色、紅色。花於3月與葉同放或葉後開花。核球形,初呈紅色,後變紫褐色,7月成熟。
櫻花原產我國長江流域和日本。性喜陽光,亦喜濕潤,根系淺,對煙及風抗力弱。
櫻花花朵極其美麗,盛開時節,滿樹爛漫,如雲似霞,是早春開花的著名觀賞花木
玉簪花
學名:Hosta plantaginea 類別:觀花 別名:白鶴仙
屬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花卉。葉叢生,卵狀心臟形,有光澤。花莖從葉中抽出,總狀花序,秋季開花,花白色,具芳香。
原產我國和日本,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喜半陰天氣,耐寒、耐旱。分株或種子繁殖。
玉簪花是一種常見的花卉,其花娟秀,花白葉綠,分外雅緻,花開時香氣襲人,是有名的芳香花。
玉簪的鮮花可提取芳香油。全草可入葯,有毒,忌內服,花果主治癬疾;葉治蛇咬螫傷。
虎眼萬年青
虎眼萬年青原產非洲南部。喜陽光,亦耐半陰,耐寒,夏季怕陽光直射,好濕潤環境,冬季重霜後葉叢仍保蒼綠。鱗莖有夏季休眠習性,鱗莖分生力強,繁殖系數高。
繁殖
常用分球和播種繁殖。自然分球繁殖,8-9月掘起鱗莖,按大小分級栽種,一次栽種後經數年待鱗莖擁擠時再行分球。播種繁殖,實生苗需培育3-4年才能開花。
栽培
生長健壯,耐粗放管理,每半月施肥1次,土壤要疏鬆、濕潤和排水好。花後應去掉殘花梗,翌年開花更成。鱗莖貯藏溫度為25℃,需乾燥通風。
病蟲害
病害有花葉病危害,病毒由蚜蟲傳播,可用2.5%魚藤精800倍液噴殺防治。
應用
虎眼萬年青4月中旬至5月上旬開花,花有白色、橙色和重瓣種。春季星狀白花閃爍,幽雅樸素,是布置自然式園林和岩石園和優良材料,也適用於切花和盆栽觀賞。
荷花--花中仙子
學名:Nelumbo mucifera
英名:Hin Lotus
別名:蓮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蓮
科名:睡蓮科
形態特徵: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 形,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 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 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
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月。
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荷花作為滋補葯用在中國也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荷花是聖潔的代表,更是佛教神聖凈潔的象徵。
荷花出塵離染,清潔無瑕,故而中國人民和廣大佛教信稈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作為激勵自已潔身自好的座右銘。荷花是友誼的象徵和使者。
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自古中國人民就視蓮子為珍貴食品,如今仍然是高級滋補營養品,眾多地方專營蓮子生產。蓮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餞果品。蓮葉、蓮花、蓮蕊等也都是中國人民喜愛的葯膳食品。可見荷花食文化的豐富多彩。
傳統的蓮子粥、蓮房脯、蓮子粉、藕片夾肉、荷葉蒸肉、荷葉粥等等舉不勝舉。在中國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詠花詩詞對象和花鳥畫的題材;是最優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種建築裝飾、雕塑工藝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圖案紋飾和造型。荷花不愧為中國的傳統名花。
F. 春蘭蘭花葉尖象松葉的草會開什麼花
好像是紅舌穗蘭
春蘭在國蘭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畢竟春蘭嬌弱飄逸,開花非常具備特色,特別是香味堪稱一絕,野生春蘭也許是更加珍貴,畢竟野生春蘭具有開出奇花的可能性嗎!
下面就簡單說說春蘭花的奇花問題?究竟什麼樣的春蘭會開奇花?
一,什麼算是春蘭的奇花?
說到春蘭的奇花,不外乎從花型和花色這兩個方面來看,先說花型,各種春蘭裡面,如果開花的瓣型是荷花瓣,當屬是最珍貴的,在國人的審美中,以荷花瓣最為尊貴。傳統的荷花瓣春蘭有綠雲、大富貴以及翠蓋荷等等。除荷花瓣之外,比較珍貴的瓣型花還有梅瓣、水仙瓣等等,只要具備了這些瓣型都是珍品。
再者,春蘭是不是奇花,還要看花色,如果花色整體潔白,可以被稱為白素,這可以說是春蘭的極品,如果開花時整體為紅色或者綠色的話,也可以被稱為上品。各種素花裡面,白素最為純潔,紅素比較喜慶,黑素比較神秘而稀少,無論遇到哪種都是我們的福分。
要是野生蘭花,開花時的瓣型是荷花瓣或者梅瓣以及水仙瓣,而且花色是素花的話,應該是沒有推廣的新品種,其價值可能會更高,更受人們的喜愛和青睞。
二,什麼樣的春蘭會開奇花?和葉子寬度有沒有關系?
蕙蘭奇花判斷很難,蕙蘭開花的變化度很大,是有名的「蕙拐子」,但是春蘭不同,它判斷起來相對准確度要高一些,先說荷花瓣春蘭的特點。荷花瓣春蘭的葉片是有特徵的,一般來說春蘭荷花瓣它的葉片相對其他春蘭要短要寬要厚,其葉片的頂端也是比較圓而且鈍一些,咱們在野外看到春蘭的葉片具備上述特點只能說是荷花瓣的可能性大一些而已,不能說一定是荷花瓣。
要判斷是不是荷花瓣,咱們還要注意看它的花苞,荷花瓣的花苞比較短、圓而且比較碩大,加上葉片寬厚,就非常有可能是荷花瓣了。梅瓣花苞要稍長一些,但苞殼上端肯定是空的,最差就是修長的棗核狀花體,開出的基本上都是普花。
再者觀察花苞上的沙和暈,如果春蘭花苞上有沙有暈,一般來說都不會讓人失望的。
三,總結
現在野外的春蘭正是盛開的時候,大家可以參照以上方法進行對照,不過說句實話,能找出奇花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值得一試,特別是針對蘭花愛好者,養奇花可能是一生最大的心願。
但是普花也不錯,畢竟養蘭養得是咱們的心境,能在養蘭中修身養性,才真的是其樂無窮。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和看法,水平限制可能會有不當,敬請各位朋友批評指正吧,謝謝大家!
G. 惠蘭花開後如何養才能開花 惠蘭花開後怎麼養才能開花
1、蕙蘭開花開完了要去及時的給它修剪一下,花桿不要保留,一般修剪的話從第一朵花往下一厘米左右直接給它剪掉就行了,但是修剪的時候要保證著不要去給它澆水,不要把水澆到它的花桿中間的心裡。修剪要在天氣晴朗的時候進行,這樣修剪完成去養上幾天的時間,看到它的花桿回抽了,再去給它換盆。
2、把它從花盆中拿出來,把根部的土壤全部去掉。把根全部給它梳理明白,鬆散開,如果里邊有爛根給它剪掉,乾的根也要給它剪掉。把根部的壞根剪掉以後,找點生根液多菌靈兌到水裡去,把根部放到里邊浸泡15分鍾到20分鍾的時間,浸泡好了以後就可以栽種了。
3、給它換盆土壤一定要選擇用蘭花專用土,也可以用自己發酵的樹皮和花生殼。盆要比原來的盆大一到兩號,不要直接用原來帶的花盆栽種。我們栽種的時候要將它根部中間填充上一些土壤,然後將根部把中間的土壤包裹起來,把它整個的放到花盆裡,底部要墊上一部分土壤,把根系放進去以後四周填土。慢慢地晃動著花盆把土壤壓實。這樣栽種好了以後,它葉子和底部根連接的地方要稍微露出一點。不要全部覆蓋。家中養它不要給它鋪面,也不要去直接加上一些有機肥料,直接用素土栽培上。栽培好了以後直接給它澆透水,把我們的多菌靈和生根液的水給它澆上,轉著盆多澆幾次把盆土徹底的澆透。之後放到一個散光通風好的地方去,緩上一到兩周的時間,看著開始生長了再去逐漸的回歸正常的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