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以家人之名為七夕

以家人之名為七夕

發布時間: 2023-02-15 06:20:09

『壹』 以家人之名的七夕節,學學拿破崙這個情話boy

昨天是七夕節。

以前覺得這日子,屬於戀愛的青年男女;

牛郎織女、淚灑銀河、鵲橋相會,

浪漫、跨越銀河系的浪漫~~

現在想想,

牛郎挑著擔子,帶著兩個還在擼鼻涕的孩子,

千里去尋被搶走的娘子,

明明是一出家庭劇嗎~

就以家人之名,聊聊婚姻版的七夕節怎麼過~

婚姻里的溝通,是門學問。

像牛郎織女這樣,一年見一回的,

其實溝通的難度系數挺高。

見了面的對話,可能是這樣di~

「你最近身體好嗎」、「最近織布忙不忙」

「天上的電視好不好看」

沉默五分鍾,抱娃觀賞5分鍾,

探視結束。

如果夫妻間不想尬聊,

兩個人里,至少有一個會聊天,

這點太重要了。

有些名人吧,超級會聊天、到你想不到。

有撒嬌求關注的,比如拿破崙寫給愛人的信:

「你從來不給我寫信,你不愛你的丈夫。你明知道你的信能給他帶來莫大的快樂,然而,你卻連六行字都沒給他寫過,即使是心不在焉、潦潦草草地寫也好。高貴的女士,你一天到晚幹些什麼呢?」

有吐槽大文豪老公的生活能力的,

比如張兆和寫給沈從文的信:

「由你信上看來,你是個愛清潔、講衛生、耐苦勞、能節儉的人,可是一到與我一起便全不同了,臉也不洗了,澡也不洗了。」

有日常碎碎念的,

比如魯迅寫給許廣平的:

「我從昨日起,已停止吃青椒,而改為胡椒了,特此奉聞。再談。」

這些信件版的聊天記錄,也太寫實了吧~~

總體觀察下來,夫妻比較會聊天的,感情通常好一點。

最近我在追一部劇《以家人之名》。

特別會聊天、溫暖體貼的李爸,3個孩子爭著搶著要進他家的戶口本。

反面典型是凌爸,萬般煩心事兒都用一句話解脫,「我去所里了」,逃避溝通的結果,注孤生~

七夕節,

可以給家人寫一封信。

微信上來一段拿破崙的情話也行,

見字如面。

上周寫了篇小文,

聊了聊身邊幾個真實的婚姻故事,

剛發就收到了男性好友的大力吐槽,被迫自刪。

說不要教壞寶媽們存私房錢。

艾瑪,我明明說的是,

太太們要學會理財,當好家庭的財務執行官。

有部熱門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講的是趙麗穎演的庶女明蘭,

怎麼一路升級打怪成為當家主母的故事。

明蘭本來有段青梅竹馬的戀愛,

結婚初期,

明蘭對顧廷燁的感情基礎說不上深厚。

但顧對明蘭卻是情有獨鍾。

怎麼能將感情更進一步?

結婚當夜,

顧廷燁就把全部身家託付給了明蘭。

鋪面、房契鋪了一床。

他之前因為繼承白家的財產被數次追殺,

這些算是用命換回來的,

把明蘭搞得很感動。

這只是個起點,

後面還有,綿綿密密、一招接一招。

原本明蘭想當個明哲保身的賢妻的小心思,也被這一招一招的真心換真心給打動了。

艾瑪,這顧廷燁也太會了,誅心啊誅心。

我知道這招一般男人也挺難學,

光戶口本上寫個名字,都得糾結個一陣是不是。

至少

每年的家庭收入結余,可以統一由太太打理。

定期家庭會議,溝通理財結果。

一來把兩個人的時間、做最大化的合理利用。

二來讓太太,特別是全職太太,收獲一份安全感。

至於理財的起點,

可以是一份低風險、收益穩健的保險產品。

這種保險產品、適合和基金搭配,

一個防守,一個進攻。

一個獲取穩定收益,作為家庭備用金。

一個獲取超額收益,作為特別驚喜。

就像《三十而已》的顧佳,想要投資做甜品店,是通過退出了自己的保險,才獲得了這筆急需的投資款。

現在有一款保險產品, 君康的金生金世 ,比顧佳的選擇更為靈活,第二年就能回本,現金價值年年漲,都在合同內寫的清清楚楚,二十年資金基本翻倍。

用這個產品,攢錢非常靈活~,

100萬的大額年終獎,可以買買買。

1萬額度的小單,也可以隨手送給家人。

這個七夕,就讓這份安全感倍增的禮物,

成為家庭理財的起點吧~

家庭和睦,才是最大的炫富。

大話七夕的某個結局是:

牛郎和織女,不但每年鵲橋相會。

還日日微信情書、溝通從不間斷。

夫妻同心,合力理財。

買下銀河中間的小院子,家人團聚。

兩個孩子上了天庭大學。

全劇終~~

『貳』 七月初七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農歷七月七日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七夕節,又名「雙七節」「乞巧節」「女節」「少女節」「香橋會」和「巧節會」等,源於「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傳說玉帝的第七個女兒織女,心靈、手巧、善織、令人羨慕不已,因此,人間女子就拜祭她,祈求智慧、靈巧和幸福,於是,就有了每年七月初七的「乞巧」活動,由此形成了乞巧節。千百年來,生活在中國各地的普通民眾圍繞著這一節日都要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

中文名
七夕節物風俗

時 間
農歷七月七日

性 質
漢族民俗活動

地 區
中國

祭月之儀
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遺傳的祭祀月神,多在朔日,即一七、二七,有認為盛於漢代的十五祭月,也是對二七日的小小修正。古時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習俗,在傳統文化里,月亮始終是女子的祥瑞。她們常常對月祈願或傾訴心事。古來自有女子拜月的傳統,尤其是七夕、中秋。貂蟬祭月的傳說大約是最動人的畫面了。

婚育戀曲

先人於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種乞求繁衍生息意願的反映,蓋因月之盈長暗喻了長生與興旺。夏歷之尚七習俗孑遺下來,發展成為生長、長生的標志,而七月七更是長生又長生,故此這一日被稱為「人日」。《漢書》稱漢武帝七月初七生於漪蘭殿,誕於人日這一天必然有著種族繁榮、子民昌盛的吉兆。 傳統文化里,愛情基本上都要和婚育相連。在七夕的節物風俗里,這兩件事的關聯是很自然的。七夕節俗中最神秘的大概要算「夜半無人,天河私語」了。

天河夜話
七夕蘭夜,許多少女會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傳說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在社會風氣開放的時代,也有情人們攜手一起躲在瓜棚下偷聽天河私語的。

拜織女會
這是七夕節女眷們的聚會,叫做「拜織女」。少女、少婦們大都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准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玩到半夜始散 。

化生求子
七夕人們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其中有一種蠟制的嬰兒人偶,叫做「化生」。婦女們買回家浮於水土,為宜子之祥。[1]

乞巧之俗
七月七日,穿針乞巧

可以說,乞巧之習俗本是來源於七夕的愛情婚育文化,而後發展成為最主要的七夕節俗游藝活動。乞巧風俗日漸興盛,還發展出了許多「流派」: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記載最早見於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荊楚歲時記》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家人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

熱點內容
新歌荷花情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974
北京辦公室綠植租擺 發布:2025-05-18 03:36:54 瀏覽:590
多想摘一朵 發布:2025-05-18 03:29:40 瀏覽:520
玫瑰糠疹陰部 發布:2025-05-18 03:29:39 瀏覽:644
紫霞仙女蘭花是建蘭嗎 發布:2025-05-18 03:29:28 瀏覽:497
源益花卉種業 發布:2025-05-18 03:24:24 瀏覽:701
七夕成年禮 發布:2025-05-18 03:23:46 瀏覽:626
吃西蘭花會脹氣嗎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911
山茶花的形狀是什麼 發布:2025-05-18 03:11:54 瀏覽:211
梅花檔案南雲 發布:2025-05-18 03:07:34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