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瓷器
❶ 情人節送什麼禮物好
1情人節送相冊
適合人群:所有女生
將兩個人以前的合照,做成一本相冊,相冊記載著你們戀愛歲月里的點點滴滴,當她收到這個相冊翻看時,我想她一定感到非常的驚喜。這本相冊就是你們戀愛最好的見證,見證你們相識、相知、相戀。
2情人節送護膚品/化妝品/口紅
適合人群:喜好化妝的女生
古有胭脂水粉、今有護膚彩妝。自古以來,梳妝打扮是女人的天性,三分靠長相,七分靠打扮,情人節送她一套化妝品,即懂女人心,又能捕獲女人心。
3情人節送巧克力
適合人群:所有女生
4情人節送鮮花
適合人群:所有女生
5情人節送包包
適合人群:所有女生
每個女生必須有個包包,男人看錶,女人看包。包包是女生必不可少的裝備,所以如果在情人節里,你送她一個包包,我想她一定會非常開心的。
6情人節送微信紅包
適合人群:異地戀
如果由於距離原因又或者其他原因,你不能和你的女朋友或者你的愛人度過浪漫的情人節,那麼就發一個微信紅包給她吧。縱隔千里,微信紅包也能為你傳情聊表心意。經濟男發個「520」 土豪級發個「52013」 意思都一樣:我愛你,我愛你一生。
7情人節送香水
適合人群:喜歡香水的女性
夏天來了,天氣炎熱。每天噴點香水很有必要,不僅可以增添色彩,還可以提升人的品位,尊貴高雅。香水沒有毒,結婚是愛情的解葯,情人節送香水,絕對是你不二的選擇。
8情人節送圍巾/絲巾
適合人群:所有女生
9情人節送零食
適合人群:吃貨女生
如果你的女朋友、愛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吃貨,那麼情人節送一箱各種各樣的零食,絕對是一個好主意。投其所好嘛,不過吃胖了你可得負責哦,沒關系啦,陪她一起吃,減輕她的負擔。
10情人節送杯子
適合人群:所有女生
情人節送杯子,代表一輩子,天長地久,意義非凡。每次女朋友喝茶的時候,捧著你送給她的杯子,就像把你捧在手心上,愛不釋手。喝一口茶,暖暖的,很貼心喲。
❷ 七夕情人節女生應該送男生什麼禮物好呢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男朋友喜歡什麼。
比如我身邊很多男生喜歡漫威,就可以送漫威之類的周邊產品,比如手辦,滑鼠之類的;
如果男生是運動系列的,買「NIKE""converse""vans」「supreme之類的運動品牌的鞋子帽子之類的,比較建議買帽子,一般價位在500以內就能買到比較好的了,但是如果經濟條件好的話送鞋子(尤其是打籃球的男生一般都視鞋如命);
還有就是一些實用品,比如暖手和充電兩用的充電寶啊,健身用的小啞鈴,護腕,耳機等等;
最後,如果有充分的時間准備禮物的話,手工製作也很不錯,比如去手工坊親手做一個甜品,或者瓷器之類的,拿來送人都很有意義;
祝小仙女和戀人一直幸福甜蜜哦!
❸ 日本七夕節的風俗習慣是怎樣的
在日本傳說,織女不但要賜給孩子們巧手,還要負責滿足各種願望。中國七夕節是祈求好手藝和祈禱得到愛情,在日本七夕節(Tanabata)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只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此外還要在院子里擺上玉米、梨等供品,以此請求織女星保佑自家女孩的書法、裁衣等手藝能有所進步。
慶典結束時,這些供品將被放到河裡順水漂走,以此象徵著自己的心願能夠到達天河。
據說七夕是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提到七夕,人們即會聯想是牛郎織女見面的那一天。這個牛郎織女美好的傳說在日本也廣為人知。
與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自江戶時代在七夕這一天開始了一種特殊活動。就是把自己的願望寫在帶一根線的紙簽上,然後把寫好的這張紙簽系在竹枝上,這樣自己則會如願以償了。
這種做法只有日本存在,在別的國家是沒有的。可見日本人對他國文化不是照搬而是按照自己民族的習俗去吸收,並且將他國的文化融入自己民族生活之中。
在日本的仙台、平冢、一宮地方七夕這一天祭典活動很轟動,還有相模原市、安城市、高崗市等多處都大規模的舉行七夕活動
東京地區雖然沒有什麼大的祭典活動,但是在七夕這一天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把寫著自己願望的紙簽,吊在竹枝上的情景。在田町車站,這一天竹枝把站內中心的大柱子裝飾,上面掛滿了港區各個幼兒園小朋友們寫的志願和希望。
根據各地不同的習慣,慶祝七夕祭的形式也各不一樣,現在一般流行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的願望寫在短冊,,即寫詩作畫用的長方形的紙上,並把它掛在竹枝上,以祈求心願成真,據說室町時代室町將軍家每年的七夕,由將軍親自在七張樹葉上題上詩,然後把它和掛面等祭供品一起綁在竹枝上扔向屋頂,以求詩意通達到了江戶末期,德川將軍家則以在竹枝上掛短冊的形式來慶祝了,那時的江戶,正好開始普及讀書習字,所以民間就流行起把彩紙,詩簽、筆、墨、綵線、布條等掛在竹枝上,以祈望書法,珠算,縫紉等的技藝長進。
到了現代,七夕的祝願已不再局限於此。人們把各種各樣的祝願都寫在短冊上,還因為這個習俗也來自美麗的愛情神話,所以如果要祈願戀愛成功的話,更富於羅曼蒂克的情調。從前,掛有短冊的竹枝一般在7月6日晚上豎起,7日就得把掛滿祝願的竹枝放進海里或河裡,任其漂走,這叫送七夕就像日本很多行事中的做法一樣,都含有希望水流帶走災難,帶來好運的意思。現在,附近沒有海和河流的地方,或者即使有也因為環境污染的關系,
送七夕的行事往往不能實現。在很多幼兒園、小學校,行事完畢後,把短冊等付之一炬,以代替送七夕的行事。
這就是所謂的七夕節了!
❹ 古代的時候七夕節有什麼民間活動
在古代,七夕大部分活動都在夜晚進行,「乞巧」是這些活動的中心。
據西晉葛洪《西京雜記》記載,乞巧最早起源於漢高祖劉邦的後宮,方式最開始是穿針,「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
接著,人們在穿針乞巧時會陳列一些瓜果。在南朝時,七夕乞巧的流程還特別提到了以蜘蛛能否在所陳列的瓜果上結網來作為女子是否乞巧成功的標志。到唐代,乞巧儀式綜合了穿針、陳列瓜果、蜘蛛結網等因素,已經形成了非常完整的流程。
據《開元天寶遺事》,每到七月七日夜,唐玄宗與楊貴妃讓宮女們在庭中擺上瓜果、酒食,祭祀牽牛織女二星,又各捉蜘蛛關在小盒中,第二日將盒子打開,看蛛網的疏密程度。蜘蛛網密的被認為巧多,稀的巧少,民間也紛紛效仿。
到了明清時期,穿針乞巧的習俗變為丟巧針乞巧,乞巧的時間也由夜晚變為正午。女子用碗將水裝滿,放在正午的日光下,然後將綉花針放在碗里。針浮影落,如果針影如花似雲,或呈鳥獸形,就會被認為「乞得巧」;如果針影似槌,或彎曲不成形,就會被認為「乞得拙」。
除了乞巧,人們還會在七夕時祈求子嗣。宋朝女性會在七夕前用瓷器將綠豆、小麥等浸濕,使其發芽,然後用彩色的絲繩將其一束束紮起,這種方式被稱為「種生求子」。
人們也常在七夕表達愛情。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於闐樂。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為『相連愛』」。
(4)七夕瓷器擴展閱讀:
七夕節的節日來源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
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還將星宿與地面區域一一做了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說,稱作「分野」。
簡單來說,古人就是將天上每個星座都與地上的實體地理區域一一對應,古代分星與分野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占星理論進行天象占測。在古代星宿體系中,「牛宿」由6顆星組成,位於銀河的東岸,像兩個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點,不過上面的那個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
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於黃道上,這幾顆星組成了一個頭上有兩角,卻只有三隻足的牛,因此古人稱其為「牽牛」。
這頭「牛」的南邊有9顆小星,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線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於灌溉農田。牛宿的東面緊挨著的是「羅堰」3星,是類似水庫的水利設施。
「織女」3星位於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織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僅次於「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稱為「織女星」。古人將「牛宿星」與「織女星」合稱為「牛郎織女」。
人們對牛郎織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來已久,可追溯到遠古時代。牽牛婺女」最初的含義是粵(越)地用以作天文星區對應地理分野的「分星」。相傳七月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轉為少女「乞求」刺綉技巧,祈求如意郎君的節日。
❺ 馬上就是七夕了,我想送男朋友一些富有古典氣息的禮物,有什麼可推薦的
同心結,摺扇,瓷器,帛畫,古典服裝,民樂碟 ,刺綉,剪紙……很多的 ...
想想有沒有自己能動手去做的,相信你的禮物會讓這個七夕很浪漫.
呵呵~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們幸福~
❻ 古人表達愛意會送什麼東西看看這些象徵愛情的瓷器、玉器
現代人的愛情觀會更加直接,喜歡或者不喜歡都會直接說,不希望自己留有遺憾。但古人大部分都比較含蓄,一般羞於表達自己的愛意,所以會通過一些玉器、瓷器來傳遞感情。可能部分朋友也從各種古籍中了解過古人是怎麼談戀愛的,過程周期都很長,而且不會輕易坦露自己的情感,可能放在現代就有些令人著急了。不過這次我們是要為大家講講,古代到底是有哪些象徵愛情的瓷器、玉器,感興趣的話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8月7日是農歷七夕,又稱「乞巧節」,傳說中七夕節喜鵲首尾相銜成鵲橋,牛郎織女踏著鵲橋相會,而天下的有情人在葡萄架下則可以聽到牛郎織女互訴衷腸,也有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的逸趣。
七夕節當天,首都博物館增加晚場延時開放,同時策劃一系列以館藏精品中愛情元素為切入點的主題活動,晚場在《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三大展覽的展廳中,首博的工作人員帶觀眾欣賞了有愛情象徵意味的館藏瓷器、玉器精品。同時,也以館藏玉器「白玉鴛鴦柄圓盒」為創作靈感,讓100對預約情侶夫妻在禮儀大堂創作「鴛鴦和合」彩沙繪畫。
從鴛鴦卧蓮圖玉壺春瓶到鬥彩五倫圖提梁壺、鬥彩葡萄紋雞缸杯,或為白地青花,或為繽紛的鬥彩,施以薄釉後都溫潤光潔,當時的匠人們以其彼時的審美細細地描畫出鴛鴦、花鳥的圖案,讓它們穿越幾百年的歲月,再次被發現時,拂掉泥土,仍明媚艷麗或光可鑒人。
明 成化 鬥彩葡萄紋杯
葡萄,是七夕節的一個重要的配角:中國民間有把「織女」和「牛郎」合在一塊兒進行祭拜,叫做「拜雙星」。早年間祭拜雙星的供案均設在葡萄架旁,一說在葡萄架下也可聽到牛郎織女互訴相思。
世人皆知明成化年間鬥彩雞缸杯,而鬥彩葡萄紋杯其實更為珍貴,且存世量更少。這一對杯子,外壁繪葡萄、癩瓜、桑椹、竹子等圖案,綠彩為葉,黃彩為蔓,紫彩為果實,色澤濃淡相宜,造型輕盈小巧
元代到明朝,青花都是「主打」:在胎體上繪制青花圖案,上釉以後高溫燒制。而到了明代成化年間,工藝則實現了先以青花勾畫花紋的輪廓線或部分花紋,在高溫下第一次燒造,然後在青花輪廓線內填以紅、黃、綠、紫諸彩,再經低溫二次燒造。這樣既有釉上彩(如紅、黃、綠、紫),又有青色的釉下彩,不同的色彩相映生輝,由而得名:鬥彩。
成化年間有三種聞名世界的「彩」——天字罐,雞缸杯、葡萄紋杯。後兩者相比,雞缸杯胎體厚,不易變形,很好燒制。成化年間為了投皇室所好,把雞缸杯的胎做得非常薄,用1300度燒制,胎的收縮率很高,成品少之又少。到了明神宗時,「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雞缸杯已經珍貴如斯。
清 乾隆 粉彩雞缸杯
「李唐樂器人間無,趙宋官窯晨星稀」,乾隆好古,而對於寥若晨星的稀有瓷器,乾隆則秉持一種「能找到就據為己有,而找不到的我就自己造」的態度,常常仿前代的設色、施釉工藝進行再創造。乾隆很喜歡成化的雞缸杯,下面這一對粉彩雞缸杯就是乾隆朝的作品。
有趣的是雞缸杯的題材常常是大公雞在前昂首闊步,母雞在後面跟著,還有兩只小雞,母雞發現了一隻蟲子,小雞就去叫大公雞來吃蟲,隱約顯示出食物的短缺。而乾隆朝的粉彩雞缸杯則假山嶙峋、牡丹盛放、公雞昂首向前,母雞回頭顧盼,一派和諧與富貴,乾隆也想以此來顯示他的時代,物產豐饒,無飢餓之虞。
清 雍正 鬥彩五倫圖提梁壺
古人羞於直白地表達愛情,常常將愛情納於「五倫」中,與其他的規范一同表達,以符合中國傳統社會中溫柔敦厚的禮教與彼時所推崇的社會秩序。中國傳統中要「厚人倫,美教化」,但是有時並不直言相勸,而是以自然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來溫和地動之以情,七夕的鵲橋、《鳳求凰》中祥鳥的感召、包括五倫圖中各種鳥,都是此意。
這件鬥彩五倫圖提梁壺體造型別致,腹部繪鳳凰、仙鶴、鴛鴦、鶺鴒、黃鶯五種鳥類圖案。寓意五種社會關系: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五倫、表示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常。這件提梁壺高高的、造型優美的提梁也是燒造的「難點」,不易成型。
景德鎮窯青花鴛鴦卧蓮圖玉壺春瓶
《古今注》中寫道:「鴛鴦、水鳥、鳧類,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一者相思死,故謂之匹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說它「終日並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鳴曰鴛,雌鳴曰鴦。」鴛鴦自古被賦予了愛情的意味,也鮮有一種鳥類能在中國歷史上如此久地承擔起愛情的重任。
這件青花鴛鴦卧蓮玉壺春瓶,名字就婉轉地像一句詩。唐代有酒名「玉壺春」,玉壺春瓶由「玉壺春」酒而得名,定型於宋代,元代非常流行,明清時期玉壺春瓶逐漸由實用功能轉化為陳設觀賞器。瓶子從宋朝以來,有盛名的一種是梅瓶,一種是玉壺春瓶,原本是裝酒的。玉壺春瓶的器形每個朝代有不同,到了元朝鐵口、細頸、垂腹,口比宋朝大,是喇叭口狀,上面可以裝一圈修飾——如意雲紋,卷草紋,下面是纏枝花卉,纏纏綿綿不斷,再下面是最精彩的代表愛情的鴛鴦。瓷器拿在手裡把玩,圖案看不完,因為是首位銜接的,兩只鴛鴦在游歌戲水,代表愛情。
首都博物館的《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展廳中,展覽了各個時代的精美的玉器,觀眾可在此一覽各種名貴的玉與精湛的雕刻工藝,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在玉器中找到許多被賦予了愛情、以及女性的美好品德的文物。
宋代 白玉鴛鴦柄圓盒
這件器物是這次展覽中最為重要的一件,它於1962年在北京密雲縣清代乾隆墓出土。同樣是以鴛鴦作為題材,這件圓盒白玉質,潤潔細膩,局部有浸蝕後的黃色綹紋。盒上立雕一對鴛鴦,口、胸部相連。以均勻的細陰刻線琢出冠、眼、羽毛。盒為子母口,鴛鴦卻是平剖為二,打開時分為兩對鴛鴦。據說這件圓盒出土時仍光亮鑒人,玉質非常溫潤,這件玉盒也為宋代玉器的上乘之作,像這種雕著鴛鴦柄的圓形小玉盒,在古代一般是女性用來裝脂粉用的。
到了宋代,平民化的世俗題材進入玉器製作領域,花鳥形玉器大量出現,整個宋代的花鳥形玉器大多呈寫實風格,各個細節都被展現出來。而在這件白玉鴛鴦柄圓盒上,鴛鴦的頭冠、眼睛和羽毛都栩栩如生。
清代 白玉鵪鶉盒
雖然不像鴛鴦那樣被追捧,鵪鶉則有「宜其室家」「安居樂業」的美好寓意。這兩件清代白玉鵪鶉盒,鵪鶉身上琢長短不一的翎毛,身內掏空為空膛,翅下有一周子母式盒口,可開啟,外側巧借羽毛狀呈鋸齒形,鵪鶉是宮廷常用的圖案和器物造型,鵪鶉呈蹲伏狀,身形渾圓似蜷縮一團,唯有頭部向前傾伸,整體造型敦實可愛。
中國自古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少數民族如何表達他們的愛情與吉祥的寓意?
金代 白玉雙鶴銜靈芝紋玉飾
金代 白玉綬帶花鳥銜花佩
金人喜歡戴金帽,在腦後戴,是單獨的一個,名為「玉逍遙」,仙鶴展翅飛翔,口銜靈芝草,非常吉祥。而白玉綬帶花鳥銜花佩顯示了綬帶鳥一種靜止的狀態,雙羽收於兩側,長長的尾羽自然下垂,它棲息在桃花枝上。葉子、花瓣向下打凹,增加了畫面的立體感,非常生動。
另外,作品也體現出宋代的花鳥遺風。為什麼金代的產品會有宋代的花鳥遺風呢?北宋滅遼,金滅宋,跟南宋在同一時期,金人也善於學習漢人的文化,用了漢人玉工,宋代玉工水平很高,這些玉工在雕刻時難免有宋代的花鳥遺風。
如今的七夕節,男士多送女士玫瑰花以表愛情,各式各樣的花的確是從古至今,想到美、想到愛情,首先就會想及的意象,而歌頌香草美人,則是從《詩經》《楚辭》的時代就已經開始的傳統。那麼除了玫瑰花,古人會喜歡什麼樣的花,又如何在物件上進行表達?
白玉折枝花形飾件
白玉折枝花,又名瓊花,花瓣向下打凹,單陰刻線飾葉脈,細膩非常。瓊花又被稱為「有情之花」,據史料記載,宋仁宗時慶歷年間,他把瓊花從揚州移植到開封,隨後就枯萎了,不得已又返回揚州。到了宋孝宗淳熙年間,把它從揚州移到杭州,結果又枯萎了。奇怪的是,發回揚州就能枯萎逢春,可見是「有情之物」。今人也用瓊花來比喻「美好浪漫的感情」。如今北京各大博物館皆有自己的文創產品,首博的文創產品就是以「瓊花」為主題製作的。
不同於玉器展廳與瓷器展廳的雅緻,《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中的一個部分重點展示的是民間婚嫁的場景,走到這里,談情說愛時的羞澀靦腆則要變得轟轟烈烈,到處充滿了喜氣洋洋。
文/周生
❼ 七夕送什麼禮物給女孩子好呢
送玫瑰,而女友對於玫瑰也喜歡的話,七夕的時候就可以送她一些別致的永生玫瑰哦~永生玫瑰既具備了玫瑰的浪漫,造型更多變,而且還可以保存更長時間。
印象中,浪漫的時刻,出現頻率比較高的禮物除了玫瑰,還有項鏈哦~首飾歷來就是傳情達意的好幫手。
這個特別的日子,首飾選得好的話,也是可以加分的哦~星月相伴項鏈,具備了七夕的星星和月亮這兩個元素,而且寓意也甚是浪漫:在茫茫人海中遇見你真好,你就是我眼中最閃亮的星,從此只為你彎腰。星月相伴的夜空是最美的,有你相伴的人生才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