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故事字
1. 關於七夕的故事
七夕節的傳說
牛郎織女的傳說。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七夕節又叫做乞巧節,七夕節的來源雖然只是傳說,但是它表達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先往。所以七夕節也就逐漸發展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
2. 七夕的故事
我今晚想起一件七夕發生的故事。那是初二升初三的暑假,因為畢業班的緣故,提前了兩周來上課。那時我們已經搬到三樓生物角邊上的教室了。初二時在一樓南面偏安一隅,小竹林里夏日的蟬鳴,課間在旁邊兩間空閑的教室里廝鬧。那時我坐在最後一排靠門邊的位置,上午的數學課,二層大平台的玻璃地板,玻璃下一道道的鋼筋,投影正好在門外的台階上,我一節課看著這斑馬線似的影子們,好像排了隊急不可耐一樣,一步步向我歡聚而來,沒有理由地笑出聲,只是當時不曉得時間開的玩笑,將來要加倍加倍地償還。寒假看過那部蒼山鬱郁的電影後,布洛克貝殼山,忽然嚴肅了起來,周傑倫也不再聽了,寫了很多日記,一般先是痛哭他們至死不渝的愛情,然後再一字一頓地發誓將來要為了他們——為了像我自己這樣的人——做點事情。至於做什麼,我現在更不清楚了。但那時寒假回來,就在桌子上刻了 I swear 兩個字——大二暑假有天回實驗時,經過那間已經上鎖的教室,那張桌子還擺在靠著走廊的位置,隔著夏日疏於打理的玻璃窗,灰塵讓這年輕的筆畫也顯得滄桑起來。不過,的確也是不年輕了吧。我和我的同桌第一次見面,軍訓時激動地討論後決定一起練的龍太子要拜入五庄觀——也有十二年了。
故事的主角和我已經沒有什麼聯系了,現在寫起來,好像在說別人的故事一樣,可以說得這么流暢。如果不是這樣,提筆就會躊躇,害怕說得太明白被看穿。寶玉說,「若她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就和她生分了!」說明因言散夥大概是有依據的。
那年七夕的中午,我在家裡吃過糖粿,花生糖的碎末粘在牙縫里還來不及弄乾凈就和我媽說,要去晚自習,晚上不回來吃了。下午放學後,我沒有像往常一樣穿過操場,從宿舍樓下的小門走,而是從正對著聖湖的門離校的。賣文具的賣關東煮的賣章魚小丸子的小店門前,照例站滿了藍白短袖襯衫和汗衫,只肯在三三兩兩的一簇一簇間留點距離。我從這點縫隙中左側著肩右踮著腳地穿過,又到了聖湖正門口的一片小菜市。傍晚的市場和清晨是不一樣的。清晨大多是行色匆匆的家庭主婦,都是十幾年的老主顧,昨晚就交代好,留一個豬心留兩斤排骨,難得的野生黃翅、石斑、海鱸魚,多少錢都無所謂,急了來不及算賬,大可明天再來補。賣肉的媳婦砍了大骨,大夥便調侃一旁光著膀子攥著細細的剔骨刀抹汗發愣的大漢;白花花的三層肉積了一冰櫃,殺豬的笑著說北峰的阿北仔現在也不吃肥肉了。總之早晨的市場,對話是快樂瑣屑又輕盈。你說他們不過十幾年的點頭之交,卻在私下的微信里數落過忘本的兒媳,怨尤過阻礙出海的台風天氣。但無論如何,新的一天,早晨的市場,照例是這樣笑得匆匆忙忙的。傍晚的市場,有一臉疲憊還在擔心停車太久有沒有違章的稀客,有計劃被夫家搞亂了臨時上街滿臉慍色的婦女,有電動車後座帶著孩子急著回家做飯的爸爸媽媽。沒有什麼玩笑,沒有什麼八卦。車水馬龍鳴笛聲,好像是兒時綉花廠流水線上整齊偶有尖鳴的打板,廠里兩三毛的工錢,街邊兩三塊的蒜頭,小攤小販的臉被夕照曬得發紅,仍舊仰著頭粗著脖子說沒法更便宜了,不賣。
穿過這片令我彷彿照鏡子般尷尬的集市,再走過一段鋪著中心鏤空石磚的硌腳林蔭道,再捱過豐澤街和聖湖路交界的紅綠燈,就到百姓超市了。我像做賊一樣,從水果蔬菜區的大人們中間穿過,沿著一櫃櫃貨架,搜到了本次行動的目標——德芙脆香米。今天一咬牙,我買了最大塊的。回去的路上,又是一樣的紅綠燈林蔭道和集市,我把巧克力藏在褲子口袋裡,又怕急促的步伐把它弄碎;想伸手進去護著它,又怕我的手把它捂化了。我大概是貼著地面挪進了教室吧,就是那間生物角邊上的教室,我們還是坐在最後一排靠門的位置。坐下後,班裡只有零星幾個去食堂吃完飯回來的同學,我不動聲色地把巧克力拿出來,迅速塞進抽屜,藏到書包後面。我時不時低頭找晚自慣用的書,偷偷把手伸進去按了它一下,脆香米像井字田一樣,這么一大塊,按下去是平的,心裡一驚,也不知道這里本來是突起的田埂還是下凹的田渠,茫茫不知所措,責怪自己路上走得太怪走得太快,害它碎了害它融了,為什麼不幹脆去學校里的小賣部買?貴是貴了點,大概也沒有這么大塊的。就像攢了一輩子錢,待揮霍時,早已改朝換代,金山銀山變了廢紙。
終於,我的同桌吃完飯回來了,然而我忘記了我們那晚到底說了什麼氣話——日記本放在美國了……總之,我賭氣都沒有告訴同桌,我買了你最喜歡的脆香米。我就記得側頭看見生物角鐵門上的爬山虎,背後是一個操場外的宿舍樓零零星星的燈光,燈光之上,樓頂還有一片青翠的花園,夜色中也顯得如墨色般沉鬱,像那座山,近處的爬山虎也變成了清風拂過欲言又止的山林。
最後我把那塊巧克力胡亂塞進了書包,帶回了家。喝牛奶時,忽然想到了它,訕訕地回房間開了空調,爬上書桌,伸長了手把它放到了書櫥頂上的小密櫃里——就算現在沒心情吃,白天沒開空調時,放在那兒也不容易壞吧。一年後中考結束的那晚收拾房間,意外地又把它翻了出來——井字田一樣的國字臉早已毀去,大概那天下午回教室時,的確已經融了,融了又凝結,硬了又在回家的路上化開。如同一個讖語,如今一條遲到的微信,一個未經計劃的夏夜相約,情不知所起,叫人時而失落時而堅定,年輕的心裡,壯志凌雲,都付予了那些明知不屬於我的片刻溫情,高山深谷被反復揉成了細水長流的平地。
時隔多年,今年年初收到同桌的消息說,我要去美國了,先從紐約玩起。我回想起那個七夕,那個七夕之後的第二個夏天,不由自主地輕聲說,那一周我在考qualify,也許暑假再去英國找你吧。
3. 關於七夕的故事
七夕的故事——牛郎織女
織女在人間遇上了牛郎。為了牛郎,織女選擇留在了人間,織女和牛郎生下一對兒女。但織女是玉帝的女兒,最後織女不得不告別牛郎回到天庭。
牛郎帶著兩個孩子追至南天門,卻被王母劃下的天河所阻,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3)七夕故事字擴展閱讀
七夕節,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
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域分野的文字記載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 在東漢時七夕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因七夕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在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漢代,七夕被賦予了婦女向織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藝的人文內涵,形成了七夕乞巧習俗,故亦稱為「乞巧」。七夕節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 七夕的故事是什麼
牛郎織女的故來事。
在晴朗的源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牽牛星和織女星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工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望採納
5. 七夕節有關的故事20字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內就偷偷下到凡容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6. 七夕的故事
踏著愛的音符,迎著期待的目光,又一個七夕來到我們的身旁。帶著憧憬,帶著嚮往,帶著愛的杯盞,帶著思念的瓊漿。相愛的人,要在今夜一杯一杯盡情地暢飲。醉了吧,醉倒在愛人的臂彎里,醉倒在天地博大的胸懷里。
愛是紅塵里旖旎的風景,展現出人間最亮麗的風情。愛是人生動情的篇章,吟誦出生命最神秘的力量。這是一個溢滿愛的夜呀,天上人間,思念的話語,填平了銀河,沒有了阻隔。纏綿的溫存,滋潤了飢渴的靈魂。天涯海角心靈相伴的愛人,守候這一刻的來臨。上演一幕幕愛的故事,生生世世,永恆的主題。
古老美麗的愛情傳說,使人間的愛情變得虔誠、神聖,葡萄架下聽到的綿綿絮語,是忠貞不變的愛的教育,銀河阻斷相聚的身影,斷不了相思的心靈,七夕銀河架起永恆的鵲橋,讓有情人釋放相思的煎熬,享受纏綿的美妙。
輕柔的風,淡淡的月光,攜手相依,看滿天的繁星,你叫我認牛郎和織女星。你說,你做牛郎一生愛我,我說我做織女,一生伴你。不,我們同時說,我們不做牛郎和織女,要天天過七夕,歲歲共嬋娟。不要濁浪滔天、淚眼盈盈、隔河相望,讓永遠真的存在,相擁在永遠的每一天。
今夜的月亮,她那完美的弧度,好像你對我張開的包容的懷抱。她如彎彎的小船,搖盪在銀色的夜空,映著銀河的光亮,放射著七彩柔和的光芒,帶著我的愛情,沐浴在你的身上。那霧靄般的輕雲,沉靜中融匯了我的靈魂,是我欲語還休的容顏,柔和如紗帳的月光彌漫了我一生的嬌柔,是你永遠的依戀。那靈動的星星是你深情的眼眸,伴著流淌的銀河,沿著歲月奔騰在我身旁。
你給了我整片星空,我知道我享有的是一份深沉寬廣的愛。只有你的臂彎是我的城堡,只有你的愛戀是我最美的守候。心中有岸不怕遠航,感謝上蒼給我們一座幸福的橋梁,永遠永遠你我紅線相牽,你的路途中有我的蒼老,我的方向里有你的微笑。在大地多情的懷抱,在群星閃爍的夜空,描繪這一幅旖旎的愛情彩虹。
迢迢銀河,激情的海洋,點點繁星,愛的詩章,昭昭明月,照亮幸福的方向。我是你前世播下的種子,在今世為你盛開的玫瑰。你是我萬里層雲獨一無二的唯一,是無可替代的奇跡。讓我們在七夕的深情里陶醉盤旋,用曠世的愛戀彌補化蝶的跋涉艱難。
腳步輕輕的呀,別擾了鵲橋上那呢喃的夢囈。攜手相牽,讓我們步入心靈的天堂,伊甸的汪洋。
農歷七月七日夜晚,俗稱「七夕」,相傳是天上的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天河相會的日子。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開始於漢代。因此,七夕節的形成也在漢代,當時就有「穿七孔針」、「以瓜果祭牽牛織女」、「登樓曝衣」的習俗。到了魏晉南北朝以後,牛郎織女的故事已經從戀愛進而結婚、分離,到每年只能相會一天,傳說逐漸完整,由於情節感人,因此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只是每個地方流傳的情節略有不同。以下是在台灣流傳的故事:
古時候,天上的主宰玉皇大帝的第七位公主叫做織女,花容月貌,手藝高明,天天為天宮織錦。有一美男神叫做牛郎,由於勤於牧牛耕種,因此玉帝就把織女許配給他。但是沒想到兩人卻因為愛情繾綣而漸漸廢馳了工作,玉帝非常擔憂,就命令喜鵲(現為吉祥的象徵)轉告二人,每隔七天才允許二人相聚一次,其餘日子都要工作。但是這只喜鵲粗心大意,竟把命令傳錯了,說是每天都可以相聚一次,因此二人還是過著恩愛的生活,終於把每天的工作廢馳了。玉帝聽到這個消息,十分生氣,就下令二人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聚一次,並用發簪在空中劃了一道境界,把二人隔離。這道境界就是天上的銀河。同時,為處罰喜鵲的失職,命令喜鵲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晚上,要集合同類,在銀河上搭起一座長橋,好讓牛郎與織女過橋相聚。每當二人相聚之時,互相傾訴一年來的思慕之情,不斷地淌著傷心的眼淚,因此,每年七月七日的晚上,空中常常會下著毛毛細雨。
每逢「七夕」,民間的婦女有乞巧的習俗,故有人稱為「乞巧節」;又因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者是女性,也稱為「女兒節」或「少女節」。在許多傳統性的節日中,是最富有浪漫氣氛的歲時節慶,所以又有「中國的情人節」之稱。
另外七夕也是「註生娘娘」及「七娘媽」的誕辰。「註生娘娘」陳靖姑,又稱「臨水夫人」是福建蒲田縣臨水人。她之所以被人們奉祀為生育之神,是因為相傳她曾救了很多的產婦。據說:宋代蒲城有個叫徐清叟的人,他的媳婦懷胎十七個月,還沒有生產,有一天,一個婦人自稱姓陳專醫生產專程來拜訪他,吩咐他准備一間房間,房內的地板挖一個洞,把孕婦移到樓上,並且命令僕人拿著棍子在樓下看守,不久孕婦就生下一條大蛇,僕人看見立刻就把它打死,孕婦才得以平安。徐清叟很高興要送珠寶表示感謝,但是陳姓婦人卻不接受,只要求一條手帕就離開了。多年以後,徐清叟調任福州,在一座陳夫人廟裡面,發現了這條手帕,於是他就奏請朝廷,封贈神號。據說,福州的註生娘娘廟,有配祀三十六婆姐,也就是璘王所賜的三十六個宮女,本省祀奉註生娘娘,只配祀十二婆姐,是略數的。
七月七日也是魁星夫子的誕辰,「魁星」是星宿的名稱,也就是北斗第一顆星。因為一般相信魁星是「文章之府」,所以一般人,特別敬奉魁星,現在一般各地的寺廟,也有奉祀魁星,而且把魁星列為「五文昌」之一,而稱他叫「魁星夫子」。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7. 七夕節的傳說故事簡短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專衍化而來,有很多的版屬本,主要講述了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
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相見,並且告訴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們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間了,牛郎於是待在河邊看七個仙女,他發現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頓生愛意。
想起老牛的話於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們洗好澡准備返回天庭,小仙女發現衣服不見了只能留下來,牛郎於是跟小仙女織女製造了邂逅,後來他們很談得來,明白了各自的難處,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
8. 有關七夕節的故事短一共30字
七夕節的簡短故事: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乞巧節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專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屬七姐」。
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
七夕節的傳說: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
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
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9. 七夕節的故事。50字
織女是天上的仙女,在人間遊玩時跟牛郎成夫婦生了一男一女,但由於王母娘娘的阻擾,他們只能在7月7日相會
10. 七夕的故事一百五十字
七夕節的故事:
牛郎的命運十分悲慘。父母早逝,哥嫂虐待他,對他十分不好,只有一頭老牛相伴。
突然又有一天老牛開口說話了,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嬉戲。
牛郎拿走了織女的衣裳。在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後來,老牛要死去時,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披上以求幫助。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王母知道後,非常的生氣,並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
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