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彝族一朵花

彝族一朵花

發布時間: 2023-01-25 09:55:19

⑴ 阿魯阿卓生如夏花裡面的彝族歌叫什麼

生如夏花
詞曲:朴樹
唱:阿魯阿卓+山風組合
(歌詞大意)
一天天黑了
一天天亮了
我在這里
你在哪裡
一朵花只開一次
一朵花只謝一次
人的一生啊
有多少悲傷
有多少歡樂
心在跳
心在跳
也不知在黑暗中究竟沉睡了多久
也不知要有多難才能睜開雙眼
我從遠方趕來
恰巧你們也在
痴迷流連人間
我為她而狂野
我是這耀眼的瞬間
是劃過天邊的剎那火焰
我為你來看我不顧一切
我將熄滅永不能再回來
我在這里啊
就在這里啊
驚鴻一般短暫
像夏花一樣絢爛
(歌詞大意)
一天天黑了
一天天亮了
我在這里
你在哪裡
一朵花只開一次
一朵花只謝一次
人的一生啊
有多少悲傷
有多少歡樂
心在跳
心在跳
這是一個多美麗又遺憾的世界
我們就這樣抱著笑著還流著淚
我從遠方趕來赴你一面之約
痴迷流連人間
我為她而狂野
我是這耀眼的瞬間
是劃過天邊的剎那火焰
我為你來看我不顧一切
我將熄滅永不能再回來
我在這里啊
就在這里啊
驚鴻一般短暫
如夏花一樣絢爛
我是這耀眼的瞬間
是劃過天邊的剎那火焰
我為你來看我不顧一切
我將熄滅永不能再回來
不虛此行呀
不虛此行呀
驚鴻一般短暫
開放在你眼前
我是這耀眼的瞬間
是劃過天邊的剎那火焰
我要你來愛我不顧一切
我將熄滅永不能再回來
一路春光啊
一路荊棘呀
驚鴻一般短暫

⑵ 彝族舞曲的創作背景

王惠然在關於《彝族舞曲》的創作體會中這樣寫道:「那時(1956年),我們每天隨著彝、苗族的馬幫,一起跋山涉水,經常是腳踩雲彩,頭頂藍天,飽嘗了十萬大山的巍峨雄姿和風景如畫的山寨美景。那時我們還在半夜二四點鍾出發趕路,一路上明月皎潔,夜色迷人,與大地朦朧的景色競相交輝。這些就是以後在《彝族舞曲》的『引子』中所描寫的意境。」「在行軍的路上,趕著馬幫的老鄉們常常為我們演唱風格別致、豐富多彩的彝族民歌、山歌,我們還留心觀看他們的表演,學習了不少民歌和舞蹈。其中最感人的是彝族舞蹈《煙盒舞》(又名《烙上一個洞,綉上一朵花》),它那優美動人的舞姿,柔美動聽的旋律,輕快、富有彈性的節奏,給我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加上其他絢麗多彩的彝家音樂,為創作《彝族舞曲》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基礎,積累了豐富的音樂素材。

⑶ 彝族的火把節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彝族的火把節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彝族的火把節作文1

其實,一年裡有很多的節日,可我覺得我最喜歡的是彝族的火把節。彝族的火把節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這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天還沒亮,街上就沸騰起來,「賣燈籠」,「賣花米飯」的吆喝聲和糯米的飄香把我引到大街上。哇,整條大街簡直就是燈籠和花米飯的世界。

火紅的燈籠各式各樣,有圓形的,有方形的,有橢圓形的。彩燈閃爍。花米飯更是誘人,有黃色的,黑色的,粉色的。晶瑩透亮,就像一粒粒寶石,而且香味撲鼻,讓人看了就垂涎欲滴。夜幕開始降臨,街上的火把就多了起來,星星點點,猶如黑色夜空中點綴著的星星,又似飛舞著的螢火蟲。七點左右所有的人都摯著火把,打著燈籠,圍著村子繞,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逐鬼魂,祈求家鄉安寧祥和。遊街回來後,大家聚到廣場上把火把堆在一起,篝火晚會也就開始了,大家都圍在篝火旁邊聯歡,清脆的三弦聲響起了,大家手拉著手,肩並著肩,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民族,不分親疏,盡情地歡笑,幾個小時過後,火漸漸熄滅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抹花臉,有一首歌是:「抹抹抹抹抹花臉,抹抹抹抹抹花臉,你一把,我一把,幸福連成片,白的要抹黑呀!黑的還有抹。抹得全身黑呀!」大家邊唱邊抹別提有多開心了。

關於抹花臉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抹黑全身,幸福終身」,如果這個時候被抹得最黑就代表著你是一個最幸福的人,你可別擔心洗不掉,抹花臉的原料是用香,糯米的稻草燒成的灰,不僅容易清洗,還有潤膚養顏的功效。在20xx年,我們丘北縣還創造了萬人抹花臉的吉尼斯世界記錄呢! 火把節結束了,大家都散了,可他們是帶著幸福帶著歡樂回去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還盼著下一年火把節的到來。

彝族的火把節作文2

農歷六月二十四是享有「中國民族風情第一節」、「東方狂歡夜」的美譽的火把節。它是彝族隆重、富有濃郁民族特徵的節日。

火把節的由來說法雖然有多種『但其目的都是希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

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第一天為迎火。在第一天,人們會殺豬宰羊,那些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共同分享歡樂。夜幕降臨時,人們會在老人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打燧石點燃聖火,由祭司誦經祭火。然後,由老人從火塘里接點用蒿桿紮成的火把,讓兒孫們從老人手裡接過火把,照遍屋裡的每個角落,用火光來驅除病魔、災難。

第二天為頌火,是火把節的高潮。天剛亮,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帶上煮熟的坨坨肉、蕎麥,聚集在祭台下,組織賽馬、摔跤、選美等活動。但最重要的當然莫過於選美啦,人們要選出最英俊、勇敢地男子和最美麗、善良的女子。當傍晚來臨時,成千上萬的火把,形成一條條的火龍,從四面八方湧向同一個地方,又形成無數的篝火,映紅天空。人們圍著篝火載歌載舞,場面盛大,喜氣濃烈,因此享有「東方狂歡節」的美譽。

火把節的第三天是送火,這是火把節的尾聲。這天夜幕降臨時,祭過火神,吃完晚飯,大家陸續點燃火把聚到一起,搭設祭火台,人們舞著火把,念唱祝詞,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興旺。最後人們將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眾人團結一心,共同抗災害。

彝族的火把節場面壯觀,熱鬧非凡,真相親眼去看看,親身去體驗呀!

彝族的火把節作文3

世界上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民俗,但最具特色的,還是那彝族的火把節。

火把節的誕生還伴隨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四川的某一個地方,發生了很大的乾旱,莊稼無法生長,就算長出來了,也會被天上的一個惡差收走。有一年,莊稼卻長得異常好,正當人們准備收割時,那個惡差又來了,他逼人們交稅,不然就要收走麥穗。可此時人們哪還有東西來效稅呢?人們只能苦苦衰求,可惡差還是毫不留情地收走了全部麥穗。正當人們絕望時,一位壯士突然對惡差提出摔跤,結果把惡差活活摔死了。這激怒了天神,他放出天蟲去啃食莊稼。那位壯士便做出火把,與天蟲對抗。之後,每年這天,人們便燃起火把來紀念這位壯士,再後來,就演變成了今天的火把節。

火把節在彝族是非常隆重的。每年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無論男女老少必定出去,而且每個人手中還拿著一個火把,到達之後,便點燃那中間的木板,一下子,熊熊烈火便燒了起來,彝族人民就開始圍著這堆火轉圈,在轉圈的同時,大家又喝又跳,熱鬧極了,還會選幾個跳舞好的和幾個喝歌好的,讓他們在大家圍成圈裡表演。

如果你是外來人,那就會更有機會在圈裡表演。彝族人很熱情,他們很歡迎外來的客人,會邀請他們一起載歌載舞。

在火把節晚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在唱歌跳舞,還有人會在周圍擺上宴席,再找人一起來享用,目的是祝賀這個日子。還有些小朋友會和他的朋友一起玩,他們跑跑、跳跳,一幅非常開心快樂的樣子。就這樣,彝族人們在歡笑中迎來了火把節,又在歡笑中送走了它。

正所謂56個民族56朵花,它們合起來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壇,而火把節便讓彝族這一朵花變得更獨特,更美麗了。

彝族的火把節作文4

上個暑假,媽媽帶我去雲南石林旅遊,正好趕上了農歷六月二十四彝族的火把節。

熱情好客的彝族導游舉著小紅旗對我介紹道:「古時候有個魔王的堡壘久攻不下,於是改為羊群火攻,在每隻羊的雙角和後退綁上火把,驅羊進攻,果然大獲全勝。人們為了紀念這場戰爭,在每年的農歷二十四日就要耍火把慶祝,因此就有了火把節。

夜幕降臨了,天上剛剛出現幾顆星星。我看見年輕人們迫不及待地抱著一捆一捆的柴火,架在空地上,准備篝火。

晚會開始了,幾個小女孩唱了一首民歌的開頭,一唱完,全部的人都唱了起來:「咿咿娜給喲喲——哦都麗娜。」在場的彝族人民和我都穿著充滿花紋的名族傳統衣裳:一些壯漢和小夥子們普遍穿著顏色深沉的衣裙,寬大的衣袖上有著斜線和紋路;美麗的少女和婦女通常在頭上圍一塊頭巾,衣服的顏色艷麗,花紋是許多個月亮。男女老少們唱著歡快的民歌兒,一齊翩翩起舞,像紛飛的彩蝶。旁邊的遊客,也隨著他們的音樂手舞足蹈,我也不列外,跟著音樂的節奏跳了起來,「咿咿呀呀」地跟著他們唱起來。隨著歡樂的歌聲,大家都點燃了手中的火把,我也好不膽怯地將火把點燃了。在歌聲中,一個粗壯的聲音叫起來:「大家一起把火把聚攏在一起!」所有人都將火把舉起來,這個火團極其刺眼,黑夜被照的如同白天,火光找的每個人的臉上笑嘻嘻的。

火把熄滅了,這片空地在一起沸騰器來——人們把手在火把上的灰燼塗抹,再塗抹在自己、好朋友、家人的臉上,意思是讓他人健康平安。一陣塗抹後,我和媽媽都變成了「包青天」。整個空地都充滿了笑聲。

多麼快活的節日啊!雲南的民風民俗就是這么有趣。望著那一團團跳動的火。

彝族的火把節作文5

我們的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有具有自己風俗的節日:傣族的潑水節、布衣族的燈桿節、黎族的寒食節……但我覺得彝族的火把節最具特色。

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一個夏天,旱情嚴重,但天神不體百姓疾苦,仍派差役到凡間收糧逼債。人們將天神派來的惡差殺死後,天神懷恨在心,放出天蟲禍害人間。天是彝族的人們在農歷6月24日用火把焚燒害蟲,戰勝了天神,並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在每年有農歷6月24日,彝族都要過火把節,這是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歡樂最隆重的日子了。彝族有火把節活動豐富多彩,節日里人們從方圓百里的地方趕來,聚在一片綠茸茸的草坪上舉行鬥牛、賽馬、賽歌、選美、摔跤等慶祝活動。火把節的夜晚還要進行火把遊行和舉辦篝火晚會。

彝族有一句諺語:過年是嘴巴的節日,火把節是眼睛的節日。在火把節上,姑娘穿著七彩的裙子,戴著各色各樣的花頭帕,披著綉花坎肩,好似一朵朵嬌艷欲滴的鮮花,又似天邊美不勝收的彩霞。這下,人們就要從眾多的姑娘中評出三位打扮美麗、儀態豐采和道德品行最好的姑娘。她們會成為小夥子心儀的目標和姑娘們心中的偶像。

鬥牛、賽馬、摔跤都是小夥子們大展身手的時候,他們不光在馬背上表演技巧,還跟對手比賽,一翻上馬,策馬直追,追到對手為勝。摔跤時只限男性,將對手摔倒在地即為勝利。鬥牛時,人們會拚命大喊,為公牛加油。

到了晚上,人們高舉火把,年輕的女孩唱起了「朵洛荷」。排著隊伍走向田野、村莊。漫山遍野,「火龍」在之中飛舞,歌聲在空中飄揚。空中閃爍著亮麗的煙火,人們的臉上滿是笑容,圍著篝火翩翩起舞,火把節就在人們的歡聲笑語和遍地的火光中過去了……

火把節是一個歡樂的節日、喜慶的日子!

彝族的火把節作文6

同學們,你們知道火把節是哪個名族的節日嗎?讓我來告訴你吧!火把節是彝族的節日。太陽還沒爬上山頭,山寨里家家戶戶的門都不約而同地打開了。人們興高采烈地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凈凈。男女老少都穿上了節日盛裝,忙著燒火宰雞,准備節日飯菜。日上三竿,鬥牛場成了歡樂的海洋。

人們把鬥牛場團團圍住。矯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觀眾的助威聲中,瞪著血紅的雙眼,頑強地頂著對方的犄角。經過幾番驚險的搏擊,得勝的公牛身披紅布,在主人的牽引下,繞場一周,驕傲的接受著人們的歡呼和贊嘆。夜幕降臨了,天上剛剛露出幾顆星星,年輕人就點著早已准備好的火把,跑出屋門,繞屋三圈,然後奔向田野,奔向山川。

站在高處向下看,只見一條條「火龍」在大地上穿行。沖天的火光,震天的喊聲,讓一個個山寨都沸騰起來。看,熊熊的篝火燃燒起來了。山寨的人們都集中到一起來了。老人來了,彈著平日積滿灰塵的月琴;小夥子來了,吹著很久沒有摸了的笛子;姑娘們來了,手拉手腳碰腳地挑起了歡快的舞蹈;孩子們來了,圍著火堆唱著,跳著,追逐著,嬉鬧著……

火光照紅了每個彝家人的臉,也照亮了每個彝家人的心。聽,那悅耳的歌聲,唱出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贊美,唱出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企盼。火把節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節日,它更是我們彝家人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徵。

彝族的火把節作文7

我們彝族有一個節日,每一年的6月24日的晚上,就是我們彝族的火把節,非常隆重,也非常開心和好玩。

在6月24日的晚上,非常熱鬧,不管那一家只要能走路的,都會出來玩。我們吃完晚飯後,我們開始約同伴們點火把了,約好同伴,開始准備火把,准備好了,點燃一根火把去玩了。

我和我的幾位好夥伴,點著火把。到公路那邊,還跑到了學校的房背後,還大聲地喊叫著,我們還在那裡起歌唱,在火把要燃完的`時候,就回去了。回到了寨子裡面,()每一個人,都回去自己家裡面抱幾根柴,一大一起圍站著,然後把火燃起來,老年人們都一起跳舞,我們小孩也像大人一樣,手拉手,一起跳舞,過了一會兒,到了打火把架的時候了,我們女生膽小,不敢打,生怕火會燒到自己,那些男生膽子大,勇敢,男生們都在打火把架,我們女生在一旁看他們打火把架。

火把快要燃盡了,火把架快要結束了,又有一個節目上演了,那就是摸花臉,在火要滅完的時候,開始摸花臉了。過了一會兒,我的臉被我的那些好同伴摸的黑黑的,當然了,他們也被我摸的黑黑的,一個看著一個在傻笑。

我們的彝族火把節一共過三個晚上,今年的火把節馬上就要到了,准備好你們的火把,和我們一起過今年的火把節吧!

彝族的火把節作文8

同學們,你們知道火把節是哪個名族的節日嗎?讓我來告訴你吧!火把節是彝族的節日.

太陽還沒爬上山頭,山寨里家家戶戶的門都不約而同地打開了.人們興高采烈地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凈凈.男女老少都穿上了節日盛裝,忙著燒火宰雞,准備節日飯菜.

日上三竿,鬥牛場成了歡樂的海洋.人們把鬥牛場團團圍住.矯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觀眾的助威聲中,瞪著血紅的雙眼,頑強地頂著對方的犄角.經過幾番驚險的搏擊,得勝的公牛身披紅布,在主人的牽引下,繞場一周,驕傲的接受著人們的歡呼和贊嘆.

夜幕降臨了,天上剛剛露出幾顆星星,年輕人就點著早已准備好的火把,跑出屋門,繞屋三圈,然後奔向田野,奔向山川.站在高處向下看,只見一條條「火龍」在大地上穿行.沖天的火光,震天的喊聲,讓一個個山寨都沸騰起來.

看,熊熊的篝火燃燒起來了.山寨的人們都集中到一起來了.老人來了,彈著平日積滿灰塵的月琴;小夥子來了,吹著很久沒有摸了的笛子;姑娘們來了,手拉手腳碰腳地挑起了歡快的舞蹈;孩子們來了,圍著火堆唱著,跳著,追逐著,嬉鬧著……火光照紅了每個彝家人的臉,也照亮了每個彝家人的心.聽,那悅耳的歌聲,唱出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贊美,唱出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企盼.

火把節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節日,它更是我們彝家人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徵.

彝族的火把節作文9

今天,我們一家人還有一些朋友一起去石林過火把節。

關於火把節的由來和傳說,古書上有記載:南詔首領企圖並吞其他五詔,將會五詔首領集會於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對丈夫執著的愛戀,找到丈夫的屍體並順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視火把節為紀念民眾與惡魔斗爭勝利的節日;武定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開始出發了,在路上看到川流不息的汽車,也有很多電瓶車呢。又在高速上看到下面的火車在行駛,過了幾個小時,終於到了石林風景區。下車一看人好多,車也好多……接著我們走到風景區的入口,先坐車到一站買票,買了票又坐車進去,到了裡面我們就下車,開始走了上去,走呀走,走到了一個好看的地方拍了幾張照片。有繼續走啊看啊,走到半路,我看到一塊熊掌石,又拍了幾張照片,走累了,我們就休息了一會兒,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又繼續走,走到了出口,我們上車回賓館了。

到了晚上我們來到火把節了,我們買了火把就開始點了,點玩火把我們就去廣場了,天上還有漂亮的孔明燈。我許了個願,就回賓館睡覺了。到了第二天我們就去湯池游泳去了。有了幾個小時就回家了。

這兩天我真開心啊!

⑷ 彝族服飾有什麼特點彝族的風俗有什麼特點

涼山彝族的服飾,多姿多彩,風格獨具。歷史上,由於彝族支系眾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飾區別明顯,樣式各異,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涼山不少地區四季冷涼,氣候變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飾季節性不強,察爾瓦(披衫)常年皆著。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飾差異大,服飾區別近百種,琳琅滿目,各具特色。基本信息 婦女一般上身穿鑲邊或綉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頭、耳環,領口別有銀排花。除小涼山的彝族穿裙子外,雲南其他地區的彝婦女都穿長褲,許多支系的女子長褲腳上還綉有 彝族服飾精緻的花邊,已婚婦女的衣襟袖口、領口也都綉有精美多彩的花邊,尤其是圍腰上的刺綉更是光彩奪目。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鮮艷的綴有紅纓和珠料的雞冠帽,雞冠帽常用布殼剪成雞冠形狀,又以大小數十、數百乃至上千顆銀泡鑲綉而成。居住在山區的彝族,過去無論男女,都喜歡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氈。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織成,長至膝蓋之下,下端綴有毛穗子,一般為深黑色。彝族少女15歲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童裙,梳的是獨辮,滿15歲,有的地方就要舉行一種叫「沙拉洛」的儀式,意即「換裙子、梳雙辮、扯耳線」,標志著該少女已經長大成人,15歲以後,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長裙,單辮梳成雙辮,戴上綉滿彩花的頭帕,把童年時穿耳的舊線扯下換上銀光閃閃的耳墜。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鑲有花邊的右開襟上衣,下著多褶寬腳長褲。頭頂留有約三寸長的頭發一綹,漢語稱為「天菩薩」,彝語稱為「子爾」。這是彝族男子顯示神靈的方式,千萬不能觸摸。外面裹以長達丈余的青或藍、黑色包頭,右前方紮成拇指粗的長椎形的「子爾」--漢語 彝族男裝服飾稱「英雄髻」。男子以無須為美,利用閑暇把胡須一一拔光,耳朵上戴有綴紅絲線串起的黃或紅色耳珠,珠下綴有紅色絲線。 男裝特點 男子多蓄發於頭頂,彝族稱「字爾」或「字木」。這是一種古老的傳統裝束。男孩在四五歲時,頭前頂留一塊方形的頭發,成年後將其挽成一個發髻。人們視其為天神的代表,認為它能主宰吉凶禍福.所以神聖不可侵犯,任何人不能觸摸、戲弄。因此漢語稱其為「天菩薩」。頭上纏著青藍色棉布或絲織頭帕,頭帕的頭端多成一尖錐狀,偏鑒於額前左方,彝語稱為「茲提」漢語名「英雄結」。青年人多將英雄結扎得細長而挺拔,以示勇武,而老年人往往是粗似螺髻,以表老成。彝族男子以無須為美,從年輕時起就常將胡須拔去。男嬰左耳穿孔,稍長即戴耳環。 女童服飾 彝族女童蓄發以後梳單辮垂直於腦後。八九歲時,將單辮盤 彝族兒童服飾於頭頂四周,辮尾綴以紅色棉線,辮上有時扣以弓形小木梳為飾。出嫁時則分流雙辮、交叉盤壓在頭帕上。如尚未出嫁而已達成年期者,亦可擇日分梳雙辮。至乍地區青年戴紅里青面雙層綉花頭帕,依諾地區是一二米藍布折成數層頂於頭上。所地地區是一長條青布,花線扎邊,折戴頭上。三個地區都是生小孩後將帕換帽。聖乍、依諾地區換為荷葉形夾帽,所地地區技為竹架青布圓頂帽。也有用黑色長布纏頭的,布約3厘米寬,盤繞頭四周,盤出10厘米左右。突出愈大者愈貴,如過去黑彝貴族女子,不分成年與否、生育與否,均通用。女子未成年前,耳上常掛紅綠珠,大如豌豆,以鐵絲串四顆成一串,長三四厘米,系紅色棉線穿於耳際。或戴紅色石質小圈,用線穿入圈中,分掛耳際。成年或梳雙辮時始戴耳環。耳環為珊瑚、銀泡、石料耳珠,玉、貝、銀耳牌,大都為圓星形。銀質或銅質的式樣較多。最普通的是三合式或四合式聯合花苞,中嵌料質紅豆。舊時黑彝貴族女子常帶倒形花蒂式.下垂用銀絲編成的細帶五條,每條尾端有圓墜,搖曳別致。衣領是單獨的一條,不和上衣相連,上綴有銀苞泡花,前面正中扣連處有一長方或梅花形領牌。 婦女服飾 婦女上衣毛、棉、絲制、排襟、前襟、後項圈和袖口 彝族女裝服飾用綵線挑有圖案花紋。領口周圍綴以金器、銀器、珠寶和玉器。有的飾以盤扣,用彩色絲線纏繞,形狀各異頗具匠心。甘洛彝族女服中襟為多,獨具風采。聖乍地區的兔毛背心又別具一格,即在青底彩花的坎肩袖籠底邊鑲上一圈雪白的兔毛,華美富麗。婦女多著百褶長裙,用寬布與窄布鑲嵌橫聯而成。童裙以紅、白色為主,或幾色相間,青年以紅、藍、白色或紅藍白色相間為主,老年以青、藍色或青藍色相間為主。童裙裙短,一般為兩節,腰小擺大。成人為三節,上節為腰,中節直桶狀,下節成細密格紋。長裙的特點在於下節的層層皺折,所以俗稱「百褶裙」,以多褶為貴。舊時裙式長短與身份有關,黑彝女子長裙拖地,行走時塵土飛揚,以示尊貴。所地地區羊毛裙質地柔厚高雅,中部桶狀窄長,紅色,下節藍色細褶均勻齊整,其下橫間以紅、白、黑細條紋,色調和諧,再下是青色,膝蓋處百褶四散,成喇叭狀。行則褶皺閃動,輕盈飄逸。彝族婦女以針筒、口弦和避邪用的獐牙、麝香為胸飾。腰際佩掛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飾各種紋樣,襯以不同包布縫成,上端開口,下綴五色飄帶,掛於左方腰際,實用又美觀。腕飾以金、銀、銅、玉、石質手鐲,戴金銀或石料鑲金銀馬鞍形、貓眼形戒指。貴婦人還佩戴金、銀、銅質鏈、鎖、墜等頭、胸、背飾。 彝族服飾類型楚雄型彝族服飾 這種服飾主要流行於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各縣及鄰近地區。這是古代各部彝族輾轉遷徙之地,現時屬東、南、西、北、中彝語六大方言的交匯地帶,故其服飾尤顯紛繁多彩。總體上看,上穿右衽大襟短上衣,下著長褲,是現代女裝的基本款式。女上裝花飾繁多,色彩艷麗,圖案以雲紋和馬櫻花一類的花卉為主,多裝飾在上衣的胸前、盤肩等特定部位,工藝以鑲補、平綉為普遍。婦女頭飾大體可分為包帕、纏頭、戴綉花帽三類,若細分則有四十餘種,而每種頭飾又往往成為某一地區彝族的標志。男子服飾日趨漢化和時裝化,但仍有不少地區保留著披羊皮褂、著火草和麻布衣的習俗,這是其它地區彝族服飾所罕見的。 涼山型彝族服飾 流行於四川、雲南的大小涼山及毗鄰的金沙江地區。男女上衣均為右衽大襟衣,涼山地區彝族男子還保留著古代遺風。他們在頭頂前腦門蓄一綹長發,象徵男性的尊嚴,神聖不可侵犯,彝族俗稱「天菩薩」。川、滇大小涼山彝族男子喜愛用青布或藍布包裹頭部,並在前額處扎出一長錐形結,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氣概,習稱「英雄結」。據考古發現,雲南晉寧石寨山西漢時代滇王墓出土的貯貝器上就發現此種頭飾打扮的人物造型。可見,扎「英雄結」是相當古樸的傳統。另外身上斜挎用細牛筋編織而成的佩帶(古時用於掛系戰刀)稱之為「英雄帶」;有的左耳戴蜜蠟彩珠和銀耳圈等飾物,下裝為長褲,但因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褲腳之分。未婚姑娘戴各式頭帕,育後婦女戴帽,或纏頭帕,皆為黑色;婦女雙耳皆佩金、銀、珊瑚、玉貝等耳飾,垂頸部戴銀領牌;下著用多層色布環繞拼接而成的百褶裙,往往長可曳地,上半部適體,下半部多褶,既突出女子體型,又增添幾分婀娜姿態。大小涼山山勢險峻,氣候寒冷,當地彝族群眾故用毛毯護身,俗稱,「擦爾瓦」。擦爾瓦是用羊毛織成的披衫,有白、灰、青等色,上部用羊毛繩縮口,下部綴有長達0 . 3 3 米左右的旒須。製作一條擦爾瓦,往往要用幾個月時間,彝族人的擦爾瓦一年到頭不離身,白天御風寒,夜晚當被蓋,堪稱涼山彝家服飾象徵。傳統的衣料以毛、麻為主,喜用黑、紅、黃色相配搭。常以挑、綉、鑲、染等多種工藝技法製成頭鐮、羊角、渦形等傳統圖案。大小涼山,山川險阻,過去交通閉塞,與外界交往很少,其服飾古樸、獨特、較完整地保留了彝族傳統風格,與東晉時期昭通霍氏墓壁上所繪彝族裝束一脈相承。 烏蒙山型彝族服飾 這種服飾流行於雲南省昭通地區的鎮雄、彝良、威信等縣以及貴州畢節、六盤水、四川敘永、廣西隆林等彝族聚居地區。烏蒙山區是古代西南彝族文化的發祥地,過去的彝族服飾與涼山彝族服飾大體相同,明清以來服裝款式變化較大。 現在雲南這一區的彝族男女服飾通常為青蘭色大襟右衽長衫、長褲,纏黑色或白色頭帕,系白布腰帶,著綉花高釘「鷂子鞋」。男子服裝無花紋,出門常披羊毛披氈。婦女服裝領口、袖口、襟邊、下擺及褲腳均飾彩色花紋及組合圖案,漢語俗稱「反托肩大鑲大滾吊四柱」,頭纏青帕作人」字形,並戴勒子、耳環、手鐲、戒指等銀飾,婚後則以耳墜取代耳環,系白色或綉花圍腰,身後垂花飄帶。個別地區彝族婦女著短衣長裙。大小涼山,山川險阻,過去交通閉塞,與外界交往很少,其服飾古樸、獨特、較完整地保留了彝族傳統風格,與東晉時期昭通霍氏墓壁上所繪彝族裝束一脈相承。 滇西型彝族服飾 這類服飾主要流行於雲南西部的大理、思茅、臨滄、保山等地。婦女上裝多為前短後長的右大襟衣,下著長褲,系圍腰,套坎肩。巍山、彌渡兩縣之間的山區女裝色彩艷麗,多綉花紋,佩帶綉花氈裹背,其他地區較質朴、素雅。其頭飾或戴布帽,或包青帕,喜綴五彩纓絡、串珠等飾品。頗有南詔王室貴族華美艷麗的遺風。過去男子穿右衽大襟長衫,寬腳褲,頭包青帕,腰系布帶或皮兜肚,現在多穿時裝。 紅河型彝族服飾 這類服飾主要流行於滇南紅河地區,以建水、石屏、元陽等縣最為典型。婦女服飾多彩多姿,既有大襟右衽長衫,也有中長衣和短裝,普遍著長褲,衣罩外套坎肩,系圍裙;頭飾琳琅滿目,多以銀泡或絨線作裝飾;服飾色調極濃,並貫用配套的對比色,鮮艷奪目,裝飾性很強;圖案以自然紋形為多幾何紋次之。男子服飾與其他地方相差不大。 滇中及滇東南型彝族服飾 主要流行於以昆明、文山,以及同這兩個地區相鄰的紅河州部分地區。 女裝的主要款式為右襟或對襟上衣,長褲,個別地方著裙。以白、蘭、黑為底色,多飾動植物花紋圖案和幾何圖案。其頭飾各地差異很大。昆明地區的部分彝族青年婦女,頭戴「雞冠帽」,形如雞冠,用大大小小各種銀泡鑲綉而成,做工精細;老年婦女一般挽發髻。圭山一帶未婚婦女頭飾布箍,在雙耳部位綴一對三角形綉花布飾,腦後吊一束串珠垂向胸前。彌勒及路南部分地區彝族婦女以雙辮纏頭並包黑內,留一束頭發垂於腦後,以珠串、銀鏈、貝殼、絨線花色為飾。文山、西疇、馬關、富寧等部分地區婦女頭包黑巾或頂花帕,頭飾簡單,而丘北、開遠、瀘西等部分地區的婦女則頭飾十分豐富,飾品有銀泡、絨線球、花和貝殼 服飾特色 彝族男女都外著「察爾瓦」和彼氈。「察爾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風,用攆制的粗羊毛線織布縫制而成,一般13幅,每幅寬七八厘米,多染為深藍色。以聖乍地區的最為華麗,邊緣鑲有紅、黃牙邊和青色襯布,下邊吊有30厘米長的繩穗。被氈用兩公斤左右羊毛縫制而成,薄如銅錢,折以6厘米寬的皺折.一般為30至90折,上方用毛繩收為領。多為原色或藍色。察爾瓦和披氈是彝族男女老幼必備之服,白天為衣,夜裡為被,擋雨擋雪,寒暑不易。 編輯本段顏色特徵 一般青年男女服裝色彩鮮艷,喜用紅、黃、綠、橙、粉等 彝族服飾對比強烈的顏色,紋樣繁多。中年人服裝的紋樣較青年人為少,使用顏色為天藍、綠、紫、青、白等色,素貌莊重。老年人多用青、藍布,一般不做花,僅以青衣藍邊或藍衣青邊為飾。服裝的花紋、花邊,它有濃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有日、月、星、雲、天河、彩虹等天象,有山、河等大自然圖,有雞冠、牛眼、羊角、獐牙等動物方面的圖,有葉、花、火鐮、發辮、幾何形等植物和什物圖。裝飾品美麗莊重、色彩鮮明。花樣繁多、多以全、銀、銅、玉、石、骨等為原料,鑄造、打制、壓制、鑲嵌、雕刻部分為本地手工工匠製作。過去涼山彝族男女多赤足冬天或出遠門時,腳穿用麻繩或草繩編織的草鞋,內穿羊毛織成的形似靴子的氈襪,或裹棉、毛綁腿以護腳和禦寒。 編輯本段彝族的綉花衣 雲南彝族婦女大多擅長挑花刺綉,在彝族地居住地區,彝族婦女都穿著精美的花衣裳。彝族婦女的服裝多為寬邊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整件衣服上用紅色、金色、紫色、綠色等顏色的絲線挑綉各種花紋圖案,在衣領上還鑲嵌有銀泡。此外,彝族婦女還喜歡在頭巾、衣襟、坎肩、衣裳的下擺、圍腰、腰帶、褲腳、裙邊等處綉上各式色彩鮮艷、寓意深刻的花紋圖案作為別出心裁的裝飾。 挑花刺綉是彝族服飾的特點。彝族婦女幾乎人人都是挑花刺綉的能手,她們從小就在母親的指導下學習綉花、挑花、補花的技巧,學習平綉、縐綉、纏綉、帖綉等針法。彝族姑娘的嫁衣,是彝族長輩和小伙衡量姑娘才能的標志。彝族姑娘若不會綉花或綉得不好,就算人長得再漂亮,也難找到如意郎君。彝族婦女的服飾從頭到腳都有各式各樣的綉花,每一朵花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都值得作為民族刺綉標本去研究它,去保存它。

⑸ 阿詩瑪是怎麼死的

阿詩瑪是彝族--撒尼人的經典性傳說。聰明、善良、美麗、勤勞的農家姑娘阿詩瑪與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相愛。頭人的兒子軟硬兼施地阿支追求阿詩瑪,阿詩瑪堅決不從。阿支賊心不死,央媒人海熱帶著厚禮前去逼婚,又被斷然拒絕。於是 ,阿支趁阿黑去遠方牧羊之機,派人將阿詩瑪劫走。阿詩瑪乘隙將與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擲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獲訊趕回救援。途中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開出通道 ,縱馬馳騁,快速前進。阿支用盡種種威脅和利誘手段,都不能使阿詩瑪屈服。阿支惱羞成怒,正要舉鞭毒打阿詩瑪,阿黑及時趕到。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賽歌,一決勝負。阿支賽輸,但仍不甘心,又企圖用暗箭殺害阿黑。阿黑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門和大廳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眾家丁用力拔箭,箭卻紋絲不動。阿支懾服,只得將阿詩瑪釋放。阿詩瑪和阿黑喜悅地同乘一騎回家。他倆來到溪邊,下馬小憩。阿支帶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將阿詩瑪淹死。阿黑悲憤地呼喚著她的名字,但阿詩瑪已化為一座巍峨的石像,千年萬載,長留人間。正像當地民間歌手所詠唱的:"十二崖子上,站著一個姑娘,她是天空中一朵花,她是可愛的阿詩瑪。"長詩採用浪漫的具有神話色彩的詩性手法,凸顯人物的善與美、智慧與力量、勤勞與勇敢。

⑹ 彝族服飾的服裝特點

婦女上衣毛、棉、絲制、排襟、前襟、後項圈和袖口用綵線挑有圖案花紋。領口周圍綴以金器、銀器、珠寶和玉器。有的飾以盤扣,用彩色絲線纏繞,形狀各異頗具匠心。甘洛彝族女服中襟為多,獨具風采。聖乍地區的兔毛背心又別具一格,即在青底彩花的坎肩袖籠底邊鑲上一圈雪白的兔毛,華美富麗。婦女多著百褶長裙,用寬布與窄布鑲嵌橫聯而成。童裙以紅、白色為主,或幾色相間,青年以紅、藍、白色或紅藍白色相間為主,老年以青、藍色或青藍色相間為主。童裙裙短,一般為兩節,腰小擺大。成人為三節,上節為腰,中節直桶狀,下節成細密格紋。長裙的特點在於下節的層層皺折,所以俗稱「百褶裙」,以多褶為貴。舊時裙式長短與身份有關,黑彝女子長裙拖地,行走時塵土飛揚,以示尊貴。所地地區羊毛裙質地柔厚高雅,中部桶狀窄長,紅色,下節藍色細褶均勻齊整,其下橫間以紅、白、黑細條紋,色調和諧,再下是青色,膝蓋處百褶四散,成喇叭狀。行則褶皺閃動,輕盈飄逸。彝族婦女以針筒、口弦和避邪用的獐牙、麝香為胸飾。腰際佩掛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飾各種紋樣,襯以不同包布縫成,上端開口,下綴五色飄帶,掛於左方腰際,實用又美觀。腕飾以金、銀、銅、玉、石質手鐲,戴金銀或石料鑲金銀馬鞍形、貓眼形戒指。貴婦人還佩戴金、銀、銅質鏈、鎖、墜等頭、胸、背飾。
彝族姑娘的特色禮服——鑲花邊
彝族姑娘很喜歡穿鑲邊衣,這是一種右衽寬長的上衣,衣服的衣袖和胸襟都綉有金、紅、紫、綠等色花紋圖案,衣領鑲細銀泡,這種服裝也是彝族姑娘的一種護身符。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美麗的姑娘愛上了一位勤勞的小夥子,可是有位富人家的兒子也喜歡這位姑娘,姑娘的父母答應把女兒嫁給富人的兒子。聰明的姑娘在縫嫁衣的時候給衣服鑲上了花邊。到了男方搶親的那天,姑娘約幾個夥伴一起,把鑲花邊的衣服都穿上,而且所有的姑娘都梳著長長的劉海。搶親的人看見一群姑娘都穿著一樣的衣服,劉海又遮住了眼睛,認不出哪一個是新娘,只好掃興而歸。這以後姑娘便和心愛的人結婚了,過上了幸福日子。這種鑲邊衣便成了彝族姑娘爭取自由幸福的護身符。 雲南彝族婦女大多擅長挑花刺綉,在彝族地居住地區,彝族婦女都穿著精美的花衣裳。彝族婦女的服裝多為寬邊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整件衣服上用紅色、金色、紫色、綠色等顏色的絲線挑綉各種花紋圖案,在衣領上還鑲嵌有銀泡。此外,彝族婦女還喜歡在頭巾、衣襟、坎肩、衣裳的下擺、圍腰、腰帶、褲腳、裙邊等處綉上各式色彩鮮艷、寓意深刻的花紋圖案作為別出心裁的裝飾。
挑花刺綉是彝族服飾的特點。彝族婦女幾乎人人都是挑花刺綉的能手,她們從小就在母親的指導下學習綉花、挑花、補花的技巧,學習平綉、縐綉、纏綉、帖綉等針法。彝族姑娘的嫁衣,是彝族長輩和小伙衡量姑娘才能的標志。彝族姑娘若不會綉花或綉得不好,就算人長得再漂亮,也難找到如意郎君。彝族婦女的服飾從頭到腳都有各式各樣的綉花,每一朵花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都值得作為民族刺綉標本去研究它,去保存它。

⑺ 或許,你喜歡索瑪花開嗎--成都周邊看花十四集

說起來時間過得真快,從第一集寫到現在已經第十四集了,想得到的春天的觀賞花卉差不多就到這里了,謝謝大家的喜歡呀。

把索瑪花放到最後呢,是因為想用這個來壓軸,我太喜歡這個花兒,以至於甚至有點不想分享,哈哈哈開個玩笑,是因為家鄉的索瑪花也開的很棒,真的是置身花海會很感動的場景。

索瑪花其實是彝族稱呼的名字,大家都熟悉的名字,叫做--杜鵑花

我國最耀眼美麗的杜鵑花基本上都是高山杜鵑,所以,盤點的地方我個人最喜歡基本都在高山,而且和成都離得有點遠哈~~~

NO1.峨眉山

這次不是按照是否扛把子放在第一位的,地方略多,自行選取喜歡的地方前往呀各位朋友。

這里的杜鵑花高高低低,次第開放,很有層次感,也很誘人。

NO2.新津花舞人間

花舞人間的杜鵑是人工培育的,沒有高山杜鵑野生的野性,我個人覺得差點意思,但是整體來講,這里的觀賞價值很高。杜鵑品種也很齊全。

NO3.光霧山

光霧山屬於四季景色都很棒的一個地方了,滿山的杜鵑花都是在開放的時候爭奇斗艷,花朵搖曳,形成一片片花海,煞是壯觀。

NO4.瓦屋山

上篇文章也出現了瓦屋山,真的是很贊的一個地方,

看雲海,看日出,看晚霞。在雲海當中,晚霞之下,一朵朵索瑪花兒開,深紅色的,淡紅的,白色的,紫色的一溜煙兒在眼底鋪開來,彷彿要把整片山都點綴上顏色似的。

NO4.海螺溝

海螺溝的景色和冰瀑讓無數攝影愛好者和攀冰愛好者趨之若鶩。

可是我想說,海螺溝的吸引力遠不止這些,有太多值得 探索 的,如果除了這兩個選項,我大概推薦的就是海螺溝的杜鵑花,在這里,六十幾種杜鵑花由海拔低到海拔高,次第開放,嬌艷欲滴,形成大片杜鵑花開放的海洋。

遠處貢嘎白雪未化,近處杜鵑已經繁茂的開,天色湛藍仿若深海,雲朵在山尖被風拉扯成棉花糖,這景色,真絕了,光想想就覺得足夠醉人了好嗎?

NO5.甘孜州木格措

木格措就是「野人海」,一個充滿了野性的名字,這個地點的景色就如名字,充滿了野性,所以長在這里的杜鵑花也一樣具有狂野的美感。

遠處雪山巍峨,面前啊是碧綠的湖水和開得嬌艷的花,已經說不上是誰襯托誰的美麗,那絕美無邊景色裡面的每一個角色都不可或缺,少了誰便少一份美感,它們彼此成全,相互映襯,共同創造了這視覺上的饕餮盛宴。

NO6.攀枝花格薩拉

以前在攀枝花念書的時候,除了對夏天無邊的燥熱感感受最深之外,大概就是格薩拉索瑪花開讓我為之驚艷了。

攀枝花的春天格外的早,不,應該說是本身就沒有冬天,所以受到格薩拉的同學邀請去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答應了。目前來看,這個決定相當正確。

靠近雲南,天朗氣清,整個人的肺和心靈感覺都受到了洗滌,因為空氣質量太好了,陽光格外強烈,照在每一朵花上,就加深了花朵的顏色,也或許是因為當時心情太好,這里的索瑪花總是給我感覺美得特別強烈。

NO7.涼山州

涼山州超大,所以可以看杜鵑花的地方就給大家列三個。

第一個,會理縣。會理縣龍肘山,這是扛把子,萬畝杜鵑不是開玩笑的,我前年七月爬山到山頂,一路花朵盛放,站在山頂的山脊上,兩邊都是紅紅的花朵,一路開下山,整片山坡都被染成粉紅色,大概拍了一千張照片,好看到起飛,少女心爆棚!

第二個, 會東縣。就在會理縣的隔壁子,望鄉台的杜鵑也是好看的不要不要的!也可以形成一大粉紅色花海。

第三個,金陽縣。波洛索瑪花海,這里我沒去過,是同學在金陽教書,曾經給我發過照片,這里早就成名了,但是好呢多人其實不是很了解。各色杜鵑從高山一次開房的美景,再怎麼詳實的文字也敘述不出來,希望大家自己去眼睛感受。

除了上面這些,還有黃龍風景區,寶興和彭州白水河的杜鵑也值得一看。

我始終認為美景需要用眼睛來記錄,攝影和照片帶來的感受永遠不及眼睛看到的十之一二。

祝各位仙女仙男,未來的日子有錢也有閑,每一個看上的地方都可以去。眼前沒有苟且,盡是詩和遠方。

⑻ 少數民族門上面放一朵花代表什麼

插花節」是彝族民間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每年夏歷二月初八日,這天青年男女身穿節日盛裝,成群結隊地登山采馬纓花、杜鵑花、山茶花。他們認為這些花是吉祥幸福的象徵。把采來的這些鮮花插在門上和房子周圍,有的還把鮮花綁在牛羊的頭角上。節日期間,山寨一些主要道路上搭起華麗的彩棚,上面也插滿鮮花。老年人用鮮花互相祝賀人壽年豐,未婚青年男女,則以鮮花表達真摯的愛情。小夥子把鮮艷的山茶花插在姑娘的包頭上,姑娘把馬纓花插在小夥子的蘆笙上,互相勉勵,互相以插花為定情禮。按傳統風俗,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春糯米粑粑,做蕎麥餅,蘸著蜂蜜吃。到了夜深的時候,插花節的活動進入到了高潮,村寨里,山坡上,點燃一堆一堆的篝火,青年男女手拉著手,臂連著臂,圍著篝火,一邊吹蘆笙,一邊跳舞唱歌。上了年紀的人,則蹲在大樹下的火塘邊,吸著辣煙,喝著包穀酒。兒童們更是興高采烈,跳呀、蹦呀、徹夜不眠,全家人吃著節日的特定食品--煮羊肉,其樂無窮。

⑼ 彝族三角荷包的來源

(一)傳說之一
古時,離洛陽城東南200來里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里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綉著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綉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
鎮上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年芳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綉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綉的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
這么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謝絕。原來姑娘自有鍾情的男子,家裡也默認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軍己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綉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並一一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二)傳說之二
蒼莽彝山清風麗水,迷人的風俗民情猶如朵朵盛開的馬纓花爭奇斗妍。而在這幅山川人情畫中,數苴卻的刺綉女最迷人。
苴卻,今永仁縣的古稱。苴卻刺綉源遠流長,彝族婦女特別是那些年輕貌美的彝家姐妹,個個巧奪天工。那一針一線在她們靈巧的手上,如銀蛇飛舞,若蛟龍出海,穿梭自如,傳情達意的荷包,秀麗高雅的服飾,為她們勤勞的生命注入了生機和活力。這些彝族婦女不僅善於刺綉,而且善穿戴,老老少少,身上穿的,頭上戴的,都是她們一針一線刺出來,綉出來的,特別是各種節假日,村村寨寨的彝族婦女老少,人人穿紅戴綠,如詩如畫。外地人進入苴卻的彝山,印象最深的,最忘不了的也是這些刺綉女。
有女就有男,有妹就有哥。刺綉女的情和意,全都沖阿哥哥而來。每到農閑時節,那些刺綉女,年老的坐在月台上,飛舞著手中的針線,心裡卻想著像臉上的皺紋一樣深刻在記憶中的坐花轎的歲月……;年少的,手上綉著花荷包,心裡卻想著像那樹梢梢上嫩芽芽一樣心事,嘴上還悄悄哼上兩句「阿哥哥你咋還不來,阿妹妹呀我在為你綉荷包……」
每到夜晚,那些年輕的刺綉女穿上自己親手製作的最喜歡的服飾,躲進姑娘房、閣樓、閨房裡,甜甜的羞羞地盼望著心上的阿哥哥早早出現在眼前……心相通,情相連,那龍飛鳳舞、鳥語花香的五彩服飾和花荷包,就是兩顆心碰撞的信物。在刺綉女的等待中,阿哥哥裹著淡淡的夜色,手腕上吊著心愛的花荷包,口含一片木葉,踩著歡快的曲子,匆匆而來。木葉悠悠,阿哥的心事,透過木葉和舞步,在彝山的山嶺飛上飛下,傳遞給那些美若天仙的刺綉女,讓年輕的刺綉女抑制不住心慌意亂地迎風起舞……
刺啊!綉啊!一朵花,一朵陽雀的花,開在一片多情的山坡坡上;一片花,一片狗爪子花,團在一彎突突跳動的心窩窩旁。那一山一山的馬纓花、金銀花、野山茶,還有叫不出名兒的山花花,在刺綉女一針一線的耕耘中,沉醉在春天的胸膛。天亮了,春醒了,含情脈脈的刺綉女,戀戀地換下身上的艷裝,開始為新的一天歌唱……
在苴卻的彝家山寨,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處處洋溢著刺綉女的情和愛。
苴卻有山,那是阿哥哥雄壯而纏綿的胸膛;苴卻有水,那是刺綉女多情而豐滿的追戀。
苴卻的刺綉女,是一封民間情書,道不盡,舍不掉,常吟常新,在彝山世代傳誦,回味無窮。

熱點內容
白朝蘭花 發布:2025-05-24 03:23:24 瀏覽:938
花岳林茶花 發布:2025-05-24 03:23:21 瀏覽:921
玫瑰花的蟲 發布:2025-05-24 03:20:59 瀏覽:722
野柿盆景 發布:2025-05-24 03:00:58 瀏覽:251
綠植芭蕉 發布:2025-05-24 02:55:26 瀏覽:98
黑百合的皮膚 發布:2025-05-24 02:46:11 瀏覽:596
廢舊花卉 發布:2025-05-24 02:45:22 瀏覽:453
情人節警察會查房嗎 發布:2025-05-24 02:40:51 瀏覽:352
矮小木蘭花 發布:2025-05-24 02:28:30 瀏覽:202
花卉球徑 發布:2025-05-24 02:17:25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