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全文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全文

發布時間: 2023-01-19 20:31:34

❶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短篇小說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美] 威廉·福克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92LWdaYZzWD5xJ4W4hWFrg

提取碼:2vb8

書名: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

作者:[美] 威廉·福克納

譯者:李文俊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3

頁數:354

內容簡介:★ 濃縮福克納一生短篇創作精華

推薦《紀念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因為我幾乎立刻就想到了它。一個人的記憶中,總是會有幾篇你無法忘記的東西。 ——葉兆言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短篇小說集》集中了福克納創作的短篇小說中的優秀之作,如《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乾旱的九月》等,代表了福克納短篇小說創作的風格和主要成就。

寫長篇小說時可以馬虎,但在寫短篇小說時就不可以……它要求幾近絕對的准確……幾乎每一個字都必須完全正確恰當。 ——威廉•福克納

作者簡介: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瑞典學院對他的評價是:「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❷ 讀點兒英文原著|獻給艾米麗的玫瑰

A Rose for Emily 是William Faulkner的一個短篇小說。在南方逐漸沒落的時期,生於南方種植園家庭的威廉福克納寫出了許多以南方為背景的小說,這些細致入微的描寫,令我們得以窺見在工業社會來臨時美國南部內心的焦慮和迷茫。

作為一部哥特式小說,開篇便是艾米麗的葬禮:

WHEN Miss Emily Grierson died, our whole town

went to her funeral: the men through a sort of respectful affection for a

fallen monument, the women mostly out of curiosity to see the inside of her

house, which no one save an old man-servant--a combined gardener and cook--had

seen in at least ten years.

艾米麗•格里爾生小姐過世了,全鎮的人都去送喪:男子們是出於敬慕之情,因為一個紀念碑倒下了:婦女們呢,則大多數出於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內部。除了一個花匠兼廚師的老僕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誰也沒進去看看這幢房子了。

在開篇就指出了艾米麗對於大家的意味,是一座紀念碑,是南方貴族的象徵。而她的死也具有雙重含義,既是肉體的死亡,也同時代表著南方貴族文明的坍塌。

究竟艾米麗是何許人也?

文中艾米麗第一次出場是在她暮年的時候:

They rose when she entered--a small, fat woman

in black, with a thin gold chain descending to her waist and vanishing into her

belt, leaning on an ebony cane with a tarnished gold head. Her skeleton was

small and spare; perhaps that was why what would have been merely plumpness in

another was obesity in her. She looked bloated, like a body long submerged in

motionless water, and of that pallid hue. Her eyes, lost in the fatty ridges of

her face, looked like two small pieces of coal pressed into a lump of dough as

they moved from one face to another while the visitors stated their errand.

她一進屋,他們全都站了起來。一個小模小樣,腰圓體胖的女人,穿了一身黑服,一條細細的金錶鏈拖到腰部,落到腰帶里去了,一根烏木拐杖支撐著她的身體,拐杖頭的鑲金已經失去光澤。她的身架矮小,也許正因為這個緣故,在別的女人身上顯得不過是豐滿,而她卻給人以肥大的感覺。 她看上去像長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屍,腫脹發白 。當客人說明來意時,她那雙凹陷在一臉隆起的肥肉之中,活像揉在一團生面中的兩個小煤球似的眼睛不住地移動著,時而瞧瞧這張面孔,時而打量那張面孔。

在舊政府時代,也即艾米麗被公認為貴族的時代,她被給予豁免稅務的特權。然而新政府並不承認這一特權,他們幾次三番寄給她納稅通知,艾米麗卻置若罔聞。萬般無奈之下,他們只好登門拜訪,也從而見到了艾米麗本人。

在新政府人的眼裡,艾米麗的形象就如同以上的描述,她「看上去像長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屍」。

「死亡」一直是本篇的一個主題。在這里,「死屍」具有象徵含義,意味著艾米麗本人了無生氣,而她所代表的南方貴族也一樣瀕臨滅亡。

為什麼這樣一個又老又丑的老婦人會令當地長者敬慕呢?

閃回到三十年前,艾米麗父親剛剛去世時,艾米麗固執地抱著他父親的屍體不讓人下葬。那時候大家對她的印象還是「苗條「的艾米麗。而這樣一個艾米麗也有神采飛揚的時候,比如當一個北方工頭來當地施工的時候,就曾經和艾米麗坐在馬車上招搖過市。這個叫荷默的北方男人很有魅力,常常成為眾人的焦點。艾米麗終於找到了些許寄託,然而悲劇在一開始就是註定的了。荷默並沒有成家的打算。

此後艾米麗去買結婚用具,男人睡衣,然後又去買砒霜。

荷默去了一次艾米麗,從此就消失了。鎮上的人都猜測他拋棄了艾米麗,「可憐的艾米麗」,他們同情她。

艾米麗為了營生,也開班教授瓷器繪畫課,那時候南方貴族在大家眼中仍然受到尊重,他們會鄭重地送自己的孩子去上艾米麗的課,讓自己的孩子見識一下南方貴族的風采。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一代人再也不讓孩子去艾米麗小姐家上課了。艾米麗關上門,從此徹底與外界隔絕。眾人拋棄了貴族,而艾米麗也拋棄了大家。

一直到她下葬之後,鎮上的人迫不及待打開她家的房門門,試圖一睹她的神秘。

The man himself lay in the bed.

For a long while we just stood there, looking down at the profound

and fleshless grin. The body had apparently once lain in the attitude of an

embrace, but now the long sleep that outlasts love, that conquers even the

grimace of love, had cuckolded him. What was left of him, rotted beneath what

was left of the nightshirt, had become inextricable from the bed in which he

lay; and upon him and upon the pillow beside him lay that even coating of the

patient and biding st.

Then we noticed that in the second pillow was the indentation of a

head. One of us lifted something from it, and leaning forward, that faint and

invisible st dry and acrid in the nostrils, we saw a long strand of iron-gray

hair.

那男人躺在床上。

我們在那裡立了好久,俯視著那沒有肉的臉上令人莫測的齜牙咧嘴的樣子。那屍體躺在那裡,顯出一度是擁抱的姿勢,但那比愛情更能持久、那戰勝了愛情的熬煎的永恆的長眠已經使他馴服了。他所遺留下來的肉體已在破爛的睡衣下腐爛,跟他躺著的木床粘在一起,難分難解了。在他身上和他身旁的枕上,均勻地覆蓋著一層長年累月積下來的灰塵。

後來我們才注意到旁邊那隻枕頭上有人頭壓過的痕跡。我們當中有一個人從那上面拿起了什麼東西,大家湊近一看——這時一股淡淡的乾燥發臭的氣味鑽進了鼻孔——原來是一綹長長的鐵灰色頭發。

鎮上的人窮極想像都不會想到艾米莉毒死了荷默,從此令他永遠和自己在一起了。而更駭人聽聞的是,鐵灰色頭發無疑揭示了艾米麗曾經與荷默的遺體同眠,而荷默很久之前就去世了,久到鎮上的人們都遺忘了貴族曾經存在過的事實。

然而這樣一個頑固執拗且毒殺情人的艾米麗,卻並沒有讓人討厭或者憎惡。讀完這篇小說我們大概會和鎮上的人一樣嘆一句「可憐的艾米麗」。

作為作者的福克納,在談及小說的題目時說道那是一個「寓言式的題目「:」the meaning was, here was a woman who has had a tragedy and nothing could be done about it, and I pitied her and this was asalute ... toa woman you would hand a rose."意思是,這是一個悲劇式的女性,而對此任何人都無能為力。我憐憫她,這朵玫瑰是對她的致敬,就像你在這種情形要向人作出某種姿態、行個禮什麼的一樣。對一個男人,你會敬他一杯酒,而對一個女人,你則會獻上一朵玫瑰

玫瑰代表愛情,這也是對艾米麗沒有愛情的一生的一種補償吧。

❸ 求《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中文故事概要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納1930年4月發表的被譽為最負盛名的短篇小說。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後的南方小鎮——傑斐遜鎮。

格里爾森家族在南方戰敗後仍然保持著清高的門第觀念,它的族長——艾米麗的父親是個有嚴重父權傾向的人,他在女兒年輕的時候為了維護所謂的等級和尊嚴,趕走了所有向艾米麗求愛的男子,剝奪她幸福的權利。

父親去世後,一無所有的艾米麗不顧世俗的觀念,很快就愛上了來小鎮修建鐵路的工頭北方佬赫默,這多少給艾米麗單調而乏味的生活一點溫暖。但艾米麗始終無法擺脫家族尊嚴的束縛與父親對她的影響。

當她發現赫默無意與她成家時,用砒霜毒死了他,以為只有這樣既可以挽留愛情又可以保住了名聲。從此,艾米麗在破舊封閉的宅院里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並與死屍同床共枕40年,直到她也去世。小鎮居民在艾米麗的葬禮上才發現了這個驚人的秘密。

(3)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全文擴展閱讀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納最經典的短篇小說代表,是關於南方哥特式的聳人聽聞的一個謀殺故事,作品有力地表現了不同價值觀念的沖突,衰亡的舊秩序同新秩序之間的尖銳矛盾,展現了「約克納帕塔法」神話王國的獨特人文景觀。

愛米麗這一悲劇形象的典型意義在於揭示了落後、非人性的民俗文化在文明的現代化面前崩潰的必然性,文明取代野蠻、進步戰勝落後的不可抗拒性,她的悲劇除了個人性格的悲劇外,更多的來自於社會、時代和民族的悲劇。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具有濃烈的歷史情結,在新歷史主義的透視下小說散發著「自我塑造」並不斷妥協主流意識的氣息。作為「南方文學」的代表者,福克納創作小說的目的是要追憶昨日南方貴族的歷史典範,同時也透露出這種歷史榮耀所面臨的困境和危機。

❹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美國] 威廉·福克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MS5NRv9-CwkTWzGgJlrPHQ

提取碼: 5155

書名: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

作者:[美國] 威廉·福克納

譯者:李文俊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9

頁數:230

內容簡介: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納的短篇小說集,集中了福克納創作的短篇小說中的優秀之作,包括《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兩個士兵》《乾旱的九月》《瞧!》《調換位置》《花斑馬》《明天》《路喀斯•布香》《永垂不朽》《大黑傻子》《希望之樹》等十一篇,這些短篇小說情節生動、寓意深刻,題材涉及美國南方舊時代的衰亡、新舊南方的對立、社會公益、種族關系、戰爭、成長、愛情、榮譽與道德抉擇等內容。這些作品大量使用象徵和隱喻,既有悲觀主義的深度,也有英雄主義的激情,內心獨白和意識流的手法在這些小說中也有廣泛使用,代表了福克納短篇小說創作的風格和主要成就。

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出生於沒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加拿大空軍中服役,戰後曾在大學肄業一年,一九二五年後專門從事創作。一生共寫了十九部長篇小說和七十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故事發生在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被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代表作有《喧嘩與騷動》(1929)、《我彌留之際》(1930)、《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龍,押沙龍!》(1936)、《去吧,摩西》(1942)等。一九四九年,福克納因「對當代美國小說作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❺ 福克納《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一朵凋零的「帶刺」玫瑰

我承認自己原本高貴,寧靜,孤傲,無法逃避,無法接近,怪僻乖張,然而我的這種生命本質在南北戰爭後已經無處安放,時勢與歷史讓我逐漸凋零,但是我骨子裡的貴族小姐的高高在上的確讓我無法拔掉身上的「刺」,於是我選擇扭曲的封閉和隔絕,試圖維持我那點微薄的家族尊嚴,最後,為了心中所謂的永恆,我選擇親手毀滅和埋葬這一切……                                                                  ——艾米麗手記

一、艾米麗性格分析

1.殘存的孤傲

艾米麗原本是一位南方貴族小姐,她過慣了養尊處優、豪華奢侈的生活,可是這一切在她父親去世後發生了巨大變化,她的父親生前趕走了所有艾米麗的傾慕者,因此艾米麗現在親情和愛情都一無所有,她遲遲不安葬父親是因為自己內心的埋怨和惶恐,從此她的生活要陷入多一便士就激動喜悅,少一便士便痛苦失望的窘境。

「當地鄰居想要看望她時,統統吃了閉門羹」  ,她變得怪僻乖張,孤傲冷漠,除了男僕人進進出出,艾米麗不再與任何人來往和接觸,她把自己與外界徹底隔絕,彷彿那是貴族與芸芸眾生本應該有 的一種階級狀態。後來,我們原本以為荷默的出現能夠讓艾米麗放下貴族的身段來坦然地接受愛情,然而「悲傷也不會讓一個真正高貴的婦女忘記貴人舉止」,艾米麗依然高傲地、藐視一切地活著,她的高傲不是一種昂然獨立的姿態,而是一種萬事萬物必須臣服於自己的扭曲心理,荷默顯然不是一個理想的結婚對象,當然他也並沒打算與艾米麗結婚,這就激怒了骨子裡高高在上的艾米麗,於是人性已經分裂的她選擇了殺死荷默,還將屍體藏在房間長達四十年之久,自己每天與屍體同床共枕。

雖然這看起來扭曲又變態,而我認為這是艾米麗為自己尋找到的寄託和發泄的手段,她以「得不到就毀滅」的極端方式來維護自己在愛情中本應有的高傲。但是,這種高傲實際上只存在於她自己的內心中,事實上她哪裡有什麼再拿來高傲的資本呢?

2.變態的強勢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待外界,「艾米麗以她的蠻橫無理與冷酷無情將現任政府徵收稅款的連人帶馬全部趕出了她的家門」,可見艾米麗的性情從來就不是柔弱的,她強勢到可以與當局政府抗爭。另外人們舉報她家散發出奇怪的氣味並要求政府予以解決,可是法官也並不敢前去處理,最後還是鄰居自己悄悄地潛入她的院落解決了問題。盡管人們對艾米麗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看法,但是他們不敢當面與艾米麗爭執或者談論,每個人都在刻意壓抑著自己的好奇心,彷彿艾米麗真的是這條街道上足夠特殊的存在。

另一方面是對待愛情,「艾米麗與荷默約會時始終把頭抬得高高的,要求人們尤其是情人承認這是她與生俱來的家族尊嚴」,他們的相處模式不是正常情侶之間的說笑和調情,而是艾米麗始終要讓自己處在感情的上方,她要操縱和支配荷默和這場愛情,當荷默不與她結婚時,她悄無聲息地殘忍地殺死了情人。如果說對待政府的強勢是一種出於自我保護的正當目的,那是可以理解和同情的。但是,對待愛情上這就是一種扭曲殘暴的愛情觀和處事方式,暴露出艾米麗性格中變態的強勢和人性的缺失。

3.註定的悲劇

這篇小說只有一個主人公——艾米麗,所有的人物和情節都是為了揭示她的性格而展開的,從她殘存的高傲和變態的強勢中我們完全可以預示出故事的結局和人物的悲劇命運。艾米麗從一個如天使般肅穆安靜的少女到一頭鐵灰色頭發的陰暗老婦,她最終沒有步入玫瑰色的明亮新房,而是在到處籠罩著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陰慘慘的氛圍中凄慘地死去,守著屍體生活了四十年之久,無疑她想用情人腐爛的肉體來詮釋她想讓一切永恆不變的願望,她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向人們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和已經一去不復返的貴族歷史。

艾米麗是南北戰爭之後南方貴族小姐的典型代表,她們故步自封,不願意跟著時代做出任何改變,這種棄世殘忍、高貴自傲、恪守舊道的舊貴族女性必然會在滾滾的歷史浪潮中被淘汰,而且女性是誰會的弱勢群體,大變革過程中她們不會起到主導和決定性作用,但是一定最先遭到傷害和沖擊。只有個體隨著歷史的變遷相應作出正確的反應,我們才能在社會生活中生活得順遂、安心。

二、為什麼說「艾米麗是一座紀念碑」

首先,紀念碑是有一定的劃定和紀念意義的,艾米麗的故事雖然以悲劇結束,但是她作為南北戰爭中南方貴族小姐的典型代表,她們是真實存在過的,我們不能去嚴厲評判她們的生活方式和態度是否正確,大多數貴族階級尤其是女性其實並沒有超前的變革意識,因為這不是她們能夠選擇和改變的,而是時代賦予的。

其次,紀念代表著已經是過去式的事情,透過這座紀念碑我們是去追溯和解讀後輩未能經歷的歷史以及歷史中人們在各方面發生的種種變化,單純地宣洩情感也好,以史為鑒也好,抑或慨嘆新時代的到來,能得到什麼都是好的,都是收獲的。

三、為什麼要獻給艾米麗一朵「玫瑰花」

首先,艾米麗的貴族小姐形象原本是符合玫瑰花的,高貴浪漫、熱情洋溢,永遠給人以神秘之感;其次,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家族的衰落,艾米麗暴露自己性格的缺陷,如固守高傲尊嚴、強勢狠毒、極端暴戾等等,這就是艷麗玫瑰本身的「刺」,無法拔除,扎痛著別人,拒絕著一切;最後,我認為福克納是抱著同情和憐惜的情感來包容主人公艾米麗的,她的悲劇有自己性格的缺陷,但是放在時代歷史大背景下,其實是無法適應社會變遷的結果,也是一幕社會悲劇。所以,這朵玫瑰花是獻給美麗、高貴、寧靜、永恆的……

❻ 求福克納的《獻給艾米麗的玫瑰》原文,最好有中文,謝謝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 福克納

愛米麗·格里爾生小姐過世了,全鎮的人都去送喪:男人們是出於愛慕之情,因為一個紀念碑倒下了。婦女們呢,則大多數出於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內部。除了一個花匠兼廚師的老僕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誰也沒進去看看這幢房子了。
那是一幢過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坐落在當年一條最考究的街道上,還裝點著有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風格的圓形屋頂、尖塔和渦形花紋的陽台,帶有濃厚的輕盈氣息。可是汽車間和軋棉機之類的東西侵犯了這一帶庄嚴的名字,把它們塗抹得一干二凈。只有愛米麗小姐的屋子巋然獨存,四周簇擁著棉花車和汽車泵。房子雖已破敗,卻還是桀驁不馴,裝模作樣,真是丑中之丑。現在愛米麗小姐已經加入了那些名字庄嚴的代表人物的行列,他們沉睡在雪松環繞的墓園之中,那裡盡是一排排在南北戰爭時期傑弗生戰役中陣亡的南方和北方的無名軍人墓。
愛米麗小姐在世時,始終是一個傳統的化身,是義務的象徵,也是人民關注的對象。打一八九四年某日鎮長沙多里斯上校——也就是他下了一道黑人婦女不系圍裙不得上街的命令——豁免了她一切應納的稅款起,期限從她父親去世之日開始,一直到她去世為止,這是全鎮沿襲下來對她的一種義務。這也並非說愛米麗甘願接受施捨,原來是沙多里斯上校編造了一大套無中生有的話,說是愛米麗的父親曾經貸款給政府,因此政府作為一種交易,寧願以這種方式償還。這一套話,只有沙多里斯一代的人以及像沙多里斯一樣頭腦的人才能編得出來,也只有婦道人家才會相信。
等到思想更為開明的第二代人當了鎮長和參議員時,這項安排引起了一些小小的不滿。那年元旦,他們便給她寄去了一張納稅通知單。二月份到了,還是杳無音信。他們發去一封公函,要她便中到司法長官辦公室處去一趟。一周之後,鎮長親自寫信給愛米麗,表示願意登門訪問,或派車迎接她,而所得回信卻是一張便條,寫在古色古香的信箋上,書法流利,字跡細小,但墨水已不鮮艷,信的大意是說她已根本不外出。納稅通知附還,沒有表示意見。
參議員們開了個特別會議,派出一個代表團對她進行了訪問。他們敲敲門,自從八年或則十年前她停止開授瓷器彩繪課以來,誰也沒有從這大門出入過。那個上了年紀的黑人男僕把他們接待進陰暗的門廳,從那裡再由樓梯上去,光線就更暗了。一股塵封的氣味撲鼻而來,空氣陰濕而又沉悶,這屋子長久沒有人住了。黑人打開了一扇百葉窗,這時,便可看出皮套子已經圻裂;等他們坐了下來,大腿兩邊就有一陣灰塵冉冉上升,塵粒在那一縷陽光中緩緩旋轉。壁爐前已經失去金色光澤的畫架上面放著愛米麗父親的炭筆畫像。
她一進屋,他們全都站了起來。一個小模小樣、腰圓體胖的女人,穿了一身黑服,一條細細的金錶鏈拖到腰部,落到腰帶里去了,一根烏木拐杖支撐著她的身體,拐杖頭的鑲金已經失去光澤。她的身架矮小,也許正因為這個緣故,在別的女人身上顯得是豐滿的東西,而她卻給人以肥大的感覺。她看上去像長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屍體,腫脹發白。當客人說明來意時,她那雙凹陷在一臉隆起的肥肉之中,活像揉在一團生面中的兩個小煤球似的眼睛不住地移動著,時而瞧瞧這張面空,時而打量那張面孔。
她沒有請他們坐下來。她只是站在門口,靜靜地聽著,直到發言的代表結結巴巴地說完,他們這時才聽到那塊隱在金鏈子那一端的掛表滴答作響。
她的聲調冷酷無情。「我在傑弗生無稅可納。沙多里斯上校早就向我交代過了。或許你們有誰可以去查一查鎮政府檔案,就可以把事情弄清楚。」
「我們已經查過檔案,愛米麗小姐,我們就是政府當局。難道你沒有收到過司法長官親手簽署的通知嗎?」
「不錯,我收到過一份通知,」愛米麗小姐說道,「也許他自封為司法長官......可是我在傑弗生無稅可繳。」
「可是納稅冊上並沒有如此說明,你明白吧。我們應根據......」

「你們去找沙多里斯上校。我在傑弗生無稅可繳。」
「可是,愛米麗小姐——」
「你們去找沙多里斯上校。」(沙多里斯上校死了將近十年了。)「我在傑弗生無稅可納。托比!」黑人應聲而來。「把這些先生請出去。」

她就這樣把他們「連人帶馬」地打敗了,正如三十年前為了那股氣味的事戰勝了他們的父輩一樣。那是她父親死後兩年,也就是在她的心上人——我們都相信一定會和她結婚的那個人——拋棄她不久的時候。父親死後,她很少外出;心上人離去之後,人們簡直就看不到她了。有少數幾位婦女竟冒冒失失地去訪問過她,但都吃了閉門羹。她居住周圍惟一的生命跡象就是那個黑人男子拎著一個籃子出出進進,當年他還是個青年。
「好象只要是一個男子,隨便什麼樣的男子,都可以把廚房收拾得井井有條似的。」婦女們都這樣說。因此,那種氣味越來越厲害時,她們也不感到驚異。那是芸芸眾生的世界與高貴有勢的格里爾生家之間的另一聯系。
鄰家一位婦女向年已八十的法官斯蒂芬斯鎮長抱怨。
「可是太太,你叫我對這件事又有什麼辦法呢?」他說。

❼ 在A Rose for Emily 中,隱喻是怎樣表現的

A Rose for Emily 中的隱喻表現貫穿在主人公艾米麗的一生中。

艾米麗是一個虛構的人物,然而,我們可以想見,世間必定有與艾米麗類似的女子。她的一生被賦予太多意義,就連被寫在小說里,也是作為一種象徵存在的。像末代的皇帝,像前朝的公主,像沒落的貴族。

在這部小說中,對於關系的違反是最為明顯的,通過小說標題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文章的標題是「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含有「玫瑰花」的字眼,玫瑰花是紅色的,一般都代表愛情、激情、生命和幸福。

而這篇小說描述的卻是一個悲劇,其主題通篇都帶有明顯的死亡、悲傷氣息。標題里「獻給艾米麗」,可是,通篇小說的故事情節並沒有出現有哪個人把玫瑰花獻給了艾米麗。

作品有力地表現了不同價值觀念的沖突,的舊秩序同新秩序之間的尖銳矛盾,展現了「約克納帕塔法」神話王國的獨特人文景觀。愛米麗這一悲劇形象的典型意義在於揭示了落後、非人性的民俗文化在文明的現代化面前崩潰的必然性。

(7)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全文擴展閱讀:

A Rose for Emily 中含有隱喻的寫作手法

在小說的這一情節,看似作者以一種全新、客觀而全面的視角,描述了艾米麗在全鎮人中偉大的英雄形象。在故事的後續情節,故事闡述的角度主要基於「我們」,根據小說上下文的關系,這個「我們」在文章中是除了艾米麗之外全鎮的所有人。

通過分析文章中「我們」這一闡述角度的轉換,小說對於艾米麗的英雄形象的闡述並非真正的客觀而全面,反而帶有極其明顯的主觀性、片面性。因為小說中的「我們」並非是我們讀者本身,讀者並沒有真正地踏入到艾米麗的房子一步。

而對於艾米麗的很多故事情節,小說中的「我們」都是根據讀者的主觀感覺而形成。在小說的開始之初,「我們」得知艾米麗買了老鼠葯,「我們」都說艾米麗自殺了,艾米麗的死是由於她自殺而為。艾米麗真的是自殺而亡的嗎?老鼠葯是艾米麗為自殺而備的嗎?

通過仔細而認真地分析小說的故事結構,就會發現,艾米麗買老鼠葯,其動機很明顯,她不是為自殺而是為殺人而買的。作者對於這一結果,明明是心知肚明的,而他卻通過「我們」這一角度去進行闡述而誤導讀者。

作者正是通過對讀者的誤導,使作品彌漫著一種距離感和朦朧感,激發讀者的好奇心,使他們具有繼續讀下去的興趣和慾望。

❽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美]威廉·福克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ELhQ7KTwOGPOaWPUgZaU4g

提取碼: qnxf

書名: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

豆瓣評分:8.3

作者:[美]威廉·福克納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譯者:葉紫

出版年:2017-2

頁數:172

內容簡介: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精選了福克納最有代表性的7個短篇,講述了美國內戰爆發後,南方的傳統文化與北方價值觀經歷的巨大沖擊與轉變,用奇特而扭曲的語言描述了在這種特殊環境下沒落的貴族與平民之間的沖突。

福克納的絕大多數長篇和短篇的故事都發生在約克納帕塔法郡(Yoknapatawpha County)中,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脈絡是約克納帕塔法郡中屬於不同社會階層的若干個家族的幾代人的故事,時間從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系中共600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個長篇和短篇小說中穿插交替出現。約克納帕塔法是福克納作品的標志,是文學史上有名的虛構地點之一,原型是他故鄉所在的拉斐特郡(Lafayette)。

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國小說家。出生於沒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加拿大空軍中服役,戰後曾在大學肄業一年,1925年後專門從事創作。他被西方文學界視作「現代的經典作家」。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和7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故事發生在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被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這部世系主要寫該縣及傑弗遜鎮不同社會階層的若幹家庭幾代人的故事。時間從獨立戰爭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場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現,實為一部多卷體的美國南方社會變遷的歷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寫傑弗遜鎮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沒落及成員的精神狀態和生活遭遇的《喧嘩與騷動》(又譯《聲音與瘋狂》1929);寫安斯·本德侖偕兒子運送妻子靈柩回傑弗遜安葬途中經歷種種磨難的《我彌留之際》(1930);寫孤兒裘·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種族偏見的播弄、虐待下悲慘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寫一個有罪孽的庄園主塞德潘及其子女和庄園的毀滅性結局的《押沙龍,押沙龍!》(1936);寫新興資產階級弗萊姆·斯諾普斯的冷酷無情及其必然結局的《斯諾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鎮》1957,《大宅》1959)等。 福克納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❾ 短篇名著

1、《西西里檸檬》

《西西里檸檬》是皮蘭德婁比較優秀的短篇之一,敘述鄉村長笛手到那不勒斯探望成為著名歌唱家的未婚妻的遭遇。

小說的情節十分緊湊,全部在長笛手在未婚妻寓所等待久別重逢的短暫時間里展開;作者用明快的文筆,通過對勢利、傲慢的傭人,惶惑、恍傷的馬爾塔大嬸,奢華、冷漠無情的未婚妻的勾畫,迅捷地展開放事,描繪出貧窮、純潔的西西里少女苔萊李娜踏入上層社會逐步墮落的情形。

作家善於細膩地描摹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點染環境氣氛,抒發人物內心感受的起伏和變化,使小說具有哀傷的抒情性和戲劇效果比較強烈的特點。

2、《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也譯作《紀念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的短篇小說,1930年4月發表在《論壇》雜志,引起極大反響。

同年的193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辛克萊·劉易斯在其演說中提到了福克納,稱他「把南方從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淚中解放了出來」。

3、《羅生門》

《羅生門》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1915年創作的短篇小說,情節取材於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語》。

作品講述了藤暮時分,羅生門下,一個家奴正在等侯著雨停,當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於生死未決時,偶遇以拔死人頭發為生的一老嫗,走投無路的家奴邪惡大發,決心棄苦從惡,剝下老嫗的衣服逃離了羅生門。

該作情節簡單,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場面。時間、地點、人物、結局全都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作品雖以舊題材創作的歷史小說,卻被賦予了一定的寓意,描寫了社會最底層頑強掙扎著繼續生存的民眾,而並非單純意義上的歷史小說。

4、《變色龍》

《變色龍》是俄國作家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契訶夫在該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虛偽逢迎、見風使舵的巡警奧楚蔑洛夫,當他以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時,就揚言要弄死它並懲罰其主人。

當他聽說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將軍時,一會兒額頭冒汗,一會兒又全是哆嗦。通過人物如同變色龍似的不斷變化態度的細節描寫,有力地嘲諷了沙皇專制制度下封建衛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臉。

5、《警察與贊美詩》

《警察與贊美詩》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該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蘇比,因為寒冬想去監獄熬過,所以故意犯罪,去飯店吃霸王餐,擾亂治安,偷他人的傘,調戲婦女等,然而這些都沒有讓他如願進監獄;

最後,當他在教堂里被贊美詩所感動,想要從新開始,改邪歸正的時候,警察卻將他送進了監獄。該小說展示了當時美國下層人民無以為生的悲慘命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名著

❿ 求獻給艾米莉的玫瑰花的中文譯文

A ROSE FOR EMILY的中文


愛米麗•格里爾生小姐過世了,全鎮的人都去送喪:男子們是出於敬慕之情,因為一個紀念碑倒下了:婦女們呢,則大多數出於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內部。除了一個花匠兼廚師的老僕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誰也沒進去看看這幢房子了。

那是一幢過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坐落在當年一條最考究的街道上,還裝點著有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風味的圓形屋頂、尖塔和渦形花紋的陽台,帶有濃厚的輕盈氣息。可是汽車間和軋棉機之類的東西侵犯了這一帶庄嚴的名字,把它們塗抹得一干二凈。只有愛米麗小姐的屋子巋然獨存,四周簇擁著棉花車和汽油泵。房子雖已破敗,卻還是執拗不馴,裝模作樣,真是丑中之丑。現在愛米麗小姐已經加入了那些名字庄嚴的代表人物的行列,他們沉睡在雪松環繞的墓園之中,那裡盡是一排排在南北戰爭時期傑斐遜戰役中陣亡的南方和北方的無名軍人墓。

愛米麗小姐在世時,始終是一個傳統的化身,是義務的象徵,也是人們關注的對象。打一八九四年某日鎮長沙多里斯上校——也就是他下了一道黑人婦女不系圍裙不得上街的命令——豁免了她一切應納的稅款起,期限從她父親去世之日開始,一直到她去世為止,這是全鎮沿襲下來對她的一種義務。這也並非說愛米麗甘願接受施捨,原來是沙多里斯上校編造了一大套無中生有的話,說是愛米麗的父親曾經貸款給鎮政府,因此,鎮政府作為一種交易,寧願以這種方式償還。這一套話,只有沙多里斯一代的人以及像沙多里斯一樣頭腦的人才能編得出來,也只有婦道人家才會相信。

等到思想更為開明的第二代人當了鎮長和參議員時,這項安排引起了一些小小的不滿。那年元旦,他們便給她寄去了一張納稅通知單。二月份到了,還是杳無音信。他們發去一封公函,要她便中到司法長官辦公處去一趟。一周之後,鎮長親自寫信給愛米麗,表示願意登門訪問,或派車迎接她,而所得回信卻是一張便條,寫在古色古香的信箋上,書法流利,字跡細小,但墨水已不鮮艷,信的大意是說她已根本不外出。納稅通知附還,沒有表示意見。

參議員們開了個特別會議,派出一個代表團對她進行了訪問。他們敲敲門,自從八年或者十年前她停止開授瓷器彩繪課以來,誰也沒有從這大門出入過。那個上了年紀的黑人男僕把他們接待進陰暗的門廳,從那裡再由樓梯上去,光線就更暗了。一股塵封的氣味撲鼻而來,空氣陰濕而又不透氣,這屋子長久沒有人住了。黑人領他們到客廳里,裡面擺設的笨重傢具全都包著皮套子。黑人打開了一扇百葉窗,這時,便更可看出皮套子已經坼裂;等他們坐了下來,大腿兩邊就有一陣灰塵冉冉上升,塵粒在那一縷陽光中緩緩旋轉。壁爐前已經失去金色光澤的畫架上面放著愛米麗父親的炭筆畫像。

她一進屋,他們全都站了起來。一個小模小樣,腰圓體胖的女人,穿了一身黑服,一條細細的金錶鏈拖到腰部,落到腰帶里去了,一根烏木拐杖支撐著她的身體,拐杖頭的鑲金已經失去光澤。她的身架矮小,也許正因為這個緣故,在別的女人身上顯得不過是豐滿,而她卻給人以肥大的感覺。她看上去像長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屍,腫脹發白。當客人說明來意時,她那雙凹陷在一臉隆起的肥肉之中,活像揉在一團生面中的兩個小煤球似的眼睛不住地移動著,時而瞧瞧這張面孔,時而打量那張面孔。

她沒有請他們坐下來。她只是站在門口,靜靜地聽著,直到發言的代表結結巴巴地說完,他們這時才聽到那塊隱在金鏈子那一端的掛表嘀嗒作響。

她的聲調冷酷無情。「我在傑斐遜無稅可納。沙多里斯上校早就向我交代過了。或許你們有誰可以去查一查鎮政府檔案,就可以把事情弄清楚。」

「我們已經查過檔案,愛米麗小姐,我們就是政府當局。難道你沒有收到過司法長官親手簽署的通知嗎?」

「個錯,我收到過一份通知,」愛米麗小姐說道,「也許他自封為司法長官……可是我在傑斐遜無稅可交。」
「可是納稅冊上並沒有如此說明,你明白吧。我們應根據……」

「你們去找沙多里斯上校。我在傑斐遜無稅可交。」

「可是,愛米麗小姐——」

「你們去找沙多里斯上校,(沙多里斯上校死了將近十年了)我在傑斐遜無稅可納。托比!」黑人應聲而來。「把這些先生們請出去。」



她就這樣把他們「連人帶馬」地打敗了,正如三十年前為了那股氣味的事戰勝了他們的父輩一樣。那是她父親死後兩年,也就是在她的心上人——我們都相信一定會和她結婚的那個人——拋棄她不久的時候。父親死後,她很少外出;心上人離去之後,人們簡直就看不到她了。有少數幾位婦女竟冒冒失失地去訪問過她,但都吃了閉門羹。她居處周圍唯一的生命跡象就是那個黑人男子拎著一個籃子出出進進,當年他還是個青年。

「好象只要是一個男子,隨便什麼樣的男子,都可以把廚房收拾得井井有條似的。」婦女們都這樣說。因此,那種氣味越來越厲害時,她們也不感到驚異,那是芸芸眾生的世界與高貴有勢的格里爾生家之間的另一聯系。

鄰家一位婦女向年已八十的法官斯蒂芬斯鎮長抱怨。

「可是太太,你叫我對這件事又有什麼辦法呢?」他說。

「哼,通知她把氣味弄掉,」那位婦女說。「法律不是有明文規定嗎?」

「我認為這倒不必要,」法官斯蒂芬斯說。「可能是她用的那個黑鬼在院子里打死了一條蛇或一隻老鼠。我去跟他說說這件事。」

第二天,他又接到兩起申訴,一起來自一個男的,用溫和的語氣提出意見。「法官,我們對這件事實在不能不過問了。我是最不願意打擾愛米麗小姐的人,可是我們總得想個辦法。」那天晚上全體參議員——三位老人和一位年紀較輕的新一代成員在一起開了個會。

「這件事很簡單,」年輕人說。「通知她把屋子打掃干凈,限期搞好,不然的話……」

「先生,這怎麼行?」法官斯蒂芬斯說,「你能當著一位貴婦人的面說她那裡有難聞的氣味嗎?」

於是,第二天午夜之後,有四個人穿過了愛米麗小姐家的草坪,像夜盜一樣繞著屋子潛行,沿著牆角一帶以及在地窖通風處拚命聞嗅,而其中一個人則用手從挎在肩上的袋子中掏出什麼東西,不斷做著播種的動作。他們打開了地窖門,在那裡和所有的外屋裡都撒上了石灰。等到他們回頭又穿過草坪時,原來暗黑的一扇窗戶亮起了燈:愛米麗小姐坐在那裡,燈在她身後,她那挺直的身軀一動不動像是一尊偶像一樣。他們躡手躡腳地走過草坪,進入街道兩旁洋槐樹樹蔭之中。一兩個星期之後,氣味就聞不到了。

而這時人們才開始真正為她感到難過。鎮上的人想起愛米麗小姐的姑奶奶韋亞特老太太終於變成了十足瘋子的事,都相信格里爾生一家人自視過高,不了解自己所處的地位。愛米麗小姐和像她一類的女子對什麼年輕男子都看不上眼。長久以來,我們把這家人一直看做一幅畫中的人物:身段苗條、穿著白衣的愛米麗小姐立在背後,她父親叉開雙腳的側影在前面,背對愛米麗,手執一根馬鞭,一扇向後開的前門恰好嵌住了他們倆的身影。因此當她年近三十,尚未婚配時,我們實在沒有喜幸的心理,只是覺得先前的看法得到了證實。即令她家有著瘋癲的血液吧,如果真有一切機會擺在她面前,她也不至於斷然放過。

父親死後,傳說留給她的全部財產就是那座房子;人們倒也有點感到高興。到頭來,他們可以對愛米麗表示憐憫之情了。單身獨處,貧苦無告,她變得懂人情了。如今她也體會到多一便士就激動喜悅、少一便士便痛苦失望的那種人皆有之的心情了。

她父親死後的第二天,所有的婦女們都准備到她家拜望,表示哀悼和願意接濟的心意,這是我們的習俗。愛米麗小姐在家門口接待她們,衣著和平日一樣,臉上沒有一絲哀愁。她告訴她們,她的父親並未死。一連三天她都是這樣,不論是教會牧師訪問她也好,還是醫生想勸她讓他們把屍體處理掉也好。正當他們要訴諸法律和武力時,她垮下來了,於是他們很快地埋葬了她的父親。
當時我們還沒有說她發瘋。我們相信她這樣做是控制不了自己。我們還記得她父親趕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我們也知道她現在已經一無所有,只好象人們常常所做的一樣,死死拖住搶走了她一切的那個人。



她病了好長一個時期。再見到她時,她的頭發已經剪短,看上去像個姑娘,和教堂里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像不無相似之處——有幾分悲愴肅穆。

行政當局已訂好合同,要鋪設人行道,就在她父親去世的那年夏天開始動工,建築公司帶著一批黑人、騾子和機器來了,工頭是個北方佬,名叫荷默•伯隆,個子高大,皮膚黝黑,精明強干,聲音宏亮,雙眼比臉色淺淡。一群群孩子跟在他身後聽他用不堪入耳的話責罵黑人,而黑人則隨著鐵鎬的上下起落有節奏地哼著勞動號子。沒有多少時候,全鎮的人他都認識了。隨便什麼時候人們要是在廣場上的什麼地方聽見呵呵大笑的聲音,荷默•伯隆肯定是在人群的中心。過了不久,逢到禮拜天的下午我們就看到他和愛米麗小姐一齊駕著輕便馬車出遊了。那輛黃輪車配上從馬房中挑出的栗色轅馬,十分相稱。

起初我們都高興地看到愛米麗小姐多少有了一點寄託,因為婦女們都說:「格里爾生家的人絕對不會真的看中一個北方佬,一個拿日工資的人。」不過也有別人,一些年紀大的人說就是悲傷也不會叫一個真正高貴的婦女忘記「貴人舉止」,盡管口頭上不把它叫作「貴人舉止」。他們只是說:「可憐的愛米麗,她的親屬應該來到她的身邊。」她有親屬在亞拉巴馬;但多年以前,她的父親為了瘋婆子韋亞特老太太的產權問題跟他們鬧翻了,以後兩家就沒有來往。他們連喪禮也沒派人參加。

老人們一說到「可伶的愛米麗」,就交頭接耳開了。他們彼此說:「你當真認為是那麼回事嗎?」「當然是啰。還能是別的什麼事?……」而這句話他們是用手捂住嘴輕輕地說的;輕快的馬蹄得得駛去的時候,關上了遮擋星期日午後驕陽的百葉窗,還可聽出綢緞的窸窣聲:「可憐的愛米麗。」

她把頭抬得高高——甚至當我們深信她已經墮落了的時候也是如此,彷彿她比歷來都更要求人們承認她作為格里爾生家族末代人物的尊嚴;彷彿她的尊嚴就需要同世俗的接觸來重新肯定她那不受任何影響的性格。比如說,她那次買老鼠葯、砒霜的情況。那是在人們已開始說「可憐的愛米麗」之後一年多,她的兩個堂姐妹也正在那時來看望她。

「我要買點毒葯。」她跟葯劑師說。她當時已三十齣頭,依然是個削肩細腰的女人,只是比往常更加清瘦了,一雙黑眼冷酷高傲,臉上的肉在兩邊的太陽穴和眼窩處綳得很緊,那副面部表情是你想像中的燈塔守望人所應有的。「我要買點毒葯。」她說道。

「知道了,愛米麗小姐。要買哪一種?是毒老鼠之類的嗎?那麼我介——」

「我要你們店裡最有效的毒葯,種類我不管。」

葯劑師一口說出好幾種。「它們什麼都毒得死,哪怕是大象。可足你要的是——」

「砒霜,」愛米麗小姐說。「砒霜靈不靈?」

「是……砒霜?知道了,小姐。可是你要的是……」

「我要的是砒霜。」

葯和師朝下望了她一眼。她回看他一眼,身子挺直,面孔像一面拉緊了的旗子。「噢噢,當然有,」葯劑師說。「如果你要的是這種毒葯。不過,法律規定你得說明作什麼用途。」

愛米麗小姐只是瞪著他,頭向後仰了仰,以便雙眼好正視他的雙眼,一直看到他把目光移開了,走進去拿砒霜包好。黑人送貨員把那包葯送出來給她;葯劑師卻沒有再露面。她回家打開葯包,盒子上骷髏骨標記下註明:「毒鼠用葯」。



於是,第二天我們大家都說:「她要自殺了」;我們也都說這是再好沒有的事。我們第一次看到她和荷默•伯隆在一塊兒時,我們都說:「她要嫁給他了。」後來又說:「她還得說服他呢。」因為前默自己說他喜歡和男人來往,大家知道他和年輕人在糜鹿俱樂部一道喝酒,他本人說過,他是無意於成家的人。以後每逢禮拜天下午他們乘著漂亮的輕便馬車馳過:愛米麗小姐昂著頭,荷默歪戴著帽子,嘴裡叼著雪茄煙,戴著黃手套的手握著馬韁和馬鞭。我們在百葉窗背後都不禁要說一聲:「可憐的愛米剛。」
後來有些婦女開始說,這是全鎮的羞辱,也是青年的壞榜樣。男子漢不想干涉,但婦女們終於迫使浸禮會牧師——愛米麗小姐一家人都是屬於聖公會的——去拜訪她。訪問經過他從未透露,但他再也不願去第二趟了。下個禮拜天他們又駕著馬車出現在街上,於是第二天牧師夫人就寫信告知愛米麗住在亞拉巴馬的親廈。

原來她家裡還有近親,於是我們坐待事態的發展。起先沒有動靜,隨後我們得到確訊,他們即將結婚。我們還聽說愛米麗小姐去過首飾店,訂購了一套銀質男人盥洗用具,每件上面刻著「荷•伯」。兩天之後人家又告訴我們她買了全套男人服裝,包括睡衣在內,因此我們說:「他們已經結婚了。」我們著實高興。我們高興的是兩位堂姐妹比起愛米麗小姐來,更有格里爾生家族的風度。

因此當荷默•伯隆離開本城——街道鋪路工程已經竣工好一陣子了——時,我們一點也不感到驚異。我們倒因為缺少一番送行告別的熱鬧,不無失望之感。不過我們都相信他此去是為了迎接愛米麗小姐作一番准備,或者是讓她有個機會打發走兩個堂姐妹。(這時已經形成了一個秘密小集團,我們都站愛米麗小姐一邊,幫她踢開這一對堂姐妹。)一點也不差,一星期後她們就走了。而且,正如我們一直所期待的那樣,荷默•伯隆又回到鎮上來了。一位鄰居親眼看見那個黑人在一天黃昏時分打開廚房門讓他進去了。

這就是我們最後一次看到荷默•伯隆。至於愛米麗小姐呢,我們則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過她。黑人拿著購貨籃進進出出,可是前門卻總是關著。偶爾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在窗口晃過,就像人們在撒石灰那天夜晚曾經見到過的那樣,但卻有整整六個月的時間,她沒有出現在大街上。我們明白這也並非出乎意料;「她父親的性格三番五次地使她那作為女性的一生平添波折,而這種性格彷彿大惡毒,太狂暴,還不肯消失似的。

等到我們再見到愛米麗小姐時,她已經發胖了,頭發也已灰白了。以後數年中,頭發越變越灰,變得像胡椒鹽似的鐵灰色,顏色就不再變了。直到她七十四歲去世之日為止,還是保持著那旺盛的鐵灰色,像是一個活躍的男子的頭發。

打那時起,她的前門就一直關閉著,除了她四十左右的那段約有六七年的時間之外。在那段時期,她開授瓷器彩繪課。在樓下的一間房裡,她臨時布置了一個畫室,沙多里斯上校的同時代人全都把女兒、孫女兒送到她那裡學畫,那樣的按時按刻,那樣的認真精神,簡直同禮拜天把她們送到教堂去,還給她們二角伍分錢的硬幣准備放在捐獻盆子里的情況一模一樣。這時,她的捐稅已經被豁免了。

後來,新的一代成了全鎮的骨乾和精神,學畫的學生們也長大成人,漸次離開了,她們沒有讓她們自己的女孩子帶著顏色盒、令人生厭的畫筆和從婦女雜志上剪下來的畫片到愛米麗小姐那裡去學畫。最後一個學生離開後,前門關上了,而且永遠關上了。全鎮實行免費郵遞制度之後,只有愛米麗小姐一人拒絕在她門口釘上金屬門牌號,附設一個郵件箱。她怎樣也不理睬他們。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我們眼看著那黑人的頭發變白了,背也駝了,還照舊提著購貨籃進進出出。每年十二月我們都寄給她一張納稅通知單,但一星期後又由郵局退還了,無人收信。不時我們在樓底下的一個窗口——她顯然是把樓上封閉起來了——見到她的身影,像神龕中的一個偶像的雕塑軀干,我們說不上她是不是在看著我們。她就這樣度過了一代又一代——高貴,寧靜,無法逃避,無法接近,怪僻乖張。

她就這樣與世長辭了。在一棟塵埃遍地、鬼影憧憧的屋子裡得了病,侍候她的只有一個老態龍鍾的黑人。我們甚至連她病了也不知道;也早已不想從黑人那裡去打聽什麼消息。他跟誰也不說話,恐怕對她也是如此,他的嗓子似乎由於長久不用變得嘶啞了。

她死在樓下一間屋子裡,笨重的胡桃木床上還掛著床帷,她那長滿鐵灰頭發的頭枕著的枕頭由於用了多年而又不見陽光,已經黃得發霉了。



黑人在前門口迎接第一批婦女,把她們請進來,她們話音低沉,發出噝噝聲響,以好奇的目光迅速掃視著一切。黑人隨即不見了,他穿過屋子,走出後門,從此就不見蹤影了。

兩位堂姐妹也隨即趕到,他們第二天就舉行了喪禮,全鎮的人都跑來看看覆蓋著鮮花的愛米麗小姐的屍體。停屍架上方懸掛著她父親的炭筆畫像,一臉深刻沉思的表情,婦女們唧唧喳喳地談論著死亡,而老年男子呢——有些人還穿上了刷得很乾凈的南方同盟軍制服——則在走廊上,草坪上紛紛談論著愛米麗小姐的一生,彷彿她是他們的同時代人,而且還相信和她跳過舞,甚至向她求過愛,他們把按數學級數向前推進的時間給攪亂了。這是老年人常有的情形。在他們看來,過去的歲月不是一條越來越窄的路,而是一片廣袤的連冬天也對它無所影響的大草地,只是近十年來才像窄小的瓶口一樣,把他們同過去隔斷了。

我們已經知道,樓上那塊地方有一個房間,四十年來從沒有人見到過,要進去得把門撬開。他們等到愛米麗小姐安葬之後,才設法去開門。

門猛烈地打開,震得屋裡灰塵彌漫。這間布置得像新房的屋子,彷彿到處都籠罩著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陰慘慘的氛圍:敗了色的玫瑰色窗簾,玫瑰色的燈罩,梳妝台,一排精細的水晶製品和白銀作底的男人盥洗用具,但白銀已毫無光澤,連刻制的姓名字母圖案都已無法辨認了。雜物中有一條硬領和領帶,彷彿剛從身上取下來似的,把它們拿起來時,在檯面上堆積的塵埃中留下淡淡的月牙痕。椅子上放著一套衣服,折疊得好好的;椅子底下有兩只寂寞無聲的鞋和一雙扔了不要的襪子。

那男人躺在床上。

我們在那裡立了好久,俯視著那沒有肉的臉上令人莫測的齜牙咧嘴的樣子。那屍體躺在那裡,顯出一度是擁抱的姿勢,但那比愛情更能持久、那戰勝了愛情的熬煎的永恆的長眠已經使他馴服了。他所遺留下來的肉體已在破爛的睡衣下腐爛,跟他躺著的木床粘在一起,難分難解了。在他身上和他身旁的枕上,均勻地覆蓋著一層長年累月積下來的灰塵。

後來我們才注意到旁邊那隻枕頭上有人頭壓過的痕跡。我們當中有一個人從那上面拿起了什麼東西,大家湊近一看——這時一股淡淡的乾燥發臭的氣味鑽進了鼻孔——原來是一綹長長的鐵灰色頭發。

熱點內容
七夕文檔 發布:2025-05-25 19:12:05 瀏覽:249
上海花卉行情 發布:2025-05-25 19:03:23 瀏覽:286
七夕耍線 發布:2025-05-25 19:03:22 瀏覽:35
網球花花語 發布:2025-05-25 18:55:17 瀏覽:75
慧花藝 發布:2025-05-25 18:53:26 瀏覽:804
櫻花黑白線稿 發布:2025-05-25 18:50:14 瀏覽:796
七夕情人節前的工作準備 發布:2025-05-25 18:49:38 瀏覽:525
百年赤楠盆景 發布:2025-05-25 18:48:41 瀏覽:766
飄柔蘭花洗發水 發布:2025-05-25 18:45:54 瀏覽:50
蒼蘭花花語 發布:2025-05-25 18:24:34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