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算情人節
七夕節被稱為當代的中國情人節。因為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現代,更是產生「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的起源
古人發現,天上有兩顆星被銀河隔得很開,又非常亮,聯系當時男跟女織的分工,於是分別叫牛郎星和織女星。根據傳說,每年的七月初七,牛郎織女在天上的鵲橋相會,而且是在晚上過節,所以這天就被叫七夕節。姑娘們為了能有織女的心靈手巧,就在這天比針線活,所以這個節日又叫乞巧節。而在現代,因為其浪漫的故事傳說也被許多人當做是中國的情人節。
對於中國情人節,目前大致有三種說法:一個是元宵節(正月十五);二是農歷三月初三,相比之下,這個更為准確,另一個是七夕節(本稱乞巧節,七月初七)正月十五元宵節,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此稱謂古來已久。元宵節,是古代婦女最感興趣的節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
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才可以出來,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過的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單純地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就把七夕附會成「情人節」,嚴格意義來說,元宵節的「情人節」功能勝於七夕節。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
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七月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因為七夕節與女事關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婦女節。
B. 七夕節又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又叫情人節嗎
相傳七夕節的由於是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下面我給大家准備了七夕節又叫情人節嗎的相關內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七夕節又叫情人節嗎1
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之前並未重視,隨著西方情人節在中國盛行,中國本土的情人節被逐漸重視起來。農歷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後來引進了西方的「情人節」一詞,到現在逐漸被人們稱之為「情人節」。七夕來源七夕節起始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其實,七夕節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源自星宿(婺女星)崇拜,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又稱「七姐」、「七娘媽」等。
七夕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也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織女的誕辰。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七夕節乞巧是向七姐(織女星)祈求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又叫情人節嗎2
一、七夕節的來歷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源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七夕節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如《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情感問題加導師/信:)睆彼牽牛,不以服箱。」還有明代羅頎《物源》曰:「楚懷王初置七夕。」不過那時候的七夕,只是祭祀牽牛星、織女星。
直到漢代,其細節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系起來。如東漢應劭撰的《風俗通》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又如《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以習之。」
由於古時女子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夕,她們都會向織女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這也就是「乞巧」一詞的來源。
二、七夕節的傳說
孤兒牛郎和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經常被嫂子虐待,分家後只分得一頭很有靈性的`老黃牛相依為命。
後來一次放牛的時候,老牛突然口吐人言,告訴牛郎,有仙女下凡,並告訴他如果天亮前仙女回不去就會留在凡間,牛郎按照老牛說的,看到漂亮的織女心生愛慕,偷偷拿走了她的衣服。(情感問題加導師/信:)
後來兩人很談的來,織女便作了牛郎的妻子,過著男耕女織幸福的生活。天帝知曉後,大怒,押解織女回天庭,老牛帶著牛郎去追織女,王母在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
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感動了喜鵲,為他們搭成了喜鵲橋,兩人在銀河上終於相會。此時感動了天帝,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這也是七夕節的由來。
C. 七夕算是情人節嗎
雖說七夕被我們稱為情人節不過十餘年歷史,但其實從「向上天乞求心靈手巧」的乞巧節到如今愛情象徵的節日,是一個長達千年的漫長演化過程。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七夕是如何在悠悠歲月中逐漸變成情人節的。而它,其實稱為古代的情人節也並不過分。
七夕真的不是情人節,只是乞巧節么,其實所有人都錯了
七夕乞巧的起源
不管是我們現在所稱的七夕,還是古代的乞巧節,雖然節日形式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它的日期—七月七日。關於對「七月七日」這個日子的紀念,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春秋時期的《書經》,「七」在《周易》的卦爻中有反復、歸來的意思,再加上「七」本身代表著終結和開始,所以七月初七的這個節日紀念,最早是古人的一種「數字崇拜」。到了東漢太守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又稱其為「七夕」,七夕之稱由此而來。
當然晉代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還有這么一段對話,說:
「七月初七日,俗重此日,其夜灑掃中庭。然則中庭乞願, 其舊俗乎?」又說:「魏時人或問董勛雲:『七月七日為良日,飲食不同於古,何也?』勛雲:『七月黍熟,七日為陽數,故以糜為珍。 今北人唯設湯餅,無復有糜矣。 」
這表明除了數字崇拜以外(既「七月七日為良日,「「七日」為陽數),更為重要的是七月初七剛好是秋糧成熟之日,百姓以做豐收之歡慶。
七夕真的不是情人節,只是乞巧節么,其實所有人都錯了
那乞巧節跟七夕又是什麼時候結合的呢?
晉代葛洪在《西京雜記》中載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開襟樓,倶以習之」之句是為關於把「七月七日」當做一個節日來對待,也就是乞巧節的最早記載。從這里我們除了知道「七月七日「在漢朝的時候已經頗具流行以外,也知道了乞巧節主要的形式就是「穿七孔針」。在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就有:
「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咸以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到了七夕這天,婦女們一邊穿七孔針,一邊把瓜果等放到庭院中,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織網,則說明自己的祈禱和乞求將會得到應驗。至此,這一形式就成為了乞巧節最主要的風俗,比如唐憲宗朝的宰相權德輿就有《七夕》詩曰:「家人競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霄」,北宋的《東京夢華錄》也有,「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七夕真的不是情人節,只是乞巧節么,其實所有人都錯了
看來宋
D. 七夕是情人節
七夕節的確是中國情人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在過去並非象徵愛情,而是指女性祈福的節日,通常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舉辦,節日規模較為盛大,後來被賦予了情人節的含義。在中國,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都是一個特殊的節日,這個節日就叫做七夕節,也被稱作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節日內容就是女性祈福、情人祝願、祭神觀星等等。
七夕節到底是不是情人節
從現在來看,七夕節是中國情人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大多數的傳統節日都是從上古時期流傳下來的,歷經了數千年的風雨洗禮,其主要內容和根本含義也在一再改變。而七夕節也就從單純的觀望星象、祭祀神靈,逐漸增加了女性祈福的含義,最終演變為象徵著愛情的情人節,所以從如今的時間點來看,七夕節就是情人節。
七夕節又叫什麼節日
七夕節又叫做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最初起源於對星象的崇拜觀察以及對神靈的祭祀,後來逐漸增加了女性祈福的含義,主要節日習俗包括了祈福靈巧、祈福才藝、祈福姻緣等等,隨著時間的演變,再加上牛郎織女故事的渲染,七夕節又被賦予了愛情的寓意,所以如今也被稱之為中國的情人節。
E. 七夕節又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又叫情人節,是我國具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來源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定在每年的農歷7月初7,這一天我們會在大街上看到很多賣花的。那麼七夕節又叫情人節嗎?下面來給大傢具體說明一下。
詳細內容
- 01
七夕節又叫情人節對的,七夕節是我國的傳統情人節,在七夕節這一天,牛郎織女鵲橋相聚一次,而人間有情人在這一天表白自己的心意,或者向自己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相贈禮物,以表達愛意。
- 02
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由於古代女子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的姻緣。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 03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和時間的崇拜。不過,廣為人知的是牛郎織女的傳說。牛郎織女傳說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也是在我國民間流傳時間最早、流傳地域最廣的傳說。
- 04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05
七夕節民間習俗包括: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穿針乞巧、對月穿針、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等等習俗,每個地方都會有所差別。
F.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節
七夕是不是情人節從時間來看,現代的七夕節已經是中國的情人節。但在古代來說,七夕節在漢魏之際,才被正式確定,主角是女子,主要任務是祈願自己心靈手巧,不要只做個粗線條的女漢子,所以叫乞巧節,也叫女兒節,最後,才順帶求個好姻緣。
在古代七夕節的「主力軍」是婦女和兒童而非情侶。「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古人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G. 七夕節是情人節日嗎
七夕節是情人節日嗎
七夕節是情人節日嗎,很多情侶在七夕這天的時候七夕過情人節,七夕是乞巧節,它也是情人節嗎,接下來我為大家收集了一些關於七夕節是情人節日嗎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七夕節是情人節日嗎1
七夕節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七夕節習俗主要是「拜七姐」,女性會在七夕向織女「乞巧」並乞求姻緣,又因牛郎織女故事使七夕節成為較有愛情色彩的節日,才使它被譽為「情人節」。
現在很多人都將情人節譽為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它也成為了許多商家做活動的噱頭,還有人給它冠上「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實際上,七夕節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
七夕節的來源主要是從星宿崇拜衍生出來的,傳統的七夕節習俗的都是圍繞著「拜七姐」展開的,也就是織女星,也是我們浪漫的神話傳說牛郎織女中的織女。
過去七夕節時女性會向織女「乞巧」,希望她可以傳授自己她那樣靈巧的手藝,也會向織女乞求美好的姻緣。這樣加上牛郎織女故事的感染,使七夕節成為傳統節日中較有愛情色彩的節日,導致它逐漸被現代人譽為「情人節」。
七夕節是情人節日嗎2
其實,相傳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會在七夕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同時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來才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所以,七夕節歸根到底和許多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最初不過是古代人祈願祝福的日子,到當代才發展出各種浪漫色彩。
有人說,生活需要儀式感,愛情也需要。而層出不窮的情人間的節日,比如「中國情人節」——七夕,就是愛情的儀式感。造一個節日,讓相愛的.人可以一起相聚、慶祝。
其實,如果相愛,又何必製造理由在一起呢?儀式感,能使生活有趣,而愛情,不需要「營造」有趣啊~因為是那個人,因為能和那個人在一起,平凡就是奇跡啊~
「一些年之後,我要跟你去山下人跡稀少的小鎮生活。清晨爬到高山巔頂,下山去集市買蔬菜水果。烹煮打掃。午後讀一本書。晚上在杏花樹下喝酒,聊天,直到月色和露水清涼。在夢中,行至岩鳳尾蕨茂盛的空空山谷,鳥聲清脆,一起在樹下疲累而眠。醒來時,我尚年少,你未老。」
——安妮寶貝《眠空》
和愛的人在一起,每一天都是情人節,每一個小小細節,都是愛情最好的禮物。
清晨睜開眼,看到枕邊人安穩的睡顏,這是最好的一天。
降溫了,收到一句簡短的信息問候:「天冷加衣。」這是最好的情話。傷心了,身邊人一言不發陪著你,摸摸你的頭,輕輕的擁抱。這是最好的陪伴。加班回家,有一盞燈亮著,一碗冒著熱氣的小米粥等著你。這是最好的禮物。
所以,和對的人在一起,每一秒都怦然,每一刻都心動,每一天都是情人節。
H. 七夕是不是情人節
七夕是不是情人節
七夕是不是情人節,說到七夕有很多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一天是情人節,在生活中,很多人對這個原始的故事不太了解,只知道這一天是牛郎織女相遇的日子。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七夕是不是情人節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夕是不是情人節1
七夕,其實根本不是情人節
公元2020年8月25日,農歷七月初七,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夕節。相傳這一天是牛郎織女一年之中唯一一天可以渡過天河,鵲橋相會的日子。
傳說,天下有一顆織女星,有一顆牽牛星。織女和牛郎兩個人情投意合,真心相愛,奈何天規律令不允許男女私自相戀。
織女是王母娘娘的女兒,見兩人私自幽會,便把牽牛貶下了凡間,並且讓織女每日織雲錦,以作懲罰,織女常常以淚洗面,她時常幻想著王母能大發慈悲,讓他的牽牛回來。
牽牛被貶下凡之後,落在一個窮苦的農民人家,起名牛郎。父母去世之後,嫂嫂嫌棄牛郎,不想讓他繼續在家中。
於是給了牛郎一頭牛和一輛破車讓他自謀生路,牛郎每日都帶著老牛在地中耕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勉強能過。
但他卻不知道,這老牛原本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為替牛郎和織女講了幾句話,便被一起打到了凡間。
一日,織女終於可以在其他幾個仙女的陪伴下,去名為「碧 蓮池」的地方遊玩。老牛見狀,便開口對牛郎說:「你快去碧 蓮池,拿著紅色衣服回來,就會娶到妻子。」
牛郎去了碧 蓮池,果真遇見了很多仙子在池中沐浴。便聽從老牛的話拿了那件紅色的衣服,這件衣服的主人,就是織女。
織女見拿著衣服的人正是她心心念念的牽牛,便決意嫁給牛郎。兩人婚後男耕女織,還生下了一對兒女,日子雖然清淡,但卻幸福快樂。
王母見織女遲遲未歸,知道她在凡間的事情後大怒,決定抓回織女,此時的老牛也以到了大限之日。
老牛告訴牛郎,它死後把皮拔下來,就可以披著牛皮飛起來了。
王母派天兵天將捉回織女的'那天,牛郎披上牛皮,背上兩個竹簍,帶著一雙兒女飛上天,與織女依依不捨。
王母見狀,用頭上的金釵一劃,天空中便出現了一道無法逾越的天河,兩人只能相望不能接近。
一時間,只聽見牛郎織女一雙兒女撕心裂肺的哭泣聲,王母被他們忠貞的愛情打動,便同意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可以相見一次。
從此以後,牛郎和一雙兒女便住在了天河邊上,等待著七月初七與織女相會。
傳說如果在七月七日這天,寂靜的深夜在葡萄架下還可以聽到牛郎織女的低聲謎語。
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
但你們知道嗎?七夕節,其實並不是中國的情人節。
幾千年前,古人們大多數節日的定義,其實都是源於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他們對於神秘的星宿是及其崇拜的。
早在漢魏時期,就有了七月初七這個節日,而這一天是給女子過的節日,也可稱為女兒節。
要說七夕節最盛行的時期,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這一天,女子們的主要活動就是用五色綵線穿針。
同時對著星宿祈求,希望自己今後可以心靈手巧,不做一個粗魯的女子,順便給自己求得一個好姻緣,所以七夕也叫乞巧節。
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詩:「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七夕與愛情產生關系,就要從唐代開始了,白居易的一首詩,讓大江南北的痴男少女格外重視這一天。
七月七日夜裡,女人們都會盛裝打扮自己,在月下秉燭焚香,期盼遇見一生良緣,婚姻美滿幸福。
而到了宋代,秦觀的一首《鵲橋仙》,徹底讓愛情和七夕綁在了一起。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也正是因為牛郎和織女一年一會的日子定在了這一天,讓原本為女子的節日成為了情人節。
時至今日,很多人早已把乞巧節忘到了腦後,而是忙於過情人節。
經過幾千年的變化,我國似乎將中國人傳統的情人節看的不那麼重要了,很多年輕人甚至熱衷於過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
而西方的情人節不過就是買買買、逛逛逛、甚至當著眾人的面秀恩愛等等。這些一切都建立在消費基礎上,早已失去了情人節真正的意義。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情人節,現代人的過節方式,早已讓這個節日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與古代人相比,現代人的想像力真的太弱,遠不如千年之前的古人。
七夕是不是情人節2
說七夕的故事之前,先來糾正一個思維定式。七夕節,其實不是中國情人節。
漢魏之際,這個節日被正式確定,主角是女子,主要任務是祈願自己心靈手巧,不要只做個粗線條的女漢子,所以叫乞巧節,也叫女兒節,最後,才順帶求個好姻緣。
當然,誰讓織女和牛郎剛巧也在這天一年一會呢,所以情人節其實是喧賓奪主了。
天河浩浩盪盪,分開織女牛郎。
雖然一年一見,平時分居卻想。
我勸天下情人,不要總說很忙。
抽空或者請假,經常一起逛逛。
或者直奔商店,裝作花錢大方。
或者七夕夜半,散步荷塘邊上。
抬頭看看夜空,一彎新鮮月亮。
約會戀愛這件事,總歸這么點招數,但如果回到正經事——乞巧,你一整天的安排都是撲撲滿的。約會畢竟適合晚上,所以很多人說,上元節,也就是元宵,才更應該定為中國情人節。
不過,男人這天就沒事了嗎?牛郎是不會答應的。
七夕,女子今天可以:
就算沒有排好約會檔期,這天還是得好好打扮,從頭開始,一直到手指頭。七夕洗發,是習俗。溫州散文家琦君寫的《髻》,提到母親與叔婆等女眷,都要在七夕沐發,而且洗發水很特別——槿樹葉泡出的汁,綠盈盈的,有泡沫,去油膩,頭發有光澤。我們身邊很多公園小區都種著木槿,如今花開的正好,紅色或者白色。
木槿花
洗完頭,再做個指甲。那些瓶瓶罐罐先擱在一邊,今天要作一點,用鳳仙花汁染指甲。南宋女子的心思都花在這里了。
住在杭州的周密在《癸辛雜識》里,寫了這個方法:把花用葉搗碎,加點明礬或者鹽,然後敷在指甲上,包塊帛過一夜。第二天你會發現,指甲上是淡淡的胭脂色,沒有添加劑,也沒有刺鼻的味道。
鳳仙花
拾掇完自己,再裝點下房間。柳宗元寫過一篇《乞巧文》,其中提到「插竹垂綏,剖瓜犬牙」。桌上插幾支翠竹,然後,顯擺你手巧的時候到了,把瓜果切成種種形狀,擺在盆里。比如西瓜,就要切成蓮瓣形。
接下去有個小游戲,可能對女漢子來說更難——穿七孔針。這是一種特製長針,上面有七個小孔(也有七根針擺成隊形的),用綵線來回穿,穿得快的人,就是心靈手巧的姑娘,算是乞得巧了。
I. 七夕算是情人節嗎
在我國,來農歷七月初七就是人自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後來引進了西方的「情人節」一詞,到現在逐漸被人們稱之為「情人節」。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