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龍門
1. 中國航天員送來了什麼七夕祝福
七夕佳節,是牛郎織女在天河團聚的日子。這個古老、浪漫的傳說蘊含著中華兒女對廣袤星空的美好暢想。8月14日,神舟十二號飛行乘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從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來祝福:「牛郎織女在天河團聚,我們在『天和』艙向大家送上祝福!」「我們在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中,祝大家幸福美滿!」
對此,網友表示:「向祖國的好兒女航天員致敬。祝福你們平安吉祥。完成祖國人民交給你們的任務。」「拜託聶將軍,路過鵲橋的時候,代我在橋上留下個簽名吧,好嗎? 我叫『驕傲的中國人』。」
延伸閱讀——「航天員小姐姐」與飛天女神聯袂開啟大唐秘境
8月13日晚,河南衛視播出了中國節日系列之七夕節特別節目——七夕奇妙游。故事的開場,一個獨自在空間站過節的航天員看到了一場流星。沒想到的是,一名衣裙飄曳的飛天也出現在浩瀚的星空中。與她牽手後,一道通往龍門石窟的「天門」便打開了。
龍門歷史之古老,可追溯至大禹治水;石窟則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勝極於唐。建造石窟時所用的彩繪,如今多已褪色。而這場「七夕幻夢」的開場,便是霞光照亮斑駁的石窟雕像。鏡頭拉遠,那名將航天員帶回大唐盛世的飛天,正飛掠過石窟前的伊河。
陡然間,天色變換,石窟內亮起佛光,飛天則緩緩飄落。至於佛像正前方時,她忽的幻化出分身無數,手中拿著各種古樸的樂器。一時間,彷彿石窟中的飛天塑像化作真人,有的凌空飛舞,有的侍從護法,有的奏樂,有的歌詠,有的舞蹈,有的散花,有的持物供養……而他們背後,佛像庄嚴。這還沒完。
隨著飛天們轉過身,一道天門再次打開,龍門石窟里的另一道經典形象——金剛,也出場了。這些金剛的定妝照在節目預熱時就放出過,每個定格的姿勢都是從洞窟已有的金剛塑像中拓印而來。
此外,盡管塑像已經失去了原本的顏色,但化妝老師們仍然給舞蹈演員設計了十分具有古典美的彩繪造型。相比於飛天的飄逸,他們的舞蹈動作也更剛硬。團體造型也極富創意。但最驚艷的還在最後——飛天與金剛化作金色塵埃,附於雕塑之上。
而佛像們,竟在一瞬間,變回剛建成時熠熠生輝的樣子。而在這場驚艷的開場舞後,那位「航天員小姐姐」也被飛天一把拉入千年前的洛陽。在千年前的洛陽古城,她遇到了月老,見識了世間萬般愛情,甚至碰到了白居易。而被這些情節串聯起來的,則是一個又一個,傳統色彩極濃重的七夕節目。
以上內容參考光明網-中國航天員從太空發來七夕祝福:祝大家幸福美滿!
2. 為啥是金剛遇到七夕
金剛遇到七夕就是龍門金剛遇到了七夕節,是河南衛視七夕奇妙游的一個表演項目。作為《七夕奇妙游》的開場舞蹈。
《龍門金剛》採用實景拍攝輔以特效技術,融合《飛天舞》與古風街舞《金剛伎樂》,伴隨著激昂鼓點和古典旋律,以天地為舞台,龍門金剛與飛天舞女剛柔並濟,飛天舞女騰飛而舞,飄帶半空飄起,抱彈琵琶,美輪美奐。
《龍門金剛》其他情況簡介。
《龍門金剛》以河南地標之一龍門石窟為背景實景拍攝,取材自龍門石窟石刻的飛天和金剛,在大佛的注視下翩翩起舞。
節目中十三個飛天代表神州十三號,男性舞蹈者著重塑造龍門金剛大力士的藝術形象,加上AR技術加入科技感包裝,震撼十足,在節目尾聲,主創團隊根據龍門石窟的研究成果,將奉先寺進行電腦著色復原,獨具匠心的表達了深刻的文化內涵。
3. 河南衛視新出的《七夕奇妙夜》引爆全網,這支舞蹈是如何拍攝而成的
近期出現了很多質量上乘的綜藝文化類節目,就比如說大火的《七夕奇妙游》,自8月13號開播以來,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他拍攝的藝術感直擊心靈,讓很多人為之稱贊,由優酷和河南衛視聯合出品。
目前該節目正在龍門石窟實景拍攝,整體拍攝難度相較於棚內來說條件更為艱苦,更容易受到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如何讓這些優秀綜藝類節目成為推動河南文化發展的利器,成為主創團隊的主要研究重點,在舞蹈與文化相互交融中實現融會貫通,協調統一發展創新,文化與時尚結合,助力藝術的在創造,提高知名度、美譽。
4. 當古風舞蹈邂逅龍門石窟,這是一種怎樣的完美體驗
引言: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美好的事物有了更高度的認識,所以對美感的追求選擇的層次也就變得越來越高,人們選擇觀看的節目水準也隨著人們眼光的提高而變得更加好看。
河南衛視在這次七夕為廣大觀眾帶來了視覺震撼的舞蹈七夕奇妙游,舞蹈小姐姐以曼妙的舞姿圍繞在龍門石窟旁邊,以動人的舞蹈渲染著龍門石窟的色彩,網友的形容為飄飄欲仙,甚是美麗,這是以別樣的方式呈現出我國的文化,題材新穎。在節目播出的同時也完美的展現出了我國的文化底蘊,給觀眾帶來了視覺的震撼。並且七夕節本來就代表了人們對飛天的嚮往,而這次河南衛視利用了漢服、舞蹈等形式與飛天進行親密互動,當霞光照亮龍門石窟的那一刻,也激發了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
5. 你是如何評價七夕奇妙游龍門金剛的
小編作為河南人,認為這幾年河南的文化輸出做得確實是特別的好,而且也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稱贊。而這一次在七夕節的時候,河南衛視的七夕奇妙有也是如約而至,大家可以發現,這一次河南的藝術作品確實是非常的不錯,讓大家看見了震撼,也讓大家看見了導演的心思。龍門石窟是位於河南洛陽的,而河南洛陽一直被大家稱作是古城。
通過科技的發展,還有數字技術,讓大家重新看見了龍門石窟的佛像,也讓大家看見了世界文化遺產綻放新的光芒。也希望大家能夠重新的認識河南,希望外國的網友能夠愛上中國的文化,這才是舉辦七夕奇妙游的主要目的。
6. 《七夕》宋之問 全文翻譯
《七夕》
年代: 唐 作者: 宋之問
傳道仙星媛,年年會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晝從雲請,歸輪佇日輸。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譯文:勤勞的牛郎,痴情的織女,善良的黃牛,熱心的喜鵲,美麗的神話故事自古以來曾使多少深受感動。千百年來,盡管各地對"七夕''的起源解釋有所不同,過節的方式與習俗也有差異,但是它引導人們走向勤勞。誠信和愛情之路卻是完全一致的。
古人把七月七日為良日,把它作為慶賀豐收的吉慶日子。因此"七夕鵲橋會''是傳說中的神來之筆,除了寄寓著人們美好的憧憬和期望,顯然還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據傳說,星漢燦爛之際,如果看到天河中有熠熠白氣,並閃耀著五彩光芒,就被認為是牛郎織女相見的徵兆。
此時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織女恩賜,據說牛郎織女是勤勞的化身,所以跪拜者求農求織求婚都可以,但求金求銀求發財則要適得其反。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則不靈。
還有老人說這一夜,你如果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茂盛的南瓜棚下或在葡萄架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果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日後便能得到純真的愛情。
宋之問約生於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712年),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並沒有顯赫的門第家世。
父親宋令文起自鄉閭,矢志於學,交友重義,「比德同道。理閫探索詞源論討」,多才多藝,不僅「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唐高宗時做到左驍衛郎將和校理圖書舊籍的東台詳正學士,饒著聲譽。
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遜自幼勤奮好學,各得父之一絕;宋之悌驍勇過人,宋之遜精於草隸,宋之問則工專文詞,成當時佳話美談。上元二年(675年),長得身材高昂、儀表堂堂的宋之問進士及第,登臨「龍門」,踏上了仕進正途。
宋之問春風得意之日,已是武則天皇後實際把握朝政之時。武後承應「貞觀」,勵精圖治,選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問以才名與楊炯被召分直內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今河南洛陽市東北)參軍。永隆二年(681年),又與楊炯同入崇文館充學士。
天授元年(690年)秋,武後稱帝,改國號為周,敕召宋之問與楊炯分直於洛陽西入閣。15年間,宋之問很快由從九品殿中內教躋身五品學士,為時人欽慕。唐朝學士之職,以文學言語被天子顧問,出入侍從,禮遇尤寵。
家世低微的宋之問以此更是感恩耀榮,視為得秩於祿的捷徑與保障。他在《奉敕從太平公主游九龍潭尋宴安平王別序》中說:「下官少懷微尚,早事靈丘,踐疇昔之桃源,留不能去;攀君王之桂樹,情可何之。」典型地表白了他的這種心態。
武後雅好文詞樂章,宋之問巧思文華取幸。一次游洛陽龍門,武後命群臣賦詩,左史東方虯詩先成,武後賞賜錦袍。及宋之問《龍門應制》詩成奉上,「文理兼美,左右稱善」武後奪東方虯錦袍轉賜給他。這樣的予奪,既反映了武後對靡麗頌德詩風的提倡,也表現了宋之問這時的創作方向,對他的聲名和地位都有很大的影響。
武周時期,宋之問不僅扈從武後朝會游豫,而且奉承武後近幸的媚臣外戚宴樂優游,自感「志事僅得,形骸兩忘。」這樣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漸沉溺和墮落,並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了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政治漩渦之中。
7. 七夕奇妙由衷飛天和金剛的形象來源於哪裡
《七夕奇妙游》中的「金剛」和「飛天仙女」形象來源於龍門石窟。
《龍門金剛》舞蹈在展示龍門樂伎和飛天的同時,著重塑造了龍門金剛大力士的藝術形象。在洛陽龍門石窟的眾多形象中,金剛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更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金剛力士二手握拳,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是力量與美的統一體,更是頑強精神的象徵。
龍門石窟價值
龍門石窟是人類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歷史和藝術的結晶,代表了人類傑出的藝術創造力。龍門石窟是唐代的縮影,再現了唐朝的社會形態和較為蓬勃的經濟文化水平。
建造時間長、朝代更迭多的特點使其保存了大量文字資料和實物資料,這些資料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推動了中國石窟藝術的發展與創新。
8. 河南衛視的國風節目又一次地驚艷了觀眾,現推出節目七夕奇妙游,你怎麼看
一個是金剛跳舞時的呼麥,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但是確實是第一次看現代舞和呼麥結合。呼麥那種靈魂深處的戰栗感結合現代舞混成文化宗教上的震撼感。確實牛,另一個是花木蘭,花木蘭是保家衛國,戚大帥也是,再疊加現在的外部形勢。整個片段是層層遞進的,從保家到為國到為民,從北魏到明到現代,從傳說到歷史到現實,層層遞進。而且節目本身質量也過關,很好的承載了這個情緒。兩個混合起來簡直爆炸。節目組算是玩明白了,秀了一把什麼叫蹭熱點,什麼叫點燃民族感情。
白居易離開之後的對話,真的像是洛陽龍門的宣傳文案,除了受限於節目的時長,以及我自我感覺的缺少具有爆點的節目這兩個不足點以外,總的來說,本次的七夕節目還是非常棒的!十分推薦觀看!感受到了主創人員的用心!作為一個河南人,看到如此優秀的系列晚會的出現,真的是充滿了驕傲與自豪!相信河南衛視會發展的更好!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也能煥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