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唐崔塗
① 七夕崔塗詩中的大意是什麼
大意是年年七夕的時候,牛郎和織女都要坐上仙車渡河,誰說到了這個時期就會哭泣呢,本來人間一歲,天上一天,那麼人家牛郎織女也不過是天天早上離開,比如說上班啊,逛街啊,晚上夫妻雙雙把家還而已,為何世人要為此傷感無奈呢。這首詩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解析七夕的。
作者崔塗,字禮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帶人。唐僖宗光啟四年進士。終生飄泊,漫遊巴蜀、吳楚、河南,秦隴等地,故其詩多以飄泊生活為題材,情調蒼涼。《全唐詩》存其詩1卷。
七夕祝福語
1、七夕將至,含蓄的送點花草,活潑的牽手就跑,實在的喝足吃飽,熱情的唱歌舞蹈,浪漫的摟摟抱抱,瘋狂的夜裡放倒,膽小的發條簡訊就好!
2、愛情是一場持久戰,經過長期的陣地戰、拉鋸戰、運動戰、地道戰、游擊戰,我終於明白,你是不可戰勝的!我決定七夕節向你無條件投降,請接收戰俘一名!
3、裸婚自古盛行,司馬相如鳳求凰,卓文君嫁了;張生彈琴訴衷情,崔鶯鶯嫁了;牛郎搶衣求婚情,織女也嫁了。七夕,我真心一顆,愛意萬千,你也嫁了吧!
4、牛郎會織女,成了千古佳話,我和你在同一時空下,鑄築愛巢。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5、七夕,七夕,我的佳期;織女,織女,我的愛妻;天上地下,千年聚齊;嗚呼哀哉,我愛我妻。
② 描寫七夕的浪漫詩句
弘揚牛郎織女故事傳說倡導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堅貞愛情的`婚姻愛情觀,在當前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下面是描寫七夕的浪漫詩句,希望對你有幫助。
1.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 唐 崔塗 《七夕》
2.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唐 李賀 《七夕》
3. 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唐 劉禹錫 《七夕二首 》
4. 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 --唐 劉言史 《七夕歌》
5.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唐 楊璞 《七夕》
6.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唐 李商隱 《馬嵬其二》
7.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宋 晏幾道 《七夕》
8. 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唐 盧殷 《七夕》
9. 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唐 劉禹錫 《七夕二首 》
10. 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唐 盧殷 《七夕》
11.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唐 權德輿 《七夕》
12.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唐 李商隱 《辛未七夕》
13. 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唐 盧綸 《七夕詩》
14. 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飈輪欲駕。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 柳永 《二郎神·炎光謝》
15.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16.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17.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清.姚燮.《韓庄閘舟中七夕》
18. 靈匹三秋會,仙期七夕過。查來人泛海,橋渡鵲填河。--唐 李嶠 《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
19. 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唐.宋之問.《七夕》
20.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宋.秦觀《鵲橋仙》
21.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唐.權德輿.《七夕》
22.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晏幾道《鷓鴣天·七夕》
23.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宋.晏幾道.《七夕》
24.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唐.李商隱.《馬嵬其二》
25.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崔顥《七夕》
26. 別離還有經年客, 悵望不如河鼓星。——唐.徐凝.《七夕》
27. 織就雲霞夢杳渺,望穿河漢水空流。來生緣定君須記,牽手西湖同泛舟。——作者:chuguiting 《七夕》
28. 葉茂枝繁花飄香,晶瑩剔透滴露裳。七星伴月雲追步,夕夕佳人伴衷腸。——作者:夜之鷹《七夕》
29. 星月同輝映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奈何繾綣催華發,更是無言嘆路遙。——作者:阿烺《詠七夕》
30. 七夕話語七夕夢,天上人間齊歡騰。牛郎織女會天河,鵲橋年年盼相逢。——作者:遙遙長安《七夕夢》
31. 泛愛風魔摯愛難,三江苦水半觥甜。七夕哭訴聲幽遠,欲燃紅玫畛陌妍。——作者:艾臨《七夕外韻》
32. 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唐 宋之問 《七夕》
33. 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唐 李商隱 《辛未七夕》
34. 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唐 杜審言 《七夕》
35.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唐 羅隱 《七夕》
36. 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唐 孟郊 《古意》
37.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宋 楊璞 《七夕》
38.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唐 劉威 《七夕》
39.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唐 劉威 《七夕》
40. 別離還有經年客, 悵望不如河鼓星。 --唐 徐凝 《七夕》
41.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唐 李商隱 《七夕》
42.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 《迢迢牽牛星》
43.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清 姚燮 《韓庄閘舟中七夕》
44.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宋 李清照 《行香子(七夕)》
45.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唐 李中 《七夕》
46. 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唐 李郢 《七夕寄張氏兄弟》
47. 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唐 祖詠 《七夕》
48.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唐 杜甫 《七夕》
49. 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唐 盧綸 《七夕詩》
③ 七夕節的由來和詩句
節日來歷
代,當時的奴隸社會,等級十分嚴苛,這個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聲與飽受壓抑的寫照,託言天上雙星,也就是人間的實情。
傳說雖是如此,但這個故事為什麼會發生在農歷七月七日呢?其實觀察織女星與牛郎星(牽牛),是可以讓古人了解到「秋天到來」的方法。
在《夏小正》的古農事歷中有記載:「七月,……初昏,織女正東向。」在當時的七月黃昏,織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點,也在人們的頭頂上清晰可見。而織女星旁兩顆較暗的星星位置,正好形成一個朝東方開口的樣子,朝東方望去,正好可見牛郎星。再加初秋七月的秋雨,會衍生出這樣的愛情傳說,也不是無法理解的。
織女星名稱的由來,可以從《詩經·豳風·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來推敲得知,由於九月是氣候較為涼爽的晚秋,也是穿著寒衣的時節。九月授衣,則必須八月裁製,七月當然就是織婦們織布的時間。
牛郎星名為牽牛,則有著「犧牲」的意思。《史記·天官書》:「牽牛為犧牲」,此指在祭典上宰殺的牛、羊之牲畜。古代在六月夏秋交接之時,正好是草木豐茂,用以貢獻牧草給牲畜的時節;到八月則依據牲畜體格,觀察哪些適合用以祭祀;九月則宰殺牲畜用以祭拜神明。《禮記·月令》稱八月為「循行犧牲」,而此時織女星正好往西滑落,而牛郎星則升上天頂,宛若在追逐織女星般。
因此七夕時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背後應該有著配合時令與天文景象的源由。
節日習俗
由於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綵樓,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不過,古人乞巧不獨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後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時期,七夕乞巧節變得很隆重,有專門賣乞巧飾品的市場,稱作乞巧市。
《荊楚歲時記》記載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閨中秘戲」,「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采縷,穿七孔針,或陳幾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喜子是指一種小型蜘蛛。《東京夢華錄》則說:「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杜甫在《牽牛織女》詩中曾提及這種風俗:「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劉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到了現代,七夕節又被人們正式地稱為「愛情節」。許多商家和民眾稱之為「中國情人節」,但由於「情人」一詞可能產生的歧義,以及七夕傳統習俗中並沒有情侶約會的內容,因此民俗專家認為稱為「情人節」不適當,而應稱「愛情節」。在中國大陸,七夕節被商家作為商業促銷的一大良機,而傳統習俗則呈現失落,人們對七夕的熱情比不上西洋舶來品「情人節」。台灣和香港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七夕節情況堪憂,比不上日本的節日氛圍。
相關詩詞
迢迢牽牛星(梁)蕭統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霄。
七夕(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詞(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七夕(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七夕(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七夕(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七夕賦詠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
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七夕(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唐)李嶠
靈匹三秋會,仙期七夕過。查來人泛海,橋渡鵲填河。
帝縷升銀閣,天機罷玉梭。誰言七襄詠,重入五弦歌。
同賦山居七夕(唐)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七夕歌(唐)劉言史
星寥寥兮月細輪,佳期可想兮不可親。
雲衣香薄妝態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舊機,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
碧空露重彩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七夕(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七夕偶題(唐)李商隱
寶婺搖珠佩,常娥照玉輪。靈歸天上匹,巧遺世間人。
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明朝曬犢鼻,方信阮家貧。
壬申七夕(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辛未七夕(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七夕寄張氏兄弟(唐)李郢
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
好與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曉羨蛛絲。
七夕(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
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
七夕(唐)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雲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
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
七夕二首(唐)劉禹錫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為車。
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
天衢啟雲帳,神馭上星橋。初喜渡河漢,頻驚轉斗杓。
餘霞張錦幛,輕電閃紅綃。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
七夕詩(唐)盧綸
涼風吹玉露,河漢有幽期。星彩光仍隱,雲容掩復離。
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何事金閨子,空傳得網絲。
七夕詩(唐)盧綸
祥光若可求,閨女夜登樓。月露浩方下,河雲凝不流。
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回想斂餘眷,人天俱是愁。
七夕(唐)盧殷
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歡娛方在此,漏刻竟由誰。
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全勝客子婦,十載泣生離。
七夕(唐)杜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七夕(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七夕(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七夕醉答君東(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科學認識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王思潮說,牛郎與織女是民間的一種叫法,其實在天文學上牛郎星的中文名為河鼓二,而織女星稱為織女一,他們分別是天鷹座和天琴座的亮星。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以織女星為航海的導航標志之一。
王思潮介紹,在晴夜,可找一處不受城鎮燈光影響的安全地方,在萬籟俱寂的夜晚,仰頭靜望,在頭頂附近,銀河中間與兩邊有3顆明亮的星星,其中最亮的一顆呈青白色,她在銀河西北邊,這就是織女星。織女星的下方有四顆較暗的星,組成小小的平行四邊形,它們就是神話傳說中織女編織的美麗雲霞和彩虹的梭子。另一顆亮星在織女星的南偏東,即銀河的東南邊,他就是牛郎星。牛郎星是顆微黃色的亮星,在他兩邊的兩顆小星叫扁擔星,傳說中是牛郎挑著一對兒女。王思潮表示,理論上說,「牛郎」與「織女」的「相會」是非常困難的。根據現代天文觀測及測算結果,牛郎和織女這對有情人相距16光年(1光年約等於10萬億公里),即使牛郎給織女打個電話,織女也要等到16年後才能聽到。
④ 七夕這首詩的大致意思是
大意是年年七夕的時候,牛郎和織女都要坐上仙車渡河,誰說到了這個時期就會哭泣呢,本來人間一歲,天上一天,那麼人家牛郎織女也不過是天天早上離開,比如說上班啊,逛街啊,晚上夫妻雙雙把家還而已,為何世人要為此傷感無奈呢。這首詩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解析七夕的。
作者崔塗,字禮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帶人。唐僖宗光啟四年進士。終生飄泊,漫遊巴蜀、吳楚、河南,秦隴等地,故其詩多以飄泊生活為題材,情調蒼涼。《全唐詩》存其詩1卷。
七夕節簡介: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⑤ 《七夕》詩句的意思
《七夕》詩句的意思是: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麼主意,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綉雲霞。年年賜給人間的許多巧,卻不知道人間的智巧己經是很多了。
《七夕》宋代 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詩的作者從牛郎織女七夕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發端,別出新裁,表達了獨到又深刻的見解。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這兩句來得非常出人意料,很多人把牛郎織女的神話作為美妙的故事來接受,對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從未提出過質疑。以為神勝過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間的一切都要聰明許多。但詩人卻對此表示懷疑。這兩句為詩的末聯所發的奇論,其懸念恰巧做了強有力的鋪墊。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己多。」這兩句並非是贊揚人間的機巧,而是一個大轉彎。此時不僅僅是人間創造幸福的巧智,還有行惡的智巧:豪取搶奪、互相傾軋、繁復雜多、勾心鬥角等。詩人賦予末一行詩中的「巧」的含義已經不同於第三行詩中「巧」的含義。恰是新的含義,使詩有了橫空出世之美。當人間充分運用他的機巧來進行勾心鬥角的時候,要邀織女來已無意義。
⑥ 七夕詩句意思
《七夕》復唐 杜牧
原文制: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
秋夜白色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
我手執綾羅的小扇輕盈地撲打流螢。
天街上的夜色像井水般的清涼,
而卧榻仰望著星空,牽牛星正對著織女星。
這首詩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在七夕的夜晚,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現了一位官女舉目無親、百無聊賴的苦悶心情。
"冷"和"涼"既是深秋的季節感覺,又是人物的生活感受。宮女在凄涼的秋夜裡,時而獨自撲打流螢,時而痴痴地凝望著夜空中的牽牛和織女星。「小扇」常被古代詩人用來象徵被冷落遺棄的女子。「流螢」總是生於荒涼之地。居住之處竟有流螢,可見她被冷落很久了。牽牛織女星:象徵愛情也象徵離別,卻仍然苦苦地期待。
⑦ 七夕的古詩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七夕的古詩,歡迎大家分享。
七夕(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七夕醉答君東(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七夕詞(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七夕(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七夕(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七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七夕賦詠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
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七夕(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唐)李嶠
靈匹三秋會,仙期七夕過。查來人泛海,橋渡鵲填河。
帝縷升銀閣,天機罷玉梭。誰言七襄詠,重入五弦歌。
同賦山居七夕(唐)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七夕歌(唐)劉言史
星寥寥兮月細輪,佳期可想兮不可親。
雲衣香薄妝態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舊機,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
碧空露重彩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七夕(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七夕偶題(唐)李商隱
寶婺搖珠佩,常娥照玉輪。靈歸天上匹,巧遺世間人。
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明朝曬犢鼻,方信阮家貧。
壬申七夕(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辛未七夕(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七夕寄張氏兄弟(唐)李郢
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
好與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曉羨蛛絲。
七夕(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
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
七夕(唐)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雲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
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
七夕(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二首(唐)劉禹錫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為車。
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
天衢啟雲帳,神馭上星橋。初喜渡河漢,頻驚轉斗杓。
餘霞張錦幛,輕電閃紅綃。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
七夕詩(唐)盧綸
涼風吹玉露,河漢有幽期。星彩光仍隱,雲容掩復離。
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何事金閨子,空傳得網絲。
七夕詩(唐)盧綸
祥光若可求,閨女夜登樓。月露浩方下,河雲凝不流。
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回想斂餘眷,人天俱是愁。
七夕(唐)盧殷
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歡娛方在此,漏刻竟由誰。
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全勝客子婦,十載泣生離。
七夕(唐)杜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七夕(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七夕(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⑧ 七夕浪漫愛情詩句
七夕浪漫愛情詩句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詩句都不陌生吧,詩句一般飽含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那麼都有哪些類型的詩句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七夕浪漫愛情詩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夕浪漫愛情詩句1
1、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唐崔塗《七夕》
2、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3、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唐崔國輔《七夕》
4、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清姚燮《韓庄閘舟中七夕》
5、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宋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唐李中《七夕》
7、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唐李郢《七夕寄張氏兄弟》
8、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唐祖詠《七夕》
9、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唐李商隱《七夕》
10、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唐楊璞《七夕》
11、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唐杜甫《七夕》
12、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唐盧綸《七夕詩》
13、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唐李賀《七夕》
14、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唐劉言史《七夕歌》
15、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晉《七夕夜女歌》
16、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明湯顯祖《七夕醉答君東》
17、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唐劉禹錫《七夕二首》
18、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19、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唐李商隱《馬嵬其二》
20、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宋晏幾道《七夕》
21、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唐盧殷《七夕》
22、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唐劉禹錫《七夕二首》
23、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唐盧殷《七夕》
24、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唐白居易《七夕》
25、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唐權德輿《七夕》
26、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唐李商隱《辛未七夕》
27、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唐盧綸《七夕詩》
28、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唐徐凝《七夕》
29、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唐宋之問《七夕》
30、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唐李商隱《辛未七夕》
31、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唐杜審言《七夕》
32、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唐李賀《七夕》
33、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唐羅隱《七夕》
34、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唐孟郊《古意》
35、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宋楊璞《七夕》
36、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唐劉威《七夕》
37、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唐劉威《七夕》
38、靈匹三秋會,仙期七夕過。查來人泛海,橋渡鵲填河。——唐李嶠《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
七夕浪漫愛情詩句2
1、又說今夕天津,西畔重歡遇。——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2、露泫低珠佩,雲移薦錦衣。——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3、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李嶠《同賦山居七夕》
4、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5、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李賀《七夕》
6、夢入藍橋,幾點疏星映朱戶。——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7、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8、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傑《乞巧》
9、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李商隱《壬申七夕》
10、更深黃月落,夜久靨星稀。——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11、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王建《七夕曲》
12、流蘇翠帳星渚間,環佩無聲燈寂寂。——王建《七夕曲》
13、倚樓起把綉針小。——吳文英《秋蕊香·七夕》
14、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15、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16、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毛文錫《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17、分鈿擘釵涼葉下。——晏幾道《蝶戀花·喜鵲橋成催鳳駕》
18、開過南枝花滿院。——吳文英《鳳棲梧·甲辰七夕》
19、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李嶠《同賦山居七夕》
;⑨ 關於七夕節的古詩有哪些
七夕唐 徐凝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詞唐 崔顥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唐 白居易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宋 楊璞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唐 曹松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七夕唐 崔塗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⑩ 【七夕】的作者是什麼朝代詩人
七夕詞(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七夕(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七夕(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七夕(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七夕(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七夕(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七夕(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七夕(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 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
七夕(唐)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雲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 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
七夕(唐)盧殷 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歡娛方在此,漏刻竟由誰。 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全勝客子婦,十載泣生離。
七夕(唐)杜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七夕(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七夕(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七夕(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這么多都是的,你具體指哪個?你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