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況逢花一朵

況逢花一朵

發布時間: 2022-08-23 00:10:39

① 朱敦儒的《西江月》是什麼意思

世事短如春夢, 人情薄似秋雲。
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 況逢一朵花新。
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這首小詞以散文語句入詞,表現了詞人暮年對世
情的一種徹悟,流露出一種閑適曠遠的風致。起首二
句「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是飽含辛酸的
筆觸。這兩句屬對工暢,集中地、形象地表達了作者
對人生的認識。「短如春夢」、「薄似秋雲」的比喻熨
貼而自然。接下來,筆鋒一轉,把世事人情的種種變
化與表現歸結為「命」的力量。「原來」二字,透露
出一種無可如何的神情,又隱含幾分激憤。在強大的
命運之神面前他感到無能為力,於是消極地放棄了抗
爭:「不須計較苦勞心」,語氣間含有對自己早年追求
的悔意和自嘲。「計較」,算計之意。這兩句倒裝,不
只是為了照顧押韻,也有把意思的重點落在下句的因
素。情調由沉重到輕松,也反映了詞人從頓悟中得到
解脫的心情。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詞人轉而及時
行樂,沉迷於美酒鮮花之中。「幸遇」、「況逢」等字
帶來一種親切感,「酒好」、「花新」則是愉悅之情的
寫照。「三杯」、「一朵」對舉,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上下文都是議論,使得這屬對工巧的兩句尤其顯得清
新有趣。著墨不多,主人公那種得樂且樂的生活情態
活脫脫地展現出來。結語兩句,雖以「片時歡笑且相
親」自安自慰,然而至於「明日陰晴未定」,則又是
天道無常,陷入更深的嘆息中了。「且」是「姑且」、
「聊且」的意思。「陰晴未定」是感嘆世事的翻覆無
定,或許還有政治上的寓意。下片末句與上片「萬事
原來有命」句呼應,又回到「命」上去了,由此可見
作者的生活態度是強作達觀而實則----

② 朱敦儒的西江月整首是什麼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不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③ 朱敦儒的西江月前兩句的意思

世事短暫,如春夢一般轉瞬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雲。不要計較自己的辛勤勞苦,萬事本來已命中註定。有幸遇到三杯美酒,又邂逅了一朵含苞初放的鮮花。短暫的歡樂相聚是如此的親切,至於明天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了。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賞析
詞的前兩句屬對工暢,集中地、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認識。「不須計較苦勞心」,語氣間含有對自己早年追求的悔意和自嘲,第四句中的「原來」二字透露出一種無可如何的神情,又帶有幾分激憤。
「幸遇三杯美酒,況逢一朵花新」,使本詞轉灰暗向光明、化傷悲為可喜。最後兩句是作者感嘆世事的反復無定,表明作者的生活態度是強作達觀而實則頹唐。

朱敦儒簡介
朱敦儒,字希真,洛陽人。它是宋代著名詞人,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並稱為「洛中八俊」。他常以梅花自喻,不與群芳爭艷,隱居時寫了許多關於洛陽風景的作品,代表作有《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鷓鴣天·西都作》、《好事近·搖首出紅塵》等。

④ 人生在世幾度春秋…請問下一句該是什麼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語出北宋蘇軾的《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全詩為: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酒凄然北望。

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作者被貶謫黃州後的孤獨悲苦,覺得人生如夢境般荒謬又無奈。

引用這句話大概也是需要一個虔誠的傾聽者或者是安慰陪伴吧。

我想到了同朝代朱敦儒的一首詩《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相近: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其中「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挺好,勸你男朋友想想開心的事吧,類如美酒鮮花等讓人愉悅的事物,及時享樂,人生一輩子就是過日子,開心就好,早放下早爽,一路放下一直爽。

⑤ 西江月古詩

《西江月》是詞牌名,有許多首,下面列舉幾首:

1、《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辛棄疾 宋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譯文: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在眼前。

2、《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作者:蘇軾 宋朝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譯文:

世上萬事恍如一場大夢,人生經歷了幾度新涼的秋天?到了晚上,風吹動樹葉發出的聲音,響徹迴廊里,看看自己,眉頭鬢上又多了幾根銀絲。酒並非好酒,卻為客少發愁,月亮雖明,卻總被雲遮住。在這中秋之夜,誰能夠和我共同欣賞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著北方。

3、《西江月·遣興》

作者:辛棄疾 宋朝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譯文:

喝醉了酒後恣意歡笑,我哪裡有那閑工夫發愁呢。最近才明白古書上的話,的的確確是沒有半點可信的!昨兒晚上我在松邊喝醉了,醉眼迷濛,把松樹看成了人,就問他:「我醉得怎麼樣啊?」恍惚中看見松樹活動起來,疑是要來扶我,於是我用手不耐煩的推推松樹說:「走開走開!」。

4、《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作者:朱敦儒 宋朝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譯文:

世事短暫,如春夢一般轉眼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雲。不要計較自己的辛勤勞苦,萬事本來已經在命中註定的。今天幸好遇到三杯好酒,又看見一朵新開的鮮花。短暫的歡樂相聚是如此的親切,至於明天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了。

5、《西江月·寶髻鬆鬆挽就》

作者:司馬光 宋朝

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譯文:

挽了一個鬆鬆的雲髻,化上了淡淡的妝容。青煙翠霧般的羅衣,籠罩著她輕盈的身體。她的舞姿就像飛絮和游絲一樣,飄忽不定。 此番一見不如不見,多情不如無情。笙歌散後,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掛,四處無聲。

⑥ 西江月這首古詩是那位詩人寫的,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說明】
本篇是作者閑居上饒帶湖時期的名作。它通過自己夜行黃沙道中的具體感受,描繪出農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動逼真,感受親切細膩,筆觸輕快活潑,使人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這首詞反映了辛詞風格的多樣性。
上片寫晴,用的是"明月"、"清風"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它們與"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結合在一起之後,便構成了一個聲色兼備、動靜咸宜的深幽意境,人們甚至忽略了這兩句的平仄和對仗的工穩了。"月"和"驚鵲","風"和"鳴蟬"並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內在的聯系和因果關系的。三、四兩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農村最具有特點的事物,進一步加以生發。因為夜裡的能見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來攝取,有時還要靠嗅覺和聽覺這些器官來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就是從嗅覺和聽覺這兩方面來加以描寫的。這是詞中的主腦,是籠罩全篇的歡快和喜悅心情產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雖然寫的是夜晴,但卻已經埋伏著雨意了。有豐富農村生活經驗的人,似乎可以從"稻花香"里,從"蛙聲一片"之中嗅到和聽到驟雨將臨的信息。
下片筆鋒一轉,進入寫雨。但寫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寫遠望之所見:"七八個星天外",說明烏雲四起,透過雲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這境界,與上片的氣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兩三點雨山前",寫的是驟雨初來,大雨將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經灑向山前,那麼緊接著便會灑向山後的。作者的心情轉而有些惶急了,於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趕路或尋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寫的就是這一心理活動:"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因為作者平時經常往來於黃沙道中,明叨知道樹林旁邊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時因為是在夜裡,再加上心慌,卻忽然不見了。可是,過了小溪上的石橋,再據個彎兒,那座舊時相識的茅店便突然出現在眼前,這該叫人多麼高興阿!
這首詞充分反映了作者對豐收所懷有的喜悅之情以及他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譯詞】
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鵲,使它驚飛不安,
一陣陣的蟬叫,被半夜的清風傳來耳畔。
稻花的香氣,送來豐收的信息,
高唱豐年之歌,蛙聲連成一片。
七八個星星,閃爍在遠處天邊,
兩三點雨滴,灑向山峰的前沿。
往日,社林旁邊的茅屋小店哪裡去了?
轉過溪邊石橋,突然出現面前。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與蘇軾齊名,並稱蘇辛。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出生前13年,山東一帶即已為金兵侵佔。紹興三十一年(1161)率兩千民眾參加北方抗金義軍,次年奉表歸南宋。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一步闡發《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採納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閑居。光復故國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憤發而為詞,由此造就了南宋詞壇一代大家。

西江月十七首
【內容】:
八萬四千偈後,更誰妙語披襟。紉蘭結佩有同心。喚取詩翁來飲。鏤玉栽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胸中不受一塵侵。卻怕靈均獨醒。

粉面都成醉夢,霜髯能幾春秋。來時誦我伴牢愁。一見尊前似舊。詩在陰何側畔,字居羅趙前頭。錦囊來往幾時休。已遣蛾眉等候。

風月亭危致爽,管弦聲脆休催。主人只是舊時懷。錦瑟旁邊須醉。玉殿何須儂去,沙堤只要公來。看看紅葯又翻階。趁取西湖春會。

宮粉厭塗嬌額,濃妝要壓秋花。西真人醉憶仙家。飛佩丹霞羽化。十里芬芳未足,一亭風露先加。杏腮桃臉費鉛華。終慣秋蟾影下。

畫棟新垂簾幕,華燈未放笙歌。一杯瀲灧泛金波。先向太夫人賀。富貴吾應自有,功名不用渠多。只將綠鬢抵羲娥。金印須教斗大。

金粟如來出世,蕊宮仙子乘風。清香一袖意無窮。洗盡塵緣千種。長為西風作主,更居明月光中。十分秋意與玲瓏。拼卻今宵無夢。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鷗來往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別浦魚肥堪膾,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閑管興亡則甚。

且對東君痛飲,莫教華發空催。瓊瑰千字已盈懷。消得津頭一醉。休唱陽關別去,只今凰詔歸來。五雲兩兩望三台。已覺精神聚會。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喧天畫鼓要他聽。把著花枝不應。何處嬌魂瘦影,向來軟語柔情。有時醉里喚卿卿。卻被傍人笑問。

剩欲讀書已懶,只因多病長閑。聽風聽雨小窗眠。過了春光太半。往事如尋去鳥,清愁難解連環。流鶯不肯入西園。喚起畫梁飛燕。

貪數明朝重九。不知過了中秋。人生有得許多愁。惟有黃花如舊。萬象亭中殢酒。九江閣上扶頭。城鴉喚我醉歸休。細雨斜風時候。

堂上謀臣帷幄,邊頭猛將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與曰可。此日樓台鼎鼐,他時劍履山河。都人齊和大風歌。管領群臣來賀。

萬事雲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秀骨青松不老,新詞玉佩相磨。靈槎准擬泛銀河。剩摘天星幾個。奠枕樓東風月,駐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金印明年斗大。

一柱中擎遠碧,兩峰旁依高寒。橫陳削就短長山。莫把一分增減。我望雲煙目斷,人言風景天慳。被公詩筆盡追還。更上層樓一覽。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⑦ 西江月的譯文(⊙o⊙)哦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美酒,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譯文

世事短暫,如春夢一般轉眼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雲。不要計較自己的辛勤勞苦,萬事本來已經在命中註定的。今天幸好遇到三杯好酒,又看見一朵新開的鮮花。短暫的歡樂相聚是如此的親切,至於明天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了。

(個人理解)

==========================================
朱敦儒〈西江月〉賞析
羅賢淑˙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這闋吐露人生觀感的詞作,乍看之下,思想頗為頹靡,但反復琢磨,卻又是達觀。因為它指出人生道路上,美好世事的短暫,以及人情的澆薄;並提出面對此一困境的因應之道,繼而強調世間仍有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人生在世應當及時行樂,所以值得再三品味。

上片開首兩句便是工整的對仗,系以個人抽象的觀感來與具體的物象作結合:第一句以藝術形象寓有美好、虛幻的「春夢」來形容世事順遂的短暫;第二句則以表現冷寂、陰暗、多變的「秋雲」來比喻人情的涼薄。作者朱敦儒以「春夢」、「秋雲」為對,雖非首創(晏殊〈木蘭花〉就有「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之語),但就運用透過春日使人聯想到的美好、溫暖,來和秋天所聯想到的銳殺、凄寒進行對比,差異自然顯著。假使「春」與「秋」之別有如南轅北轍,「夢」跟「雲」的不同則就少得多,因為它們同樣具有短暫虛幻的意象屬性。所以世事美好順心也罷,人情涼薄未如所想也罷,都不是個人所能操控的。倘若如此,人生在世該當如何?朱氏認為,那就少計較、少費心機,而且要相信「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萬事原來有命」的說法,非常容易使人產生誤解,那似乎是意謂著:眾生不必為自己的前途努力、甚至掙扎,因為上天早已替每一個人安排下生死禍福、貧富窮通……種種。但細考朱氏本意,絕非如此,而應當是「人事已盡,留待天命」,亦即孔子在經過五十年的生活歷練後,所說:「五十而知天命」(《論語.為政篇》)、或「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論語.堯曰篇》),也彷佛孟子所說:「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孟子.萬章篇》)的「天命」,那是人力所無可奈何者。事實上,如果回頭檢視「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前承之「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就更為清楚,那絕對不是傾注個人全力就能主宰的。

詞人在上闋所呈現的思想觀,亦可得證於他的另一闋作品〈臨江仙〉:
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雲。塵勞何事最相親。今朝忙到過夜,過臘又逢春。 流水滔滔無住處,飛光忽忽西沉。世間誰是百年人?個中須著眼,認取自家身。

其中提到人生原本是切切實實的發生,但竟又是一場可笑的夢境,因為所親歷的種種,恰似多變的浮雲,詭譎虛幻、不能依恃。而時光飛逝如電,世上沒有任何人能保證自己的富貴功名能夠百年長久,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正是此理,唯有認清個人能力所及,才不會被外在境遇困擾而自悔自憾、怨他尤人,直到白發暮年,徒有「人生虛假」(朱氏〈西江月〉)、「個似一場春夢」(〈朝中措〉),以及「恍然真一夢,人空老」(〈感皇恩〉)的喟嘆;反而是能擁有「老來可喜,是歷遍人間,諳知外物,看透虛空,將恨海愁山,一時挼碎」(〈念奴嬌〉)的洞明練達。

在上片中,朱氏雖然以世事洞明與人情練達的徹悟,撇開「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韋應物〈寄李儋元錫〉)的煩惱,但還只是停留在無奈的認命階段,思想態度上仍然是屬於灰頹。試想人生假使只是爾爾,豈不悲哀。李白〈梁園吟〉曾雲:「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而朱敦儒此首〈西江月〉前半闋詞意,只提醒讀者要「達命」,尚未碰觸「豈暇愁」,以及人生仍有快樂因子——「且飲美酒登高樓」的存在。所以,過片前兩句就沿著生命中的美好事物進行敘寫,散發出欣喜愉悅的光彩。

「幸遇三杯美酒,況逢一朵花新」,使本詞轉灰暗向光明、化傷悲為可喜。人之一生雖然有充滿變數且難以掌握的「命」存在,但仍有己力能夠操控者,譬如:面對美酒,可以獨自小酌,也可偕友對飲;而目睹一朵清新可愛、初初綻放的小花,也足以興發美感,使身心愉悅。此處詞人所揀取之「酒」與「花」(「酒」、「花」,在朱詞出現的頻率頗高,例如:「攜酒提籃,……索共梅花笑」(〈點絳唇〉);「落帽酒中有趣,……花影闌幹人靜」(〈西江月〉);「酥點梅花瘦。金杯酒」(〈點絳唇〉)……等等)頗耐人尋味,因為酒代表縱放恣肆,而花則關涉寧靜自得,在深諳世事人情的無奈後,心靈自由放鬆了,這兩種不同的生命情境便能兼而有之。朱敦儒這種通過達命而產生的歡喜態度,後出的張孝祥(一一三三~一一七○)領會亦深,因此填有「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連天,飛起沙鷗一片」(〈西江月〉)諸句。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