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拜文昌
㈠ 懇請高人指點 09年轉轉運
生辰八字:辛酉年 己亥月 甲辰日 癸酉時
一、你的八字命盤
下列是你的八字命盤。你是綠龍,出生於白雞年。 日天干代表你,所以你是屬木。
年 (祖先) 月 (父母) 日 (自己) 時 (子孫)
陰金 陰土 陽木 陰水
白雞 黃豬 綠龍 黑雞
八字命盤從陰陽干支三合歷取得。上排是天干,由五行「金水木火土」輪流排列。下排是地支,用十二生肖順序排列。十二生肖可轉換成五行。
二、你的五行得分和喜神
下列算出你命盤中五行的分數
五行 木 (日主自己) 火 (體智外泄) 土 (錢財享受) 金 (職位壓力) 水 (保護求知)
分數 19.2 0 15 30 21.66
八字五行得分情況:
木19.2; 水21.66; (同類得分:40.86)
火0; 土15; 金30; (異類得分:45)
相差:-4.14 綜合旺衰得分:-4.14 八字比較平衡
八字喜用神:八字比較平衡,八字喜木,木就是此命的「喜神」。
八字論命是在找五行陰陽的平衡。同類和異類得分基本相同時,五行陰陽較平衡,一生較順利。當同類和異類得分相差過大時,人生八字就過硬或過弱,一生起伏較大。喜神的選擇一般從得分最少的哪一類中選取,此類中值最少的五行就是你的「喜神」或稱「有用之神」。當「喜神」來自流年或大運時,命盤的五行會較平衡。平衡的五行較不會打架。換言之,不愉快的事會減到最低點,那一年就會較幸運。八字就是從這個平衡理論,去分析人一生的起落。這里,我們就選木當做此命的「喜神」。
三、你的大運
出生後從4歲11月19天上運,逢丙、辛年的立冬後第4日(公歷11月12日前後)交運。
在交運期前後您的命運將有重大的改變和吉凶極端的際遇,凡事宜謹慎!
大運十神: 偏財 傷官 食神 比劫 比肩 正印 偏印 正官
大運干支: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交運年份: 1986 1996 2006 2016 2026 2036 2046 2056
交運年齡: 5 15 25 35 45 55 65 75
四、 近十年運氣
2005年 2月 4日~2006年 2月 4日:
不料支來蔽明月,誰知冷雪透衣襟。
防體差,沖財忌遠道求財,宜守舊業。
十神為比劫: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本身的思想言行、陳規陋習、決策計劃,以及朋友、同輩、兄弟姐妹等有關。
吉象:理想遠大,進取心強,有主見,敢於與不良現象作斗爭。
凶象:不容易聽取別人的意見,固執已見、獨斷專行,多招惹誹謗有傷名譽。做事沒有恆心,說的多做的少。易染上酗酒賭博等惡習。男性要防婚變,女性婚期早不利。
2006年 2月 4日~★2006年 11月 12日:
早歲發財如飲水,中年得利似雷鳴。
財運通收入高,辦事能就,幸運。
★2006年 11月 12日~2007年 2月 4日:
浮雲卷盡碧天空,春風融和瑞氣多。
福從天來,合想得財,樹好形象,順利,或有錄用提升。
十神為食神:其表象范圍大多與開業遷居、文學寫作、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以及子女、學生、下屬、性慾等有關。
吉象:學業事業較易進步和成功,天賦較易發揮。愛情也較易產生和進展,易交桃花運。女性較易懷胎生育。
凶象:聰明易被聰明誤,產生矛盾,引起官司訴訟。外表光華內里平淡,防過度勞神而損身心;盲目追求愛情而有損名譽及事業。男女要防矛盾和婚變。
2007年 2月 4日~2008年 2月 4日:
滿面春風人道好,多少不足自家和。
操心浮動,生風波,官場交際防官非或沖長輩。
十神為傷官:其表象范圍大多與理想追求、愛好特長、文學技術、公共關系、遷移調動,以及兒女、學生、晚輩、部屬、性慾等有關。
吉象:比平時有較高的智慧和才能,聰明智謀多,在音樂藝術、愛好特長方面較易成功。
凶象:本性過度暴露,惹事生非好管事,易與人產生過節,孤獨寂寞。男性易盲目追求愛情而有損名譽及事業。女性防婚姻不順利。
2008年 2月 4日~2009年 2月 4日:
五風十雨皆為瑞,萬紫千紅總是春。
運氣一般,有得有失,謹防耗財。
十神為偏財:其表象范圍大都與商業、財產、金錢,以及父親、男性的情人、女性的婆婆等有關。
吉象:人緣好口碑佳,生意買賣比較順利,富裕發達。男性風流豪爽,易得女人喜歡。
凶象:本地求財不易得,財雖多但不易存下,婚姻感情易變。
2009年 2月 4日~2010年 2月 4日:
掃開天上雲千丈,捧出波心月一輪。
大得幸運,可發展,但要防得後復失。男性益妻。
十神為正財:其表象范圍大都與財產、金錢,以及父親、男性的妻子或女友等有關。
吉象:財運亨通,有比平時較多求財的機遇。父親較有利,或容易交上女友,姻緣不錯。
凶象:易引起財產或金錢糾紛,意外破耗。財多傷母克妻,易發生感情破裂。
2010年 2月 4日~2011年 2月 4日:
衡門之下可棲遲,今日徒勞枉費思。
生風波,操心,不可遠方求財,駕車謹慎。
十神為七殺: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武職、軍銜、訴訟、外敵、建築,以及兒女、女性的情人等有關。
吉象:做事乾脆利落,工作效率高,較易文成武就。俠義助人受人感激,名聲顯赫,有地位或有權威。
凶象:個性太張揚,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己容易受損失。生活起伏較大,身體易受傷殘。女性早婚不利。
2011年 2月 4日~★2011年 11月 12日:
芳草春回依舊綠,梅花時到自然香。
幸運,樹威信,購置建設好事。女性益夫。
★2011年 11月 12日~2012年 2月 4日:
玉兔催人投宿處,金雞喚客束行裝。
一航風順,財運通,有購置建設等好事,但好事中有小阻。女性益夫。
十神為正官:其表象范圍大多與職位、名譽、權力、事業競爭、上司,以及子女、女性的丈夫或男友等有關。
吉象:職位權力易穩固或上升,官司易獲勝訴或平反,學業或事業較順利。男性較易獲得子女尊重。女性的丈夫較有地位或權威。
凶象:易遭誹謗財受損,易發生是非爭執,影響職位、名譽,兄弟姐妹易發生刑傷。女性之丈夫或男友易有不利事。
2012年 2月 4日~2013年 2月 4日:
飛符為患又為災,啾唧無端水破財。
有得有失,存款宜購置,平運。
十神為偏印:其表象范圍大多與學術研究、愛好特長,以及長輩、 貴人、母親等有關。
吉象:較易得貴人幫助,愛好特長易發揮,學術研究較易有成就。
凶象:學業或事業有波折,生活不安定,名譽有損,或母親有事。不利子女,易發生交通事故。
2013年 2月 4日~2014年 2月 4日:
無端夜雨迷秋月,不意狂風折好花。
財源廣進,有購置建設等好事。
十神為正印:其表象范圍大多與學業、藝術,以及長輩、師長、母親、女婿等有關。
吉象:自己的天賦較易發揮,學業藝術方面有發展。
凶象:勞神費心,工作受自己的情緒影響較大,女性不利子女。
2014年 2月 4日~2015年 2月 4日:
叩門聲急是非多,一見官非病又難。
運氣平平,益同胞之運。
十神為比肩: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本身的事業、思想言行、決策、健康安全,以及兄弟姐妹、同學、同事、朋友、近鄰等有關。
吉象:個性張揚,事業心較強,勇於向不利環境挑戰,在異鄉較順利,較得朋友之助力。
凶象:易爭強斗勝、獨斷專行,常遭小人陷害,或受兄弟姐妹、同事或朋友拖累而破財,合作事業易散夥,父親受牽累。夫妻易生是非。
2015年 2月 4日~2016年 2月 4日:
雙飛紫燕兩分飛,夫君不永命先歸。
小沖財,出外防財物丟失,收入一般。
十神為比劫: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本身的思想言行、陳規陋習、決策計劃,以及朋友、同輩、兄弟姐妹等有關。
吉象:理想遠大,進取心強,有主見,敢於與不良現象作斗爭。
凶象:不容易聽取別人的意見,固執已見、獨斷專行,多招惹誹謗有傷名譽。做事沒有恆心,說的多做的少。易染上酗酒賭博等惡習。男性要防婚變,女性婚期早不利。
五、 近十二月運氣
2008年 9月 8日~2008年 10月 8日:
嫩竹出竿風勢惡,全憑老竹傍其身。
財源廣進,有購置建設等好事。女性益夫。
十神為正官:其表象范圍大多與職位、名譽、權力、事業競爭、上司,以及子女、女性的丈夫或男友等有關。
吉象:職位權力易穩固或上升,官司易獲勝訴或平反,學業或事業較順利。男性較易獲得子女尊重。女性的丈夫較有地位或權威。
凶象:易遭誹謗財受損,易發生是非爭執,影響職位、名譽,兄弟姐妹易發生刑傷。女性之丈夫或男友易有不利事。
2008年 10月 8日~2008年 11月 7日:
靜坐有經清白日,閑赤無事伴紅塵。
傷威信,小耗財,求穩守舊業則可。
十神為偏印:其表象范圍大多與學術研究、愛好特長,以及長輩、 貴人、母親等有關。
吉象:較易得貴人幫助,愛好特長易發揮,學術研究較易有成就。
凶象:學業或事業有波折,生活不安定,名譽有損,或母親有事。不利子女,易發生交通事故。
2008年 11月 7日~2008年 12月 7日:
數注紫衣人指人,財祿功名自有期。
大得幸運,有發展,順利。
十神為正印:其表象范圍大多與學業、藝術,以及長輩、師長、母親、女婿等有關。
吉象:自己的天賦較易發揮,學業藝術方面有發展。
凶象:勞神費心,工作受自己的情緒影響較大,女性不利子女。
2008年 12月 7日~2009年 1月 6日:
下賀高帆游大海,忽然一陣打頭風。
平安平穩,益同胞之運。
十神為比肩: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本身的事業、思想言行、決策、健康安全,以及兄弟姐妹、同學、同事、朋友、近鄰等有關。
吉象:個性張揚,事業心較強,勇於向不利環境挑戰,在異鄉較順利,較得朋友之助力。
凶象:易爭強斗勝、獨斷專行,常遭小人陷害,或受兄弟姐妹、同事或朋友拖累而破財,合作事業易散夥,父親受牽累。夫妻易生是非。
2009年 1月 6日~2009年 2月 4日:
七夕有雲天淡淡,中秋無月夜朦朦。
耗財傷體,駕車小心,謹防財物注意丟失。
十神為比劫: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本身的思想言行、陳規陋習、決策計劃,以及朋友、同輩、兄弟姐妹等有關。
吉象:理想遠大,進取心強,有主見,敢於與不良現象作斗爭。
凶象:不容易聽取別人的意見,固執已見、獨斷專行,多招惹誹謗有傷名譽。做事沒有恆心,說的多做的少。易染上酗酒賭博等惡習。男性要防婚變,女性婚期早不利。
2009年 2月 4日~2009年 3月 6日:
天賜禎祥納慶多,花前月下聽高歌。
工作順利,好運氣,收入高。
十神為食神:其表象范圍大多與開業遷居、文學寫作、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以及子女、學生、下屬、性慾等有關。
吉象:學業事業較易進步和成功,天賦較易發揮。愛情也較易產生和進展,易交桃花運。女性較易懷胎生育。
凶象:聰明易被聰明誤,產生矛盾,引起官司訴訟。外表光華內里平淡,防過度勞神而損身心;盲目追求愛情而有損名譽及事業。男女要防矛盾和婚變。
2009年 3月 6日~2009年 4月 5日:
雖有浮雲掩月光,儼然風卷雲收藏。
沖財,沖長輩體差,官場交際防官非。
十神為傷官:其表象范圍大多與理想追求、愛好特長、文學技術、公共關系、遷移調動,以及兒女、學生、晚輩、部屬、性慾等有關。
吉象:比平時有較高的智慧和才能,聰明智謀多,在音樂藝術、愛好特長方面較易成功。
凶象:本性過度暴露,惹事生非好管事,易與人產生過節,孤獨寂寞。男性易盲目追求愛情而有損名譽及事業。女性防婚姻不順利。
2009年 4月 5日~2009年 5月 5日:
走遍江山千萬里,徒勞心事想東西。
小沖財,出外防小人暗算。
十神為偏財:其表象范圍大都與商業、財產、金錢,以及父親、男性的情人、女性的婆婆等有關。
吉象:人緣好口碑佳,生意買賣比較順利,富裕發達。男性風流豪爽,易得女人喜歡。
凶象:本地求財不易得,財雖多但不易存下,婚姻感情易變。
2009年 5月 5日~2009年 6月 6日:
南方運轉北方地,一生衣祿永無優。
一航風順,財利雙收。男性益妻。
十神為正財:其表象范圍大都與財產、金錢,以及父親、男性的妻子或女友等有關。
吉象:財運亨通,有比平時較多求財的機遇。父親較有利,或容易交上女友,姻緣不錯。
凶象:易引起財產或金錢糾紛,意外破耗。財多傷母克妻,易發生感情破裂。
2009年 6月 6日~2009年 7月 7日:
五行秀氣色生財,天光霧月樂悠悠。
生挫折,防與人發生糾紛。
十神為七殺:其表象范圍大多與武職、軍銜、訴訟、外敵、建築,以及兒女、女性的情人等有關。
吉象:做事乾脆利落,工作效率高,較易文成武就。俠義助人受人感激,名聲顯赫,有地位或有權威。
凶象:個性太張揚,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己容易受損失。生活起伏較大,身體易受傷殘。女性早婚不利。
2009年 7月 7日~2009年 8月 8日:
筆走龍蛇高萬丈,一舉揚名壓富豪。
大得幸運,順利,有購置建設等好事。女性益夫。
十神為正官:其表象范圍大多與職位、名譽、權力、事業競爭、上司,以及子女、女性的丈夫或男友等有關。
吉象:職位權力易穩固或上升,官司易獲勝訴或平反,學業或事業較順利。男性較易獲得子女尊重。女性的丈夫較有地位或權威。
凶象:易遭誹謗財受損,易發生是非爭執,影響職位、名譽,兄弟姐妹易發生刑傷。女性之丈夫或男友易有不利事。
2009年 8月 8日~2009年 9月 8日:
有緣有財過晚景,無憂無慮樂昇平。
進退不定,防小人暗算,守舊業可也。
十神為偏印:其表象范圍大多與學術研究、愛好特長,以及長輩、 貴人、母親等有關。
吉象:較易得貴人幫助,愛好特長易發揮,學術研究較易有成就。
凶象:學業或事業有波折,生活不安定,名譽有損,或母親有事。不利子女,易發生交通事故。
六、 對你的忠言
喜神是木 趨吉避凶的忠言
1、四柱喜木,有利的方位是東方(以父出生地為基準),不利西方,西南;其人喜綠色,不利白色,喜居住坐東朝西的房子,床的放置東西向,床頭在東,房間里適宜擺放綠色植物。
2、取名用字五行屬木的有利。
3、四柱喜木,應從事與木有關的事業或職業為宜,文學、文藝、文具店、文化事業的文人,教育界、書店、出版社、公務界、司法界、治安警界、官途之界、政治界、新創設計、特殊動植物生長界之學者、植物載種試驗界。
木材、木器、木製品、傢俱、裝璜、紙界、竹界、種植界、花界、樹苗界、青果商、草界、葯物界(開葯房或葯劑師)、醫療界。
培育人才界、布匹買賣界、售敬神物品或香料界、宗教應用物界、宗教家之事業、或售賣植物性之素食品,以上均屬木之事業。
4、事業發展利東、東北,不利西、西南。
5、吉祥數字為: 1 2
6、吉利樓層末位數為:3 8
㈡ 我國的「七夕」情人節,古代人是怎麼過的
吃蜘蛛、拜魁星、種生求子……古人怎樣過中國“七夕”情人節?
每年的農歷7月初7,是我國民間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節日之一。
這個節日的由來,民間傳說較多的是牛郎和織女,銀河兩河相隔分居一年後,在鵲橋相會的日子。
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為這個傳統節日,增加了不少唯美浪漫的色彩,也為一些情侶,提供了一個美好的相聚機會。
在民間,“七夕”節——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魁星和文昌帝君,都是主宰文章功名的神仙,受到天下文人才華的尊崇,特別是在閩東一帶,特別的崇拜魁星。
因此,古人也入往往會在浪漫的傳統節日這一天,祭拜魁星。
四、種生求子,種子得福
在上面的文字中,“源易緣”曾談道,“七夕”這一天,被視為紅火喜慶的一天。古人同認為這一天是“種生求子”的吉祥日。
古人提前將小麥、綠豆、豌豆等浸泡至長出嫩芽後,求子女的女性就將這些芽苗用紅、藍綵線束紮起來,作為種子得福的象徵。
這個漸漸淡出現代人的習俗,如今想來,是不是也特別有的有趣呢?
早在12年前,中國的“七夕”節,就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㈢ 拜魁星的拜魁星
七夕女兒祝織女,男士廟中拜魁星。
佑我科舉登榜首,供神豬頭代三牲。
清代風俗,七月七日,婦女忙於拜織女,而男子則忙於屠狗祭魁星,魁星為點取狀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舉高中,官運亨通。清鄭大樞《竹枝詞·七夕》詩雲:『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無鵲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結緣煮豆待何時。』錢琦《竹枝詞·拜文昌》詩雲:『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裡拜文昌。橋填烏鵲星聯斗,天上人間各自忙。』當地人稱織女為『七娘』;文昌又稱文曲星,掌管文運之神。
㈣ 七夕有些什麼
因為織女善於織布及女紅,且面貌姣美,因此古時閏中少女或少婦視七夕為祈求巧藝及美貌的佳節。 乞巧的方式為:女子或少婦於當天入夜以後,在家中擺設香案,供上鮮花、水果、白粉、胭脂和針線等以祭祀織女,乞求織女能夠賜給她們一雙靈巧的手。此外,並將香粉擲向天空,若粉末落在臉上,則表示會愈加的美麗。 七月初七,亦是魁星的誕辰,從清朝開始逐漸盛行於七夕這一天拜魁星。「魁」即首的意思,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顆星。魁星被認為是科舉之神,與考運有關,與文昌帝君、朱衣神君、呂洞賓及關聖帝君合稱「五文昌」,被奉祀在文昌祠中。因此拜魁星的目的,是預祝未來的考試能夠拔得頭籌。拜祭魁星的祭品,包括有生菜、芹菜、生果、蔥、臘燭一對、長壽香三枝、文昌衣寶一份、壽金等。 民間認為七夕這天「七娘媽」誕生的日子,七娘媽一直被視為是兒童的保護神。閩南及台南地區的民眾在農歷七月初七,凡家中有小孩滿十六歲的,都會帶著子女攜帶供品前往拜祭「七娘媽」,舉行象徵子女成年的儀式,以答謝七娘媽多年的保佑。 而七夕、乞巧節的習俗,由何時流存民間,則很難稽考了。由於傳說中之織女是排行第七的,故又稱七姐,她是一位擅於紡織的仙女。故在這天晚上,婦女們都會向他祈福,以祈得到如意郎君外,還祈能青春美貌常駐,亦求衪賜予優良針織的手藝,這亦是乞巧的真正義意。 向七姐祈福的祭品,亦十分講究,主要包括「七姐盤」:紙扎盤中劃有較剪、針線……等針黹物品;「七姐衣」:織女穿著的衣服;「七彩色紙」:給天界用來做衣服的布料。其次,香燭、鮮花、水果、飯菜、「七姐秧」及女性化妝用品,也要式式式俱備。 各樣祭品准備以後,吉時一到,婦女們便可誠心焚香禮拜,向七姐禱告,就可以得到七姐在天的庇佑,姻緣美滿,心想事成了。 民間也有這樣的傳說,當銀河白氣奕奕、光耀五色時,就是織女在渡河。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只有幸運兒才能遇見。若看到這一奇觀,可乘機下拜,向七姐求子、求財、求壽,但三者只能求其中一種,不能兼求,三年後必定會得到所求的東西。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靨兒」、「果食花樣」。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桿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㈤ 七夕節有什麼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有拜織女、蘭夜鬥巧、七姐誕、種生求子、婦女洗發等。
1、拜織女。「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5)七夕拜文昌擴展閱讀: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㈥ 中國的民俗民風至今還有哪些遺留
經典的收藏:百圖解說中國古民風民俗[組圖]
宋·燃爆竹
霹靂聲中舊歲除,為驚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葯發明後,難止新年放鞭俗。
據《神異經》載: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則令人寒熱。但它怕竹子爆聲。於是人們燒竹來趕走它。唐代詩人來鵠詩雲:『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火葯發明之後,人們在春節仍然燃爆竹。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寫燃爆竹的過程:『截筒五尺煨以薪,節間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將仍疾走。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卻拾焦頭疊床底,猶有餘威可驅癘。』在南宋出現用草紙裹火葯紮成卷形的爆仗。《武林舊事》:『至於爆仗,內藏葯線,一連百餘不絕。』此指用葯線串在一起的鞭炮。明代黎淳有《爆竹》詩:『自憐結束小身材,一點芳心不肯灰。時節到來寒焰發,萬人頭上一聲雷。』所詠的是『升天雷』,北方稱為『二踢腳』。火葯的發明,本是為和平生活用的,後來用於戰爭,乃是人類的不幸;用於侵略戰爭,更是人類的大不幸。
宋·教坊自樂
良辰美景奈何天,淚眼裝歡又一年。堪喜歲首無官役,相聚青樓奏管弦。
宋代教坊*女原屬宮廷,是為官*;『紹興年間,廢教坊職名,如遇大朝會、聖節,御前排當及駕前導引奏樂,並撥臨安府衙前樂人』另有私*,在市井演唱。官府有事,如設酒庫賣酒,為招攬生意,『官私*女,顧倩只應』。一年之內,難得休息。只有新歲初一有空閑自娛。
明 拜年送名片
拜年不必進府門,送上名片抵見人。各處賀歲皆如此,贈予紙店大筆金。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即承放飛帖之用。《清波雜志》載:『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文徵明《拜年》詩雲:『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清代《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現代的賀年片、賀年卡,可以說是其遺風。
唐 飾梅花妝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點額顏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壽陽宮里人。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為『人日』,《事物記》載:東方朔最初置『人日』。傳說宋武帝時,壽陽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飄落在公主額上,形成一種裝飾;宮女效之,以紅點額為『梅花妝』。此俗傳至唐宋,婦女多在臉上畫各式圖案;有『斜紅、面靨』等名目;塗唇有『萬金紅、大紅、內家圓』等名目。其實,婦女在臉上點畫裝飾,早在春秋戰國時已經興起了;長沙出土楚國女俑的臉上就有圓點的圖案可證。到唐代發展為往臉上貼金箔花鈿,成為一種化妝時尚。
晉 饋春盤
立春咸作春盤嘗,蘆菔芹芽伴韭黃。互贈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須待膏粱。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盤的風俗。如《荊楚歲時記》載:『元日,進屠蘇酒,下五辛盤。』周處《風土記》:『元日造五辛盤。』注雲:『五辛所以發五藏之氣,即大蒜、小蒜、韭菜、雲苔、胡荽是也。』五辛盤又稱春盤。《摭遺》載:『東晉李鄂立春日命以蘆菔、芹芽為春盤饋貺。』《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這一風俗傳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說到用藕、豌豆、蔥、蔞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
宋·宮中賜銀幡
新春拜過至初三,大內銀幡賜百官。朝回兩袖天香滿,帽飾招得笑語喧。
《東京夢華錄》:『春日,宰執親王百官,皆賜金銀幡勝,入賀訖,戴歸私第。』蘇轍《除夜元日省宿致齋》詩雲:『今歲初辛日正三,明朝風氣漸東南。還家強作銀幡會,雪底蒿芹欲滿籃。』南宋仍沿北宋風習。《夢粱錄》:『立春日,宰臣以下,皆賜金銀幡勝,懸於襆頭上,入朝稱賀。』
明·鞭春牛
年年春打六九頭,煙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鑼鼓,圍看府尹鞭春牛。
清嘉錄》載:『先立春一日,郡守率僚屬迎春婁門外柳仙堂,鳴騶清路,盛設羽儀,前列社夥,殿以春牛。觀者如市。』明周希曜《寶安春色篇》:『掀天爆聲徹夜鬧,沸地歌喉板敲檀。春牛高擁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盤桓。』袁宏道有《迎春歌》,證明迎春儀式已經演化為一種盛大的歌舞活動。明代鞭春牛,還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畫,更畫出大象和春牛作伴,取意『萬象更新』。
唐·放燈
火樹銀花不夜天,遊人元宵多留連。燈山星橋笙歌滿,金吾放禁任狂歡。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宵』。道家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早在漢代已有慶賀元宵之俗,至唐規模更為盛大。蘇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濃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成為元宵詩經典之作。唐睿宗時元夕作燈樹高二十丈,燃燈五萬盞,號為『火樹』。『金吾不禁夜』是說京城破例取消夜間戒嚴,允許市民逛燈三整夜,又稱『放燈』。
宋·蠶卜
捉弄米粉狀蠶絲,內藏吉語待爾食。喜得佳兆雖自設,依然歡樂不可支。
宋楊萬里有《上元夜裡俗粉米為蠶絲,書吉語置其中以佔一歲之禍福,謂之蠶卜,因戲作長句》詩:『今年上元家裡住,村落無燈惟有雨。隔溪叢祠稍簫鼓,不知還有遊人否?兒女炊玉作蠶絲,中置吉語默有祈,小兒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蠶事好。』雲雲。既說是里俗,可知是楊萬里家鄉江西吉州地方的風俗;也即南方養蠶地區的風俗。
明·走百病上城頭
姐妹元宵結伴遊,金吾不禁登城頭。走出深閨祛百病,勝到岳陽萬丈樓。
六對山人《錦城竹枝詞》:『為游百病走周遭,約束簪裙總取牢。偏有鳳鞋端瘦極,不扶也上女牆高。』描寫當時成都婦女在元宵夜遍游城牆為樂事。
清·猜燈謎
彈壁燈貼三面題,摩肩搭背來猜謎。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機敏方解疑。
《武林舊事》等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富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戲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好謎者更組織有謎社。謎社在清代亦極為流行。如光緒年間有竹西後社、射虎社,萍社等燈謎組織;其間謎手雲集,每以茶館酒肆,或在自家私宅作為燈謎活動場所。或研究探討;或張燈懸謎,招引猜射,娛樂民眾。謎燈有四面,三面貼題簽,一面貼壁,此燈又名彈壁燈。猜中者揭簽,獲小禮品留念。清家震濤有《打燈謎》詩雲:『一燈如豆掛門旁,草野能隨藝苑忙。欲問還疑終繾綣,有何名利費思量。』
清·請紫姑神
元宵之夜請紫姑,保佑吉祥賜安福。終歸女兒同情意,焉辨荒唐事有無。
劉向《異苑》載:『紫姑本人家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祝雲:『子胥不在(雲是其婿) ,曹夫人已行,(雲是其大婦)小姑可出」。於豬欄邊或廁邊迎之,捉之覺重,是神來也。』後來成為傳說:唐代壽陽刺史李景,納何媚為妾;為大婦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殺何於廁中。天帝憫之,命何為廁神。《荊楚歲時記》:『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並占眾事。』故民間每於正月十五夜用畚箕為架,以扶乩形式迎接她降臨,請她保佑蠶桑豐收,人畜平安。陸游曾有詩譏之:『孟春百草靈,古俗迎紫姑。廚中取竹箕,冒以婦裙襦。豎子夾扶持,插筆祝其書。俄若有物憑,對答不須臾。豈必考中否 一笑聊相娛。詩章亦間作,酒食隨所須。興闌忽辭去,誰能執其祛持箕畀灶婢,棄筆卧牆隅。幾席亦已徹,狼藉果與蔬。紛紛竟何益 人鬼均一愚。』雖為一種迷信活動,實則含有對舊社會不幸婦女的深刻同情,並希望她有保護善良人們的神力。
元·結羊腸
元宵初過猶自忙,家家女兒結羊腸。含情暗思心中語:何時得似雙鴛鴦。
《霏雪錄》:『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舊歷紙九道為繩,亂結以首尾,聯屬者為兆,謂之結羊腸。』元趙孟頫有《結羊腸》詩:『十六初過上元節,家家女兒結羊腸。含情暗中心自語:何時得似雙鴛鴦。』
清·走百病摸門釘
元宵雪襯一燈紅,走百病後摸門釘。但願來年生貴子,不枉今番寒夜行。
爬城頭「走百病」,摸門釘「祈添丁」。傳說摸門釘能生男孩。
唐·送窮
年年晦日送窮神,柳車草船載出門。瀝酒再拜早離去;老窮方走新窮臨。
送窮之俗,自漢已有之。西漢揚雄有《逐貧賦》。據《金谷園記》雲:『高陽氏子瘦約,好衣敝衣食糜。人作新衣與之,即裂破以火燒穿著之。宮中號曰窮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棄破衣,是日祀於巷,曰送窮鬼。』傳說窮神穿破衣,吃稀飯;在正月最後一天死去。人們在這天熬粥、扔破衣、結柳為車、縛草為船,在巷口焚之。祝送窮神,永不回來。至唐仍有此俗。韓愈有《送窮父》文;姚合有《晦日送窮》詩:『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宋·春社
千尋古櫟笑聲中,此日春風屬社公。割肉卜瓦餘風在,更喜暢飲治耳聾。
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是春社日。古時以村為單位祭祀社神,祈求豐收。祭社神先立社,在土壇上用石砌屋,無頂,上貼『社稷之神』紅紙,祭祀後,撒肉四周以餉烏鴉。《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並結宗會社,宰牲牢,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享其胙』。宋梅堯臣有《春社》詩雲:『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樹下賽田鼓,壇邊伺肉鴉。春醪酒共飲,野老暮相嘩。燕子何時至,長皋點翅斜。』
宋·鬥草
社下燒錢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歸。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中『春日雜興』曾描述兒童鬥草情形。見畫中題詩。蓋江南春早,立春草長,兒童互相用草角力,堅韌者勝,折斷者敗。
宋·迎富
古人采蓮攜鼓游,今朝雜花插滿頭。相隨郊外游一日,迎富即是忘憂愁。
二月二日迎富風俗由來甚古。《歲華紀麗》載:早在有巢氏時代,有人在這天要了一個小孩回家養活,從而家富。後人便在這天到野外采蓬葉以代子,向門前祭之。又《天祿積餘》載:秦代在這天攜鼓到郊外遊玩,朝出暮歸,名為迎富。南宋魏了翁有《二月二日遂寧北郭迎富》詩雲:『才過結柳送貧日,又見簪花迎富時。里俗相傳今已久,漫隨人意看兒嬉。』
周 鄭國·踏青
溱洧河畔鍾鼓交,踏青遊人樂陶陶。紅男綠女佩香草,兩情相悅贈芍葯。
《詩經·鄭風》有一首民歌《溱洧》,其中說:一對青年男女,要到溱洧二河邊上去看集會,他們相互逗笑,並贈送芍葯。高亨《詩經今注》說:『鄭國風俗,每逢春季的一個節日(舊說是夏歷三月初三的上巳節),在溱洧二河的邊上,舉行一個盛大的集會,男男女女人山人海地來遊玩。這首詩正是敘寫這個集會。』實際上,鄭國的上巳節是我們已知的最早的情人節。後來才移到七月七日。
晉·流觴賦詩
修禊文會聚溪頭,羽觴載酒麴水流。酣飲賦詩聯佳句,留得美名在士儔。
《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證明周代已有到水邊洗滌污濁、消災去病之俗。所謂修禊,即指臨水洗濯以除不祥。到晉代,變為臨水流杯的文人聚會。《荊楚歲時記》:『三月三日,四民並出江渚池沼間,臨清流,為流杯曲水之飲。』東晉時,王羲之曾於上巳在會稽山陰蘭亭舉行修禊之會,並作有《蘭亭敘》。
北朝·踏青
北國三月沐春風,香車紛然樂踏青。遊人誰顧楊柳綠,競看佳麗映桃紅。
踏青之俗早在漢代之前已經盛行,《晉書》載: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人們出外踏青。到了唐代更為盛行。如杜甫有『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孟浩然有『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詩句,可見當時踏青之風。宋代在清明時踏青,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即描述清明踏青春遊情景。踏青日期南北不同:《月令廣義》說蜀地正月初三踏青,閩粵在二月初二日,北方則到三月或四五月方可見青。
唐·內宴冷餐
御賜冷食滿宮樓,魚龍彩旗四面稠。千官盡醉猶教坐;歸來月上金殿頭。
唐張籍《寒食內宴》:『朝光瑞氣滿宮樓,彩纛魚龍四面稠。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千官盡醉猶教坐,百戲皆呈未放休。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問來由。』所謂冷食,即已做成的熟食。據史料載,如干粥、醴酪、冬凌粥、子推餅、饊子等。因在寒食節用,又稱寒具。唐宮內的寒食內宴,可謂最早的冷餐大會。
宋·擔酒上墳
騎驢擔酒祭祖墳,一路春光滿眼新。道旁關撲擲得順,竿挑利物好誇人。
南宋楊萬里有《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詩,當時上墳已由祭掃變為帶食盒酒具到郊外踏青的活動;而路旁許多賣粉捏孩兒、象生果子等物的小販用賭博形式吸引買主,這種賭博稱為『關撲』。
明·鬥百草
百花爭艷滿庭芳,鶯歌燕舞女兒鄉。不喜飲酒猜拳樂,閑將鬥草過時光。
明翟佑《四時宜忌》:『《荊楚記》曰:三月三日,四民踏百草。時有鬥百草之戲,亦祖此耳。』高啟《鬥草》詩:『摘拾遍叢叢,鋪茵曲檻東。眾家誰得?勝獨有並紅。』
唐·祭掃
寒食祭掃冢一堆,風吹曠野紙錢飛。黃泉不知生人淚;暮雨蕭蕭惆悵歸。
《荊楚歲時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按:傳說介子推於三月五日為火所焚,國人哀之,每歲春暮,為不舉火,謂之禁煙。唐王建《寒食行》:『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壠年年無舊道,車徒散行入衰草。牧兒驅牛下冢頭,畏有家人來灑掃。遠人無墳水頭祭,還引婦姑望鄉拜。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那得到黃泉。但看壠上無新土,此中白骨應無主。』在唐代寒食掃墓,後來與清明祭掃合為一事。《東京夢華錄》:『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矣,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
唐·走馬射箭
垂楊金堤翠幕連,健兒走馬射堂前。國家尚武多才俊,方顯干城諸英賢。
孟浩然詩《上巳洛中寄王九迥》:『斗雞寒食下,走馬射堂前。』
五代·盪鞦韆
陽春女兒笑語喧,綠楊影里盪鞦韆。身輕裙薄凌空舞,疑是嫦娥下九天。
《荊楚歲時記》載:『正月…… 又為打球、鞦韆之戲。』註:《古今藝術圖》雲:『鞦韆本北方山戎之戰,以習輕戲者;後中國女子學之。乃以踩繩懸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鞦韆。』唐王建《鞦韆詞》:『身輕裙薄易生力,雙手向空如鳥翼。下來立足重系衣,復畏斜風高不得。旁人送上那足貴,終賭鳴璫斗自起。回回若與高樹齊,頭上寶釵從墮地。眼前爭勝難為休,足踏平地看始愁。』《析津志》雲:『遼俗最重清明,上自內苑,下至士庶,俱立鞦韆架,日以嬉戲為樂。自前明以來,此風久革,不復有半仙之戲矣。』
清·賣柳條
清明一霎又今朝,聞得沿街賣柳條。相約比鄰諸姊妹,一枝斜插綠雲嬌。
《齊民要術》:『正月旦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夢粱錄》:『清明交三月,節前兩日謂之寒食,京師人從冬至後數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條插於門上,名曰明眼。』後來婦女也將柳條戴在頭上,諺雲:『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清詩人楊韞華有《山塘棹歌插柳枝》:『清明一霎又今朝,聽得沿街賣柳條。相約比鄰諸姊妹,一枝斜插綠雲翹。』《歲時百問》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凈明潔,故謂之清明。至清明戴柳者,乃唐高宗三月三日祓禊於渭陽,賜群臣柳圈各一,謂戴之可免蠆毒。今蓋師其遺意也。』
唐·浴佛節
佛光普照遍長安,吃齋誦經建寺庵。居士男女多布施;為求來生結善緣。
相傳夏歷四月初八日為釋迦牟尼生日,佛寺常於此日誦經,以各香浸水灌洗釋迦之太子誕生像;紀念佛之誕生,稱為浴佛節。唐代佛教信仰極盛,長安善男信女多於此日施捨。此風迄宋明依然。《東京夢華錄》:『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禪院各有浴佛齋會,煎香葯糖水相遺,名曰浴佛水。』《日下舊聞考》:『京師僧人念佛號者,輒以豆記其數。至四月八日佛誕生之辰,煮豆微撒以鹽,邀人於路請食之,以為結緣。今尚沿其舊也。』
宋·掛五綵線
榴花照眼艾蒿香,掛符門簾飲雄黃。粽角流蘇懸彩穗,平安佑爾度端陽。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以五彩絲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周處《風土記》謂:『角黍,人並以新竹為筒粽。楝葉插頭,五采系臂,謂為長命縷。』宋人余靖《端午日即事》詩:『江上何人吊屈平,但聞風俗彩舟輕。空齋無事同兒戲,學系朱絲辟五兵。』所謂五兵:弓、矛、戟、劍、戈;代表戰亂,系朱絲避之。後剪采為小虎,粘艾葉戴之鎮邪惡。《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椹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
宋·染紅指甲
端午階前采鳳仙,小缽加礬細細研。染紅女兒纖纖指,粉白黛綠更增妍。
民間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搗鳳仙花染紅指甲之俗。如《燕京歲時記》:『鳳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開之候,閨閣兒女取而搗之,以染指甲,鮮紅透骨,經年乃消。』再如洪亮吉《十二月詞之七》:『七月七日侵曉妝,牛郎廟中燒股香。君不見東家女兒結束工,染得指甲如花紅。斜簪茉莉作幡勝,鬢影過處繞香風。』
遼·射柳
端午祈雨置天棚,樂園東南柳色青。分朋賽射柔條斷,贏得神箭譽滿營。
《遼史禮志》載:契丹族為祈雨,進行射柳活動。先置百柱天棚,後奠先帝。皇帝、親王、宰執依次射柳;敗者向勝者進酒。第二天植柳天棚東南,子弟射柳三日。雨下,賜賞。後金代、明代皆有射柳之俗。《金史禮志》載:射者以尊卑為序。柳枝有削白處,如在白處射斷,且騎馬接在手上者為冠軍;只斷不能接者為次;其餘皆負。
明·飲菖蒲酒
採得菖蒲屆端陽,釀成美酒送異香。角黍蔗漿祝爾壽,何妨縱飲入醉鄉!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以菖蒲或鏤或屑以泛酒。』唐殷堯藩詩雲:『少年佳話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可證唐代已飲菖蒲酒。菖蒲又稱『劍水草』,生於水濱。製成菖蒲酒,具有性溫味辛特點。對肺胃均有益,可延年益壽。明代詩人瞿佑有《菖蒲酒》詩雲:『採得靈根傍藕塘,只因佳節屆端陽。金刀細切傳纖手,玉斝輕浮送異香。廚薦鰣魚冰作鱠,盤供角黍蔗為漿。同時節物充筵會,縱飲何妨入醉鄉。』
清·掛鍾馗
終南進士舞龍泉,端午時節壁上懸。仗君辟邪殲群醜,免得鬼魅擾人間。
《事物紀原》中說:唐明皇夢小鬼喧擾,有大鬼捉小鬼食之。問為誰,對曰臣終南進士鍾馗也。因應舉不捷,觸殿階而死,誓除天下虛耗妖孽。明皇乃召吳道子畫鍾馗像供之。後民間亦多供奉。清李福有《鍾馗圖》詩:『面目猙獰膽氣粗,榴紅蒲碧座懸圖。仗君掃盪幺么枝,免使人間鬼畫符。』即描寫在端午時供鍾馗事。《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鍾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祟惡。』
金·曬書翻經
三伏朝爽曬書篇,庵院翻經結善緣。近事信女樂相助,願修來世福壽全。
《爾雅翼》卷二:『荊楚之俗,七月,曝經書及衣裳,以為卷軸久則有白魚。』魏晉時代在七月七日曬書,後改為六月六日三伏時曬書。《燕京歲時記》:『京師於六月六日抖晾衣服書籍,謂可不生蟲蠹。』清潘弈雋有《六月六日曬書詩》。
唐 蛛絲乞巧
七夕織女賜新妝,挑來蛛絲盒中藏。明朝結成玲瓏網;試比阿誰稱巧娘
《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采縷,穿七孔針,或陳幾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喜子即指一種小蜘蛛。唐劉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杜甫在《牽牛織女》詩中也寫過這種風俗:『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宋代《東京夢華錄》:『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宋·傳針比巧
供果焚香祝新秋,庭中比巧月如鉤。年年閨閣乞織女,男兒何曾求牽牛
周處《風土記》雲:『七月七日,其夜灑掃庭中,露施幾筵,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以祀河鼓( 即牽牛也) 織女。』唐詩人祖詠《七夕乞巧》詩雲:『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向月穿針易,迎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穿針乞巧者,或穿七孔針,或穿九孔針,用一根綵線連續穿過為巧。《醉翁談錄》:『其實此針不可用也,針褊而孔大。』
宋·供摩侯羅
捏塑彩畫一團泥,妝點金珠配華衣。小兒把玩得笑樂,少婦供養盼良嗣。
《東京夢華錄》載:『摩侯羅惟蘇州者極巧,木瀆袁家所制益精。』宋代蘇州虎丘有玩具市場,被稱為『虎丘耍貨』,包括泥娃娃、泥美人,彩畫鮮妍,製作精良。杭州西湖玩具,被稱為『湖上土儀』,有泥孩兒、鶯歌、花湖船等。《夢粱錄》載:『內庭與貴宅皆塑賣磨喝樂,又叫摩睺羅,孩兒悉以土木雕塑,更以造彩裝襕座,用碧紗罩籠之,下以桌面架之,用青綠銷金桌衣圍護,或以金玉珠翠裝飾尤佳。』宋許棐『泥孩兒》詩雲:『牧瀆一塊泥,裝塑恣華侈。雙罩紅紗廚,嬌立花瓶底。少婦初嘗酸,一玩一心喜。潛乞大士靈,生子願如爾。』
清-丟巧針
佳節女兒約諸鄰,迭將水碗丟巧針。日光照得龍梭影,綉出鴛鴦如意君。
《燕京歲時記》:『京師閨閣,於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謂之丟針兒。』或名丟巧針。清代詩人吳曼雲《江鄉節物詩》:『穿線年年約北鄰,更將余巧試針神。誰家獨見龍梭影,綉出鴛鴦不度人。』
清--拜魁星
七夕女兒祝織女,男士廟中拜魁星。佑我科舉登榜首,供神豬頭代三牲。
清代台灣風俗,七月七日,婦女忙於拜織女,而男子則忙於屠狗祭魁星,魁星為點取狀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舉高中,官運亨通。清鄭大樞《台灣竹枝詞· 七夕》詩雲:『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無鵲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結緣煮豆待何時。』錢琦《台灣竹枝詞·拜文昌》詩雲:『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裡拜文昌。橋填烏鵲星聯斗,天上人間各自忙。』當地人稱織女為『七娘』;文昌又稱文曲星,掌管文運之神。
元·孟蘭盆道場
道場超度安亡魂,原有盂蘭古意存。慶贊中元貼門首,酒海肉山饗活人。
七月十五日,道家稱為『中元節』;佛家為『盂蘭盆節』。《夢粱錄》:『七月十五日,一應大小僧尼寺院設齋解制,謂之法歲周圓之日。其日,宗親貴家有力者,於家設醮飯僧薦悼,或拔孤魂。僧寺亦於此日建盂蘭盆會,率施主錢米,與之薦亡。』『盂蘭盆』為梵語音譯,意為『解倒懸』。通常在道場還設有孤棚,離地六尺,廣有十五六平方米,各家施捨之三牲、五牲、山珍海味等擺列其上,並插有『普醴陰光』、『甘露門開』等小旗。在放焰口儀式完畢,群眾競搶祭品,謂之『搶孤』。得到之小旗,被視為出海之護身符。
明 放湖燈
輕舟盪漾玉波澄,中元盂蘭放湖燈,梵唄伴得笙管韻,古寺東山月又升。
中元節有放湖燈之習俗。此俗在宋已有之,但當時是『差內侍往龍山放江燈萬盞。』《揚州畫舫錄》:『放荷花燈,中夜開船,張燈如元夕,謂之盂蘭盆會。蓋江南中元節,每多婦女買舟作盂蘭放焰口,燃燈水面,以賭勝負。』《燕京歲時記》:『至中元日,例有盂蘭盆會,扮演秧歌、獅子諸雜技。晚間,沿河燃燈,謂之放河燈。』清蔣有尨《西湖竹枝詞·放湖燈》詩。湖燈,即在小板上用彩紙做成荷花狀,中點蠟燭,又稱『水旱燈』。傳說水上放燈是為亡魂引路;與上元在陸上張燈有別。
清·荷葉燈
月到中元照衢明,小兒競擎荷葉燈。成群結伴遊巷陌,銀花萬點似火城。
《燕京歲時記》:『中元黃昏以後,街巷兒童以荷葉燃燈,沿街唱曰:「荷葉燈,荷葉燈,今日點了明日扔。」又以青蒿粘香而燃之,恍如萬點流螢,謂之蒿子燈。市人之巧者,又以各色彩紙製成蓮花、蓮葉、花籃、鶴鷺之形,謂之蓮花燈。』《日下舊聞考》:『荷葉燈之制,自元明以來即有之,今尚沿其舊也。』查慎行《京師中原詞》:『萬柄紅燈裹綠紗,亭亭輕蓋受風斜。滿城荷葉高價賣,不數中原洗手花。』龐塏《長安雜興效竹枝體》:『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清·雞冠花供祖
供祖瓶插雞冠花,一時風靡滿京華。只緣物稀價騰貴,移種四郊入農家。
以雞冠花供祖,在宋代已風行。《東京夢華錄》:『又賣雞冠花,謂之洗手花;十五日供養祖先索食。』《夢粱錄》載:南宋同。此習迄清代仍存。《楓窗小牘》:『雞冠花汴中謂之洗手花,中元節前,兒童唱賣以供祖先。』另有祭祖節,在十月初一日。
遼·屠狗狩獵
選屠白狗埋帳溝,牽鷹出獵起鳴騶。忽見御帽簪紅葉,方知今日是立秋。
《遼史禮志》:『八月八日,遼俗屠白狗於寢帳前七步瘞之,露其喙。後七日,中央移寢帳於其上。』《析津志》:『立秋日,張樂,大宴,名壓節序,上簪紅葉於帽。』立秋日,漢人也有簪葉之風,如明代田汝成《西
㈦ 七夕本來要去拜文昌帝君,卻因為家婆的誤導,去拜了北帝君,怎麼辦
信佛就是相信佛陀的教誨,發願像諸佛菩薩學習。
本師釋迦牟尼佛何曾說過佛菩薩會保佑哪個眾生?我們這樣的懵懂眾生都知道「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的道理,佛菩薩怎麼會做那種替人消災免難的事呢?命自我造,福自我求。佛菩薩不會做助長眾生的五欲六塵的事。佛法是通過告訴眾生真實道理,從而讓眾生體悟如何趨吉避凶,遇難成祥,甚至擺脫一切苦難,得到徹底解脫。
念佛菩薩名號,是修行的一個法門,佛門的凈土宗就是通過執持「阿彌陀佛」聖號,最終成就無上菩提的。你平時喜歡念阿彌陀佛和南無觀世音菩薩,是你無量劫以來久修善根福德的結果,一定要堅持念下去。如果功夫得力,念佛最終一定成佛。佛道都可以成就,世俗的所謂好運氣真的微不足道。
信佛需要聽經教,聽當代凈土宗大德凈空老法師的課程,你一定會信仰佛教的。
祝你諸事順利,煩惱盡,智慧長。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