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巧芽面

七夕巧芽面

發布時間: 2022-08-21 07:41:42

1. 七夕節人們通常吃什麼

1、巧果: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
2、花瓜: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3、湯餅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在歷史上各朝代另有不同的食俗。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
4、五子: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其宵夜的食物。
5、面條:另外,這一天有吃面的習俗,這一天往往跟中國的24節氣以外的三個雜節氣,一個雜節氣就是三伏,還有一個是暑九,還有一個南方的雷雨。大家都知道頭伏餃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著挑壽,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長壽。還有為織女擺貢。
6、菱角在廣東四邑,七月七晚上,家家戶戶在院里設好案幾,擺上供品,因菱與靈同音,供品中菱角是必不可少的。少女們剝著菱角鬥巧慕神仙;小孩們嚼著菱角喝植物活力;老人們就著菱角喝茶吃巧面等。
菱角的模樣雖無起舞弄清影的裊裊仙氣,但其做法繁多,更勝在吃來鮮嫩爽口,齒頰之間,清香繚繞,如入夜清風拂過水面,撩動心弦。這么看來,四邑地區的七夕食趣可以說是十分詩意了。
7、麻老七夕有是仙氣飄飄的菱角,也有煙火味十足的麻老。閩西地區人們喜歡在七夕吃一種叫做麻老的東西。其主料為糯米,經過老師傅巧手製成「米香」,以白糖、麥芽糖煮熟,澆以豬油,調入「米香」,配以蔥花、花生等,快速壓制切片即可。

2. 古代七夕節吃什麼 七夕節古人通常吃什麼

導讀: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美食,想必大家都是這樣認為的吧,其實這說的也對,除了中秋節端午節深入人心的食物,其他節日也是有著美食代表的。那麼,古代七夕節吃什麼?七夕節古人通常吃什麼呢?想知道就來瞧瞧我的介紹吧。

古代七夕節吃什麼

1、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2、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3、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4、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5、雞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6、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凈,平鋪到一個盤子里,用濕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濕潤。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擀麵,下鍋煮熟,過涼水拔透;然後熱鍋坐油,加肉丁炒熟,蔥、姜爆鍋,醬油、醋熗鍋,放綠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鹽、味精,做成豆芽湯;把面條抓到碗里,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七夕節古人通常吃什麼

江米條

老南京人過七夕還有個獨特的風俗: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後在燜鍋里蒸出來,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稈成圓形,曬干用油煎出來,最後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製作而成的一種食品。

巧酥

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瓜果

在七夕這個特殊的節日,瓜果當然必不可少!七夕時吃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有些人喜歡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等繪成「花瓜」。

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綠豆芽

在廣州,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3. 2021年七夕拜織女用哪五子 通常吃什麼傳統食物

在我國的 傳統節日 當中,七夕這個節日是屬於浪漫的節日,也是一個 祭祀 的節日,那麼2021年七夕拜織女用哪五子呢?七夕通常吃什麼傳統食物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3、巧酥
七夕節當日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4、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凈,平鋪到一個盤子里,用濕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濕潤。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擀麵,下鍋煮熟,過涼水拔透;然後熱鍋坐油,加肉丁炒熟,蔥、姜爆鍋,醬油、醋熗鍋,放綠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鹽、味精,做成豆芽湯;把面條抓到碗里,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5、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4. 七夕節中國傳統吃什麼

七夕節中國傳統吃餃子、巧果、巧芽面、雲面、江米條、巧酥、雞、桂圓、榛子、花生、紅棗、瓜子、酥糖、七寶羹、花瓜、蠶豆、菱角、麻糍等食物。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的人們在七夕節這天吃的傳統食物有所區別。

七夕節中國傳統吃什麼

七夕節,古時稱為七巧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夕祭、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這天,人們會進行祈福許願、乞求巧藝、祈禱姻緣以及坐看牽牛織女星等活動。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中,以巧果最為有名,巧果又被稱為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是用油、面、糖、蜜等食材製作成的糕點,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甜點。

5. 七夕吃什麼傳統東西

七夕傳統美食有哪些?

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巧果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

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江米條 老南京人過七夕還有個獨特的風俗: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後在燜鍋里蒸出來,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稈成圓形,曬干用油煎出來,最後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製作而成的一種食品。

巧酥 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瓜果 在七夕這個特殊的節日,瓜果當然必不可少!七夕時吃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有些人喜歡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等繪成「花瓜」。

6. 七夕節中國人通常的習慣是吃什麼食品

七夕節吃巧果

傳說是因為過去女孩子在未嫁之前都想自己能心靈手巧,所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祈求織女來送巧,希望織女也能賜自己一雙巧手,於是巧果也就誕生了。北宋時期的巧果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是將發面團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蘋果、小雞、小豬、小獅子、金魚、蛙、蟹、蝦等各種花形圖案的木模(也叫榼子)中,將成形後的小餅油炸或烙食。有些巧果還被點染為七色,有的以紅色點染,用長線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掛於壁間,以為裝飾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環掛在小兒項間取樂的。相傳七夕節晚上,婦女兒童將巧果拋擲屋背,喜鵲銜去搭橋,讓牛郎織女夜渡銀河。

七夕吃餃子(巧巧飯)

俗話說得好,「別問過節吃什麼,問就吃餃子!」開個玩笑。吃餃子是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七夕吃豆芽

在南方一些地區,人們在七夕前夕會專門泡豆芽,也稱「泡巧」,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在七夕這天,女孩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有些地區還會用長出的豆芽做巧芽面慶祝七夕。

七夕吃公雞

浙江金華一帶流行七夕殺雞吃雞,在農歷的七夕這一天,牛郎織女開啟他們浪漫的七夕鵲橋約會。但是這個約會時間可是有限制的,只能在天亮之前結束。咱們古代沒有鍾表,判斷天亮的標准就是以公雞打鳴為准。大家都感覺這樣太殘忍了,一年才見一面,時間還這么短,所以大家就會選擇在這一天吃雞,尤其是公雞,希望把雞吃了之後,就沒有了雞鳴,那麼牛郎織女就可以在一塊,不用分開了。看看咱們的人民多麼善良,所以這樣的傳統也一直流傳了下來。如此再無雞鳴報曉,牛郎織女相會便能永遠不分開,這也寄託了人們對牛郎織女故事的美好願望。

七夕吃五子

在福建一些地區,七夕女孩要品嘗瓜果祈求來年瓜果豐收。當地還流行人們吃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寓意多子多福。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有乞盼兒子、乞盼長壽、乞盼美麗和乞盼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占卜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者稱「輸巧」,「輸巧」者要將自己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七夕配中葯

常用松柏等葯的處方,主張食用松實、柏子的衣服、荷葉等,稱為不老不死的仙葯。 中醫認為吃松子的健身心,滋潤皮膚,長壽的「玉楸葯解」被稱為「潤肺止咳、滑腸通便、開關麻痹、澤膚榮毛」,「海葯本草」被稱為「久服輕身、延年不老」的清宮以松子為御膳食品。 柏子香味濃郁,能安心、止汗潤腸的《本草備注》記載:「補脾葯干,柏子仁潤葯香氣好,是干脾葯中最好的」。 荷葉可以降熱消暑,升清陽,用冷血止血。

七夕吃巧人

在百島洞頭操閩南語的居民中,至今仍有吃「巧人兒餅」的習俗。巧人兒餅是把按比例的糯米、粳米混合磨成粉,加入糖和食用紅色顏料糅合做成餅,再用木刻的印模印出各式人物和動物形狀後蒸熟。
關於這一習俗的來歷,民間有一段傳說。 很早以前,王母娘娘化裝成乞丐下凡體察百姓善惡,看到大工地上有人把糯米摻入蠣灰油泥中,用石臼搗合,便上前乞討。管家罵道:「快滾!這是我家老爺建造墳墓專用的!」揮起長鞭把她趕開。王母娘娘大怒:凡間人如此糟蹋五穀,回到天庭稟報,玉皇大帝當即下旨:天降大災,讓這一帶五穀不生,出現「人吃人」的慘相。七仙女得知後大驚,也扮乞丐下凡探虛實。她向一擺渡老伯討吃,老伯拿出自己捨不得吃的粗糠野菜餅給她。七仙女問:「你們用糯米搗油灰砌墳墓,怎麼卻用這種東西當吃食?」老伯告訴她:「用糯米建墓的是黑心的財主,這糠菜餅是我這樣的窮苦人的救命糧呀!」七仙女拿著糠菜餅返回天庭,王母娘娘這才知道自己錯了:凡間人有惡也有善,不能懲罰惡人傷及無辜!可玉皇大帝已發出的旨令又不能更改,七仙女聰明,說是願下凡行令。她用米粉製成許多人形的果餅施捨給百姓。這樣,人們吃了米粉做的「人」,度過了災荒,人們感念七仙女的靈巧和善舉,把這種果餅取名「巧人兒」餅,年年七月七都要製作,供祭拜和品嘗。

7. 古人七夕吃什麼

七夕起源於漢代,唐宋時期七夕已經成為舉國上下非常隆重的節日了。隆重的節日自然少不了美食相伴,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美食花樣,那就讓我們去看一下古代人七夕吃什麼?

1、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2、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

3、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4、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5、雞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6、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凈,平鋪到一個盤子里,用濕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濕潤。

7、江米條

老南京人過七夕還有個獨特的風俗: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後在燜鍋里蒸出來,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稈成圓形,曬干用油煎出來,最後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製作而成的一種食品。

8. 七夕吃什麼傳統食品 七夕節人們會吃什麼時令美食

導讀:對於吃貨來說,七夕是不是情人節沒有多大關系,七夕吃什麼傳統食品才是他們關注的要點,作為傳統節日,七夕節一代又一代傳下來的美食,定是最符合節日又好吃的食物,想知道七夕節人們會吃什麼時令美食就來看看我的介紹吧。

1、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2、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3、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凈,平鋪到一個盤子里,用濕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濕潤。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擀麵,下鍋煮熟,過涼水拔透;然後熱鍋坐油,加肉丁炒熟,蔥、姜爆鍋,醬油、醋熗鍋,放綠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鹽、味精,做成豆芽湯;把面條抓到碗里,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4、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5、江米條

老南京人過七夕還有個獨特的風俗: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後在燜鍋里蒸出來,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稈成圓形,曬干用油煎出來,最後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製作而成的一種食品。

6、巧酥

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7、綠豆芽

在廣州,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8、雞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9、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10、瓜果

在七夕這個特殊的節日,瓜果當然必不可少!七夕時吃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有些人喜歡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等繪成「花瓜」。

七夕為什麼吃巧果的三個傳說

1、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織女的凄美愛情,於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小巧都會做一種精緻的小點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織女能在天上相見。當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誠心所感動,將此事匯報到了天庭。玉帝礙於天規無法赦免牛郎織女,但是非常感謝小巧的心意,於是令月老牽線,促成小巧的美滿姻緣。此後,小巧和意中人廝守一生,夫妻不離不棄,和和美美,受到眾人羨慕。不少女孩子也向小巧學習,在每年的七夕製作性狀各異的小點心,祈求姻緣美滿,幸福一生,這種點心也被稱為「巧果」,流傳至今。

2、七夕做餅如手指與口舌狀,名曰「巧食」,婦女、兒童用五綵線縷貫「巧食」拋擲屋背,謂讓喜鵲銜去搭橋,夜渡牛郎、織女過銀河相會。

3、巧果是七仙女灑的淚,給寶寶們戴上,女孩子會心靈手巧,越來越漂亮的。

9. 在七夕節的時候,人們通常吃些什麼

作為一種時令麵食,乞巧果子是最為普遍的七夕美食了。乞巧果子並沒有統一的款式和形狀,簡單來說,就是用麵粉為主料,製成各種小物狀,然後油炸或爐烤一下。巧果的最傳統做法為:先把白糖加熱,溶化成糖漿,加入麵粉、芝麻拌勻,攤在面板上。晾涼後切成一個個長方形,再折為圓形或梭形,油炸至金黃即可。手巧的人還會將面捏成各種花樣,都是與七夕傳說相關的,更增添了許多趣味性。
還有的地區,七夕節要吃巧芽面。一般只用豆芽,把豆芽提前發好。七夕節剪掉長芽,面條煮好後,將長芽蓋在上面即可,順滑又爽口,朋友們也可以試試哦。有種美好的說法,小孩子吃了巧芽,會更加聰明活潑。
人們在七夕節這天,要祭拜織女,准備的供品一定要有「五子」,即紅棗、龍眼、榛子、瓜子、花生,禱告後再把這些供品吃掉。五子的營養價值很高,現在是秋季過度時期,同時又是七夕節這么美好日子,大家可別忘吃些哦,對身體很有益處。

10. 七夕也是乞巧節,這一天的節日食物是什麼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