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魚一朵花
㈠ 什麼是比目魚,是海魚嗎
比目魚又叫鰈魚,廣泛分布於各大洋的暖熱海域中,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和魚類為食。為經濟魚類。它們特別適於在海床上的底棲生活,主要生活在溫帶水域,是溫帶海域重要的經濟魚類。按照比目魚的生存環境,它們是屬於海魚的。
2
比目魚的營養價值
1、脂肪含量較低,是減肥、三高患者獲取蛋白質的合適來源;
2、含有大腦組成主要需要的DHA,經常食用可增強智力;
3、魚油中EPA的成分,能夠降低血脂,軟化保護血管,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4、可補充蛋白質,適合膚色暗淡、手腳冰冷等蛋白質不良患者食用。
3
比目魚的推薦做法
糖醋比目魚
材料:新鮮比目魚,大蒜,陳醋,白糖,醬油,鹽,香菜
做法:
1、比目魚洗凈,從尾部剝掉深色的背皮,剪掉頭部和腹部,再次洗凈,控干水分,備用。蒜切片,香菜切段
2、比目魚放入碗中,放入少許鹽和蒜片,腌制10分鍾
3、鍋內放油,待油稍熱,將腌制入味的比目魚擦凈水分(也可直接蘸上少許麵粉),中火煎制兩面金黃,控油,取出
4、鍋內留少許底油,放入蒜片爆香,烹入陳醋、白糖和生抽,放入煎好的比目魚,翻炒均勻,開大火收干湯汁,灑上香菜段,即可。
醬燒比目魚
材料:比目魚一條,干辣椒六七個,姜8g,蒜粒5個,蔥25g,黃醬45g左右,生抽3ml,黃酒10ml,花椒5粒,清水400ml左右,食用油少許
做法:
1、比目魚颳去魚鱗,掏去內臟和腮,洗凈;
2、將魚身開幾刀;
3、鍋燒熱後放油,下蔥、姜、蒜、花椒、干辣椒煸香;
4、倒入清水煮開,加入熟黃醬;
5、放入比目魚、黃酒、生抽,開鍋後轉中火燒;
6、待湯汁濃稠魚充分入味後即可關火裝盤.最後將蔥絲撒在魚上,將湯汁澆在蔥絲上即可。
㈡ 全國各地最著名的特色小吃都有哪些謝謝感謝萬分。
1.台北:鴛鴦火鍋 很多香港藝人都為之瘋狂,據聞郭富城在離開時就把火鍋材料打包回去再過癮。火鍋最重要的是湯底,有多少店就有多少種湯底,但沒有人知道湯底的材料和製作方法。跟吃川菜一樣,火鍋的麻辣程度是分等級的,鴛鴦火鍋是一半辣一半不辣,任君選擇。有別於其它火鍋的是,材料里不可缺少的是鴨血,還有豆腐、牛肚、牛什、雞肉等。價格豐儉由人,摺合人民幣100元到上千元。 2.高雄:蚵仔煎 蚵仔高雄特產,是殼類海產的一種。先用線粉攪拌蚵仔,然後把雞蛋打散放油煎,讓雞蛋包著蚵仔,像雞蛋餅一樣。 3.台南:炒鱔魚 台南特產。佐料有糖、鹽,以及九王,雖然用炒的做法,但魚依然可以保持鮮美,還帶著淡淡的甜味。 :燒臘 燒臘包括燒鵝、乳鴿、乳豬、叉燒以及一些鹵水菜式。一般是先用秘制的醬汁腌制一段時間再放到爐里烤,燒鵝、乳豬皮脆,肥美,口味略帶廣東人喜愛的甜味。深井燒鵝、花田乳鴿是其中的「老字型大小」。廣東人逢年過節上香拜神都會帶上乳豬,
電影
(視)開鏡也喜切乳豬圖吉利。鹵水菜式相對清淡,鹵水鵝掌(翼)、鹵水鴨腎等。 5.哈爾濱:得莫利燉活魚
北京的焦圈、蜜麻花,豌豆黃、艾窩窩、炒肝爆肚。 上海的蟹殼黃、南翔小籠饅頭、小紹興雞粥。 天津的嗄巴菜、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貼餑餑熬小魚、棒槌果子、桂發祥大麻花、五香驢肉。 太原的栲栳、刀削麵、揪片等。 西安的牛羊肉泡饃、乾州鍋盔,蘭州的拉麵、油鍋盔。 新疆的烤羊肉、烤饢、抓飯。 山東的煎餅。 江蘇的蔥油火燒、湯包、三丁包子、蟹黃燒麥。 浙江的酥油餅、重陽栗糕、鮮肉棕子、蝦爆鱔面、紫米八寶飯。 安徽的臘八粥、大救駕、徽州餅、豆皮飯。 福建的蠣餅、手抓面、五香捆蹄、鼎邊糊。 台灣的度小月擔仔面、鱔魚伊面、金爪米粉。 海南的煎堆、竹簡飯。 河南的棗鍋盔、白糖焦餅、雞蛋布袋、血茶、雞絲卷。 湖北的三鮮豆皮、雲夢炒魚面、熱乾麵、東坡餅。 湖南的新飯、腦髓卷、米粉、八寶龜羊湯、火宮殿臭豆腐。 廣東的雞仔餅、皮蛋酥、冰肉千層酥、廣東月餅、酥皮蓮蓉包、刺猥包子、粉果、薄皮鮮蝦餃及第粥、玉兔餃、干蒸蟹黃燒麥等。 廣西的大肉棕、桂林馬肉米粉、炒粉蟲。 四川的蛋烘糕、龍抄手、玻璃燒麥、擔擔面、雞絲涼面、賴湯圓、宜賓燃面、夫妻肺片、燈影牛肉、小籠粉蒸牛肉。 貴州的腸旺面、絲娃娃、夜郎面魚、荷葉糍粑。 雲南的鹵牛肉、燒餌塊、過橋米線等。 此外,還有大量的少數民族特色風味食品,極大的豐富了中國烹飪文化的內涵。 北京著名小吃 豆汁 綠豆經篩選、淘洗、浸泡、磨糊、點漿、發酵、濾粉、沉澱、煮沸等9道工序加工製成。色灰綠,汁濃醇,味酸且微甜。熱食為宜,佐京產辣鹹菜絲配芝麻燒餅和焦圈。已有千餘年製作歷史。 相關的著名企業: 小窩頭 玉米面、黃豆面加白糖、糖桂花蒸制而成。色澤金黃,形似寶塔,小巧玲瓏,甜香細膩,500克面可制出小窩頭100多個。 相關的著名企業: 芸豆卷 芸豆經磨碎、煮爛、抹壓、卷餡、切段等5道工序製成。餡心有芝麻糖餡、豆沙餡或配金糕成鴛鴦餡。入口即化。清代前期已出現於民間,清末成為御膳。 相關的著名企業: 肉末燒餅 由發面空心炭火烤成。食時將燒餅切一小口,取出面心,夾入熱豬肉末。外酥里嫩,香味濃厚。 相關的著名企業: 爆肚 鮮羊肚或牛肚按不同部位切成條或片,用沸水爆熟,蘸芝麻醬、醬油、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和蔥花等調料食用。清鮮脆嫩,味醇不膩。 相關的著名企業: 炒疙瘩 可葷可素。炒好後,疙瘩顏色深黃,配上綠色青菜,黃綠相間,食之綿軟而有韌勁,滋味醇香。已有60餘年製作歷史。 相關的著名企業: 驢打滾 即豆面糕,因過去售時,隨切隨將炒熟的干黃豆面撒於糕上,猶如毛驢就地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故名。分為兩種,一種為將蒸熟的江米面團沾上炒熟的黃豆粉擀成片,捲入豆餡,切成小塊,撒白糖食用;另一種為將紅糖和熟黃豆面拌勻,卷在蒸熟的黃米面團里,切塊後澆紅糖水食用。 相關的著名企業: 焦圈 為油炸食品。和面時注意鹽、鹼、礬3種調料比例,炸時控制油溫,至色澤深黃、油亮即成。 相關的著名企業: 燒麥 北京的燒麥皮薄如紙,四周有折皺的花邊皮,包餡收緊口,花邊聚在一起,象一朵花。餡心除豬肉、海參、蝦仁外,隨季節變化製作蟹肉燒麥、翡翠燒麥,一般以豬肉為主,配白菜、青韭、茴香、南瓜、大蔥、西葫蘆製成。以都一處飯庄所制最著。 相關的著名企業: 仿膳豌豆黃 碗豆經磨碎、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色澤橙黃,細膩甜潤,清涼適口。原為清宮膳房製作。 相關的著名企業: 艾窩窩 糯米經泡透、蒸熟、搗爛、晾涼、分劑、包芝麻仁、核桃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等餡料。粘軟柔韌,酥鬆甜香,清涼適口。元代已有製作。
燒麥 寧化客家傳統小吃。製法是:把芋子煮爛,剝皮,搗成糊狀,拌入地瓜粉反復揉搓,切成小圓團,捍成圓形的皮,再用蔥、筍、香茹、瘦肉丁、蘿卜等做餡,包成圓 錐形,放入蒸籠約20分種,取出裝盤,灑上麻油、醬油,趁熱食用,有嫩、香、鮮的美味 松 丸 寧化客家傳統小吃。其製法:將豆腐弄碎,伴入切成丁狀的蔥、瘦肉、荸薺、冬筍等原料,再捏成小圓團,在乾地343粉中滾一下,水燒開後放入,再加調料,煮 熟,連湯一起食用。有滑、松、脆、鮮的特點。客家人的傳統說法,吃了「松丸」,即可輕輕鬆鬆地過日子,所以,每逢「立春」之日,家家戶戶在迎春的喜慶氣氛 中,都有吃「松丸」,以祈望新的一年能過得輕松舒適。 韭 菜 包 寧化縣客家傳統小吃。做法是:用優質大米磨漿,入熱鍋不斷攪動,熬成糊狀,出鍋待用。將頭茬韭菜、臘肉、香茹、冬筍、蝦仁等原料切成餡,把米團揉捏成皮包 餡,入籠蒸熟,後裝盤,趁熱即食。特點:清香撲鼻,味鮮皮滑,一食難忘。 魚 生 又名生魚片,寧化傳統名菜。限3-4斤重的活草魚一尾,迅速去鱗、皮、內臟,再剔去排刺,然後橫切成薄片,灑麻油,再蘸醬油、芥辣即可食用,魚生鮮脆爽 口,為下酒名菜。 大 卷 寧化客家傳統宴席上的主菜。做法是:把豆腐搗碎,伴入切成丁狀的蘿卜、瘦肉、筍等原料,調入適量的地瓜粉,放籠內蒸熟後切塊裝盤,再淋上醬油、麻油,灑上 少許蔥花。其味鮮美。 碧 玉 卷 泰寧傳統小吃。俗稱韭菜糍。 其做法是:用大米和韭菜做原料,磨成稀漿,再烙成簿餅,然後入香茹、鮮筍絲、肉絲、辣椒粉等到餡料,煎成筒狀,趁熱而食,油軟潤滑,色香味俱全。 什錦油餅 泰寧風味小吃。做法簡單:以大米為主,配少許黃豆,磨漿,用小鐵勺倒入少許米漿,添上餡料,再蓋上少許米漿,放入油鍋炸成扁圓狀油餅,趁熱食之。 陷心饅頭 泰寧民間風味小吃。製作法:和浸洗泡透的糯米,蒸熟後倒入木槽里,加入紅糖,伴少許茶油、五香粉等佐料,然後用木棍攪勻,掇成拳頭大小的團粒,外面裹上薄 薄的一層用粳米做成的銀裝,即成。 烏楮粳米糍 泰寧畲族特有的民間小吃。其做法有趣:用「烏楮」樹枝葉燒成炭灰,取鹼水待用。將開水淋洗耳恭聽浸 泡過的的粳米,放入飯甑中蒸熟,倒主石臼中反復舂打,同時,添加少許烏楮灰鹼水,做成小團粒,再蒸再打,經過三蒸三打後,糍團柔泣光滑。其特點:色黃透 明,柔中有韌,滑而不粘,味有鹼香。 狀 元 糕 泰寧風味小吃。製法:用上等糯米,經浸洗蒸熟後,倒入石臼舂打成糕,掇成乒乓球大小的糍團,放入由黃豆、花生、芝麻炒熟後碾成粉的配料中,(配料粉中再摻 入白糖),再加上香蔥豬油,即成。其特點:色淡黃、香甜、軟韌適當。 蛋 菰 將雞蛋加少入許食鹽和適量溫水,用筷子反復打散,然後把豬腸一頭用線扎緊,將蛋從另一頭灌入,滿後用線扎牢。之後握蛋腸一頭的線,放在鍋中約50度的水內 來加擺動,待至水沸時,立即將蛋腸取出,切成半寸長的小段,備用。燒湯時,將腸段投入,佐以香菰、紅菰等配料,加少許味精、食鹽、蔥花等,煮至蛋腸兩頭呈 磨菰形時,起鍋即成,清淡爽口,為宴客佳餚。 芋 包 為三明一帶民間傳統小吃。芋包軟潤滑香,主要原料為菜芋和木薯粉。菜芋洗凈後入鍋煮熟去皮,與木薯粉揉搓至軟硬適度不沾手,製成芋包坯,包上瘦肉、香茹、 筍、蝦米、醬油、五香粉等做成的熟餡,置入已沸的水中煮到膨脹並浮於水面即熟,蘸醬油、老酒、豬油、味精、蔥花等調料即可食用。 芝 麻 咸 餅 為三明一帶特色小吃。製法:麵粉加少許食鹽、味精、用水搓和,以不粘手為度,製成圓餅,裡面裹以餡(精肉、韭菜、蝦干),餅的一面撒芝麻壓實。然後把鐵籠 盛木炭火置入缸中,烤燙缸壁後即取出,緊握將餅無芝麻的一面,依次貼在缸內壁上部,用少許清水撒入,並緊蓋缸口,使餅烤熟。開蓋後,復將鐵火籠放入缸,使 餅烤酥滋出芝麻香味,取出火籠,用鏟刀將餅鏟下即可。芝麻咸餅香酥可口,兼有肉色、烤餅之優點,為旅行佳點。 節 令 小 吃 春節城鄉都要吃年糕、糍粑,城關吃面條,農村吃粉干,元霄節吃芋包子,立春吃春卷;清明吃清明果;農歷四有初一烙粑,有甜咸兩種;立夏家家戶戶食習果;端午節吃粽子、花椒餅、荷葉包;中秋節除了吃月餅,白果糕,也吃芋包;立冬吃豬腳、糍粑,稱為冬補。 客 家 擂 茶 寧化客家特有飲料。製法:將自製茶葉(淮山葉或大茶葉)、青草葯、茶油,放入擂缽,擂爛,再倒入煮熟的綠豆(或赤豆)、豬小腸、花生、炒米、粉皮、粉干混合而成後,即可食用。擂茶味 道鮮美,既可解渴,又可充飢,且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之功效。 將 樂 擂 茶 製法:用茶葉、芝麻、花生、桔皮、桂皮等擂成粉狀,再加入冷開水調成漿,沖入開水即成;是將樂人以茶代酒酬客的好飲料,具有消暑解熱、止渴生津、驅乏提神 之功效 薰 鴨 它是三明一帶民間名菜。其做法是:將之宰後洗凈的鴨,前胸剖開,用兩根竹簽將全鴨張平,鴨身上抹少許細鹽。在干鐵鍋底,放進一把米糠,上架鐵絲網盤或鐵 架,將鴨背朝下平放其上,密閉鍋蓋,生起水火,使糠燒焦冒煙而薰透全鴨。待邊鍋冒出的氣由白色轉為黃色,再視灶灶內鍋底尖呈灰白色時,即可出鍋。這時鴨身 呈黃色,油光閃亮,可切成塊,佐以大蒜等炒熟,其味既香且鮮 寧化老鼠干 寧化特產,屬「閩西八大幹」之一。捕捉秋季田鼠,經剝皮去肚,用米糠熏成赤色,並將與肉、筍、姜合炒,其香濃烈,其味鮮美,且有補腎之功。 沙陽板鴨 沙縣名產。沙陽板鴨加工始於宋朝,風味獨特,久負盛名。沙陽板鴨用料考究,集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精製而成。近幾年來連獲福建省和上海市名優新特農產品展銷會「暢銷產品金獎」等稱號。其風味多種(清香味、香辣味、香熏味),包裝各異,可供廣大消費者選購。 卜 鴨 尤溪名菜。製作巧妙,將鴨宰後,於胸前肚內,放進裝有茶葉和大米的鍋內密封,小火烘烤。鴨身呈牙黃色,油光閃亮,香氣撲鼻,別有風味。 北京的焦圈、蜜麻花,豌豆黃、艾窩窩、炒肝爆肚。
(1)魯菜:魯菜即山東風味菜,由濟南、膠東、孔府菜點三部分組成。濟南菜尤重製湯,清 湯、奶湯的使用及熬制都有嚴格規定,菜品以清鮮脆嫩著稱。膠東菜起 源於福山、煙台、青島,以烹飪海鮮見長,口味以鮮嫩為主,偏重清淡,講究花色。孔府菜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具體體現,其用料之精廣、筵席之豐盛堪與 過去皇朝宮遷御膳相比。山東菜調味極重、純正醇濃,少有復雜的合成滋味,一菜一味,盡力體現原料的本味。另一特徵是麵食品種極多,小麥、玉米、甘薯、黃 豆、高粱、小米均可製成風味各異的麵食,成為筵席名點。山東著名風味菜點有:炸山蠍、德州脫骨扒雞、原殼扒鮑魚、九轉大腸、糖醋黃河鯉魚等。(2)川菜: 風味包括成都、重慶和樂山、自貢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點在於味型多樣,變化精妙。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醬等是主要調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 辣、椒麻、麻醬、蒜泥、芥末、紅油、糖醋、魚香、怪味等各種味型,無不厚實醇濃,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風味,各式菜點無不膾炙人口。其中 最負盛名的菜餚有:干燒岩鯉、干燒桂魚、魚香肉絲、怪味雞、宮保雞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鍋、干煸牛肉絲、夫妻肺片、燈影牛肉、擔擔面、賴湯圓、 龍抄手等。(3)粵菜:粵菜即廣東菜,由廣州、潮州、東江三地特色菜點發展而成,是起步較晚的菜系,但它影響極大,不僅香港、澳門,而且世界各國的中菜 館,多數是以粵菜為主。粵菜注意吸取各菜系之長,形成多種烹飪形式,是具有自己獨特風味的菜系。廣州菜清而不淡,鮮而不俗,選料精當,品種多樣,還兼容了 許多西菜做法,講究菜的氣勢、檔次。潮州古屬閩地,故潮州菜匯閩粵風味,以烹制海洋菜和甜食見長,口味清醇,其中湯菜最具特色。東江菜又稱客家菜,客家為 南徙的中原漢人,聚居於東江山區,其菜鄉土氣息濃郁,以炒、炸、焗、燜見長。粵菜總體上特點是選料廣泛、新奇且尚新鮮,菜餚口味尚清淡,味別豐富,講究清 而不淡,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有「五滋」(香、松、軟、肥、濃)、「六味」(酸、甜、苦、辣、咸、鮮)之別。時令性強,夏秋講清淡,冬春講濃郁,有不少菜 點具有獨特風味。 另外,廣東人尤其廣州人對做湯有一種莫名的執著,湯的種類相當多,也是粵菜從其它不同菜系中脫穎而出重要原因。廣東人長期(如在外上學或工作)在外回家後 一家一定會品嘗到一鍋「老火靚湯」 著名的菜點有:雞燴蛇、龍虎鬥、烤乳豬、東江鹽焗雞、白灼基圍蝦、燒鵝、蚝油牛肉、廣式月餅、沙河粉、艇仔粥等。(4)淮揚菜:淮揚菜是中國長江中下游地 區的著名菜系,其覆蓋地域甚廣,包括現今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以及江西、河南部分地區,它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譽,聲譽遠播海內外。 由於後來浙江菜、徽菜以其鮮明特色各為八大菜系之一,淮揚菜匯於江蘇,同時烹飪界習慣將淮揚菜系所屬的江蘇地區菜餚稱為江蘇菜,這樣,淮揚菜成為單以揚 州、淮安為中心,以大運河為主,南至鎮江,北至洪澤湖、淮河一帶,東至沿海地區的地方風味菜。淮揚菜選料嚴謹,講究鮮活,主料突出,刀工精細,擅長燉、 燜、燒、烤,重視調湯,講究原汁原味,並精於造型,瓜果雕刻栩栩如生。口味鹹淡適中,南北皆宜,並可烹制「全鱔席」。淮揚細點,造型美觀,口味繁多,製作 精巧,清新味美,四季有別。 代表菜有:清燉獅子頭,拆燴鰱魚頭、扒燒整豬頭、清蒸鯽魚、水晶餚蹄、三套鴨、軟兜鱔魚、熗虎尾、炒蝴蝶片、冬瓜盅、三丁包子、翡翠燒賣、蟹黃湯包、千層 油糕等。 江蘇菜除上述淮揚菜外還包括南京菜、蘇錫菜和徐州菜等地方菜系。南京菜烹調擅長燉、燜、叉、烤。特別講究七滋七味:即酸、甜、苦、辣、咸、香、臭;鮮、 爛、酥、嫩、脆、濃、肥。南京菜以善制鴨饌而出名,素有「金陵鴨饌甲天下」的美譽。蘇錫菜擅長燉、燜、煨、焐,注重保持原汁原味,花色精細,時令時鮮,甜 咸適中,酥爛可口,清新腴美。近年來又烹制「無錫乾隆江南宴」、「無錫西施宴」、「蘇州菜餚宴」和太湖船菜。徐州菜風味在歷史上屬魯菜系,隨時代變遷,其 菜已介乎蘇、魯兩大菜系之間,口味鮮咸適度,習尚五辛、五味兼崇,清而不淡、濃而不濁。其菜無論取料於何物,均注意「食療、食補」作用。另外,徐州菜多用 大蟹和狗肉,尤其是全狗席甚為著名。 江蘇名菜名點有:鹽水鴨肫、燉蘇核、燉生敲、生炒甲魚、丁香排骨、清燉雞子、金陵扇貝、芙蓉鯽魚、菊花青魚、菊葉玉版、金陵鹽水鴨、叉烤鴨、叉烤鱖魚(以 上為南京名菜);松鼠鱖魚、碧螺蝦仁、翡翠蝦斗、雪花蟹斗、蟹粉魚唇、蝴蝶海參、清湯魚翅、香炸銀魚、染溪脆鱔、鏡箱豆腐、無錫肉骨頭、常熟叫花雞、常州 糟扣肉(以上為蘇錫菜);霸王別姬、沛公狗肉、彭城魚丸、荷花鐵雀、奶湯魚皮、蟹黃魚肚、鳳尾對蝦、爆炒烏花、紅燜加吉魚、紅燒沙光魚(以 上為徐州菜);天目湖砂鍋魚頭、淮安軟兜、金蹼仙裙。江蘇點心富有特色,如秦淮小吃、蘇州糕團、湯包,都很有名。(5)閩菜:閩菜是以福州、閩南、閩西三 地區地方風味菜為主形成的菜系。福州菜清鮮、爽淡,偏於甜酸,尤其講究調湯,另一特色是善於用紅糖作配料,具有防變質、去腥、增香、生味、調色作用。閩南 菜以廈門為代表,同樣具有清鮮爽淡的特色,講究佐料長於使用辣椒醬、沙菜醬、芥末醬等調料。閩西位於粵、閩、贛三省交界處,以客家菜為主體,多以山區特有 的奇味異品作原料,有濃厚山鄉色彩。閩菜以炸、熘、燜、炒、燉、蒸為特色,尤以烹制海鮮見長,刀工精妙,人趣於味,湯菜居多,具有鮮、香、爛、淡並稍帶甜 酸辣的獨特風味。福建小吃點心另有一功,它取材於沿海淺灘的各式海產品,配以特色調味而成,堪稱美味。 最著名的風味菜點有:佛跳牆、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沙奈燜鴨塊、七星魚丸、糟醉雞、煎糟鰻魚、 半月沉江、燕皮餛飩、福州線面、蚝仔煎等等。(6)浙江菜:浙江菜有悠久的歷史,它的風味包括杭州、寧波和紹興三個地方的菜點特色。杭州菜重視原料的鮮、 活、嫩,以魚、蝦、時令蔬菜為主,講究刀工,口味清鮮,突出本味。寧波菜咸鮮合一,以烹制海鮮見長,講究鮮嫩軟滑,重原味,強調入味。紹興菜擅長烹制河鮮 家禽,菜品強調入口香綿酥糯,湯濃味重,富有鄉村風味。 浙江菜具有色彩鮮明,味美滑嫩,脆軟清爽,菜式小巧玲瓏、清俊秀麗的特點。它以燉、炸、燜、蒸見長,重原汁原味。浙江點心中的團子、糕、羹、面點品種多, 口味佳。 名菜名點有:龍井蝦仁、西湖蒓菜湯、蝦爆鱔背、西湖醋魚、炸響鈴、搶蟹、新風鰻鯗、鹹菜大湯黃魚、冰糖甲魚、牡蠣跑蛋、蜜汁灌藕、嘉興粽子、寧波湯團、湖 州千張包子等。 (7)湘菜:湘菜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個地區的菜點特色。湘江流域以長江、衡陽、湘潭為中心,是湘菜的主要代表。其特色是油重色濃,講求實 惠,注重鮮香、酸辣、軟嫩,尤以煨菜和臘菜著稱。洞庭湖區的菜以烹制河鮮和家禽家畜見長,特點是量大油厚,咸辣香軟,以燉菜、燒菜出名。湘西菜擅長製作山 珍野味、煙熏臘肉和各種腌肉、風雞,口味側重於咸香酸辣,有濃厚的山鄉風味。湖南菜最大特色一是辣,二是臘。 著名菜點有:東安子雞、臘味合蒸、組庵魚翅、冰糖湘蓮、紅椒臘牛肉、發絲牛百頁、火宮殿臭豆腐、吉首酸肉、換心蛋等。 (8)徽菜:徽菜風味包括皖南、沿江、沿淮之地的菜點特色。皖南菜包括黃山、歙縣(古徽州)、屯溪等地,講究火功,善烹野味,量大油重,樸素實惠,保持原 汁原味;不少菜餚都是取用木炭小火燉、煨而成,湯清味醇,原鍋上席,香氣四溢;皖南雖水產不多,但烹制經腌制的「臭桂魚」知名度很高。沿江菜以蕪湖、安慶 地區為代表,以後也傳到合肥地區,它以烹制河鮮、家畜見長,講究刀工,注意色、形,善用糖調味,尤以煙熏菜餚別具一格。沿淮菜以蚌埠、宿縣、阜陽等地為代 表,菜餚講究咸中帶辣,湯汁色濃口重,亦慣用香菜配色和調味。 著名風味菜有:無為熏鴨、毛峰熏鰣魚、符離集燒雞、方臘魚、石耳燉雞、雲霧肉、綠豆煎餅、蝴蝶面等。
㈢ 桂魚的內臟里像花一樣的東西是什麼
桂魚的內臟里像花一樣的東西就是桂魚的幽門盲囊。如圖所示。
桂魚肚子的「桂花」俗稱鱖魚花,是桂魚的幽門盲囊,一般有100枚以上,開口於十二指腸,是腸的一部分,屬於消化系統。桂花很有營養也很美味,經常當做美食供餐桌上的主客食用。
鱖魚通常叫鰲花魚,因其幽門如成簇的桂花,又稱為桂花魚、桂魚,肉食性,有鱗,屬鱸形目脂科魚類,體型側扁,背部隆起,身體較厚,尖頭。鱖魚肉質細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狀,味道鮮美,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將鱖魚譽為「水豚」,意指其味鮮美如河豚,更有人將其比成天上的龍肉,所以,鱖魚與黃河鯉魚、松江四鰓鱸魚、興凱湖大白魚齊名,同被譽為中國「四大淡水名魚」。
㈣ 中國的名小吃有哪些
北京: 焦圈、蜜麻花、豌豆黃、艾窩窩、炒肝爆肚
上海: 蟹殼黃、南翔小籠饅頭、小紹興雞粥
天津: 嗄巴菜、 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貼餑餑熬小魚、棒槌果子、桂發祥大麻花、 五香驢肉
太原: 栲栳、刀削麵、揪片
西安: 牛羊肉泡饃、乾州鍋盔
蘭州: 拉麵、油鍋盔
新疆: 烤羊肉、烤饢、抓飯
山東: 煎包
江蘇: 蔥油火燒、湯包、三丁包子、蟹黃燒麥
浙江: 酥油餅、重陽栗糕、鮮肉棕子、蝦爆鱔面、紫米八寶飯
安徽: 臘八粥、大救駕、徽州餅、豆皮飯
福建: 蠣餅、手抓面、五香捆蹄、鼎邊糊
台灣: 度小月擔仔面、鱔魚伊面、金爪米粉
海南: 煎堆、竹簡飯、抱羅粉
河南: 棗鍋盔、白糖焦餅、雞蛋布袋、血茶、雞絲卷
湖北: 三鮮豆皮、雲夢炒魚面、熱乾麵、東坡餅
湖南: 新飯、腦髓卷、米粉、八寶龜羊湯、火宮殿臭豆腐
廣東: 雞仔餅、皮蛋酥、冰肉千層酥、廣東月餅、酥皮蓮蓉包、粉果、薄皮鮮蝦餃及第粥、玉兔餃、干蒸蟹黃燒麥等
廣西: 大肉棕、桂林馬肉米粉、炒粉蟲
四川: 蛋烘糕、龍抄手、玻璃燒麥、擔擔面、雞絲??面、賴湯圓、宜賓燃面、夫妻肺片、燈影牛肉、小籠粉蒸牛肉
貴州: 腸旺面、絲娃娃、夜郎面魚、荷葉糍粑
雲南: 鹵牛肉、燒餌塊、過橋米線
㈤ 桂魚的花是什麼
桂魚的內臟里像花一樣的東西就是桂魚的幽門盲囊。如圖所示。
桂魚肚子的「桂花」俗稱鱖魚花,是桂魚的幽門盲囊,一般有100枚以上,開口於十二指腸,是腸的一部分,屬於消化系統。桂花很有營養也很美味,經常當做美食供餐桌上的主客食用。
鱖魚通常叫鰲花魚,因其幽門如成簇的桂花,又稱為桂花魚、桂魚,肉食性,有鱗,屬鱸形目脂科魚類,體型側扁,背部隆起,身體較厚,尖頭。鱖魚肉質細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狀,味道鮮美,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將鱖魚譽為「水豚」,意指其味鮮美如河豚,更有人將其比成天上的龍肉,所以,鱖魚與黃河鯉魚、松江四鰓鱸魚、興凱湖大白魚齊名,同被譽為中國「四大淡水名魚」。
㈥ 有關滿漢全席的資料及菜餚
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是滿漢兩族風味餚饌兼用的盛大宴席。清初滿人入主中原,滿漢兩族開始融合,皇宮市肆出現滿漢並用的局面。滿漢全席是清代滿室貴族、官府才能並舉的宴席,一般民間少見。規模盛大高貴,程式復雜,滿漢食珍,南北風味兼有,菜餚達300多種,有中國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譽。 孔府宴: 曲阜孔府是孔子誕生和其後人居住的地方。典型的中國大家族居住地和中國古文化發祥地,經歷20000多年長盛不衰,兼具家族和官府職能。孔府既舉辦過各種民間家宴,又宴迎過皇帝、欽差大臣,各種宴席無所不包,集中國宴席之大成。孔子認為「禮」是社會的最高規范,宴飲是「禮」的基本表現形式之一。孔府宴禮節周全,程式嚴謹,是古代宴席的典範。 全鴨宴: 首創於北京全聚德烤鴨店。特點是宴席全部一北京填鴨為主料烹制各類鴨菜餚組成,共有100多種冷熱鴨菜可供選擇。用同一種主料烹制各種菜餚組成宴席是中國宴席的特點之一。全國著名全席有:天津全羊席、上海全雞席、無錫全鱔席、廣州全蛇席、四川豆腐席、西安餃子席、佛教全素席等等。 文會宴: 文會宴是中國古代文人進行文學創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形式自由活潑,內容豐富多彩,追求雅緻的環境和情趣。一般多選在氣候宜人的地方。席間珍餚美酒,賦詩唱和,鶯歌燕舞。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學和藝術作品都是在文會宴上創做出來的。著名的《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蘭亭文會上寫的。 燒尾宴: 古代名宴,專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遷而舉行的宴會,盛行於唐代,是中國歡慶宴的典型代表。燒尾一詞源於唐代,有三種說法:一說是獸可變人,但尾巴不能變沒,只有燒掉尾巴;二說是新羊初入羊群,只有燒掉尾巴才能被接受;三說是鯉魚躍龍門,必有天火把尾巴燒掉才能變成龍。次三說都有升遷更新之意,故次宴取名「燒尾宴」。 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始於清代中葉,是我國一種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巨型筵宴。既有宮廷餚饌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獨特風格。 滿漢全席原是官場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作的一種全席。最好的公開使用場合,是科舉考試結束後地方官史宴請主考官的時候。主人是地方上最高官員,客人是欽差大臣;主客之間往往又是「門生故舊」,因此滿漢全席上的菜點都是菜其精細而豐盛的。入席時大小官員一律頂戴朝珠,身著公服就座。筵席的場面、規模、等級、陪宴人員的職位、供應筵席用的烹飪原料及果、酒的品種和數量等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官府中舉辦滿漢全席時首先要奏樂,鳴炮,行禮恭迎賓客入座。客人入座後由待者上進門點心。進門點心有甜、咸兩種,並有干、稀之別。進門點心之後是三道茶,如清茶、香茶、炒米茶,然後才正式入席。滿漢全席上菜公冷盤、頭菜、炒菜、飯菜、甜菜、點心和水果等,一般起碼一百零八種,一般分三天吃完。 滿漢全席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烹飪技藝精湛,富有地方特色。突出滿族菜點特殊風味,擅於燒烤、火鍋、涮鍋,又顯示漢族烹調特色,扒、炸、炒、溜、燒等皆備,菜品口味也極豐富。 滿漢全席濫觴於京,推及各地,天津、廣東、湖北、東北、四川、揚州等地都有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菜單 1四到奉:什錦頭盒—個、下馬點二式(粉果、煙麥)、上湯片兒面每位—盆 2四熱葷:雞皮鱘龍、蟹黃鮮菇、玉簪出雞、夜合蝦仁 3四冷葷:酥姜皮蛋、京都腎球、酥炸鯽魚、鳳眼腰 4四雙拼:菠蘿拼火鵝、北菇拼豬腰、青瓜拼腰花、露筍拼雞肉 5四大碗:一品官燕、鳳尾大裙翅、象拔虞琴、金錢豹狸 6四中碗:虎扣龍藏、仙鶴燴熊掌、銀針炒翅、鼎湖上素 7四小碗:炒梅花北鹿絲、紅爐烘雪衣、干燒網鮑片、鳳入竹林 8匹每位:月中丹桂、舌戰群懦、清湯雪耳、鹿羧水鴨 9四燒烤:燒乳豬全體、如意雞—對、冶爾巴—札、掛爐片皮鴨—對 10四冷素:齋扎蹄、素筍尖、齋面根、素白菌 11四座采:清蒸海鮮、廣肚乳鴿、烏龍肘子、燈燒羊腿 12八咸點:母子鮮蝦餃、雞肉拉皮卷、雲腿餡兒府、蟹肉海棠果、鮮蝦扒水餃、百花釀魚肚、芙蓉雞粒餃、酥炸鱸魚條 13八甜點:改瑰煎蛋糕、脆皮菠蘿球、奶油燈香酥、蓮子蓉方脯、得汁鴛鴦筒、芝麻鳳凰卷、七彩凍香糕、水晶鮮奶凍 14二甜菜:西瓜盅、雪凍杏仁豆腐 15—面:干燒伊面九寸 16—干飯:白飯 17—稀飯:白粥 18四飯菜:鹹蛋、牛乳、咸魚、炒菜 19—湯:草菇蛋花湯 20四跟湯:酸辣牙(跟外豬)、火腿上湯(跟第一道甜點)、長春湯(跟片皮鴨)、草叢上湯(跟伊面) 21四跟面製品:於層簾(跟乳豬)、片兒燒(跟如意雞),粑粑(跟片皮鴨)、如意卷(跟哈爾巴) 22—百子桃包:雀鹿蜂猴百子壽桃全座。二分手:大紅瓜子、炸銀杏仁 23四京果:提子乾,酥核桃、杏脯肉、桂園干 24四糖果:糖蓮子、糖冬瓜,糖菊餅,糖椰角 25四蜜果,蜜金錢桔、蜜柚皮、蜜棗子餞餞枇把 26四酸果:酸沙利、酸蕎頭、酸子姜、酸青梅 27四生果:蘋果、甜橙、荔枝、沙田柚 28四水果:馬蹄、蓮藕、菱角、望強,望強犬 29四看果:象生香蕉、象生雪梨、象生四季橘、象生潮州柑 1》 【菜名】 琉璃珠璣 【所屬菜系】 滿漢全席 【原料】 主料:將桂魚肉250克。配料:豬肉末50克,蝦茸50克,濃豬肉湯50克,菠菜葉 100克。調料:料酒15克,精鹽4克,雞蛋清1個,紅曲粉0.5克,姜10克,清湯750,雞油5克。 【製作過程】 1.將一塊豬肉皮面朝下平鋪在菜墩上,把桂魚肉洗凈後放在豬肉皮上,用刀背砸成茸。如魚肉發粘,可加少量清水,以使魚肉不沾刀。待魚肉砸成茸後挑出筋和刺。 2.將豬肉末、蝦茸分別放在兩個碗中,分別加入料酒、精鹽各少許,攪拌上勁,分別用手擠成直徑約4分的小丸子,分放兩個碗中。將豬肉湯注入碗中,放入冰箱內約4小時,使其結凍,取出,切成邊長約4分的小方丁,再用刀削圓,放在碗中。 3.用水將菠菜葉洗凈,用刀剁成末,放入紗布中包起,擠出綠汁,倒入鍋中上火燒開後撇去浮沫,控凈水,即成綠泥。用水將姜洗凈,切成末,放入小碗中,注入少許開水,浸泡10分鍾。 4.將魚茸放入大海碗中,加清水xie開,放入薑汁3克,攪拌上勁,再加入雞蛋清和雞油拌勻。然後將其分成三份,分放在三個碗中。其中的一份魚泥糊加入綠泥拌成綠魚茸糊;另一份加入紅曲粉拌成紅魚茸糊;剩下一份呈白色。 5.湯鍋中注入涼水。用綠魚茸糊包起豬肉末餡心,擠成直徑約6分的丸子,放入清水鍋中;用紅魚茸糊包起蝦茸餡心,擠成直徑約6分的丸子,放入清水鍋中;用白色魚茸糊包起豬肉湯凍餡心,也放入清水鍋中。然後將鍋上火,燒開後略煮一會兒,撈出三種魚丸,輕輕放入海碗中 6.鍋中注入清湯,上火燒開,撇去浮沫,加入料酒、精鹽,對口味,澆入海碗中即成。 2》 【菜名】 咖喱菜花 【所屬菜系】 滿漢全席 【原料】 主料:菜花500克。調料:精鹽1克,咖喱粉5克,香油10克。 【製作過程】 1.用小刀削去菜花根上的皮,改刀成小塊,用清水洗干凈。 2.鍋中注入清水,上火燒開,放入洗凈的菜花,氽熟撈出,放入盆中,用清水沖涼,潷去水,放入咖喱粉拌勻,腌5分鍾,再用清水沖去多餘的咖喱粉,潷凈水。 3.將咖喱菜花放小盆中,加入精鹽、香油攪拌均勻。將菜花在圓盤中碼成一朵花,上面碼上用燕窩做成的「意」字。 3》 【菜名】 龍鳳柔情 【所屬菜系】 滿漢全席 【原料】 主料:桂魚肉150克,雞脯肉150克。配料:豆苗150克。調料:料酒15克,精鹽1.5克,雞蛋清2個,濕澱粉20克,清湯150克,醬油少許,花生油500克(約耗40克),雞油10克。 【製作過程】 1.將魚肉剔去皮,將雞脯肉剔去皮和筋。將以上兩種原料均切成長1寸5分的細絲,分別放入兩個碗中,分別加入料酒、精鹽各少許拌勻,再分別放入1個雞蛋清、5克玉米粉,把魚肉絲和雞肉絲漿好。將豆苗切去根,洗凈,切成寸段。2.坐煸鍋,注入花生油,燒至五成熱時,將魚肉絲和雞肉絲分別下入鍋中滑熟,分別倒入兩個漏勺中,控凈油。 3.煸鍋中留底油,放入滑熟的魚肉絲和料酒、精鹽各少許,注入75克清湯,略加煸炒,再用濕澱粉勾芡,然後倒入圓盤的一邊,呈半圓形。 4.煸鍋中留底油,放入滑熟的雞肉絲和料酒、精鹽、醬油各少許,注入75克清湯,略加煸炒,加入用水調稀的玉米粉,勾芡,然後倒入圓盤的另一邊,呈半圓形。 5.鍋中留底油,放入豆苗煸炒,同時加入料酒、精鹽各少許,翻炒均勻,倒在魚肉絲和雞肉絲的中間即成。 4》 【菜名】 熊貓品竹 【所屬菜系】 滿漢全席 【原料】 麵粉100克,黃油40克,白糖10克,豆沙餡100克,黑芝麻少許,雞蛋清1個。 【製作過程】 1.將麵粉分成四份。一份中加入30克黃油搓勻即成酥面;另一份中加入10克黃油、白糖、25克清水,揉成皮面。 2.將皮面和酥面各揪成12個劑,用皮麵包上酥面,用擀麵棍擀成長條,捲成卷,用手掌按扁,再疊成三折,擀成圓皮,包入豆沙餡,用手捏成熊貓形狀。按此方法做出12個熊貓。 3.用毛筆將熊貓生胚的耳朵、眼睛和腰圍分別刷上雞蛋清、粘上黑芝麻,放入烤爐烤12分鍾,取出,放盤中,再放幾枝用燙面捏成的竹子即可。 5》 【菜名】 鴨絲掐菜 【所屬菜系】 滿漢全席 【原料】 主料:熟鴨脯肉200克。配料:掐菜150克。調料:精鹽、紹酒、醋各少許,油少許。 【製作過程】 1.將鴨脯肉切成1寸半長、1分粗的細絲。將掐菜洗凈,漂透。 2.將炒鍋上火燒熱,打底油,下鴨絲、掐菜迅速烹炒,並烹醋,炒七成熱時倒出控凈水,然後回鍋再烹炒,加入精鹽,出鍋時灑點紹酒即可。 6》 【菜名】 燕窩四字菜 【所屬菜系】 滿漢全席 【原料】 主料:干燕20克。配料:雞脯肉200克,菠菜葉200克,生蝦油25克。調料:料酒15克,精鹽1克,雞蛋清6個,玉米粉15克,麵粉5克,雞油2克,食鹼2.5克。 【製作過程】 1.用刀將洗凈的菠菜葉剁成末,擠出綠汁於鍋中,上火燒開,撇去浮沫,備用。 2.用刀片去雞脯肉的皮和筋,砸成雞茸,放入碗中,加料酒、精鹽、玉米粉麵粉、雞蛋清和1克雞油,攪拌成糊,然後分成兩份分別放置,一份加入菜汁一份加入生蝦油,並分別攪拌均勻。 3.將干燕菜放入大碗中,注入溫水浸泡30鍾,撈出後用鑷子擇去燕毛和變質部分,用清水沖洗數遍後將燕菜撕成絲,放入碗中,注入500克開水,加入食鹼攪勻,浸泡15分鍾,潷去鹼水,再注入開水沖洗三遍,倒入漏勺控干水。 4.在四個7寸盤中分別抹上一層雞油,用綠雞茸糊在每個盤子中製成直徑約4寸的圓形薄片,上面撒滿一層發好的燕菜。 5.將粉紅色雞茸糊和剩餘的綠雞茸糊分別放入油紙中捲起。用粉紅色雞茸糊在燕菜上擠出「吉祥如意」四個字,再用綠色雞茸糊在字的下方擠成花邊,然後上屜蒸3至5分鍾取出,用小刀將燕窩四字菜起出圓盤,待涼後放在冷盤上即成。 7》 【菜名】 御扇豆黃 【所屬菜系】 滿漢全席 【原料】 杏仁200克,凍粉15克,白糖300克,豌豆黃200克,金糕75克。 【製作過程】 1.將杏仁去皮,磨成漿,放入盆中。 2.將凍粉加清水200克上火化開,加入白糖再化開,晾溫後倒入杏仁漿中攪勻,再倒入一尺二寸大盤中晾涼。 3.將晾好的杏仁凍按扇面形狀用刀從中間取出七條(條與條之間留一點間隔)將豌豆黃切成與杏仁條同樣大小的條,放進盤中,扇形的底端刻一塊圓形豌豆黃。再用豌豆黃切成7條長絲當扇骨。將金糕切成絲當穗。再將盤子兩邊點綴一下即成。 8》 【菜名】 油燜鮮蘑 【所屬菜系】 滿漢全席 【原料】 主料:鮮蘑100克。調料:料酒4克,精鹽0.5克,清湯150克,香油5克,蔥5克,姜5克。 【製作過程】 1.將鮮蘑放入盆中,用清水沖洗數遍。 2.湯鍋上火,注入香油燒熱,放入蔥姜煽炒一下,隨即放入料酒、精鹽、清湯,在火上煨15分鍾左右,倒入碗中,晾涼後將鮮蘑挑出,整齊地碼在圓盤中,構成圓的造型,上面放上用燕窩做成的「如」字。 9》 【菜名】 荷花酥 【所屬菜系】 滿漢全席 【原料】 麵粉150克,熟豬油50克,棗泥餡125克,白糖25克,花生油500克(約耗35克)。 【製作過程】 1.將麵粉75克加入熟豬油45克,搓透,即成酥面。將剩下的麵粉加入5克熟豬油、清水50克,和勻搓透,即成皮面。將皮面、酥面各揪成15個劑,用皮麵包入酥面,用擀麵棍擀成長條,捲成面卷,用手再將面卷按扁,疊成三折,擀成圓皮。 2.將棗泥餡分成15份,分別放入圓皮中包起,用手揉成長圓形,用刀在頂部剞五刀,切成5等分,刀口深至圓身的一半,即成生荷花酥。 3.坐煸鍋,注入花生油,燒至四成熱,放入生荷花酥,用微火溫油炸熟(不要上色),酥皮層層翻出,如盛開的花瓣,將白糖撒在花心上即成。 10》 【菜名】 百壽桃 【所屬菜系】 滿漢全席 【原料】 發面225克,白糖25克,棗泥餡100克,香菜葉少許。 【製作過程】 1.將發面對好鹼,加入白糖揉勻,餳10分鍾後揪成15個面劑,用手揉成扁圓形,再擀成圓皮。 2.將棗泥餡分成15份,分別包入圓皮中,用手揉成圓錐形,上端做出一個桃尖,再用竹刮板在桃身上豎著印出一條印痕,把兩片香菜葉貼在壽桃的下部,餳10分鍾後上屜蒸8分鍾,取出後在桃尖上稍抹一點紅色即可。
求採納
㈦ 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柳州螺螄粉、成都冒菜、廣州蝦餃、雲南鮮花餅、浙江梅乾菜酥餅
1、柳州螺螄粉。螺螄粉跟臭豆腐一樣,吃的人覺得十分香。這個比較受爭議的螺螄粉裡面可是大有文章,最具特色的就是裡面的酸筍,也是讓人覺得臭的關鍵,酸筍需要熬制好久,還有裡面的湯底。其他就是粉絲,干腐竹,花生,特製的一些醬料。
2、成都冒菜。火鍋比較適合一群人吃,熱鬧。冒這個字可是動詞,冒菜也可以像火鍋一樣,葷素各種冒,牛肉丸肥牛,土豆金針菇都可以添加。讓一個人可以體會吃火鍋的樂趣。
3、廣州蝦餃。廣州有叉燒包、雲吞面、沙河粉、荷香糯米雞等。但讓人最驚艷的美食一定是蝦餃。薄薄的餃子皮里一整塊大蝦,超級香誘人。所以在廣州大部分茶餐廳酒樓里都有蝦餃,味道沒多大區別,去廣州一定去嘗嘗廣州特色蝦餃。
4、雲南鮮花餅。去過雲南的人必買產品,那肯定是鮮花餅,去過昆明的一定會看到大街上都是賣各種餡的鮮花餅,但最具特色和受別人喜愛的還是那個經典的玫瑰花餅。畢竟是用鮮玫瑰花做的,咬起來那滿足感,滿嘴玫瑰花香。帶回家也不用擔心,放微波爐加熱一小會,也好吃的。
5、浙江梅乾菜酥餅。酥脆的外皮,咬一口嘎吱嘎吱的掉皮,酥到掉渣,裡面梅乾菜也別好吃。去那邊買熱的時候,剛出鍋拿一個咬下去幸福感爆棚。除了梅乾菜還有別的味,每款都是經典,都是金華的特色。
㈧ 桂魚里的一朵花是魚的什麼
桂花魚
㈨ 鱖魚長什麼樣
鱖魚
㈩ 魚香肉絲沒有魚,老婆餅里沒老婆,你還知道哪些奇葩菜名
佛跳牆,我小時候一度以為這是一種佛門的輕功之類的,當時心裡還琢磨:出家人就是不一樣,功夫的名字都這么接地氣。這個菜就算沒吃過,也知道名字大概的來由了,基本就是形容菜品香濃,讓人慾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