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臨江仙七夕

臨江仙七夕

發布時間: 2022-07-30 06:33:27

① 幫忙翻譯"臨江仙 晏幾道"謝謝

臨江仙 晏幾道?
問題有點模糊,一般談及詞,要有首句,因為許多詞共用一個詞牌名。
晏幾道的臨江仙有這些(可能不全):
●臨江仙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曾照彩雲歸。

【鑒賞】這是一首感舊懷人的名篇,當為作者別後懷思歌女小蘋所作。詞之上片寫「春恨」,描繪夢後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寫相思,追憶「初見」及「當時」的情況,表現詞人苦戀之情、孤寂之感。全詞懷人的月時,也抒發了人世無常、歡娛難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兩句,寫午夜夢回,只見四周的樓台已閉門深鎖;宿酒方醒,那重重的簾幕正低垂到地。「夢後」、「酒醒」二句互文,寫眼前的實景,對偶極工,意境渾融。「樓台」,當是昔時朋游歡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樓空。詞人獨處一室,寂靜的闌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獨與空虛。企圖借醉夢以逃避現實痛苦的人,最怕的是夢殘酒醒,那時更是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了。這里的「夢」字,語意相關,既可能是真有所夢,重夢到當年聽歌笑樂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歡離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時驟見而得之,而是詞人經歷過許多寥寂凄涼之夜,或殘燈獨對,或釅酒初醒,遇諸目中,忽於此時煉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這種空寂,正是詞人內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轉入追憶。「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產生的一種莫名的悵惘。「去年」二字,點明這春恨的由來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樣是這春殘時節,同樣惱人的情思又湧上心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寫的是孤獨的詞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對著飄零的片片落英;又見雙雙燕子,霏微的春雨里輕快地飛去飛來。「落花」、「微雨」,本是極清美的景色,本詞中,卻象徵著芳春過盡,傷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雙飛,反襯愁人獨立,因而引起了綿長的春恨,以至夢後酒醒時回憶起來,仍令人惆悵不已。這種韻外之致,盪氣回腸,令人流連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構成一個凄艷絕倫的意境。

過片是全詞樞紐。「記得」,那是比「去年」更為遙遠的回憶,是詞人「夢」中所歷,也是「春恨」的原由。小蘋,歌女名,是《小山詞。自跋》中提到的「蓮、鴻、蘋、雲」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屬意者的名字入詞,小就是他筆下的一個天真爛漫、嬌美可人的少女。本詞中特標出「初見」二字,用意尤深。夢後酒醒,首先浮現腦海中的依然是小蘋初見時的形象,當時她「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她穿著薄羅衫子,上面綉有雙重的「心」字。此處的「兩重心字」,還暗示著兩人一見鍾情,日後心心相印。小蘋也由於初見羞澀,愛慕之意欲訴無從,唯有藉助琵琶美妙的樂聲,傳遞胸中的情愫。彈者脈脈含情,聽者知音沉醉,與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同意。「琵琶」句,既寫出小蘋樂技之高,也寫出兩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許已經無語心許了。

結拍兩句不再寫兩人的相會、幽歡,轉而寫別後的思憶。詞人只選擇了這一特定情境:當時皎潔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雲飄然歸去。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又,白居易《簡簡吟》:「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彩雲,藉以指美麗而薄命的女子,其儒仍從《高唐賦》「旦為朝雲」來,亦暗示小蘋歌妓的身分。

結兩句因明月興感,與首句「夢後」相應。如今之明月,猶當時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懷,已大異於當時了。夢後酒醒,明月依然,彩雲安?空寂之中仍舊是苦戀,執著到了一種「痴」的境地。

這是晏幾道的代表作。內容上,它寫的是小山詞中最習見的題材——對過去歡樂生活的追憶,並寓有「微痛纖悲」的身世之感;藝術上,它表現了小山詞特有的深婉沉著的風格。可以說,這首詞代表了作者詞的藝術上的最高成就,堪稱婉約詞中的絕唱。
●臨江仙

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

羅裙香露玉釵風。

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

酒醒長恨錦屏空。

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

【鑒賞】此詞系作者為思念一個自己曾經深愛過的女子而作,全詞寫情婉轉而含蓄。作者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與重逢,而對於兩人關系更為接近後的錦屏前相敘一節卻未作正面表現,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夢中相尋一節也寫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內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寫得極為深沉婉曲。

上片敘寫與女子初見及其後交往,通過描寫穿戴、刻畫神態表現女子之美。

起首一句,寫有一天女子同別的姑娘階前鬥草的時候,詞人第一次看見了她。鬥草,據《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而柳永《木蘭花慢》清明詞雲「盈盈,鬥草踏青」,則春日亦有此游戲。「穿針樓上曾逢」,轉眼又到了七夕。七夕,女子樓上對著牛郎織女雙星穿針,以為乞巧。《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嘗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這種風俗就從漢代一直流傳下來。這天晚上,穿針樓上,他又同她相逢了。「羅裙香露玉釵風」以下三句,是補敘兩次見面時她的情態。她的裙子沾滿了花叢中的露水,玉釵頭上迎風微顫。她「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靚妝才罷,新畫的眉間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臉上不禁泛起了嬌紅。以上既有泛寫,又有細膩的刻畫,一位天真美麗的女子形象如目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過片「流水」一聯說隨著時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結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徵他們的歡聚,可惜不能長久。「行雲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見《高唐賦》)的典故,說她像傳說中的神女那樣,不知又飄向何處,依附誰人了。「酒醒長恨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可是,那情感卻一直留了下來。每當夜闌酒醒的時候,總覺得圍屏是空盪盪的,他永遠也找不回能夠填滿這空虛的那一段溫暖了。正因為她象行雲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夢里相尋了。「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春雨飛花中,他獨個兒跋山涉水,到處尋找那女子。盡管這是夢里,他仍然希望能夠找到她。此處以夢境相尋表現了詞人對自己深愛過的女子深沉的愛戀和思念。

晏幾道是一位沒落的貴公子。然而,他與絕大多數玩弄、侮辱女性、不把女性當人看的封建士大夫不同,許多作品中能以同情的、嚴肅的態度塑造底層女子的形象。此詞便表現出詞人不能自己的真情實感,有意無意地揭示出他心中有一種對美好事物執著追求的崇高情操。
以下為補充
臨江仙
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一作艷)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

臨江仙
身外閑愁空滿,眼中歡事常稀(一作移)。明年應賦送君詩。細(一作試)從今夜數,相會幾多時?
淺酒欲邀誰勸?深情惟有君知。東溪春近好同歸。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臨江仙
淡水三年歡意,危弦幾夜離情。曉霜紅葉舞歸程。客情今古道,秋夢短長亭。
淥酒尊前清淚,陽關疊里離聲。少陵詩思舊才名。雲鴻相約處,煙霧九重城。

臨江仙
淺淺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長。煙迷柳岸舊池塘。風吹梅蕊鬧(一作閉),雨細杏花香。
月墮枝頭歡意,從前虛夢高唐。覺來何處放思量。如今不是夢,真個到伊行。

臨江仙
長愛碧欄桿影,芙蓉秋水開時。臉紅凝露學嬌啼。霞觴熏冷艷,雲髻裊纖枝。
煙雨依前時候,霜叢如舊芳菲。與誰同醉采香歸?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飛。

臨江仙
旖旎仙花解語,輕盈春柳能眠。玉樓深處綺窗前。夢回芳草夜,歌罷落梅天。
沉水濃熏綉被,流霞淺酌金船。綠嬌紅小正堪憐。莫如雲易散,須似月頻圓。

臨江仙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臨江仙
東野亡來無麗句,於君去後少交親。追思往事好沾巾。白頭王建在,猶見詠詩人。
學道深山空自老,留名千載不幹身。酒筵歌席莫辭頻。爭如南陌上,佔取一年春。

② 有關七夕的詩句有哪些

1.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2.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____林傑《乞巧》

3.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____杜牧《秋夕》

4.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5.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____佚名《迢迢牽牛星》

6.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7.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8.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____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9.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____張埜《奪錦標·七夕》

10.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____林傑《乞巧》

11.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____李商隱《馬嵬·其二》

12.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____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13.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14.兩情纏綿忽如故。復畏秋風生曉路。____王建《七夕曲》

15.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____范成大《鵲橋仙·七夕》

16.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____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17.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____陳師道《菩薩蠻·七夕》

18.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____徐凝《七夕》

19.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____李商隱《辛未七夕》

20.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____羅隱《七夕》

21.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____毛文錫《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22.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____趙以夫《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23.幸回郎意且斯須,一年中別今始初。____王建《七夕曲》

24.千家閉戶無砧杵,七夕何人望鬥牛。____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

25.夜色銀河情一片。輕帳偷歡,銀燭羅屏怨。____吳文英《鳳棲梧·甲辰七夕》

26.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____孟浩然《他鄉七夕》

27.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____李賀《七夕》

28.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____毛文錫《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29.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____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30.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____孟浩然《他鄉七夕》

31.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32.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____王建《七夕曲》

33.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____孟浩然《他鄉七夕》

34.二秋葉神媛,七夕望仙妃。____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35.鵲橋波里出,龍車霄外飛。____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36.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____李商隱《辛未七夕》

37.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____李商隱《壬申七夕》

38.又說今夕天津,西畔重歡遇。____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39.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____顧太清《鵲橋仙·雲林矚題閏七夕聯吟圖》

③ 臨江仙這首詩表達的是什麼情感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詞,隨著英雄豪傑的成敗,他表達了自己的超然情緒,甚至表達了自己的歷史和生活的「大徹大悟」的風格。 作者表示有意忘記世界的煩惱,歸隱山河與江湖。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代: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現在都是一場空,都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消逝了。

當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在江邊的白發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和老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於(人們的)談笑之中。




(3)臨江仙七夕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楊慎獲殿試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楊升庵被發配到雲南充軍。他戴著枷鎖,被軍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時。正好,一個漁夫和一個柴夫在江邊煮魚喝酒,談笑風生。楊升庵突然很感慨,於是請軍士找來紙筆。寫下了這首《臨江仙》。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一首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盪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並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澱中探索永恆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體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

讀者在品味這首詞的同時,彷彿感到那奔騰而去的不是滾滾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彷彿傾聽到一聲歷史的嘆息,於是,在嘆息中尋找生命永恆的價值。

詞的上闕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後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吒風雲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觀。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徵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衰、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

下片展現了一個白發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於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④ 有關節日的詩句。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唐 杜甫《端午日賜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唐 劉禹錫《競渡曲》

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堯潘《端午日》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歐陽修《魚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飢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宋 蘇軾《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

——宋 蘇軾《少年游 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佳人相見一千年。

——宋 蘇軾《浣溪沙 端午》下闋

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蘇軾《浣溪沙 端午》

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

——宋 張耒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

——宋 張耒《和端午》

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宋 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

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

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

——宋 黃裳《喜遷鶯 端午泛湖》

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

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

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閑對燕飛鷗舞。

——宋 晁補之《永遇樂 端午》

高詠楚辭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

無人知此意。

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

試澆橋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 陳與義《臨江仙》

梅夏暗絲雨,春秋扇浪風。

香蘆結黍趁天中。

五日凄涼千古、與誰同?

——宋 萬俟詠《南歌子 端午》

條脫閑揎系五絲。

——宋 李清照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

——宋 楊無咎《齊天樂 端午》

淡妝濃抹,西湖人面兩奇絕。

菖蒲角黍家家節。

水戲魚龍,十里畫簾揭。

凌波無限生塵襪,冰肌瑩徹香羅雪。

遊船且莫催歸楫,遮莫黃昏,天外有新月。

——宋 趙長卿《醉落魄 重午》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宋 趙蕃,《端午三首》其二

紅藕絲,白藕絲,艾虎衫裁金縷衣。

釵頭雙荔枝。

鬢符兒,背符兒,「鬼」在心頭符怎知?

相思十二時。

——宋 李石《長相思 重午》

醉看葵柳懷舊事,饞思櫻筍夢吾廬。

向時痴絕今愁絕,自讀《離騷》些老夫。

——宋 高箸《重午懷舊》

亦有魚龍戲舞,艷晴川,綺羅歌鼓。

鄉情節意;尊前同是,天涯羈旅。

漲綠池塘,翠陰庭院,歸期無據。

問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處?

——宋 盧祖皋《小龍吟 淮西重午》下闋

深院榴花吐。

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

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

早已有,遊人觀渡。

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志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糈。

誰言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

又說是蛟饞龍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

聊一笑,吊千古。

——宋 劉克庄《賀新郎 端午》

餐菊飲朝露,平生不啜 。

與龍爭角黍,無乃謗湘纍。

——宋 劉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宋 吳文英《澡蘭香 淮安重午》

幽歡一夢成炊黍,知綠暗,汀菰幾度。

竹西歌斷芳塵去,寬盡經年臂縷。

梅黃後,林梢更雨。

小池面,啼紅怨暮。

當時明月重生處,樓上宮眉在否?

——宋 吳文英《杏花天 重午》

斗輕橈,斗輕橈,雪中花捲棹聲搖。

天與玻璃三萬頃,盡叫看得幾吳舫。

看龍舟,看龍舟,兩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鬧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棹如飛,棹如飛,水中萬鼓起潛螭。

最是玉蓮堂上好,躍來奪錦看吳兒。

——宋 黃公紹《瀟湘神 端午競渡棹歌》十首錄三

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汩羅。

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流棹西來恨未消,魚龍寂寞暗風潮。

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

——宋 文天祥《端午感興》三首錄二

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爾。

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

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榮,但是死者貴。

——宋 文天祥《端午》

畫船縱橫湖水濱,彩絲角黍斗時新。

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幾人?

——宋 胡仲弓《端午》

端午節詩詞選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節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描寫端午節的詩詞欣賞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代有很多描寫端午節的詩詞,現精選一些供朋友欣賞:



五月五日

[宋]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

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

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明]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

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

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明]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

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

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

舟楫何勞吊屈來 。

端午

[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渡歌(節錄)

[唐] 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

宋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齊天樂

宋 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卧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菩薩蠻

宋 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

宋 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

念奴嬌

宋 張榘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凄切。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遷鶯

宋 黃裳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鬥巧盡輸少年,玉腕彩絲雙結。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菏花十里,一鉤新月。

花心動

宋 史浩

槐夏陰濃,筍成竿、紅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瓊,角黍堆金,又賞一年佳節。寶觥交勸殷勤願,把玉腕、彩絲雙結。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方徹。此意憑誰向說。紛兩岸,遊人強生區別。勝負既分,些個悲歡,過眼盡歸休歇。到頭都是強陽氣,初不悟、本無生滅。見破底,何須更求指訣。

賀新郎

宋 許及之

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門艾釵符關何事,付與痴兒呆女。耳不聽、湖邊鼉鼓。獨炷爐香熏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時展卷,誦騷語。新愁不障西山雨。問樓頭、登臨倦客,有誰懷古。回首獨醒人何在,空把

⑤ 七夕節的絕情詩

1、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2、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佚名《詩經·邶風·擊鼓》

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恩恩 就是這樣·

4、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佚名《鳳求凰·琴歌》

6、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鄭愁予《賦別》

7、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李白《三五七言》

8、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9、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曹植《明月上高樓》

10、凄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納蘭性德《虞美人》

11、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張籍《節婦吟》

12、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13、嗟余隻影系人間,如何同生不同死?-陳衡恪《題春綺遺像》

14、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啟超《台灣竹枝詞》

15、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徐幹《室思》

16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司馬光《西江月》

1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18、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先《千秋歲》

19、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黃景仁《綺懷詩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李商隱《無題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李商隱《暮秋獨游曲江》

22、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納蘭性德《攤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24、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張仲素《燕子樓》

25、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摸魚兒二首其一》

26、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

27、獸爐瀋水煙,翠沼殘花片,一行行寫入相思傳。-張可久《塞鴻秋》

28、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29、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李冠《蝶戀花》

30、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蘇軾《江城子》

31、今夕何夕,見此良人。-佚名《詩經·唐風·綢繆》

32、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33、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34、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文廷式《蝶戀花》

35、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曹雪芹《枉凝眉》

36、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李商隱《無題》

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間無地著相思。-況周頤《減字浣溪沙》

38、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歐陽修《玉樓春》

39、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詩經·周南·關雎》

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

41、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

42、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卜運算元》
43、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二首其二》

44、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陳陶《隴西行》

45、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辛棄疾《摸魚兒》

46、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7、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蘇武《結發為夫妻》

48、尋好夢,夢難成。況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聶勝瓊《鷓鴣天》

49、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柳永《晝夜樂》

50、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李白長相思二首其一》

51、不要因為也許會改變,就不肯說那句美麗的誓言,不要因為也許會分離,就不敢求一次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記》

52、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范成大《車遙遙篇》

53、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戴叔倫《相思曲》

54、執手相看淚眼,竟

⑥ 晏幾道《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賞析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是北宋詞人晏幾道的作品。這首相思詞寫男子與相愛的女子在「鬥草」時節初識 又於「七巧」節重逢,離別後引起無限相思,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曾經愛過的女子的深深懷念。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晏幾道《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賞析,歡迎閱讀。

【原文】

臨江仙①·鬥草階前初見

鬥草②階前初見,穿針③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④。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⑤,行雲⑥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里路,飛雨⑦落花中。

【注釋】

①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曲多用於詠水仙,故名。

②鬥草,古代春夏間的一種游戲。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但宋代在春社、清明之際已開始鬥草。

③穿針,指七月七日七巧節。《西京雜記》載:「漢宮女以七月七日登開襟樓,寄七子針」,以示向天上織女乞求織錦技巧,稱之為「七巧節」。

④「羅裙」句,七夕月夜,你身著羅裙,裙濕香露;頭戴玉釵,鬢插香花,立於夜風之中。唐·溫庭筠《菩薩蠻》雲:「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2]

⑤「流水」句,從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句化來,此處指女子去遠,無處尋覓。

⑥行雲,這里用「巫山雲雨」的典故。這里指心愛的女子行蹤不定。

⑦飛雨,微雨。

【白話譯文】

當你在階前與女伴鬥草時我們初次相見,當你在樓上與女伴穿針時我們再次相逢。少女踏青鬥草游戲。只見你在階前和別的姑娘鬥草,裙子上沾滿露水,玉釵在頭上迎風微顫,那活潑唯美的情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須穿針乞巧拜新月。我和你在穿針樓上重逢,只見你靚妝照人,眉際沁出翠黛,羞得粉臉生出嬌紅,我們兩個人已是生情意,卻道得空靈。不料華年似水,伊人亦如行雲,不知去向了。

【創作背景】

宋代鬥草之風,與唐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時間上,宋代人鬥草除在端午節外.在春社及清明也有鬥草活動,此詩為證。據說這還成了婦女游戲的專利品,這首詩詞里對「鬥草」的描寫就和女性有關。

【賞析】

此詞系作者為思念一個自己曾經深愛過的'女子而作,全詞寫情婉轉而含蓄。作者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與重逢,而對於兩人關系更為接近後的錦屏前相敘一節卻未作正面表現,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夢中相尋一節也寫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內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寫得極為深沉婉曲。

上片不過是寥寥五句,可是一句一景,一景一情。景中不僅有人,也有人物的感情透出;而且,通過這情景交融的描寫,又暗暗交代了雙方的感情由淺麗深,逐步遞變。更妙的是,這個女子的音容笑貌,也彷彿可以呼之欲出。

「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憶敘他與她在兩個特定環境中的初次相見和再次相逢。「鬥草階前初見」寫有一天女子同別的姑娘階前鬥草的時候,詞人第一次看見了她。鬥草,據《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穿針樓上曾逢」寫轉眼又到了七夕。女子樓上對著牛郎織女雙星穿針,以為乞巧。這種風俗就從漢代一直流傳下來。這天晚上,穿針樓上,他又同她相逢了。

「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這三句,是補敘兩次見面時她的情態。她的裙子沾滿了花叢中的露水,玉釵頭上迎風微顫。她「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靚妝才罷,新畫的眉間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臉上不禁泛起了嬌紅。以上既有泛寫,又有細膩的刻畫,一位天真美麗的女子形象如在眼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下片則陡轉話題,拋開往日美好的回憶,陷入眼前苦苦相思的苦悶之中。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的典故,表達了心中的無限惆悵。「流水便隨春遠」說隨著時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結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徵他們的歡聚,可惜不能長久。「行雲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見《高唐賦》)的典故,說她像傳說中的神女那樣,不知又飄向何處,依附誰人了。

「酒醒長恨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可是,那情感卻一直留了下來。每當夜闌酒醒的時候,總覺得圍屏是空盪盪的,他永遠也找不回能夠填滿這空虛的那一段溫暖了。正因為她象行雲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夢里相尋了。「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春雨飛花中,他獨個兒跋山涉水,到處尋找那女子。盡管這是夢里,他仍然希望能夠找到她。此處以夢境相尋表現了詞人對自己深愛過的女子深沉的愛戀和思念。

這首詞寫懷人。表現作者對往日相逢的美好回憶和如今孤獨相思的不堪。全詞前後反襯,對比鮮明,形成強烈的情感落差,所以有很強的感染力。

名家點評

毛晉說此詞「字字娉娉裊裊如挽嬙(王嬙)施(西施)之袂。」

劉逸生先生具體分析道:「詞人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重逢,至於錦屏前的相敘,他更接近了,但詞人卻沒有正面寫,只是通過『錦屏空』來透露,這樣寫就更耐人尋味,更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夢中相尋路上的「飛雨落花」,這一句寫得也很含蓄,不僅給夢境以迷濛的色彩,而且含蓄地暗示出女子的遭遇和夢中的難尋,同時還透露出小晏無可奈何的情懷,抒發了自己生活中的真正哀愁。」

【作者介紹】

晏幾道(約1030—約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寧七年以鄭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事,受株連下獄。元豐五年為潁昌府許田鎮監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師賜第」(《碧雞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貧寒。文學與其父晏殊齊名,世稱「二晏」。詞風哀感纏綿、清壯婉麗。

⑦ 臨江仙晏殊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幾道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

賞析此詞系作者為思念一個自己曾經深愛過的女子而作,全詞寫情婉轉而含蓄。作者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與重逢,而對於兩人關系更為接近後的錦屏前相敘一節卻未作正面表現,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夢中相尋一節也寫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內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寫得極為深沉婉曲。上片敘寫與女子初見及其後交往,通過描寫穿戴、刻畫神態表現女子之美。

起首一句,寫有一天女子同別的姑娘在階前鬥草的時候,詞人第一次看見了她。鬥草,據《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而柳永《木蘭花慢》清明詞雲「盈盈,鬥草踏青」,則春日亦有此游戲。「穿針樓上曾逢」,轉眼又到了七夕。七夕,女子在樓上對著牛郎織女雙星穿針,以為乞巧。《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嘗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這種風俗就從漢代一直流傳下來。這天晚上,在穿針樓上,他又同她相逢了。「羅裙香露玉釵風」以下三句,是補敘兩次見面時她的情態。她的裙子沾滿了花叢中的露水,玉釵在頭上迎風微顫。她「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靚妝才罷,新畫的眉間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臉上不禁泛起了嬌紅。以上既有泛寫,又有細膩的刻畫,一位天真美麗的女子形象如在目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過片「流水」一聯說隨著時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結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徵他們的歡聚,可惜不能長久。「行雲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見《高唐賦》)的典故,說她像傳說中的神女那樣,不知又飄向何處,依附誰人了。「酒醒長恨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可是,那情感卻一直留了下來。每當夜闌酒醒的時候,總覺得圍屏是空盪盪的,他永遠也找不回能夠填滿這空虛的那一段溫暖了。正因為她象行雲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在夢里相尋了。「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在春雨飛花中,他獨個兒跋山涉水,到處尋找那女子。盡管這是在夢里,他仍然希望能夠找到她。此處以夢境相尋表現了詞人對自己深愛過的女子深沉的愛戀和思念。

晏幾道是一位沒落的貴公子。然而,他與絕大多數玩弄、侮辱女性、不把女性當人看的封建士大夫不同,在許多作品中能以同情的、嚴肅的態度塑造底層女子的形象。此詞便表現出詞人不能自己的真情實感,有意無意地揭示出他心中有一種對美好事物執著追求的崇高情操。

⑧ 有關端午節及七夕節的習俗

樓主我首先說端午和七夕沒聯系,你說「過端午節用艾草洗完澡的時候媽媽為我系絨線(綵線內),講關於牛郎容織女的故事」我很不理解
端午習俗:婦孺皆知的是【吃粽子】.
七夕習俗:我們這里不怎麼過這個。
【總之,你想知道詳細的習俗上網路一查就知道了】
你給你孩子講:現在人們到處亂砍樹,把喜鵲的家給毀了,喜鵲跑到小山村裡,到了七夕喜鵲們在天上搭成鵲橋,城市裡面燈光亮,所以看不到。
也能讓孩子從小意識到愛護環境【一舉兩得】哈哈

⑨ 用來表白的是哪首臨江仙

臨江仙晏幾道 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

羅裙香露玉釵風。

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

酒醒長恨錦屏空。

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


晏幾道的一首深情款款的懷人之作,懷念一位已經離開自己的女子,這個女子大概是晏家府上一位婢女。


上闋寥寥五句,一句一景,一景一清,景中有人,亦有情。階前初見,樓上又逢,羅裙玉釵,靚裝羞臉,晏幾道和女子的感情由淺而深,逐步遞變,女子的音容笑貌也呼之欲出了。


鬥草,據《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柳永《木蘭花慢》清明詞雲「盈盈,鬥草踏青」則春日亦有此游戲。轉眼到七夕,七夕,女子在樓上對著牛郎織女雙星穿針,以為乞巧。這種風俗自漢代就流傳下來,這天晚上,女子穿針樓上,又與晏幾道相逢。她的裙子沾滿花叢中的露水,玉釵在頭上迎風微顫。忽然對視,粉臉不禁泛起嬌紅。


進入下闕,女子離開晏府,中間女子與詞人發生過什麼,小晏沒有描寫,留有空白。「流水便隨春去」,女子流水一樣,隨著春天而去。「行雲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典故,意指,女子像神女那樣不知飄向何處,依附誰人了。人早已走了,再也回不來,可那感情卻埋在了心底。每當夜闌酒醒時,總覺圍屏空盪盪,永遠也找不回能填滿這空虛的那一段溫暖。「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在春雨飛花中,詞人跋山涉水,到處尋那女子。盡管這是在夢里,小晏仍希望能夠找到她。


晏幾道是一位沒落的貴公子,他的有些詞還是能以同情而嚴肅的態度去塑造底層女子的形象,這首詞便透露出他對美好的感情的一種執著和堅持。

詞讀到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命題,可能這個命題也是自古以來爭論的話題,那就是愛情,是否應該門當戶對?這個命題自古就存在,在歷史中,門當戶對這個門檻,不知拆散了多少情侶,但也是因為「門當戶對」愛情在古今也多了一種凄美和無奈。仔細想下,其實門當戶對都是向會拉低自己生活水準的那方放出的宣言,所以,門當戶對實際是一種雙標的利己主義。


權、錢、甚至學歷,在當代其實都被強加在了門當戶對上。真正的愛情,無關背後身世,也無關學歷高低的,可有時愛情很難照進現實,即使在當代,相親的時候,這個其實就把一些本來相合的人拒之門外了,「鳳凰男」、「孔雀女」等詞的出現就是個見證吧。

在這里,我覺得,人生沒有美麗的邂逅,只有稍縱即逝的美麗,愛情就是如此。如果真愛來了,放下那些門當戶對的枷鎖吧,大膽的去愛對方,尊重對方,愛一場,不要管結局,我相信,老來回味這段感情,心裡總會是溫暖的。在愛情里,門當戶對也好,王子與灰姑娘也好,給對方多一點尊重,多一點溝通,像晏幾道那樣,遇到了對的人,就可以「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


⑩ 與七夕有關的詩句

1、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在秋夜裡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2、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代: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3、迢迢牽牛星

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那遙遠而亮潔的牽牛星,那皎潔而遙遠的織女星。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不停地響個不停。因為相思而整天也織不出什麼花樣,她哭泣的淚水零落如雨。只隔了道清清淺淺的銀河,他倆相界離也沒有多遠。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含情脈脈相視無言地痴痴凝望。

4、乞巧

唐代: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5、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譯文:蟋蟀在草叢中幽凄地鳴叫著,梢頭的梧桐葉子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由眼前之景,聯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在雲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牛郎和織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暫相會之期,其餘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盪去,終不得相會聚首。

鵲橋或許還未搭就,牽牛織女或許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

熱點內容
盆栽批把 發布:2025-07-16 22:50:55 瀏覽:39
兒童插花心得 發布:2025-07-16 22:38:05 瀏覽:317
多色葉盆栽 發布:2025-07-16 22:37:15 瀏覽:878
亮樹匯盆景 發布:2025-07-16 22:31:00 瀏覽:681
盆栽洋水仙 發布:2025-07-16 22:21:16 瀏覽:240
花卉顆粒機 發布:2025-07-16 22:20:49 瀏覽:878
七夕收到這樣的禮物 發布:2025-07-16 22:11:54 瀏覽:498
盆景休眠 發布:2025-07-16 22:11:06 瀏覽:824
西蘭花菜圖片 發布:2025-07-16 22:11:01 瀏覽:257
認識山茶花 發布:2025-07-16 22:09:57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