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工筆畫七夕

工筆畫七夕

發布時間: 2022-07-16 23:47:51

Ⅰ 吳立的畫家簡介

工筆人物畫家擅長工筆人物畫,人物塑造頗具功力,形神兼具。作品入選國家、省、市級美術作品展,主要參展:作品《七夕》入選「廣東省錦綉中華迎香港回歸畫展」;作品《陽光燦爛》入選「廣東省國慶55周年展」;作品《陽光燦爛》獲「廣東美術慈善創作大賽」銅獎;作品《老姐妹》入選「第七屆全國工筆畫大展」。
1991年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美術系。
2005年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同等學歷課程班結業。
吳立先後在文化、教育、電力行業工作,從「先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到「三八紅旗手」,獲獎無數,取得驕人成績 。終於在2003年辭去優厚供職,毅然回到廣州美術學院進修研究生課程,重新拿起畫筆,專職開始繪畫的學習和創作。她終於是放不下畫畫。
出版畫冊:《吳立工筆肖像畫集》

Ⅱ 建築圓明園的總設計師,總工程師事誰經歷了多少年

圓明園的總設計師是雍正,其建設圖紙全部是由中國工筆手法畫成的工筆畫,這在現在看來無論如何也不能作為建築圖紙來用。但在當時的中國有一個雷姓家族,是非常著名的一個建築家庭,其家族首領雷金玉曾經因為故宮遭火災後,以其驚人的記憶力原貌恢復了被燒的宮殿,被雍正看中,升級為皇家建築總工程師。正是在他的領導下,圓明園按照工筆畫的建築圖紙,先用泥和木頭等材料製作了一個模型。在模型的製作過程中,他們每完成一個場景都會呈給雍正審核,經過他的指正和修改後,完成整個圓明園的建築模型,而其真實的建築,就是以這些模型為原型,同比例擴大後完成的。

圓明園西洋建築部分是乾隆時代設計建造的,它的總設計師是乾隆,總建築師和主設計是當時的御用畫師----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他根據自己年輕時對歐式建築的記憶,設計了圓明園西洋建築群,並且承擔著工程總指導的任務。

在西洋建築群尚未完工之時,乾隆就將它賜給了他最為寵愛的妃子:香妃。旁白說:一個擁有世界上1/3財富的帝王,能夠以他任何想要表達愛意的方式給他所愛的女人。

經歷了150多年,歷經6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是全世界建造時間最長,投入最多的規模最大的就是我們的圓明園那。

Ⅲ 高分提問中華傳統文化

1.清明上河圖是北宋風俗畫的代表作品,作者(張擇端)。它描繪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時節河兩岸的風光,生動地記錄了中國(12)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
2.與萬里長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並稱為世界最宏偉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的京杭大運河貫穿(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全長約(1700)公里,自開鑿到現在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航線最長、工程最大的人工運河。
3.中華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為內核,還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
4.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當然有存在價值,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00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

5.標志:飛天。特點:從造型上說.俗人形象富於生活氣息,時代特點也表現得更鮮明;而神靈形象則變化較少,想像和誇張成分較多。從手法上說,敦煌壁畫繼承了傳統繪畫的變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動物和植物形象。

6.答:同意,因為長城在今天已經失去了它本身的守衛意義,而都江堰卻仍然在為天府之國輸送清泉。從現實意義上來說同意。

Ⅳ 夕陽西下的美詩詞

寫「夕陽西下」的美詩詞有:

  1. 《天凈沙·秋思》

  2. 《樂游原》

  3. 《晚晴》

  4. 《晚發五渡》

  5. 《登回閶門閑望》

Ⅳ 有人說是李煜轉世趙佶,這種說法有什麼歷史依據

李煜和趙佶,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藝術家皇帝,甚至在性格、人生際遇上都很相似,以至於有人說趙佶就是李煜的轉世。

我們先看他們的相似之處,再講述那段神奇的傳說,最後再剖析傳聞背後的故事。


李煜雖然是亡國之君,但是他在兩個方面,贏得了後世廣泛的同情。

Ⅵ 唐代畫家張萱的代表作有哪些

1、《搗練圖》

這是中國唐代名畫,是一幅工筆重設色畫,表現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工作場面。系盛唐時的一幅重要的風俗畫,對後世繪畫風格有重大影響,是唐代仕女畫中取材較為別致的作品,系唐代畫家張萱之作。

此圖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制勞動操作時的情景,在長卷式的畫畫上共刻畫了十二個人物形象,按勞動工序分成搗練、織線、熨燙三組場面。

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畫生動,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後退後仰,表現出作者的觀察入微。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

2、《虢國夫人游春圖》

此圖描繪的是天寶十一年(752年),再現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遊,「道路為(之)恥駭」的典型環境。《虢國夫人游春圖》重人物內心刻劃,通過勁細的線描和色調的敷設,濃艷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滯。全畫構圖疏密有致,錯落自然。

人與馬的動勢舒緩從容,正應游春主題。畫家不著背景,只以濕筆點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瀠清新。圖中用線纖細,圓潤秀勁,在勁力中透著嫵媚。設色典雅富麗,具裝飾意味,格調活潑明快。畫面上洋溢著雍容、自信、樂觀的盛唐風貌。

(6)工筆畫七夕擴展閱讀:

1、《搗練圖》創作背景

唐代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發展到繁榮昌盛的時代。當時的繪畫興旺鼎盛,產生出近四百名有史可查的優秀畫家,遺留下諸多異彩煥發的藝術傑作。盛唐,長安是全國的絲織品生產中心,都城內有少府監、織染署、掖庭局等機構,下設官營絲綢作坊。

玄宗後期,宮中專為楊貴妃造作錦秀金玉之工就達千人。官府作坊內也有為數不少的奴婢,一些技藝出眾的被分配到掖庭局勞作,所得報酬僅為日常衣食。《搗練圖》中所描繪的勞作景象,真實再現了她們的生活。

在仕女畫發展的早期——漢魏晉時期,畫家筆下的仕女多是秀骨清相,薄衣廣袖。在這一時期繪畫理論著作中稱仕女畫家為「青工綺羅」。到仕女畫發展到中期的唐五代時期,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中始有「仕女』」之稱。

畫家創作的仕女形象也演變成張萱畫中所描繪的形象,以求更加符合於當朝統治者的審美趣味。在唐代,精工仕女的畫家有張萱、周昉等,張萱是周昉的的老師,其工細妍麗,代表了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但因時代久遠,張萱的繪畫作品多數都散佚無存。

現存的《搗練圖》卷、《虢國夫人游春圖》卷和《武後行從圖》雖或為後人摹本,但仍可令人窺見其繪畫技藝之一斑。盛唐,上至宮廷下至民間都崇尚肥美。張萱筆下女性臉圓而飽滿,體態豐腴健碩,盡顯大唐女性的華貴之美。這些生活優渥的女性神態多惆悵與苦悶,慵懶之態盡顯。

《搗練圖》中女子衣著是盛唐時半露胸式衫裙裝的代表。圖中的成年女性都穿短襦,肩上搭有披帛。衣飾色彩柔和,艷而不俗,朱紅、緋紅、橙黃、草綠等交相輝映。裙薄如蟬翼,以極細的筆觸勾畫出衣裙上織印的花紋,變化豐富。

澳門學者、美術史博士陳繼春認為,這種紋樣與日本正倉院法隆寺所收藏的唐代織錦的色澤十分相似。畫中女性皆梳中晚唐流行的高髻,應和了白居易「時世高梳髻」的風姿。

2、《虢國夫人游春圖》創作背景

唐朝的統治階層非常重視繪畫的社會功能,他們招納畫家、收藏名畫,對美術的發展起了直接的推動力。到了開元、天寶年間,經過了近百年發展的唐朝,政權更加穩固,經濟空前富足,整個封建社會迎來了它的巔峰時期。

在貴族中間,享樂主義也存不斷滋長,於是,象初唐那樣以人物畫來表彰功臣、良將和戰馬,「存乎借鑒」的政治性創作,已顯得不多麼重要。這時的盛唐藝術呈現出另一派氣象,它「既不純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動的誇張描繪,也不只是內在心靈、思辨、哲理的追求。

而是對有血有肉的人生現實的肯定和感受、虞憬和執著。一種豐滿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熱情和想像,滲透在盛唐文藝中。即使是享樂、頹喪、憂郁、悲傷,也仍然閃爍著青春、自由和歡樂。

此時的人物畫不再以功臣、良將、孝子、列女為創作題材,而把視野轉向了現實生活,於是以貴族女性為題材,具有富貴之氣的仕女人物畫應運而生。南朝陳姚最在《續畫品》中稱這一時期的女性人物畫為「綺羅人物畫」。《虢國夫人游春圖》是張萱「綺羅人物畫」的典型作品之一。

盛唐是唐朝人物畫的高潮期,宮廷和京、洛兩地的畫家、壁畫家和民間藝匠等盡顯其才並相互影響。張萱的繪畫題材以表現宮廷生活為主,這是由於他的宮廷生活所決定了的,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命意。

游春是開放的唐代社會風俗,以每年的三月初三為盛。為了讓人們有游春的好去處,唐玄宗將漢武帝所造之「曲江池」修整一新,使之成為花草繁盛、煙水明媚的游覽勝地。每到三月三,婦女們尤其是貴族婦女都來此游賞。喜歡熱鬧的虢國夫人自然不會失去這個機會,與其姐妹結伴而來。

虢國夫人是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三姐,她的生活奢侈、豪華。畫家在這方面的表現極為精到:紅裙,青襖,白巾,綠鞍,騎鞍上金縷銀絲精細的綉織,都顯得十分富麗。夫人的體態豐姿綽約,雍容華貴,臉龐非常豐潤,具有『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特色。

這些足以看出作者的非凡才能和高超的藝術技巧,也說明了作者對生活的細密觀察和創作的嚴謹態度。 早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元盛世」,但玄宗後期,由於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過起了侈糜艷逸的生活。

並分封楊貴妃的三位姐姐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天寶年間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為「安史之亂」的前幾年,唐玄宗及朝內上下都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這幅游春圖描寫的就是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兩姐妹三月三游春的場面。

與杜甫的《麗人行》相對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楊氏一家勢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

Ⅶ 有幾句名句想問一下意思和出處!

1. 〖解釋〗 記取從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後工作的借鑒。
〖出處〗 《戰國策·趙策一》

2. 〖解釋〗 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賞,遇到疑難處大家一同鑽研。
〖出處〗 陶淵明的《移居》

3. 〖解釋〗 我們這些小小的州縣官吏,衙門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葉,都牽動著我們的感情。
〖出處〗 鄭板橋的《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4. 〖解釋〗 雄雞啼鳴,昂首啄開了新的一頁日歷,正在此時,一輪殘月卻仍懸於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隨著早行人的腳步踏上旅途。
〖出處〗 溫庭筠的《商山早行》

5. 〖解釋〗 青山也不會把河水遮擋住,畢竟是要向東流去的
是指無論外界的影響怎麼樣,該發生的一定會發生。
〖出處〗 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6. 〖解釋〗 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詩人相信自己總會有一天高掛雲帆,乘風破浪,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這是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
〖出處〗 李白的《行路難》

7. 〖解釋〗 三十年來風塵僕僕,所成就的功名,輕微如塵土;帶兵沙場南征北戰八千里,看到的只是天上的雲和月。
〖出處〗 岳飛《滿江紅》

8. 〖解釋〗 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出處〗 孔子《論語》

9. 〖解釋〗 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初三涼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彎新月彷彿一張精巧的弓。
〖出處〗 白居易《暮江吟》

10.〖解釋〗 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
〖出處〗 秦觀 《鵲橋仙》

11.〖解釋〗 落花並沒有忘記樹根的哺育,帶著無限的眷戀深情地告別樹根,寧化作春泥而護樹根,以回報樹的養育之恩。
〖出處〗 龔自珍《己亥雜詩》

12.〖解釋〗 我勸玉皇大帝重新振作精神,不受陣規束縛降生各種人材。
〖出處〗 龔自珍《己亥雜詩》

解釋不知道要不要寓意,所以沒有寫。

Ⅷ 中國最有名的畫家都有誰

例如:我國近現代的著名國畫大師有:任伯年、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徐悲鴻、李可染、李苦禪、傅抱石、何海霞、陸儼少、石魯、趙望雲、林鳳眠、陳半丁等。
近現代以及當代還有一批對中國美術有巨大貢獻的國畫大家如:吳冠中、黃胄、蔣兆和、潘天壽、豐子愷、溥心畲、吳作人、劉海粟、朱屺瞻、黃君璧、劉奎齡、吳湖帆、於非闇、張善孖、關山月、黎雄才、錢松岩、宋文治、葉淺予、啟功、朱宣咸、亞明、梁樹年、胡潔青、白雪石、田世光、俞致貞、劉力上、秦嶺雲、董壽平、趙無極、王雪濤、崔子范、方濟眾、魏紫熙、
程十發
、賴少其、唐雲、謝稚柳、
陳佩秋、黃永玉、李斛、孫其峰、劉繼卣、張仃、陳大羽、尹瘦石、蘇葆楨、於希寧、關良、宗其香、黃苗子、郭傳璋、高希舜等。
當代有一大批優秀的中青年實力派國畫家如:劉大為、臧伯良、周思聰、盧沉、
范曾、張凡、付強
王明明、張潤生、薛宣林、宋滌、白啟哲、袁曉岑、馬振生、袁運生、袁運甫、李延聲、石齊、史國良、李小可、馮遠、於志學、劉文西、霍春陽、王為政、張立辰、何家英、李魁正、謝志高、:朱理存、王西京、李寶林、馮大中、宋雨桂、趙志田、韓美林、楊之光、方增先、賈又福、王子武、林墉、龔文楨
、喻繼高、劉寶純、秦劍銘、梁岩、一然、張道興、郭怡孮、金連經、劉勃舒、紀清遠、徐希、李燕、齊良遲、李行簡、施大畏、金默如、田黎明
盧禹舜
周彥生
等活躍於美術界,他們為中國的國畫創作與教育以及發展做出了巨大成績。

Ⅸ 國畫山水中落款的問題

1、落款時應注意

落款有「雙款」「單款」兩種。

雙款是將書贈對象與書寫者分別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為上款,後者為下款。

落款用農歷(陰歷),則全是農歷;用陽歷則全用陽歷。

2、落款位置以及字體

落款是在書畫主體之餘以外的內容。

落款的字體。一般是隸不用篆,楷不用隸,行草不用楷書。

對於橫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

3、選朱文、選白文

布局看來似是畫面的設計,其實是作者胸懷中的天地,從畫面布局中表現出來。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於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稱為留白的布局。

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詩詞、印章等來補白。亦有讓其空白,故從布局可見作者獨到之處。

(9)工筆畫七夕擴展閱讀

古代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按其題材和表現對象大致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

按表現方法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

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

按表現形式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潢之。

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

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

印文

無論字或畫,常有"壓角"的閑章出現。所謂閑章就是畫面或書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時影響字畫甚大。從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態,或當時的環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蓋在字畫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熱點內容
石榴盆景掉葉 發布:2025-07-28 01:07:58 瀏覽:767
根榕盆景 發布:2025-07-28 01:07:57 瀏覽:743
紅白合插花 發布:2025-07-28 01:02:04 瀏覽:783
福建綠植基地 發布:2025-07-28 01:00:51 瀏覽:627
抗旱矮小花卉 發布:2025-07-28 00:52:58 瀏覽:944
減字木蘭花朱淑真 發布:2025-07-28 00:41:57 瀏覽:766
牡丹花樣 發布:2025-07-28 00:41:45 瀏覽:547
白醋和玫瑰 發布:2025-07-28 00:34:47 瀏覽:755
花語有 發布:2025-07-28 00:33:42 瀏覽:208
日本歷七夕 發布:2025-07-28 00:04:51 瀏覽: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