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過七夕
⑴ 韓國人過七夕節么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又名乞巧節或七巧節。
中國、韓國和日本人都會慶祝七夕,但日本人由於明治維新時改用西元,所以七夕也改在陽歷7月7日慶祝。
⑵ 韓國有七夕節嗎
韓國文學家崔南善在《朝鮮常識》中記載,七夕原來是中國的習俗,內後傳到了韓國,恭愍容王(高麗第31代王)跟蒙古王後一起祭拜牽牛(牛郎)和織女星,並在那天把俸祿給百官們。
韓國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風俗就是祈求織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織女一樣有著靈巧的手、織布織得更好。當天早晨婦女們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韓國七夕的另一個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為家庭祭祀和集體祭祀兩種。韓國女性要在祭台放上干凈的井水,牛郎織女不再成為祭祀對象,她們主要是為了祈求親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則舉行祈求豐收的田祭。
韓國的七夕飲食也有講究,傳統食品有面條、麥煎餅,還有蒸糕。
⑶ 除了中國還有哪些國家會過七夕情人節他們都是怎樣過的
韓國。情侶多會先看個電影,吃個燭光晚餐,過浪漫的二人世界。
⑷ 日本韓國過七夕節的習俗簡介。過去和現代有什麼變化
偶學日語的,可以介紹一下日本的七夕。
在日本,七夕節始於聖武天皇天平六年。在古代這一天人們把寫著詩歌、心願的色紙系在竹竿上。
以前是過舊歷7月的七夕,可是那時候是秋天了,夜晚的銀河很漂亮。可是人們卻把它改在了公歷七月,經常看不到銀河。現在的七夕,已經轉變為觀光和商業服務了,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
⑸ 韓國的情人節一共有幾個
韓國的情人節每年一共有12個。
在韓國,一年中竟然有12個情人節。韓國把每月的14日都貼上了情人節標簽,巧立名目地起了各種名字。
1月14日為"日歷節",這天是情侶們互贈定情物最誠心的一天。
2月14日為"西方情人節",這天女朋友得首先向男朋友贈送巧克力糖,否則男友不會贈物。
3月14日為"白日節",這是表示純潔無暇的日子,也就是韓國傳統的情人節。
4月14日為"櫻花節",情侶們最喜歡在這時候結伴前去觀賞櫻花。
5月14日為"玫瑰節",韓國的男子漢們要給女孩子們送上鮮花,表達愛意,一般以紅玫瑰為主。
6月14日為"情人音樂節",這天,情侶間要彼此互唱一首自己最喜歡的情歌。
7月14日為"戒指節",這天,情侶們要互換互贈合購的一對"情侶戒"。
8月14日為"跳舞節",這天街頭空地也能成為情人們的舞池。
9月14日為"照相節",這天,雙雙去景點等地去拍攝情侶照的情人會比往常稍多些。
10月14日為"喝酒節",韓國許多女性的酒量也不小,這天女友在男友面前不會輕易認輸。
11月14日為"電影節",這天,情侶們很樂意上電影院消費。
12月14日為"金錢節",這天,已婚男人要和妻子商討一年中賺了多少錢、用了多少錢、要交多少錢出來給妻子理財,所以今天是"金錢不分家"的示愛日子。
其中,首推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後來又從它衍生出了每月的14日都定為情人節,雖然都是以愛情名義,但是每個日子都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比如1月14日是"日記日",戀人要在這天向另一半送上禮物表達愛意;3月14日是"白色節",來源於日本。韓國的戀人們還流行慶祝相識100天、200天、300天,以及1000天,再加上兩人的生日、初遇周年紀念日等等,林林總總算下來一年有12個情人節,多得讓人頭昏腦脹。
⑹ 外國人怎麼過中國七夕節外國的七夕風俗有哪些
外國人怎麼過中國七夕節?外國的七夕風俗。七夕,大家知道是中國的情人節,是中國人過的節日。其實不然,在這中西文化漸漸融洽的當代,外國人也都會過中國七夕情人節了。小編告訴你日本的七夕風俗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便把農歷七月初七改為公歷七月七日慶祝。陰歷的七月七日被稱為「舊七夕」。 竹枝上的願望 日本自江戶時代起,在七夕這天就有一種特殊風俗。日本人會把自己的願望寫在帶一根線的紙簽上,然後把寫好的這張紙簽系在竹枝上,通過這樣去祈禱自己的願望會實現。 據說一開始,是孩子們想利用這個節日向織女祈求一雙巧手。傳說中,織女心靈手巧,七夕這天她與牛郎夫妻相會,心情自然大好,這時候向她祈求,願望實現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進,織女的責任越來越大,她不僅要負責賜給孩子們巧手,還要負責滿足他們的各種願望:如爸爸不要再那麼嚴厲,媽媽多買些零食等等。 朝鮮的七夕風俗 孩子們以牛郎和織女為素材作詩。 向北斗七星祈求長壽與幸福。 蜘蛛網占卜法。韓國的七夕風俗跟中國的有一些不同。在韓國,織女是在天上管針線活的神,因此,婦女會向織女祈求賜予自己優秀的手藝。 七夕當天早晨,婦女們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一段時間以後,如果桌上擺的飲食上結上蜘蛛網的話,就認為是天仙答應了她們的願望。也有另一種說法,婦女在醬缸台上擺放早晨擔的第一桶井水,在盤子里裝著灰抹平放在上面,祈求自己有針線活的手藝。第二天如果灰上有痕跡,就代表祈求實現了。 中國七夕情人節已經漸漸被國外認可。外國也有他們自己的習俗了。
⑺ 有幾個國家過七夕節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稱乞巧節,也是華人的傳統節日。
除了其他國家的華人地區外,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也過七夕節。
⑻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韓國也有七夕情人節之說嗎!!!
簡介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牽牛星和織女星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工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由來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 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
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韓國——重祭祀講究飲食
韓國文學家崔南善在《朝鮮常識》中記載,七夕原來是中國的習俗,後傳到了韓國,恭愍王(高麗第31代王)跟蒙古王後一起祭拜牽牛(牛郎)和織女星,並在那天把俸祿給百官們。 韓國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風俗就是祈求織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織女一樣有著靈巧的手、織布織得更好。當天早晨婦女們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韓國七夕的另一個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為家庭祭祀和集體祭祀兩種。韓國女性要在祭台放上干凈的井水,牛郎織女不再成為祭祀對象,她們主要是為了祈求親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則舉行祈求豐收的田祭。 韓國的七夕飲食也有講究,傳統食品有面條、麥煎餅,還有蒸糕。
⑼ 韓國有七夕嗎
有,
韓國的七夕節
韓國的七夕節也與愛情無關。據韓國文學家崔南善在《朝鮮常識》中記載,七夕原是中國習俗,後傳到韓國;高麗時代,恭湣王跟蒙古王後一起祭拜牽牛和織女星,並在那天把俸祿發給百官們。
韓國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風俗是祈求織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織女一樣有著靈巧的手,織布織得更好。當天早晨,婦女們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
其另一個重要事宜就是祭祀,分為家庭和集體兩種。女性要在祭台放上乾凈的井水;牛郎織女不再成為祭祀對象,她們主要是為了祈求親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則舉行祈求豐收的田祭。
李子遲最後說:正因為日本和韓國的七夕節都與愛情無關,所以七夕就不應該叫「東方的情人節」,而只能叫「中國情人節」。
⑽ 韓國有七夕節嗎
韓國有七夕抄節,七夕的日子是農歷7月初7。
韓國七夕節的習俗有祈拜織女星、祭祀、曬書曝衣。
1、祈拜織女星
韓國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風俗就是祈求織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織女一樣有著靈巧的手、織布織得更好。當天早晨婦女們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
2、祭祀
韓國七夕的另一個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為家庭祭祀和集體祭祀兩種。韓國女性要在祭台放上干凈的井水,牛郎織女不再成為祭祀對象,她們主要是為了祈求親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則舉行祈求豐收的田祭。在中部地方有「迎接七夕」的風俗,這是一種讓巫婆祈求子女安然無恙的儀式。
3、曬書曝衣。
七月是炎熱天氣逐漸消失的時期,也是農家繁忙的農活結束後等秋收的時期,少許過著清閑的時間。所以過了陰雨季節後的這時候,農家有著把夏天陰雨季節期間的潮濕衣服和書拿出來曬乾的風俗,這名叫曬書曝衣,所以,這天各家各戶的院子都堆滿了拿出來曬的衣服和各種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