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行書七夕

行書七夕

發布時間: 2022-01-29 09:06:48

① 鵲橋仙·七夕作者簡介的介紹

南宋詞人范成大,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暴,不辱使命,還朝後除中書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參知政事,僅兩月,被劾罷。晚年退居石湖,加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贈五官,後加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他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文學
范成大一度深受江西派的影響,現存的一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語言澀滯、堆垛典故的現象,和一些似禪非禪、似儒非儒的議論。不過,范成大在學江西詩風的同時,比較廣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詩歌的風格與技巧,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如《樂神曲》等四首,便明言「效王建」,他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突破了江西詩風的籠罩。尤其許多近體詩,委婉清麗中帶有峻拔之氣,有他自己的特點。其詩風格輕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范成大曾長年在各地任地方官,周知四方風土人情,詩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較廣闊。例如他描寫民生疾苦的詩,繼承了唐代杜甫及元、白、張、王新題樂府的傳統,且以寫法新穎生動而別具一格,像《後催租行》中借老農之口所說的「去年衣盡到家口,大女臨歧兩分手。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復驅將換千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語氣冷雋,但批判現實的力度並不亞於白居易詩的大聲疾呼。其詩中價值最高的是使金紀行詩和田園詩。
他在使金途中所寫的七十二首絕句,把自己在淪陷區的見聞感觸一一紀之於詩,主要內容是描寫淪陷區山河破碎的景象,中原人民遭受蹂躪、盼望光復的情形,憑弔古代愛國志士的遺跡以表示自己誓死報國的決心。如《青遠店》、《州橋》、《雙廟》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們的民族感情。南宋詩人描寫中原的詩大多是出於想像,而范成大卻親臨其境,所以感觸格外深刻,描寫格外真切,在當時的愛國主題詩歌中獨樹一幟。
范成大退隱石湖的十年中,寫了許多田園詩,其中以《四時田園雜興》最為著名。這組詩共60首七言絕句,每12首為一組,分詠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園生活。在古代詩歌史上,田園詩事實上大多是士大夫自抒隱逸情抒情詩,如王維、孟浩然詩中的田園風光都是作為詩人靜謐心境的外化而出現的。除了少數陶詩以外,古代田園詩中對田園生活最重要的內容--農事反而是忽略不顧的,偶爾出現的樵夫、農人也往往被賦予隱士的性格。至於農村生活的主人公農民的勞作生活及其種種疾苦,唐代詩人如元稹、張籍等往往把此類內容寫進《農家詞》、《田家詞》一類樂府詩中。這些詩中沒有田園風光的描寫,在習慣上也不被看作田園詩。范成大創造性地把上述兩個傳統合為一體,全面、真切地描寫了農村生活的各種細節。范成大成功地實現了對傳統題材的改造,使田園詩成為名副其實的反映農村生活之詩。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謂之「也算得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這類詩在南宋末期產生極大影響。
他還寫了一些反映人民悲苦生活的小詩,如《夜坐有感》、《詠河市歌者》、《雪中聞牆外鬻魚菜者,求售之聲甚苦,有感三絕》等。范成大詩的語言自然清新,風格溫潤委婉,只有少數作品風格峭拔。范成大詩的藝術成就很高,然而其詩風的個性不夠鮮明。[30]
他的文賦在當時也享有盛名。詞作情長意深,前期作品與秦觀相近,後期作品則近於蘇軾。
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當時流傳著「家劍南而戶石湖」(「劍南」指陸游《劍南詩稿》)的說法。
他也寫了一些應酬唱和、山川行旅、嘆老嗟悲以至講論佛典禪里之作。楊萬里《石湖居士詩集序》說:「(范成大詩)大篇決流,短章斂芒;縟而不釀,縮而不僒。清新嫵媚,奄有鮑謝;奔逸雋偉,窮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陳陳,一唱之嗚嗚,不可得世。」

書法
范成大善書。其書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潤,只可惜他為詩名所掩,書名不彰。明陶宗儀《書史會要》謂范成大「字宗黃庭堅、米芾,雖韻勝不逮,而遒勁可觀」。范成大的書法曾受他母親的影響,他的母親蔡夫人,是北宋四大書家之一蔡襄的孫女。
范成大傳世墨跡,以尺牘簡札居多。他在成都與陸游飲酒賦詩,落紙墨尚未燥,士女已萬人傳誦,被之樂府弦歌,題寫素屏團扇,可惜這些墨跡都未傳下來。現今所能見到的范氏手跡,以他54歲所書《明州贈佛照禪師詩碑》為第一,此碑早佚,但有宋拓本藏於日本東福寺。范成大現存的手跡還有《茲荷紀念札》、《垂海札》、《荔酥沙魚札》等,他的行書《田園雜興卷》也常為人們所樂道。 明代王世貞在《弇州山人稿》上說:范成大「歸隱石湖時作即詩。無論竹枝、鷓鴣、家言,已曲盡吳中農囿故事矣!書法出入眉山(蘇軾)、豫章(黃庭堅),間有米顛(米芾)筆,圓熟遒麗,生意郁然,真是二絕。」董史在《皇宋書錄》稱其:「(范成大)近世以能書稱。」「字宗山谷、米老,韻勝不逮而遒勁可觀。」

② 一到十開頭古風名字

輸入關鍵字搜索

三個字的網名從一到十數字都有
2018-09-09 11:29:01

三個字的網名。從一到十數字都有
一別離、兩傷悲、三思量、四散落、五華年、六行書、七夕願、八月逝、九霄雲(外)、十點星、

一到十開頭古風名字
一卷冰雪玉辭心(一步蓮華)

生死由來不二刀(都不用二開頭,你懂得。。。)

三餘無夢生(三圖狼子)

四智武童(四無君)

五通先生(五劍雕郎)

六弦之首(六獨天缺)

七指掀濤御清絕(七巧神駝)

八分書盜天下(八岐太歲)

九千勝(九曲邪君)

十方孤凜(十方世祖)

③ 七夕書法作品

書法形式:

1、縱有行,橫有列;

2、縱有列,橫無行或縱無列專,橫有行;

3、縱無行,橫無列。款識屬中,字體小於正文字體,書體可與正文保持一致或有區別,風格與正文協調。

4、從微觀講,書法應講究字的線條、結構與整幅作品的章法和情感。

5、書法作品分軟筆和硬筆,即毛筆和鋼筆等,還分「體」,如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篆書等。

(3)行書七夕擴展閱讀:

書法欣賞:

欣賞書法,要從書法的點畫線條、書法的空間結構、書法的神采意味幾方面體會,點畫線條和空間結構是形式的體現,神采意味是內在透露出的氣質。書法欣賞再方法上表現出獨特性,從而可達到欣賞的三個境界。

書法的點畫線條:

書法的點畫線條本身抽象,所構成的書法形象也無所確指,但卻把全部美的特質包含其中,因此具有了無限的表現力。這樣,對書法的點畫線條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具有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

④ 圖片中「七夕」兩個字是什麼字體

禹衛書法行書簡體,字體已上傳。

⑤ 七字用行書怎麼寫,求!

七字行書行楷的寫法如下圖:

相關組詞:

1.七律[qī lǜ]

律詩的一種。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

夏衍 《悼念田漢同志》:「他托林維中帶回一張小紙條,要她交給我和孫師毅 ,紙上寫了一首七律。」

2.七竅[qī qiào]

指耳、目、口、鼻七孔:~生煙(形容十分氣憤,好像耳目口鼻均冒火)。

老舍 《龍須溝》第一幕:「臭鞋、臭襪、臭溝、臭水、臭地,熏得我七竅冒黑煙。」

3.三七[sān qī]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30—60厘米,掌狀復葉輪生莖頂,傘形花序頂生,花小,淡黃綠色。根狀莖和肉質根供葯用,有散瘀、止血、消腫、鎮痛等作用。

巴金 《家》三七:「 珏 真可憐,她死了快到三七了,我們家裡的長輩除了媽同姑媽,就沒有一個人去看過她。」

4.七情[qī qíng]

人的七種感情,一般指喜、怒、哀、懼、愛、惡、欲。

冰心 《往事二》四:「頰上流著的清淚,只是眼眶裡的一種壓迫,不是從七情中的任一情來的。」

5.七夕[qī xī]

農歷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話傳說,天上的牛郎織女每年在這天晚上相會。

阿英 《女兒節的故事》:「農歷七月七日乞巧節,又稱七夕或女兒節。」

⑥ 《七夕詩》詩詞賞析

賞析:

這首詞詠調名本意 ,是為送別友人陳令舉而作。全詞在立意上一反舊調,不寫男女離恨,而詠朋友情意,別有一番新味。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雲渺,如侯家人於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痴心於兒女之情。下片想像友人乘坐的船隻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後,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像,遨遊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凄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⑦ 蘇軾的詞:漁家傲·七夕什麼意思

以下也僅僅是個來人見解。(P.S:不是自粘的- -)
這首詩化用了多處前人的詩詞,第一句由《古詩十九首》里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化過來,也是點題之句。道出七夕時令,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心中委婉曲折的情思。
然後寫思之未果(望斷碧雲空日暮,無尋處),繼而寄情於夢境,
「夢回芳草生春浦」此處似可以看做是對於時光的回溯,也就是表達對舊日往事的一種懷念之情。
但「鳥散余花紛似雨,汀洲蘋老香風度」,也就是說時光易逝,美好的日子也總會過去,這是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明月多情來照戶,但攬取,清光長送人歸去」,(似化用「明月來相照」)回到現實,事實上也是一種自我寬慰。
蘇軾是典型的豪放派詩人,所以即使是寫婉約詞都不會太惆悵太傷感,這首詩中也可以看出來。雖然全詞是在描寫一段相思之情,但最終沒有落在常懷相思之苦的論點上,而更像是因為七夕而引出的一縷清愁。
其實。。。不是所有的詞都有要表達一個「意思」的,要說的話,只是「寄情」而已。

⑧ 求七夕節毛筆行書對聯一幅請幫忙

上聯:牛郎織女年年鵲橋喜相會
下聯:潑墨揮毫字字傾敘真感情

熱點內容
韓式玫瑰妝 發布:2025-07-28 01:59:17 瀏覽:42
溫州的七夕 發布:2025-07-28 01:57:36 瀏覽:402
新型櫻花 發布:2025-07-28 01:57:35 瀏覽:705
小學小荷花 發布:2025-07-28 01:41:24 瀏覽:617
白宮玫瑰花園 發布:2025-07-28 01:38:31 瀏覽:327
五律詠海棠花 發布:2025-07-28 01:20:10 瀏覽:351
石榴盆景掉葉 發布:2025-07-28 01:07:58 瀏覽:767
根榕盆景 發布:2025-07-28 01:07:57 瀏覽:743
紅白合插花 發布:2025-07-28 01:02:04 瀏覽:783
福建綠植基地 發布:2025-07-28 01:00:51 瀏覽: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