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雞七夕
A. 七夕節中國人通常吃什麼
1、吃巧果
巧果是七夕節的應節食品之一,又叫七夕果、乞巧果子。它並不是一種水果,而是用麵粉、油、糖、蜜製作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再用油煎炸而成的糕點。古代女子出嫁前都希望自己心靈手巧,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乞巧」,希望織女能賜自己一雙巧手。
又因為「巧」與「橋」諧音,人們認為在七夕這天吃巧果,不僅能幫助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且自己的心願也能通過「巧(橋)」實現。
2、吃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夕這天吃巧芽面。巧芽面里的「芽」是指綠豆芽,這綠豆芽一定要提前七天生,待豆芽長到3厘米就可以吃了。將綠豆芽和肉絲一起炒,再加水煮沸,放入調味料做成豆芽湯。面條煮好抓到碗里,將豆芽湯澆上即為「巧芽面」了。
3、吃花瓜
七夕節當然少不了瓜果。手巧的女子會將瓜果雕刻成奇鳥異狀,或者在瓜果表面浮雕圖案,用來拜織女、待客等,稱為「花瓜」。
4、吃江米條
七夕節吃江米條是老南京人特有的習俗。江米條是將糯米粉與豆粉加清酒和成面團,放入鍋里蒸熟;再將蒸好的面團放入石臼捶打,待捶打好的面團稍微變干,用刀切成面條,放入油鍋炸熟,炸好的江米條瀝干油後抹上糖漿即可。
5、食五子
七夕節「拜織女」的祭拜供品中,五子是必不可少的。五子是指瓜子、花生、紅棗、桂圓、榛子,焚香拜祭後,這些貢品也就成為宵夜食物。
6、吃巧酥
七夕期間,民間一些糕點鋪會製作一些牛郎織女模樣的酥糖,俗稱「巧人」或「巧酥」,銷售時會說「送巧」或「送巧人」,十分討巧,很適合七夕節食用。
7、吃雞
傳說牛郎織女每年只有在七夕這天才能「鵲橋相會」,而當雄雞報曉時,他們就得分開。人們很同情牛郎織女,流行在七夕這天宰雞,意為沒有公雞報曉,牛郎織女就不會分開。七夕節吃雞也就成為很多地方的一種傳統習俗。
還有一些地方一到七夕節,就把大公雞從雞窩里抓出來,放到屋裡用框子扣起來。他們認為公雞換了地方怕生,就不會打鳴,這樣牛郎織女在一起的時間就會長一些。
8、吃蠶豆
「分豆結緣」是福州地區七夕節特有的習俗。每年七月初七,親朋好友和鄰里之間都要相互贈送、分食蠶豆,「蠶」與福州方言里的「纏」諧音,意為把好事緊緊纏住。
9、吃菱角
七月初七品菱角是江門台山的傳統習俗。農歷七月初六晚上(初七凌晨),當地家家戶戶都要拜神,稱為「幕仙」,菱角、涼粉、水果是必不可少的拜祭貢品。
10、麻老
麻老,正確名應該叫麻糯,是福建龍岩特有的一種糕點,是專為紀念牛郎織女而生的七夕節食品。在龍岩地區,做父母的在每年七月初七前幾天就要購買麻老贈送女兒,尤其是出嫁後的第一年,要用小籮筐整擔送。
B. 吃雞七夕許願樹過了七夕就沒了嗎
應該就是吧,七夕許願樹不就是七夕當天才派上用場的嗎,過了那天可就不是七夕嘍。就是那天專屬的吧應該。
C. 七夕怎麼過
浪漫派
用煙花放一圈或組成圖形或字,然後與她在中心仰望這片燦爛!
現實派
家庭燒烤和紅白葡萄酒—順便……買條金魚送給她吧,挑個漂亮的魚缸。
求愛派
花20塊錢,買20個氫氣球,把家的屋頂全部飄滿,然後,再買幾個彩燈,吊在氣球下邊,有點節日氛圍,再就是買些女友愛吃的小零食,等女友回來關了燈,只開幾個彩燈,來個浪漫大餐,然後給她說愛的宣言。
節約派
留在家裡,打開音樂,大放節日歌,如果有紅酒就倒兩杯,沒有就用白開水,互相舉杯慶祝,祝對方快樂健康。
孝順派
拿出50元,跟她一起給自己和她母親買一些她們最愛吃的東西,各自提回家,出來後,再買兩張電影票,買點零食。看完、吃完各自回家,心裡也踏實。
紀念派
自己買菜在家做飯,很溫馨,可以相擁到外面去感受一下氣氛……總之只要兩個人在一起,怎麼樣過都是幸福快樂。
體貼派
我會買她最想要的東西。
傳統派
買三朵玫瑰送給她,一起去吃頓好吃的
如果你是學生我建議你送50元到200之間的...不能讓那個女孩覺得你寒酸,而且還不能讓她覺得你很浪費花錢..一般的比較好
禮物選擇有:(1)卡通毛公仔一般60到100可以買到一個大好號
(2)音樂盒,少女讀喜歡浪漫..最好是送水晶的..一般在60元到100元就可以了.
(3)手機掛件這個我覺得不錯..可以讓女孩成天帶著一般在10元到20元之間當然有些比較貴如一些水晶的..一般也要50元之間
(4)手鏈,耳環,勁鏈如果你和那女孩不是太熟就不要送這個因為手鏈,耳環,勁鏈等是要情人送的...熟的人也可以呀...不熟的送了也不帶,浪費呀..她不可能當著自己喜歡的人帶上一跟不喜歡的人送的手鏈,耳環,勁鏈吧..呵呵..要不要送是看你啦
(5)一套情侶杯給它...這個有很多等級的價錢..你自己到精品店看看好了.
(6)手錶也不錯的喲..
(7)來點浪漫的,在她七夕的0:00即是0點0分發條簡訊給她..這好難..我自己就用我發到妹妹的手機聯系的幾次才行..我發去的時候她很感動呀...
還有要在24:00再發一條簡訊給他....禮物嘛當然還要送啦....你沒有手機問也要問別人借到來用一天
如果你是有能力,出來工作了的...我建議你.買200到600之間的禮物...
禮物選擇有:
(1)花,每一個女孩都喜歡花,雖然口說不是但心裡是很希望收到花的...
(2)手鏈,耳環,勁鏈..對於成人來說手鏈,耳環,勁鏈送這個不成問題的..因為很多人是這樣送呀..
(3)手錶,要比較貴的,才能顯出你的風度呀....
(4)來點浪漫的,在她七夕的0:00即是0點0分發條簡訊給她..這好難..我自己就用我發到妹妹的手機聯系的幾次才行..我發去的時候她很感動呀...
還有要在24:00再發一條簡訊給他....禮物嘛當然還要送啦
禮物還有許多可以送...你到精品店看看...大多都可以送的
注意:不要為了人那女孩對你有很深的印象而送惡作劇行的禮物...
無論怎樣也是不要送送惡作劇行的
禮物
D. 七夕節能吃雞腳嗎
沒問題啊?牛郎織女又不管你們吃什麼,想吃就吃吧
E. 七夕節為什麼要吃雞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葯的日子。據說一種以松柏為葯材的秘方,這種神奇的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葯。比較實用的葯方有曬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了。
F. 七夕為什麼要吃雞
吃雞還是復因為七夕的時制候牛郎織女的故事。
不是傳說中每年七月初七都要他們見面吶,並且是晚上(好個幽會的倆人)。
民間是很看好這倆的。所以,為了表達人們美好的願望,就在這一天殺雞。並且是家家殺一隻雞(雞雞們好慘)。。。意思就是不讓公雞報曉,他倆永遠不分開。。。
慢慢地,人們也就演變成每到這一天就吃一隻雞了。。。
G. 七夕為什麼要吃雞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版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權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傳說中牛郎織女,每年只有在七夕,才得以鵲橋相會;而當雄雞報曉時,他們就不得不分開了。古時人們因為同情牛郎織女,有流行在七夕宰雞的風俗,以祈禱有情人永不分離。因此,七夕節,吃雞成為很多地方的一種傳統風俗。
在七夕,在城陽當地還有扣公雞的習俗。以前一到七夕節,城陽這邊有些人家就把自己家的大公雞從雞窩里掏出來,用筐子扣在屋子裡,傳說是王母娘娘規定,天亮雞一叫,牛郎織女就得馬上分開,所以大家就認為,公雞換了生地方害怕,自然就不叫了,這樣牛郎織女在一塊的時間能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