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兩個七夕節

兩個七夕節

發布時間: 2021-03-01 22:03:09

❶ 為什麼今年有兩個七夕

今年由於閏七抄月,有襲兩個七夕節。所謂閏七月就是指農歷有兩個七月的意思。

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古老的節日——七夕節,傳說這一天牛郎、織女得以完成一年一次相見的心願。而因為今年農歷有兩個七月,牛郎織女又多了一次相見的機會。據北京天文館專家介紹,今年的兩個七夕分別是在7月31日和8月30日。 不僅西方情人節要過,今年的七夕中國情人節也不要錯過!

書同文「MSN彩書小機器人」准備了「七夕節小點心」,不妨去看看。

參見:caishu.unihan.com.cn說明

❷ 第二個七夕、情人節

能沖刷一切的除了眼淚,就是時間,以時間來推移感情,時間越長,沖突越淡,彷彿不斷稀釋的茶。
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了什麼遺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該愛的時候就去愛,無謂壓抑自己

男人在結婚前覺得適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結婚後覺得適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真正的愛情是不講究熱鬧不講究排場不講究繁華更不講究嚎頭的
愛情使人忘記時間,時間也使人忘記愛情。
孤單不是與生俱來,而是由你愛上一個人的那一刻開始。
喜歡一個人,是不會有痛苦的。愛一個人,也許有綿長的痛苦,但他給我的快樂,也是世上最大的快樂。
緣起緣滅,緣濃緣淡,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我們能做到的,是在因緣際會的時侯好好的珍惜那短暫的時光。
我們也許可以同時愛兩個人,又被兩個人所愛。遺憾的是,我們只能跟其中一個廝守到老,所以,請盡快作出你的抉擇。
你曾經不被人所愛,你才會珍惜將來那個愛你的人。
如果你真正的愛一個人,你是會自愛的。
愛情不是避難所,想進去避難的話,是會被趕出來的。
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而是因為我喜歡與你在一起時的感覺。
愛你的人如果沒有按你所希望的方式來愛你,那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全心全意地愛你。
愛,從來就是一件千回百轉的事。不曾被離棄,不曾受傷害,怎懂得愛人?
愛,原來是一種經歷,但願人長久。
PS:【祝你好運,希望我的答案能換來你的採納。如果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請選擇「能解決」「原創」。其他一律擇優而選】

❸ 今年兩個七夕是什麼意思

就是出現了閏七月,從而出現兩個七月初七的情況。

閏月指的是陰歷版中的一種現權象,陰歷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周期。

閏月是陰陽歷中為使歷年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而增設的月。
陰陽歷以朔望月的長度(29.5306日)為一個月的平均值,全年12個月,同回歸年(365.2422日)相差約10日21時,故需要置閏,三年閏一個月,五年閏二個月,十九年閏七個月。
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叫「閏某月」,如已經過去的2009年農歷閏月為己丑年閏五月(2009年6月23日——2009年7月21日),2012年農歷閏月為的壬辰年閏四月(2012年5月21日——2012年6月18日)等。

❹ 今年農歷有兩個,當中的七夕節哪個才是真正的!

那就有兩個 七夕~! 閏年演算法
今天見到別人結婚啊 好幸福啊~!

❺ 為什麼中國有兩個情人節

所謂來的七夕情人節都是源商家炒作出來的,還不如2.14西方情人節名正言順。七夕是乞巧節,是古代少女祭月,祈求月宮嫦娥賜予靈巧雙手,讓自己擅長女紅的節日。牛郎織女於這天相會,聽上去好像和情人有點關系,其實就是兩個異地分居的夫妻每年放風見面的日子,是個悲劇,壓根就和祝福情人沒啥關系。
非要說中國傳統的情人節的話,元宵節多少還算有點道理。因為這天大戶人家的小姐們被允許出門觀燈,很多小姐就利用這個機會和情郎幽會。但是,觀燈是民俗,幽會只是少數私人行為,現在被過於誇張的普遍化了,所以元宵節是情人節的說法,也以偏概全。
中國這種重視禮教的傳統文化下,壓根就沒有任何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

❻ 今年有兩個七夕!!...請問原因是什麼

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談到七夕節,就不得不提民間流傳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神話傳說中的織女是天帝的女兒,她私自下凡與牛郎相愛,生育了一對兒女,可是天帝硬逼著織女離開人間,只允許織女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與牛郎和兒女相會。 「七夕節」之所以又稱為乞巧節,是因為每逢七夕,就有很多女孩仰望夜空,乞求織女能賜予她們心靈手巧和幸福,同時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也正因為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在「七夕節」這天,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夜深人靜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今年7月31日和8月30日都是「七夕節」,這對有情人來說肯定是件美妙的事,但若是要問今年為何會有兩個「七夕節」,知道的人可能並不多。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王思潮介紹,我國的歷法可分為陽歷、陰歷、陰陽歷三種。陽歷是以太陽運動的規律為依據,一個回歸年即一年為365.2422天,分成12個月;陰歷則以月亮的圓缺周期(即朔望月,等於29.5306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陰陽歷,即我國的農歷,它揚陽歷之長避陰歷之短,取陰歷的月為月,陽歷的年為年,即以朔望月為月,以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 由於回歸年和朔望月兩者不能整除,為方便起見,農歷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4年下來,就少了1個多月。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採用增加「閏月」的辦法。遠在公元前600多年,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採用「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歷年中,規定12個平年,每年12個月;另7年每年增加1個月,變成13個月,這個增加的月便叫「閏月」。但具體選擇哪個月作為閏月,則要根據24節氣的有關規律來決定。 王思潮介紹,今年恰逢農歷閏年,又正好是閏七月,因此便有了兩個「七夕節」。「這是比較難得的,前一次有兩個『七夕節』的年份要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了。」

❼ 為什麼會有兩個七夕節的

歷丙戌年(俗稱狗年)將有13個月,共計385天,重復的那個月——七月稱為閏七月。為什麼是閏七月?

農歷為保持和公歷(陽歷)的回歸年同步,古人採用設置閏月的方法解決。

農歷為什麼會有閏月?為什麼今年農歷閏七月?——農歷置閏月是為了協調回歸年與農歷年的矛盾,能使月份和季節的變化比較吻合。
經天文學家觀察計算:回歸年(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為365.2422日,朔望月(月亮運行的一個周期)的平均時間為29.5306日。12個朔望月為354.3672日,比回歸年少10.88天。如果每12個朔望月定為農歷的一年,就會出現天時與歷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如農歷某年春節為大雪紛飛的寒冬,過十幾個春秋農歷年就會出現在赤日炎炎的盛夏的怪現象。
為了使月份和季節的變化比較吻合,我們的祖先經天文觀測計算,找出了科學的「閏月」辦法,在19個回歸年中加7個閏月後,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這已經是夠精確的了,所以現行的農歷採用的是十九年七閏法。
至於農歷閏哪個月?決定於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說一年有二十四節氣,只是一種傳統的說法,嚴格的說一年有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在農歷中每個月都有固定的中氣,如雨水是一月的中氣;春分是二月的中氣;穀雨是三月的中氣……。由於兩個節氣或兩個中氣之間平均日數為365.2422/12=30.4368日,與朔望月有近一天的差數。因此,中氣在農歷月份中的日期會逐月有將近一天的推遲。這樣繼續下去,必然有的月份的中氣會落在這個月的最後一兩天,那麼下一個月中就很可能沒有中氣了,而是發生在再下一個的月初了。由於每月都有自己固定的中氣,那麼,把沒有中氣的月份叫做上一個月的閏月。如的2004年春分(二月中氣)是二月30日,下一個月只有清明一個節氣,而未出現穀雨這一三月的中氣,所以2004年年閏二月。今年的處暑(七月中氣)是七月30日,下一個月只有白露一個節氣,而未出現秋分這一中氣,只有設置閏七月後,秋分這一八月的固定中氣才可以在八月出現,所以今年閏七月。

❽ 今年兩個七夕節,分別是陽歷的哪天

7.31 8.30

❾ 今年為什麼有兩個七夕節阿

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談到七夕節,就不得不提民間流傳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神話傳說中的織女是天帝的女兒,她私自下凡與牛郎相愛,生育了一對兒女,可是天帝硬逼著織女離開人間,只允許織女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與牛郎和兒女相會。 「七夕節」之所以又稱為乞巧節,是因為每逢七夕,就有很多女孩仰望夜空,乞求織女能賜予她們心靈手巧和幸福,同時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也正因為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在「七夕節」這天,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夜深人靜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今年7月31日和8月30日都是「七夕節」,這對有情人來說肯定是件美妙的事,但若是要問今年為何會有兩個「七夕節」,知道的人可能並不多。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王思潮介紹,我國的歷法可分為陽歷、陰歷、陰陽歷三種。陽歷是以太陽運動的規律為依據,一個回歸年即一年為365.2422天,分成12個月;陰歷則以月亮的圓缺周期(即朔望月,等於29.5306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陰陽歷,即我國的農歷,它揚陽歷之長避陰歷之短,取陰歷的月為月,陽歷的年為年,即以朔望月為月,以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 由於回歸年和朔望月兩者不能整除,為方便起見,農歷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4年下來,就少了1個多月。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採用增加「閏月」的辦法。遠在公元前600多年,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採用「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歷年中,規定12個平年,每年12個月;另7年每年增加1個月,變成13個月,這個增加的月便叫「閏月」。但具體選擇哪個月作為閏月,則要根據24節氣的有關規律來決定。 王思潮介紹,今年恰逢農歷閏年,又正好是閏七月,因此便有了兩個「七夕節」。「這是比較難得的,前一次有兩個『七夕節』的年份要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了。」

❿ 為什麼今年會出現兩個七夕呢

http://blog.taocu.com/m/50600/log/2006/27287.shtml

7月31和8月30日是雙七夕(38年一次)

今年(2006年)的中國情人節「七月七」由於恰逢閏七月,出現了38年一遇的兩個七夕節,分別是陽歷7月31日和8月30日。
解釋:農歷出現閏年是因為農歷一年約為354天,而陽歷一年中有365天,兩者相差約11天,為了平衡兩者之間的差距,每19年農歷要置7個閏月。今年是農歷狗年,七月後的那個月只有節氣白露,立秋後的中氣處暑落到另一個月去了,這樣七月後便出現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說到今年閏七月,因為我們在今年農歷的第八個月份當中沒有一個中氣,所以就把第八個月份設置為閏七月,就是有兩個七月。)
陽歷、陰歷和陰陽歷,今年為何閏七月?

新年伊始,當人們翻閱新的日歷時,便會發現明年(狗年)農歷七月緊隨其後的不是八月,而是「閏七月」。為什麼明年會多出個「閏七月」呢?要弄清其中的道理,就要從歷法談起。

歷法可分為陽歷、陰歷、陰陽歷三種。陽歷是以太陽周年視運動周期(即回歸年,等於365.2422日)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它與月亮運動毫無關系。根據嚴厲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但它不能顯示月亮的圓缺,這對那些需要根據月相了解潮汐變化的人來說是不便的。

陰歷則以月亮的圓缺周期(即朔望月,等於29.5306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周年視運動規律,因而陰歷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這種歷法實用價值太小,現在除伊斯蘭教外,已棄置不用了。

陰陽歷,即我國的農歷,它揚陽歷之長避陰歷之短,取陰歷的月為月,陽歷的年為年,即以朔望月為月,以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所以農歷是加入陰歷成分的陽歷,帶有陽歷因素的陰歷。根據農歷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漲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農歷是我國獨創,它閃耀著我們祖先的智慧之光。

由於回歸年和朔望月兩者不能整除,為方便起見,農歷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天,比回歸年365.2422天少11天左右,積四年就要少一個多月。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例如,2002年春節在陽歷2月12日,正是寒冬季節;2003年春節在陽歷2月1日,比前一年提前11天,如不採取措施,這樣逐年提前,積上16年,我們就要在盛夏搖著扇子過年了;農事活動也無章可循——時而10月種麥,時而9月種麥……這自然是很不適宜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採用增加「閏月」的辦法。

遠在公元前六百多年,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採用「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歷年中,規定12個平年,每年12個月;另7年每年增加1個月,變成13個月,這個增加的月便叫「閏月」。這樣,19個農歷年的總日數(12年×12個月+7年×13個月)×29.5306日=6939.6910日,與19個回歸年的總日數(365.2422日×19年=6939.6018日)基本相等,農歷的月份和四季冷暖也基本相符,日歷和天時就不會錯亂了。

至於閏月如何安排,完全是人為規定。秦朝以前,曾把閏月置於年末,叫「十三月」;漢初則置閏月於九月之後,稱「後九月」;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閏月分插在各個月份。現在的農歷規定不含「中氣」的月份為閏月。
......
------------------------------------------------------------------------------------------------------
http://www.hae.com.cn/webmanager/public/xspd/view1.asp?id=1154

陽歷、陰歷和陰陽歷,今年為何閏七月?

新年伊始,當人們翻閱新的日歷時,便會發現明年(狗年)農歷七月緊隨其後的不是八月,而是「閏七月」。為什麼明年會多出個「閏七月」呢?要弄清其中的道理,就要從歷法談起。

歷法可分為陽歷、陰歷、陰陽歷三種。陽歷是以太陽周年視運動周期(即回歸年,等於365.2422日)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它與月亮運動毫無關系。根據嚴厲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但它不能顯示月亮的圓缺,這對那些需要根據月相了解潮汐變化的人來說是不便的。

陰歷則以月亮的圓缺周期(即朔望月,等於29.5306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周年視運動規律,因而陰歷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這種歷法實用價值太小,現在除伊斯蘭教外,已棄置不用了。

陰陽歷,即我國的農歷,它揚陽歷之長避陰歷之短,取陰歷的月為月,陽歷的年為年,即以朔望月為月,以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所以農歷是加入陰歷成分的陽歷,帶有陽歷因素的陰歷。根據農歷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漲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農歷是我國獨創,它閃耀著我們祖先的智慧之光。

由於回歸年和朔望月兩者不能整除,為方便起見,農歷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天,比回歸年365.2422天少11天左右,積四年就要少一個多月。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例如,2002年春節在陽歷2月12日,正是寒冬季節;2003年春節在陽歷2月1日,比前一年提前11天,如不採取措施,這樣逐年提前,積上16年,我們就要在盛夏搖著扇子過年了;農事活動也無章可循——時而10月種麥,時而9月種麥……這自然是很不適宜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採用增加「閏月」的辦法。

遠在公元前六百多年,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採用「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歷年中,規定12個平年,每年12個月;另7年每年增加1個月,變成13個月,這個增加的月便叫「閏月」。這樣,19個農歷年的總日數(12年×12個月+7年×13個月)×29.5306日=6939.6910日,與19個回歸年的總日數(365.2422日×19年=6939.6018日)基本相等,農歷的月份和四季冷暖也基本相符,日歷和天時就不會錯亂了。

至於閏月如何安排,完全是人為規定。秦朝以前,曾把閏月置於年末,叫「十三月」;漢初則置閏月於九月之後,稱「後九月」;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閏月分插在各個月份。現在的農歷規定不含「中氣」的月份為閏月。

什麼叫「中氣」呢?眾所周知,古代天文學家把以立春、雨水、驚蟄……為序排列的24節氣中的單數稱節氣,雙數稱中氣。一年共有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並規定農歷的12個月份要以12個中氣作為標志,即每個月份必須含有一個特定的中氣。如正月必須含雨水,二月必須含春分……,否則就不能稱其為正月、二月……。凡不含中氣的月份即定為閏月。

為什麼會出現不含中氣的月份呢?因為24節氣是根據陽歷定的,其日期在陽歷中是基本固定的,節氣與節氣或中氣與中氣之間的平均日數為365.2422日÷12個月=30.4368日,而農歷一個月的平均日數是29.5306日,二者相差約一天。因此,按照陽歷定的中氣在農歷中的日期,會逐月有一天的推遲,當推遲到月尾時,下個月份就會只有節氣而沒有中氣了。

狗年「閏七月」的道理,我們從附表中就可以看出,七月後的那個月只有節氣白露,立秋後的中氣處暑落到另一個月去了,這樣七月後便出現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因此便把七月後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沿用七月的名稱,定為「閏七月」,這就是今年「閏七月」的道理。

由此可見,閏月和閏哪個月,完全是一種人為規定,與世事風雲,吉凶災祥毫無關聯。

熱點內容
新歌荷花情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974
北京辦公室綠植租擺 發布:2025-05-18 03:36:54 瀏覽:590
多想摘一朵 發布:2025-05-18 03:29:40 瀏覽:520
玫瑰糠疹陰部 發布:2025-05-18 03:29:39 瀏覽:644
紫霞仙女蘭花是建蘭嗎 發布:2025-05-18 03:29:28 瀏覽:497
源益花卉種業 發布:2025-05-18 03:24:24 瀏覽:701
七夕成年禮 發布:2025-05-18 03:23:46 瀏覽:626
吃西蘭花會脹氣嗎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911
山茶花的形狀是什麼 發布:2025-05-18 03:11:54 瀏覽:211
梅花檔案南雲 發布:2025-05-18 03:07:34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