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飄萍一朵

飄萍一朵

發布時間: 2021-02-27 22:39:09

1. 《江城子》 蘇軾

1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讓老夫也暫且抒發一回少年狂,左手牽扯著黃犬,右臂托著蒼鷹。頭上戴著錦緞做的帽子,身上穿著貂皮做的大衣,帶領千餘膘馬席捲過小山岡,威武雄壯。為了酬報太守,人們傾城出動,緊隨身後。我要親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當年的孫權,英姿勃發,意氣豪放。
酒意正濃時,胸懷更開闊,膽氣更豪壯。兩鬢已生出白發,這又算得了什麼!遙想當年,馮唐手持文帝的符節去解救戰將魏尚,使其免罪復職,什麼時候朝廷能派遣馮唐式的義士來為我請命,讓我像魏尚一樣受到重用,戍邊衛國呢?我也能拉開雕弓圓如滿月,隨時警惕地注視著西北方,勇敢地將利箭射向入侵之敵。

這首詞是蘇軾豪放詞中較早之作,作於熙寧八年(1075)冬,當時蘇軾知密州。蘇軾詞風於密州時期正式形成,這首詞即公認的第一首豪放詞。據《東坡紀年錄》:「乙卯冬,祭常山回,與同官習射放鷹作。」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的主要邊患是遼和西夏,雖訂立過屈辱的和約,可是軍事上的威脅還是很嚴重的。這首詞前段寫打獵的場面有聲有色。後段從打獵引申到「天狼」,表現出作者抗擊敵人的壯志和決心。全篇的氣概都很豪邁,大有「橫槊賦詩」的氣概,把詞中歷來香艷的吳儂軟語,變成可報國立功的黃鍾之音,拓展了詞的表現范圍,提高了詞的意境。

2 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都是斜川當日景,吾老矣,寄餘齡。

這首詞作於蘇軾貶謫黃州期間。他以自己「躬耕於東坡,築雪堂居之」自比於晉代詩人陶淵明斜川之游,融說理、寫景和言志於一爐,在詞中表達了對淵明的深深仰慕之意,抒發了隨遇而安、樂而忘憂的曠達襟懷。作品平淡中見豪放,充滿恬靜閑適而又粗獷的田園趣味。

首句「夢中了了醉中醒」,一反常理,說只有醉中才清醒,夢中才瞭然,表達了憤世嫉俗的情懷。此句表明,蘇軾能理解淵明飲酒的心情,深知他在夢中或醉中實際上都是清醒的,這是他們的共同之處。「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充滿了辛酸的情感,這種情況又與淵明偶合,兩人的命運何其相似。淵明因不滿現實政治而歸田,蘇軾卻是以罪人的身份在貶所躬耕,這又是兩人的不同之處。蘇軾帶著沉痛辛酸的心情,暗示躬耕東坡是受政治迫害所致。「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於一番議論後融情入景,通過對春雨過後烏鵲報晴這一富有生機的情景的描寫,隱隱表達出詞人歡欣、怡悅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過片後四句以寫景為主,極富立體感。這幾句中,鳴泉、小溪、山亭、遠峰,日與耳目相接,表現出田園生活恬靜清幽的境界,給人以超世遺物之感。作者接著以「都是斜川當日景」作一小結,是因心慕淵明,嚮往其斜川當日之游,遂覺所見亦斜川當日之景,同時又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陶淵明四十一歲棄官歸田,後來未再出仕,五十歲時作斜川之游。蘇軾這時已經四十七歲,躬耕東坡,一切都好像淵明當日的境況,是否也會象淵明一樣就此以了餘生呢?那時政治黑暗,蘇軾東山再起的希望很小,因而產生遲暮之感,有於此終焉之意。結句「吾老矣,寄餘齡」的沉重悲嘆,說明蘇軾不是自我麻木,盲目樂觀,而是對餘生存在深深的憂慮,是「夢中了了」者。

這首詞的結構頗具匠心。首句突兀而起,議論中飽含感情。其後寫景,環環相扣,層次分明,緊扣首句的議論,景中寓情,情中見理。結拍與首句議論及過片後的寫景相呼應,總括全詞,以東坡雪堂今日春景似淵明當日斜川之景,引出對斜川當日之游的嚮往和在逆境中淡泊自守、怡然自足的心境。「都是斜川當日景」,這看似平淡的詞句,是作者面對遠去的歷史背影所吐露的心聲。

3 江城子 蘇軾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結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
作者寫此詞時正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於開封。到此時(熙寧八年)為止,前後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詞前小序明確指出本篇的題旨是「記夢」。然而,夢中的景象只在詞的下片短暫出現,在全篇中並未居主導地位。作者之所以能進入「幽夢」之鄉,並且能以詞來「記夢」。完全是作者對亡妻朝思暮念、長期不能忘懷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所以開篇使點出了「十 年生死兩茫茫」這一悲慘的現實。這里寫的是漫長歲月中的個人悲涼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這說明,生者與死者兩方面都在長期相互懷念,但卻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將生死並提,除闡明題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還在於強調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現「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詞句。「不思量」,實際上是以退為進,恰好用它來表明生者「自難忘」這種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二句,馬上對此進行補充。闡明「自難忘」的實際內容。王氏死後葬於蘇軾故鄉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現「千里孤墳」,兩地睽隔的後果,作者連到墳前奠祭的時機也難以得到。死者「凄涼」,生者心傷。「十年」,是漫長的時間;「千 里」,是廣闊的空間。在這漫長廣闊的時間空間之中,又隔阻著難以逾越的生死之間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無處話凄涼」的感嘆呢?時、空、生死這種種界限難以跨越,那隻好乞諸於夢中相會了。以上四句為「記夢」作好了鋪墊。上片末三句筆鋒頓轉,以進為退,設想出縱使相逢卻不相識這一出人意外的後果。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進了作者十年來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際,揉進了對亡妻長期懷念的精神折磨,揉進十年的歲月與體態的衰老。設想;即使突破了時、空與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時恐怕對方也難以「相識」了。因為十年之後的作者已「塵滿面,鬢如霜」,形同老人了。這三句是從想像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來襯托作者十年來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對新法而乞求外調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內)和世事的巨大變化。
下片寫夢境的突然出現:「夜來幽夢忽還鄉」。就全詞來講。本篇的確是真情鬱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則悲中寓喜。「小軒窗,正梳妝」,以鮮明的形象對上句加以補充,從而使夢境更帶有真實感。彷彿新婚時,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對鏡理妝時的神情儀態,心裡滿是蜜意柔情。然而,緊接著詞筆由喜轉悲。「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兩句上應「千里 孤墳」兩句,如今得以「還鄉」,本該是盡情「話凄涼」之時,然而,心中的千言萬語卻一時不知從哪裡說起,只好「相顧無言」,一任淚水涌流。這五句是詞的主題:「記夢」。正由於夢境虛幻,所以詞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離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著去盡情描 述。這樣,反而可以給讀者留有想像的空間。結尾三句是夢後的感嘆,同時也是對死者的慰安。如果聯系開篇的「十年」,再加上無限期的「年年」,那麼,作者對亡妻的懷戀,不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么?本篇在藝術上值得注意的特點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摯。由於作者對亡妻懷有極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對方去世十年之後,作者還幻想在夢中相逢。並且通過夢境(或與夢境相關的部分)來酣暢淋漓地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既無避忌,又不隱晦。「不 思量,自難忘」,「無處話凄涼」,「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與吐屬自然這樣的特點。另一特點是想像豐富、構思精巧。作者從漫長的時間與廣闊的空間之中來馳騁自己的想像,並把過去,眼前,夢境與未來融為統一的藝術整體,緊緊圍繞「思量」、「難忘」四 字展開描寫。全片語織嚴密,一氣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瀾起伏。上片八句寫夢前的憶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寫夢中的悲喜,末三句述夢後的喟嘆。情節,有起有伏;用筆,有進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極盡曲折變化之能事。再一特點是語言爽快,純系白描。由於這是一首抒寫真情實感的詞作,語言也極其樸素自然,真情實境.明白如話,毫無雕琢的痕跡。這樣質朴的語言又與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錯使用相結合,使這首詞既俊爽而又音響凄厲,恰當地表現出作者心潮激盪、勃鬱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種古詩和律詩所難以產生的內在的節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寫婦女的詞篇,多數境界狹窄,詞語塵下。蘇軾此詞境界開闊,感情純真,品格高尚,讀來使人耳目一新。用詞來悼亡,是蘇軾首創。在擴大詞的題材,在豐富詞的表現力方面,本篇應佔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詩》,元稹的《遣悲懷》以及南宋吳文英的《鶯啼序》前後輝映,相互媲美。

4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余幾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賞析:
此詞作於元豐二年(1079)三月蘇軾由徐調知湖州途中。詞中化用李商隱《無題》詩中「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句意,將積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發了作者對徐州風物人情無限留戀之情,並在離愁別緒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別恨是全詞主旨,上片寫別時情景,下片想像別後境況。
上片以感慨起調,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無窮無盡。「天涯流落」,深寓詞人的身世之感。蘇軾外任多年,類同飄萍,自視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僅兩年,又調往湖州,南北輾轉,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這一句同時也飽含著詞人對猝然調離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卻匆匆」兩句,轉寫自己與徐州人士的交往,對邂逅相逢的喜悅,對驟然分別的痛惜,得而復失的哀怨,溢於言表。「攜手」兩句,寫他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最後離開此地時依依惜別的動人一幕。「攜手佳人」,借與佳人乍逢又別的感觸言離愁。「和淚折殘紅」,寫作者面對落花,睹物傷懷,情思綿綿,輾轉不忍離去,同時也是寫離徐的時間,啟過拍「為問」三句。末三句由殘紅而想到殘春,因問東風尚余幾許,感嘆縱使春光仍在,而身離徐州,與誰同春!此三句通過寫離徐後的孤單,寫對徐州的依戀,且筆觸一波三折,婉轉抑鬱。
詞的下片即景抒情,繼續抒發上片未了之情。過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寫詞人離徐途中的真景,將浩盪的悲思注入東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歸鴻,去吳中」,亦寫途中之景,而意極沉痛。春光明媚,鴻雁北歸故居,而詞人自己卻與雁行相反,離開徐州熱土,南去吳中湖州。蘇軾顯然是把徐州當成了他的故鄉,而自嘆不如歸鴻。「彭城」即徐州城。「清泗與淮通」暗寓作者不忍離徐,而現實偏偏無情,不得不背鴻而去,故於途中頻頻回顧,直至去程已遠,回顧之中,唯見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東南,向著淮水脈脈流去。看到泗水,觸景生情,自然會想到徐州(泗水流經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於沉痛之中交織著悵惘的情緒。徐州既相逢難再,因而詞人慾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淚寄往徐州,怎奈楚江(指泗水)東流,相思難寄,怎不令詞人悵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淚,情真意厚,且想像豐富,造語精警;而楚江東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意,感情沉痛、悵惘,讀之令人腸斷。
此詞寫別恨,採用了化虛為實的藝術手法。作者由分別之地彭城,想到去途中沿泗入淮,向吳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別時之「和淚」,想到別後的「寄淚」。這樣,離愁別緒更顯深沉、哀婉。結句「流不到,楚江東」,別淚千點因春水溶溶而愈見浩盪,猶如一聲綿長的浩嘆,久遠地回響在讀者的心頭。

5江城子
(孤山竹閣送述古)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紈,淚偷彈。且盡一尊,收淚唱陽關。漫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
畫堂新構近孤山。曲欄干,為誰安?飛絮落花,春色屬明年。欲棹小舟尋舊事,無處問,水連天。

〖賞析〗

這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是蘇軾早期送別詞中的佳作。詞中傳神地描摹歌妓的口氣,代她向即將由杭州調知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南)的僚友陳襄(字述古)表示惜別之意。此詞風格柔婉卻又哀而不傷,艷而不俗。作者對於歌妓的情態和心理描摹得細致入微,栩栩如生,讀來令人感嘆不已。

上片描述歌妓餞別時的情景,首句表現她送別陳襄時的悲傷情態。「翠蛾」即蛾眉,借指婦女。「黛」本是一種黑色顏料,古代女子用來畫眉,這里借指眉。「羞黛」為眉目含羞之態。「霜紈」指潔白如霜的紈扇。她因這次離別而傷心流淚,卻又似感羞愧,怕被人知道而取笑,於是用紈扇掩面而偷偷彈淚。她強制住眼淚,壓抑著情感,唱起《陽關曲》,殷勤勸陳襄且盡離尊。《陽關曲》即唐代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譜入樂府後所稱,亦名《渭城曲》,用於送別場合。上闋的結三句是官妓為陳襄勸酒時的贈別之語:「漫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這次陳襄赴應天府任,其地為北宋之「南京」,亦可稱「帝城」。她曲折地表達自己留戀之情,認為帝城雖然有如天遠,但此後見天容易,再見賢太守卻不易了。

下片模寫歌妓的相思之情。「畫堂」當指孤山寺內與竹閣相連接的柏堂。蘇詩《孤山二詠並引》雲:「孤山有陳時柏二株,其一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為兒時已見其枯矣,然堅悍如金石,愈於未枯者。僧志詮作堂於其側,名之曰柏堂。堂與白公居易竹閣相連屬。」蘇軾詠柏堂詩有「忽驚華構依岩出」句,詩作於熙寧六年六月以後,可見柏堂確為「新構」,建成始一年,而且可能由陳襄支持建造的(陳襄於五年五月到任)。在此宴別陳襄,自然有「樓觀甫成人已去」之感。官妓想像,如果這位風浪太守不離任,或許還可同她於畫堂之曲欄徘徊觀眺呢!由此免不了勾起一些往事的回憶。去年春天,蘇軾與陳襄等僚友曾數次游湖,吟詩作詞。蘇軾《有以官法酒見餉者因用前韻求述古為移廚飲湖上》詩有「游舫已妝吳榜穩,舞衫初試越羅新」;後作《常潤道中有懷錢塘寄述古》詩亦有「三月鶯花付與公」之句,清人紀昀以為「此應為官妓而發」。可見當時游湖都有官妓歌舞相伴。她回憶起去年暮春時節與太守游湖的一些難忘情景,嘆息「春色屬明年」,明年將不會歡聚一起了。結尾處含蘊空靈而情意無窮。想像明年春日,當她再駕著小船在西湖尋覓舊跡歡蹤,「無處問,水連天」,情事已經渺茫,唯有倍加想念與傷心而已。

此詞上片寫人,下片寫景,兩片之間看似無甚聯系,其實上片由人及情,下片借景寓情,人與景都服從於離愁、別情的抒發,語似脫而意實聯。從風格上看,此詞近於婉約,感情細膩,但「天易見,見君難」,「無處問,水連天」等句,於委婉中仍透粗獷。

2. 「我在等一朵花盛開,我在等一個人到來」這句歌詞是哪首歌里的

電視劇來叫做《亂世飄萍》自

片尾曲《亂世浮萍》
作詞:郝曉江、段征宇 作曲:段征宇 演唱:范冰冰
對你的思念像只風箏牽掛著線
我盲無目地飄零在世界的另一邊
如果從白天走到黑夜只是一瞬間
企盼你的出現才是永遠
對你的思念像只風箏牽掛著線
我盲無目地飄零在世界的另一邊
如果從白天走到黑夜只是一瞬間
企盼你的出現才是永遠
像亂世的浮萍難得片刻的寧靜
面對風雨我會變得更堅定
將塵世的一切體會得更清醒
無論在任何時間都把你追尋
哪怕是幻影

3. 求。一言情小說,現代的

婷婷的「情陷魔心」
在蔚藍的大海邊,他邂逅了命運中的天使.
沒想到專因為這個天使,他的生活屬再度掀起驚濤駭浪!
他渾身充滿不怒而威,令人不寒而慄的氣勢,
為了她,他卻流露出黑道中人無法置信的溫柔.
無論兩人是否能廝守終身,望著她迷人的嬌容,
仇懷恩下定決心,這一回,他是豁出去了——

4. 雨打芭蕉 作文

這個夜,夜涼如水,誰的竊竊私語還浮響在我的耳邊,喃呢著誓言,不時而過的風帶動衣袖,洞穿了所有的眉目,若那凋殘的瓣,散落一地,終究歸了春泥無物,而初時的俠骨柔腸被誰用這丹青繪就遠山近水的層次落差,濃淡了無痕雲淡風清就夢里,素箋揩金入紙薄。

花兒開始在這個季節飛翔而去,從近到遠,如掌心的紋路,細細的看,依舊找不到初始與結束,那個眉目如畫的女子,如今在何方徘徊,一個季節又一個季節的故事,而故事裡的他與她,蕭瑟相合,鶼鰈相依,在雲光里,淡淡而去,如熟悉的童話故事,過的很好,沒有誰會再仔細的想,粗茶淡飯的光陰,澹泊遠游的心,一天天的沉澱,白頭到老的情,幾多可悉倚雲伴鶴卧聽風,疏雨芭蕉凄無聲。一簾高懸清秋晚,九里水路問松藤。

那條記憶里的河,彎腰搖著擼的人,依稀看不清眉目,只記得那一道道刀刻就的紋路,如梯田般深深,那歲月的留連如水,從一邊流向另路,沖刷過河灘,沖刷過山野,終究還是歸了這天人合一的境界,留一絲清明的笑,在唇邊,非諷非譏,只是瞭然無語,年華就在這搖來搖去的盪漾里,看不見了今天與未來的候鳥,承受了昨天與過去的浮萍,依舊依舊一片蟬聲唱飄萍,細紗簾內撲流螢。青燈紅燭雙搖影,銜月薄衫踏秋心。

搖擼的手在拉扯的時候,感觸著粗糙而溫暖的執著,盪開的漣漪若荊棘,未有刺骨的痛,怎能得著撲鼻的香,與傳說里那擺渡的人兒相似,而從不見渡了誰,帶過誰,一切皆心影,而水裡的魚雀躍的歡,逐著幻影,嬉戲於生命里的又一個點。

誰言鶴卿不可憐,夜半孤影望月天。鞦韆架下女兒笑,夢里春秋銀毫現。

幽幽的蕭一路尾隨而去,給盪漾的月影一絲陪伴,凄凄的月下,翩然而去的夢,留下不見底的溫,沒有山高水長的天,沒有青翠的枝葉,有的只是嘆息數聲,醞釀了層層的霜,自心湖散播開來,衣衫被風吹起的地方,那層薄紗在哪個瞬間籠了月光的華表,打散開去又一朵雲的幽咽,那成雙的蝶的舞姿一若往常,如影隨形著這個夜。

秋夜,涼如水,一襲薄衫知為誰,霜重露冷,雨打芭蕉年年歲!

雨打芭蕉。蕉葉是長安的箜篌,被唐女千百年來彈奏。 崑山玉碎,裂成無數驚心的雨點,引鳳凰一聲長鳴、騰空而去;湘女屹立君山,橫吹一支斑竹,瀲灧千里洞庭秋波。
再打芭蕉。芭蕉是汨羅的嬋娟。蕉葉是嬋娟寬舒的水袖。在柔蛇般的腰間不知愁地飄浮。
盈然在耳的風雨聲里,巫詩一般的歌唱淹沒了屈大夫的悲吟。多少年後,流落嶺南、漂泊南洋的江南女子,撒下自己的水袖,紮成一串串粽子,拋入所有亞熱帶的河裡••••••
再打芭蕉。 蕉葉是一張新鮮的詩箋。綠肥紅瘦中,永遠站著一位憐憐清秀的中國才女,垂手握一管斗筆,不寫不畫,卻凝神聆聽天神與地母的音樂,一任奪目的綠色,清新在明眸里。
再打芭蕉。蕉葉中有一座綠雲庵。在盛唐的光環里,那位高僧種下了萬株芭蕉。以大唐的氣魄,以癲狂的痴情,法名懷素的和尚取葉代紙,在蕉葉上書寫滿後人稱之「絕品」的狂草。
再打芭蕉。
你聽塞上鉄騎得得踏碎了天山雪;你聽大漠胡笳聲聲吹老了邊關月;
你聽關西大漢銅琶鐵板驚天動地; 你聽江南好手紅牙拍板清格漫漫;
你聽「小橋流水人家」喃喃私語的親切;你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悠遠••••••
在濕漉漉的南國雨季里,在芭蕉樹下,你可知那是一種絕妙的享受?
雨打芭蕉--那是天雨敲打地葉的經文••••••

5. 孤獨是詩,寂寞是歌的詩集內容

【泅渡】
放逐良知,擷一尾藍蓮花,枯坐江湖
今生不見故人來。灑一地月光,拭去前世的污垢
葬靈魂於奈何橋下。
你屬龍,困於繁華的光影。寂寞,滋生暗角
古琴絕,知音啞,惟見西邊流雲安然走過眉宇
相忘若干春。
點化時光海的舌瓣,將隱匿一隅的罪惡一筆勾銷
周而復始,長明燈逐漸黯淡
恪守一盞無名的承諾,淤積河床
一恍夢而已
人生早已定數
【孟婆湯】
傳說,只要喝了孟婆手中
甘、苦、辛、酸、鹹的湯,
就可以忘記前世今生。
——題記
陰間,有一條路,叫黃泉
路畔,有一條河,叫忘川
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
橋面,有一塊石,叫三生
對岸,有一土台,叫望鄉
台邊,有一位神,叫孟婆
你,笑而不言
遠遠地與孟婆打了一個招呼
在黃泉路采擷了一大把血紅的彼岸花
在忘川河的生死界沐浴
在奈何橋唱了幾支小情歌
在三生石題了一首長詩
在望鄉台畫了一夜像糖果的月亮
最後,你買了一大碗孟婆端過來的湯
突然發出了一陣長長的嘆息:
都仨輪回了,孟婆湯——
居然還是五種味道
【桔梗花】
坐在天穹下聽光年,流星滑落
眼角。你枕著誓言入夢
一恍惚,若干春
古寺邊的孤墳,起風時
有人打江南路過。枯葉單薄
野村的荒草被牧羊人蠱惑
飛鳥已飛盡,荼蘼花事了
青春,也走累了
當頭發已白
你踮起腳尖——
指著牆頭的一小束桔梗花喃喃自語:
從前以前,你還是你
後來以後,我不再是我
【當我老了】
當我老了
回到生我的故鄉
坐在村口的那顆老榕樹下
看倦鳥歸來,夕陽下山
我想——
那時的晚霞一定很美
老船長在點點的星光下回航
放學的孩子走在鄉間小路上
哼唱著舊時的童謠
像極了兒時的自己
有時候
我莫名地感到孤獨
我想像拉著你的手
越過山崗
踏遍荒草
在一大片墓冢中找你拉家常
我們的兒女也在他鄉
就像當初我們一樣
浪跡天涯
四海為家
我無數次摸著墓碑上你的名字
就好像觸到了你的心坎
溫暖而又滄桑
而當手捧起——
故鄉的最後一抱黃土
一轉身,我已白發蒼蒼
【一隻螞蟻在前埔村迷路了】
一隻螞蟻在前埔村迷路了
要我帶它回家
我答應了它
天很黑
路燈很暗
我小心翼翼地在前邊帶路
穿過斑馬線、水坑、沙礫、紅磚
時間很慢
終於,在一個開滿牽牛花的地方
螞蟻說,今夜不如在這家悅來客棧住一宿
明早我們再趕路
我能說什麼呢
媽媽說幫人要幫到底
靠著客棧邊的一顆老榕樹
我想起了小時候奶奶帶我去外婆家做客
我也是走得很慢
常常迷路
【木棉花】
我說
在南國,有花叫木棉
花開是春天,花落是流年
——題記
夏天,不見你
撐起小城最挺拔的一把綠傘
是誰迢遞千山 縱橫萬水
在虛空的心襟望斷江南?
秋天,不見你
守望黎明最唯美的一次蕭瑟
是誰蒴果成熟 棉絮高揚
順碎裂的河流百孔千瘡?
冬天,不見你
預言北風最陽剛的一場呼喊
是誰掩蓋傷痕 把劍隱藏
讓英雄的年輪駕馭風寒?
呵!春天,經過四月的領地
我踏遍星辰,終於摘取一樹橙紅
是誰以愛為美 以夢為生
用瀝血的溫柔祭奠青春?
【父親】
父親的一根煙
點亮了屬於他的60年代
曾經
我躲在他的茶杯、抽屜、皮包、墨鏡、相冊里
流連,忘返
如今
坐在開往南方的火車上
我窺見北方最後的一片白樺林
突然像個孩子一樣淚流滿面
而站台上父親蒼老的背影
漸行,漸遠
給父親寫一封信
告訴他抽煙有害健康,多運動,多聽歌
多吃蘋果、葡萄、香梨、哈密瓜
給父親寫一首詩
那首詩的名字就叫《父親》
我想告訴他
廈門和烏魯木齊的距離並不遠
三天,三天而已
【時光歇在樹葉上】
——七夕贈雪榕
如果在今夜,你要我為愛情念一首詩
請允許我復制倒流的一寸時光
粘貼在樹葉上
我審判童年,刪除青春
到頭來卻看見灰白
然而,我相信
即使過了若干千年
至少有一瞬間
月光和我一樣一貧如洗
一如我和你一樣一見如故
【悼祖母】
請允許我為祖母流下最後一滴眼淚
矯情或純真。夕陽葬埋地平線
誰能解讀一朵花的不幸、一隻螞蟻的不幸和一個人的不幸有何不同?
今日,苟活者坐在這里,為早逝的祖母悲愴
來日,為阿么寫一傳記,趁墓碑上還可以看見墓誌銘
【雪蓮花】
打馬過天山,祈願神祇,擷雪蓮花
作枕。西國的夜貫穿十指
一曲漢賦若蹄音達達
萬生絕食。
一川壁畫把死洞穿
千年的骷髏跪在冰床杜撰愛情
葉六瓣,花九房
手掌拂去一枚啞寂的月
遁跡江湖
幽禁剎那的秘密,含苞待放
白色愈來愈白
藍色愈來愈藍
【珠江渡】
一葉葉飄萍,在上游排隊認領夏天遺落的詩萃
陽光是稀客
今日,我和城市學會了圓謊
面對木棉裸露的一腔真誠
我和病貓、瘋狗並肩而行
在珠江渡,我打開一本正經的形容詞
在這個混賬的年代
流水比落花匆忙
白天比黑夜短暫
【鋼琴碼頭】
你我陌路相逢,坐在鋼琴的黑白鍵
仰望大海。
淚水戛然而止。背後傳來堆積如山的歌聲
城市深陷,過客沉淪
婆娑的季節被剝奪了話語權
咯在內心的文字布滿灰塵
就這么安靜地活著呢。兩人,一世界
懷揣童年的木偶,少年的信札
奔向風暴欲來的碼頭
【南方】
陰影席捲一封封書信
的記憶。七月的火焰安撫
我心。嶺南明暗清濁的
往事,在黃昏沉睡之前,皈依
古厝的青石巷
南方的南方,珠江
上游的上游。我回溯三里、四里
只為春日初見的一朵、兩朵
【南國之村】
自戕或他害,這些
其實都不是很重要
南方繁衍「藝術」和「人文」的村莊
爬滿上帝與聖母一起編織的蜘蛛網
多雨水的作品難免粗製濫造
回不去的純真在酸鹼中發黃
問問天地難容的詩人
為什麼要去流浪
他們說
這里不是故鄉
我們也不是在流浪
我們在和自由一起逃亡
【人生】
回頭看一下斜陽吧
或許還可以聽到古寺的晚鍾
小溪穿過雙足
榕樹轉身嘆息
夕風歇在發梢
牛兒和你一齊穿過羊腸小道
麥田上的一格格文字
寫不盡你的苦衷
喇叭花在催你出發
獨木橋邊不見少年系著的風箏
噢,母親——
我本想做一束鄉村稻草人
卻一不小心
被雕刻成了城市木偶人
【故事】
是無憂無慮的時光,
是戀上紅塵,
是靠近煙火,
是觸痛神經的情殤,
是上車,下車,
是幻化的青春,
是風暴席捲,
是列車呼嘯而過,
是凝固的永恆,
是大夢初醒的夜晚,
是矢車菊散落的山崗,
是和墓碑比鄰而居的
墳場。
【嶺南花事】
偶過嶺南
嶺南有一列列隱匿姓氏
昏黃的西關大屋門,半掩
堂後坐著一位拈花的紅衣少女
日積月添,古書沾滿假象
桃花臉耷拉在馥郁的心事中
南越國的花期被讖語拖後
白剪紙爬滿了琉璃窗,格調不再依舊
有日,井邊發現一雙黑布鞋
天井生水時,有人看到白發蒼蒼的身影
【半夏】
半夏是一把蒙了塵的
彈弓。我嗅到了
童年爬樹、捕蟬、打小架的
鳥事。
時光吐著慵懶的氣質
如果那時盪起木槳,繞過稻田和
小溪,在龍眼林中逗留,囫圇吞噬
然後,把屁股朝向對岸,對著心事
灑泡尿。
幸福就這樣隱藏在葉與葉的間隙
晃到黃昏,雙手抱頭,戴著
柳葉圈,眯著眼,和獨木舟一起
漂流。
天空一直是湛藍的
我不知道我去了哪裡,
去了哪裡你也不會知道

熱點內容
合肥綠城玫瑰園地址 發布:2025-05-15 18:33:24 瀏覽:320
炸蘭花干 發布:2025-05-15 18:33:22 瀏覽:316
3月開花的盆栽 發布:2025-05-15 18:32:35 瀏覽:710
百合游戲圖片 發布:2025-05-15 18:24:16 瀏覽:984
荷花形態詞語 發布:2025-05-15 18:22:49 瀏覽:592
北京櫻花熱水器售後維修電話 發布:2025-05-15 18:07:47 瀏覽:147
松樹苗盆景 發布:2025-05-15 18:06:47 瀏覽:78
巧生爐海棠 發布:2025-05-15 18:03:40 瀏覽:815
櫻花老枝新枝 發布:2025-05-15 18:01:16 瀏覽:28
風知草盆景 發布:2025-05-15 17:54:43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