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坑
㈠ 七夕節微信要紅包段子有哪些
7.7情人節快要來啦,喜歡我的人可以提前發微信紅包發5.20元,愛我的人就發13.14元,想要和我一起過七夕的發77.77元,自認為是土豪的發88.88元,自認為最愛我的人就發520元,准備和我一輩子的發1314,覺得我是好人的發15元,覺得我可愛的發10元,覺得我長得一般的發6元,覺得我丑的發2元。見證感情的時刻到了。
7.7情人節快要來啦,想要不被坑的戰友玩家兄弟注意了,可以提前發微信紅包發5.20元保證我不坑你,一起超神就發13.14元,一起排位三連勝的發77.77元,自認為是土豪的發88.88元,排位上鑽一的發520元。
床前明月光,紅包一塊三。舉頭望明月,給錢我就約!
希望大家祝福不要群發,今天能用紅包解決的,咱們盡量不要用言語表達?。
眾里尋他千網路,不給紅包不回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給紅包就翻臉。
七夕節快到了哈,紅包關系(你看著給吧)網友1元,喜歡3元,暗戀5元,哥哥7元,姐姐7元。閨蜜9.99元,朋友9.99元,情人13.14元,男朋友13.14元,新歡52.0元,舊愛52.0元,老公99.99元,知己88.88元,酒友66.66元。看你想當我什麼,不當不行。見證我們感情的時候到了。
㈡ 諷刺七夕節的句字有哪些
我等到了七夕來,卻自沒有等到你。
一個人的七夕、抒寫著硪的憂傷。
帶上耳機這個七夕與我無關。
七夕諷刺的節日諷刺那些單身的人。
七夕的我在哪裡徘徊,而我的七夕又在哪裡等待。
七夕,原來是我的悲劇!
台風天七夕節,撐個雨傘街上走,看會不會飛。
在七夕的時間唱著那首分手快樂。
七夕七夕不屬於我們的節日。
㈢ 七夕節的諺語
七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習俗:少女拜織女 讀書人拜魁星
節日夜晚,人們要抬頭觀看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偷聽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由於地域文化的差異,同一個七夕節,在各地的節日活動內容也各不相同,反正是豐富多彩。不過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這里略加闡述。
種生求子: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拜織女:「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准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拜「床母」:台灣七夕除拜七娘媽之外,往往也另備小碗油飯到房中拜「床母」,二者應有類似含意。生產、育兒,這都是女性無可替代的職責,因此這類神只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與女性信徒之間,遂構成密切的聯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擔母職時的焦慮與恐懼。「床母」,是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兒童的家庭,在當天傍晚時,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飯、雞酒(或麻油雞),焚燒「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時不宜太長,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約供品擺好,香點了以後,就可以准備燒「四方金」和「床母衣」,燒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
漂針試巧:七月七日,為「女節」。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針,照水中之影,以試巧,復陳瓜果,爭相「乞巧」。
賀牛生日: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樹液洗頭發花草染指甲: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南瓜棚下聽悄悄話」: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迎仙」: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月下盟結,穿針引線:膠東地區,有祭拜七姐神的習俗,年輕女子常喜歡在七夕節著新裝,聚一堂,月下盟結七姐妹。有的還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還競賽穿針引線,爭得巧手之名。
吃巧食: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七夕儲水紅頭繩七個結:廣西某些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七姐會」: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穿針走線剪窗花: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凈水視影定驗巧拙:江蘇一帶的乞巧活動是取凈水一碗於陽光下曝曬,並露天過夜。即撿細草棒浮於水中,視其影來定驗巧拙。也有許多年青女子採用小針看水底針影來應驗智愚的。其他地區的漢族也多採用這種方式來應驗巧拙智愚。
接露水: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㈣ 乞巧節在北京什麼地方
07年圓明園、什剎海有乞巧節的活動;
今年還不知道,估計什剎海應該還有的。
七巧節來歷
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㈤ 快七夕了自己挖個坑跳進去什麼意思
是說,情人節里的單身貴族也是很孤單的。
㈥ 七夕節送菜花(也俗稱花菜和椰菜花),是什麼意思了
情人抄節不送鮮花送菜花,到市場上買一顆新鮮的菜花,精心打扮一下,又好看,又能吃,一分錢都不浪費!菜花象牙白的顏色,象徵著無暇的心靈和純潔的愛情。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在七夕節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一個「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獨特之處,表達出了人們追求心靈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滿的美好願望。
㈦ DNF七夕節有什麼禮包
推測像前年一樣有收集任務 找賽麗亞換東東
㈧ 七夕節微信要紅包段子
七夕節快到了哈
紅包關系(你看著給吧)
網友 1元
喜歡 3元
暗戀 5元。
哥哥 7元
姐姐 7元。
閨蜜專 9.99元。
朋友屬 9.99元。
情人 13.14元
男朋友 13.14元
新歡 52.0元
舊愛 52.0元
老公 99.99元
知己 88.88元。
酒友 66.66元。
看你想當我什麼 不當不行。
群發 見證我們感情的時候到了
㈨ 七夕節買了串石榴石感覺被坑了,幫忙鑒定一下,怎樣發圖片出來呢
這個價值不是很高,一是珠子小,二是有黑點,目前,也就是2016年6月的價格,就是100多元可以買到的,實體店和商場的價格肯定是這價格的2倍以上。
㈩ 七夕節返場什麼皮膚
七夕情人節返場的皮膚有孫悟空大聖娶親,露娜一生所愛,周瑜真愛至上,小喬純白花嫁,項羽虞姬霸王別姬。
而很多玩家要的李白鳳求凰,王昭君鳳凰於飛,孫悟空至尊寶等稀有限定,不會在七夕返場。王者榮耀每年七夕情人節都有返場皮膚,並且為了迎合七夕的節日屬性,返場的都是情侶屬性的皮膚。
七夕節上線的情人節皮膚,不是武陵仙君就是成套的霸王別姬,這兩套皮膚都是顏值較高的類型。
(10)七夕節坑擴展閱讀
七夕情人節,可以說也是王者榮耀游戲的一個非常重大的節日,但是仔細查看王者榮耀的七夕節活動,卻發現七夕節沒有情侶皮膚返場,也沒有其他新皮膚上線,七夕節活動這么差勁,玩家一句話點題:都是皮膚套路。
首先是狂鐵新皮膚特工戰影,這款勇者皮膚雖然在情人節期間會上線,但是上線的也僅僅是活動而已,參與活動收集道具,到了9月1號才可以兌換獎勵,而且兌換的還僅僅是狂鐵特工戰影的皮膚體驗卡,搞這么長時間卻只能得到體驗卡,這讓玩家很郁悶。
這款皮膚很可能是跟高漸離玩趣惡龍一樣的,需要抽獎免費獲得,但是我們都知道抽獎很坑,不是歐皇得不到這款皮膚了。
這第二個活動就是蔡文姬繁星吟遊的6元史詩限定皮膚的返場了。
這款皮膚的返場可以說這才是玩家喜歡的,而且這款皮膚還勇者升級到史詩皮膚了,這讓很多零充黨的玩家都會忍不住去充錢了,畢竟只要60點券就可以得到一款史詩皮膚,而且技能特效還非常漂亮,哪怕不經常玩的玩家也想要入手的。
第三個活動則是兩套情侶星元皮膚大喬和孫策的天使星元皮膚的返場活動,已經擁有這兩款星元的玩家自然覺得沒意思了,而沒有的玩家也可以花少量的錢就可以拿到了,畢竟一套天使星元皮膚只要560點券就可以拿到手了,比起一般的勇者皮膚還要便宜呢,花不了多少錢。
第四個活動則是4位英雄的降價了,這里主要還是蔡文姬劃算一點,畢竟蔡文姬的6元史詩皮膚已經返場了,沒有這位英雄的玩家就可以少花金幣拿到這位英雄了,其實如果金幣足夠的話,最好4位英雄都拿下,畢竟以後再買的話,還得多花金幣呢。
這第5個活動則是碎片商店的更新了,這次更新龍騎士還保留著,沒有兌換的玩家,這次得攢夠皮膚碎片趕緊兌換了,不然下一次是真的沒有了。
另外心靈戰警第二次上線碎片商店了,喜歡的玩家也不能錯過了。還有夏侯惇的乘風破浪和蘭陵王的暗隱獵獸者史詩皮膚也都是不錯的選擇了,有多餘皮膚碎片自然要換了。